|
楼主 |
发表于 2015-7-24 17:38:41
|
查看全部
护航30天
7月13日,是豫光开炉队告别河南中原黄金冶炼厂(以下简称:中金)的日子。经过一个月的辛苦付出,玉川冶炼厂14名职工,用自己的智慧和实力,赢得来行业对豫光的尊重,对豫光底吹熔炼技术实力的钦佩。就在那一刻,股份公司副总、玉川冶炼厂厂长也收到了来自中金任文生董事长的短信:兄弟情,试车义,两个企业永远的财富!
中金——选择豫光
据了解,中金公司开炉前,为了寻找最佳单位协助他们开炉,其领导曾“三顾茅庐”来豫光,拿我们和垣曲、恒邦等企业对比,并最终选择了我们豫光。
“为什么会选择豫光?我们还是个炼铜方面的新手!”有人疑惑。
中金的回答是:“我们就是看中了你们现场管理的成绩,勇于创新的精神;看中了你们13年底吹熔炼的技术实力;看中了你们把底吹技术用的游刃有余,涉及铅、贵金属、锑、铜、除铜渣多方面的魄力。”
而提起当初答应协助中金开炉,王拥军的初衷是:中金的这台底吹熔炼炉Φ5.8×30米,是冶炼行业最大的一台炉子,如果能够去经历一次,不但对自己是一个挑战,对豫光人才培养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开炉成功后,可以事实证明豫光的实力,让行业对豫光技术更加认可。
豫光——全力协助
面对这项艰巨的任务,该厂有备而战,开炉之前三次派人前去了解他们开炉准备情况,并一次次开会为他们提建议、完善开炉方案。
听说这次外出开炉的任务后,玉川厂的职工却意气奋发,很多人都有前去一试的欲望。要知道,他们几乎是刚刚走出艰难试产的日子,再加上马上熔炼系统大修,等待他们的还有一场战斗。最终,玉川厂急人所难,抽调出工艺、炉前、中控、锅炉等4个重要岗位,共计14名职工,组合了一支尖锐部队,前去协助开炉,其中有两名中控工还是刚刚结婚的新郎。
“咱们玉川厂投资12亿,领导说开炉推迟一天损失是一辆奥迪,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如今中金投资的是50多亿,推迟一天就是4辆奥迪的损失,那种焦急可想而知,对于我们来说去协助开炉也承担着很大的责任和风险。”领队黄小丰说。
“这次开炉,仅我工段就抽走11人,确实压力挺大,我多次给相关岗位开会,做思想工作,要求职工大局为重,不能耽误生产,很多人都是整月没有休息一天。但出去开炉是值得骄傲的事,大家都很支持。”连一工段长许向波介绍。
玉川冶炼厂副厂长赵体茂说:“这次去协助开炉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困难就是经验,是财富。作为后方,我们会一直保持联系,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
“前后方保持联系,‘团去团回’,做到自己安全,他人安全。”王拥军送行时再次叮嘱大家。
团队——一路护航
6月19日晚8点半,中金公司一片灯火辉煌,此刻熔炼炉转炉投料,转入生产。6个小时后,由于中金的炉长转炉措施不当,造成热渣从出烟口溢出。当时方圆的陈总坚持:“将炉内放空。”如果按他的建议,将炉底冰铜放空、冷却、碾碎、重新造熔池开炉,至少需要20天,甚至一个月。
我们的带队黄小丰,拿着手电筒第一时间返回事故现场,先对炉窑主要设备及相关氧气、天然气管道确认无误后,和工艺员曹军超等忙找到董事长解释,将要害进行分析。最终,董事长及北京院专家等抱着一线希望同意了他们的意见。接着,他们采取转出、保温,现场烧损线路安排人员积极恢复。对方人员依然轮流上班,我们的人却三天三夜没有合眼,连对方厂长都惭愧无语。最终用了37个小时,成功转炉恢复了正常生产。
事后,生产副总对黄小丰说:“有你们豫光人在,我回家睡觉都能睡踏实。”
6月24日,又是惊心动魄的一天。由于铜硫槽、渣槽结满不能放,上料皮带压死不能启动,配料钢仓断料,空吹已10分钟,炉窑安全岌岌可危。
为了保住炉子,黄晓丰当机立断推开炉长,要求一切听他指挥,主动安排我方控制室人员看仪表,自己拿着对讲机、防毒口罩和安全帽跑向现场,经过4次的观察调整后,由于控制方法得当,成功实现高渣线安全转炉。
当对方董事长、郭总、王总及北京院的相关专家等现场看到转炉后的效果后,对豫光人的转炉效果甚是佩服。连那个炉长,也主动走到晓丰身边,表示感谢。
7月9日,由于停炉时间长、保温措施不好,炉内严重结壳,面临死炉。一筹莫展的陈总终于想到了豫光开炉队,主动向他们询问下一步处理方案。
他们的董事长、北京院专家等听到消息,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之后相继赶到现场,亲自找到小丰问:有没有救活的可能。
面对严峻的形势,小丰毫无保留地给他们分析了现场产生的原因,及根据炉壳温度推断的结果,下一步应该采取的措施。之后,他指挥大家,分四个阶段,采取试转、调频、转出、转入,终于将炉体顺利转入,40分钟后炉况已恢复正常。
北京院铜铅锌事业部的李总看了他们转炉的表现后,大声说:以后北京院设计的底吹炉都让你们豫光人来开!
7月11日,带队黄小丰在玉川厂“铜班铜学”微信群里自豪地向大家宣布:截止11日,中金共计投料22403吨,产硫酸11760吨,炉况稳定,每小时处理量101吨,我们顺利完成开炉任务,13日返回。
他们成功了!30天里,这14名职工用自己的智慧和果敢,转炉、保炉、救炉连破三关,为豫光再次创造了精彩,赢得了掌声,他们了不起!豫光了不起! (都艳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