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屈联西

股份动力厂 10T双梁液压抓斗行车改造成功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7:29:54 | 查看全部
熔炼:为氧枪安上拔枪器
氧枪是熔炼炉上不可或缺的设备,而换枪时取出氧枪是炉前工们公认的劳动强度大的体力活。五月份,熔炼厂为氧枪安装上了自主研发的拔枪器,这一技改在将近两个月的使用中,显示出了方便、快捷、省力等诸多优点,赢得了工人们的称赞。
熔炼厂所用氧枪一共十四个,原来换氧枪的时候,工人们需要用风镐首先打掉氧枪砖的中心,然后按顺序打掉剩余氧枪砖。这样做不仅换枪的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而且很可能伤及炉体的一、二层围砖,降低炉的使用寿命。该厂技术人员决定对此项技术进行攻关,经过一个月的方案研究、绘制图纸,技改取得成功。使用拔枪器之后,工人不需要采用风镐打掉氧枪中心砖,该技改采用膨胀螺丝的原理,可以轻易将氧枪中心砖拔出。不仅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换枪时间也缩短为12分钟,而且对围砖起到了保护作用。
目前,该项技改已在该厂的底一工段推行,准备在底二工段实施。
                                     (李玲霞  苗和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7:30:28 | 查看全部
锌业动力厂 小试验解决大问题                                                           
锌业动力厂化水站软水机所产出的软化水主要输送至各单位的循环及冷却之用。在水处理过程中,离子交换树脂起着重要作用,且价格不菲。软水机用的就是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常规再生方法就是用氯化钠溶液进行再生。如果吸附的杂质接近饱和状态,就需要进行再生处理。但是如果无法再生,就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和时间进行复苏和更换,这样即增加成本又浪费时间,同时又担误生产用水。
7月份以来,随着进入夏季高温期,各单位用水量逐渐增大,这不?最近就有1台软水机不堪重负闹“小脾气”罢工了。经检查发现由于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失效,动力厂供水工段就用常规方法进行再生,但化验结果出水仍不达标。随后按照以往解决的方法又反复试了几次之后仍然没效果。没办法,只有对其“开膛破肚”打开检查,打开之后一看,树脂由原来的金黄色变成深褐色,“树脂中毒”?大家的第一反应。根据以往经验,开始对树脂进行复苏程序,可所有方法都试过之后仍不见起色。一时间,大家一筹莫展。“看来只有更换新树脂了”,大家心想。但工段长王静润却有点不甘心,经查阅大量资料后,觉得有一种方法可以一试,跟大家激烈地讨论之后,决定“死马当活马医”,先做个小试验,看看有没有效果。
说做就做,大家就按照工段长说的酸化原盐复苏方法开始试验,也就是将再生液原盐溶液加入30%的盐酸,进行PH值调节,使PH值为酸性,因为盐酸的再生强度要比原盐大许多。经过8个小时的处理后重新再生,在这8个小时里,大家都不断看手机里的表,焦急地等待着,再生一结束,立刻取水化验,所有化验结果显示均为合格, “哦耶,太棒了”,大家一阵欢呼。
没想到,这次小试验还真是解决了大问题,这样下来不仅节省了更换树脂的费用(按2.5t/台*1.62万元,共计节约4.05万元),而且也让大家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可见,在平时工作中,只要我们敢于尝试,寻求创新,就能突破各种难关!                       (锌业动力厂  刘林娟  段坤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7:30:53 | 查看全部
锌业公司召开上半年培训工作汇报会议
七月十日,锌业公司在三楼会议室召开了上半年培训工作汇报会,公司人力资源处处长及各厂主管培训工作的副厂长参加了会议。
会上来自各生产厂和后勤处室的培训员,就各单位上半年培训工作总体情况以及各自的亮点及培训效果进行了汇报:锌业一厂吸取教训,各工段实施应急事故演练常态化,从实战的角度出发来提升员工应对事故能力;锌业三厂每日一题以抽奖的形式举行,提升了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锌业四厂培训以班组为单位进行组织、评比、奖励,并将生产科作为一个班组参与到评比工作中,有力的促进了本单位培训工作的开展;锌业二厂针对技术青黄不接的现象,师带徒着眼与后备技术人才的培养;锌业五厂翟厂长积极、认真参与到培训计划的制定,监督和考核工作各个环节。把师带徒津贴标准分为ABCD四个档次,根据综合评定结果确定师傅津贴标准。锌业动力厂的全员技术比武和管理人员每周一课,大大调动了一线员工、和管理人员提升技能水平的积极性。整个汇报会赢得了满堂喝彩。
在上半年的培训工作开展中,锌业公司各单位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培训的实践与总结,形式与效果、管理人员培训和一线员工的培训方面取得了实效,为员工服务他人,提升自我创造了条件,为锌业公司上半年的稳定生产、优化指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锌业动力厂  王有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7:33:42 | 查看全部
锌业四厂首次对回转炉下料溜管进行改造并取得成功
   本报讯:截止7月15日,锌业四厂二期回转炉下料溜管改造完成已经整整半年,从运行效果来看,本项目改造取得了成功。
锌业四厂回转炉下料溜管是回转炉进料的唯一通道,入炉料为浸出渣和焦粒的混合料,对溜管产生强烈的摩擦,致使底部经常磨烂,出现问题将极大影响回转炉的正常生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处理起来又费时费力,并且危险性极高。为解决这一问题,锌业四厂多次结合设备处、相关厂家,最终决定对下料溜管进行改造。
回转炉下料溜管改造,通过制作框架型底板,用于固定弧形铸石板,使用夫呢胶泥使弧形铸石板与框架型底板黏结成一体;在下料溜管易磨烂的区域开孔安装制作好的一体式铸石板。回转炉下料溜管改造成功,极大地延长了下料溜管的使用寿命,使寿命由原有的半年延长至半年以上,拆卸维修方便,并且通过改造使其由一次性使用改为重复性使用,每年能节约费用3万余元,回转炉系统生产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张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7:34:42 | 查看全部
锌业一厂总结半年  表彰先进  部署三季度
本报讯   7月13日,锌业一厂在硫酸会议室召开了班组长及以上管理人员全员会,会上生产设备科及各工段对2015年上半年工作进行总结,并安排部署了下半年的相关工作。
上半年,面对大量高铅矿和进口矿及公司要求的小金属配料回收方面,锌业一厂积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进行差异化生产配料和市场化生产调配,开展劳动竞赛,截至6月30日,锌业一厂共计生产硫酸213619吨,占年计划的52%,其中发烟酸完成30439吨,占年计划的76%,焙砂产量完成218741吨,占年计划的54%。
会上,各基层班组带着问题和建议争相发言,相关管理者随即给出答复及处理意见。另外,该厂还在全员会上表彰了的上半年“优秀班组”,厂长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争取各项工作更进一步,取得更好的成绩。
厂长秦法聪最后总结,指出上半年虽然各项工作取得一些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下半年,一期大修,有效生产时间缩减,生产形势严峻,所以安全、环保、质量三条红线不能放松;要抓好班前班后会、现场交接班及点巡检,要讲安全,话任务,说竞赛,话效益,要做细,要抓实。设备管理方面需要分析、反思、总结,并采取措施预防,避免同类现象的发生。同时,他指出现场管理有松懈苗头,必须重视起来,提升职工素养,真正把5S养成习惯。他要求各管理人员每天下班前将管辖区域巡视一遍,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安排协调,消除事故隐患。另外,他强调下一步要对人员进行合理规划、调配,对基层班组长开辟竞争平台,实施灵活的轮换制度,能者上,庸者下,激发班组长的干劲和活力。
最后,他给各单位布置“作业”,希望工段、班组针对今年40天的数伏天气,集思广益,做好人员及设备的防暑降温措施,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争取顺利完成全年的生产任务。 (党春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7:35:06 | 查看全部
直炼厂一次水改河道水实现节能降耗
     7月初,直炼厂一次水改河道水的改造工作顺利完工。这一改造进一步实现了节能降耗的目标。
    该厂极板工段用水主要是冷却塔和除铜渣浸透两大方面。因为玉川所需,该工段需要将除铜渣运往玉川,由于除铜渣比较细腻,为了避免运转途中扬尘和抛撒,该工段每天需要将2到3盘除铜渣浸透,因此对水量要求比较大,每月就浸除铜渣这一项用水,该工段一次水指标就已超出。
针对这一现象,该厂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用河道水替换一次水。在本厂区河道水主管道接口处连接下水管。为减少成本和工作强度,该厂最终决定在路面切槽穿过通往除铜车间。本次改造大大降低了该工段的用水指标,达到了节能降耗的要求。此外,该工段以往浇花灌溉都是使用一次水,为进一步节能降耗,本次在改造河道水管道的同时,还在管道经过的绿化池中留置接阀,为以后用河道水对绿化池进行灌溉提供了方便。                            (张守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7:38:07 | 查看全部
检修第一天
    7月15日,是玉川冶炼厂全系统停炉检修的日子。一大早,厂长和工段长正在中控室内注视着大屏幕上的现场监控画面,同时用对讲机向现场发停炉前的出各种指令。他们目光坚定、果敢刚毅,运筹帷幄、神情自若。丝毫看不出通宵达旦工作之后的困倦和疲乏。此时,中控负责人也向我发出指令:“ 通知操作工立刻放渣,降低炉内液位。待料仓中原料用完后,立刻转炉封堵部分氧枪,为停炉做准备。”我们紧张而充实的检修第一天正式开始。
10:00左右,料仓走空。伴随着急促的警报声,炉子缓缓转出。班长丁王军组织炉前工更换1#、5#、10#氧枪为天然气专用枪,其余部分全部拆卸、风堵停用。同时指挥机修工对炉体下部格栅进行切割、移除。一时间熔炼炉前人头攒动、机器轰鸣、锤声叮当、焊花飞溅------呈现出一派紧张而繁忙的工作热潮。
作为中控工的我们,正好利用这一间隙对仪表区的各趟管路通入氮气吹扫置换,以保证氧气、空气和天然气之间的安全切换。这一工作说起来简单,实则费时、费心、费力。那一排排管道纵横交错、连绵不绝。其上布满了各种阀门,一个接一个的环形手柄大的如车轮,小的如碗碟,让人看着晕头转向、目不暇接。为了保证安全操作,一夜未眠的工段长不顾疲惫,和我们一起加入了战斗。向我们讲解管道的布局、气体的走向和操作程序,谆谆的教导唯恐不够周全、详细。他说:“气体切换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大意,操作时必须小心谨慎、按部就班,确保安全,万无一失。”巨大的阀柄犹如锈蚀的车轮,任凭我拼尽全力,它却纹丝不动。韩普龙、陈亚洲、贺超一同上阵,齐心协力终于成功。他们每一个动作都小心谨慎,每一个动作都井然有序。由于天气炎热,他们早已浑身湿透、汗流浃背,但是他们专注的眼神、强劲的手腕和凝重的表情,无不展现出他们坚韧不拔、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14:00左右,炉子重新转入,开始连续放铜锍作业。直到这时,班长丁王军才意识到肚子咕咕直叫,自己还没吃饭呢。他匆忙来到休息室,取出柜中应急的桶装面用开水泡了,狼吞虎咽的应付了事。大热天连续放铜锍确实受罪。1200℃的铜锍在炉前工李新超面前的溜槽中汇聚成一条欢腾的小溪,硫气呛鼻、热浪袭人。直到19:00,铜锍已放了8包,近200吨。此时的李新超已经浑身湿透,衣服紧贴在身上,勾勒出他强健的体魄。一些粉尘和污迹粘合在衣服上,几乎把他的豫光蓝变成了迷彩衣。但他却毫不在意,依然尽职尽责的干着自己的工作。多么可敬可爱的人啊!他们战高温、斗酷暑,拼搏在一线,再炎热的天气也挡不住他们拼搏的动力和饱满的工作热情。
“又是星稀月朗,又见灯火通明。”经过一天的辛勤劳作,终于赶在下班之前将炉内的铜锍排空了,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停气、停风、停机,炉前瞬间安静了下来。此时的工友们,迫不及待地坐到通风处的长条凳上,一边大口的喘气,一边卸下安全帽,擦去额头的汗珠,抖落发梢的汗滴------
                                               张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7:38:23 | 查看全部
换岗
    近日,工段别出心裁搞了个班组岗位互换活动,抽调部分人员到其他班组工作和学习,我在其他班组上了一班,通过亲身体验,真的看到很多,感受很多,觉得受益匪浅。
    班组的班前会内容简明扼要,工作安排具体详尽,责任到人。早上班前会上,班长老卫对当班生产做了简单明了的安之后,着重对高温下安全操作进行强调:外界温度已升至39度,今天是三伏第一天,人员和设备防暑降温要特别注意。之后,卫班长对新调入人员岗位和职责又做了明细划分,要求大家一定要精心操作。
    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确保重要设备运行良好、作业现场卫生良好。对还原炉生产现场卫生简单检查之后,交班负责人陪我对还原炉重要设备天然气增压机进行了现场交接,通过查看记录和现场观察设备运行状态,确定增压机运行良好。然后,在交班人员对夜班生产状况的描述下,我认真对铅口设备和铅液面高度和波动进行了观察,一切正常。
    认真执行分厂下达任务,确保安环达标。接班以后,还原炉铅口小王迅速制作好了铅鼻,启动抓斗在每个空铅模里加入少量风干后的碎铅,让它继续在余热未尽的铅模内干燥,加完后,小王没有坐下来休息,而是将堆积在一起的碎铅再摊开一部分晾晒,已备下次再加时不潮湿。“进渣三十分了,我看铅已经上来了,准备放铅吧。”中控人员到铅口观察后下了通知。我正准备放铅,小王说;“不急,等前床放完渣再放,尽量错时使用收尘设备,集中负压收尘效果会更好。”放铅了,现场走来了郭占江副厂长,我刚好在让铅模里的碎铅逐个预热,“这种做法很好,另外放铅时要注意控制流量,流量小更有利于环保。安全和环保是公司三条红线中的两条,可都掌握在你们一线操作工手里了,一定要用心做好,不然咱们可就干不成了。”郭厂长嘱咐道。
班长坦诚待人,员工团结向上。最近一段时间,受物料成分影响,还原炉经常出现放渣困难,粘渣淤槽后坚不可摧,高温和高强度作业考验着渣口操作工克服困难的信心。这不,反复捅、搂后,粘渣还是滞留在渣口里面做“拼死抗争”,而流到流渣槽里的渣索性停了下来,几百度的高温渣槽旁汗流浃背的操作工还在奋力疏通。卫班长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情急之下也动手帮忙疏通,待一炉渣放完之后,立即命令渣口操作工到附近阴凉地儿休息,并亲手递上冰糕和凉茶。稍作休息,渣口操作的兄弟们便又冒着高温在还未完全凝固的熔渣上进行“打槽”清理工作。我放下手中的工作刚要参战,前床上的两位兄弟也赶来了,我疑惑地问:“不是你们的活,他俩也没叫,你们也没那负责人工资,也帮忙呀?”“我们班历来就这规矩,哪忙就集中到哪里去,明摆着的事还用叫吗?”是啊,班长带头做表率,员工团结友爱,思想积极向上,何愁不能攻坚克难?  
我想,换岗并不仅仅是简单换个岗位,工段的用意还是让各班组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凝聚众人的力量,为下半年工作的完成奠定基础。(李牛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7:38:41 | 查看全部
护航30天
7月13日,是豫光开炉队告别河南中原黄金冶炼厂(以下简称:中金)的日子。经过一个月的辛苦付出,玉川冶炼厂14名职工,用自己的智慧和实力,赢得来行业对豫光的尊重,对豫光底吹熔炼技术实力的钦佩。就在那一刻,股份公司副总、玉川冶炼厂厂长也收到了来自中金任文生董事长的短信:兄弟情,试车义,两个企业永远的财富!
中金——选择豫光
据了解,中金公司开炉前,为了寻找最佳单位协助他们开炉,其领导曾“三顾茅庐”来豫光,拿我们和垣曲、恒邦等企业对比,并最终选择了我们豫光。
“为什么会选择豫光?我们还是个炼铜方面的新手!”有人疑惑。
中金的回答是:“我们就是看中了你们现场管理的成绩,勇于创新的精神;看中了你们13年底吹熔炼的技术实力;看中了你们把底吹技术用的游刃有余,涉及铅、贵金属、锑、铜、除铜渣多方面的魄力。”
而提起当初答应协助中金开炉,王拥军的初衷是:中金的这台底吹熔炼炉Φ5.8×30米,是冶炼行业最大的一台炉子,如果能够去经历一次,不但对自己是一个挑战,对豫光人才培养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开炉成功后,可以事实证明豫光的实力,让行业对豫光技术更加认可。
豫光——全力协助
面对这项艰巨的任务,该厂有备而战,开炉之前三次派人前去了解他们开炉准备情况,并一次次开会为他们提建议、完善开炉方案。
听说这次外出开炉的任务后,玉川厂的职工却意气奋发,很多人都有前去一试的欲望。要知道,他们几乎是刚刚走出艰难试产的日子,再加上马上熔炼系统大修,等待他们的还有一场战斗。最终,玉川厂急人所难,抽调出工艺、炉前、中控、锅炉等4个重要岗位,共计14名职工,组合了一支尖锐部队,前去协助开炉,其中有两名中控工还是刚刚结婚的新郎。
     “咱们玉川厂投资12亿,领导说开炉推迟一天损失是一辆奥迪,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如今中金投资的是50多亿,推迟一天就是4辆奥迪的损失,那种焦急可想而知,对于我们来说去协助开炉也承担着很大的责任和风险。”领队黄小丰说。
“这次开炉,仅我工段就抽走11人,确实压力挺大,我多次给相关岗位开会,做思想工作,要求职工大局为重,不能耽误生产,很多人都是整月没有休息一天。但出去开炉是值得骄傲的事,大家都很支持。”连一工段长许向波介绍。
玉川冶炼厂副厂长赵体茂说:“这次去协助开炉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困难就是经验,是财富。作为后方,我们会一直保持联系,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
“前后方保持联系,‘团去团回’,做到自己安全,他人安全。”王拥军送行时再次叮嘱大家。
团队——一路护航
6月19日晚8点半,中金公司一片灯火辉煌,此刻熔炼炉转炉投料,转入生产。6个小时后,由于中金的炉长转炉措施不当,造成热渣从出烟口溢出。当时方圆的陈总坚持:“将炉内放空。”如果按他的建议,将炉底冰铜放空、冷却、碾碎、重新造熔池开炉,至少需要20天,甚至一个月。
我们的带队黄小丰,拿着手电筒第一时间返回事故现场,先对炉窑主要设备及相关氧气、天然气管道确认无误后,和工艺员曹军超等忙找到董事长解释,将要害进行分析。最终,董事长及北京院专家等抱着一线希望同意了他们的意见。接着,他们采取转出、保温,现场烧损线路安排人员积极恢复。对方人员依然轮流上班,我们的人却三天三夜没有合眼,连对方厂长都惭愧无语。最终用了37个小时,成功转炉恢复了正常生产。
事后,生产副总对黄小丰说:“有你们豫光人在,我回家睡觉都能睡踏实。”
6月24日,又是惊心动魄的一天。由于铜硫槽、渣槽结满不能放,上料皮带压死不能启动,配料钢仓断料,空吹已10分钟,炉窑安全岌岌可危。
为了保住炉子,黄晓丰当机立断推开炉长,要求一切听他指挥,主动安排我方控制室人员看仪表,自己拿着对讲机、防毒口罩和安全帽跑向现场,经过4次的观察调整后,由于控制方法得当,成功实现高渣线安全转炉。
当对方董事长、郭总、王总及北京院的相关专家等现场看到转炉后的效果后,对豫光人的转炉效果甚是佩服。连那个炉长,也主动走到晓丰身边,表示感谢。
7月9日,由于停炉时间长、保温措施不好,炉内严重结壳,面临死炉。一筹莫展的陈总终于想到了豫光开炉队,主动向他们询问下一步处理方案。
他们的董事长、北京院专家等听到消息,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之后相继赶到现场,亲自找到小丰问:有没有救活的可能。
面对严峻的形势,小丰毫无保留地给他们分析了现场产生的原因,及根据炉壳温度推断的结果,下一步应该采取的措施。之后,他指挥大家,分四个阶段,采取试转、调频、转出、转入,终于将炉体顺利转入,40分钟后炉况已恢复正常。
北京院铜铅锌事业部的李总看了他们转炉的表现后,大声说:以后北京院设计的底吹炉都让你们豫光人来开!
7月11日,带队黄小丰在玉川厂“铜班铜学”微信群里自豪地向大家宣布:截止11日,中金共计投料22403吨,产硫酸11760吨,炉况稳定,每小时处理量101吨,我们顺利完成开炉任务,13日返回。
他们成功了!30天里,这14名职工用自己的智慧和果敢,转炉、保炉、救炉连破三关,为豫光再次创造了精彩,赢得了掌声,他们了不起!豫光了不起!           (都艳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