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83|回复: 21

“被动受罚”不如“辄思潜行”

发表于 2015-7-24 17:40: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被动受罚”不如“辄思潜行”
6月份,合金工段三个班组因外观质量参差不齐受到分厂和工段的考核,究其原因是质量标准的提高与固有操作思路之间的矛盾,对于突袭而来的“暴风雨”员工们也褒贬不一、意见百态。
一连几天的质量通报考核,黑板报上每日更新最多的内容便是外观质量的问题,员工们才真正意识到质量标准是不讲情面的,责任划分很明晰,是谁的责任由谁来承担,彻底打破了等靠思想和“一锅端”思想。接下来的三天,考核依然不减,但是交接班的关注重心已经转移到外观质量问题上来,大家坐立不安,为了实现公司的质量标准纷纷献言献策,发挥整个班组的智慧针对外观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临到月底,制度考核反而呈现出了一种出其不意的效果,三个班组保持一致的地方是人人都成为了“质量检查官”,快下班时,交班班组的班长、炉长自觉到成品区仔细检查一番,随即班组成员也会陆续报到,有时甚至是一个班组集体来查看锭的情况。遇到因重量或质量问题需要回炉的锭,他们会问个“为什么回炉”,“到底什么情况”,班组的凝聚力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进入到7月份,黑板报一下子冷清了起来,连续12天没有外观质量考核,然而,每天上班前大家的第一件事仍然是先关注一下黑板报的内容,下班前也一定不会忘了到成品区看看锭的情况,俨然成了一种自觉行为。
这让笔者不禁想起了“5S”现场管理活动中的“素养”层面,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与其被动承受发展的束缚,不如辄思潜行,主动关注研究,打破固有模式,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并且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素质的提升才能回归良性发展的轨道。
(锌业五厂:李小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7:41:14 | 查看全部
“聪”“愚”之间智慧之岸
在网上浏览到一则关于今年高考的新闻,地域不同,作文关注的焦点迥异,涉及的内容也丰富多彩。其中,四川省的作文题目“老实与聪明”吸引了我的眼球,仔细看了一遍,我的思绪萦绕沉浸其中,浮躁的心情也随之平静下来。
    作文中,甲同学说:“老实就是诚实、忠厚,聪明就是机智、敏锐”,乙同学认为老实与聪明可一人兼而有之,丙同学则认为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不一定是真聪明。甲同学观点鲜明,明确地告诉人们老实与聪明的意义。乙同学则把老实与聪明融为一体,让一个人更加完美。丙同学的观点很让我有所触动,虽然读起来有点绕口,给老实冠以美丽的花环,把一些人所谓的“聪明”看成一种愚昧,细细想想,耐人寻味。
    其实,丙同学所指的“聪明”就是那种在工作和生活中有着“小聪明”的人,这种人做事喜欢玩“心眼”,表面上看起来很灵光,夸夸其谈,爱占小便宜,而真正让其俯身做事却并不是那么回事。和这种人交往,短时间内也许我们发觉不了什么,但久而久之,便会原形毕露,聪明反被聪明误。
古人讲“大智若愚”,介于工作和生活中,那些喜欢玩“小聪明”的人以他的愚昧自毁前程,而脚踏实地人,以其诚实忠厚的品行一定会走到理想的彼岸。
                                         (锌业五厂:樊路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7:41:26 | 查看全部
“管道”之战
     2015年7月13日下午18:00,班长田超巡检到主控室,查看了中上清指标,废液液位等,看到一切正常有序的进行着,一天紧张忙碌心情顿时轻松了一些。
就在此时,熟悉的手机铃声响起来了,一看号码,一楼的小王打来的:“班长,咱们的底流管道在桥架上漏液了”。“不要慌,先倒用备用泵,正常生产”。班长田超有条不紊的指挥着工作,并且向值班领导汇报了工作。值班工段长下达命令:要克服各种困难把管道恢复好,晚上一旦管道再漏液,没有备用管道,将会影响到整个三厂的生产。
田超立即联系了班中的骨干小常和老赵赶到现场说:工段要求我们在天黑之前必须把管道恢复,注意安全,打上安全带,立即更换。
小常和老赵登上桥架,紧张有序的工作着,田超在现场监护。突然老赵说:“班长,泄漏管道在桥架下方,两条螺丝拆不下来。”田超看了看说:在下面搭个梯子,从下面拆卸。联系岗位人员搭好梯子,在下面配合小李和老赵更换好管道。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等调好管道后,时间已经到了20:30。田超看了看试好的管道,自豪的说:伙计们,好样的,收拾好现场,下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7:41:39 | 查看全部
“汗”颜
   评定时尚酷炫的帅哥美女现在都流行用一个词——颜值,好看不好看,帅不帅,那得看颜值高不高,而我们的豫光蓝也不乏高颜值,但是它的“颜值”到底高在哪里?
骄阳似火,三伏第一日,我们就领略了一番什么叫做夏练三伏。早上8点班接班,被告知熔炼工段早上准备停炉,检修电收尘,这下我们硫酸工段好了,利用这个机会有的干了,常规的检修项目:清理净化喷头,清刮检查电除雾,平日里这都是至少两个班组干的活,今天只有当班的三个人男职工,加上我勉强凑够四个劳力,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啊。办理检修责任书、准备检修工器具、交代注意事项,一切就绪后,就开始了“炙手可热”的检修工作。
10:50,炉被转出,我们把停炉后硫酸系统该做的工作基本做完后,已经12:30,我们在通风降温的空余,就急急忙忙去吃了点饭。当吃完饭的我们顾不上片刻休息急忙带上工具准备下一个战斗时,已经中午1点整,这个时间点天气正热,我们只是望着将要对其内部进行清理工作的电除雾,已经浑身冒汗了。为了尽快完成这次检修任务,我们只好套上厚厚的耐酸服,带上全密闭的防毒面具,入塔清理,为了让我们舒服点,风机在一旁持续吹着风,还别说,平日里,塔内工作是很辛苦的,但是今天,相对于外面,大家还戏称里面检修,还能“兜风”乘凉,其实我们都心知肚明里面的人是很难受的:防毒面具严严实实地捂着,笨重的劳保,狭隘的空间,艰难程度可想而知。难能可贵的是共同进退的工友们,以苦为乐,互相激励,在这样恶劣天气下,憋足一股劲,进入“战斗”,促使他们这样坚持的原因很简单:如果泄了气,打了退堂鼓,任务就没办法完成了。
就这样,我们咬着牙坚持着,期间轮流钻出来用水冲一下身体,喝口水,再继续干,每次在里面待的时间大概长达40分钟,四个人以这样的方式持续战斗着。到下午7点多,终于达到试车条件,清理现场,空投试车,电除雾电流、电压都正常稳定,喷头流量也杠杠的。而与此相呼应的是乌黑的身体,混杂着黑泥和汗渍的脸颊上洋溢的成就感。顺着脸庞流下的每一滴勤劳的汗水也都显得那么真实,而我们笑称为“汗”颜。在这个机器轰鸣的生产厂,“汗颜”对我们来说就是高颜值,是高姿态,是永远冲在最前面的代名词。     (高凯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7:42:12 | 查看全部
“论持久战”

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该都或多或少得知晓《论持久战》。1938年5月,在惨烈的抗日战争局势下,伟人毛主席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发表了《论持久战》的讲演,为我党抗日战争指明了方针,亦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看到这儿可别误认为笔者是要追溯历史!公司引入5S现场管理体系已一年有余。而每逢通知领导即将来参观检查前夕,看各生产车间内,大家伙都在热火朝天地突击现场卫生,一夜之间,我们的车间仿佛换了身新衣服般容光焕发!这一幕让笔者唏嘘不已,5S现场管理不该是一场持久战吗?怎么在实际中我们都打起了遭遇战!
不可否认,公司面貌从引进5S现场管理体系后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然而,反弹现象却始终同期并存!这充分暴露了工作中我们对5S现场管理浅尝辄止的问题。受惰性思维支配,多数人依然停留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阶段。换句话说仅仅把5S当作打扫打扫卫生而已,对素养的养成惘然不顾。
笔者认为:5S现场管理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只不过我们应该明确我们的抗战对象是卫生死角、是自身的惰性思维,而不是莅临检查的领导!公司坚持5S现场管理是为了改善我们的工作环境,是为了提升我们整个豫光大家庭的精神面貌,这不该是昙花一现的美景,更不该是为了迎合领导的作秀!老话说“口袋有粮,心中不慌”。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把保持现场卫生工作习惯化、常态化,确保我们的生产区域常年如一的干净整洁,难道在领导检查前我们还用得着再去手忙脚乱地突击卫生吗?
伟人提出的持久战以抗战胜利宣告结束,而我们这场没有硝烟的5S持久战也应当是一场无休止的战斗。它不以领导检查过关而结束,它应当是我们工作内容的一部分,是我们豫光精神的一种延伸,更是我们所有豫光人共筑“豫光梦”的指导方针。                李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7:42:23 | 查看全部
“闲不住”班长
班长老朱是个将近六十岁,快要退休的老工人了,可工作起来一点都不亚于年轻人,工段里的人都知道他最勤快,送他外号“闲不住”。
这不,今天上白天班,许东安对我们几个人说:“磨机内的衬板好长时间没检查了,不知道啥样。”老朱一听接过话说:“那我钻进去看一看。”“不行,你年纪这么大了……”“作为班长就应该带头工作,再说我干过几十年的机修,对磨机的情况比较熟悉。”没等许东安把话说完,老朱就抢过话茬。看见许东安还在犹豫,老朱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不用考虑了,开始准备吧。”
磨机工作时内部最高温度达到60多度,现在虽然是停机状态,里边的温度也要30多度,而且里面伸手不见五指。“老康,去中控室把排风机开开,然后把冷风阀开一点,再把行灯拉过来。”老朱熟练地指挥着。
我和老康把通往磨机内的盖子打开,老朱拿着行灯小心翼翼地往里钻。大约十几分钟后,老朱从磨机里钻出来,只见他全身黑乎乎的,满脸都是汗。
“今天钻磨机太辛苦了,造工资时给你加点钱。”看见老朱满身是煤,许东安感动地说。“我不图钱,我是为了咱工段的工作,为了设备能正常运行。”老朱一边洗一边说。
老朱之前干过机修工,因此修旧利废是他的长项。他常常利用工作间隙,这儿敲敲,那儿打打,修好了工段里不少已报废的物品。
热风炉室内有两个长短不一样的铁刨,用来把炉内的渣扒到炉外。不知什么时候,其中的短刨子头和身子分开了,并且头已经七扭八歪,被扔到了一边。
老朱到热风炉巡检,看到这一情况,二话没说,拿起残缺的刨子就走。刚开始我还以为他是往废品堆里扔,可等我再去往炉内添碳时,老朱又拿着那个刨子回来了,只不过刨子的一端已经用一块废旧钢板焊好了。谁都知道老朱干了十几年机修工,焊东西可是他的拿手好戏。
老朱放好刨子说道:“设备坏了,要及时维修,要不就影响生产。工具坏了,也要及时修理,要不用时就会手足无措,以后发现这些问题,给我说一声,三下五除二就把活干了。”我答应着,又想起前段时间老朱修椅子的情景,不由在心中暗暗佩服起班长来。
每当别人问他为什么要抢着去干活时,老朱就会哈哈一笑,然后说:“咱就是个‘闲不住’。”(王水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7:42:34 | 查看全部
安全要从高空抓起
7月份,也到了一年中比较热的月份,室外工作的员工闲下来就躲到了凉爽的值班室里,但我们的大班长却没有被炎热阻挡住去车间检查的脚步,这不,他又来了……
刚到还原炉现场,他就看见小王在行车轨道上干活,但却没有打安全带,他就立马喊道:“小王,赶快下来。”
小王低头一看,是大班长叫他,迅速地下了行车来到了大班长跟前:“咋了,班长?”“你的安全带呢?为什么不打?”班长生气地问道。“忘了带,一会儿就好了,不碍事的,已经停电了。”小王满不在乎地说道。“现在就去拿安全带,赶快去!”班长更加生气地说。
十分钟后,小王气喘吁吁地拿来了安全带,这时班长放缓语气说:“小王,你也是老员工啦!怎么还存在侥幸心理,万一发生高空坠落怎么办?安全带是救命绳,说了多少遍了,心中一定要绷紧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疏忽大意。事故总是在疏忽大意时发生,万一出点啥事故,你的亲人怎么办?以后要多为他们想想,按照规定今天考核你,有没有意见?”
小王红着脸说:“没意见,班长,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那就好,安全要从高空抓起!”班长指了指高空,又走向了另一个生产现场。
对于维修工来说,每天都要爬高上低,特别是维修行车、管道,这些活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高空操作,这样的活干起来会很危险,因此我们一定要打好安全带这根救命绳,让安全从高空抓起成为一种习惯。这样我们才能远离危险,更好地为生产保驾护航。

杨继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7:42:47 | 查看全部
班长李卫锋的一夜
              
7月3日夜里9点,班长李卫锋忙完接班后的工作,照例开始对各岗进行巡检,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做为一班之长,我要清楚了解各岗情况,要对班中所有人员的工作负责。安全尤为重要,大小出个事故,我对不起他们,更对不起他们的家人”。
他刚走上料台,只见行车抓了一斗精矿“忽”的一声飞驰而过,“咚”的一声重重的砸在料仓格栅上。他觉得脚下一震,冲着行车工连吼带比划:“停,停,停!”行车停下后,行车工小赵探出头来吃奇地问道:“怎么了?”
“你就不能慢一点开!你离料台这么远,视线又不好,出点事怎么办?”由于料台和小赵距离远,卫锋大声吼道。
“小车限位坏了,刹车不灵。”小赵大声回话。
“叫维保人员修一修。”
“没时间,紧上料呢,料仓快没料了。”
“那就不能早点停车,你先上料吧,我给维保人员打电话。”说话间他掏出手机拨了维保人员的电话。
等待维保人员期间,他就站在料台上协调工作,待料仓补满的时候,维修人员也赶到,他们一同走向行车。来到行车上,他又一次对小赵说:“小车限位坏了,就要及时维修,这就是隐患,不及时排除,就有可能酿成大祸,如果撞到护网,那就麻烦了。还有,小车的振动,也影响电机、减速机的工作……”他在不厌其烦的交代着,告诫着,小赵在一旁不停的点着头。
“限位换好了,开车试一试。”维保人员对他俩说。
限位正常,他又对小赵交代一番才继续向前巡检。一路上他时而弯腰看看托辊,时而用手摸摸电机。等他巡检一遍已是夜里12点了。他刚坐下,加料岗卫喜喜又打来电话说,吹炼炉顶收尘风机冷停,他一边给电工打电话一边走出门去,灯光下,他的身影匆匆消失在夜幕里。    (郭建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7:42:59 | 查看全部
检修中的“80后”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肩膀稚嫩,但是已担当重任多年,他们年轻活泼,奋发向上,他们就是机械公司项目二部二班的工友们。
瞧,他们顶着炎炎烈日走来了。  
作为班组长的杨闪闪,89年出生,自 2009年7月份入厂,六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他学习态度认真,干活勤快,吃苦耐劳,获得整个公司人员的一致好评。作为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二十出头的他当班组长已有两年的时间。整个班组在他的带领下,团结一致,凝聚一心,堪称整个工段的中坚力量。
在熔炼厂的大修中,他们班组就是其中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负责拆装底吹炉出烟口水套。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第二天一早,班组长杨闪闪就带领他的队伍来到了熔炼厂。拆卸旧水套时,底吹炉出烟口处空间极其狭小,四十度的高温,钻在管道里不通风,灰尘又大,但身为班组长的他,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来,我先上,先到里边看看具体的作业情况。”“班长,你就在下边部署协调吧,里边地方那么窄,我瘦,还是我上吧。”班组成员杨军委说道。由于空间的狭小,他只有蜷着身才能进到施工处,拧螺丝时特别不顺手,有劲儿使不上,又加上是年久的螺丝已经锈迹斑斑,特别不好拆。虽然只有二十来根螺栓,但拆完后,两手都是黑青,肿胀起来。
空间的狭小对于安装来说又是一难事儿,笨重的水套在狭小的空间下根本不能靠机械化来进行吊装,800多公斤的水套只能用导链靠人力来进行安装。“班长,我劲儿大,我在前边拉。”杨璐璐打起了头阵,他也是一名“80后”,干活积极性,思想活跃。还有一位就是班组的老师傅贺本星,四十出头,一名老党员,干活稳,作风硬,技术到家,是整个班组的“定海神针”。大修过程中,通常都是交叉作业,安全是他们面临的又一大问题。他们一边进行拆装,同时还需要注意头顶上施工队伍不时落下来的电焊火花。为了尽快完成任务,也为了尽可能避开交叉作业,老师傅建议说:“咱们继续干,一会儿咱轮着去吃饭。”于是在班组长的带领下,四人加班加点,齐心协力,提前一半的时间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
我们豫光有许许多多的“80后”“90后”,他们代表着豫光的未来,被寄予豫光新的希望,如果每一个人身上都能有这样的优秀品质,豫光的将来一定会更好!(姚佳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7:43:10 | 查看全部
二人“转”
   下午3点10分,一车间的铅液已经搅拌完成,老岳正准备指挥行车倒换锅罩。这时,点检员老牛匆匆跑上锅台,一边喊着:“等一下!”
  老岳也闻声走来,老牛笑着说:“耽误一下3分钟时间,把要维修的铅泵在铅液里‘热’一下,让铅泵叶轮下面的氧化渣和积铅融化掉!”老岳点了点头,配合老牛慢慢指挥行车工将铅泵一点一点落入,老牛看着时间一到,立刻指挥行车工起吊,待铅泵稳稳放在铅泵架上以后。老牛的一个动作让大伙儿费解万分:直接将铅泵电源插上,启动铅泵, “隆隆”作响,其他工序的人听到后,不自觉地朝这里观望。铅泵空转30秒,老牛立刻关掉电源,匆匆走下楼梯。老岳跟着他一定要看个究竟,老牛拿着手电筒,蹲在铅泵的正下方,不到1分钟,老牛笑着说:“铅泵不用乙炔维修了,直接安装上螺丝就可以用了!”
  “什么?以前清理铅泵加上维修最起码得一个半小时,现在就这么‘转一转’,就搞定了?”老岳吃惊地问。老牛拉着他一起蹲在地上,手电筒照着叶轮下方耐心地说:“铅泵使用时间长后,就会流量变小,而造成流量小的原因是由于叶轮下面有氧化渣和积铅。但每班生产后,叶轮下部温度过高,清理十分困难。久而久之,这些氧化渣和积铅就会堵住叶轮和铅泵下管,就像家里的水管有了水锈一样,维修工每次维修起来十分困难,需要耗费一个半小时用乙炔一点点将这些氧化渣和铅烤掉,还要一点点的清理,工作量大不说,效率效果都不好。而现在直接通过在熔铅锅内420度的铅液温度直接将积铅和氧化渣大部分被融化,再启动铅泵旋转下部,直接将叶轮四周附着的氧化渣和铅高速甩出。你看,就这么简单地‘转一转’,这里面现在没有一点碎渣,直接就可以安装使用,”不到20分钟,老牛和维修工就组装和维修铅泵就结束了,老牛看了看时间:33分钟,只用了原来时间的三分之一”。这时,老岳拿着扫帚和铁钎,开始扫着。老牛诧异地问他做什么。老岳笑着说:“当然是在这里‘转转’清理干净刚才甩出来的氧化渣,现在不扫一会儿冷却后清理起来就很困难,你快帮我四处转转看看,二人一起‘转’,出效率嘛”

(精炼厂 王艳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