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5 20:09:54
|
查看全部
最好的老师
闲暇时,到书店买些书、读些书,在冬日的阳光下亦是件惬意的事情。
年少时,家境贫困,一般都是借书读,那时特别流行连环画(时称“小人书”)。一见到谁家有新购来的连环画册,就是不吃饭,也要一口气儿把画册读完,因为画册上面是插图,下面是说明,通俗易懂,所以倍受年少的我的喜爱,如:《三国演义》《林海雪原》《敌后武工队》等等。可以说到了痴迷的程度,参加工作后,即便节衣缩食也要买书,渐渐地积攒下百余册的书籍。
一次去宣化街,走进新华书店,看到了那本《走到人生边上》的书,翻开朴素的封面,扑面而来的百岁老人杨绛先生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去向的文字,读着读着,竟觉得有初生婴儿的纯真与美丽,令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我一直相信,与一本书的相遇,也是有缘分的,就如同张爱玲那句:“于千万年中,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点,也没有晚一点,刚巧碰上,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句,原来你也在这里呀?”
每次读到书中富含哲理的句子时,我总是舍不得翻过,而是拿出笔、本子,一句句摘抄下来。最让我难忘的是读韩国总统朴槿惠传记时,说她是一个“笔记本姑娘”,在父母双亲遇害的人生最艰难、最晦暗的日子里,是一本《中国哲学简史》和一本笔记本陪伴着她度过的。每次出门在外,她的包里总是放着一本笔记本和一支笔,随时记录和翻看自己的所思所想。在这一点上,我应该向朴总统学习,学习她那种坚毅的性格和特有的人格魅力。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闲暇时,我会一本本翻阅自己曾经摘抄的段落、句子,以及自己读书时的所思、所悟,感叹岁月的匆忙,看到那些熟悉的字迹,也就想到了那些书,想到了当初读书时的心境,看到了在流年里自己的心路历程。好的句子确实能够振奋人的内心,催发并鼓舞着我不断前行。
宋代黄山谷曾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杨绛先生也迷恋于书的世界,一日,老父亲问她:“若三天不读书,如何?”她答:“不好过。”父亲再问:“一星期不读书呢?”她答:“那一星期就白活了。”
是啊!“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没有人能够逃离时间的催促,每个人都将从年少慢慢地走向中年、老年,岁月会斑白我们的发际,光阴会褶皱我们的额头,可是,只要有了书的一路陪伴,任光阴荏苒,内心都会越来越丰盈。有些书,到了一定年纪再读,竟有豁然开朗之感。曾记得一篇文章里说,你读过的书,一定会记得你,可能三日五日,可能一年半载,也可能很多年以后,一定会帮到你。
书,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知识和财富,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亦是我生命中最好的老师。
(锌业五厂:李玉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