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智囊全集》

 楼主| 发表于 2016-3-6 17:50:05 | 查看全部
688、汉高祖 唐太宗
【原文】

汉高祖过柏人,欲宿,心动,询其地名,曰“柏人”,柏人者,迫于人也。不宿而去。已而闻贯高之谋。高祖不礼于赵王,故贯高等欲谋弑之。

窦建德救王世充,悉兵至牛口。李世民喜曰:“豆入牛口,必无全理。”遂一战擒之。

[述评]

后汉岑彭伐蜀,至彭亡,遇刺客而死。

唐马燧讨李怀光,引兵下营,问其地,曰:“埋光村。”喜曰:“擒贼必矣。”果然。

辽主德光寇晋,回至杀胡林而亡。

宋吴璘与金人战,大败于兴州之杀金坪。

弘治中,广西马参议玹与都司马某征瑶,至双倒马关,皆为贼所杀。

宁王反,兵败于安庆,舟泊黄石矶,问左右:“此何地名?”左右以对,江西人呼“黄”如“王”音,濠叹曰:“我固应‘失机’于此。”无何就擒,谶其可尽忽乎?”

文皇兵至怀来城,毁五虎桥而进。又如狼山、土墓、猪窝等处,俱不驻营,恶其名也。

弘治乙丑,昆山顾鼎臣为状元。尹阁老值家居,谓人曰:“此名未善。”盖“臣”与“成”声相似,鼎成龙驾,名犯嫌讳。至五月,果验。人谓尹之言亦有本同音。

景泰辛未状元乃柯潜,时人云:“‘柯’与‘哥’同音。未几,英庙还自北,退居南宫,固‘哥潜’之谶。

【译文】

汉高祖有一次路经柏人(地名),本想停留一晚,但心头总觉不妥。问人,知道地名是“柏人”后,心想:“柏人者,被人迫害的意思。”于是连夜赶路。不久就听说贯高(赵王张敖丞相)的阴谋。高祖因曾对赵王不礼貌,所以贯高想谋害高祖。

窦建德(隋人,宇文化及杀炀帝后,曾自称帝,国号夏,为李世民讨平)率兵救援王世充(隋朝人,炀帝被杀后曾自称郑王),大军行至牛口,李世民(即唐太宗)得知后高兴的说:“豆(窦)入牛口,必无生还之理。”果然一战成功,生擒窦建德。

[述评译文]

后汉岑彭伐蜀,卒兵至彭亡(地名),遇刺身亡。

唐时马燧(字洵美)讨伐李怀光(唐靺鞨人,本姓茹),发现军队扎营的地点叫“埋光村”,高兴的说:“擒贼必能成功。”结果果真成功。

辽主德光侵犯晋朝,返辽途中在“杀胡林”丧命。

宋大将吴璘(字唐卿)大败金人于“杀金坪”。

明孝宗弘治年间,广西一位马姓参议偕同一位都司马征徭人时,行至“双倒马关”,被贼人所杀。

宁王朱宸濠谋反,在安庆吃了败仗,船停泊在黄石矶。江西人念“黄”音如“王”,宸濠感叹的说:“我恐怕在此地会吃个大败仗。”不久宸濠被擒,真是一语成谶。

成祖率兵行至怀来城,曾下令拆毁五虎桥,又因讨厌“狼山”、“土墓”、“猪窝”等地名,坚持不在这些地方扎营。

明孝宗昆山人顾鼎臣(字九和)高中状元,退休在家养老的尹阁老曾对人说:“顾状元的名字取得不好。”原来“臣”与“成”音相近,鼎成龙驾,冒犯天子。到五月果然应验。有人说尹阁老的话是有根据的。

明代宗辛未年,柯潜高中状元,有人说“柯”“哥”音近,借以影射英宗,不久英宗由瓦剌返京,果真不再为天子,应了哥潜之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6 17:51:55 | 查看全部
689、曹翰
【原文】

曹翰从征幽州,方攻城,卒掘土得蟹以献。翰曰:“蟹,水物,而陆居,失所也。且多足,彼援将至,不可进拔之象。况蟹者,解也,其班师乎?”已而果验。

【译文】

曹翰随军征讨幽州,正预备攻城时,有一名小兵挖土,掘得一只螃蟹,拿来献给曹翰。曹翰说:“蟹是生长在水中的动物,不在水中却跑到陆地上来,是离开居所;而蟹多脚表示敌人援军将到。此战我军恐难获胜,更何况蟹者解也。难道这只蟹是我军班师之兆么?”不久果真下令班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6 17:52:07 | 查看全部
690、郑钦说
【原文】

钦说天性敏慧,精历术,开元后累官右补阙内供奉。初,梁之大同四年,太常任昉于钟山圹中得铭曰:“龟言土,蓍言水,甸服黄钟起灵址。瘗在三上庚,堕遇七中己,六千三百浃辰交,二九重三四百圮。”昉遍穷之,莫能辨,因遗戒子孙曰:“世世以铭访通人,有得其解者,吾死无恨。”昉五世孙升之隐居商洛,写以授钦说,钦说时出使,得之于长乐驿,至敷水三十里辄悟,曰:“此卜宅者搜葬之岁月,而先识墓圮日辰也。‘甸服’,五百也;‘黄钟’,十二也。由大同四年却求汉建武四年,凡五百一十二年。葬以三月十日庚寅:‘三上庚’也。圮以七月十二日己巳:‘七中己’也。‘浃辰’,十二也。建武四年三月至大同四年七月,六千三百一十二月,月一交,故曰:‘千三百浃辰交’。‘二九’,十八也;‘重三’,六也。建武四年三月十日,距大同四年七月十二日,十八万六千四百日,故曰:‘九重三四百圮’。”升之大惊,服其超悟。

【译文】

郑钦说天性聪慧,精通历术,唐开元时官至右补阙内供奉(官名,唐设,掌内命)。

在梁朝时,有太常(官名,为九卿之一,掌宗庙礼仪)任昉无意中在钟山一座矿坑拾得一块碑铭,写着:“龟言土,蓍言水,甸服黄钟起灵址,瘗在三十庚,堕遇七中巳,六千三百浃辰交,二九重三四百圯。”

任昉询问了许多人,直到去世都无法解出碑辞,因此留下遗言:“世世代代都要寻访通人,若能解出碑辞,我死也无恨。”

任昉五世孙名升之,住在洛阳,听说郑钦说的才名,请人拿着碑辞请教郑钦说。郑钦说正奉命出使,便带着碑辞上路,行至长乐驿一带敷水三十里处,突然恍然大悟的说:“这是家人卜算安葬年日,并预测墓毁的日期。甸服(周朝以王城周围五百里以内之地)是代表五百;黄钟(本为音律名,六律六吕的基本音,配阴历十二月,故又为十二月的异称)代表十一。由梁武帝大同四年往前推算,至后汉光武帝建武四年,共五百一十二年。瘗在三十庚,表示葬于三月十日庚寅。堕遇七中巳,表示墓毁于七月十二日己巳。光武帝建武四年至梁大同四年共六千三百一十二日。浃辰,十二日也,辰自子至亥为十二辰,代表十二;交代表月,故曰:‘千三百浃辰交’。二(乘)九为十八,重(二)三得六,建武四年三月十日距大同四年七月十二日共为十八万六千四百日,故曰二九(十八)重三(六)四百圯。”

任升之大为叹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6 17:52:45 | 查看全部
691、杨修
【原文】

杨修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便令坏之,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之,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否?”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俟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于字为‘好’;齑臼,受五辛之器,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叹曰:“吾才去卿乃三十里。”

操既平汉中,欲讨刘备而不得进,欲守又难为功。护军不知进止,操出教,唯曰:“鸡肋。”外曹莫能晓,杨修曰:“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殊可惜。公归计决矣。”乃私语营中戒装,俄操果班师。

[述评]

德祖聪颖太露,为操所忌,其能免乎?晋、宋人主多与臣下争胜诗、字,故鲍照多累句,僧虔用拙笔,皆以避祸也。

【译文】

杨德祖,即杨修,好学有才,为曹操主簿(官名,掌文书帐簿之官)时,有一次整修曹操府邸大门,曹操由内室走出,察看施工情形,不料在门上题一“活”字后离去。杨修命人将门拆毁,说:“门中活为‘阔’字,这是大王嫌门太宽了。”

有人献给曹操一杯乳酪,曹操吃了一口,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后,拿给其他官员。众官不知曹操用意,杨修见了,便拿起杯子喝了一口,说:“曹公教‘人’各喝‘一口’,还有什么好迟疑的呢?”

杨修有一次随曹操经过曹娥碑,见碑上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曹操问杨修可知其意,杨修答回答知道,曹操要杨修先不要说出答案,走了三十里路后,曹操说:“我明白了。”要杨德祖写下他的答案,杨修写道:“黄绢,是色丝,合为绝字;幼妇,是少女,合为‘妙’字;外孙,是女儿之子,合为‘好’字;齑臼是受辛之器,合为‘辞’字(辞古字为受辛)。所以是‘绝妙好辞’。”曹操所写的和杨修一样。事后曹操叹气说:“你的智慧胜我足足三十里之远。”

曹操平汉中后,想继续讨伐刘备,却无法向前推进;想坚守汉中,又很难防御得住。将军们也不知该守该战。一天曹操走出营帐,突然说:“鸡肋。”将军个个不知曹操所指。杨修说:“鸡肋,吃起来肉不多,没什么好吃,但丢掉又觉得可惜,我看曹公已经决定班师。”于是私下要兵士们整理装备准备回家,不久曹操果然下令班师。

[述评译文]

杨修正因聪颖太露,遭曹操忌恨,不免于祸难。

晋、宋两朝君主,常喜欢与大臣在诗词文章上争胜负,所以鲍照(南朝宋·东海人,字明远,工诗文)、僧虔的文章中常有低俗、累赘的语词,这都是为了避祸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6 17:52:55 | 查看全部
692、刘显 东方朔
【原文】

梁时有沙门讼田,武帝大署曰:“贞。”有司未辨,遍问莫知。刘显曰:“贞字文为‘与上人’。”

武帝尝以隐语召东方朔。时上林献枣,帝以杖击未央前殿,曰:“叱叱!先生束束!”朔至曰:“上林献枣四十九枚乎?”朔见上以杖击槛,两木为林,上林也;束束,枣也,叱叱,四十九也。

【译文】

南朝梁时有个出家人打田地官司,武帝写了一个“貞”字。官员不明白武帝之意,问遍百官也都不解。刘显(沛国人,字嗣芳)说:“貞字拆开是‘与上人’,所以田地归出家人所有。”

汉武帝常喜欢用谜语召东方朔(字曼倩,长于文辞)入宫。有一天正巧上林献枣,武帝用手杖敲击未央宫前殿的门槛,说:“叱叱,先生束束。”东方朔入宫后,对武帝说:“可是上林献枣四十九枚?”

原来东方朔见皇上以杖击门,两木为“林”合为上林;束束为“枣”;叱叱是四十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6 17:53:06 | 查看全部
693、开元寺沙弥
【原文】

乾符末,有客寓广陵开元寺,不为僧所礼,题门而去。题云:“龛龙去东涯,时日隐西斜,敬文今不在,碎石入流沙。”僧众皆不解,有沙弥知为谤语,是“合寺苟卒”四字。

【译文】

唐僖宗末年,有一旅人寄宿广陵开元寺,寺中僧侣对他不礼貌,于是此人在寺门上题下:“龛龙去东涯,时日隐西斜,敬文今不在,碎石入流沙。”然后离去,众僧都不明白诗句含意,只有一位小沙弥明白这是骂人的话,原来是“合寺苟卒”四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6 17:53:16 | 查看全部
694、令狐綯
【原文】

令狐綯镇淮海日,尝游大明寺,见西壁题云:“一人堂堂,二曜同光;泉深尺一,点去冰旁;二人相连,不欠一边;三梁四柱烈火燃,除却双钩两日全。”诸宾幕莫辨,有支使班蒙,一见知是“大明寺水,天下无比”八字。

【译文】

唐朝人令狐綯(字子直,精文学)镇守淮海时,有一次到大明寺游览,见寺壁上题着:“一人堂堂,二曜同光;泉深尺一,点去冰傍;二人相连,不欠一边;三梁四柱烈火燃,除去双钩两日全。”同游的幕僚都不懂题字含意,有支使(官名,唐置,为节度使、观察使属僚)班蒙一看,就知道是“大明寺水,天下无比”八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6 17:53:23 | 查看全部
695、丁谓
【原文】

广州押衙崔庆成抵皇华驿,夜见美人,盖鬼也。掷书云:“川中狗,百姓眼,马扑儿,御厨饭。”庆成不解,述于丁晋公,丁解云:“川中狗,蜀犬也;百姓眼,民目也;马扑儿,瓜子也;御厨饭,官食也。乃‘独眠孤馆’四字。”

【译文】

广州有个叫崔庆成的押衙(官名,掌仪仗侍卫)抵达皇华驿站后,晚上碰到美丽的女鬼,女鬼丢了张字条给他,上面写着:“川中狗,百姓眼,马扑儿,御厨饭。”崔庆成看不懂,拿去请教丁谓。丁谓解释说:“川中狗就是蜀犬,合为‘独’;百姓眼就是民目合为‘眠’;马扑儿是瓜子合为‘孤’;御厨饭就是官食,合为‘馆’。是‘独眠孤馆’四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6 17:53:32 | 查看全部
696、苏轼
【原文】

荆公柄国时,有人题相国寺壁云:“终岁荒芜湖浦焦,贫女戴笠落柘条,阿侬去家京洛遥,惊心寇盗来攻剽。”人皆以为夫出,妇忧乱荒也。及荆公罢相,子瞻召还,诸公饮苏寺中,以此诗问之。苏曰:“于‘贫女’句,可以得其人矣。‘终岁’,十二月也,十二月为‘青’字;‘荒芜’,田有草也,草田为‘苗’字;‘湖浦焦’,水去也,水傍去为‘法’字;‘女戴笠’为‘安’字;‘柘落条’为‘石’字;‘阿侬’乃吴言,合之为‘误’字;‘去家京洛’为‘国’字;寇盗攻剽,为贼民。盖隐‘青苗法安石误国贼民’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6 17:53:38 | 查看全部
697、李彪
【原文】

后魏孝文尝宴群臣。举卮言曰:“三三横,两两纵。谁能辨之赐金钟。”御史中尉李彪曰:“沽洒老妪瓮注瓶,屠儿割肉与称同。”尚书左丞甄琛曰:“吴人浮水自云工,技儿掷袖在虚空。”彭城王勰悟曰:“此‘習’字也。”孝文即以金钟赐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