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华亭煤业集团公司两万多名职工这个“大家庭”中,有这样一位人让我们深受感动,在丈夫患有小脑萎缩,生活不能自理,连咀嚼能力都丧失的多年时间里、在年迈的老公公患脊椎病手术未能成功,致使脊椎压迫神经拄着拐杖行走、在老婆婆患有老年人多种疑难杂症的日子里,是她默默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她用坚强的信念、用无私的爱、用一颗淳朴善良的心,在风雨中坚守,撑起了这个家庭明天生活的希望,深深地触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
    她的道德精神、模范行为,永远激励着我们去工作、去生活、去学习,她就是砚北煤矿运输一队职工韩海明的妻子陈桂芳。
    1997年8月,从甘肃工业大学毕业后的韩海明,怀着梦寐以求的夙愿迈进了矿山,在砚北煤矿运输一队从事井下电工,他为人憨厚老实,干起工作来责任心强,有着永不服输的劳动热情,井下的什么活儿,在他的眼里,只有亲力亲为才会放心。这本是一个幸福的家,他下井工作,妻子在家带孩子,一家三口生活,虽然贷款买房经济有点紧张,但也充满了温馨和幸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可怕的病魔悄悄地降临到了这名矿工的身上,打破了一家人往日的快乐和宁静。2007年的一天,韩海明早班下班后,感觉到身体不适就去了医院做了全面检查,大夫确诊为小脑供给不良,这是一种慢性病,很难治愈。妻子让他住院,就因房款没有还清,倔强的韩海明不听妻子的劝阻,没有去医院及时治疗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期。2010年,病情出现严重恶化,韩海明连走路都很困难了,再次到医院检查时,一个更加残酷的报告单:小脑萎缩引起肌张力障碍,吞咽困难,他因这一事实崩溃了。妻子经多方打听,了解到北京协和医院可以治疗这类病症,于是带着他赴北京进行一年两次的治疗,每次治疗费用一万八千多元。由于是慢性病,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需要回家休养,考虑到经济情况以及病情需要,每次去北京只能看门诊,出门之前,她都要算好时间,既不能错过专家会诊,又要把日程尽量缩短以减少开支。定好火车票后,她整理行囊,背上料理机(给韩海明吃饭时用)踏上求医之路。这条路是艰辛的也是漫长的,而路上的辛酸更是普通人无法体会的。
    自从丈夫病情加重后卧床不起,七年如一日,就连大小便需要人照顾,就像照顾小孩似的。陈桂芳忙了这头又要忙那头,尤其在饮食上,每天要将饭菜打成糊状,用吸管进食,如果一口吃的不合适,就喘不过气来。看着丈夫艰难的样子,陈桂芳心如刀绞,她含着泪对我说:“海明可怜的很,这个病让他吃不好,营养跟不上,就我们常人觉得再简单不过的用餐动作,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奢侈,他的大脑不能指挥他的双手,就连嘴巴也不听使唤,不能自由闭合,每每一顿饭“喝”下来就是汗流浃背,筋疲力尽,我的心都像碎了一样。每天我都要早早起床,给家人做早餐后,伺候他洗漱、方便。他站不起来不能行走,不管到哪儿,我都得背着他。我怕他寂寞,每天将他从床上背到沙发上,让他看电视,又从沙发上背到卧室里让他上网,再挪到床上给他按摩,我的身体瘦弱经常累得我汗流浃背。除此以外还得照顾公公婆婆、辅导孩子的学习,全家人的吃喝拉撒穿都得靠我一个人。丈夫得病后,年老的父母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看着海明病成这个样子,他们天天以泪洗面,我又没有工作,吃饭、穿衣、看病、孩子上学都得花钱,日子艰辛的没法过了,公公婆婆甚至有种绝望的想法。我经常开导他们,虽然我知道这是安慰他们的话,可是,真的就是这些话给了我信心和坚持,让我有了与生命的赛跑决心。我对着老公公老婆婆和海明有个诺言,我是不会放弃我的家庭,不会放弃我的丈夫,我的公婆和我的孩子的,我要尽到一个女人、一名矿工妻子的责任。不管生活给我带来什么样的艰辛,我毅然会坚守,全身心去呵护这个家庭”。
    作为工友,当我再次去他家里看望海明时,眼前的情景让我难以置信,骨瘦如柴的他靠在沙发上全身不停的颤抖摇晃。看到我们,他特别激动,使尽全身力气挣扎着坐起来,老远很热情很热情的伸出右手,我连忙跑过去和他紧紧地握了手。他用颤抖的右手扶着下巴,左手支撑着后脑和我进行简单交流,但是我一句也听不懂,他的妻子在旁边把他的话又转述给我。此时此景,我眼眶一热,泪水差点奔涌而出,因考虑到他的心理,我硬是将泪收在了眼底。如果不是提前预约,真的难以确认这就是和我一起工作多年的工友,病魔已经将他折磨的面目全非了。韩海明患病的消息很快被矿领导得知,了解了病情和家庭实际情况后,矿领导安排他回家休养,并把他确定为矿上困难职工,每逢过年过节组织人员到他家里慰问并给予一定的帮扶。就算这样,也不能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他的病在北京协和医院一年治疗两次,每次一万八千元多的药费没有办法报销,公公婆婆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什么收入,这对于这个捉襟见肘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矿上建议让他们挂特殊门诊,这样产生的费用可以按70%—75%报销,使他们在治疗费用上节省了很多。他的妻子说:“因为北京的医疗条件好,现在他的病情也控制的比较好,我衷心地感谢关心帮助过我们的各位领导,给予了海明生存的希望,我会一辈子守护他,撑起明天生活的希望”。
    在我走出了她家返回的路途中,耳边依旧萦绕着这个矿工妻子的朴实话语,在朦胧的泪光中,让我感动,让生活在华煤“大家庭”的每一个员工感动!在这样风雨飘摇的不幸家庭,这个善良孝顺的好媳妇、不离不弃的好妻子、尽职尽责的好妈妈将爱诠释得淋漓尽致!是她用纤纤细手为家人的心灵抚平了创伤,是她用柔弱的双肩,承载起了家庭的重担,七年,她在风雨中默默坚守,同甘共苦,为这个家,爱你永相随,却无怨无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