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王超

析发展态势 《2009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出台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11:59:06 | 查看全部
3-2 迪拜:债务危机里“打滚” 瞻望前景信心犹存

  有“中东门户”之称的迪拜,也是当今华商在海外的重要据点之一。这个原来只有14万人口的沙漠小城,现有总人口140万,外来人口占95%。

  按照阿联酋的统计,目前全阿有20万华侨华人,绝大部分都在迪拜。其中从事建筑的工人约2万人,其他的则分布在饮食业、酒店及各大机构和集团,但更多的还是在迪拜经商,其中来自温州、台州等地的浙商最多。他们在阿联酋注册的企业大部分位于迪拜和沙迦,约有2000多家。

  迪拜吸引华商的地方可以简要总结为:第一,拥有宽松的自由贸易政策和商业环境,社会治安良好,且是“免税天堂”,任何人无须缴纳营业税和所得税,货币自由汇兑,资本和利润基本可以100%汇回本国;第二,拥有囊括北非和中东的广阔辐射面,迪拜是仅次于香港和新加坡的世界第三大转口港,其市场不仅面向海湾地区,而且辐射欧、亚、非三大洲,甚至世界各地。产品打入了阿联酋,也就是意味着打入了占世界人口1/4的大市场。

  早期到迪拜淘金的华人,主要是从事贸易行业,随着迪拜的崛起,华商的财富也随之增值。阿联酋温州商会会长陈志远是第一波远赴中东淘金的浙商代表,他在几年时间里先后建立了迪拜中国商品城、中国轻工城和志远鞋城等大贸易市场。而中国义乌市场每年发往迪拜等地的商品货值超过2亿美元。

  目前在迪拜的外来投资中,排在首位的还是西方国家,其次是海湾周边国家。中国商人在迪拜还没有成为中坚力量,大部分都是“小生意”。

  金融危机的爆发,没有使迪拜成为避风港,各行各业呈现停滞萧条气象,华商财富急剧缩水。2009年11月25日,迪拜的国有控股公司迪拜世界集团宣布延期6个月偿还到期债务,迪拜世界集团负债590亿美元,约占整个迪拜酋长国负债额的四分之三。外界担心,迪拜债务危机可能触发新一轮金融风暴。

  这次危机中,首当其冲的是房地产业。而从事传统贸易的华商,受冲击较小,迪拜转口港的地位,也使大部分华商对前景充满信心。

  3-2-1 房地产业受冲击大 华商利益受损

  自从阿联酋2002年允许外资进入部分房地产业后,这个国家的房地产价格上涨了6倍。资料显示,全世界有12.5万台起重机处于作业状态,其中15%-25%的吊车为迪拜运作。在2008年,有10万中国工人在迪拜的建筑工地上为其地产业添砖加瓦。

  目前在册的迪拜中国建筑企业有35家,还有一些以合作的方式在当地开展业务。金融危机爆发后,迪拜房地产业首当其冲,中国的建筑企业也受到影响。由于迪拜“没有外汇管制”等政策,金融危机之后,热钱大规模撤离,房价、地价波动幅度较大。至2009年上半年,迪拜遭受了最严重打击,迪拜部分高端物业甚至已跌去75%。据媒体披露,在迪拜债务危机公开后,占迪拜华商十分之一的温州人,资产蒸发20亿元人民币左右。

  从2003年到2008年,投资迪拜楼市的回报率之高、回报周期之短,均是传统贸易所无法企及的,所以在迪拜有点经济实力的华人,一般都会选择买房。华人在迪拜投资房产,从低端到高端,从住宅到商业都有。一些有实力的浙商,开始“炒楼花”,一套房从图纸到交工这一期间,有可能被转卖10次。2006年至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之前这段时间是最疯狂的时候,甚至会出现炒房亲友团,把一层楼或整栋楼一口气买下来。而从2008年10月以来,迪拜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已经缩水50%。

  历经这次大起大落的温州商人们表示,最大教训就是,投资不能头脑发热。损失最惨重的,都是炒楼赚到钱以后,再到处拆借投入巨资的人。现在绝大部分温州人庆幸的是,没有倾家荡产在当地炒楼,大部分人都是在原来的主业之外,拿出一部分资金作房产投资,都还“撑得住”。

  3-2-2 传统贸易行业仍是华商“宠儿”

  从2000年开始,在迪拜政府宣传下,温州、义乌、福建等地贸易商蜂拥而入,主要销售五金电器、皮鞋、箱包、打火机、灯具等商品。随后,迪拜相继出现了中国建材城、鞋城、眼镜城,以及2004年中国人建的上千个摊位的迪拜龙城,主要为华人提供商铺租赁。

  金融危机以来,华商在迪拜的贸易活动受到一定影响。对于最近一两年刚从国内来迪拜经商的小商人来说,因为没有长期、固定的客户群体,又缺乏稳定的商品品种体系,危机袭来,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他们。但对于规模大一些的投资公司,特别是在国内有生产基地、在迪拜有贸易公司和稳定客户群的企业,所受影响相对要小。

  迪拜温州商会会长陈志远说,甩货只是极个别现象,从2009年三季度开始,迪拜外贸稳中有升,虽然迪拜世界公司债务危机会影响华商信心,但对贸易不会产生很大影响。

  客观来说,债务危机对迪拜当地的华侨华人影响有限。华人在迪拜主要经营转口贸易,其中大多是必需品贸易,市场需求未因主权债务危机出现而下降。而且,迪拜作为中东贸易中心的地位依然稳固,欧洲人、非洲人都去采购商品。尽管当地华商的贸易业务发展速度比前几年稍有下降,但依然在顺利进行中。

  “这个市场辐射面很广,贸易做到了北非和中东其他地区。我对这个市场仍然持乐观态度。” 迪拜中国城房地产交易中心市场营销部经理胡卫东说,即便危机袭来,迪拜辐射15亿人口的影响力依然存在。

  金融危机之前,华商经历了迪拜的鼎盛时期,债务危机之后,他们中的很多人仍在盈利。据中国驻迪拜总领事高有祯介绍,从整体上观察,对于中国企业和商人来说,迪拜到目前为止仍是一个适合中国人发展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11:59:56 | 查看全部
 3-3 俄罗斯:大市场被关闭 华商亟待转型

  据《2007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估计,在俄罗斯的外国商人100多万,其中90%以上是华人。绝大多数华商在俄罗斯各地由集装箱组成的露天大市场里批发零售各种中国商品。

  全俄罗斯华商最为集中的市场是莫斯科的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华人一般称呼为“一只蚂蚁”大市场。据俄罗斯中国总商会统计,在那里经营的华商约有6万户。2008年9月份,俄方以涉嫌走私为由,查封了该市场仓库的6000多个集装箱,价值20亿美元。2009年6月底,俄方又突然下令关闭市场,封存摊位和私人物品,导致在此经营的大批华商损失惨重,许多中国国内出口关联企业受到影响。一个由商务、外交、海关及浙江、福建等省商务主管部门组成的中国代表团,赴莫斯科就大市场被关闭事宜与俄方交涉。

  其后,华商被扣货物才得以运出。但2008年的被扣货物中,一部分因为质量问题,将继续被查封。至于其他货物,只要货主提供运单或在中国境内的报关单等基本文件,可以考虑经过查验后放行。由于不少华商的身份和经营方式存在不合法的问题,因此不敢申请认领货物。

  关闭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是俄罗斯政府打击“灰色清关”的重要举措。由于历史原因,那里的货物多数从“灰色清关”渠道进入俄罗斯。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为缓解国内市场轻工业产品供应的紧张形势,大量进口便宜的日用消费品。为简化手续、提高效率、鼓励进口,俄罗斯海关允许所谓的“清关公司”为货主代办进口业务。但是,此类清关公司在办理海关手续时,普遍采取逃避俄进口管理措施和税费的违规做法,且不向中方企业和商人提供真实合法的报关单证。

  切尔基佐夫斯基市场被关闭后,很多华商不得不转向其它市场经营。然而,华商的到来推高了市场摊位的租价,令很多俄罗斯商贩产生不满。据报道,莫斯科“园艺”市场的商贩们对市场管理处准备让华商来此经营感到非常不满,他们写信给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要求保护他们免受华商的“排挤”。据悉,一些市场出现摊位租金涨价并非华商故意“买断”,市场方面坐地起价占很大因素。拿莫斯科商贸中心来说,在切尔基佐夫斯基市场关闭前,这里一个摊位的月租金是7到8万卢布,但关闭后,莫斯科商贸中心的月租金急升到15万卢布。

  如果延续“灰色清关”的老路,莫斯科商贸中心也会有被关闭的一天。随时而来的检查可能还会使华商蒙受巨大经济损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世界华商研究中心主任康荣平曾对媒体表示,留下来的,再沿着老路走,显然行不通。“受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关闭的影响,可能有一大批华商被淘汰出局。”

  中国驻俄罗斯使馆公使衔经济商务参赞高锡云表示,目前,包括民间贸易在内的中俄贸易已经到了“一个很关键的转型时期”。

  3-3-1 坚持合法经营

  俄罗斯中国总商会会长蔡桂茹对广大俄罗斯华商提出五点建议:

  首先,经营的载体要合法,要注册正规的公司;经营的商品要正规清关,不要走“灰色清关”;经营的人员身份要合法,要办理正规的工作身份。

  其次,要注意商品质量,输俄商品的质量是在俄华商与竞争对手抗衡的一个重要因素。商品如果质量低劣,将最终失去市场。

  再次,要建立诚信体系,这样才能让俄罗斯消费者信任中国商人,继而信任中国商品,华商在俄罗斯才能长久发展。

  第四,是要有创新精神,要改变对于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不正规经营模式的依赖,应当着眼长远,制定品牌战略。

  第五,要加强人才培训,要有既懂经营又懂语言的人才,华商不仅要提升自身素质,还要让经营活动更加符合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商业模式。

  中国海关网2009年12月公布了341家在俄海关合法登记注册的专业报关企业目录。华商在俄办理通关手续时,可在这份由俄海关提供的名单中选择专业报关企业代办,以确保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这是落实中俄海关关于规范通关监管秩序合作备忘录的重要成果之一。

  3-3-2 开辟新营销渠道

  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的关闭,向华商们传递了另一个重要信息:如果不开辟新的营销渠道,不适时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型,生存空间会越来越窄,如果政府保护本土经济,华商面临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在俄罗斯已经生活了20多年的莫斯科州华人工商联合会副会长姚俊文认为:“我们已经有了水,但缺少的是放水渠道,顾客需求则是干涸的土地,没有水渠,水就无法到达需要浇灌的田地。在俄华商现在最重要的是编织自己的营销网络,建立自己的销售平台。”最近几年,他一直致力于为中国商品打造一个遍布全俄的营销网络。

  北京中俄国际货运大力有限公司总经理于航也曾对媒体表示,华商应该成立自己的公司,利用本公司或委托清关公司,通过“白色渠道”进口货物,然后聘请俄方会计,做好财务报表,做齐货物采购和销售的文件,再招聘一些能力强的营销业务人员,培养自己的经销商,最后组建自己的销售渠道和网络平台。

  令人欣喜的是,经历过“一只蚂蚁”的惨痛教训后,华商们正一步步清醒过来,开始注重产品质量、营销策略、品牌效应,真正实现人员、货物、经营“三合法”,以升级经营方式从“大市场”迈向“大商场”,并希冀在俄罗斯再次书写传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12:01:30 | 查看全部
 3-4 南美洲:华商投资信心强劲

  据《2007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南美洲华人数量增长很快,主要为大陆移民。中南美洲华人过去经营的主要行业有中餐馆、杂货铺、洗衣店等。近年来,华人经营的领域不断扩大,发展到超市、进出口贸易、房地产、现代化农场和制造业等,中南美洲华人的经济实力有了快速的增长。

  3-4-1 南美洲受经济衰退危害总体较小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中南美洲华人的经营领域带来了程度不等的冲击。不过,相对于欧美地区,世界金融危机给南美洲国家地区带来的破坏性小很多。仅以巴西为例,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巴西2009年可能成为34个主要经济体中少数几个避免经济衰退的国家之一。

  良好的经济环境,让众多在中南美洲投资的华商对经济前景和未来发展更为乐观自信。巴西里约华人联谊会代会长尹楚平表示,巴西华商普遍认为虽然危机对巴西经济和华商在当地的经营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巴拿马温州同乡会主席冯雅迪也表示,金融危机对巴拿马影响不大,而且浙商们头脑聪明、肯干,没那么容易倒下。

  浙江省海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尹霄敏现在是巴西华人文化交流协会荣誉主席,在巴西从事家电、箱包等产品的贸易。金融危机爆发后,曾一度打算减少订单,适度收缩,但到2009年,却发现巴西的消费已开始复苏。“曾经有一阵子货币贬值,导致大家的资产有些缩水,但现在雷亚尔(巴西货币名称)又升回来一些了,”尹霄敏说,“巴西人已经离不开中国商品。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在大部分华商改变策略、咬紧牙关渡危机之时,也有一部分华商凭借在阿根廷打拼经营掘到的“第一桶金”,积极投资中国市场,开拓中阿两国贸易和投资商机,使个人事业再上层楼。

  阿根廷华商何宏旗下的食品和渔业公司基本都是出口型企业,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对公司业务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一年来,不少规模较小的阿根廷渔业公司纷纷倒闭,他的公司则依靠加大在中国北方地区的销售力度,依靠中国市场的稳定需求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3-4-2 阿根廷华人超市业迅猛发展

  目前在阿根廷的华人约有8万人,从事的行业主要为餐饮、超市、进出口贸易、种植、加工等。其中超市是一大亮点。超市业对语言要求不高,资金压力不大,成为华人经商的首选。

  近年来,华人超市在阿根廷蓬勃发展,在阿根廷零售业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高。据《2007年世界华商报告》显示,当时阿根廷的华人超市已经有4000余家。到2008年底,据阿根廷华人超市公会的资料显示,阿根廷华人超市数量已经达到7890家,销售额达150亿比索(约合42.86亿美元)。阿根廷华人超市公会作为阿根廷华人超市中规模最大的行业组织,目前会员超过3800家。

  2003年至2008年,阿根廷经济高速发展,政局和社会相对稳定。阿根廷华人也分享了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红利。但其后,在阿根廷遍地开花的华人超市便面临金融危机和迅速蔓延的甲型H1N1流感的双重冲击。受此影响,一年一度的阿根廷华人超市业展销会,举办五年来首次出现参展商数量减少的现象。

  面对金融危机压力,华人超市抱团取暖,和供应商集体砍价,设法降低进货价格,同时力争为社区顾客提供更加贴心周到的服务。到2009年年底,阿根廷华人超市已基本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阿根廷华人超市公会秘书长米格尔•卡尔维特说,2008年阿根廷华人超市的销售额出现下降,但是2009年第三季度,阿根廷华人超市的销售额同比增加4%。

  然而,伴随着阿根廷华人超市的稳步扩张,也引出各种问题,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

  首先,阿根廷华人超市成为抢劫盗窃的重灾区。阿根廷华人超市业者与自助超市公会(华人超市公会)发表报告称,随着阿根廷社会治安状况恶化,2009年,华人超市遭抢劫超过8000次,平均每天发生22宗针对华人超市的劫案。2009年,针对华人超市的抢劫案近七成发生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郊区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省。阿根廷华人超市公会秘书长米格尔•卡尔维特分析说,目前阿根廷其他一些社区连锁超市使用信用卡或借记卡消费的比例已经达到35%,而华人超市的这一比例还不足5%。部分华人超市经常营业到深夜,这都造成华人超市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袭击目标。

  其次,华人超市业的发展对阿根廷本土商业形成挑战,以至于阿根廷部分地区的商业部门和当地政府联手,出台各种措施,限制华人超市的经营和扩张。

  据阿根廷当地媒体报道,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马德普拉塔市2009年首先出台措施,规定部分城区从事销售活动的商家营业面积不能超过190平方米。这措施明显是针对当地华人超市。因为马德普拉塔的数十家华人超市中大部分的营业面积都超过200平方米。阿根廷中部圣菲省的罗萨里奥市超市业者则达成了一项协议,要求两家超市之间的最短距离不能超过300米,此外对超市的营业面积也做了类似限制。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和圣菲省的部分地区,当地商业部门正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出台限制措施,规定只有在当地居住满5年的居民才能经营超市。

  第三,经过几年的高速扩张后,目前华人超市几乎遍布阿根廷全国大中城市,市场已经逐渐饱和,部分超市业者不得不向中小城市发展,华人超市业今后在阿根廷的发展空间正不断缩小。此外,除了与同本土商家竞争外,阿根廷华人超市之间的竞争也日渐加剧,甚至引发了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事实上,不少从事超市业的阿根廷华人已经开始进行不同程度的产业转型。据媒体报道,2009年10月,有阿根廷华人超市业者就曾以700万比索的价格买下了甘达拉集团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省莱萨马地区的一座奶制品工厂和相关品牌,利用在超市业积累的资本向其他产业领域进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12:02:12 | 查看全部
 3-4 南美洲:华商投资信心强劲

  据《2007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南美洲华人数量增长很快,主要为大陆移民。中南美洲华人过去经营的主要行业有中餐馆、杂货铺、洗衣店等。近年来,华人经营的领域不断扩大,发展到超市、进出口贸易、房地产、现代化农场和制造业等,中南美洲华人的经济实力有了快速的增长。

  3-4-1 南美洲受经济衰退危害总体较小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中南美洲华人的经营领域带来了程度不等的冲击。不过,相对于欧美地区,世界金融危机给南美洲国家地区带来的破坏性小很多。仅以巴西为例,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巴西2009年可能成为34个主要经济体中少数几个避免经济衰退的国家之一。

  良好的经济环境,让众多在中南美洲投资的华商对经济前景和未来发展更为乐观自信。巴西里约华人联谊会代会长尹楚平表示,巴西华商普遍认为虽然危机对巴西经济和华商在当地的经营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巴拿马温州同乡会主席冯雅迪也表示,金融危机对巴拿马影响不大,而且浙商们头脑聪明、肯干,没那么容易倒下。

  浙江省海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尹霄敏现在是巴西华人文化交流协会荣誉主席,在巴西从事家电、箱包等产品的贸易。金融危机爆发后,曾一度打算减少订单,适度收缩,但到2009年,却发现巴西的消费已开始复苏。“曾经有一阵子货币贬值,导致大家的资产有些缩水,但现在雷亚尔(巴西货币名称)又升回来一些了,”尹霄敏说,“巴西人已经离不开中国商品。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在大部分华商改变策略、咬紧牙关渡危机之时,也有一部分华商凭借在阿根廷打拼经营掘到的“第一桶金”,积极投资中国市场,开拓中阿两国贸易和投资商机,使个人事业再上层楼。

  阿根廷华商何宏旗下的食品和渔业公司基本都是出口型企业,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对公司业务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一年来,不少规模较小的阿根廷渔业公司纷纷倒闭,他的公司则依靠加大在中国北方地区的销售力度,依靠中国市场的稳定需求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3-4-2 阿根廷华人超市业迅猛发展

  目前在阿根廷的华人约有8万人,从事的行业主要为餐饮、超市、进出口贸易、种植、加工等。其中超市是一大亮点。超市业对语言要求不高,资金压力不大,成为华人经商的首选。

  近年来,华人超市在阿根廷蓬勃发展,在阿根廷零售业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高。据《2007年世界华商报告》显示,当时阿根廷的华人超市已经有4000余家。到2008年底,据阿根廷华人超市公会的资料显示,阿根廷华人超市数量已经达到7890家,销售额达150亿比索(约合42.86亿美元)。阿根廷华人超市公会作为阿根廷华人超市中规模最大的行业组织,目前会员超过3800家。

  2003年至2008年,阿根廷经济高速发展,政局和社会相对稳定。阿根廷华人也分享了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红利。但其后,在阿根廷遍地开花的华人超市便面临金融危机和迅速蔓延的甲型H1N1流感的双重冲击。受此影响,一年一度的阿根廷华人超市业展销会,举办五年来首次出现参展商数量减少的现象。

  面对金融危机压力,华人超市抱团取暖,和供应商集体砍价,设法降低进货价格,同时力争为社区顾客提供更加贴心周到的服务。到2009年年底,阿根廷华人超市已基本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阿根廷华人超市公会秘书长米格尔•卡尔维特说,2008年阿根廷华人超市的销售额出现下降,但是2009年第三季度,阿根廷华人超市的销售额同比增加4%。

  然而,伴随着阿根廷华人超市的稳步扩张,也引出各种问题,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

  首先,阿根廷华人超市成为抢劫盗窃的重灾区。阿根廷华人超市业者与自助超市公会(华人超市公会)发表报告称,随着阿根廷社会治安状况恶化,2009年,华人超市遭抢劫超过8000次,平均每天发生22宗针对华人超市的劫案。2009年,针对华人超市的抢劫案近七成发生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郊区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省。阿根廷华人超市公会秘书长米格尔•卡尔维特分析说,目前阿根廷其他一些社区连锁超市使用信用卡或借记卡消费的比例已经达到35%,而华人超市的这一比例还不足5%。部分华人超市经常营业到深夜,这都造成华人超市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袭击目标。

  其次,华人超市业的发展对阿根廷本土商业形成挑战,以至于阿根廷部分地区的商业部门和当地政府联手,出台各种措施,限制华人超市的经营和扩张。

  据阿根廷当地媒体报道,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马德普拉塔市2009年首先出台措施,规定部分城区从事销售活动的商家营业面积不能超过190平方米。这措施明显是针对当地华人超市。因为马德普拉塔的数十家华人超市中大部分的营业面积都超过200平方米。阿根廷中部圣菲省的罗萨里奥市超市业者则达成了一项协议,要求两家超市之间的最短距离不能超过300米,此外对超市的营业面积也做了类似限制。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和圣菲省的部分地区,当地商业部门正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出台限制措施,规定只有在当地居住满5年的居民才能经营超市。

  第三,经过几年的高速扩张后,目前华人超市几乎遍布阿根廷全国大中城市,市场已经逐渐饱和,部分超市业者不得不向中小城市发展,华人超市业今后在阿根廷的发展空间正不断缩小。此外,除了与同本土商家竞争外,阿根廷华人超市之间的竞争也日渐加剧,甚至引发了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事实上,不少从事超市业的阿根廷华人已经开始进行不同程度的产业转型。据媒体报道,2009年10月,有阿根廷华人超市业者就曾以700万比索的价格买下了甘达拉集团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省莱萨马地区的一座奶制品工厂和相关品牌,利用在超市业积累的资本向其他产业领域进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12:03:21 | 查看全部
  结 语


  2009年,全球经济继续遭受重大困难,但世界各国共同抗击金融危机、取得明显成效。在此过程中,中国采取一揽子经济刺激措施,使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赢得了世界的赞赏。美国和日本经济在第四季度明显好转,两国走出经济衰退、迈向复苏的速度超出预期。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全球华商的表现亦相当优秀。他们在危机中求生存、求发展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

  展望2010年,仍有众多不确定性横亘在人们面前:发达经济体地区失业率依然高涨,各种形式的债务危机、货币危机风险犹存,新兴市场地区资产泡沫化的现象并无实质性改善,北南合作、南南合作的形式有待发展和创新。特别是中国经济调结构、上水平的过程复杂艰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阴魂不散,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密切关注世界华商的发展动向,祝愿经过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历练的华商企业将变得更加健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