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4-7-22 10:21:37

2024年7月20日新闻综合

原标题:

卧具清洁:高温蒸汽中的“幕后英雄”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旭 通讯员 韩庆潇 刘姝


7月1日,2024年暑运大幕徐徐拉开,许多旅客选择在暑假时外出旅游,享受惬意的休闲时光。细心的旅客会发现,卧铺车厢里的卧具总是成方成块、洁白干净。那么,列车卧具是如何经过层层工序,陪伴旅客开启美好旅途生活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前往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客运段沈北洗涤车间,探访暑运中忙碌的卧具洗涤工。

7月5日8时10分,刚刚结束班组会的该车间熨烫班组工长于承新带领7名班组职工,来到了作业区准备开启一天的工作。于承新带领的班组主要承担着熨烫工作,他们的工作就是把列车终到后,卸下的床单、被罩、枕套、座椅套等脏品卧具经过洗涤熨烫“变”为整洁干净的卧具,为旅客营造温馨舒适的乘车环境。

提及服务旅客的铁路工作人员,大多数人能想到的就是车站和列车上的服务人员,而像沈阳客运段洗涤车间的职工则是服务旅客的“幕后英雄”。

进门的瞬间,潮湿闷热的空气就迎面袭来,像是走进了高温“桑拿房”。待适应这里的环境后,映入记者眼帘的是10余台熨平机同时隆隆作响,热浪滚滚、热气袭人,车间熨烫厂区常年充满蒸汽。

进入盛夏的辽宁沈阳,上午的室外温度就已超过30℃。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对于工长于承新和熨烫班组的职工来说,室外的气温远比室内不间断工作机器旁的高温要感觉舒服得多。

“每天作业开始前,我们都要将十几台机器提前打开预热,这时室内温度会骤然升高,加上使用蒸汽对卧具进行熨烫,所以最热的时候,室温会达到40℃以上,即使是冬天,也会达到30℃,一年四季我们都能穿着夏装作业。”于承新说。

由于每个客运段配属的卧具有着固定数量,如果不能及时清洗,就会严重影响旅客的出行体验。每天,于承新班组的成员平均每人需要完成近4000件的工作量。

在熨平机旁,工长于承新带领刘镇、李婕仪等职工按照4人一组的方式进行作业。其中,3人在熨平机入口处将洗好烘干后的卧具经过抻、抖、拽流程,平整铺放到机器滚带上,另外1名职工在熨平机出口处将熨烫完成的卧具叠放整齐、分类打捆、逐摞装车。由于一直围绕在机器周围,仅仅10分钟,于承新几人的脸上布满了汗珠,后背便出现了成片的汗渍,而衣服更是被汗濡湿,又被室内的高温“蒸”干。

时近正午,熨烫的班组保质保量完成了一上午的工作后,来到了食堂,开始午餐、午休。进入食堂,映入眼帘的除了有丰富的菜品,还有充足的西瓜、矿泉水、绿豆汤,让职工在吃好之余,还能消暑解乏。

午餐后,职工普遍还有1个小时的午休时间。这个车间专门为职工配备了休息室,确保温度适宜,使职工得到充分休息后再开始工作。

当时间来到13时,于承新和工友们又回到了各自的岗位上,而这时,也正是一天当中最热的时候,室外最高气温达到了35℃,室内的温度也较上午略有增加,高达42℃,这也是最难熬的时候。

为了尽可能降低职工作业时的体感温度,这个段特别为他们配备了电风扇、冰块箱等降温器具,但是因为熨平机数量较多、散发热量过大,使得制冷效果并不明显,导致室温依旧在40℃左右。同时,为最大限度缓解职工的暑热,这个段还提前为职工发放了白糖、茶叶、风油精等防暑降温用品,全面确保职工的身心健康。

经过8小时的辛苦劳作,于承新和工友们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一天下来,这个班组总共完成了1.7万余件的卧具熨烫工作。随后,他们将已经洗涤熨烫整洁一新的卧具,交接给接车班组,将由他们接续将其运送至列车上,与旅客“干净”相伴。

“说实话,我们自己也知道,很少有旅客知道我们的‘存在’,我们更像是暑运大戏里的幕后工作者。但是,看到旅客在出行时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热情’和‘温度’,我感觉所有的付出就都值了。”于承新说。

其实,铁路就是一个大型联动机,除了旅客能够亲眼看到的站车服务人员外,还有许多像于承新一样默默无名,却在背后用自己的汗水守护每一名旅客出行顺畅的铁路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4-7-22 10:23:00


原标题:柴达木戈壁蚊虫“围堵”下的“硬仗”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赵风斌 李得璞
7月18日黄昏,夕阳斜挂时,在青藏铁路K551公里处,青藏集团公司德令哈工务段连湖线路车间的10余名职工正在进行紧张的“天窗”作业,他们个个全副武装,浑身上下包裹得严严实实,在炎炎夏日,他们的装扮显得有些“另类”。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4/07/20/2020339_4096x10000.jpeg
连湖线路车间担负着青藏线K517至K584共计67公里线路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任务。那里地处柴达木盆地柯鲁克湖与托素湖两个湿地自然保护区之间,每逢夏季,成片成片的蚊子乌云般密密麻麻。每次外出作业,职工们都将自己包裹严实,而且花露水、驱蚊药从不离身,但蚊子依然无孔不入。
为了防止蚊子叮咬,即便烈日当头,职工们依然一身长袖长裤,头戴防蚊帽,手戴厚厚的手套作业。由于地处戈壁,烈日下,地表的温度常常达到50摄氏度,每次检修作业,都是一场艰难的“硬仗”。
“检查好各个部件的螺丝松紧程度,暑运期间来往车辆多,任何一处细节都不能放过。”作业负责人金江安一边大声叮嘱,一边弯腰俯身,手拿道尺,仔细测量着线路的几何尺寸。职工们各司其职,汗水早已经浸透厚重的工作服,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额头滚落,模糊了他们的双眼,但他们手上的检查却一刻也没有停歇。
暮色渐渐从四下围拢过来,职工们打开头头灯继续作业。很快,无数只蚊子在手电光里上下翻飞,大家的帽子、衣服、手套瞬间落满了贪婪的蚊子,但职工们早已司空见惯,依然不为所动,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每次作业时,我们都在跟蚊子作斗争,就连牛仔裤,都会被蚊子叮透,晚上都不敢在外面上厕所,稍不注意,就会被叮咬出满身疙瘩,奇痒难忍,整夜都睡不好觉。”金江安笑着说。承受着蚊虫的疯狂袭扰与闷热的双重考验,经过2个多小时的奋战,21时,“天窗”作业顺利完成。尽管全副武装,当解下防护装备时,每个人的脸上、手上、脖子上还是布满了被蚊虫叮咬的红包,拍打着肆无忌惮“嗡嗡”叫嚣的成群蚊子,职工们快速收拾工具撤出线路。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4-7-22 10:23:11

原标题:“送清凉 送健康”关爱高温天气下劳动者

通讯员 粟琳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徐新星

7月17日,为切实保障一线工人的身体健康,确保高温季节下的安全生产,中建五局三公司长沙机场改扩建项目部开展了“送清凉 送健康”关爱工人活动。

活动中,项目部组织全体工友共同学习防暑降温知识,随后,为辛勤工作的工友们送去了西瓜、凉茶、防暑药品等100份慰问品。项目部还邀请医务人员到现场为工友进行体检,体检设有血压、内科、心电图、血常规检查等项目,并为工友们详细讲解了预防保健知识,针对个人检查状况给予了健康教育指导。

据介绍,项目部为保证工期顺利推进,采取多项措施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合理调整作业时间,避开中午高温时段,早上班,晚下班;要求管理人员合理安排值班、工作时间,同时完善应急预案,认真做好高温作业安全指导相关工作,加强劳动保护,确保工友们的安全健康。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4-7-22 10:23:22

原标题:全力保障迎峰度夏用电安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玉波 通讯员 张东雷

近日,国网奈曼旗供电公司组织员工深入辖区开展安全用电检查活动。

夏季高温,电力安全问题突出。为切实保障广大居民和用电企业安全可靠用电,国网奈曼旗供电公司组织员工对辖区内的电力设备、线路进行了细致检查。从变压器到配电箱,从线路到用户电表,供电公司员工凭借着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认真排查每一处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此次检查,共走访居民小区18个,企业客户5家,解答用电安全问题20余条,全面排查并协助整改了安全用电隐患。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4-7-22 10:23:34

原标题:宝鸡工务段风雨中的逆行者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毛浓曦 通讯员 周锴 芦宇鑫 许宸瑶


连日来,陕西省内突降大雨,宝鸡工务段以“警”为令,迅速行动,顶风冒雨守安全,昼夜兼程保平安,为保障铁路运输大动脉线安全畅通保驾护航。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4-7-22 10:23:53

原标题:数智化产线“托举”中国高铁跑出更快速度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彭冰 柳姗姗 通讯员 杨萌
今日出勤81人,当前故障工具0,物料配套指数98%,产能利用指数100%;温度20℃,温度32.9%;能耗成本1587.42元……走进中车长客股份公司转向架事业部总成产线组,只见入口处悬挂着一块超大屏幕,上面实时显示着车间内人、机、料、法、环、测等各个要素,还能调取任意工位作业画面,让人对产线运转状态一目了然。
“这是我们基于生产制造全流程数据贯通自主开发的管理看板”,中车长客工程技术中心工程技术部副部长姜文涛说,数智化改造让产线摇身一变成为“透明工厂”,显著提升了制造品质和管理效能,正“托举”中国高铁跑出更快速度。
转向架相当于列车的底盘和轮毂,直接关系到高铁跑得快不快、稳不稳。转向架总成产线组,是中车长客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于2022年打造完成的首条数智化产线。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4/07/20/2020342_4096x10000.jpeg
车间内,一台台体型庞大的AGV智能运输车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这种AGV运载的每个转向架都重达数吨,它们依靠磁条驱动,待工人组装完一道工序,便平稳驶向下一道工序。
“工人的工位是固定的,转向架随着AGV行进,可实现‘台位流动,人员不动’的工位制节拍化生产作业模式”,姜文涛介绍,这种作业模式,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一个待组装的转向架从进入车间到完成所有工序,只需64分钟。
在操作台前,记者看到,每个工位都配有一台电脑。工人刷卡识别身份后,才能进入操作界面,界面上会依次显示各项作业步骤。比如,一个转向架上有500多颗螺栓,通过电脑屏幕上的图像,岗位工人便能精准找到要安装的位置。同时,因电脑自动录入和保存操作人员信息,进行质量追溯极其方便。
“这个电脑装载着智能扭矩系统,可以识别不同规格螺栓所需要的扭矩,我们使用对应型号的智能扭矩扳手,只需按照指令操作即可”,轮对与构架落成工作班的班组长李春雨一边为记者演示,一边看向电脑旁的四色指示灯:“如果操作错误,红灯就会闪烁警示,系统将自动锁死智能扭矩扳手,从而有效规避过扭、扭矩不到位等问题的发生。”
李春雨2017年就来到这个车间,亲身见证了数智化改造带来的系列新变化:“产线实现了无纸化,工人操作更简便,产品质量更有保障,生产效率更高,现在基本不用上夜班,白班就能完成生产任务,而且大家更自律、环境也更整洁了……”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4/07/20/2020343_4096x10000.jpeg
环顾车间四周,记者发现每个立柱上几乎都有摄像头。“这些‘天眼’背后的智能监控系统正通过AI视觉识别、大数据模型计算,对现场情况进行分析”,姜文涛告诉记者,基于传感器、多种算法工具、工业互联网等,智能监控系统还能自动调节空调、照明等设备的运转,以实现节能降耗。
行进在车间内,各种“数智化”转型升级成果让人目不暇接。比如,产线采用自助式智能工具管理模式,可实现无人值守,“员工自助领用,库存自动盘点”,极大简化了工具领取和归还流程,并精简掉一个工具库房和相应的专职库管人员。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4/07/20/2020344_4096x10000.jpeg
“得益于‘数智化’的加持,这个车间每年可以节省五千度电、三万吨水的使用,产线异常的处置时长降低11%左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显著提升,整体运营成本却降低近20%。”姜文涛说。
中车长客是中国地铁、动车组的摇篮。姜文涛告诉记者,作为我国核心的轨道客车研发、制造、检修及出口基地,当前中车长客正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系统开展数智化产线建设,积极为轨道交通构建数字新生态,以助力中国高铁“金名片”更加闪耀。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4-7-22 10:24:15

原标题:全球首款 中国首制!江海直达型LNG加注运输船完工交付
总台记者 聂启星 武文帅
7月19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的我国“气化长江”标志性工程——全球首款、中国首制江海直达型14000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加注运输船“淮河能源启航”号完工交付。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4/07/19/2019676_4096x10000.jpeg
“淮河能源启航”号总长130米,型宽23.6米,型深15米,采用双燃料动力全回转推进系统,可实现狭窄内河航道的灵活操纵。其独特的浅吃水设计,既满足远洋无限航区设计要求,又能实现长江航道极值低水位情况下的适航性,可全年通过南京长江大桥,实现江海直达一站式LNG加注和运输的双功能。
该船配置沪东中华自主研发且获得国家专利授权的B型舱LNG围护系统,这是该系统首次在国内LNG运输船上实现首台套工程应用,标志着中国研制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B型舱LNG围护系统取得重大突破,为世界LNG船关键核心装备建造技术提供了又一“中国方案”。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4/07/19/2019678_4096x10000.jpeg
△B型舱LNG围护系统
投入应用后,这艘被誉为长江航道LNG加注服务的水上移动“加气站”,将加快推进长江流域各类运输船舶向LNG动力转型,长江流域航道运输综合污染排放降低70%的目标有望加快实现。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4/07/19/2019679_4096x10000.jpeg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4-7-22 10:24:34

原标题:利企便民不止步——天津滨海新区加快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
新华社记者 杨文 梁姊
只花费一周多时间,国家交通重点项目津潍高铁顺利解决了临时占用林地和采伐林木的问题,部分管线迁改项目近日顺利开工。这一消息,让天津市滨海新区城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前期业务部项目负责人张荣鑫十分感慨:“项目进展比预期大大提前。”
津潍高铁是一条连接天津市和山东省潍坊市的高速铁路。时间成本,对于大型工程至关重要,但项目建设必须合法合规,不能草率动工。
“涉及占用林地和采伐林木方面,以前需要和林地所属、管理等单位反复沟通,并提供占用依据、方案等。”张荣鑫说,按此前经验,手续需分次办理,所需时间较长。
准备好申请材料,他来到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被告知申请材料已经简化,占用林地和采伐许可也会同步公示和审批。
为防止企业“多跑路”“跑错路”,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还指定专人和张荣鑫对接,提供项目审批“管家式服务”。工作人员前往项目现场了解占用及采伐方案,指导并给予相关方案建议,遇到问题及时帮助协调,在确保合规的前提下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间。
曾经,由3个行政区组建的滨海新区部门多、章也多。办一件事,盖三四十个章不算多;立一个项,耗时一年不算长。2014年5月,滨海新区依法组建全国首家行政审批局,将原本分散在18个单位的216项审批职责归至一个部门,率先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百余枚大大小小的公章成为历史。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4/07/19/2019786_4096x10000.jpeg
7月17日,在天津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企业负责人正在提交申请材料。新华社记者 杨文 摄
这几年,滨海新区坚持利企便民不止步,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打造138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场景,减少企业和群众跑动次数,精简办事手续。
“群众要开饭店,需要食品经营许可、户外广告设置许可等,这些申请涉及多个部门,老百姓认为这是‘一件事’,但对不同部门来说是‘多件事’。我们通过信息联通、资源整合、机制创新,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和老百姓少跑路。”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政务服务室主任董子超说。
省时省心的不仅有重点项目,改革的红利正惠及每一个经营主体。得益于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推出“智能审批+智能监管”模式,不少排水户享受到了“丝滑”办证体验。
不久前,滨海新区美景口腔门诊部工作人员裴祥祥在滨海新区政务帮办平台上,顺利申请到了城市排水许可。“网上提交排水许可申请,系统代入基本工商信息,我们只填写自己店的用水量、排水量等,系统自动匹配踏勘信息后就能发证。”他说。
政府服务增值化,是滨海新区改革的一个目标。记者在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看到,这里还设立了涉企法律服务等多个专区。派驻在这里的众信调解中心律师宫镇亚告诉记者,有不少企业前来咨询商事纠纷调解。
“根据企业发展需求,我们持续拓展金融、人才、科技、知识产权、政策咨询、营商环境问题处理等各类优质衍生服务内容,推动政务服务从便利化到增值化全面升级,打造让企业省心省力的一体化政务服务营商环境。”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副主任王远说。
今年以来,滨海新区推出的138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场景,基本覆盖企业和个人的高频事项,包括企业开办、准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也涉及新生儿出生、灵活就业、异地医保备案等。截至目前,“一件事”已累计办理超过1000件。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4-7-22 10:25:06

原标题:通过撸铁,这个00后女生把高空作业轻松拿捏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4/07/19/2019681_4096x10000.jpeg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4/07/19/2019682_4096x10000.jpeg

“我最喜欢举哑铃和背部拉升了,
因为可以锻炼到背部的小肌肉群,
让我工作时力气更大,爬得更快!”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4/07/19/2019683_4096x10000.jpeg
这个撸铁的00后女生叫吴春梅
是一名接触网工
来自中国铁路南宁局沿海铁路公司
沙坪接触网工区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4/07/19/2019684_4096x10000.jpeg
2022年入路的她
仅用一年时间就考取了接触网安全等级3级考核
从此开始了空中作业
接触网作业常常需要背上十来斤重的工具包
爬到距离地面几米甚至十几米的空中检修设备
接地线、拧螺丝、涂黄油
对体力和胆量都是一场考验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4/07/19/2019685_4096x10000.jpeg
刚走上岗位时
吴春梅要过的第一关就是恐高
才爬上两三米高的电杆
她整个人就抱着电杆打颤
再也爬不动了
为了克服登高作业的恐惧
她去健身房做高强度臂力训练
硬是把自己从“小美女”练成了“大力士”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4/07/19/2019686_4096x10000.jpeg
现在,工区有的男生掰手腕都掰不过她
爬杆也爬不过她
吴春梅得意地说
“一周两到三次的健身可不是白练的”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4/07/19/2019687_4096x10000.jpeg
又到了上工的时候
她里三层外三层地抹着防晒霜
笑眯眯地说
“晒不黑也是有小诀窍的哦”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4/07/19/2019688_4096x10000.jpeg
(罗婕 张成毅)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4/07/19/2019689_4096x10000.jpeg
三个导向助推关键指标持续提升
今年以来,鄂城钢铁公司炼铁厂自动化车间在抓好安全环保基础上,紧盯全年目标任务,坚持“三个导向”,压实责任,发动全员不断向内挖潜增效。车间修旧利废指标提升度最高达到144.33%,电气故障误时指标提升度达到100%。
以目标为导向,落实主体责任。该车间落实“班对标、周对标、月对标”,将修旧利废和故障延时指标分至班组,与绩效挂钩。车间管理人员下沉一线,跟踪检查各班组指标完成情况,并根据实际生产数据一周一分析、一月一总结,确保每一位职工知晓情况,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以问题为导向,对标先进找差距。该车间坚持总结各班组在优化指标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并通报下发到班组学习。随着指标进班组的深入推进,职工的点检和维护更严谨、更精心。如车间高压断路器和高压微机综保的电源板经常损坏,烧结电工班就想办法自行修复。因日常点检做到隐患早发现、故障早处理,上半年电气故障误时为零,节约备件费15万元。
以结果为导向,开展指标攻关。该车间在严控过程指标的同时,发动全员积极参与“小改小革”“小妙招”等岗位创新活动,开展修旧利废,消除故障隐患,全面挖潜增效。比如,烧结电工班通过开展卸灰阀改造,降低烧结机漏风率。一系列“小改小革”和岗位创新活动实施后,累计可创效380万元。(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4/07/19/2019743.png?r=1721368179723
洛阳石化班组成本核算系统上线
近日,洛阳石化自主开发的班组成本核算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该系统能够实时采集运行数据,精准计算当班成本效益,操作便捷、数据准确、算法科学,运行速度快且核算内容显性化,对提升班组成本核算质量、增强员工成本意识、提高装置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洛阳石化推进全口径成本管控,深入开展班组成本核算。按照“以效益为核心,上承公司、下接班组”工作思路,深入各生产运行部,了解班组成本核算开展情况。根据不同装置运行特点,反复研讨确认系统开发涉及的关键指标、权重等各项参数,确定班组成本核算模板、信息系统开发雏形及各装置系统上线时间。先后完成6个运行部17套装置的核算功能开发,并针对性开发部分运行部核算系统的个性化功能。(来源:中国石化报)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4/07/19/2019691_4096x10000.jpeg
铁路车辆连挂操作稳、准、快

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铁路分公司港站运转车间甲班是全国青年文明号,现有职工29名,下设四个调车组和四个乘务组。
铁路车辆溜放连挂“橡皮钩”(不倒桩)作为港口铁路运输一项技术标准高、操作难度大的作业方式,经港站运转车间甲班职工用心打磨和精心修炼,已成为班组人人都会的拿手绝活。
该班组充分利用这一绝活,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铁路运输作业任务。(报送单位: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铁路分公司)
工人日报客户端班组天地第333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4-7-22 10:25:24


原标题:青藏集团公司600余个突击队筑牢高原铁路防洪堤坝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周悦翔
今年暑运以来,青藏高原的降雨天气较同期显著增多,面对与日俱增的防洪压力,青藏集团公司综合施策,强化运输组织,全面排查隐患,补强防洪设施,组织成立600余个党团员突击队,确保在雨量达到警戒值时能够快速反应奋力巡线排险。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4/07/19/2019880_4096x10000.jpeg
4月30日,青藏集团公司提前进入防洪模式,组织路地专家团队积极开展铁路沿线山洪、地质灾害、边坡致灾机理研究,综合评估出195处重点防洪区段,并实施“户籍”式管理。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4/07/19/2019881_4096x10000.jpeg
青藏集团公司充分发挥“智慧天路”科技优势,运用“线路三维实景构建与防洪地质灾害预警监测”系统和沿线249台雨量监测设备,24小时“观云、追雨、盯图”,密切盯控雨量、风速、云团等情况。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4/07/19/2019882_4096x10000.jpeg
此外,青藏集团公司重新修订发布防洪应急预案和防洪工作细则,集中补强铁路沿线排水设施、支挡结构、设备基底,开展环青海湖、冻土及水库等薄弱区段攻坚整治,组织成立600余个党团员突击队“闻汛而动、以雨为令”。积极推广无人机、卫星遥感、一键式报警对讲机、远程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拓展排查深度,增强监控力度,不断提升科技防洪水平。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2024年7月20日新闻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