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8-5 15:31:43
人民日报呼和浩特8月4日电(记者张枨)记者从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8月3日,一列满载55个集装箱的中欧班列由内蒙古二连浩特铁路口岸驶出,标志着中欧班列中通道自2013年通行首列中欧班列以来,累计通行量超过2万列。
目前,经二连浩特铁路口岸运行的中欧班列线路达73条,通达德国、波兰等10余个国家70多个枢纽站点,辐射国内24个省(区、市)的60余座城市。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8-5 15:31:55
经济日报记者 孙潜彤
沿鸭绿江畔,辽宁丹东市区商业楼宇林立,可谓城市C位。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我们要以领先技术配得起‘C位’。”东方测控党委书记王爱军说。
一家企业能集机器人、无人驾驶等若干人工智能技术于一身,是个啥场面?仲夏时节,记者在东方测控展厅内目睹了这般“浓缩的创新”:一个矿山沙盘,融合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井下有无人巡检+作业,矿坑内有无人驾驶的矿车在奔忙,头顶还有四处巡视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实时反馈信息……智能化矿山的愿景,在这里一个个落地生根。
“东方测控是为全球金属矿山、煤矿、水泥、电力、石化及其上下游提供智能矿山、智能工厂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自主技术全覆盖,牵头起草并发布了国家智能矿山行业标准,在全球设计、实施了400多个大型选矿自动化项目。”东方测控智能矿山设计研究院院长吕涛介绍。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名单,东方测控成为智能矿山行业唯一携整体方案入选的企业。
抓住痛点
“矿山安全能不能从事故末端善后向事前预防转变?危险岗位能不能无人化?”东方测控的初心,源于对矿山行业痛点的前瞻洞察。“遥想30年前准备切入智能矿山赛道时,国内智能矿山的概念还远未成型。即使勉强筹措资金引进自动化设备,也常陷入买得贵用不起的尴尬境地。对于那些想要进行改造升级的企业来说,更是遥不可及。”东方测控董事长包良清说,中国矿山企业想要发展智能化,必须实现自主创新,必须有更加符合国内矿山企业实际需求的本土化方案。
怀揣理想,东方测控开启矿山智能化领域的探索征程。包良清认为,智能矿山建设将重构重塑现有矿山生产方式和安全基础,显著提高矿山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益,将从根本上提升矿业工人的安全感、幸福感。
“我们从选矿自动化切入市场。”王爱军说,东方测控接的第一单是鞍钢弓长岭选矿厂的自动化项目。矿磨机给矿量、给水量怎么配比完全靠工人经验,效率低、能耗高、质量还不稳定。公司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磨矿优化控制系统,实现磨机给矿量、给水量的精准控制,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稳定精矿指标,提高金属回收率,大大提高选矿厂的经济效益。这一“实战”,为东方测控赢得行业声誉。
突围,是在进口设备几乎垄断的铁桶中“撕开口子”。包良清说,东方测控主打一张王牌——厚植矿山智能化的“中国根系”,为用户量身定制。这张王牌对准了进口设备的“软肋”:价格昂贵,技术服务响应迟缓,还经常“水土不服”。比如,国内铁矿采选需要更加精细精准,不像国外很多高品位的铁矿采选那般容易,矿业智能采选不能靠进口“一招鲜吃遍天”,必须“一企一策”。
围绕企业实际需求及应用场景开展个性化研发,东方测控组建超过百人的多专业研发团队,为企业“把脉问诊”,现场解决仪器安装、在线取样等系统性问题,实现感知技术与控制系统的配套协作,全面保障测控系统实际应用效果及后续升级需求。
技术突破
赢得竞争,不能跟跑,而是要在核心领域跑在前面。王爱军介绍,核心技术根深叶茂在于掌握研发主动权,东方测控多年来悉心招揽人才,鼓励科技员工持股,并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公司实现快速发展。公司1300余名员工中,硕士及博士20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的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30余人。
同时,公司每年将近8%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建立了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丹东分中心、特邀院士工作站等多个高水平研发平台,并鼓励研发人员大胆创新、允许失败。
方向坚定,投入舍得,拳头产品亦接踵而来。东方测控自主研发的露天矿车辆智能调度系统已在国内50余个大中型露天矿山成功应用。公司先后完成30多项国家重大科研攻关及产业化示范项目,拥有专利200余件,获得各级科技奖项100余项。
围绕矿业高危痛点开辟“无人采矿”技术蓝海,是东方测控深耕创新之举。针对传统井下采矿作业环境恶劣、安全事故频发、招工难突出等行业痛点,公司自主研发三维数字采矿工程软件、数智工厂综管平台等系统,能够适应井下复杂环境,实现铲运机、电机车等设备自主运行,大幅降低井下作业人员数量,推动采矿作业方式从“工人下井”向“远程操控”“无人采矿”转变。
目前,东方测控智能矿山解决方案已经实现从地质资源管理、采矿优化设计、原料检测、采选生产控制、设备资产优化、生产综合管控到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全体系贯通。在有色金属矿山领域,公司与西部矿业集团西藏玉龙铜矿和锡铁山铅锌矿、江铜集团德兴铜矿、紫金矿业集团西藏巨龙铜业等多个矿山合作,打造众多智能矿山先进典型案例。
智能感知、智能装备、AI大模型控制和智慧管理等一系列核心技术突破,助力东方测控在矿山、选煤、水泥等领域打造多个具有世界先进甚至领先水平的智能矿山、智能工厂项目。
走向海外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东方测控深知,虽然深耕国内智能化矿山领域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在海外影响力依然有限。
“走出去不能靠‘内卷’的价格战,拿出高效的中国方案还是要回归技术。”王爱军说,东方测控在国际中标项目中亮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比如,应用数字矿山、自动化控制等领域核心技术,公司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可以实现矿山生产的高效、安全和智能化运营。国外某火电企业首次从中国批量进口的高端在线煤质分析设备,是由东方测控提供的。“公司的方案弥补用户在感知分析方面的不足,全面提升用户煤质管理和控制水平,为其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王爱军说。
在国际矿业大会上,东方测控展示的智能巡检机器人、超声波在线粒度仪等智能化设备吸引了众多国际客户的关注。“能否成功走出去,是国际较量的试金石。”东方测控市场发展部部长时明明告诉记者,全链条技术创新模式,使得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从规划设计到实施运维的一站式服务,大幅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公司承接的海外项目逐年增加,智能化设备进入多个国家市场。
“智能矿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传统矿山生产深度融合的成果,是矿业绿色、安全、高效发展的保障,是全球矿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我们要抓住大趋势,专注小赛道,才能行稳致远。”包良清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8-5 15:32:13
夏日炎炎,在青岛的中铁十局潍宿高铁青岛连接线施工现场,一片繁忙。今年以来,各项目部严格落实既有线施工的各项要求,稳步推进项目建设。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05/2526446.jpg在跨胶黄铁路特大桥施工现场,钢筋笼入孔与检验是关键环节。钢筋笼体积庞大(长30多米、直径1.25米)、接头多、操作复杂,需多人协同配合。当前日均需完成十余个钢筋笼入孔,建设者们仍凭借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持续推进工程。跨S215省道连续梁(60+100+60m)是该标段架梁主线的首联连续梁,属于控制性工程。目前,该连续梁下部结构已全部完成,支架体系搭设完成70%,计划2025年10月底合龙。报屋山隧道作为项目重难点工程,截至目前,全长1835米的报屋山隧道已累计完成明洞开挖272米、暗洞开挖及初支185.4米,工程进度已达总工程量的25%。据悉,潍宿高铁青岛连接线工程新建线路长度108.78千米,全线位于山东省境内,途经青岛市、潍坊市、日照市,连接潍坊至宿迁高速铁路,设计时速350公里。(工人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郭小宁 记者 邓崎凡)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8-5 15:32:28
自中国能建葛洲坝二公司劳动竞赛启动以来,山东烟台初家A地块项目部锚定年度生产经营目标任务掀起比学赶超竞赛热潮,多个关键节点接连突破。竞赛启动之初,二公司项目管理团队召开专题工作会,将年度目标分解为可量化、可追溯的班组任务清单,构建起“日保周、周保月、月保节点”的闭环管控机制。施工计划动态调整、工序衔接精准匹配、资源调度高效协同……在这套“组合拳”的推动下,项目建设稳步推进。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05/2526451.png“安全是最大的效益”,这是项目全体参建人员的共识。项目管理团队严格落实中国能建从严治安“八个一律”和“九安”行动要求,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持证上岗、新规宣贯落实率均达100%。现场管理方面,管理团队对照标准化图册规范安全文明施工,强化危大工程管理,常态化开展周检、月检及专项检查,同时借助“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和“工地云数字平台”查处安全隐患,建立台账并定期整改关闭,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积极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努力实现“双融双促”,让党旗在施工一线高高飘扬。党员突击队提出“优化施工时段、选配低噪声设备、强化湿法作业、实施封闭式垃圾清运”的组合方案,将施工对周边居民的影响降到最低。针对烟台地区雨水多、防汛压力大的特点,项目部划分党员防汛责任片区,用责任与担当守护项目平安度汛。作为烟台市核心区域的精品民生工程,烟台初家项目A地块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改善人居环境,有效满足市民安居需求,同时完善城市功能配套。项目管理团队将持续紧扣“12月10日竣备”的核心目标,抓好劳动竞赛,将安全、质量、进度举措细化到每一个工序、每一个岗位,确保项目高质量推进。(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俊宇 通讯员 何鑫昂)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8-5 15:32:49
八月的重庆,热浪如炙。8月4日,重庆市气象台再次拉响高温红色预警,江北区等地气温直逼40℃。烈日炙烤下,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涪陵车务段鱼嘴站调车组职工坚守岗位战高温、保畅通,用汗水浇灌安全运输之路。7月以来,该站累计发送陆海新通道班列61列2608车、渝穗班列38列1231车,交出亮眼成绩单。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05/2526559.jpg“7道连挂!”调车长田志超抹去脸上滚落的汗珠,指令在热浪中掷地有声。他后背的工装早已被汗水浸透,晕染出一幅深色的“汗渍地图”。不远处,连接员霍永康敏捷攀上车梯,手套与滚烫金属接触的瞬间“呲啦”作响,他咬紧牙关,精准完成每一个连挂动作。“高温是严峻的‘烤’验,安全是不可逾越的‘红线’!”调车长张一帆的话,道出了调车组全体职工的坚守。值班站长何本亮紧盯手中涉及5列始发终到列车的7钩作业计划,每一步都反复核对、不容差错,间隙还不忘逐一督促当班职工服下藿香正气液。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05/2526560.jpg作为重庆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鱼嘴站是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成渝)与长江黄金水道的关键联结点。为应对持续高温和繁重运输任务,车站精密部署运输方案,强化与中铁特货公司、果园港码头及集团调度部门的协同联动,持续优化作业流程。7月26日,全站职工高效完成70钩调车作业和34列始发终到列车任务,成功刷新日装车纪录。“师傅们在‘烤’验中既保安全又破纪录,让我更明白肩上的责任。”入路不久的大学生徐浩翔深受触动,这份坚守更坚定了他助力“重庆造”走向世界的决心。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05/2526561.jpg车站始终将职工身心健康放在首位,科学调整作业时间以避开正午极端高温,并从4月起每日配送冰粉、凉饮及十滴水等防暑物资,送上细致关怀。(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国 通讯员 蔡建丰 梁艺菲)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8-5 15:33:05
7月30日,南京市六合区龙袍新城经济适用房二期(二批次)项目B分区施工现场,随着2#楼最后一方混凝土顺利入模,项目至此完成全部9栋主楼主体结构封顶,标志着项目建设如期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也为后续施工奠定坚实基础。该项目自3月份完成首层浇筑以来,通过抓牢“施工进度”“安全文明”“品质管控”三条工作主线,科学统筹、严密部署、精控品质、细抓规范。现场严格执行文明施工标准,划分材料堆放区与加工区实现“工完场清”,建立“周检+巡查”安全制度实现“安全无死角”,面对近期高温酷暑天气,灵活采取各项措施,防暑物资保障与分时段施工实现进度安全“双赢”,全方位打造安全、文明、规范、标准的施工现场。品质管控方面,始终坚持“专业施工、品质建造”意识,以高标准、严要求、精控制、细管理对每一道工序进行把关控制,有效推进工程品质提升。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05/2526567.jpg据悉,由中国铁工投资集团旗下中铁市政环境公司承建的龙袍新城经济适用房二期(二批次)项目B分区总建筑面积约83380.96㎡,主要包括8栋18F住宅楼与1栋4F配套用房,建筑高度在16.95m~52.95m;地下室为地下2层,局部地下1层。项目交付后,居住总户数可达576户,将有效提升周边居民生活品质,助力龙袍新城全面崛起。(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昂)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8-5 15:33:17
8月2日,中铁一局新运公司准格尔铁路公司组织开展了“清凉一夏,你我同行”暑期主题亲子活动。
本次活动包含亲情慰问、集体观影、户外烧烤等环节,吸引了员工及家属热情参与,现场欢声笑语不断,温馨满满。活动伊始,公司工会为每个家庭准备了精美的亲子大礼包,孩子们收到礼物后兴奋不已。随后,“小候鸟”们奔跑于山峦小院间,现场互动声、欢笑声此起彼伏。
观影环节,全体反探亲的家属们齐聚影院,共同观看了热门亲子动画电影。舒适的观影环境、轻松有趣的剧情让家长和孩子沉浸其中,不少孩子一边看一边和父母分享感受,现场氛围温馨而融洽。
傍晚时分,活动进入了“户外烧烤派对”的高潮环节。在公司精心挑选的山林小院内,家长和孩子们齐聚一堂。炊烟袅袅中,香气四溢,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享受美食,一边分享生活趣事,其乐融融。
活动最后,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对参与此次活动的家庭表示,员工家庭的幸福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未来将继续举办更多的亲子活动,让员工在忙碌工作之余,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黄榆 通讯员 惠圣龙 谭帅)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8-5 15:33:32
8月3日,我国中东部最大地下储气库——国家管网集团储能技术公司文23储气库注气突破160亿立方米,标志着该储气库为保障能源安全和全国一张网天然气调峰提供坚强保障。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05/2526573.png文23储气库位于中原腹地,作为“全国一张网”天然气调峰保供主力军,承担着为华北地区提供天然气能源保供的重大责任。该储气库是中东部地区库容最大、气量最高、调峰能力最强的天然气调峰“压舱石”,已历经5个注采周期,累计注采气突破236亿立方米,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为充分发挥储气库调峰能力,备战今冬明春保供“大考”,文23储气库自3月10日完成上一轮冬季保供任务后,仅用3天时间顺利完成注采转化,优化注气生产方案,加强气藏动态分析,严密监测运行参数,推进“一井一策”精准管理,实施压缩机预防性检维修,加密开展注采井、关键设备和管道巡检排查,确保“全力以赴、应注尽注、及早注满”。在第六轮注气周期中,文23储气库压缩机“马力全开”,注采气井齐发力,日均注气量保持在1000万立方米以上高位运行,注气量超11亿立方米,彰显了文23储气库天然气调峰“稳定器”的作用。国家管网集团储能技术公司将保持“只争朝夕、从心而行、向新求质”奋进姿态,以过硬作风持续推进储气能力建设和注采运营效率提升,筑牢安全生产屏障,确保注采气工作高质高效推进,尽早实现满库入冬,为冬季天然气调峰保供“攒足底气”。(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冬梅 通讯员 马红梅)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8-5 15:33:47
日前,经过240分钟的紧张施工,中铁九局电务公司承建的辽宁省凌源东站交流计数电码化设备改造工程顺利开通,标志着锦承、魏塔、阜金等7条线路14个车站交流计数电码化设备改造工程实现顺利收官。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05/2526577.jpg自2023年6月开工建设以来,针对影响范围广、既有线施工风险高、天窗时间短等多重挑战,项目部采用三场同时进场、平行施工的方式,以信号工程初步验收、调试试验为主线,抓好专业间接口管理、统筹安排联调联试工作,形成覆盖安全、质量、进度的闭环保障机制。通过6个月的改造实践经验,总结形成“50Hz交流计数改四线制ZPW2000-G车站电码化既有轨道电源倒接施工工法”,荣获2023-2024年度建设部部级工法。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05/2526579.jpg为统筹推进施工任务,项目部成立“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针对既有电缆倒接技术的关键,利用施工预备会精准研判制定相应举措,在封锁施工中加强动态管理,确保施工安全稳步推进。(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静 通讯员 冯雪琪)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8-5 15:34:02
8月3日凌晨2时许,随着青藏铁路格尔木站第3股道最后一根500米轨排稳稳落下,标志着青藏集团公司管内兰青、青藏(西格段)、敦煌、格库4条铁路62个站场217条股道的无缝化改造工作顺利完成。据了解,青藏集团自2022年开始,利用4年时间,投资5777.297万元,完成了铁路区间正线25米普通钢轨到500米长钢轨的换轨工作。换轨后,行驶在铁路区间正线上的列车告别了“咣当”声,广大旅客的乘车舒适性得到了大幅度提升。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05/2526589.jpg“既有股道为有缝线路,钢轨与钢轨之间留有一定缝隙,乘客坐在火车上听到的‘咣当’声,就是列车运行中车轮与钢轨接头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青藏集团公司工务部副主任魏征孔介绍说,此次站场无缝化整治自2025年4月16日开始,利用铁路正线改造后下线的长钢轨,更换站场股道内原有的25米普通钢轨,并运用成熟的闪光焊、铝热焊技术进行焊接,通过探伤、打磨等工艺消除各钢轨接头之间的缝隙,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千里铁道一根轨”的无缝线路。(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吴道洁 东科力加)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