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28

“以前在3-2工作井,每天在隧道里巡查要走两万多步,总怕有疏漏。现在有了‘电子眼’和信息化大屏,坐在办公室就能看清工地情况、掌控实时数据,踏实多了。”现场工区长郭世康看着监控屏幕,指节轻叩桌面——那里还留着爬梯笼磨出的老茧。

近日,中铁六局深江高铁项目3-2盾构工作井的高清智能监控设备与信息化大屏幕组成的智能管理系统正式启用。这套系统上岗一周,已成为3-2工作井的“隐形管家”和“指挥中枢”。16个摄像头覆盖掘进机操作舱、隧道作业面、材料仓库等8个关键区域,360度无死角的监控画面让地下28米的施工场景在信息化大屏幕上清晰呈现,为后续的全方位管理奠定了可视化基础。

“你看掘进机的数据面板,刀盘扭矩、推进压力这些参数每秒更新,系统会自动标注异常值。”郭世康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曲线解释,“这还只是基础,大屏上能实时显示推进速度、总推力、注浆压力、土仓压力这些核心数据,管片拼装进度也一目了然,管理人员一眼就能掌握设备工况。”

依托设备状态的精准把控,在施工进度把控上,这套系统的作用尤为突出。“屏幕上能直接看到隧道掘进里程、管片安装数量和各工序完成情况,系统会自动对比计划进度,哪里滞后了一目了然。”郭世康补充道,大屏还能同步显示掘进、拼装、注浆、出渣等各工序的衔接状态,“以前总担心工序脱节耽误工期,现在各环节进度在屏上看得清清楚楚,协调起来效率高多了。”

在保障施工进度的同时,“电子眼”也为安全监管筑起了坚实防线。更重要的是,这套系统实现了多方协同管理。“大屏幕支持与项目部、监理单位、业主单位的远程数据共享,大家随时能查看施工状态,沟通周期大幅缩短。”郭世康说,此外,系统会自动存储施工全过程数据及屏幕显示记录,任意时间段的施工状态都能回溯查看,为后续分析总结提供了完整依据。(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赖扬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29

央广网北京8月21日消息(记者 冯方)近日,国盛金控发布半年报,其间接持股30%的江信基金上半年业绩也随之披露。今年上半年,江信基金实现营业收入359.14万元,同比下降30.21%;净亏损1362.61万元,同比收窄13.89%。

江信基金成立于2013年1月,注册资本为1.8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孙桢磉。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国盛证券,持股比例30%,后者为国盛金控全资子公司。今年2月,证监会向国盛金控下发批复,同意其吸收合并国盛证券,并依法承接国盛证券各分支机构、业务以及江信基金5400万元人民币出资(占注册资本比例30%)。国盛证券应当自本批复下发之日起12个月内完成工商注销登记工作,原国盛证券分支机构、国盛金控应当自本批复下发之日起12个月内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工作。

财务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江信基金经营持续承压,已连续五年净亏损。具体而言,江信基金2020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034.72万元、-2115.89万元、-6671.15万元、-4569.50万元、-3299.98万元。

今年3月21日,国盛金控发布公告称,为支持江信基金日常经营,国盛证券向江信基金提供总额不超过1500万元的借款,借款期限为12个月,年利率为固定利率3.10%。在2024年度报告中,国盛金控提到,截至本报告批准报出之日,已向江信基金提供借款546万元。

在此背景下,江信基金高管层也出现重大变动。4月29日,江信基金前董事长孙桢磉和前总经理原亮双双离任。同日,孙剑接任公司董事长一职,并代任总经理职务。据江信基金披露,孙剑曾任江西省交通厅航务管理局港航工程处打捞队副队长、团委书记,并先后在江西沃德律师事务所、江西豫章律师事务所担任律师。此后,孙剑加入国盛证券,历任总裁办法律部经理、合规管理总部部长、法律风险总部总经理、合规风险控制总部总经理、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合规法律部副总经理、合规法律部首席律师(部门总经理级)、合规法律部总经理助理等职务。

高管变动数月后,江信基金用于日常经营的现金流依旧紧张。8月18日,国盛金控再发借款公告称,为支持江信基金日常经营,国盛证券再向其提供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的借款,借款到期时间为2027年2月28日,年利率为固定利率3.10%,并将前期1500万元借款(截至目前已提供1468万元)延期至2027年2月28日。

国盛金控同时提示,本次国盛证券向江信基金提供借款暨前期借款延期,其他股东方未提供借款也未提供相应担保,存在一定风险。在提供前期借款后,国盛证券提名的董事已担任江信基金董事长并代行总经理职务,国盛证券正密切关注江信基金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与偿债能力,在符合监管相关要求下监督其资金合理使用情况,并就可能发生的债务风险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29

央广网北京8月21日消息(记者 傅天明)特变电工21日发布业绩快报,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84.01亿元,同比增长1.1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84亿元,同比增长5%。

作为行业标杆企业,特变电工在超、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大型水电、火电等关键输变电设备研制领域已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为应对行业周期波动,公司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开拓新的盈利增长点。

布局煤制气加速能源转型

在全球电力设备需求稳中有升及国内光伏产业链价格企稳回升的双重驱动下,特变电工展现出行业龙头的韧性与增长潜力。

业绩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84.01亿元,同比增长1.12%;实现利润总额44.23亿元,同比增长15.6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84亿元,同比增长5%。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2207.99亿元,较期初增长6.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717.88亿元,较期初增长6.35%。

上半年,特变电工充分发挥四大产业协同发展优势,积极抢抓国家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及国际市场需求增长等战略机遇,对各类经营业务大力实施存量调优和增量引领,在克服多晶硅价格和煤炭价格下行等不利影响后,实现整体稳健发展。

特变电工的业绩表现与国家当前推进的“反内卷”政策导向相契合。8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部署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工作。自2025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及多部委联合行动明确,将整治光伏、输变电等领域的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行业从“拼价格、扩规模”的旧模式,转向“拼技术、比质量、看效益”的高质量发展新轨道。

其中,煤炭产业正迎来重新定位,以适应能源绿色化转型。“十二五”至“十四五”期间,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提升,规范性政策同步增多,推动煤制天然气实现规范化、合理化发展。

今年4月,特变电工宣布投资170亿元建设准东2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旨在延伸煤炭产业链,增强产业韧性与抗风险能力。8月19日,公司再披露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方案,拟募资不超过80亿元,用于该煤制天然气项目。该项目将实现特变电工煤炭资源的就地转化,提升能源产业综合盈利能力,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为煤炭业务的结构性升级和长远发展提供支撑。

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煤制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与市场关注。据“中研普华”预测,2030年中国煤制天然气市场规模将达200亿立方米,依托“一带一路”,中国煤制气技术将向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国输出,形成“海外气化+国内深加工”模式。

特变电工表示,随着国家及行业内卷治理工作的加速推进,公司发展的外部环境将更趋有利。未来将全面深化创新、提质、降本、增效等关键措施,着力打造更强劲的内在竞争力,同时加快推动20亿Nm3/年煤制气等重大项目建设,构建未来增长极,持续提升盈利能力。

多产融合铸就增长韧性

近年来,特变电工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从三大主业拓展为输变电业务、新能源业务、能源业务及新材料业务四大主业协同发展的格局。

据华泰证券预测,2025年内有望开工5至6条直流线路、3至4条交流线路,合计8-10条的规模为历年之最。随着国家“双碳”“双循环”战略的推进,电网投资和输变电设备行业将获得长期政策支持,特变电工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将率先受益于政策红利。

新能源板块方面,特变电工是国内领先的高纯多晶硅生产商和风光电站项目承包商、运营商,业务涵盖上游高纯多晶硅生产及下游风光电站建设、运营。

“十四五”期间,我国构建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围绕先进可再生能源、安全高效核能、能源数字化智能化等关键领域实现全链条创新。随着技术迭代加速、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预计2030年我国新能源产业规模将突破10万亿元,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驱动力。

此外,在“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目标指引下,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协同推进,为电子新材料及铝合金产业开辟了新的需求增长空间。

目前,特变电工已形成四大产业互补发展格局,产业间相互借力赋能,有助于分散风险并抓住不同行业的增长机遇。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及全球化布局,公司正不断提升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积极寻求新的增长点,以多产融合铸就增长韧性。

展望下半年,有市场人士指出,随着“反内卷”政策的持续深化落地,行业供需关系有望进一步改善,健康理性的竞争环境将更有利于龙头企业的长远发展。

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29

央广网北京8月21日消息(记者 傅天明)特变电工21日发布业绩快报,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84.01亿元,同比增长1.1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84亿元,同比增长5%。

作为行业标杆企业,特变电工在超、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大型水电、火电等关键输变电设备研制领域已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为应对行业周期波动,公司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开拓新的盈利增长点。

布局煤制气加速能源转型

在全球电力设备需求稳中有升及国内光伏产业链价格企稳回升的双重驱动下,特变电工展现出行业龙头的韧性与增长潜力。

业绩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84.01亿元,同比增长1.12%;实现利润总额44.23亿元,同比增长15.6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84亿元,同比增长5%。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2207.99亿元,较期初增长6.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717.88亿元,较期初增长6.35%。

上半年,特变电工充分发挥四大产业协同发展优势,积极抢抓国家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及国际市场需求增长等战略机遇,对各类经营业务大力实施存量调优和增量引领,在克服多晶硅价格和煤炭价格下行等不利影响后,实现整体稳健发展。

特变电工的业绩表现与国家当前推进的“反内卷”政策导向相契合。8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部署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工作。自2025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及多部委联合行动明确,将整治光伏、输变电等领域的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行业从“拼价格、扩规模”的旧模式,转向“拼技术、比质量、看效益”的高质量发展新轨道。

其中,煤炭产业正迎来重新定位,以适应能源绿色化转型。“十二五”至“十四五”期间,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提升,规范性政策同步增多,推动煤制天然气实现规范化、合理化发展。

今年4月,特变电工宣布投资170亿元建设准东2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旨在延伸煤炭产业链,增强产业韧性与抗风险能力。8月19日,公司再披露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方案,拟募资不超过80亿元,用于该煤制天然气项目。该项目将实现特变电工煤炭资源的就地转化,提升能源产业综合盈利能力,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为煤炭业务的结构性升级和长远发展提供支撑。

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煤制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与市场关注。据“中研普华”预测,2030年中国煤制天然气市场规模将达200亿立方米,依托“一带一路”,中国煤制气技术将向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国输出,形成“海外气化+国内深加工”模式。

特变电工表示,随着国家及行业内卷治理工作的加速推进,公司发展的外部环境将更趋有利。未来将全面深化创新、提质、降本、增效等关键措施,着力打造更强劲的内在竞争力,同时加快推动20亿Nm3/年煤制气等重大项目建设,构建未来增长极,持续提升盈利能力。

多产融合铸就增长韧性

近年来,特变电工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从三大主业拓展为输变电业务、新能源业务、能源业务及新材料业务四大主业协同发展的格局。

据华泰证券预测,2025年内有望开工5至6条直流线路、3至4条交流线路,合计8-10条的规模为历年之最。随着国家“双碳”“双循环”战略的推进,电网投资和输变电设备行业将获得长期政策支持,特变电工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将率先受益于政策红利。

新能源板块方面,特变电工是国内领先的高纯多晶硅生产商和风光电站项目承包商、运营商,业务涵盖上游高纯多晶硅生产及下游风光电站建设、运营。

“十四五”期间,我国构建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围绕先进可再生能源、安全高效核能、能源数字化智能化等关键领域实现全链条创新。随着技术迭代加速、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预计2030年我国新能源产业规模将突破10万亿元,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驱动力。

此外,在“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目标指引下,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协同推进,为电子新材料及铝合金产业开辟了新的需求增长空间。

目前,特变电工已形成四大产业互补发展格局,产业间相互借力赋能,有助于分散风险并抓住不同行业的增长机遇。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及全球化布局,公司正不断提升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积极寻求新的增长点,以多产融合铸就增长韧性。

展望下半年,有市场人士指出,随着“反内卷”政策的持续深化落地,行业供需关系有望进一步改善,健康理性的竞争环境将更有利于龙头企业的长远发展。

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30

8月21日,由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的川渝经济圈重点工程——岷江东风岩航电枢纽工程迎来重大进展。目前,船闸主体结构首仓混凝土提前完成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主体结构施工全面提速。

据悉,该项目以航运为主,结合发电,兼顾改善供水条件。项目建成后,将促进岷江从单一的交通轴线发展成为承担多种社会经济功能的产业轴线,形成成渝地区集聚优势产业的沿岷江-长江工业走廊和经济主动脉,对提高岸线防洪标准、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浇筑部位为船闸上闸首左边墩,累计浇筑量超1900方。自项目用地交付以来,项目部科学统筹,加大人员、设备投入,克服材料运输、防洪度汛及高温天气等多重挑战,最终提前完成浇筑节点目标。

岷江东风岩航电枢纽工程位于岷江乐山至宜宾中上游河段,是规划的岷江乐山至宜宾162km长河段航电梯级开发的第二级航电枢纽。为确保工程质量,项目部严格把控原材料关、工序关、验收关,认真落实“三检”制度,提前规划砼浇筑流程,全程跟班作业,严控浇筑速度及砼振捣,有效保障了首仓混凝土的高质量浇筑。

中交四航局岷江东风岩航电枢纽工程项目负责人万虎表示,项目团队将始终坚持推进项目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全力打造岷江流域精品工程,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国 通讯员 熊登权)

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31

日前,河北港口集团800客位节能环保型客滚船“秦仁新时代”,在芜湖造船厂威海基地开工建造,标志着河北港口集团在加快推进秦皇岛国际旅游港建设中迈出新的步伐。

“秦仁新时代”载重吨达6800吨,总长180米,型宽26.4米,型深9.2米,设计吃水6.2米,额定载客量748人,配备70人专业船员团队。设有181间舒适客房,满足不同客群需求,半挂车装载量可达350TEU,车道总长度2330米,具有高效便捷的装卸作业体系,货运吞吐效率领先同类船舶。经济航速17.5节,服务航速20节,4500海里的续航里程可轻松覆盖中短途国际航线,大幅缩短客货周转时间。

作为专为秦皇岛至韩国仁川短程国际航线量身定制的高端装备,“秦仁新时代”在设计上实现多重突破。全船科学划分为3个水平主竖区与3个垂直主竖区,严格遵循安全返港、破舱稳性、绑扎规范、振动噪音控制及网络安全等最新国际标准,从根源上筑牢航行安全防线。

作为节能环保型现代化客滚船典范,该船集多元运输功能于一体,既能高效完成旅客运输,又可承载轿车、载重汽车、集装箱拖车、滚装货物、标准集装箱及冷藏集装箱等多种货运单元,实现“客货并举、一站直达”的运营优势。

据悉,秦仁航线是目前京津冀地区唯一的中韩客货航线,也是河北省唯一的国际海上客货航线,对拉动秦皇岛及周边地区国际旅游、国际贸易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确保航线持续健康运营,河北港口集团旗下秦皇岛合创船务有限公司于2024年3月启动执航船舶更新工作,新船即“秦仁新时代”预计于2027年正式投入运营。(工人日报客户端特约记者 朱润胜 通讯员 戴春阳)

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31

试验压力突破世界最高等级20兆帕,同步创下硐室规模、压力、压差、气体损失率、稳定性等五项世界纪录……世界最大人工硐室储气原位试验平台开展的储气密封循环试验日前在湖南省长沙市取得成功。

人工硐室储气库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在深埋的山体中开挖巨大的空间来储存高压空气。当风能、太阳能发电量过剩时,就用这些电把空气强力压缩储存到地下空间内;等到用电高峰时,再把高压空气释放出来发电,把存起来的“气”重新变回“电”!

长远来看,压缩空气储能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具有储能容量大、使用寿命长等优势,被誉为“超级绿色充电宝”,人工硐室储气库技术则是压缩空气储能的核心支撑。

由中国能建投资建设、中铁一局参与施工的地下人工硐室实验室是全球首个压缩空气储能地下人工硐室实验室,属国家示范性工程。该实验室拥有两座超大型试验洞,最大埋深110米,攻克了刚柔复合密封体系、全域温度场数据获取等多项技术难题,将加速推动压缩空气储能行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群 通讯员 陈敬浩)

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32

8月17日,随着最后一孔32米预制箱梁精准落位,中铁上海工程局裕田制梁场承建的哈尔滨至铁力铁路1标段675孔箱梁架设任务圆满收官,为后续桥面系统施工及轨道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裕田制梁场承担标段内675孔预制箱梁的制、运、架任务,其中32m箱梁652孔,24m箱梁23孔。自项目启动以来,项目团队面临着工期紧、任务重、施工环境复杂等诸多挑战。为确保架梁工作的顺利进行,项目精心组织施工、科学调度资源。在施工前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架梁方案进行了反复论证和优化,制定了详细的施工计划和应急预案。同时,严格把控梁体的预制质量,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严格的检验。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21/2545503_4096x10000.jpeg在架梁过程中,施工团队克服了天气多变、场地受限、架设运距长等困难,合理调配人员和设备,采用两台运梁车同步交替运输,实行双班制作业。箱梁架设过程中技术人员全程旁站监督,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确保架梁精度符合规范。安全管理人员加强现场安全巡查,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护措施,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此次架梁工程的顺利完成,不仅展示了项目团队的专业素养和攻坚克难的精神,也为项目的如期竣工奠定了坚实基础。据悉,哈铁铁路是我国目前在建纬度最高、全线所处地区全年温差最大、首条穿越多年岛状冻土区的高速铁路。新建哈尔滨至铁力铁路是黑龙江省“一核一横三纵多联通”快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成通车后,将形成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一小时、两小时”交通圈,与黑龙江省内高铁网实现互联互通。(工人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刘绪军 江涛 记者 甘皙)


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32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8/22/2546372.jpg?r=1755807281464近日,中铁建工集团深汕科技生态园B区项目部为一线工人送去清凉物资和关怀。除了送清凉,项目部还严抓防暑降温措施与应急预案,科学调度作业时间,避开高温时段高强度露天作业。本报记者 赵思远 本报通讯员 时冉冉 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32

本报讯(通讯员刘晓波)近日,由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制的平洞实景数据采集车问世。该设备立足工程实际,融合测绘新科技,实现了钻爆法平洞和TBM法平洞内部结构与纹理信息的高精度自动化采集。

平洞实景数据采集车的成功研制,为洞室工程领域带来了重大突破,推动了洞室测量和可视化技术的发展,为洞室工程的设计、施工、编录提供了有力的数字化支持,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对洞室工程行业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了行业的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同时,其可拓展至交通隧道、城市管廊、矿山巷道等场景,为地下空间的数字化普查、智能运维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释放更大的应用价值。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2025年8月22日企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