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33

本报评论员 吴迪

今天,重要的是在全社会尽快达成理念及行动上的共识,即对脆弱的生态场所保持足够的距离,对生态环境安全保持足够的敬畏,这应成为一个文明社会的理性选择。

京郊北灵山,今年夏天涌入大量采摘野韭菜的人,“人比韭菜还多”,高山草甸不堪重负,植被稀疏,土壤逐渐裸露。云南大理“采菌游”火爆,很多游客采菌时毫无节制且不遵循科学方法,对大理苍山的菌类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伤害……据9月7日《光明日报》报道,近年来,生态旅游、户外探险游等越来越受欢迎,而一些游客掠夺式采摘、非法穿越核心保护区、破坏植被等问题也接连出现,生态环境保护的警钟一次次敲响。

非法野游、掠夺式采摘等行为在一些地方有愈演愈烈之势。在社交平台上,相关攻略成为热门,不少人开辟了“野游博主”的新赛道,爬野山、赶野海、挖野菜等,跟帖区不乏“求坐标”“带我去”的网友。

接近自然、体验采挖乐趣是一种独特、美好的经历,但现实中有些行为渐渐跑偏。比如,云南苍山“采菌游”曾一度冲上热搜,一些机构和“导游”没有合法资质,浩浩荡荡进山挖野生菌的人群中,有的边挖边扔,有的随意掘开植被。又如,对于连接秦岭鳌山与太白山的山脊线路“鳌太线”,尽管明令禁止非法穿越,但仍不时有“驴友”穿越遇险。

“撒野”式野游很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生态损失甚至灾难,脆弱的高山植被一旦被破坏,需要几十年上百年才能恢复,丹霞地貌和钟乳石等被破坏后难以复原;在野生动物栖息地留有过多人类活动痕迹则可能干扰动物的栖息繁衍。此外,任性野游还潜藏着人身安全风险,迷路失温、毒蛇咬伤、极端天气遇险等事故并不罕见,有“驴友”为此吃了罚单,对破坏生态和浪费救援资源行为作出赔偿,甚至还有救援人员在施救过程中遇险遇难。

历经这些沉痛的教训,“无痕”出游的理念开始得到重视。这主要包含两类情形:一是对于未开发、未开放区域,做到不进入、不打扰,在真正意义上不接触;二是对于正规旅游区,做到不乱丢垃圾、不破坏生态、不制造噪音,“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理念的普及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比如,近年来,大众文旅市场十分火爆,不少人选择“野性的呼唤”等小众线路,这种兼具“游玩+社交”特征的内容在社交平台形成“打野—打卡—更多人打野—更多人打卡”的循环,眼球效应迅速转化为跟风效应,诱导更多人以“野”为流量密码。于是,人身安全有无保障,顾不得;垃圾是否带走,不在意;生态会不会被破坏,无所谓……

“撒野”式野游行为越来越多,与平台有意无意纵容相关话题引流有关,与监管滞后有关,往深里讨论,一定程度上也与优质、多元的旅游资源供给不足相关。随着有车族数量增加、公共交通更便捷、户外装备日趋精良,人们出游的半径逐渐延长,游玩的方式更多元。优质旅游产品和体验式活动不足,市场需求就难免涌向灰色地带。与此同时,叠加无资质、不专业等问题,放大了“撒野”式野游的破坏性后果。比如,有的“领队”不具备向导经验和野外急救能力,有的“导游”分不清有毒野生菌与可食用野生菌却随意讲解等,隐患重重。

遏制“撒野”式野游行为,凝聚“无痕”出游的共识,需要有针对性举措。平台应对关乎基本是非的话题摒弃制造热点的冲动,从源头降低非法信息的传播权限。有关部门应正视并疏导野游这一市场趋势,对景区的开发、非景区的保护等工作,探索实施分类管理和精准监管策略。事实上,不少地区走出了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双赢之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游客,利用旅游收益反哺生态保护,形成良性循环。类似经验值得更多地方借鉴参考。

是“撒野”还是“无痕”,说到底是人的观念与选择。“撒野”式出游透支的是未来全社会的生态“账单”。今天,重要的是在全社会尽快达成理念及行动上的共识,即对脆弱的生态场所保持足够的距离,对生态环境安全保持足够的敬畏,这应成为一个文明社会的理性选择。

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33

经济参考报记者 吴永

近日,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舍得酒业”,600702.SH)发布的半年报显示,舍得酒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7.01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7.41%;实现归母净利润4.43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4.98%。不过,《经济参考报》记者研读财报发现,在白酒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的背景下,舍得酒业第二季度业绩出现回升,当季实现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整体经营状况呈向好发展态势。

公开资料显示,舍得酒业是中国知名酒企,是“川酒六朵金花”之一,其以“生态、品质、文化”为核心优势,是浓香型白酒的重要代表。公司的主要业务为白酒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经过多年积累,公司构建了以“舍得”“沱牌”为两大核心品牌、“天子呼”“吞之乎”“陶醉”“夜郎古”为培育性品牌的品牌矩阵。

针对业绩下降,舍得酒业在半年报中表示,当前,白酒需求短期不及预期,消费价位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趋势,行业挤压式存量竞争不断加剧。公司白酒产品销售承压,客户信心仍处于修复阶段,特别是次高端产品消费需求仍待恢复。公司将始终坚持长期主义,主动实施“控量挺价”策略,积极协助经销商全力提升动销,为消化渠道库存及后续销售提供强力支撑,同时加大产品升级力度,阶段性提高品牌建设的市场投入。

在严峻的行业背景下,得益于其“控量挺价”的战略,舍得酒业业绩逐渐回归正常轨道。分季度来看,舍得酒业2025年第一、第二季度分别实现营收15.76亿元、11.25亿元;受行业调整影响,公司第一季度、第二季度营收分别同比下降25.14%、3.44%。值得肯定的是,其中,公司第二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97亿元,同比激增139.48%。记者发现,尽管第一季度业绩大幅下滑,但第二季度净利润回暖,基本追平去年同期水平。

分产品来看,舍得酒业注重多价位产品合理布局,取得了显著成果。上半年,舍得酒业以“天子呼”“舍之道”等为代表的中高档酒实现营收19.73亿元,毛利率高达76.82%,表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而以“沱牌特级T68”等为代表的普通酒实现营收4.45亿元,毛利率达43.04%。

舍得酒业在半年报中披露,报告期内,公司坚持“老酒、多品牌矩阵、年轻化、国际化”战略,实施老酒“3+6+4”营销策略,迎难而上、勇毅前行。记者了解到,“3”是指品牌提质、产品提价和销售增量这三大目标;“6”是指舍得酒业与经销商合作的六大原则——唯一性、长期性、灵活性、低投入、高回报、可回收;“4”是舍得酒业总结出来的四个良性发展模式,即平台模式、加盟控价模式、KOL引领模式、团购直销模式。

在这一政策引导下,报告期内,舍得酒业持续深化数字营销。公司以“过年要舍得,把福都满上”为主题,全面整合品牌端、市场端的营销活动,打造“舍得×福”IP;公司上线播客《历史长河里的舍得故事》,以漫画形式对老酒进行趣味化传播,增加了品牌曝光度。同时,舍得酒业还着力深化国际化战略,十分注重扩展海外市场,目前已布局40个国家和地区。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下半年起,舍得酒业多次发生人事变更。2024年10月9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副总裁王维龙先生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2025年2月28日,公司首席财务官兼副总裁邹庆利辞职;7月30日,舍得酒业再次发布公告,公司董事倪强提前离任,辞去董事工作。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频繁的人事变动能否为舍得酒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新的变化,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实习生朱雨香对本文亦有贡献)

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33

经济参考报记者 李昱佑

“番茄鲜果已进入供应旺季,生产车间和仓储库房一刻也离不开电,你们上门检查线路设备,我们企业生产就更放心了。”近日,新疆塔城市丰果番茄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峰对国网塔城供电公司工作人员说。

作为塔城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塔城市丰果番茄制品有限公司是当地番茄加工产业的“主力军”,日加工新鲜番茄能力达2800吨,年产的36%-38%浓度番茄不仅畅销国内市场,更远销国外,出口占比高达85%,是当地重要的外贸出口企业。

在企业生产车间,红彤彤的番茄通过输送带运往电气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线正以全负荷状态高速运转,新鲜番茄经清洗、破碎、蒸发、杀菌直至灌装,各工序衔接紧密,整个生产过程完全依靠电力驱动。为有效保障番茄全产业链用上优质电,国网塔城供电公司推出了从采摘、加工到仓储的“一条龙”服务举措,全力助推番茄产业发展。

国网塔城供电公司工作人员主动深入番茄加工企业,对厂区供电线路、配电设备开展“拉网式”排查与维护,及时消除线路老化、设备隐患等问题,并提前对接企业生产计划,根据用电需求做好配变增容准备,避免用电高峰时段出现供电缺口。同时,国网塔城供电公司工作人员还为企业提供上门服务,强化企业用电安全意识,助力企业完善电力基础设施配套。

围绕番茄产业发展节奏,国网塔城供电公司在采摘季还创新推行“定线、定人、定责、定范围”包干机制,组织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服务,为每条供电线路、每个企业片区配备专属电力负责人,建立“一对一”服务台账,将电力服务贯穿番茄采摘、加工、仓储全流程。

“公司今年生产的番茄酱预计可达1.6万吨,比2024年增加2000吨,现在是生产的关键时期,优质稳定的电力供应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卢峰说。

国网塔城供电公司积极协助番茄加工企业排查、消除用电安全隐患,并解答企业用电疑难问题,实现产业链全过程用电“零中断”。下一步,国网塔城供电公司将持续跟踪番茄企业用电需求,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深化与企业的沟通协作,以更优质、高效、便捷的供电服务,助力塔城番茄产业再上新台阶。

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34

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通讯员 唐凤来走进牡丹江一颗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高性能碳化硅陶瓷制品生产车间,轰鸣的机器与工人忙碌的身影交织成一幅热火朝天的生产图景。这个总投资10.5亿元的项目,正源源不断地产出碳化硅锂电辊棒、光伏部件等高端产品,成为牡丹江市产业链式招商的生动注脚。一批批项目加快落地、投产达效,为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牡丹江缘何成为投资者优选之地,又是什么原因吸引企业竞相“打卡”、落地生根?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08/2564278.jpg?r=1757302460164在位于牡丹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黑龙江华峰汇龙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生产作业。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摄链式招商吸引项目落地“我们将全力当好企业和项目‘服务员’,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与广大战略投资者共享发展机遇,也诚挚欢迎各位企业家常回家看看,带动更多合作伙伴到牡丹江市投资兴业,共创合作共赢的美好明天。”在2025龙商大会上,牡丹江市有关负责人向社会各界朋友发出诚挚邀请。这份亮出优质家底、透出十足诚意的邀请,赢得了现场热烈掌声,也吸引了企业家们投资牡丹江市。“这次来到牡丹江市,我们充分感受到牡丹江市招商引资的满满诚意,感受到事不过夜、马上就办的创业激情和优良作风,更加坚定了我们投资牡丹江市、实现合作共赢的信心和决心。”在场企业家们表示。牡丹江市委书记张国军在龙商企业交流会上介绍:“我们将重点发展进口农林产品精深加工、出口机电产品制造、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产业,建成具有竞争力的外向型产业集群、全国高水平向北开放平台与经贸枢纽。”聚产兴业抓招商,链上发力添动能。牡丹江市围绕“4428”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大招商大项目,加速推动产业发展。牡丹江市主动出击,赴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达地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坚持把“招大引强”作为重中之重,围绕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林木林纸、电子信息等“主导+特色”产业链条,瞄准“六强”、“三高”、隐形冠军小巨人等重点企业,“招大引强”培育产业链核心。成绩有目共睹。今年1月至6月,牡丹江市7个省级以上开发区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09个。为夯实项目落地基础,牡丹江市还构建了“一个项目、一个团队、一套方案、一跟到底”的协调机制,通过“领导包保+专班+首席服务员”模式,解决企业用工、供电等难题,为项目的顺利落地保驾护航。筑巢引凤构建优质生态“通过政商沙龙平台,相关部门不仅帮我们解决了物流难题,还量身定制了金融服务方案。”宁安市恒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的这番感慨,折射出牡丹江市营商环境的温度与精度。2025年以来,该市开展66期“政企同心、亲清雪城”政商沙龙活动,收集的意见建议全部得到解决。牡丹江市的营商环境创新,始于对“服务”二字的深刻理解。强化政策供给、深化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人才引育、落实包联服务、拓宽融资渠道、开展民营企业大走访……牡丹江市的优质服务,为企业发展造就了肥沃的“土壤”。对此,北极汇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曾宪生深有感触。“企业想要进行信用修复却不知道怎么办时,牡丹江市政务大厅窗口人员主动联系,帮我们进行信用信息‘无感修复’,确保企业运转不受阻。”曾宪生说。牡丹江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信用体系建设科科长曹阳介绍,牡丹江市在全国首创信用信息“无感修复”新模式,依托政务综窗实现信用修复“零跑动、无感办”。此外,牡丹江市还有更多贴心服务举措,有效解决了企业发展的燃眉之急。为确保政策服务精准直达企业,牡丹江市建立了惠企政策服务平台联络员机制,成立了惠企政策平台联络人团队。今年上半年,惠企政策网办率、咨询答复率、督办完成率均为100%。为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牡丹江市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服务月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879场,为1.32万家次民营企业等各类用人单位发布岗位5.6万个。为破解企业融资难,牡丹江市举办了“携手共发展 奋力开新局”政银企对接活动月,全面释放金融惠企政策红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小微、民营等市场主体获得金融服务质效。为确保企业有诉必答,牡丹江市开通了“企业服务专线”7号线,实现涉企诉求24小时“不打烊”,第一时间精准派发处理……这一系列精准滴灌、暖心护航举措,让市场主体在牡丹江市“如鱼得水、如鸟归林”,企业家们投资、扎根、深耕牡丹江市的信心持续攀升。发挥优势促进产业集聚今年以来,牡丹江市聚焦高端装备、新材料、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领域,精心谋划储备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拉动力强的大项目。目前,多个重点项目已取得显著进展:恒丰纸业新上4万吨绿色低定量涂布纸项目已顺利投产;奥丰石墨高性能碳基材料项目一期投产,依托省内首创绿色无氟提纯技术,打造数字化生产线;万鼎乳业数字化车间日加工能力达500吨;灵泰富硒产业园试生产,友搏药业抗凝新药完成一期临床……牡丹江市强大的产业项目吸引力,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与资源优势。“我们选择牡丹江市,不仅因为这里的营商环境,更看中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一位广东企业家如是说。作为全国沿边开放城市,牡丹江市拥有4个国家一类口岸,自贸区、试验区、综保区、边合区、互贸区等开放平台一应俱全。牡丹江市对俄经贸历史悠久,对俄非油贸易额多年居黑龙江省首位。近年来,牡丹江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开放大局,统筹推进开放通道、平台、经贸、产业建设,争当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的排头兵。产业集聚是驱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如今的牡丹江市,林木林纸、新材料、电子信息制造、食品、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竞相发展,产业集群“磁场效应”不断凸显。当前,牡丹江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充分释放,从“单点招商”到“链式集群”,从“政策扶持”到“生态服务”,从“资源输出”到“价值创造”,牡丹江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升级。


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34

科技日报讯 (记者雍黎)记者9月5日从重庆市科技局获悉,重庆市科技局已选派293个企业科技特派员团深入企业“把脉问诊”,范围覆盖38个区县的特色产业,帮助企业精准破解技术难题,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激发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力。

“企业科技特派员团是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重庆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重庆市科技局、市教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5年企业科技特派员团选派工作的通知》,联动区县科技主管部门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团服务行动,汇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服务企业科技创新,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拓宽企业创新源头供给,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特派员团如同连接知识与实践的桥梁,将前沿技术和科研成果直接输送到生产一线。在铜梁区重庆百钰顺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笔记本电脑外壳质检效率低、漏检率高的问题曾是制约公司高速发展的瓶颈。正当企业多方寻求解决方案无果时,哈工大重庆研究院的企业科技特派员团通过铜梁区“首席专家制度”与企业实现了精准对接。

在团队负责人陈斌的带领下,团队积极争取区科技部门的科研项目支持,联合企业技术骨干组建工作团队,搭建了“以技术经理人牵线、专家驻企、联合研发”的攻关模式。经过多次现场研讨和技术攻关,企业成功解决了笔记本电脑外壳质量检测难题,显著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企业年节约维护成本超百万元。在技术经理人的多方联动下,企业科技特派员团与企业在智能化建设、科研平台建设等科技创新领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预计将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收益1亿元以上。

同样,位于北碚区的神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也曾面临着静音变频发电机重量与噪声双重技术挑战,企业发展进程一度受阻。关键时刻,吉林大学重庆研究院的企业科技特派员团送来了新技术。以何佳龙为负责人的特派员团依托“机械工业数控装备可靠性技术重点实验室”资源,与企业共同组建联合攻关组,聚焦结构优化与新材料应用,深入生产线排查核心难点。通过仿真设计、材料迭代及样机测试等一系列方法,联合攻关组逐步攻克企业技术难题,使产品质量与性能显著提升。

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34

9月2日,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召开2025年上半年“双创”活动总结表彰暨优秀项目发布会。会上透露,今年上半年,广大职工共提出创新建议12600项,立项实施11950项,创效2000余万元。

今年以来,中国一拖各单位和广大职工以“双创”活动为载体,面对复杂严峻的市场环境和多重挑战,凝心聚力,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攻坚克难,勇于创新,取得了多项创新突破。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建设进一步深化,创新团队协同攻关成果丰硕。

优秀项目发布阶段,该公司技术中心《动力换向拖拉机关键状态信息采集及远程升级系统设计与开发》、铸锻公司《设计制造最终传动壳体清洗机大幅提升清洗效率和质量》等5个项目进行了现场发布,部分参会领导、专家对项目进行了点评。

会议表彰奖励了2025年上半年“双创”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获奖项目和创新明星。

中国一拖工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面对当前严峻的经营形势,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将创新作为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抓手。未来,要增强“双创”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聚焦瓶颈突破和提质增效;健全“双创”体制机制,强化激励保障、资源共享和技能提升,将其打造为企业发展的品牌名片,为公司“打造世界级品牌、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目标及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河南工人日报记者 陈微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34

科技日报讯 (记者罗云鹏 通讯员区彦黛)记者9月5日获悉,全国首家民营企业用电营商环境服务中心日前在深圳南山区揭牌成立。该中心通过为企业设置接待、业务洽谈、会议协商等空间,旨在为民营企业提供“一站式、全周期、个性化”服务。

民营经济占据深圳经济的“半壁江山”。据统计,2024年深圳民营企业数量超260万家,占企业总量比重约97%;民营企业用电量占所有企业用电量比重超60%,对用电用能的个性化需求也愈发显著。

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以下简称“深圳供电局”)客户服务中心副总经理孙淑霞介绍:“深圳供电局与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市中小企业服务局等部门建立了政企沟通机制,深化民营企业需求挖掘、问题解决与价值转化,构建‘基础服务+延伸服务’一体化服务体系;同时,推出‘企业数智能源管家’,建设深圳智慧供电服务示范窗口。”

深圳供电局今年还推出了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六大举措”。“我们持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出智能化能源管理工具,配置工业园区专属客户经理,打造多样化用电服务产品体系和民营企业线上服务专区,全力服务民营企业降成本、提效率、智用电。”深圳供电局市场及客户服务部副总经理成坤说。

当日,《企业用电宝典》同步发布。该宝典分为《快用电》《用好电》《用绿电》3个分册,内容覆盖用电申请、业务办理、电费解析、电力保供、绿色转型等服务全过程,旨在让惠企政策和服务第一时间触达企业。

深圳市安然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燕说:“民营企业用电服务中心为我们提供了从业务咨询、能效分析、市场化交易指导、绿电绿证获取、用电体检、电能质量分析以及光伏发电并网等‘一条龙’服务,解决了我们政策解读深度不够、用能管理能力不足、合作资源短缺等问题。”

据悉,深圳供电局接下来将依托服务中心为全市民营企业提供政策解读、行业交流、办电用电、能效诊断及管理等全方位服务,同时积极联动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推动用电服务与各类政务服务联办,为民营经济发展动能释放提供用电支持。

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35

黑龙江日报记者 孙铭阳

在黑龙江省东南部,有一座城市正凭借其独特的资源优势与不懈的创新努力,在全球新材料产业的舞台上崭露头角,它就是鸡西。在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上,鸡西石墨产业大放异彩,向世界展示其最新的发展成效与无限潜力。

鸡西,被誉为“中国石墨之都”,其石墨资源得天独厚。已探明储量近10亿吨,其中大鳞片晶质石墨占比超50%,这种稀缺的资源禀赋为鸡西石墨产业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历经多年发展,鸡西已构建起一套完整且成熟的石墨产业体系。目前,全市汇聚了66家石墨企业,构建了从石墨开采、选矿到深加工的全链条产业格局,形成了蓄能材料、超硬材料、特种石墨材料、石墨烯材料等9个产业链条,制品涵盖28个类别300余个规格。全市年处理矿石能力高达830万吨,深加工产能达到66.6万吨。中建材、贝特瑞、哈工等行业领军企业的入驻,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更极大地提升了鸡西石墨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引领产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加速迈进。

创新,始终是鸡西石墨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鸡西积极整合各方资源,牵头组建了国家级石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市拥有石墨高新技术企业26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户,建成“国字号”“省字号”石墨科技创新平台13个。借助这些平台,鸡西的科研团队在技术创新领域屡创佳绩,成功攻克了大粒径人工单晶体、高品质石墨烯、石墨烯纺织材料等关键技术,超充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产业化项目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鸡西石墨产业在新能源领域的拓展开辟了新路径,助力鸡西在全球新能源产业竞争中抢占先机。

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善的配套体系。鸡西重点建设了麻山、恒山、滴道三个石墨产业园区,坚持特色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高标准推进污水处理厂、酸储中心、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改造升级,麻山石墨园区、恒山石墨园区、滴道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均达到“六通一平”,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1.6万吨。鸡西拥有国家级石墨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通过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资质认定(CMA)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检验能力达到118种产品、1085个参数,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检验参数达到60%以上,石墨制品检验检测能力实现全覆盖,为鸡西石墨产品的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全国非金属矿标委会鳞片石墨分技术委员会、省石墨和石墨烯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均落户鸡西,使鸡西在行业标准制定方面拥有了更多话语权。目前,鸡西已主导制修订了4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4项省地方团体标准和20项省地方标准,引领全国石墨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如今,鸡西正坚定不移地朝着建设全国最大天然石墨精深加工基地的目标奋勇前行,全力推动石墨产业向百亿级规模迈进。新博会对于鸡西石墨产业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展示与交流平台,鸡西携最新的产业成果、前沿的技术产品以及创新的发展理念亮相新博会,与来自全球的新材料领域专家、企业代表深入交流合作。相信在新博会的助力下,鸡西石墨产业将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国际影响力,在全球新材料产业版图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让“一块石墨”真正撬动“百亿市场”,为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贡献更多“鸡西力量”。

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35

赤水河畔,整齐排列着6000多口晒缸,空气里飘荡着酱油的香气。“一缸大豆要经过3年以上的发酵期,才能成为我们的酱油。”先市酱油酿造公司服务部工作人员裴敬蓉对记者说。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08/2564344_4096x10000.jpeg这里是先市酱油的日晒夜露发酵场,始创于1893年,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保护最完整的天然晒露发酵场。日晒夜露,是先市酱油传统酿造中的重要工序,昼晴则晒,夜晴则露。发酵厂处于赤水河边,纵向坡度45度,利于白天酱坯接受较长日晒。赤水河在此起弯,形成回水沱,河水白天受热蒸发生成水汽,夜晚冷凝降落在晒露缸内,补充微生物分解所需水分。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08/2564345_4096x10000.jpeg古法手工酿造,是先市酱油的坚持。这里的每一滴酱油,都需要经过日晒夜露、自然浸油、暴晒浓缩等13道工序才能制成。正因如此,也让其产量有限——年产1000余吨,酱油平均30元一斤,比市面上的大部分酱油价格高一些,最贵的能达到300元一斤。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08/2564347_4096x10000.jpeg先市酱油先后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国家工业遗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华老字号等5块国家级金字招牌。先市酱油还有全国唯一一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酱油酿造技艺传承人陈思维。2021年,四川三溪集团入主先市酿造,合江县开辟“工业+文旅”新赛道,投资20亿元建设集生态酿造、非遗技艺传承、研学旅行、参观互动及体验购物于一体的沉浸式非遗传承酿造基地。如今,酱油冰淇淋、咖啡、啤酒等系列产品已经推出,受到不少游客欢迎。(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吴丽蓉 成露 李娜 付立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35

内蒙古日报乌兰察布9月7日电(记者 皇甫美鲜 通讯员 张日娟)初秋时节,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丰镇市建设热潮涌动,一个个项目大干快上,26个项目实现100%开复工,工程进度普遍超出预期。

走进青岛圣桐营养食品有限公司丰镇市分公司项目建设现场,两栋现代化生产车间框架已初具雏形。该项目将建成年产4500吨脂肪粉、80吨水解蛋白粉的智能化生产线,配套的消防水池、蓄水池与锅炉房等设施正在同步推进。下一步,随着项目的建设投运,这里将成为区域营养食品加工领域的新标杆。

在内蒙古航丰特种合金有限公司厂区,2×42000千伏安密闭高硅锰硅合金矿热炉项目建设更是如火如荼。挖掘机紧张作业,巨型塔吊稳稳吊起重型构件,工人在厂房内默契配合。项目建成后,将通过全密闭生产工艺与余热回收系统,实现低碳冶炼与高效产出的有机统一,为丰镇市循环经济发展再添新引擎。

“2025年,丰镇市精准谋划实施26个重大项目,全年计划投资56.63亿元。”丰镇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力介绍,“下一步,我们将以全周期服务保障项目推进,通过强化要素供给、优化审批流程等举措,加速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确保每个项目都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为丰镇市高质量发展构筑坚实支撑、积蓄澎湃动能。”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2025年9月9日企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