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35

安徽日报通讯员 石秀珍 刘正平 安徽日报记者 陈成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宿松经开区的安徽顺源智纺有限公司5G智慧车间,扑面而来的是满满的科技感:数字化系统精准调度,数十万个纱锭飞速运转,每小时稳定产出20吨优质纱线。

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模样。“早年依赖半机械化生产,质量难把控、生产效率不高,让我们在市场竞争中优势不明显。”顺源智纺副总经理管卫东坦言。

纺织服装产业是宿松县传统优势产业。过去,大多数纺织企业都被相似的发展难题所困扰。

“不少企业老板是从产业工人起家,一年利润也就百来万,却要一次性投入百万元资金用于数字化改造,大家心里都没底,而且数字化转型意识也不强。”宿松经开区经发局(招商局)局长廖浩告诉记者。

为了破局,当地政府制定关于支持纺织服装企业数字化改造的若干政策,不仅给予20万元至30万元不等的一次性奖励,还组织企业负责人赴浙江台州、山东青岛等地学习先进经验。在政策支持下,顺源智纺等龙头企业率先“破冰”。

“数字化改造后,生产线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分析与汇总,产品质量提升20%,产量提高30%。”管卫东说。

顺源智纺的成功,让更多企业打消了顾虑,纷纷加快转型步伐。宿松县趁热打铁,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2018年落户宿松县的安徽优定服装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推进“智改数转”,从传统西装加工厂蝶变为年产能超10万套的高档服饰生产商。该公司总经理余志刚透露,今年他们将追加5000万元投资,引进高档生产设备,对产线进行数字化升级。

目前,宿松县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市场主体超3000家、企业55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58家,培育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

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36

大众日报记者 张忠德 刘笑笑 张文婷

“都是‘重器’‘尖儿货’!”9月7日,参观完2025东亚海洋博览会后,来自北京的观众张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作为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的重要同期活动,2025东亚海洋博览会当天启幕,共设有海洋发展成果展区、海洋生物医药展区、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展区、海洋科技装备展区、海洋国际商品展区五个展区,450余家企业机构参展,其中“领军者”有近百家,“山东籍”的企业、机构更是本届博览会的“主角”。

走进海洋发展成果展区,“携手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经略海洋建设海上新山东”几个大字扑面而来,集中展出山东海洋领域代表性实物、模型70余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侯保荣院士团队、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张建民院士团队、中国海洋大学李华军院士团队组成的“院士天团”成为现场焦点。

在海上,百余米高的风电塔筒支撑起的风机叶片缓缓转动,源源不断输出绿色电能。

那么,风电塔筒的日常维护谁来完成?

在海洋发展成果展区,由中国海洋大学李华军院士团队牵头组建的海洋工程技术展览板块中,一款看上去平平无奇的方形设备吸引了众多参观者。这是该校自主研发的海上风电多功能智能化移动检测机器人,它依托磁吸附和边缘控制技术,可像壁虎一样在塔筒筒壁上自如攀爬,能够实时发现塔筒表面缺陷,识别风机运行状态和评估结构振动异常,实现全塔筒、全风场覆盖。

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副教授蒋玉峰介绍,这款机器人不仅可以替代人工检测,减少安全隐患,还可以到达人员无法到达的区域,检测更加全面。

在检测机器人旁边,一款看似更为“低调”的深海混输立管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实则是名副其实的“国际首套”。该系统服务于我国深海混输智能系统“长远号”管道健康监测重大工程,还入选了2021年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获批山东省高校首张数据知识产权证书。

“海洋装备的健康监测和数字化管理,可以类比中医的‘望闻问切’,代表着海洋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蒋玉峰介绍,他们的研究旨在建立一个海洋结构的“体检中心”,保障海洋结构的安全运行,助力海洋强国建设和海洋能源绿色转型。

一些“大国重器”是庞然大物,无法现身展会现场,只能等比例“瘦身”后亮相展台,但也能从中看到山东海洋科技的进步。

“蓝色药库”建设是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博览会首次设置海洋生物医药展区,汇聚85家头部企业机构,覆盖全产业链,展现了从海洋生物资源到终端生物医药产品的完整生态与创新成果。

逢时(青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际权威机构认证的“全球磷虾油连续2年销售额第一的企业”。这次,他们不仅带着先进展品参展,还将成果发布会开到了博览会。

今年4月,该公司与中国药科大学联合成立海洋多肽药物研发联合实验室,以南极磷虾为原料进行海洋多肽药物研发。9月7日,在刚刚举办完东亚海洋博览会启动仪式的场地上,双方共研的海洋多肽成果发布,吸引了大批参展商。

用实验室“串联”前沿高校的科技创新、龙头企业的产业创新,“逢时”的做法是山东海洋企业“向新、向深蓝”的一个缩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36

9月6日,在新建沪(上海)宁(南京)合(肥)高铁沪宁段站前Ⅱ标施工现场,一榀预制箱梁缓缓落下,这标志着该标段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08/2564340_4096x10000.jpeg沪宁合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全长约554.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自上海宝山站引出,经江苏南通、扬州、南京,终至安徽合肥南站,共设站点16座至17座。中铁四局八分公司负责安徽省境内23.1公里铺轨任务及合肥枢纽标段内单线389孔、双线140孔箱梁制架任务。为确保箱梁架设过程的进度和质量,项目部克服施工工期短、高空作业多、地质条件复杂等困难,结合当地全年气候特征与架桥工况,科学合理安排工期,加大物资、JQ550型架桥机等设备的投入力度,严格遵循施工规范与安全标准,加强现场管理和质量控制,确保工程如期推进。沪宁合高铁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骨干城际通道。线路建成通车后,将填补上海东部地区干线铁路空白,进一步织密沿江铁路网,助力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对于完善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工人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赵元坤 记者 陈华)


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36

9月5日22时20分,由中铁一局设计承建的汉中市城固县西六路南段跨阳安铁路T构梁,历时120分钟精准完成90度转体,稳稳“落位”阳安铁路上空。这座转体重量达2.6万吨的桥梁,不仅是目前汉中乃至陕南地区市政交通领域的“转体吨位冠军”,也为今年内城固西六路全线贯通筑牢关键节点。作为连接城固滨江新城与老城区的“交通纽带”,该涉铁工程项目全长150米,主桥跨铁路段采用转体施工工艺——需一次性跨越阳安铁路4股运营线路,施工难度堪称“在铁路‘动脉’上做手术”。桥梁总宽28.5米,施工中采用的盘扣式满堂支架最大搭设高度16米,且支架边缘距阳安铁路牵出线仅12.3米,紧邻国铁I级电力牵引双线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风险极高;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多工序交叉作业的衔接,均对施工技术提出严苛要求。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08/2564339_4096x10000.jpeg为确保转体万无一失,中铁一局锚定“贯通目标”,从前期准备到现场施工层层严控:抢抓晴好天气推进支架搭设等基础工作,优化施工组织方案;联合属地应急、急救、派出所等部门开展多轮安全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施工前邀请行业专家对转体方案进行多轮论证,精准卡控每一个技术参数;转体过程中,严格执行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既有线施工标准与企业标准化管理要求,对桥梁姿态、受力情况进行动态实时监测,严守质量与安全“双红线”。(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昂 通讯员 李彤 王东旭)


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36

9月8日,由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投资建设、国铁南宁局代建、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承建的柳梧铁路4标金田隧道顺利贯通。至此,柳梧铁路项目全线54座隧道贯通53座,进入全线隧道贯通倒计时。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08/2564337_4096x10000.jpeg据了解,金田隧道位于桂平市金田镇,隧道全长4465米,最大深埋470米。穿越了金田镇金田水库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西山风景名胜区(国家级),与既有平武高速桂平1号隧道长距离并行,最小净距168米。该隧道沿线属低山,丘陵地貌,地质条件复杂,存在浅埋段、岩层顺层、泥质水平互层、轻微地应力等不良地质,属于Ⅱ级风险隧道,是项目的重难点工程。自项目开工以来,项目建设团队始终将安全质量放在首位,组建攻坚团队,创新采用超前地质预报、隧道监控量测等先进技术手段,科学制定施工方案,动态优化施工流程。针对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围岩等级变化频繁、隧道整体中等富水等困难,采用新一代步履式智能化衬砌台车、液压仰拱栈桥等先进设备,将隧道衬砌拱部防脱空预警装置、防顶压应力监测、拱顶插入式振捣器、软搭接及“V”型槽等新工装技术、3D扫描技术应用于隧道施工全过程,如同给隧道施工装上了“透视眼”,实现全隧施工智能化管控,为隧道安全顺利贯通提供了技术保障。柳梧铁路站前4标项目负责人褚文景介绍,在隧道建设攻坚过程中,项目管理团队以网格化管理为核心抓手,构建起“层级横向到边穿透、班组纵向到底穿透”的联动安全质量管理机制,通过“网格长—班组长—作业人员”三级联动,将施工计划、安全规范、质量要求精准传递至每一位现场人员,实现管理指令高效落地,为标段内全部隧道顺利贯通提供了坚实的管理保障。据悉,柳梧铁路正线全长238.167公里,设计速度160km/h,为柳州至广州铁路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西南地区至珠三角重要的普速铁路通道,是一条客货兼顾的区域性干线铁路。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柳梧铁路建成后,将显著加强广西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互联互通,对进一步完善区域铁路网络、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庞慧敏 通讯员 孙超 毕先)


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37

9月5日,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本届智博会吸引了600余家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参会参展,集中展示3000余项智能产业领域的新产品、新科技与新成果。其中,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刘辉采气技能专家工作室携智能巡检、数据传输、工艺优化、资源调控等六大智能创新成果参展。

刘辉介绍,为了做好参展工作,重庆气矿成立了专门的参展小组,由气矿人力资源部牵头,工作室负责落实参展成果收集及布展工作,工艺技术所提供技术支持。

“自主规划路径无人机是其中一项重要成果。”刘辉告诉记者,该无人机可实现油气站场巡检和复杂地形障碍规避,通过搭载高精度传感器与智能算法,能精准在地面工艺复杂的管道中穿梭巡检,完全代替人工巡检,无需飞手操作。其单次巡检效率提升80%,成本降低60%,且具有实时避障、轨迹平滑、计算效率高等优势,为能源输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基于扩频技术的远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则实现了对偏远管道设备的实时监控。该技术通过提升抗干扰能力与信号稳定性、优化低功耗与长距离传输等创新点,提高了数据收集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减少了60%以上的巡线频次,年节约人工成本200万元以上。

TEG脱水工艺数字孪生推演技术则构建了“知识数字化—决策智能化—经验共享化”体系。该技术将专家经验融入三甘醇脱水装置的数字孪生推演系统,实现了孪生监测、异常告警、故障定位等功能,助力企业提升脱水效率15%以上,降低设备维护成本20%,年运维成本减少约300万元。

此外,基于矢量阀门的直驱式电控技术实现了传统手动阀门低成本自动化改造升级。该技术通过研发轻量化电动执行机构与智能诊断系统,构建了“智能优先,人工冗余”的双保险运维体系,单个阀门改造成本降至1.2万元,较传统方案降72%,应急处置响应时间90秒,年减少高危作业320人次。

刘辉表示,这些参展成果,不仅展示了企业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也为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通过参加本届智博会,我们与国内外智能产业领军企业、科研机构及行业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了智能采气技术发展方向,为推动天然气开采与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黄仕强 通讯员 丁会)

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37

9月7日,在2025智博会“首发100”活动上,广域铭岛以“智造无界·AI赋能全域升级”为核心,发布Geega工业AI应用平台与工业智造超级智能体,同步启动重庆市2025年度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为制造业全链路智能化升级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当前,通用大模型为工业AI提供了技术基础,但实际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为破解工业与AI的融合壁垒,广域铭岛正式发布Geega工业AI应用平台+工业智造超级智能体,旨在推动AI技术在更多传统制造场景中的深度应用。该平台通过强化数据治理、知识图谱构建及智能体协同能力,助力企业实现从单点智能到全链路智能的升级。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Geega工业AI应用平台通过融合AI技术与工业Know-How,帮助制造企业快速构建AI应用能力,为工业企业提供从AI基础设施搭建到智能体应用落地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平台通过数据与知识的深度融合,打造覆盖企业“研、产、供、销、服”全链路的工业智造超级智能体,从而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自动化升级。

广域铭岛产研中心负责人邓春龙说:“平台的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高效的工业数据标准化、闭环知识封装与还原,以及‘量体裁衣’式智能体开发。通过数据加速器和指标工场解决工业数据‘乱、散、孤’问题,实现统一治理与智能分析;将企业经验封装为可复用的知识库,使AI具备‘决策—执行’闭环能力;基于模块化组件支持‘搭积木’式开发,快速定制开箱即用的智能体应用。”

基于“平台+数据+场景”的战略定位,广域铭岛聚焦“大研发+大制造”的数智化解决方案,构建全流程智能化体系。其中,大研发覆盖产品需求到验证、试制,以AI研发工艺工具链,实现研发全链路智能化;大制造则贯穿订单到交付全流程,通过计划、生产、质量、仓储、能源、设备六大智能体构建端到端制造闭环。

整个技术底座由GeegaOS工业操作系统和Geega工业AI应用平台提供算力资源管理与智能分析能力,顶层通过工厂大脑3.0实现经营决策闭环,AI驱动异常分析、对策推荐,覆盖营销、生产、供应链全场景。目前,该体系已通过一系列自研产品,成功应用于多个生产基地及产业链生态伙伴。在重庆的实际应用案例也进一步验证了各智能体的价值。在生产环节,面对SOP开发周期长、人力成本高、标准化难等痛点,通过AI工艺大模型,基于历史数据自动生成高精度工艺文件。该方案减少人工干预,工程师仅需优化验证,即可实现准确率提升90%、人力成本直降80%。

“工业大模型不是通用技术的简单移植,而是需要深度理解制造机理、工艺参数与设备特性的专业智能。公司正从感知智能迈向决策智能,帮助制造企业完成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跃迁。”广域铭岛CEO王晓虎说,目前,广域铭岛工业AI解决方案已覆盖汽车、新能源电池、有色金属等行业。随着多模态大模型专项的落地,有望进入技术自主、场景深融的新发展阶段。作为吉利工业互联网生态的重要支撑,广域铭岛将依托其领先的工业AI及数字化技术,为各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能效优化及供应链协同等全方位赋能,助力加速新能源智能化转型。(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国)

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37

清晨五点的中铁六局石港铁路架梁现场,晨曦刚漫过架桥机的金属臂,中铁六局丰桥公司运架二分公司党员王振全已带着工具包爬上设备平台。他手里攥着的“设备体检表”上,密密麻麻记着昨晚监测到的液压系统压力波动——这是“诊所”党支部新一天的“出诊”任务。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08/2564336_4096x10000.jpeg“把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党支部书记在主题党日活动中的这句话,正化作“诊所”党支部的生动实践。这个将党建工作与设备管理深度融合的创新载体,让党员变身“设备医生”,用“望闻问切”的功夫守护着4套运架梁设备的“健康”,更筑牢了施工生产的安全防线。“机械诊室”里,有着15年架桥机维修经验的老党员孙师傅正对着图纸琢磨。他面前的工作台上,整齐码放着专用扳手、故障检测仪——这是“诊所”为党员“医生”配备的“诊疗工具箱”。“诊所”成立之初,党支部就筛选出6名精通机械、电气的党员组建“医师团队”,按设备类型分设“机械诊室”和“电气诊室”。每台设备出了故障,“医生”们第一时间到场“问诊”:听运转声音判断轴承磨损,测电路电流排查接触不良,查液压管路压力锁定泄漏点。不久前,雄商铁路项目的运梁车突然在坡道熄火,党员李师傅通过“压力曲线分析法”快速定位到变速箱阀组故障,2小时内完成抢修,比常规维修缩短了3小时,确保了次日架梁计划如期推进。“以前设备坏了要等外援,现在党员师傅们‘坐诊’,小毛病当场治,大问题有方案。”操作司机常说,这些带着徽章的“医生”,比设备说明书还靠谱。“二季度体检发现1台运梁车刹车系统有磨损,已全部更换刹车片;电气线路老化问题,本周内完成整改……”在7月底的设备安全例会上,“诊所”提交的“体检报告”清晰列出了23项问题及整改时限。这是“诊所”的另一项核心机制:每季度联合公司设备管理部门开展“全面体检”。从架桥机的焊缝探伤到运梁车的轮胎纹路,从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情况到设备台账的完整性,“医生”们不放过任何细节。2024年至今,通过“体检”提前发现并排除的重大隐患就有12处,让设备“带病作业”成为历史。“以前是出了问题再修,现在是定期保养防生病。”负责设备管理的党员小刘说,这种转变让一线生产更安心。在“诊所”的档案柜里,30本蓝色封皮的“设备健康档案”格外醒目。翻开其中一本,提梁机的历次维修记录、保养时间、更换配件型号一目了然——这是“一人一机、一队一机”责任制的成果。“每台设备都有专属‘管家’,党员带头认领,从日常保养到故障维修全程跟踪。”党支部书记介绍,这种精细化管理让设备故障率同比下降了35%。前段时间,石港铁路架梁突破700孔大关,背后正是这些“健康”设备的稳定运转。如今,“诊所”党支部的成效已写进荣誉簿:2023年分公司获评中国中铁“红旗项目部”,2024年支部书记荣获中铁六局“优秀党务工作者”。而在一线工人心里,那些带着党员徽章穿梭在设备间的身影,就是最可靠的“安全屏障”。(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田林)


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37

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李玉波 通讯员颜雪晶 李晓斌)“以前都是自己带水背菜上山,真是做梦都想不到,如今在塔上就能喝上清水、吃上新鲜蔬菜!”内蒙古森工集团莫尔道嘎森工公司瞭望员孙本江激动地对记者说。

同样感受到这份喜悦的,还有200公里外根河森工公司352瞭望塔的瞭望员沙广健。不久前,他喝到了从280米深井中引上来的第一口清泉水。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每年防火期长达9个月,瞭望塔大多建在偏远的高山之上,地势陡峭、环境极其艰苦。以往,塔上职工的水和菜全都依靠从山下运送,运输成本高、效率低,水质存在隐患、蔬菜难以保鲜,还消耗大量体力,甚至伴随安全风险。

为解决这一难题,内蒙古森工集团在根河森工公司、莫尔道嘎森工公司、得耳布尔森工公司及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开展“工惠菜园+安全饮水”试点工程。今年8月初,首批深水井与温室大棚相继建成。一眼眼深水井直达地下280多米,引出优质地下水;一座座24平方米的温室大棚配备独立水箱和现代化种植设施,让瞭望员实现了“用水自由”和“蔬菜自给”。

“工惠菜园”与“安全饮水”项目,既是森工集团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彰显国企担当的生动实践。据悉,这一暖心工程未来将逐步推广至更多瞭望塔,让每一位坚守森林防火一线的“远方眼睛”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为生歌唱 发表于 昨天 14:38

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玉波)近日,内蒙古电力集团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公司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依托“云端派对”婚恋交友工作室,在呼和浩特6家“幸福商店”推出“内超搭电CP”系列活动的特色篇章——“幸福商店 七夕特调”主题社交文化活动,7天吸引27对“搭子”参与。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08/2564598.png?r=1757317502416图为活动现场。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公司工会供图活动设计三层梯度挑战,精准匹配不同搭子的社交互动需求。从创意十足的双人打卡,到勇敢示爱的浪漫表达,搭子们通过参与对应挑战,赢取“搭子同频”“乐聊升温”“幸福共奏”三档专属社交服务,在互动中逐渐拉近彼此距离。据悉,自年度“内超搭电CP”品牌系列活动推出以来,内蒙古电力集团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公司聚焦职工社交需求,把握2·14、5·20、七夕节等时间节点,举办三期系列活动,累计272名单身职工及活动搭子参与其中。截至目前,活动已促成8对职工开启爱情篇章,1对职工将于今年携手步入婚姻殿堂,让“企业买单、职工脱单”的服务承诺落到了实处。未来,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公司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将继续以职工实际社交需求为导向,依托“云端派对”婚恋交友工作室不断丰富“内超搭电CP”系列活动内容,持续完善职工关爱服务体系,立体化构建“身边有关爱、眼前有未来”的职工关爱新生态,让更多职工切实感受到企业的关怀,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与美好。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2025年9月9日企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