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强 发表于 2013-4-3 08:48:31

在这个问题上,企业应该有大是大非之能力,一样的国家级报纸,为什么两样对待,《班组天地》为其403篇正面报道,收取该集团一分钱了吗?领导心里不清楚吗?建议为了维护通讯员利益,知错就改,这样的决定真是大错特错!我们单位鼓励还来不及呢,怎么会打击通讯员写作积极性呢?

王志强 发表于 2013-4-3 08:53:43

2012年,我投稿上报15篇,从未向某人花一分钱,反而一年下来班组天地还给我了几百块的稿酬,真是不理解这个企业如何想的?夏老师,建立班组天地报纸,开辟班组天地网页,多少好经验和做法通过报纸让全国的班组职工在免费学习和参考,又有多少通讯员通过在班组天地上稿和工作的努力,成为宣传干部,我只想说,班组天地是一个纯净的地方,班组天地是全国职工一个温暖的家,夏老师、康总、老哥老师及平台的管理员老师们都是全国老师最知心的朋友!
在这里我想对您们说,辛苦了!

木亘 发表于 2013-4-5 14:33:40

这么一来,这个公司的通讯员给坑苦了!

江铜有清 发表于 2013-4-6 19:51:32

如果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奖励难以维系,可以晓之以理呀。看到别人奖励多了就眼红,就降低奖励标准,这种做法真是要不得。

cmfrjtly 发表于 2013-4-11 00:02:35

回 326楼(江铜有清) 的帖子

你理解上有点误区,重煤集团是对本刊减少计分,而其它报刊并没减少,似乎认为上稿人太多了,但忘却了松藻公司是把班组天地作为写作的重心,而且有几百号会员在平台内学习和写作。

cjw1960@ 发表于 2013-4-24 08:48:29


    好消息!在近日的一次组稿会上,有关方面宣布,通讯员上工人日报班组天地的稿子不减半记分了

牛八朱 发表于 2013-4-26 01:29:02

好久没写东西了,看到这帖,忍不住了。为了能在班组天地上稿,我差点搭进了自己和儿子的命,却就是没花过一分钱。
2008年8月30日吃过午饭后,我叫这年底才满9岁的儿子跟我一起去市图书馆,进了图书馆里,儿子去了儿童阅读区,我上二楼报刊区看报子,这天我是专门奔着看看《工人日报》去的,因为我想要给工人日报投稿了。
有一次与一个人聊天,我问那人我写的新闻怎么样,那人坦言相告,说从不看“小报”,要看就看“大报”,特别喜欢看《工人日报》。因为我从没上过《工人日报》,当时真的觉得挺不好意思再说什么了。聊完天后,我立即在网上查了一下,他果然水平高,在《工人日报》上了不少稿。之后,我心里就暗下决心,再努力10年,争取也能上《工人日报》。于是决定开始研究《工人日报》的用稿特点,第一步就是先到图书馆去看看报子再说。
真是无巧不成书,当我非常投入地看《工人日报》各版面投稿电子邮箱,并用手机存起来的时候,身边的人突然站起来,我还以为身边也看报纸的人是不是“发神经”了。“你这样站起干啥子?”我问。“不对头,地震!”站着,脸开始发白的几个人同时回答。这时我也才一下站起来,“嗵嗵……嗵嗵……”屋顶地板开始有节奏的弹抖,听到平时从未听到过的恐怖声,大家瞬间都木呆了。片刻后,我顾不得躲避地震的常识了,边往楼下冲边撕心裂肺地高声大喊儿子的名字,在图书馆里寻找儿子。值得庆幸的是,这次的地震,市中心只是受到波及而震动,要不然,就被埋在图书馆里了。
后来一有时间,我就去图书馆看《工人日报》,不可讳言,我带着功利目的看了半年多的报纸才开始给班组天地投稿,投的第一篇稿件是摄影,拍了两个人修饮水机的背影画面,一个人的脸都看不到,难怪当时有人评说:“拍两个大背影,这是为何?”
这样一来,经过每周主题讨论时编辑老师的细心指点,我终于上稿了。在主题定制聊天讨论时,我非常感激地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这里,不花一分钱,不仅能学到写新闻的基础知识,还能学到摄影技术,真的是太花算了,我从心里感谢平台,感谢编辑夏晓凌老师。
为此,在庆祝班组天地创刊1000期征文里,我只用了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写出了自己的心声:是你引领我走出人生低谷。
虽然今年,由于个人身体原因,已经有好一段时间没写稿投稿了,或者今后不写了,我还是会对班组天地一往情深,因为,真的是你引领我走出了人生低谷。



成都北车辆段:朱治建

张静 发表于 2013-4-26 11:15:12

我们重庆能源集团一季度外发稿件审核结束,工人日报班组天地稿件的计分没减半,还是按照原来的标准。

zhangdenze 发表于 2013-4-26 11:23:46

呵呵,好啊!看来危机已经过去了

连续风格 发表于 2013-4-26 13:19:16

页: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查看完整版本: 敬告重庆能源投资集团所有通讯员:“班组天地”暂不采用来自该集团的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