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1 16:06:42

你不必成为爱因斯坦时间:2014-08-21 作者:未详 点击:205次   我是留级专家
  
  我3岁开始读一年级,太小了一点,升不了级,就留级。6岁逃难到大陆,在一个地方念小四,跟着跳上初一,又跌落到小三。后来到了佛山华英中学,老师问我最高读几年级,我说初一,就考初一,不及格,就读小六。读了一年毕不了业,那就试试初一吧。读了一年,又升不了学,看来读初一不行,学校又叫我读小六。
  
  1948年回香港,我爸爸收到华英中学校长的信,说你儿子没什么希望了,不要令我们难做,别回来了。我就这样被开除学籍了。我在香港念八年级,那时12岁左右,留级留了这么多年,年龄还是合适的,可是又升不了级……到皇仁书院读书,A到F,最好是A,最差是F,我当然是F。又留了两次级,按照学校的规定,就要开除,这是我第二次被踢出校门。可以说,我是留级专家。
  
  每天钓鱼,总有机会碰到大鱼
  
  我上中学时功课不行,但钓鱼、放风筝、下象棋、打乒乓球、捕小鸟,都很厉害。我逃学的时候,到一个很荒凉的沙滩钓鱼。那鱼线是用手扔出去的,扔出去、收回来,收回来、扔出去。每一次扔出鱼线,心里都充满了希望!这锻炼了我后来做研究的耐心。有一次划着小船去钓鱼,遇到一条30磅重的鱼,我和它在海上斗了3个小时,最后钓上来时,我的手臂都肿了。每天钓,总有机会碰到大鱼,就像我的《佃农理论》,也算是一条“大鱼”了。到现在我都不明白,当时是坐在教室听老师讲课好,还是一个人去抛鱼线好。也许抛鱼线比坐在教室听那些古板的老师讲课好。所以孟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这是对的,你一定要有所用心。
  
  有成就感,不一定成为爱因斯坦
  
  要有自知之明,有天分没兴趣,或者有兴趣没天分,都是不行的。我认为每个人都有天分,就看在哪方面。我小时候打乒乓球,有兴趣,以为自己有天分,碰到个小孩,教他打,3个月之后却打不过他了,而且他赢得很离谱,我就知道我的天分永远比不上他。这个小孩叫容国团。
  
  我离开香港前,阿团说:“做了这么多年朋友,我也没钱送你,就教你怎么发球吧。”第二年,我在加拿大拿了个单打冠军。在加州大学,有个教授说他经济学比我厉害,我说我比他厉害,结果大家在乒乓球桌上赌胜负:谁赢了,谁的经济学就厉害。结果他输了我十多局。他说:“你怎么不去打乒乓球?”我说:“你笨死了,我怎么打得过容国团呢?”
  
  不一定人人都要成为爱因斯坦,但一个人没有成就感是很大的遗憾,每个人都应该在某方面有些成就感才对。
  
  我想自己思考,不要骚扰我
  
  找个好老师很重要,好老师启发性强。跟一个好老师和看一本好书是两回事:学问好是可以通过看书看来的,跟个好老师可以跟着他想。
  
  要想办法,不要死读书。我大学读书的时候,花时间找书读,多过读书的时间,因为真正值得看的书是很少的。我到处问人:“这本书行不行?”找到普遍受人推崇的书了,我并不马上读,先翻一翻,“品尝”一下,如果是值得读的,再拼命去读。读对了一本书,你就会判若两人;方法对的话,事半功倍。
  
  要想有所成就,总有一段时间是非常拼命的,这是不可避免的。你想做学者,大概要3年时间,听不知音,食不知味。我是花了3年时间,带上饼干,几乎睡在图书馆,之后再也不读书了。我不想别人干扰我的思想,我听都不想听。我不是不给他们面子,我是想自己思考,你不要骚扰我。
  
  很多人不喜欢我的个性,认为我不够谦虚,当然也有很多人喜欢我。我说得很清楚,你们看我的文章,不要求你们认同我,只希望你们跟着我的思路认真想,如果不喜欢我的思路,最好不要看我的文章。这也许是有一点张狂,但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可以让你在任何时候都保持清醒。不随波逐流,不从众,这是成就事业的根本。你不必一定要成为爱因斯坦,你只是你!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1 16:06:53

学费是四公斤垃圾时间:2014-08-22 作者:未详 点击:93次   1970年9月,韩国汉城国立大学刚刚开学,学生们发现成堆的垃圾堆放在校园周围,苍蝇满天飞,一个暑假的疏于管理便造成了这样的现状,校长看后十分苦恼。
  
  学校除了雇用清洁工外,还发动了所有的学生外出劳动,他们干了将近一个月时间,才清除将近一个暑假的垃圾,不仅如此,由于组织不当,垃圾遗失在都市的街道上,引起了城市管理部门的高度不满,他们甚至对汉城大学下了通牒,要求这样的事情不要再发生。
  
  但时间没有过多久,周围的居民又开始将垃圾堆到了原来的位置上,雇用的清洁工不断地辞职,因为这样的劳动强度对于他们来说太大了。校长苦不堪言,亲自带队挨家挨户走访,要求当地的居民爱护环境,不要再将垃圾堆放在学校门口,但收效甚微。为此,学校组织了专业化的队伍站岗放哨,遇到堆放垃圾的群众便上前阻止,要求他们堆到指定的垃圾存放点去,但有些群众说那个地点太远了,这儿原来就是一个垃圾场,我们堆放习惯了。
  
  11月23日下午某一时刻,一个英俊的男生推开了校长办公室的大门,他胸有成竹地对校长说道:他有办法阻止垃圾的堆放,只是想校长请他喝酒吃饭。
  
  这样的交换条件显然令校长十分意外,在汉城大学,还没有人敢向自己宣战,他禁不住仔细打量着这个个头平平的年轻人。年轻人自我介绍说他叫潘基文,是外交学系的学生。
  
  说吧,年轻人,不要让你自己难堪。校长语重心长。
  
  我做了调查,我们周围的居民,几乎每家都有学生在我们大学里。潘基文说话时十分镇定。
  
  这又怎样?校长追问着:这个我比你清楚。
  
  居民堆放垃圾也是一种恶习,他们总认为垃圾存放点离居民区太远,而我们学校新建时本来就是一座垃圾场。
  
  这个我更清楚,又怎样?校长显然有些不耐烦的样子。
  
  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就有了办法,第一,我们可以联系环保部门,在学校的附近建一个大型的垃圾中转站,第二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我们每月上交的学费,要求附带着上交四公斤的生活垃圾,而这些垃圾必须上交到垃圾中转站里,有人建立账册,没有上交的学生,即使学习再好,家里再富裕也算作违规。
  
  校长眼前一亮,继而反问道:为何是每人四公斤垃圾?
  
  因为每人每月四公斤的垃圾,就能够使我们学校门口保持清洁。
  
  校长看着这个斩钉截铁的年轻人,马上拿起了电话,拨到了市政部门办公室。
  
  第二天一早,学校出了硬性规定:每月收取的学费,附带上了新的条款,要求每名学生上交四公斤的生活垃圾。
  
  时间马上来到了年底,汉城大学的校门口换了新样子:从未有过的亮丽清洁。
  
  这个替校方出谋划策的学生潘基文也一时声名鹊起,因为校长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他请潘基文去喝了酒,据说以前不爱喝酒的校长由此喜欢上了喝酒。
  
  潘基文后来步入了仕途,一发而不可收,他先后担任了韩国的多个高官职务,直至2004年成了韩国的外长,2007年,他出任联合国秘书长,成为联合国的最高长官,2011年6月,联合国举行理事国大会,以鼓掌的方式一致决定潘基文连任联合国秘书长。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1 16:07:03

斯卡拉歌剧院的“钻石”时间:2014-08-22 作者:未详 点击:84次   意大利米兰的斯卡拉歌剧院一向被誉为“歌剧之麦加”,也是世界上著名的五大剧院之一。在斯卡拉歌剧院最出名的则是它顶部的“钻石”。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世界上最出色的马赛克建筑,更漂亮的则是剧院顶部那一颗颗璀璨的“钻石”。
  
  但是如果你细细看,则会惊讶地发现,这些所谓的“钻石”只是普普通通的镜子碎片。其实说起这些碎片来还有一段小故事呢。
  
  在当初斯卡拉歌剧院刚建好的时候,为了增加光亮,当时的设计师决定在剧院顶部安装一些镜子,用于增加光亮。因此设计师特地从英国高价购进了一批镜子。可是当这批镜子运到米兰的时候,工人们惊恐地发现这些镜子经过长途的颠簸,已经碎了。工人们把这些碎了的镜片丢进了垃圾堆里。
  
  设计师知道了这件事,但是他并没有生气,而是命令工人们又把这些镜子碎片捡了回来,设计师看着这些破碎的镜片想了半天,对工人们说道:“把这些碎了的镜子再敲,敲成碎片为止!”
  
  工人们不知道设计师是什么意思,可还是按他的意思做了。最后设计师把这些碎片镶嵌在了天花板上。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些镜子的碎片经过阳光照射,发出了耀眼的光芒,整个大剧院像镶嵌着钻石一样。而晚上演出的时候,灯光经过碎片的反射,整个演出都沉浸在一种仙境之中。
  
  由于这些碎片的奇妙作用,斯卡拉歌剧院一下子声名鹊起,好多著名的艺术家都以到斯卡拉歌剧院演出为荣,而斯卡拉歌剧院也成了意大利米兰地标性的建筑。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1 16:07:12

郈成子的“智”与“仁”时间:2014-08-22 作者:未详 点击:72次   春秋后期,鲁国大夫郈成子和卫国的大夫右宰谷臣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那年,郈成子作为使节,访问晋国。右宰谷臣听说好朋友要路过卫国,早早地就在半路上等候,右宰谷臣热情地把好朋友接到家里,设宴招待他。宴会上,郈成子看出了右宰谷臣是在强颜欢笑。右宰谷臣几次欲言又止,好像有什么难言之隐。酒过三巡,右宰谷臣还送给郈成子一块璧玉。
  
  等到郈成子从晋国回来,路过卫国时,他没向右宰谷臣辞行。随从问他:“来的时候,右宰谷臣那样盛情地招待你,如今回来你为何不去向他辞行呢?”郈成子说:“他设家宴招待我,是要我快乐,而他自己却没笑容,他这是告诉我,他有忧愁呀。他定是料想自己要落难了,但周围耳目众多,不能直说呀。他酒到浓时送给我璧玉,说明他对我有重要的寄托呀,我一定不能辜负他。”
  
  随即,传来了卫国“宁喜之难”的噩耗:卫国献公因忧患宁喜专权,联合其他大夫发动兵变,擒杀宁喜并陈尸于朝。右宰谷臣因受牵连也被杀。听到消息,郈成子二话不说,立即调转马头,来到右宰谷臣的府上,祭奠右宰谷臣,并悄悄将右宰谷臣的妻子和孩子营救到鲁国。
  
  到了鲁国,郈成子把自己的宅院分出一部分让他们居住,把自己的俸禄分出一部分以供他们使用。右宰谷臣的儿子长大后,郈成子把那块璧玉送还给了他。
  
  作为好朋友,就应该时刻关注朋友的一举一动,郈成子见微知著,既能通过右宰谷臣的一言一行,准确揣测出对方的心思和意图;又能身体力行,不负朋友的重托。可以说,郈成子是“智”和“仁”的化身。人生天地间,能找到一个像郈成子这样读懂自己的知心人,难;能找到一个在危急时刻,勇于站出来、不怕牺牲、不负重托的人,更难。古希腊名谚说:“一个知心朋友胜过十吨黄金。”诚哉斯言!
  
  据载,当孔子听说这事后,感慨地说:“有预见,可以事先策划对策;有仁义,可以托付财物。说的就是郈成子吧?”朋友相处,也需要以“智”为指引,以“仁”为准则,对朋友做到“智”和“仁”的统一,这才是交友的最高境界。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1 16:07:21

含着眼泪奔跑的女人时间:2014-08-22 作者:未详 点击:189次   如果不是面对面的采访,真的难以相信这位朴实无华的中年女性,竟然坐拥亿万身价;亲手创造的财富传奇,竟然与救治患上重症的儿子有关——
  
  十六年前,她是山东淄博一个普通的打工妹,嫁给一个大她十几岁的丧偶小老板。儿子出生三个月后,四肢发育迟缓。当地医院的检查结果是,有点脑积液,压迫了脑神经。
  
  她抱着儿子,在北京、上海等地多家大医院辗转治疗两年后,脑积液的症状完全消失,却又查出了软骨症。这意味着,儿子成年后是个侏儒。
  
  丈夫劝她再生一个孩子,可她坚持要治好儿子的病!于是,她再次抱着儿子来到了北京,多方求医问药。医生一致认为,这孩子,在18岁之前,离不开生长激素的治疗。
  
  生长激素的治疗非常痛苦。她听得最多的就是儿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可她一次又一次对儿子说:“儿啊,你要相信自己会长高!”
  
  为确保儿子后续的治疗费,她动员丈夫投资在北京创办食品厂,由自己来打理。丈夫不相信她有这个能力,她说:“为了治好儿子的病,我连上刀山下火海都不怕,何况是打理一个食品厂。”丈夫只得同意了。北京的食品厂创办起来后,她除了抱着儿子去医院治疗外,全身心投入到厂里。远在淄博老家的丈夫怕她一个人吃不消,提出关掉淄博的食品厂,来到北京一起创业。她要丈夫把淄博的厂子办好,说那是自己最后的退路。
  
  谁也不会想到,短短几年间,她像滚雪球一样把北京的食品厂做大了,成了蒙牛、伊利等知名企业的供货商。这些年来,她在儿子身上累计花去了上百万元医疗费,但儿子读小学后,身高只有1米。儿子的性格变得更加孤僻,除了上学,不愿外出。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儿子喜欢上了吹葫芦丝,当即给他请来北京大学笛箫社陈石鉴先生担任家庭教师,专门教儿子学习葫芦丝演奏。终日与葫芦丝相伴,儿子越来越阳光,越来越快乐,这让她喜极而泣,认定葫芦丝给了儿子“第二次生命”。
  
  经一年多的勤学苦练,儿子成了公认的“葫芦丝神童”,拿到了葫芦丝演奏八级证书,在国际首届葫芦丝大赛中夺得金奖。中国葫芦丝协会秘书长何维青破例收他为关门弟子。
  
  她的名字叫荣春红。采访结束,她在笔者的采访本上写上这样一句心语: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一路奔跑的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1 16:09:39

午睡多久最好时间:2014-08-21 作者:未详 点击:173次   午睡10分钟
  
  美国《睡眠》杂志刊登了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利昂·莱克博士完成的一篇研究论文。在对一组参试者进行的30秒至30分钟“短睡”的研究中,午睡10分钟左右清醒度最好,而且午睡之后2小时~2。5小时,效果依然明显。这种“快速充电式”午睡,有助于快速提高人的警觉度和恢复身体能量。小睡之后可以快速投入工作,继续完成重要任务。莱克博士特别推荐了控时技巧:午睡时手里握一支笔,笔一落地,立即惊醒。这个过程通常为10分钟~15分钟。
  
  午睡20分钟~30分钟
  
  多项研究发现,20分钟~30分钟的午睡最差劲,醒来后感觉身体摇摇晃晃的,这种状态会持续30分钟,之后午睡产生的“恢复作用”才会显现。
  
  午睡60分钟
  
  60分钟的午睡不适合大多数工作场所,但是最有益于改善大脑的认知记忆。美国《学习与记忆神经生物学》杂志刊登了圣母大学一篇最新研究论文,与10分钟午睡组参试者相比,60分钟午睡组参试者在一周后进行的认知能力测试中,成绩仍然很好。该研究负责人莎拉·阿尔杰博士指出这项研究结果:深睡眠阶段可以帮助大脑巩固有关重要事实、场景和面孔等记忆。不过研究发现,60分钟午睡也有一大缺点:人刚睡醒后会感觉有点眩晕。
  
  午睡90分钟
  
  可确保一个包括浅睡眠和深睡眠(特别是做梦阶段)两个阶段的完整睡眠周期,有益于提高创造力,增强情感记忆和程序性记忆。比如,学习骑自行车、弹钢琴等。醒来之后更清醒,不会出现昏昏沉沉的感觉。
  
  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萨拉·梅德尼克博士指出,选择何种午睡方式,应视实际工作需要和年龄等因素而定。专家建议,为了减少“睡眠债”,夜晚睡眠不足的健康成年人应该午睡。白天小睡做梦的人很可能缺少睡眠。但失眠者或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最好不要午睡。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1 16:09:57

总统的办公桌时间:2014-08-21 作者:未详 点击:94次   华盛顿当地时间2013年8月31日,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内,奥巴马脚踩着办公桌,和国会议员通电话商讨叙利亚问题,右手作手枪状,这一幕被白宫摄影师抓拍了下来。
  
  照片被媒体发布后,引来不少人吐槽。很多人认为奥巴马这一姿势令人不快。知名主持人卢·多布斯在推特上留言称:“大家快来看总统把脚踩在办公桌上的照片。白宫方面错误地以为这张照片很酷。”
  
  事实上,奥巴马在打电话或和下属谈论事情时,常常把一只脚或者双脚架在办公桌上,此类照片也不止一次见诸报端。
  
  如果我们粗略浏览美国历任总统留下的白宫老照片,会发现每换一任总统,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就会重新装修,从沙发、壁纸,到窗帘、装饰画都会变换风格,唯独那张“老古董”办公桌却几乎没换过。
  
  这张桌子是1880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送给美国第19任总统拉斯福德·海斯的礼物,名为“坚毅书桌”。“坚毅书桌”曾一度遭白宫弃用,直到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入主白宫后才特意找回,搬进椭圆形办公室。自此以后,美国历届总统都使用这张办公桌,“坚毅书桌”也因此闻名于世。在好莱坞悬疑大片《国家宝藏2:夺宝秘籍》中,搜寻国家宝藏的关键线索正是藏在“坚毅书桌”的机关内。
  
  2009年9月,白宫公布了一张有趣的照片:奥巴马总统正在办公桌前埋头工作的时候,他的小女儿萨莎偷偷潜进椭圆形办公室,和父亲玩起了躲猫猫。这张照片让人联想起1963年10月,肯尼迪总统在工作时,他的儿子小肯尼迪躲在办公桌下被抓拍到的一组黑白照片。
  
  当时的肯尼迪已工作到了很晚,小肯尼迪在父亲的办公桌下玩得不亦乐乎,还把这个狭小的空间称为“我的房子”。照片上的肯尼迪身穿浅色西装,面带微笑,看起来对儿子的淘气举动并非毫无察觉。这组经典照片拍摄仅一个月之后,肯尼迪就遇刺身亡。
  
  2011年,肯尼迪总统图书馆内的博物馆发布了一个网上体验项目——肯尼迪办公桌虚拟在线平台。网友通过登录JFKLibrary。org网站可以亲身体验当年肯尼迪总统工作时的情景。如同时光倒流,虚拟的“坚毅书桌”再现了当年肯尼迪在任时桌上的陈设。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1 16:10:10

在太空如何洗头发时间:2014-08-21 作者:未详 点击:60次   一旦进入太空,很多在地球上司空见惯的事情,都会让人好奇起来。比如,在太空如何洗头发?
  
  国际空间站的美国女宇航员卡伦·尼贝里就经常被人问及自己是否要承受长期不洗头带来的困扰。她被问得不耐烦了,就录制了一段示范在太空洗头发的视频。有美国媒体称,从视频上看,在太空洗头就是一个“让人悚然的冒险过程”。
  
  因为太空是零重力,尼贝里的一头金黄色长发一散开,就会直立着飘浮在空中,像魔法故事里的扫帚尾巴一样,不停地摆来摆去。
  
  太空中的水资源极其有限,尼贝里只能用巴掌大的一袋温水来侍弄自己的秀发。她把水袋里的水挤在头皮上,大大小小的水珠不断地向四周飘散。她熟练地伸手把一些大水珠抓回来,抹到头发上。接着,尼贝里耐心地把在空中东倒西歪的头发理顺,再把洗发液一点点地揉进头发里。
  
  不要以为接下来就可以酣畅淋漓地冲洗头发了。失重的太空里没有水流,尼贝里只能用毛巾使劲地擦头发,把灰尘擦去。
  
  为了避免头发打结,尼贝里一边擦着秀发,一边梳理发梢。她心满意足地说:“感觉非常非常干净。”
  
  最终,尼贝里的头发会自然风干。神奇的是,头发上的水珠在挥发后,将被空调系统收集冷凝,经过处理后被转换成饮用水。
  
  很多人看过尼贝里在太空洗发的视频后,感叹“这很酷”,但也有人反问:“为什么她不剪成短发,省得麻烦。”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1 16:10:26

震惊世界的12岁男孩时间:2014-08-21 作者:未详 点击:91次   2012年10月的一天,埃及开罗解放广场上站着示威的人群,年仅12岁的小男孩阿里·艾哈迈德是其中一员。千万别以为这个“小屁孩”什么都不懂,事实上,他的小脑袋所思考的问题足以令全世界一半以上的成年人自愧不如。他的思想在一段电视现场采访中有集中体现。
  
  这一天,开罗一家媒体的记者看见“小不点”阿里·艾哈迈德在示威人群中情绪激昂地喊着政治口号,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新闻点,就把镜头和麦克风一齐对准了小阿里。本来他们以为这孩子会说一些诸如“我是跟爸爸妈妈一起来的”之类的“孩子话”,没想到,阿里的一番对答,令人叹其为天才。
  
  记者问:“你叫什么?”
  
  阿里很镇定地回答:“我叫阿里·艾哈迈德。我是预科学校一年级的学生。我今天来到这里是为了阻止埃及成为独夫的私有物品,并抗议专政把持宪法的行为。我们推翻军政府,可不是为了把埃及变成法西斯神权国家。”
  
  记者顿时被这孩子的回答深深吸引,追问道:“法西斯神权国家?我都不懂这是什么意思……”
  
  阿里一脸严肃,回答得很流畅:“法西斯神权国家是说你操控宗教,以宗教的名义强力推行极端主义法规,但其实教义中并没有这样的要求。”
  
  记者感到很意外,这是一个孩子吗?不禁脱口问道:“这些都是谁教给你的?”
  
  阿里回答:“我自己知道的。”
  
  记者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阿里很坦然地说:“我常听民众的谈话,而且我用自己的头脑思考。我还读报纸、看电视、上网搜索。”
  
  记者问了一个很有难度的问题:“你觉得埃及需要变革吗?”
  
  阿里的回答完全像一个政治家:“你是说政治变革还是社会变革?革命的社会目标还没有实现,比如振兴经济、争取自由和实现社会公平。人民仍然没有工作,警察仍然随意把人关进监狱,至于社会公平,为什么新闻主播可以拿3000万埃及镑,而某些人却只能从垃圾堆里捡东西吃呢?从政治角度来说,代表人民的宪法在哪里?”
  
  记者把镜头拉近了一点儿,问:“所以,你认为他们会操纵宪法吗?”
  
  阿里激动地说:“建立在虚假之上的,必为虚假。即便宪法不错,但立宪的会议是糟糕的,我们最终得到的也只会是糟糕的结果。别拿80条好法规,掺上20条毁灭国家的坏法规来忽悠我。”
  
  记者问:“你看过宪法草案吗?”
  
  阿里点头说:“看过。”
  
  记者问:“网上看的?”
  
  阿里耸耸肩膀,说:“是的。比如他们说女性在任何方面都享有跟男性平等的权利,但抵触伊斯兰教法的事情除外。因为,在伊斯兰教法中允许男性‘管教’自家老婆,所以这样的宪法在社会上是行不通的啊。”
  
  记者追问道:“为何行不通,问题在哪里呢?”
  
  阿里举例说:“我不能把老婆揍个半死,然后告诉她,这叫‘管教’啊。这一切都是无效的,因为首先议会就是无效的。”
  
  9个月后的2013年7月初,令阿里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段“纵论”埃及政治的视频被人放到网上后,竟然引起全世界网民的热捧,都惊呼“他是当总统的料”。人们不禁有一个疑问:一个12岁的孩子为何能够对社会不公、政治丑恶、宪法虚妄、政教勾结这些非常“成熟”的话题如此了解呢?
  
  在另一次访谈节目中,阿里给出了答案,他说:“首先,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在我10岁的时候,就引导我去关心国家的命运,他们一直要求我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其次,当你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你没法儿不去思考它,就如同生活在缺氧的环境里,你总得想办法去寻找一个能够吸氧的地方。”
  
  12岁小孩的脑袋里装着21岁成人般的思想,让我们深有感触的不是其思想有多么成熟与深刻,而是其积极地、独立地进行思考的这种状态。阿里的故事提醒我们:训练一个独立思考的脑袋远比培养一个顺从的乖小孩可贵得多。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1 16:10:36

扬起的巴掌时间:2014-08-21 作者:未详 点击:191次   这是发生在我童年的一件小事。我的爸爸或许已经把它忘记了,然而,这件小事对我的一生有着莫大的影响。
  
  那年我九岁。一天,我坐在靠门边的桌前写大字。门铃响了,爸爸去开门,是邻居。两人就站在大门外交谈。
  
  那天风很猛,把我的大楷本子吹得“啪啪”作响,我拿着墨汁淋漓的笔去关门,猛地把门一推,然而,大门由于碰到障碍物又反弹回来;与此同时,我听到爸爸极力克制却仍然无法压抑的喊叫声。
  
  门外的爸爸,眉、眼、鼻、唇痛得扭成一团,好像连头发也痛得一根一根地“站”了起来,他把十根手指怪异地缠来扭去。看到我伸出门外一探究竟的脸,爸爸即刻愤怒地扬起了手,想扇我一个耳光,但是,不知怎么,他的手掌还没有打到我的脸上,便突然放下了,我仅仅感受到一阵风而已。
  
  邻居以责怪的口气对我说:“你太不小心了,你爸爸刚才手扶在门框上,你看也不看,就用力关门……”啊!原来我几乎把爸爸的手指夹断!
  
  我偷偷瞅爸爸,他铁青着脸,搓着手指,没有看我。
  
  十指连心,爸爸此刻剧烈的痛楚我当然知道。但是,当时的我毕竟只是一个九岁的孩子,我所关心的、所害怕的是,爸爸到底会不会再扬手打我。
  
  当天晚上,爸爸的五根手指肿得很大,妈妈在厨房里为他涂抹药油。我无意中听到爸爸对妈妈说:“我实在痛得很,原想狠狠打他一个耳光,但是转念一想,是我自己把手放在门框处的,错在我,凭什么打他!”
  
  爸爸的几句话,给了我受用毕生的启示。谢谢您,爸爸!
页: 1207 1208 1209 1210 1211 1212 1213 1214 1215 1216 [1217] 1218 1219 1220 1221 1222 1223 1224 1225 1226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