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2 13:11:17
美国重点学校重点班都干点啥时间:2014-08-18 作者:未详 点击:60次 很多人以为美国的教育制度比中国好,像“重点学校”、“重点班”在美国肯定是没有的。错了,美国的公立学校中不仅有“重点学校”,而且几乎所有的中学都有“重点班”。
美国公立学校里面的重点学校有两种:一种是“学术学校”,比如“学术初中”、“学术高中”等;另一种是“特长学校”,比如“艺术高中”等。
“学术学校”的特点是录取学业成绩最优秀的学生。申请进这种学校的学生,要么参加一个非常严格的淘汰性的入学考试,要么全州统考和平时的成绩都非常拔尖。
“特长学校”的特点是录取具有某种特长的学生。比如钢琴弹得好,舞跳得好,或者数学特别好等,通过考试选拔,择优录取。
美国的公立学校因为要体现“公平”的原则,本来是不可以用考试的办法来“择优录取”学生的。因为美国是13年义务教育,所以,任何学生想上学读书,只要到校区登记,有住址证明是在该地区居住,就能就读该地区的公立学校,学生不需要考试。但是,美国的教育也会优待特别优秀的人才,让他们能够得到适当的培养,不被淹没在碌碌无为的一般人之中。“重点学校”就是这样产生的。通常,每一个地区只有一所这样的学校,甚至一个州才有一所这样的学校。比如纽约的斯岱文森(Stuyvesant)学术高中,学生全都是精英加天才,1/4的毕业生进入常春藤大学,校友里面就出过8个诺贝尔奖得主。这所高中是通过考试择优录取的。因为这所高中的存在,附近专门为这所高中的入学考试而兴办的补习班比比皆是,并成为一个非常赚钱的产业。
美国公立学校里面的重点学校有这样的特点:学生在“好成绩、社交活动、睡眠”这3样中,只能选择两样。所有学生都是拼了命学习,因为老师是采用二次评分来给成绩的:在班里面排名前10%的学生拿A等,次10%的学生拿B等,假如全班都考了90分以上,你考了89分,一样会不及格。重点学校里面能开比普通高中难度大的学术课程,比如相当于大学程度的、称为“大学先修课”(AP)的课程。即使同样的课程,重点学校的学生也比普通学校的学生学得快、学得深,因为学生全都学有余力。
由于美国公立学校的理念就是提供一个地方让孩子接受教育,并没有规定学生一定要学到多少东西,更不像中国那样,一定要老师教什么,强迫学生学什么,以升学率多少衡量教学质量,因此,很多差的公立学校其实是社会渣滓混日子的地方。有些学生吸毒、酗酒、抽烟,上课以打老师、打同学为乐,学校根本无法开展任何教学活动。在这种情形下,很多学生拿着及格的成绩一直升上高中,其实什么都没学会,什么都不懂。但是,美国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的高中,都有向大学输送合格学生的任务,因此,对于学生是否掌握相当的基础知识,还是有要求的。大部分公立高中都会开设“重点班”,称为honorsclass。重点班的学生成绩一般都比较好,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是想读书学习,而不是到学校来捣蛋、吸毒、酗酒的学生。对老师而言,重点班也是公立学校里面唯一能教书的班。在高中,除了重点班以外,还有AP班,也就是大学课程的预科班,这种高于高中普通学习程度的班,当然也是重点班的一种。
美国教育界的左倾放纵派,一直想取消重点班。他们认为重点班歧视黑人和拉丁美洲裔学生,会产生种族隔离、让学生失去自信心等弊端。但是,这并没有阻碍重点班的不断设立,更没有阻碍在初中,甚至小学设立重点班,培养能学习、想学习的学生的做法。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2 13:11:30
中华礼仪用语诗时间:2014-08-18 作者:未详 点击:215次 中华礼仪用语诗
头次见面用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
认人不清用眼拙,向人表歉用失敬。
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用包涵。
请人帮忙说劳驾,请给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不知适宜用冒昧。
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自身意见用拙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到用光临。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
等待客人用恭候,迎接表歉用失迎。
别人离开用再见,请人不送用留步。
欢迎顾客称光顾,答人问候用托福。
问人年龄用贵庚,老人年龄用高寿。
读人文章用拜读,请人改文用斧正。
对方字画为墨宝,招待不周说怠慢。
请人收礼用笑纳,辞谢馈赠用心领。
问人姓氏用贵姓,回答询问用免贵。
表演技能用献丑,别人赞扬说过奖。
向人祝贺道恭喜,答人道贺用同喜。
请人担职用屈就,暂时充任说承乏。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2 13:11:41
遗愿清单时间:2014-08-18 作者:未详 点击:132次 2014年4月2日,加拿大9岁的狗狗罗密欧被兽医诊断患有无法手术治愈的骨癌之后,32岁的瑞娜决定为爱犬制定一份遗愿清单,让它有意义地度过去世前的每一天。
遗愿清单1:让罗密欧坐一次警车。
遗愿清单2:给罗密欧过一个有蛋糕吃的完美生日。
遗愿清单3:给罗密欧安排一次“相亲”。
遗愿清单4:带罗密欧去美国旅行。
遗愿清单5:让罗密欧坐一次消防车。
遗愿清单6:带罗密欧吃一次寿司。
遗愿清单7:带罗密欧享受一次SPA按摩。
遗愿清单8:让罗密欧做一次“狗爪治疗”。
主人瑞娜希望此举能激励更多正在经历类似痛苦的人们。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2 13:11:52
世界八大失踪之谜时间:2014-08-18 作者:未详 点击:186次 飞机失事、火车失踪、轮船遇险……这样的事情谁都不愿意碰上。假如不幸发生,真希望是虚惊一场。
1。1999年7月2日,在中美洲的哥伦比亚约有100多名圣教徒,到阿尔里斯山的山顶去朝拜。这些圣教徒相信1999年8月“世界末日”会来临,他们上山去祈祷上帝的拯救。谁知这些教徒上山以后再也没有下来,就此失踪了。此事惊动了哥伦比亚,他们派出了大批军队并出动了直升机,在阿尔里斯山顶四周大面积寻找,近一个月时间,查遍整个内华达山区,不见一点踪影。
2。1978年5月20日,在美国南方的新奥尔良城一所中学的操场上,体育老师巴可洛夫教几个学生踢足球,练习射门。14岁的巴尔莱克一球射入球门,他高兴得跳起来欢呼,当着众人的面,眨眼工夫他就失去了踪影。
3。1975年的一天,莫斯科的地铁里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失踪案。那天晚上21点16分,一列地铁列车从白俄罗斯站驶向布莱斯诺站,只需14分钟列车就要到站了。谁知这列地铁在14分钟内,载着满车乘客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列车与乘客的突然失踪迫使地铁全线暂停,地铁管理人员在内务部派来的专家指挥下,对全莫斯科的地铁线展开了一场地毯式的搜寻,但始终没有找到那列地铁和车上的几百名乘客。
4。在四川西南边陲的一个小镇,贡川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陈冉和刘丹放学后去草坡割草,明明看见3头牛在坡上吃草,忽然间3头牛都不见了。陈冉向牛吃草的地方跑去,谁知跑着跑着,她也在刘丹的视线里消失了,至今下落不明。没有人能解释这一现象。
5。20世纪90年代,“泰坦尼克”号船长现身令人百思不解。“泰坦尼克”号是英国20世纪初制造的、当时堪称世界上最豪华的超级远洋游轮,1912年4月15日,它在首航北美途中因触冰山沉没,在航海史上酿成一起死亡、失踪1500多人的特大悲剧。奇怪的是,80年后,也就是1990年和1991年,两名幸存者分别在北大西洋的冰岛附近被救,一个是船长史密斯先生,另一个是女乘客文妮·考特。更令人称奇的是二人毫无衰老迹象,他们认为这80年只是一瞬间。科学家认为,这80年,他们在另一个时间隧道里。
6。20世纪70年代末,在埃及首都开罗郊区,发生了一起“汽车和人突然失踪”的怪事:一位叫布木坭的年轻人和4个朋友练飞车绝技,轮到布木坭练车的时候,怪事发生了——人和车突然消失,连轮胎走过的痕迹也不见了。有人说他被蒸发了,有人说他是被一股神力夺去,藏到另一个世界里了,至今无定论。
7。在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件怪事:一天早上,邮递员约翰汉森投送一封信到百货业巨子洛克路夫的公馆,开门的是女仆妮艾。当女仆接过信的一瞬间,邮递员消失了。警方寻找了多年也没有结果。
8。1990年9月9日,在南美洲委内瑞拉的卡拉加机场控制塔上,人们突然发现一架早已淘汰了的“道格拉斯型”客机飞临机场,而机场的雷达根本没有发现这架飞机。这架飞机降临机场时,立即被机场警卫人员包围。该机驾驶员和乘客走下飞机后问:“我们有什么不正常?这里是什么地方?”机场人员说:“这里是委内瑞拉,你们从何方来?”飞行员听后惊叫道:“天哪!我们是泛美航空公司914号班机,由纽约飞往佛罗里达的,怎么会飞到你们这里?误差2000多公里呀!”接着他拿出飞行日记给机场人员看:该机是1955年7月2日起飞的。时隔35年!机场人员吃惊地说:“这不可能!你们在编故事吧!”后经电传查证,914号班机确实在1955年7月2日从纽约起飞,飞往佛罗里达,途中失踪,一直找不到。当时人们认为该飞机掉入大海,机上的50多名乘客的家属获得了死亡保险赔偿金。当这些人回到美国的家中时,家人大吃一惊。他们的孩子和亲人都老了,而他们仍和当年一样年轻。美国警方和科学家专门检查了这些人的身份证和身体,确认这不是闹剧,而是事实。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2 13:12:01
海外“奇葩机长”的那些事时间:2014-08-18 作者:未详 点击:188次 澳洲机长玩手机忘降落:2010年5月27日,澳大利亚捷星航空JQ57次航班准备在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降落,副驾驶员看见机长的注意力完全被手机吸引了。当飞机下降到距离地面小于152米时,起落架还没有放好,飞行员不得不放弃此次降落。
德国机长拍照险致撞机:2005年7月,一架德国民航飞机在大西洋上空,差点与另一架英国客机相撞,当时两机相距只有180米,机上数百名乘客也险些魂断蓝天。导致险情发生的原因,竟然是德国客机的机长拍摄另一架飞机机长的“玉照”所致。
英国机长补觉13个小时:2007年4月,在印度,一架英国航空公司客机机长坚持先睡觉,再驾驶飞机,致使飞机13个小时后才起飞,因为包括机长在内的所有机组人员前一晚都没休息好。英航有安全规定,机组人员不能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开飞机,因此机长的做法可以理解。
俄国机长子女代驾酿惨剧:1994年3月22日,在从莫斯科直飞香港的俄罗斯航班上,机长邀请他的儿女坐在机长座位上“学习”驾驶飞机。结果飞机在西伯利亚坠毁,机上75人全部罹难。
美国机长空中紧急招飞:2014年1月中旬,美联航一架飞机从爱荷华州飞往科罗拉多州,机长突犯心脏病。广播随即通知:“你会开飞机吗?我们寻找会开飞机的乘客。”别说,还真找到空军退役飞行员,帮助女副驾驶员安全降落。
新加坡机长炒股失败致飞机失事:1997年12月,由印度尼西亚到新加坡的胜安航空185号班机突然坠毁,飞机上的104人无一生还。失事飞机机长曾在1997年上半年炒股亏损100万美元,此次飞机失事,有可能是机长想自杀而人为制造了惨剧。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2 13:12:10
吉亚尼斯的博客时间:2014-08-18 作者:未详 点击:80次 吉亚尼斯·阿德托昆博,1994年12月6日出生于希腊,身高2。09米,体重95。3公斤,目前效力于希腊乙级联赛的费拉斯利蒂科斯队,擅长传球,能打多个位置。
斯台普斯之旅
去洛杉矶与湖人队打比赛真是一个美妙的时刻,唯一遗憾的就是科比无法上场比赛。从我踏进斯台普斯球馆的那一秒钟开始,我就在搜索科比的身影。我非常想近距离看看他到底长得什么样,他有多高,他的腿伤是否好些了。天啊,他可是史上最好的球员之一。比赛开始了,在一次暂停的时候,我看到科比坐在湖人队的替补席中,即使他穿着毛衫配西裤,他的脸上还是一副杀手表情。我也能做出这种表情。我没有时间去注意坐在场边的好莱坞明星。
在比赛结束前不久,我跳起来准备抢篮板球时,被威廉姆斯撞了一下,摔得很惨。每个人都过来问我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受伤。说实话,当时真的很疼,可我还是忍住疼痛没有表现出来。回到休息席上,德鲁教练过来问我:“你打算自己去罚球还是要别人替你罚?”我坚定地对他说:“必须是我,还能是别人吗?”
希腊魔术师
我最喜欢的球员是杜兰特和詹姆斯,因为他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帮助球队,而不仅仅是得分。我喜欢那种可以在场上做很多事情的球员,同时,我也观看了“魔术师”约翰逊的许多录像。他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球员,是一个可以做很多事的大个子控卫(控球后卫)。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是打控卫的,我的手掌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控球。现在我依然在长个子(选秀大会时身高2。06米,现在有2。09米),医生告诉我至少还可以再长3年。我相信,无论我的身高有多高,都不会影响我在场上的灵活性,我可以像“魔术师”约翰逊一样打5个位置。
小鬼当家
与其他到希腊的移民一样,我的父母很难在这里找到工作。我和我哥哥塞纳西斯只好帮忙摆地摊,靠卖表、手提包和太阳镜等东西来贴补家用。但这样做影响了我们在球队的位置,因为我们缺乏训练,缺乏营养。有时候,我们的冰箱是空的。当我们几天卖不出一件东西的时候,我们甚至没钱喂饱自己。对我而言,好日子这样就足够了:付得起房租,付得起水电费,再加上买得起面包。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2 13:12:20
名校校训——东北大学时间:2014-08-18 作者:未详 点击:109次 光明、真理、勇气。拉丁文:Lux,Veritas,Virtus。英译:Tight,Truth,Virtue。
东北大学最初是一所教会学校,校训中的光明和真理,来自《圣经》诗篇的第43篇,反映了建校时的社会背景与历史渊源。光明和真理是教育、学习的根本归宿,因而被众多大学奉为校训,比如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等。东北大学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勇气”一词,倡导激励学生在追求光明和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必须有坚韧不拔、永不退缩的气概和态度。
东北大学校区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中心。波士顿是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中心城市和美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美丽的查尔斯河穿城而过。东北大学坐落于查尔斯河南岸,与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隔河相望,其前身是基督教青年会于1898年创办的“青年夜校”,当时满足了波士顿地区迅猛增长的人口对教育和知识的渴求。在建校半个世纪后,1948年东北大学完全脱离基督教青年会,成为一所独立运营的研究型私立大学。
百年来,东北大学潜心办学,奋发图强,终于在强手如林、名校云集的波士顿脱颖而出。2001年以来,她在美国权威的高校排行榜上前进了101位,进步可谓神速。尤其是其建筑学、工程学、工商管理、交互式媒体、传播与新闻、国际商务、计算机与信息科学、药剂学等学科的教学质量,已在全美最佳学科中占有一席之地。东北大学最为著名的是其具有百年历史的合作和实习项目。作为美国高校中历史最为悠久和成功的合作教育项目,其基本特点就是把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利用一个学年或一个半学年的时间,通过参与和所学专业相关的合作研究、企业实习、社会服务和海外交流项目,使学生及早涉足职场,从而在毕业前就拥有了宝贵的全职工作经验。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在东北大学2013年的毕业典礼上致词称赞道:“东北大学的合作教育计划和实践学习的理念,是当今世界最具创新性的教育模式之一。”通过在90多个国家的各类机构中给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模式,东北大学帮助学生成为世界公民,并获得了结合实践技能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在2014年《美国新闻与世界周刊》的大学本科综合排名中,东北大学跃居全美第49名。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2 13:12:30
印度火星探测器时间:2014-08-18 作者:未详 点击:124次 不久前,印度向太空发射了一个火星探测器,一共花了7500万美元;同月,美国也发射了火星探测器,花费6。71亿美元;一架波音公司最便宜的商用飞机也要7600万美元;顺便提一句,好莱坞太空电影《地心引力》虽然没有真的向太空发射任何东西,也花掉了1亿美元。
没错,印度就是这么“抠门”。
印度不仅在太空探索上的投入这么捉襟见肘。由于人口过多而且资源贫乏,同时又有很多科技人才,所以,为了省钱,印度人致力于创造奇迹。比如,印度制造出了世界上最便宜的汽车,售价仅为2500美元;世界上最便宜的平板电脑和个人电脑,售价分别为49美元和35美元;他们甚至还建立了“踏板车驱动的面粉厂”这样的节能企业。
为什么印度能够低成本地制造出各种高科技产品?以最近的火星探测器为例,节约这种事,确实是迫不得已。
预算真的很少。太空研究部门算是印度政府的优先部门,于是有幸获得了国家总支出的0。34%——10亿美元,这笔预算是NASA(美国国家航空和太空管理局)预算的5。5%。其中,拨给火星计划的预算只有7300万美元(没错,这次还不小心超了200万美元)。于是,印度太空研究组织(以下简称ISRO)只能每天都将成本效益挂在嘴边,不仅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更要争取能不花钱就不花钱。
鉴于经验越丰富(年纪越大)的工程师就越贵,ISRO的节约从这里便开始了。这支由2500人组成的火星团队,其成员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年龄最大的也不过50岁。换句话说,这火星探测器是一群“85后”制造的。团队中初级航天工程师的月薪只有1000美元,不到他们西方同行的1/3。
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也是节省开支的重要方式。要么在2013年11月就发射,要么等上26个月,“直到火星和地球之间的位置”再次形成完美的发射角度时发射,印度人选择了前者。也就是说,一般国家需要筹备6年以上的航天器,印度人只花18个月筹备。因此,加班加点必不可少。在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ISRO主席称这些没有加班工资的年轻工程师每天需要工作18小时,没有周末;卫星发射期间每天更要工作20小时,因为他们必须有效利用时间。要知道,这项赶时间的火星计划不是按周或者按日来定任务的,而是按小时。
2013年11月4日,搭载文章中说到的火星轨道探测器的火箭被装上发射台,准备在5日发射升空。
省钱造火箭的另一个办法是少做实物模型。NASA和欧洲航天局每次的火箭发射,通常要经过一系列软件模拟之后,再做3个实体模型进行试验。但ISRO只做一个模型,试验一次,此前完全依赖软件模拟。此外,印度的火星探测器目标单纯,因此不需要为其制造太复杂的设备。据美国莱斯空间研究所负责人称,印度显然把其主要目标定在登上火星,所以,探测器只搭载了相对简单、没那么贵的仪器。
更疯狂的是,ISRO还很擅长“废物”利用,比如本次搭载火星探测器的火箭就是由1993年首次使用的一个运载火箭改装而来的。不过,这些“印度制造”的性能看起来还不错,目前这个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已有3个月,仍在奔向火星的旅途中,得到今年9月份才知道能否成功完成探测任务。此前,先后有40个火星探测器分别由美国、俄罗斯和欧盟发射升空,其中只有18个成功到达火星。
尽管这个7500万美元的探测器已经是世间少有的廉价飞行器,但依然遭到了印度国内一些人的批评。这些人表示,在印度有1/3儿童营养不良、一半人口无法配备厕所的情况下,太空探测活动就是浪费,火星任务就是为了炫耀。欧美国家一些媒体也认为,印度创造条件也要探测火星,只是为了抢在中国前面。
印度总理则在2012年8月宣布火星任务的演说中,给出了一个充满浪漫主义的理由:“如果不敢怀有伟大梦想,那我们就只能做伐木人和提水工。今天的印度太强大了,不能只生活在高科技的边缘。”
不管怎么说,这个“印度梦”至少不贵,“如果火星探测项目的7500万美元平均分给每一个印度人,也只够他们用这些钱在路边买1/3杯奶茶。”印度的太空科学家纳拉辛哈曾对媒体这么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2 13:13:01
人类首次登月鲜为人知的故事时间:2014-08-17 作者:未详 点击:76次 1969年7月16日,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尼尔·阿姆斯特朗和迈克尔·柯林斯乘坐“阿波罗11号”离开地球。几天之后的7月20日,人类在月球上迈出了第一步。坦白说,我们现在对他们的成功仍感到惊奇。
1。尼尔·阿姆斯特朗的那句名言当年被人传错了。这名宇航员声称,他当时说的并非“这是人类迈出的一小步”,而是“这是一个人迈出的一小步”。正如他曾经向一位传记作者澄清的那样:“我想明理的人都会认识到我不会故意说一句蠢话,‘一个’这个词当然是我本来就要说的,因为唯有这么说,这句话才有意义。”
2。尼克松总统当时做了最坏的打算,他的演讲稿撰稿人威廉·萨菲尔也是如此。萨菲尔写了一篇悼念“阿波罗11号”宇航员的悼词,以备万一他们无法返回家园时使用,“古时候,人们仰望星空,在星座当中看到了他们的英雄,”总统原本会朗诵的演讲稿中有这样一段痛彻心扉的文字,“在现代,我们做着几乎同样的事情,但是我们的英雄却是有着血肉之躯的伟大人物。”
3。尼尔·阿姆斯特朗无力为自己买一份宇航员人寿保险,所以他跟巴兹·奥尔德林和迈克尔·柯林斯一起制定了一个备用计划。在执行任务之前的隔离期间,这3个人签了几百张亲笔签名。然后他们把这些签名寄给了一个朋友,这个朋友会在“阿波罗11号”发射当天给这些签名盖上邮戳。如果悲剧发生,这个朋友就会把这些具有纪念意义的签名分发给三位宇航员的家属,让他们拿去卖钱。
4。“阿波罗11号”的任务徽章是由登月成员迈克尔·柯林斯设计的。根据宇航员吉姆·洛弗尔的建议,柯林斯选择了一只准备在月球表面着陆的鹰,鹰的嘴里还叼着一根橄榄枝,作为设计图案。然而美国宇航局觉得鹰的爪子看起来太具攻击性,所以柯林斯重新提交了一份设计图案,让鹰的双爪抓着那根橄榄枝。
5。在进入登月舱开启回家之旅时,巴兹·奥尔德林和尼尔·阿姆斯特朗发现一个起关键作用的断路器上的开关坏了,致使他们完全无法启动发动机。在美国宇航局的航天地面指挥中心研究解决方案期间,他们曾试图靠睡觉来打发时间,但是奥尔德林最后决定把他的毡头笔塞进机器中作为临时开关,而它居然起作用了。
6。据登上月球的宇航员说,月球是有气味的。他们回到登月舱时,脚上沾的月尘也给带了进去,摘下头盔之后,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分别认为,月球上的物质闻起来有“壁炉里潮湿的灰烬”和“火药”的气味。但是返回地球后,我们富含氧气的大气层使月尘的气味消失殆尽。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2 13:13:11
世界上什么东西最黑?时间:2014-08-17 作者:未详 点击:128次 世界上什么东西最黑?你或许会说,这个问题有些荒唐,因为黑的就是黑的,浅黑就是灰的,哪有什么最黑?其实你错了!因为在科学家眼里,黑与黑也有分别。如一般的黑炭,或者被人造黑漆涂抹的东西,其黑色只能吸收可见光,但不能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所以用红外望远镜就能看到它们。但有一种材料,用红外望远镜也看不到它,因为它把红外线、紫外线统统都吸收了,压根就不反射任何频率的光,正因为如此,这种材料在人眼甚至灵敏的观测仪看来,都是黑色的东西,而且是目前世界上最黑的东西。
当然,这种黑色材料不是天然的,而是美国科学家研制出的一种特殊材料。实验证实,这种材料对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的吸收率能达到99。5%。虽然之前也有性能接近完美的吸收光的材料,但那些材料只对吸收紫外线和可见光波段有效,和这种新材料相比差了将近100倍。新材料虽然作用独特,但其构成并不十分神秘,它实际上就是一种纯碳元素构成的中空的管状体,厚度是人头发丝直径的万分之一。它们本身具有吸附性,可以垂直附着于不同的材料表面,就像地毯上的毛可以垂直附着于地毯上一样。如果把它们涂抹在硅、钛和不锈钢的表面,那么这些材料就变成世界上最黑的东西了。
你或许会感到奇怪,科学家为什么要挖空心思去制造最黑的东西呢?因为这种材料对发展太空事业实在是太重要了。它的一项重要应用就是抑制光线散失,因为附着在太空设备表面的这种材料,可以收集并阻滞来自不同方向的光线,并阻止其从表面反射出去,这就有利于科学家们看清楚太空设备周围出现的新东西或新情况。就好比我们要观测一个浅色的东西,如果放在白纸上看,就远不如放在黑纸上看得清楚,因为白纸能反射环境光,不利于看清楚物体。因此,这种材料一旦投入使用,将极大地提高人类对太空的观测水平。而研究地球大气和海洋的科学家们也将从中受益,因为对地面观测设备接收到的光信号中,有90%来自大气散射所产生的“杂光”,从而掩盖了人们对地面设备的观测。如果地面设备涂上这种黑色材料,真正“变黑”,那么就不会产生“杂光”,自然就容易被观测到。
黑色材料在飞船设备方面还有一项重要应用,这对于飞船上的红外探测设备更加重要。如果材料越“黑”,它就越不能反光,因此,把这种材料涂抹在结构复杂的红外探测设备上,就能确保设备的冷却,从而保证设备对暗弱深空天体信号的敏锐捕捉。此前,科学家研制出一种黑色材料,尽管那种材料制成的冷却设备的效果不错,但是会因为材料自身比较重而增加航天器的总重量。而这种新的黑色材料不仅重量轻,而且性能也更优越,所以,它必将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