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6 13:23:32
名校校训——多伦多大学时间:2014-04-01 作者:未详 点击:123次 多伦多大学的校训是:参天大树。拉丁文是:Velutarboraevo。英文为:Mayitgrowsasatreethroughtheages。
这则校训取自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歌集》,希望这所学校像坚强的橡树一样,任岁月轮转,静观斗转星移,坚守根基而不动摇,最终成长为参天大树。与中国“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的人才培养观颇有相通之处。强调培养优秀的人才需作长久计,摒弃急躁,专守沉潜之心,假以时日,小树必成栋梁。
多伦多大学是加拿大著名的公立大学,始建于1827年,是英国为了对抗新兴国家——美国的影响而在英属加拿大建立的大学之一。
受英国大学制度的影响,多伦多大学是北美洲少数几所实行独立书院制的大学之一,各书院在财政、招生和教学等方面享有高度自治权。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多伦多大学现有8。3万名学生,其中国际学生1。2万多名,超过了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留学生人数,成为北美大学中留学生人数最多的高校。该校开设了700多个本科学位课程,提供了275个硕士和博士学位项目。在学术研究方面,多伦多大学一直处于领先位置,其经费、所获捐款和国家奖项、论著出版量及藏书量均居全国之首。主要贡献包括发现胰岛素、干细胞,发明电子起搏器、触摸屏、电子显微镜、飞行抗荷服,并在肺移植和神经细胞移植术、干细胞克隆技术方面居于领先地位。多伦多大学每年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在北美仅次于哈佛大学,其科研论文引用数量也居于世界第6位。
多伦多大学已经连续多年在加拿大大学排名中位居榜首,被公认为加拿大综合实力数一数二的大学。多伦多大学的杰出校友遍布全世界,包括两位加拿大总督、4位总理、14位最高法院大法官及1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人较为熟悉的多伦多大学的校友有:人道主义者白求恩医生,第14任加拿大总理皮尔逊,数学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中国“两弹一星”元勋、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中国现代力学、应用数学奠基人钱伟长,台湾名模林志玲和著名相声演员大山等。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6 13:23:43
厕所里的书房时间:2014-04-01 作者:未详 点击:122次 我是在小城里的一所寄宿学校念的高中,学校的大门每周只有在周日下午两点半才会打开给我们放行,到了六点半班主任就开始在教室里点人数。缺席者的名字会被写在黑板的右侧,迟到者则要站在门口等待老师训话。每周日的这四个小时对我来说太宝贵了,以至于我常常在周六就开始盘算这段时间要怎么度过,周日午休时我更是辗转难眠,生怕自己睡过头,所以,我常常躺在床上盯着枕边的闹钟看,快到点儿了,我就“嗖”的一声跳起来,赶在学校大门打开的第一时间冲出去。
但我常常在冲出去后又不知所措,失落地在小城里兜兜转转。街市是那样狭小,水果摊和文具店我都逛遍了,甚至连路人我都熟悉得不得了,走两步就会遇见同学。于是,这短短的四个小时逐渐变得刻板而因循守旧起来。我让三轮车车夫把我拉到附近的书店,买完习题参考书后我就松一口气,然后囫囵吞枣地把那些“不务正业”的书翻来翻去,遇到喜欢的就买下来,不喜欢的就搁置一旁。直到熬过四点半,我才依依不舍地移步离开,往那条熟悉的旧街道走去。天色还是那么明亮,行人们都各自奔波着,我仰头想:难道这就是我的十六岁吗?我灰头土脸地回家洗澡、吃饭,然后掐着表坐颠簸的三轮车回到学校。
校园小得即使天色暗了下来,人们也寻觅不到藏身之处。“校警”们像是无须充电的机器人,时刻警觉地睁着“火眼金睛”,搜寻着那些饭后在树荫下闲坐的少男少女,盘问那些晚自习时间忧郁、孤独地在操场上奔跑的同学。而最令我讨厌的是,隔壁理科班那个多管闲事的班主任。我曾经几度被他从寝室里揪出来,和室友们并排穿着裤衩、裸着上身,站在大太阳底下暴晒,或者在寒冬的夜晚被罚绕着球场瑟瑟发抖地转圈跑。
他总是赤裸裸地羞辱我,仰起他高傲的理科重点班班主任的下巴蔑视我,而理由又总是那么荒谬——午休、晚休时间都不能看书。
我们是十个人住一间寝室,六张床,上下铺,空了两个床位腾出来放衣服,走道狭窄得甚至不能并排站两个人,锈迹斑斑的铁床脆生生的,仿佛随时都会被压弯折断一般,让人心惊胆战。重要的是门边还有两扇大开的窗子,巡视的老师走过时,里面的动静能看得一清二楚。学校中午十二点下课,十二点半午休,铃声一响,整栋楼就像是中了邪一般,从方才的欢腾声中肃然休止。老师们每天都来查房,他们扫视着床上床下,甚至连房间里有几只蜘蛛、几只蟑螂都熟稔于心,可唯独有一个地方他们看不到,也管不了,那就是每间寝室的厕所。
这个阴暗、潮湿、逼仄而且味道不怎么好闻的空间,成了我们寝室的人每天争夺的战场。每个人都会手不释卷地带一本书蹲在这个小角落里,从看第一行字开始就不停地有人小声催促:“你好了没?轮到我啦!”“哎哎哎,怎么轮到你了?我还没进去呢!”大家你争我抢、唇枪舌剑,每讲一句话前都要仰头观察是否隔墙有耳。
而我总是最后一个进去,等到他们都累得睡着了,我就悄悄地抱着书蹲在厕所里翻看。那个年纪看的书多而杂,我有时候沉迷于故事的曲折,有时候感叹于作者文笔的优美。我十六岁的时候在那间滴答漏水的厕所里,用了两周才看完王安忆的《长恨歌》,而王小波的书则时常让我破涕为笑,《黄金时代》我读了好几遍,《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让我忍俊不禁,《东宫西宫》让我头皮发麻、浑身起鸡皮疙瘩,甚至导致有一段时间我对公共厕所有心理阴影。那个时候,我最中意的作家是郁达夫和太宰治,我不仅反复阅读他们的小说,还不由自主地模仿那种叙述的笔调,把人生过得昏天暗地。
我开始如上了瘾一般买书,然后躲在厕所里看,这个闭塞、阴暗的空间仿佛已经成了一个固定的书房。夜晚十点半寝室熄灯,而唯有厕所可以亮着灯。昏黄的灯光弥漫着暧昧的气息,映照在纸张上叫人愈发迷离。
有时候夜晚失眠,或是被噩梦惊醒时,我都会悄然从枕边取一本书,蹑手蹑脚地爬下床,躲进厕所。困顿或是浑浑噩噩的情绪会在这里烟消云散。有时候是一本诗集,我翕动着嘴唇默念。我怕厕所的灯光太亮影响舍友休息,便借着从窗子透进来的月光或是走廊彻夜不熄的灯光,抱膝蹲着在深夜里读。
这狭窄的空间让我有足够的安全感,红白砖块砌起的高墙将我与外界隔绝,有绵绵的青苔痕,有斑驳的砖墙影,于是我在这里思考青春和人生。我读萨冈的《你好,忧愁》,也读萨特的《恶心》;我读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也读加缪的《西西弗神话》;我读世界历史,也读中国地理;我读科普杂志,也读文学期刊。我上高中时读的所有“不务正业”的书几乎都是在这里读的。这些书是我从学校尘封的图书馆里借来的,或者是从书店里一本本挑着买来的。
在那段岁月里,我把吃饭的钱都省下来买书,从书店里买,从网店上买,那些书从四面八方铺天盖地而来,我将它们一一带进我的“书房”,和我共度一个中午或是临睡前的时光。
我现在再也找不到那样阴暗、潮湿、逼仄、简陋的厕所,可我总是带一本书坐在马桶上看,侧耳倾听,希望有滴答滴答的漏水声,可惜早已寻觅不到。而原本那种踏踏实实的安全感,更是变得畏首畏尾、东躲西藏,生怕有熟人路过窥视到。我坐在马桶盖上抱着一本书发呆,一动不动,像一具木乃伊。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6 13:23:53
“90后”女儿写给“70后”妈妈时间:2014-04-01 作者:未详 点击:128次 “思竺,你太让我失望了!我含辛茹苦地把你拉扯大,难道这就是你对我的回报?!”
又来了!
又是像窃贼一般推开房门,又是像侦查员一般接近我,又是像特工一般偷看我在手机上给同学发的邮件,然后像暴徒一般夺走我的手机。
我强烈地反抗道:“为什么不敲门就进入我的房间?为什么不尊重我的隐私?仅仅因为我是你的女儿吗?”
她手里晃着缴获的手机说:“敲门?要敲门的话,我能知道你在学习的时候玩手机吗?你要我尊重你,你也得有让我尊重你的理由啊!”
我“扑哧”一声笑了:“我发我的邮件,这碍着谁了?至于这么小题大做吗?”
妈妈显然把我的笑当作挑衅了,于是气急败坏地说了刚才的那些话。
在这种气氛下,与妈妈平和地对话已不可能。但我还是决定把我想跟妈妈说的话写在这里,希望有一天妈妈会看到,也希望更多的父母能看到。我相信,类似的冲突也经常发生在与我同龄的“90后”的身上,在我妈妈的身后,站着整整一代“70后”父母。
妈妈,你知道我有多爱你吗?你给了我生命,然后不得不担负起这个世界上最难胜任的职业——家长,不得不研究起这个世界上最艰深的学问——跟一个不断成长的生命打交道。有人说:“今生做母女或做父子的,前世都是仇家,子女以降生的方式向父母寻仇和了却宿怨。”在你日渐增多的白发和皱纹中,我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冷酷。
妈妈,我感谢你的哺育之恩,一如你感谢姥姥一样。但是,这种感谢绝不意味着你可以把我当作你的私有财产,像你的爱猫一样;你不能把我当作你的投资,而且是必须有巨大收益的投资;你不能把我当作你用来向你的同事和同学炫耀自己教育有方的产品。我没有求你生下我,你也没有跟我商量这件事,你是在没有我在场的情况下做出生下我的决定的。你认为既然你为我提供了读书的条件,我就得把读书和考试当作生命的全部,否则便辜负了你的期望,便配不上你的尊重甚至爱。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必须努力争取才能让自己的妈妈爱她,这样的爱算是母爱吗?有条件的爱怎么可能是母爱?给孩子赋予各种功能性价值的母亲怎么可能有爱?我到现在也想象不出,你要我做的乖孩子,在我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感受的时候,究竟意味着什么。我喜欢韩寒,他永远在挑衅,但又不过分惹怒别人。我也是这样,我无意于做别人眼中的乖孩子,但也不想做无谓的牺牲。为了捍卫我的生活方式,我时刻准备退守到与你不合作的沉默中。
妈妈,为什么太多在我看来天经地义的事情,你都会质疑?你看不惯我们把照片上传到社交网络上,认为那是虚无的自恋行为;你在日记本上写日记,却看不惯我在笔记本(电脑)上写日志;你喜欢在现实世界里旅游,却看不惯我在网络的世界里漫步;你在实体商店里乐此不疲地扫货,却看不惯我在网店里购物。我在写作业的时候,你在上网;我在上网的时候,你在旁边恶狠狠地盯着我看。拜托,妈妈!在国际社会双重标准都被唾弃了。
我们这代人的生活方式怎么可以单凭你的个人好恶来评判?对于我们这一代“因特民”——因特网的原住民来说,我们有与生俱来的网络基因。电脑只伴随了你们人生的一段,却将伴随我们全部的人生。我们生下来就会玩电脑,就像人生下来就会吃东西一样自然。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它更是我们的救赎,我们在那个世界里喘息、疗伤,然后才有勇气重新投入这个现实的社会。在今天,一个与互联网隔绝的人是不可思议的,他或许会成为学校里的好学生,但他一定是以首先成为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的怪物的方式而成为“好学生”的。妈妈,你希望我成为这样的“怪物”好学生吗?
你对我的质疑和责备,都和这个时代及其技术有关。是的,我喜欢在做作业的时候玩手机,但作为家长的你又能忍受多久不看手机呢?在这个不拿手机出门就会丧失安全感的年代,我们已经习惯了跟世界互联的感觉,习惯了镜头下的自己。在你看来,迷恋镜头是不可救药的自恋,而我觉得,镜头更使我自知。镜头下的我身材中等,相貌中等,从大众中来,到大众中去,哪里有成为“人上人”的迹象?
读书是我的义务,但不是我的功能。成功——不管是考试还是事业——是我的追求,但不是我的生活。妈妈,你无权用“读书”和“成功”来定义我。我也不是你口中那个无法沟通的“外星人”。我们只是不同,这种不同不是两类物种之间的不同,而是因为我们生在了不同的时代。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6 13:24:04
学生厌烦什么时间:2014-04-01 作者:未详 点击:101次 多年前,我曾向不同年龄段的中小学生了解:“在家和学校里,你最烦心的话有哪些?你烦心的事有哪些?”
多数学生说,在家里,尽管说话可以随便一些,但父母的有些话还是会伤到自己:
“你看人家×××,上学期在班上排第8名,这次考试一下子跳到第2名了!”
“好吃吧?你要是考上××中学,就天天有鸡吃!”
“你要好好读书,爸爸妈妈今后的生活就全靠你了!”
“从现在起就一步也不能错,一步错,步步错!”
“无论如何,这两门课都不能低于90分。”
“不要听你们老师讲什么‘理想’,他能让你出国留学吗?”
在学校,一些老师说话一不留心,就会伤害学生,有些话体现的是落后的教育观,有些话则仅仅是语言表达上的粗俗。这些话也很伤学生的自尊,如:
“我们班有些同学的成绩拖了全班的后腿。”
“有些同学不该到这里(指本校)来读书的,应当到××学校(低一层次的学校)去混。”
被孩子们记住的家长们说的话有:
“没关系,你考得再差,也是我儿子。”
“你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只要你快乐,我们就开心。”
“你总得做点什么事,一个假期,不要整天游来荡去的。”
学生最烦心的事有:父母没事到学校挨个找老师打听自己的学习情况;每天在家里把一些话重复说两遍以上;本来想把一些有趣的事告诉他们,没想到他们听完后却一点反应也没有;在课堂上,难得鼓起勇气想发言,举了两次手,老师像是没看见;非常认真地考虑好了,到办公室找老师说说心里话,可是老师正在和同事聊天,三言两语就把自己打发走了。
学生在家里,就是孩子;孩子到学校,则是学生。为什么在家里不把孩子当孩子,在学校不把学生当学生?我想,根本的原因在于缺乏正确的教育意识。家庭是情感的港湾,没有风险,孩子在家里想倾诉,需要有倾听者;同样,在学校,也需要有朋友,朋友是老师和同学,他能信赖的朋友越多,他就越有幸福感。家长和老师要理解他们的渴望,要时时想到:有时候,其实只需要多给他们一点点关怀,就能避免很多悲剧的发生。
在家里,父母放下手头的事,和孩子说说话吧,因为这是你们的孩子,你们的话会让他记住自己身后还有一个家。在学校里,老师们能不能放慢脚步,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给学生们一点微笑,听听他们的倾诉呢?因为,这个地方是“学校”啊!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6 14:34:05
龙的九个儿子时间:2014-03-30 作者:未详 点击:201次 老大:囚牛(qiúniú)
龙头蛇身,性格温顺,爱好音乐,是龙子中的乐神。它耳力好,能辨出万物的声音,所以常常被雕刻在汉族的胡琴上,其他少数民族的乐器上也常有它的身影。
老二:睚眦(yázì)
豺首龙身,性格刚烈,喜欢打斗杀戮,是龙子中的战神。睚眦发怒时眼神凶恶,古人常把它刻在刀环与剑柄等兵器上,以增加威慑力。
老三:嘲风(cháofēng)
形似兽,好冒险又好张望,是龙子中的哨兵。它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所以经常挺立在屋檐脊兽第二的位置上。殿角走兽往往也有它的形象。
老四:蒲牢(púláo)
形似盘曲的龙,好鸣好吼,是龙子中的鼓手。古代大钟上的钟钮塑的就是它,为的是让钟声“响入云霄”且“专声独远”。
老五:狻猊(suānní)
形似狮子,虽然相貌凶悍,但是喜欢安静,喜欢坐着,很少走动,是龙子中的门神。它还特别喜欢烟火,因此,佛座和香炉的脚部装饰塑的是它的形象。
老六:赑屃(bìxì)
形似龟,力大无穷,好负重,是龙子中的大力士。它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传说霸下服从大禹的指挥,为治水做出了贡献。大禹立碑刻上霸下治水的功绩,碑下的石座塑着它的形象,取其力大能负重的意思。
老七:狴犴(bì’àn)
又名宪章,形似虎,平生喜欢打官司,很有威力,是龙子中的法官。它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形象威风凛凛,因此在狱门上、官衙大堂两侧、回避牌的上端,绘有它的头像。
老八:负屃(fùxì)
身似龙,头似狮,喜欢舞文弄墨,是龙子中的书法家。它的塑像常见于石碑两侧。
老九:鸱吻(chīwěn)
龙首鱼身,口阔嗓粗,喜欢吞咽东西,是龙子中的消防员。传说它是雨神座下的动物,能够灭火,所以,古建筑屋脊卷尾龙头形象就是它,用来镇邪、避火。
在其他“龙的九子”说法中,还有一些重要角色需要认识:
蚣蝮(gōngfù):头部有点像龙,有一对犄角,四条腿和尾巴上都有鳞片,又被称为避水兽。
它喜欢水,能吞江吐雨,负责排去雨水。所以它的形象常被人塑于桥头或桥身,镇住河水,防止洪水侵袭。
椒图(jiāotú):形似螺蚌,性情温顺,有点自闭,不喜欢别人进其巢穴,所以它常被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挡门的石鼓上。
貔貅(píxiū):有独角、双角两种形状,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自古以来都被作为守财吐宝之圣物。
螭(chī):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它常被人塑成建筑物排水口的装饰,称为螭首散水。
麒麟(qílín):雄性称麒,雌性称麟,合称麒麟。麒麟性情温和,不伤人畜。中国古代用麒麟象征祥瑞,民间有麒麟送子之说。
犼(hǒu),俗称望天吼:形如兔,两耳尖长凶猛异常,吃人,并常常与龙争斗。天安门前的华表柱顶的形象就是它。犼被视为可以上传天意、下达民情的动物。
饕餮(tāotiè):据说它贪吃无厌,把能吃的都吃光了以后,最后吃了自己的身体,因此只剩一个头部。它的形象经常出现在青铜器上,称为饕餮纹。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6 14:34:21
好人缘是修来的时间:2014-03-30 作者:未详 点击:374次 好人缘是修来的
西橙:
我是研究生一年级的一个学生,来到外省就读,我的同学都是不同地方来的,文化地域差异很大,宿舍关系让我这个曾经对于人际交往很自信的人相当的头疼,真不会知道该怎么办了……
马达
马达:
与不同地方的人相处,说不同的话,理解不同的地域文化,尊重不同的地域风俗,接受不同的人的处事习惯,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能力。这代表着成熟、大度、聪明。而有些人只能与自己相似的人相处,只能习惯于自己早已习惯的文化和环境,无法理解自己意识之外的新现象,这只能说明——情商低、能力差。这是不折不扣的缺点,必须改善。如果这段回复能让你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落后,你就已经成功改善了一半。
人际交往能力的强弱不仅在于你能与人沟通、协调,而且在于面对形形色色的人时你能体会到与人交往的乐趣。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你的专业知识,85%则取决于你的社交能力。拥有一个好人缘,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你才能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西橙
你选择,你担当
西橙:
您好。我是一名高中生,最近有些烦恼,想说与您听,希望能从你那得到一些建议,好吗?我是班上的团支书,负责给班上传达学校的旨意。最近发现学校事务越来越多,我忙着做这做那,根本就没时间做题、看书,成绩渐渐地下降了。我很焦虑,想辞了团支书的职务,请问,我这样做对吗?
婷婷
婷婷:
已经开始思考团的事务与学习之间难以协调的矛盾,你不辞职,还等什么?
总有人给我写类似的信,让我评判他们做的选择是否正确,或者干脆让我帮他们做个选择。
这个权利给得如此大,如此轻率,几乎让我惶恐。
我们是如此陌生的两个人,我能切身体会到你的处境吗?如果不能,那么,我如果以完全理性的分析替你做了个选择,后果却让你自己承担,岂不冒险?有选择地做,有原则地做,这样自己对事情就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我们的选择自然会惊人的一致。
尼采说,人要通过对立的力量展开自己。有矛盾,于是有思考、有权衡、有斟酌,然后,有取舍。在对立中认识自己,为自己负责。
做不做团支书,也许重要,也许不重要,因人而异。虽然学习对于你们学生来说是头等大事,但也没有重要到借此荡平一切对立面的程度。所以,公务和学习,也许可以协调,也许没法协调,这也是因人而异的。
你选择,你担当,即可。重视学习,担心成绩,那就辞职,同时要承担无官无位的平凡,也就不要再去羡慕或嫉妒其他团支书的头衔。
唉,其实这么一个头衔,也没什么好羡慕的,很快你就会发现——无论做什么,让自己做得愉悦、满足才是首要的。
西橙
绝不乖乖掏钱给别人
西橙:
我是一个偶尔多愁善感的女孩子,总是会有很多心理负担。
上个月被一个黑心的中介骗了一百多块钱,去找负责人理论却三番五次被赶出来。我只是一个穷学生,一百多块钱的损失对我来说也是很令人难过的,关键是咽不下这口气,这个社会实在是无理得恐怖,我以后再也不敢轻易地相信别人了。我现在常常为自己因愚钝而丢的这一百多块钱而自责,有一种走投无路的无助,心里老被沉重的包袱压着,好难受。
小木头
小木头:
孩子,有个残酷的真相我不得不告诉你——这世上,骗子很多。答应我,以后无论去哪儿,请务必捂好你的钱包、抱紧你的储蓄罐,除了亲生父母,但凡有人流露出让你掏钱的意思,你的耳朵必须立起来,瞳孔瞬间缩小,全身毛孔张开,警惕万千,绝不乖乖掏钱给别人,以免让自己当可怜的冤大头!
其实,你遇到的黑心中介只是“骗海一粟”,属于比较低端的骗子,能力极其有限,也就只能骗一个学生掏一百我多块钱而已;高端的骗子更多,让你心甘情愿地掏钱,让你痛哭流涕地掏钱,他们却在用你良知与爱心的资助中饱私囊,不露愧色。这是你今后生活要更加警惕、三思再行的重大事情。
谁不是在被欺骗中长大?谁不是在被欺骗中认识到甄别骗子的重要性?你早早被骗子伤害,我反而为你高兴,你说“我以后再也不敢轻易地相信别人了”,挺好,证明这次不愉快的被骗经历已经有效地提高了你的警惕,以防将来你有了钱之后被骗得更惨。
所幸只是一百多块钱而已,无论你如何心疼,作为一笔人生重要经验的学费,这已经很划算了。
西橙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6 14:34:32
模糊的自己时间:2014-03-30 作者:未详 点击:404次 在一回首间,才忽然发现,原来,我一生的种种努力,只不过为了周遭的人对我满意而已。
为了博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
走到途中才忽然发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6 14:34:44
名校校训——麦吉尔大学时间:2014-03-31 作者:未详 点击:88次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校训:天道酬勤。
拉丁文:GrandescuntAuctaLabore(英译:Bywork,allthingsincreaseandgrow。)。校训激励人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勤劳是收获幸福的源泉,奋斗是成就梦想的途径。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University,简称McGill)成立于1821年,是用蒙特利尔商人和慈善家詹姆斯·麦吉尔馈赠的遗产所建,建校时间比加拿大联邦政府建立还要早46年,是加拿大最古老的公立大学之一。麦吉尔大学所在地蒙特利尔是一座依山临水、风光秀丽的山城,为加拿大法语区魁北克省的首府和加拿大第二大城市,也是加拿大的金融和工商业中心,曾是1967年世界博览会和1976年奥运会的承办地。
麦吉尔大学主校区位于蒙特利尔市区中心皇家山下,邻近城市商业中心地带,古典建筑与现代化大厦依山而立。流连在幽美的校园中,仿佛泛舟于时光之河,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经过近200年的不懈奋斗,麦吉尔大学已经发展成为蜚声全球的综合性研究大学,在加拿大的大学排名中始终位居三甲。尽管地处法语区的魁北克省,但麦吉尔大学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现有学生3。85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和国际学生的比例在全加拿大研究型大学中位居第一,是加拿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学。该校共有22个教学院系,分称学部和学院,开设有300多项学位项目。医学、文学、法学、工程、自然科学与农业是麦吉尔大学最优秀的学科。麦大医学院是加拿大第一所医学院,拥有加拿大最大的附属教学医院。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白求恩大夫就是在这所教学医院里开始他的医生生涯的。其法学院和商学院也都堪称加拿大一流。迄今有9位校友荣获诺贝尔奖,拥有136位罗德学者(RhodesScholars,世界级的奖学金,有全球本科生诺贝尔奖之称),人数位居全加拿大大学之冠。另有3位宇航员、两位加拿大首相、4位外国领袖、12位加拿大最高法院法官、9位奥斯卡金像奖得主、3位普利策奖得主和28位奥运会奖牌得主皆出自麦大门下。麦吉尔大学自1926年以来就是北美大学联盟(包括60所美国大学和两所加拿大大学的精英高校集团)的一员。麦吉尔的辉煌历史和学术上的非凡成就,使它获得了“加拿大的哈佛”之美名。在201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的世界大学排名中,麦吉尔大学位居第35名。
大学徽章
大学徽章由盾徽和绶带两部分组成,其设计源自于大学的缔造者詹姆斯·麦吉尔家族族徽。三只展翅飞翔的岩燕,是奋飞不息和永不止步的象征,向来为中世纪欧洲贵族所崇尚,在欧洲贵族纹章中的使用频率,仅次于象征勇气的跃起狮和行走狮,位列第三。皇冠代表大学所在地蒙特利尔城皇家山(MountRoyal)。展开的书本是表示学习之所的传统标志,书本上的铭文是詹姆斯·麦吉尔家族的格言:InDominoConfido(我信赖上帝)。最下边的绶带上写有大学校训:天道酬勤。同样选自麦吉尔家族的格言。徽章选用的红白颜色是加拿大的国家象征。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6 14:34:55
老管时间:2014-03-31 作者:未详 点击:80次 高三复读那年,教我们历史的是一位姓管的老师,他同时兼我们的班主任。他长得有点像易中天,笑起来更像,口才也好,说话诙谐幽默。
第一天上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管”字,说:“我姓管,你们以后就叫我‘老管’。嘿嘿,祖上传下来的姓真好,就是叫我来管你们的。在座的有姓‘任’的吗?”有同学站起来,他说:“好,你任班长,我们的姓连起来叫‘管人’。我们共同努力,把班级管好。”
因为刚经历了高考失败,大家的心情都很压抑,不知前途在哪里,班级气氛比较沉闷。“老管”心里清楚,嘴上却大大咧咧:“嗨,没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一不小心被人挤到桥下去嘛。以后有我这个吉利姓,保管你们顺利通过这座独木桥。”
高三复习很辛苦,每天晚上要到12点才休息,“老管”也天天陪着我们到12点。突然有一天晚上没有来坐班,同学都很纳闷,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第二天上历史课时,同学都发现“老管”脸上有一道血印子,被教室外的光线照得发亮,好些同学忍不住笑了。“老管”佯装生气地说:“笑什么笑!还不都是为了你们这些兔崽子!”后来大家才知道,原来“老管”家的孩子也读高三,师母怨他不顾自家孩子,天天泡在复习班,俩人先是争吵,后来就动起手来。
有个别同学禁不住枯燥乏味的复习生活,偷偷溜到校外打台球,被“老管”发现,想跑,被“老管”叫住了,他笑着说:“来来来,我们来比一局,我输了,你们随时打;你们输了,回到教室好好读书。”那几个同学怎么敢打?在“老管”高高举起的台球杆下,撒腿跑回教室。
高考前,学习特别紧张,大家拼命复习各地的精华模拟试卷,“老管”整理了一套试题,课堂上他提要点,大家记。有一次,我的同桌因晚上熬夜太累,记着记着就趴在桌上睡着了,“老管”叫我推醒他:“你到哪儿了?”同桌低头看看笔记:“长沙。”“乖乖!你还在长沙呀!我们已到大连了。”全班哄堂大笑。
高考前一晚,“老管”从家里煮好45只鸡蛋,挨个给每人发了一只,说:“都说吃鸡蛋考大零蛋,可吃了我‘老管’煮的鸡蛋,保管你们全滚蛋,滚到大学去。”那一年高考,全班45个同学,被录取的有30个,“老管”很高兴:“终于对得起我脸上的这道小疤痕了。以后你们发达了,不要叫我‘老管’,就叫我‘老管疤’。”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6 14:35:07
就算选错,人生也不会毁了时间:2014-03-31 作者:未详 点击:138次 我弟弟小时候有一次和爸爸出门,回程时天气很热,路上有人卖冰棍,爸爸问他要不要吃,他摇摇头说:“我不热,我不吃冰棍。”回家后,我爸爸写了一篇日记,说孩子很懂事,知道家里穷,即使想吃仍回答不要。
弟弟做的选择,满足的是爸爸而非自己的欲望。弟弟是我们这一辈的缩影。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生存是唯一目的,怎么可能让你做选择?就算让你选择,你也知道哪个选项是大人想要的。
你以为孩子是在做选择,其实他的选择往往只有两种:一种是真的知道自己要什么;另一种是,他的选择是为了满足大人,而非自己,像我弟弟和我女儿就是这样。
敢要的哥哥,做最大的梦
儿子、女儿和我出生的年代不同,他们从小就有很多选择的机会,但两个孩子从小在“做选择”这件事上,反应截然不同。
哥哥很自我,每次都选最好的、最大的、最贵的,但总是反反复复、犹豫不决。妹妹则很坚定,没有一丝犹豫,总选择最简单合适的。他们小的时候我有一种误解,以为哥哥不懂自己要什么,而妹妹很会做选择。
一直到妹妹二十几岁时,跟我抱怨一件往事,我才知道误会大了。
有一次,全家去香港玩,念小学的哥哥和上幼儿园的妹妹回程前,可以去玩具城各选购一个玩具。妹妹一开始就挑了个哪里都能买得到、不到100元的小黑板。哥哥从进门的那一刻起,一直挑一直换,最后挑到一个800元的蝙蝠侠。结账途中,哥哥看见一个限量版、要价4000元的蝙蝠侠,又换:“我要这一个!”他妈妈终于发火了,认为他没主见,只会选最贵的,不准他买。是我出面缓解,替儿子说好话,兄妹俩才皆大欢喜带着自己选中的玩具回家。
时隔20多年,妹妹对这件事竟然还耿耿于怀。她说,她当时选完就后悔了,可是听到我们赞美她的坚定,拿她的表现作榜样骂哥哥,所以她不敢换。但她很羡慕哥哥,每次都这么坚持地要,不惜大哭大闹,最后总会得到想要的。
就如女儿说的,我儿子是要选就选最好的,努力争取。从小,他喜欢的女生都是全校最漂亮的。高中时我还帮他追过女生,虽然没追成,但他也不以为意,至少试过了。
大学毕业,他想出国念电影专业,没拍过电影也非相关科系毕业的他,竟然填了美国电影研究所最好的前10所学校。我在电影圈的朋友笑他,我也劝他选择符合他能力的学校。他说:“爸爸,出国念书要花那么多钱,如果不能念最好的,我在国内拿文凭就好。”后来,他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毕业作品回国后也拿到了金穗奖。
他就是这样,一路都要最好的,努力去争取。换作别的父母可能会骂他一顿,说他好高骛远、不实际。可是你为什么要阻断他对未来的想象?何不让他去,失败了再想办法,只要他愿意承担后果,为选择负责就好。
不敢要的女儿说:“我要休学!”
从小温柔体贴、行事果断、人生看似一帆风顺的妹妹,高中时遇到了很大的人生困惑。高一上学期结束后,她跟我们说:“我要休学!”
从小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下,她知道,生命有许多可能,但她念的明星国中弥漫着“只有排在前三的志愿才算是学校”的价值观。她那年没考上前三的志愿,这个挫败让她对自己没自信,对学习产生了怀疑。
我女儿提出休学的想法后,我让她给我半天想想。我和太太去散步,半天后我们同意了,但是有两个条件:第一,自己规划休学后的学习与生活;第二,把高一念完再休学。
整个高一下半学期,她都在为未来的休学生活做准备。她的规划是:休学后,每天早上七点半听《空中英语教室》,然后开始一天的学习、创作,通过阅读加强国文能力,找资料学习,以增强对天文学的兴趣等。家中还留有一本写满同学祝福的纪念册,她向全世界宣告要休学,断了自己的后路,决心下得很大。
办休学手续的前一天,她写了一封信给我,说她这5个月够了,她其实是在闹情绪,因为高中考坏了,所以过不了自己这一关;现在想通了,决定读完高中,然后考上大学去念设计。想通了,便知道念高中是为了什么,就比较快乐、比较甘愿,她选择念完高中后考大学。
我非常平凡,如果我的孩子很乖、很优秀、一帆风顺,我会像一般父母一样,非常高兴。但多数的情况是,你的孩子可能很普通、学业不突出,在别的方面也不是特别优秀。我只是很了解,生命本来就是这样曲曲折折。
我念过生物系,当过生物老师,放弃在美国公费攻读博士的机会回国写作,写过小说与散文,做过电影与电视……经历每次身份转换时,并不是一点都不害怕。我只知道当老师无法满足我,我只知道我不喜欢美国的科学家生活,但我喜欢什么?我并不确定,当我隐约知道这似乎是我要的,我就去追求。
在这样的心情下长大的人,当了爸爸,会很小心翼翼,不轻易扑灭孩子的想法,不轻易告诉孩子应该做些什么。
我并不是多么英明的爸爸,早早便知道孩子未来的道路。我只是真心相信,做大人的一辈子做这么多错误的选择,真的并没有多么高明,不会知道哪一个选择是真正“正确的”选择。而且,选择也无所谓对错。你是谁,你要什么样的人生,都会决定你做的选择。
就算选错了,人生也不会因此就毁了。儿子也曾经问我:“如果我后来去婚纱店当摄影师,你会不会很失望?”“不会,”我说,“如果你告诉我,你终于明白你走错路了,或是电影这条路也走不通,你当婚纱摄影师养活自己,有什么不好?”他说:“这样根本不需要去美国念书那么久。”
我告诉他:“那是你人生中很珍贵、奢侈的一段生活,爸爸可以帮你做到,我也很高兴。我上大学念生物系4年、在医学院工作两年,又放弃公费到美国念书的机会,不是浪费了10年吗?我后来做的电影、电视看似和这些经历无关,可是我的确因此和别人不一样。”
我为什么那么放心地让小孩自己做选择?因为我已经看清楚,人生的路每一段都有意义,失败也好,走错路也好,最后都让你变成今天的自己。
孩子小的时候我很少会跟他们说:“我教你。”
只是在他做选择的时候,陪着他去分析:你是怎样的人?有哪些优点?适合做什么?从他的个性中找出适合他的方向,他会比较有自信,有自信的人比较不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