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6:52:13
邀请敌人公开演讲时间:2013-09-21 作者:未详 点击:201次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不顾多方强烈反对,邀请“美国公敌”伊朗总统内贾德前往演讲。校长李·博林格明确表示,为激烈辩论提供论坛是哥大的“长期传统”,允许内贾德演讲是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的表现。
然而博林格的“欢迎辞”是这样的:“让我们开门见山吧。总统先生,你展现了一个狭隘、残酷的独裁者所拥有的一切特征。”
内贾德站起来,也照样鼓掌。做过宗教祈祷之后,他回应道:“校长的开场白,简直就是对在场观众知识的侮辱。”
这便是一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所能造就的精彩。在以兼容对抗狭隘时,哥大的风格强硬。在表达自己的立场时,博林格校长的风格犀利。此之谓名校,此之谓校长。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6:52:23
生病的好医生时间:2013-09-21 作者:未详 点击:360次 有位医生,医术高明,救治了很多病人。人们都尊他为好医生。这位好医生自然是门庭若市,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甚至百里之外都有人慕名而来。
然而有一天,这位好医生自个儿得了病。于是就有人放出风来,说既然医术那么好,怎么自己还得病。更有一些人怀疑起好医生的医术来,认为好医生的医术并不高明,是传来传去传神了的,是捧红了的。
好医生的病并无大碍,然而病以后,来找他看病的却没有几位,真有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感觉。不过好医生毕竟是好医生,待他治好几个病人以后,找他看病的又慢慢多了起来。
因为人们想过来了,好医生也会生病,生了病也还是好医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6:52:52
国王的智慧时间:2013-09-17 作者:未详 点击:261次 利须那神想测试一下各邦国国王的智慧。
一天,他召唤一位名叫杜尔尤达那的国王,杜尔尤达那以残酷和贪婪闻名于整个大陆,他的国民也成天生活在恐怖之中。
克利须那神对国王说:“我要你去,走偏整个世界,去为我找一个真正的好人,然后带他来见我。”
过了很长时间,他回到克利须那神的身边,向神复命:“神啊!我已经按照您的要求去做了,我找遍整个世界,去寻找一个真正的好人,但是我无法找到,所有的人都是自私的邪恶的,无论何处,不可能有您要找的那种好人。”
克利须那神召唤了一位名叫德哈姆马拉加的国王,这位国王以慷慨和仁慈闻名于世,他的人民都爱戴他。
克利须那神对他说:“我希望你走遍世界,为我寻找一个真正邪恶的人,然后带他来见我。”德哈姆马拉加王也接受了任务,而且到处寻找可能的人选。
很长时间过去了,国王回到神的身边:“神啊!我无法完成您交给我的任务,我找到了许多人,虽然有些人看起来很坏,但他们是误入歧途的,他们大多被邪恶所误导,事实上他们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但无论如何我找不到一个真正邪恶的人,因为不管在那些人的身上有多少缺陷,他们的心灵都是美好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6:53:03
鹦鹉鱼的睡衣时间:2013-09-17 作者:未详 点击:218次 地中海生活着一种鱼,它色彩艳丽,脊背是紫红色的,体侧是玫瑰红色,胸部和腹部的鳍是淡黄色的,背鳍是灰黄色的,尾部镶白色的边,就像鹦鹉那样漂亮,所以人们叫它鹦鹉鱼。
罗马和古希腊人特别喜欢这种鱼,把它当作珍品,这倒不是因为鹦鹉鱼长得漂亮,而是它们的团结互助的精神。据研究这种鱼的学者发现,如果鹦鹉鱼一旦不幸碰上了针钩,在千钧一发之际,它的伙伴会很快赶来帮忙,咬断钓鱼线,从危险中救出同伙。如果有的被鱼筐围住了,别的伙伴就会用牙齿咬住它的尾巴,拼命从筐缝中把它拉出来。所以,一般的渔民很难捕获到这种鱼。
虽然鹦鹉鱼能够互相帮助,一般的危险奈何不了它们,可是,这并不等于鹦鹉鱼永远没有危险。因为鹦鹉鱼很怕死,常常在没有危险的时候也忧虑忡忡,它们想,白天遇到危险了,有同伴来救助,如果晚上同伴们都睡着了,谁来救自己呢?于是,鹦鹉鱼们想出了一种办法。它们每天傍晚都会给自己织一件睡衣穿,这样便确保了晚上的安全。
它们织睡衣的方法像蚕吐丝作茧似的,从嘴里吐出白色的丝,利用它的腹鳍和尾鳍的帮助,经过一两个小时就能从头到尾织成一个囫囵的壳,这就是它们的睡衣。每天晚上,它们睡在自己编织的睡衣里,确实能够防御敌人的侵害,并能安安静静地睡一晚。可是它们的睡衣织得太坚固了,第二天早晨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把睡衣弄破,以便从里面钻出来。到了晚上,鹦鹉鱼再织一件新的睡衣穿在身上。
有时候,鹦鹉鱼生病了,晚上躺在睡衣里,早晨想出来的时候,因为没有足够的力气钻破睡衣,这就麻烦了,时间一长它必死无疑。因为,鹦鹉鱼从不救助困在睡衣里的同伴,它们会认为同伴还在睡觉,不便打扰。
所以,对于鹦鹉鱼来说,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伤害,而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人类也拥有像鹦鹉鱼相似的一件睡衣,我们从来不缺乏互相帮助的精神,但却逃不脱作茧自缚的危险。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6:53:13
终点时间:2013-09-17 作者:未详 点击:231次 我们的下意识中常常藏有这样一个田园般的梦幻,我们乘坐火车作横跨大陆的长途旅行,陶醉于窗外高速公路上如水的车流,孩子们在路口招手致意,奶牛在远远的山脚下吃草,发电厂冒出的浓烟,成排成行的玉米和小麦,平畴深谷,山峦起伏,城市的轮廓,乡村的庄园,都让我们如此沉迷,如此心醉。
可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想的还是终点。某天某时,火车进站,鼓乐齐鸣,彩旗飘扬。一旦到达终点,心中千种梦想都会成真,人生的缺残都会重圆——就像拼版玩具的最后完成。我们在车厢过道中踱步、徘徊、焦灼不安,诅咒时光的流逝如此之慢,只是在等待、等待终点的到达。
“到了终点,那就妥了。”我们嚷道,“我到18岁的时候,我买到一辆新的奔驰450车的时候,我供最后一个孩子念完大学的时候,我还清欠债的时候,我升官晋级的时候,甚至我到了退休年龄会安度晚年的时候。”
然而迟早我们必须认识到,世间没有什么可以一劳永逸达到的终点和归宿。生活的真正乐趣在于旅程,在于过程。终点只是梦幻,它常常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逝水年华细斟酌”,多好的箴言!把它和《圣经·诗篇》118章24节放在一起看一看:“这是耶和华所定的日子,我们在其中要高兴欢喜。”是抱恨前朝,恐惧来日,而不是今朝的重负使我们忧虑不安。悔恨和恐惧是劫夺我们美好今朝的孪生窃贼。
所以,不要在过道里徘徊踌躇,不要时时计算里程度日如年。去爬山吧!去吃冰激凌,去赤足奔走,畅游江河,去欣赏晚霞夕阳。多一些大笑,少一些哭泣。生命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时终点就会倏然而至。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6:53:28
泉水叮咚时间:2013-09-17 作者:未详 点击:176次 秦晓阳是个从山区来城市打工的小伙子,几经辗转,终于在一家自来水公司做起了催收水费的临时工。
水滴点点
这天,晓阳来到城乡接合部的一个居民区收费。他从东到西,挨家挨户非常顺利地收了水费,最后来到最西头一户。晓阳敲门,里面鼓捣了半天,门才打开,开门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晓阳问道:“老人家,这户主人在家吗?”
“主人?”老太太愣了愣说,“你是说我儿子吧?他正在睡觉呢,你找他有啥事吗?”晓阳说:“我是收水费的,能不能麻烦你把他叫醒,我只耽搁他一会儿工夫。”
老太太犹豫了一阵子,然后小声说:“我儿子干活太累了,我不想惊着他,要么你就算算有多少水费,我给你行不?”
晓阳说声“行”,就往安装水表的地方走。他正要查看水表,忽地听见不远处传来“叮咚、叮咚”声,那声音一听就知道是滴水声,出于职业的敏感,他想看看这声响来自何方,便绕过走道,向发出声响的地方走去。
这里是个阳台,晓阳一眼就看到那儿有只水龙头,下面放着一个水盆,而那“叮咚、叮咚”的声音就是水滴进水盆发出的。这样的情况,晓阳见得太多了,这是有人在关闭水龙头时故意不拧紧,让那一滴一滴水滴进容器里,这样的滴法,被人称之为“抠水”,小水表里没反应,损耗都在公司的“大盘子”里。
说实话,对这样损公肥私的小伎俩,晓阳很看不惯,可是面对眼前这位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也不忍心批评,只好委婉地说:“老人家,就是用一吨水,也花不了几个钱,你这样滴着……”
老太太一脸茫然,吞吞吐吐地说:“这、这滴下的水不是算在咱水表里吗?”
看老太太明知故问,晓阳有些不快,便故意反问道:“当然不算在水表里,这个你难道不知道吗?”
老太太低声喃喃道:“我,我真、真不知道……”
晓阳指着没关紧的水龙头,还有墙角已经滴满的一桶水,笑道:“老人家,要真不知道,你怎么会这样一桶桶地装呢?说重了,这叫偷水。”
“我、我……”老太太惊愕了,结结巴巴一句话也说不完整。
这时,水照旧“叮咚”着,让人听着有些刺耳,晓阳赶忙走过去,想把水龙头拧紧,可是,没等他的手碰到水龙头,耳边突然传来一声断喝:“不许动它!”
晓阳吓了一跳,回过头,只见老太太双眼圆睁,一脸严肃地指着里屋说:“我儿子在里面睡觉,你别关它!”
晓阳大惑不解:水的“叮咚”声不是吵着她儿子了吗?怎么不让关呢?于是他说:“老人家,关了它,你儿子不就能更安静地睡觉吗?”
老太太平复了情绪,轻轻摇摇头说:“我儿子是从山里来的,我们老家的屋旁有个山泉,平时他只有听着这种声音才能睡得踏实。他现在太累了,你别打扰他好吗?”
听老人这么说,晓阳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碰了一下。他猜想老人的儿子一定干了很累的活儿,老人才这样心疼他。这么一想,晓阳连忙离开阳台。老太太见了,一边用手帕拭了拭额头上的汗水,一边连声谢道:“小伙子,谢谢你没为难我这个老太婆,没关掉水龙头。不过既然水这样滴着,又没有算进水表,我自然不能占公家的便宜,我得给你们补点钱,你看,十块钱够吗?”老太太说着就摸出几张皱巴巴的零票,往晓阳怀里塞。
晓阳一把挡住,他知道水这样滴着公司自然会受点损失,但这位乡下迁来的老母亲,并不是故意的,她所做的仅仅是想让儿子睡得踏实些。这一切,都让晓阳这个漂泊在外的游子感到温暖和感动。
一瞬间,他做出一个决定:公司的这点损失,他愿为老人“埋单”。晓阳激动地说:“老人家,你真是个好妈妈。你儿子睡觉时,你就让水‘叮咚’好了,等他睡醒后,你记住关掉就行。这十块钱你先拿着,等我查过水表后再算。”
晓阳查看了水表,算过水费,收了老人的一小卷钱,道声“再见”,出门走了。可走了几步,当他想把攥在手里的钱放进衣兜时,却发现衣兜里竟塞着几张皱巴巴的钞票,正好十块。晓阳先是一愣,随即明白了,一定是刚才老太太趁他不注意时放进去的,他连忙转身,悄悄把那十元零钱塞进了老人家的门缝里。
疑惑处处
过了些天,晓阳从外面回到公司,就听同事在嚷嚷:“晓阳,晓阳,有个老太太在找人,大家都不认识,你去看看,是不是你妈来了……”晓阳一愣:我妈去世快两年了,怎么可能!他正想问问清楚,一抬头,只见一位老太太在东张西望着找人,呀,这不是那天为儿子滴水的老太太吗?于是,他连忙迎了上去。老太太一看是晓阳,上前一把拉住他的胳膊,说:“小伙子,我终于找到你了!”晓阳一时闹不清老人为什么大老远跑来找他,忙问:“老人家,你有啥事吗?”
“那十块钱我得给你送来——我原本想早点送来,可一直脱不了身,今天我儿子睡醒了,我抽空来把钱给你,你好交差呀。”老人说着,就把攥在手里的钱硬塞给他。
老人的儿子睡到现在才醒过来?这是怎么回事?晓阳正想问个明白,老人却急匆匆地往外走,嘴里还嘀咕着:“我不能耽搁了,我要回家和儿子说说话。”
晓阳不知道老人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他望着老人佝偻的背影,眼眶不知不觉有些潮湿。他想大街上车来车往,老人这么急匆匆地走回家,万一……这么一想,他连忙跨步上前说:“老人家,我也住在城郊,现在刚好下班了,让我顺道送送你吧。”
晓阳扶着老人来到她家门前,停住了脚步。老人说:“我儿子醒过来了,这也多亏你那次没为难我这个老太婆呢,你进来坐会吧,我还要当着我儿子的面谢谢你呢。”
晓阳随老人走进她儿子的房里。只见她儿子半卧着,微微打着哈欠。老人坐在儿子的身旁,用毛巾擦着儿子的额头,和他说起了话:“孩子,你终于醒过来了,娘好高兴,这也要谢谢这位小兄弟呢——”
可晓阳一看,她儿子除了“呵欠”没其他反应,不禁疑惑地问:“老人家,床上的这位大哥他到底怎么了?他并没醒过来呀——”
“他咋会没醒过来呢?他以前一动不动,你看他现在眼睛已微微睁开了,嘴巴也在抖动着,这可是他两个月来的第一次——”
晓阳一听,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他看老人想给儿子翻身,可弄得气喘吁吁,也没翻动,便说:“你年纪大了翻不动,我年轻有力气,我来帮你。”说着,晓阳替老人的儿子翻过身,又轻轻按摩起来。老人抚摩着儿子的面颊,慈祥地看着晓阳,缓缓地说起了她儿子的病情。
唤儿声声
原来老人和儿子是从山上迁下来被集中安置在这儿的。儿子为了让母亲早日过上舒心的日子,就到矿山做苦力挣钱,谁知在一次采掘中,儿子和工友们遭遇了意外事故,十几个工友全部遇难,只有老人的儿子被救出来时还有一口气。医生说,她儿子已经成了植物人,不知什么时候能醒过来。
听到这里,晓阳不解地问,为什么十几个工友都死了,独独她儿子活了下来?老人说:“这可能是老天的照应吧,那洞里的缝隙竟会渗出水来,那水‘叮咚叮咚’落个不休,我儿子一定是靠它挺过来了。”
晓阳还是不解地问:“你儿子和工友们被困在一个地方,他们都能喝那渗出的水呀。”
老人说:“他们是能喝水,可光喝水哪行啊,到最后他们和我儿子都晕过去了。可那水照样在‘叮咚、叮咚’响。这声音对其他人没啥作用,可对我儿子却不一样。我家老屋旁有一股清泉,日夜不停地‘叮咚’滴水,我儿子从小就是伴着那‘叮咚’声长大的。听到‘叮咚’声,他就高兴得手舞脚蹬的。因此,我就给他取了个小名叫‘丁东’。我想他昏迷中听到那‘叮咚’声就知道是娘在呼唤他啊—在洞里,他身旁那‘叮咚、叮咚’的水声不歇,这不就是娘在‘丁东、丁东’不停地叫儿子吗?我儿子一直撑着,一定是不忍心撇下老娘啊!”
晓阳恍然明白了:老人滴水“叮咚”不休,就是想要彻底“唤醒”儿子,让他早一天看到苦守在“泉水”旁的母亲啊!
现在,老人的“唤醒”计划收到了一点效果,离她最终的愿望是越来越近了。晓阳满怀希望地说:“老人家,要是把他送回老家,听那真的泉水声,效果肯定更好,那他恢复得也会更快。”
老人抬头望着遥远的大山,叹口气,摇摇头,说:“我是想这样,可老家没了,那股泉水被引到了城里,老家那地方早已建起了蓄水池……”
听到这儿,晓阳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惆怅,正不知道该怎样安慰老人时,老人突然“呀”地大叫一声,急忙起身,慌慌张张向阳台奔去。
晓阳吓了一跳,但他马上就反应过来,原来此时窗外静静的,已没有了那熟悉的“叮咚、叮咚”的声音。晓阳匆匆跟着老人来到阳台一看,却发现那水龙头拧得紧紧的,而旁边却支起了一个木头架子,上面放着一只脸盆。此时,脸盆里的水滴光了,老人正从墙角的水桶往脸盆里舀水,水从脸盆底部的缝隙往下面的木盆里“叮咚叮咚”地滴落着。
晓阳明白了,老人是不愿水龙头无偿地“叮咚”下去,才想出了这么个法子。刹那间,他的心被深深地打动了,他不由自主地接过老人手中的水瓢,颤声说:“老人家,你歇着,让我来舀。要是你愿意,我愿做你的小儿子,把这儿当成自己的家,帮你照看大哥,帮你让‘叮咚’声继续响下去。”
老人仰着脸,呆呆地望着晓阳,就像凝视着一个从远处归来的游子,刹那间,她的眼角滚出了大滴泪水,双手颤抖着紧紧攥着晓阳的双手。此刻周围一片寂静,只有那“叮咚、叮咚”的滴水声在有节奏地响着。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6:53:43
非血之爱时间:2013-09-17 作者:未详 点击:384次 爱有无数种分类,我以为最简单的是以血为界。
一种是血缘之爱,比如母亲之爱子女扩展至子孙爱姥姥、姥爷、爷爷、奶奶,亲属爱表兄、表弟、堂姐、堂妹……甚至爱先人爱祖宗,都属于这个范畴。还有一种爱在血之外,姑且称为——非血之爱。比如爱朋友,爱长官,爱下属,爱动物……最典型的是爱自己的配偶。
血缘之爱是无法选择的,你可以不爱,却不可以把某个成员从这条红链中剜除。它的基础十分简单,一种名叫基因的小密码,按照规律递减,稀释着,组合着,叠加着,遂成为世界上最神圣最博大的爱的基石。非血之爱则要奇诡神秘得多。你我原本河海隔绝,天各一方,在某一个瞬间,突然结为一体,从此生死相依,难道不是人世间最司空见惯又最不可思议的偶然吗?无数神鬼莫测的巧合混在其中,爱与恨泥沙俱下无以澄清。爱恋的光谱,比最复杂的银河外星系轨道,还难以预料。
血缘之爱使我们感知人间最初的温暖与光阴,促我们成长,叫我们成人。它是孤独人生与大千世界的脐带,攀缘着它,我们一步步长大,最终挣脱它的羁绊,投入非血之爱,然后我们又回归,开始血缘之爱的新轮回。
血缘之爱是水天一色的淳厚缠绵,非血之爱更多一见钟情的碰撞和千转百回的激荡。血缘之爱有红色缆绳指引,有惊无险,经历误会挫折,多能化险为夷,曲径通幽。非血之爱全凭暗中摸索,更需心灵与胆魄相照,在苍茫荒原中,辟出人生携手共进的小径。
爱一个与你有血缘关系的人,是一种本能,一种幸福,一种责任,一种对天地造化的缠绵呼应;爱一个和你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是一种需要,一种渴望,一种智慧,一种对美与永恒的无倦追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6:53:55
失忆与爱情时间:2013-09-18 作者:未详 点击:306次 对米歇尔?菲尔普斯来说,每一个昨天都停留在16年前。
由于遭遇车祸,这名英国女子患上了一种罕见的记忆丧失症,每天起床,她都会失去24小时内所有的记忆,而认为现在仍是1994年。
对她来说,早晨是最尴尬的时刻,因为总会“有一个陌生男人躺在身边”。是的,她的婚礼发生在13年前,在她的回忆中,那还是一个盲点。
为了应对妻子看到自己时惊愕的眼神,她的丈夫不得不将结婚纪念册备在床头,以此每天向妻子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观察,这并不是什么坏事。据说,他们的生活幸福圆满,因为每一天都能像“刚刚相爱一般美好”。
是啊,这年头,婚姻越来越像是一个不准备保鲜膜的速食店,能记得生产日期就不错,谁还敢苛求保质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6:55:16
只要有梦想时间:2013-09-16 作者:未详 点击:428次 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心头顿时充满温馨。
一位日本老妪,在99岁生日的时候,出版了她的处女诗集。在诗歌衰落的日本引起了极大轰动,销量突破了23万册。在日本国内,这是个奇迹。因为即便是专业诗人,经过出版商包装策划出版的诗集大多也只能卖出几千册。而这位近百岁高龄的老太太的诗集,首印1万册竟然一售而空,连续加印了8次仍供不应求。
她从92岁那年才开始写诗,原因很简单,是儿子怕她感到孤独,希望她写点文字聊以慰藉寂寞。而她恰好喜欢诗歌,于是就拿起了笔。诗写得多了,就向报社投稿,她的诗并不华美,近于白话,简短易读,都在14行以内,只是充满了彩色的梦想,字里行间有一种难以言传的朝气流动其中。编辑们深深被这位特殊的作者感动,《产经新闻》特意为她开辟了专栏。她的读者从14岁到100岁都有,出版社收到了近千封读者来信,很多读者读了她的诗后有种想流泪的感觉。
她在一首诗中写道:就算是九十岁/也要恋爱呀/看似像在做梦/我的心已经飞上云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妪写的诗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人喜欢,或许是因为那颗写诗的心永远保持着不褪色的纯真和浪漫。这是命运赐予追梦人的最崇高的现实享受。而这样的心境,或许有的人一辈子都感觉不到。
梦想成全了人生。一个人有梦想,活着才觉得有意义、有趣味。一个忠实于梦想的追求者,不知道什么是老之将至。梦想是与岁月的较量,只要有梦想,就征服了岁月。否则,历尽沧桑的百岁老妪,仍能写出青春少女情怀的诗歌。她虽不能拒绝岁月的流逝和命运的沧桑,但却拥有了超越岁月的青春。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6:55:27
婚姻魔鬼辞典时间:2013-09-16 作者:未详 点击:255次 婚姻魔鬼辞典
所谓女强人就是:女人的身,男人的心。
所谓罗曼蒂克就是:提供一种想象,却不提供一幅实景。
所谓孤独就是:和一个你再也挖掘不出新鲜感觉的人在一起过日子。
所谓“婚姻”,就是男女主角借助“爱情”这个导演,配合“幻觉”这部剧本,站在期望这个舞台上,演出一场令人哭笑不得的荒谬大闹剧。
所谓八字是指:柴、米、油、盐、酱、醋、茶及钱。
所谓“七年之痒”,就是一年新鲜、二年熟悉、三年乏味、四年思考、五年计划、六年蠢动、七年行动。
所谓婚姻专家,就是能清晰分析出各种问题的症结及方法,却不保证一定能行得通的人。
所谓“笃信”,就是“赌”老婆“信”不信你的谎话。
所谓和平状态,就是一间舒适的房子,一座温暖的壁炉,一点慵懒的灯光,一段老婆尚未回家的时刻。
所谓的统计学,就是老婆站在衣橱前数着衣服,老公拿皮夹数着钞票。
所谓真实的谎言,就是老公晚归是真实的,借口则是谎言。
所谓政治,就是老公唯一能对老婆说你不懂的东西。
所谓淑女,就是穿上结婚礼服与脱下结婚礼服中间那段时候的女人。
所谓福无双至,你不可能同时拥有爱情神话和婚姻神话。
所谓心理作用,就是二十年前促使你和一个人恋爱,二十年后又促使你和同一个人离婚的那个东西。
所谓丈母娘就是,段数道行都比你老婆高的那个女人,而她并不站在你这边。
所谓“真正的女人”则是指一个和他交往尚未超过三个月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