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8:33:16

植物知道些什么时间:2013-07-25 作者:未详 点击:124次   一遇敌情,烽火台上的干柴便会被点燃,警报通过闪耀的火光迅速传递。大学专业课上的老师说,这是人类传播信息最古老的方式之一。
  
  和我一样,你也在为人类的这点本事而颇感得意吧?不过,要是如今有人说,总是“逆来顺受”的植物,也能对“邻居”发出险情警报,你会做何感想?
  
  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植物生物科学中心主任丹尼尔·查莫维茨的新书《一株植物所知道的》中,你便可以看到这样的案例:当枫树甲受到臭虫的袭击时,它就会向空气中释放一种信息素。接收到信息素的枫树乙丙丁们马上开始分泌化学物质,抵抗兵临城下的臭虫。
  
  我几乎有些微微地忐忑了。难道说,当我在案板上把一只土豆五马分尸的时候,另外一些待宰的土豆正在做好毒杀我的准备?
  
  别说我杞人忧天,要知道,按照丹尼尔的说法,尽管人们在谈到植物时,觉得它们和石头没什么两样,但实际上,植物们感知世界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一株捕蝇草如何适时关闭它多刺的叶片?一朵花儿如何得知春季的到来?丹尼尔的新书给出了答案:植物能“看到”、“闻到”和“感觉到”,懂“社交”,甚至拥有记忆。他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植物必需的独特基因组,决定哪些植物向往“光明”,哪些选择“黑暗”,而相似的基因组也是人体DNA的一部分。
  
  清晨,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红光的照射就像“起床”命令,让植物们在阳光下尽情生长;傍晚,太阳在最后一缕远红光中落山,植物们“看”到指令,随之“入眠”。再看人类,同样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不过,植物们虽有“视觉”,却太容易被人类蒙蔽。“揠苗助长”早就过时了,最新“人工调节植物生长”的手段是,在夜里闪几下红光——效果几乎等同于白天好几个小时的日照。
  
  除了“视觉”,植物还有“嗅觉”。寄生植物菟丝子自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番茄是自然界中菟丝子最常见的寄主植物。为了证明菟丝子“深爱”番茄,科学家们想了种种办法:包括把它们关在看不到对方的盒子里,把茄汁抹在橡胶上或是引入“第三者”小麦君。
  
  结果,菟丝子果真“嗅”到番茄释放于空气中的微量化学物质,总是坚定不移地扑将过去。
  
  再一次,这被人类所用。你或许听说过一个小窍门,把未熟的香蕉和成熟的香蕉放在一起,能起到催熟的效果。这是因为成熟的水果向空气中释放乙烯,这种激素被邻近的水果“嗅”到,于是自我催熟,小到一只果篮,大到整个果园。
  
  啧啧,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比在人类社会中还要高效。不仅如此,植物之间还能建立起“社交网络”,在关键时刻传递紧急“情报”。比如,前文中受到臭虫攻击的树枝,会以分泌信息素的方式警告同根生的其他树枝,与此同时,隔壁的树窃取到这种信号并从中获益。
  
  枝条并不是植物们互通情报的唯一信道。最新的研究发现,植物们还能通过相邻的根系传递信号。干旱来临时,最先发觉的植物会“告诉”邻居做好缺水的准备。
  
  读到这里,我不再担心案板上的土豆了,因为在科学家的实验中,两棵相邻的罐养植物之间总是“相顾无言”,因为它们并没有交缠的根系。
  
  如果这些都还不算猛料,那么做好准备:科学家们已经证明,和人类一样,植物也拥有短期记忆、免疫记忆甚至隔代记忆。
  
  比如,小麦幼苗在开始孕育果实之前,记得它们已经度过寒冬。而一些在恶劣条件下存活的植物会将更强的抵抗力传给子孙。
  
  丹尼尔甚至觉得,“植物能不能思考”也不是个异想天开的问题。“不,我不会这样说,不过也许这是因为我自己的思考能力有限!”面对记者的提问时,丹尼尔一本正经地回答。
  
  下一次我踏着草地、捧着鲜花或嚼着蔬菜时,也许会想起这本书,有那么瞬间,我也会对这些事实上很“敏感”的生命充满爱怜。但这爱怜持续不了多久,因为我记得书里的另一件事:捕蝇草闭合的前提是叶子上的感觉,毛有两根被昆虫触碰,所以它必须记住第一根感觉毛已经被触碰了。但是这短暂的记忆只能持续约20秒,然后它便忘记了。
  
  这仍然让我觉得,自己所属的物种,确实要高级一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8:33:27

你只知道孔融让梨吗?时间:2013-07-27 作者:未详 点击:302次   瑞士苏黎世大学对229个3到8岁的孩子做了个实验,结果挺有趣。
  
  实验中每个小孩都得到一份糖果,然后让他们选择是全部留给自己,还是与另一小孩分。结果是,七八岁的小孩中有80%以上愿意分给别人,三四岁的小孩中只有9%的人愿意分,而五六岁的小孩则更接近三四岁的小孩。
  
  鉴于实验结果,专家对那些急于调教小孩的家长说:别急,别急,孩子在幼儿时期表现自私是正常的,到了七八岁他才会懂得分享的快乐,才能甘愿与人分享他自己喜爱的东西。
  
  自私是动物人的天性,乐于分享,表明他开始成为社会人。
  
  我们把孩子长大成人、走上社会的过程叫做“社会化”。究竟怎样才算社会化?通常中国人说的成家立业是否就是社会化了呢?
  
  看看美国精神病学会给儿童制定的“社会化”诊断标准,或许会有所启发:至少有一个同龄的朋友,并且友谊至少维持6个月之久;在看不到有什么好处的情况下能够主动帮助别人;做了错事,造成了明显的不良后果,但未被别人发现时,能主动认错;别人做了对自己不利的事,能够原谅别人,不指责也不告状;能分享别人的幸福和快乐,如为别人考试成绩优秀、获奖等感到高兴,主动向别人祝贺。
  
  这个标准要求7到12岁的孩子至少符合两条,13到18岁的孩子至少符合3条,否则就是社会化不足,不善于与人交往,严重的就可能造成精神障碍。
  
  那么成人呢,我们每个人是不是对照一下,自己能符合几条?
  
  记得我们小时候常常接受美德教育,比如“孔融让梨”、“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什么的,这几条“社会化”标准让我恍然,助人为乐、勇于认错、善于原谅、珍惜友谊、祝贺他人等,实在无关美德,只是健康地走向社会的起码条件。
  
  不能具备这些起码条件的话,不要说成功,不要说快乐,就连最基本的健康都得不到。■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8:33:38

母亲,跟紧我时间:2013-07-28 作者:未详 点击:176次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作为母亲,龙应台的文字让我感同身受,孩子长大了,越走越远,只留给我一个背影;作为女儿,我也曾经只留给母亲一个背影。如今,当背影走向岁月深处后,我突然停下来,转过身去,遥遥地冲着母亲呼唤:“妈妈,您别追,我会等您的!”
  
  世间的爱,温情而有趣味地轮回着。小时候,我跟在母亲的身后,母亲总是嘱咐:“跟紧我!”如今,我和母亲一起出门,她总是默默地跟在我身后。那次,我走出去很远,突然发现母亲没有跟上。一回头,看见她正在一家鞋店前踟蹰。母亲眼神慌乱,正在四下张望着寻找我,像一个走丢的孩子般无助。风,吹动了母亲花白的头发,她的脸上皱纹纵横,很沧桑。那一刻,我的鼻子一酸,最爱我的那个人,竟然老了!我赶紧喊母亲,只一声,耳朵并不好使的母亲立即听到了,并且一眼就看到了站在拐角处的我。母亲对儿女的声音总是最为敏感,即使在喧嚣的人海,她也能一下子就把自己的儿女准确地捞起。
  
  还有一次,我带着母亲到医院看眼病。母亲一直紧跟在我的身后,寸步不离。我去交费的时候,一扭身,看到母亲也挤在人满为患的窗口边。我大声对她说:“不是让您在大厅等着吗,怎么跟着挤这里来了?”我的语气里明显有斥责的意味。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也“扑哧”一声笑了。我想起小时候,母亲也是这样斥责不听话的我。现在,我与母亲角色互换了。爱,其实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在传递着。
  
  母亲越来越依赖我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找我商量。而且我也明显地感觉到,母亲特别听我的。比如我说过不能随便听信电视里的医疗广告,在大街上尽量别凑热闹以免受骗等,母亲都记得牢牢的,并且都会一字不差地转述给父亲。我经常从父亲那里听到自己说过的一些话,每当这时,我心里就会涌起一股自豪感,觉得自己终于成了一座伟岸的山,是父母永远的依靠。小的时候,我习惯说“妈妈说”,现在,母亲也习惯说“闺女说”。母亲真的老了,老成了一个孩子。
  
  时光的深巷中,我们把母亲远远地落在后面了。母亲脚步蹒跚,她追不上我们了。这时候,千万不要让母亲看着我们的背影而独自落寞,要停下脚步,转过身去告诉她:“妈妈,您不必追,我会等您的,跟紧我!”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8:33:49

姥姥的蚊帐时间:2013-07-28 作者:未详 点击:242次   1962年,我妈第一次走出小乡村,背着被褥卷,也许还拎了一土布袋热红薯,搭汽车,转火车,再汽车,从河南出发,去武汉上大学。半个月之后,她写信给她的妈,我的姥姥:“同学们都有蚊帐,我没有。”姥姥回信:“蚊帐是什么?”
  
  我妈详详细细写给她:“一种很稀很稀的棉布,和床一样长一样宽,高度比两张床之间的距离多一些。”没尺子,估计她用“CM”做单位,姥姥也不懂得,我妈是用线量的,三根长线就是三个尺寸。
  
  那年新棉花下季的时候,姥姥纺线,织“很稀很稀的棉布”,裁剪,缝纫。总之,暑假结束,我妈再上学的时候,行李里有了她小小的自矜:我,也有蚊帐了。
  
  我和姥姥的蚊帐扯上关系,是30年后的事。那几年,我家三姐妹相继考上大学,三度约车治装,是不小的开销,到了我,一切因陋就简,能省就省。搪瓷脸盆是掉漆的,枕巾其实是毛巾,还有那一床蚊帐,我妈给我的时候千叮万嘱:“这是我上大学时候,姥姥给我做的,你爱惜点儿。”
  
  我接受它,像五四文青娶指腹为婚的童养媳,打心眼儿里就不想要。它小,和单人铁架床严丝合缝着,本来就狭小的床铺,这么一笼,我感觉翻身都难;它孔眼大,疏疏落落像蒸馒头用的笼屉布,充满了“只防大蚊不防细虻”的君子作风,那细蚊可不君子,见人照咬如仪;最重要的是,它太旧了,土布已经灰得发黑。有生命的事物都会面临死亡,雪白的棉桃此刻骸骨生虫。全寝室女生的蚊帐都洁白如雪,只有我的,毫不客气地给社会主义抹黑。
  
  有一次,一个外班女生来寝室逛,我听见她向人打探:“那是谁的床?看着好脏。”脏?我很愤怒,却没法向人解释:它不是脏,它只是积了太多水洗不净的历史尘埃,是故纸堆、旧窖藏、米烂陈仓的色调。它很快就拉了大口子,大概是被我一屁股坐上去了,布质已朽,经不住我的吨位。我带回家给我妈过目:确实不堪用了,全无心肝地弃之。
  
  直到现在,我才意识到,我抛掉了这世上最后一件沾有姥姥手泽的物件。
  
  大学是不是非得有一床蚊帐?我妈当年的行为,算不算虚荣心作祟,和“00后”们向家长要“爱疯”、“爱拍”是不是一个性质?我猜我姥姥没想这些,她的想法很简单:我们没有,这不丢人,也不是啥光宗耀祖的事。人家有,我妮(女儿)也可以有。输人不能输阵,在她能掌控的世界里,姥姥尽她所能,竭其所有。她的爱与尊严,全在这一针一线里。
  
  我妈,从学生到人妇人母,从武汉到东北再到武汉,走过多少城市又换过多少住所,八千里路,云来月往,她一直带着这土布蚊帐。到最后给了我,是希望它发挥最后一次余热吧,它做到了。物若有灵,也算死得其所。
  
  而我,长到很大,才知道我家其实一直很穷:两边老人,两个孩子,无数沾亲带故的农村亲戚。但我从不曾感受过穷——如果穷就是破烂,就是一无所有。该有的电器家具我家全有,是我爸做的。该有的四季衣物我也全有,是我妈做的,姐姐们穿剩了给我,不断短了又加长,我妈硬有本事把它处理成华美的滚边,像复古,像VINTAGE。我的大学同学记得我背过的牛仔书包,时髦得很,也是我妈的手工。她为我们打理一切,正如她的母亲之为她。我物质上明明是贫乏的,却从来不曾感觉到寒酸卑微。贫穷不是耻辱,但活得不体面足展示匮乏,如同展示结痂的创口,非我家风。
  
  现在我也做了母亲,不会做任何针线活,我妈安慰我:“你会写文章。”我唯一的骄傲是:我与我的母亲、我的外婆一样,都是非常勤勉的女子,愿意勤扒苦做,只为了让这人生更丰盛富饶。
  
  是的,姥姥的蚊帐,我的文章,都是我们能给子孙的,含笑而略略酸楚的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8:34:00

我是你心里的声音时间:2013-07-28 作者:未详 点击:256次   妞妞4岁了,依然不会走路,只能坐在小小的轮椅上被母亲推着走。她得了脑瘫,医生说她活不过12岁。
  
  我心里怨恨妞妞,正因为她的存在,我才和她妈妈的感情出现了裂痕,最终她的妈妈离开了我,投进了另一个男人的怀抱。妞妞判给了我,我无力一个人抚养她,只好把她交给在边远小镇居住的双亲。我本打算开始另一段婚姻的,可是和我相处得火热的女孩儿一听说我在小镇上还寄养着一个脑瘫女儿,纷纷逃之夭夭,所以两年了,我还是孤身一人。母亲笑谈,说我的人生大事都被妞妞耽误了。
  
  我每两周看妞妞一次。每次妞妞见我都露出欢喜的表情,我只是走上前象征性地逗逗她,我抱她的次数是有限的。虽然她是我的女儿,但是我却不愿意接近她,一看见她,我就会想起她出走的无情无义的妈妈和我一眼望不到边的苍白人生。
  
  初春的一天,正是休息日,我照常回去看妞妞。母亲很兴奋,忙不迭地告诉我,妞妞会说话了!我一愣,这怎么可能呢。妞妞嘴角淌着永远也擦不完的口水,小手搭在轮椅上,轻轻摇晃着脑袋,分明是一副痴呆的模样,我无力地摇摇头。母亲拉拉我的手说,儿子,你听。妞妞果然发出了声音,但不是在说话,类似“呼哧”的声音。
  
  喂妞妞吃饭的时候,妞妞望着我,嘴里似乎念念有词。当母亲不喂她的时候,她的声音更大了。我和母亲都懂了,妞妞发出那样的声音是因为饿。
  
  又过了一阵儿,母亲对我说,妞妞发出的“呼哧”声越来越清晰了,尤其是我刚走进院落的那个时刻。我很累,又一次失恋让我心力交瘁,无暇分析妞妞是否在说话,倒在床上便呼呼大睡。
  
  接下来,我连续四周没有看到妞妞,单位考核忙得我焦头烂额。
  
  第五周,我买了一堆生活必需品满怀歉意地赶回了家。我没有太注意妞妞,匆匆放下物品转身欲走,因为我又接到一个催促电话。
  
  母亲叫住了我:孩子,你听。
  
  妞妞的表情很急迫,她发出的“呼哧”声更真切了!
  
  母亲的眼里有泪光闪烁,她轻轻地说:儿子,昨天,我才弄明白,妞妞是在说话,她是在呼唤你的名字!
  
  我也听清楚了,妞妞真的是在喊我的名字,她说的不是“呼……哧”而是“侯……晨”,只是,她不会完整地叫出“侯焕晨”这三个字,她不会发“huan”这个音啊。我一直是她心里的声音。
  
  她费力地前倾着头,看着我的方向,那小小眼睛里的期待我读懂了!
  
  她也许是通过母亲的念叨把我的名字记在了心间。我一次次忽略她,甚至怨恨她,却不知道,我这个不负责任的父亲一直是她最直接的渴望、心底最强烈的声音!
  
  我轻轻地抱起她,她很安静。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明白了,我怀里这个患有重疾的孩子,其实一直都是我的天使。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3 08:34:22

大家早上好,今天11月13日星期四,农历闰九月二十一,今天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17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48天。真正点亮生命的不是明天的景色,而是今天美好的希望。请关注今日天气变化,白天晴,3-4级西北风最高气温零下5度,今日夜间晴,3-4级西北风最低气温零下10度,袅袅凉风动,凄凄北风寒。天气寒冷发生感冒机率较大,请加强自我防护避免感冒,昨晚一场大雪道路光滑难行,出行一定要注意安全小心慢行。人生旅途上,横竖都是路, 生活,总是平淡的,每天重复着一样的程序,有时真的会疲惫,要学会适时调节心情,于繁忙中寻一方绿意,于嘈杂中寻一份静谧,有时只是一点小发现,一点小改变,也会让浮躁的心,变得安宁。
这个世界,人来人往,我们都在各自的轨迹中忙碌着,心态安好,则幸福常存。人生,依一份温暖前行,该有多美。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关怀相随,该有多美。于无声处,拾一颗纯朴的心,做一个善良的人,该有多美。寂寂流年里,学会做一个感恩的人。仰视,学习如何做得更好;俯视,学习如何感恩生活。我们生活的酸甜苦辣,就是要调和出生命的豁达与美好。。。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3 20:02:50

遇到了他、他以及她时间:2013-07-19 作者:未详 点击:296次   人到中年,大红大紫要看缘分,我但愿成为文坛常青树——常青,也就是永远不红。断断续续,也出了二三十本书,基本上,对于每一位我合作过的图书编辑,我都怀着感恩之心:他们欣赏与错爱我,乐于冒着风险,编排一本又一本书。我自己常惶惶不安:万一卖不掉呢?他们都比我有信心。
  
  我会感谢他,最初我并不曾想过要把情感信箱结集——这样一时一刻的东西,会有读者吗?是他主动与我联系,提供给我思路。我半信半疑,还是整了稿子给他。再拿回书稿的时候,我看到每一篇文稿都拟了妥帖而时尚的标题。我自己老土,也承认这些更亲切可爱。他给我的印象,始终是靠谱、懂行、踏实,这样开始了合作,他换了几家公司,这一行业现在人如潮水,随着季风东南西北。他做书的认真,有时候抵不上设计的不认真或者结稿费的混乱。这不是他的错,图书行业是会乱中有治,还是洗心革面,我也说不上。
  
  我也一直喜欢她。她起先是我的读者,读研究生的时候写信给我,寄过一本她自己的书。有一天,她告诉我,她毕业了,进了出版社,而:“姐姐,出你的书是我的梦想。”那时我正处在人生低潮,交完稿她问我书名,我随口答:“《痛》。”不然就:“《痴》”。书当然不叫这名字,她倒是结结实实请我几次饭,我不肯说她大概也不好问,只是远兜远转的安慰——这份好意,我全心领。
  
  想起他,是温馨的知己感。他从来不曾是我的责编。若干年前我崭露头角,同一本书贸然同时与几家出版社联系,他说很欣赏,但被另一家抢了先。他之后不再做文艺书,我们没有合作的可能性,但他一直赞叹我的才华——我?我真的有吗?在那个尚不曾有网络的时候,他看到好的书,港台的或者欧美的,会复印成一大包寄给我。他一直鼓励我写,我知道那是出于惜才之心,为此,我时常觉得愧对他。
  
  总归会有让我觉得滋味复杂的,比如我的第一位编辑。那时我已经写了好几年,出书的念头笋子一样节节升高,我经常站在书店里看其他人的书,觉得他们也不比我好到哪里去。总之,第一本书像头生子,往往难产。是他找上了我,我大喜过望,受宠若惊,把稿子排山倒海地全打印出来发给他。书还算满意,装帧设计都不错,但……他没与我签过合同,稿费,版税,印数,都没说。到最后,糊里糊涂给我几千块钱。
  
  我到底是该感谢他巨眼识风尘,还是小小抱怨他欺负新人?承认后者微微让我不安,像张爱玲抱怨她的《西风梦》没得奖,“片面之词即使可信,也嫌小气,这些年了还记恨?当然事过境迁早已淡忘了。”那为什么还要写?就算是,忠实于自己的记忆吧。人到中年,必须用文字来抗衡遗忘了。
  
  这一生,我们会遇到谁?年轻时候,这样的问题,我直觉地以为指向异性。但现在我明白了:我生命中经历的所有人都值得尊重感激。蔡琴有首歌,“人生,原来就是和那些事那些人相遇的过程。”很庆幸,这一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3 20:03:33

冬天里的第一场雪时间:2013-07-20 作者:未详 点击:187次   晓静的秘密
  
  大军和晓静结婚三年,是一对都市小夫妻。在外人看来,这小两口的感情真好,就跟热恋时一样。可只有大军明白,这恩爱里埋伏着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弹,尤其是这几天,眼看着天气一天天变冷,大军的心也越发不安。
  
  这事说起来还得回到一年前。那是入冬的第一场雪,去上班的大军刚出门不远就闹肚子,他急忙掉头回家,谁知还没走到楼下,就看见妻子晓静打扮得漂漂亮亮出门了。疑惑一下涌上大军的脑子,因为晓静一般都是大军出发半小时后才离家的。大军起了好奇心,也忘了自己肚子疼,就悄悄跟在晓静后面。
  
  大军跟着晓静,不一会竟到了附近的一座公园。晓静毫不迟疑地顺着台阶走到了一个人工湖里,湖中的水到了冬天被放掉了,里面是一片干净整洁的雪地。下到湖底,晓静从包里掏出一张照片看了一会儿,捡起一根树枝在湖底画起来,画完之后,又拿出相机把画的东西拍了下来。
  
  大军看着晓静离开了,也走到湖底。雪地上画着一只大大的狗,是晓静最喜欢的漫画形象,叫“史努比”。不过大军还是不解,这么大冷的天,晓静一个人到这里画史努比干什么?
  
  这个答案大军当天晚上就知道了,因为他在晓静的包里找到了一张照片,照片的正面是晓静和前男友开心地在雪地里的合影,雪地上正画着大大的史努比,照片的背面则是一行字:“我们相约,每年的第一场雪,画一只史努比,见证我们的幸福。”
  
  这张照片让大军深受刺激,更让他想起了一直都假装不知道的一件事,那就是晓静在认识自己前是有个男朋友的,只是后来不知为什么分开了,晓静也从不与大军说前男友的事情。就在那一天,大军第一次夜不归宿,以加班为由在网吧度过了一晚。
  
  大军的秘密
  
  那个晚上,大军把这个故事发在一个知名论坛上。帖子立刻引来了大量围观,网友的反应都非常强烈,有唯恐天下不乱,要大军马上和晓静离婚的;有要大军和晓静摊牌,让晓静做出选择的;也有说这不是什么大事,大军应该男子汉大丈夫宽宏大量的。
  
  看着网上的种种回复,大军的心情也跟着一阵阵变化。天明的时候,大军终于下定了决心,他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这件事,并且让网友们等着他在来年第一场雪时再向大家汇报。
  
  这一天过后,大军好像彻底忘记了这件事,和晓静依旧恩恩爱爱。
  
  转眼间就是一年,入冬的第一场雪又来了。
  
  大军一大早就出门守在楼下,果然没多久晓静就出门了。还是像一年前一样,她又来到了那个人工湖,画了一只大大的史努比。晓静走后,大军就走到了湖底,拿出相机把晓静的画照了下来,然后他也捡起一根树枝画了起来。不一会,大军就画完了,他看了一眼自己的画,满意地笑了,又拿出相机拍了张照片,这才去上班。
  
  进办公室不久,大军就翻出自己一年前在论坛发过的帖子,以“一年前的约定”为由请版主将帖子置顶,并把晓静画的史努比传到了网上。这个帖子又红火起来,网友的情绪更激烈了,甚至有人说要“人肉”出这个公园、再“人肉”出晓静这个坏女人。
  
  果然,没过多久,大军就看见又一张照片也被传到了网上,令大军吃惊的是,这张照片上居然有两只史努比,很显然其中一只是晓静画的,而另一只却是大军在晓静走了之后才画上的。难道真的已经被人肉出来了吗?大军的心一下就悬了起来,那晓静就危险了,现在的网友可都见风就是雨啊,一想到这,大军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意外的第三者
  
  快下班了,大军赶紧请了假去接晓静,在他俩快到家的时候,大军突然提议说去附近的公园转转,晓静也很爽快地答应了。
  
  转到了人工湖边,大军假装不经意看见了湖底的画,大声喊起来:“晓静,你看那里有两只史努比!”一边说一边拉着晓静来到了湖底。
  
  晓静并没有表现出大军想象中的尴尬,反倒大方地和大军讨论起来:“大军,你看这两只史努比这么像,一定是一对爱人画的。”她又捡起树枝画了一只史努比,说:“大军,两只史努比太孤单了,三只最好。”
  
  晓静的话刚说完,大军就像小孩一样大喊起来:“是!你就是不喜欢两只史努比,你就是喜欢三只史努比!那你是不是也不喜欢两个人的生活,非要有个第三者你才满意?”说完这话,大军就气鼓鼓地蹲下了。
  
  “你总算说出来啦?”晓静也蹲了下来,用手碰了碰大军的胳膊,笑眯眯地说,“你以为你翻我包我不知道?你以为你跟踪我我不知道?我还反跟踪你了,并且把咱俩画的史努比放到网上去了呢。”
  
  大军一下懵了,晓静用手点了一下大军的鼻子:“傻瓜,你发帖子的论坛我也常去。”晓静从包里拿出了一年前大军看到的那张照片,缓缓说道,“大军,不要因为这张照片难过,一场大病让他永远离开了我。但他走之前对我说,如果我以后生活得幸福,就在每年的第一场雪画一只史努比,见证我的幸福。我知道,他在天堂会看见。”
  
  事情的变化让大军措手不及,他慌忙说:“对不起……以后我们每年都来画史努比,画三只,永远把他画上。”
  
  晓静摇摇头:“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我这么做只是想告诉他,我现在很幸福。但是,以后我们还是要画三只。”她含着泪笑了,“傻瓜,你的小史努比已经有了,咱们一家三口不好吗?你要当爸爸了。”
  
  大军一下张大了嘴,猛地抱起晓静在湖底转起圈来。
  
  陌生来客
  
  “喂!放她下来!”就在这当口,一个炸雷似的声音突然响起来,一个中年男人拿着木棍凶神恶煞地站在他们面前。
  
  遇见抢劫的了?大军心里一慌,这会儿天已经黑了,附近都没人走动了。
  
  那中年男人盯着晓静,喃喃自语:“是有几分姿色,难怪啊!”晓静吓得脸色煞白,大军赶紧护住她,壮着胆子喝道:“你要是求财我认了,要是敢伤害我老婆,我跟你拼了!”
  
  中年男人这才将视线转向大军,脸色也缓和了些,过了一会才说:“听这话你也是个负责任的人,今天我冲你这话放过你们,你们回去之后要马上分手!否则休怪我不客气!”说完,他扔掉手里的木棍,拿出相机,不由分说“咔嚓咔嚓”就给大军夫妻俩拍了几张照片。
  
  大军松了口气,赶紧问道:“大哥,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我们是夫妻,为什么要分手?”
  
  中年男人的脸色又暗沉起来,说:“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是她前男友,背着现在的家庭在这里厮混,还说什么画史努比见证爱情……”
  
  中年男人还没说完,大军已经明白了,这个人一定是看了他发的帖子,认出了这个公园找到这里来的。大军忙解释自己是晓静的丈夫,可来人不信,质问大军为什么也会画史努比。大军红了眼眶,说:“一年前我就决定了,既然画史努比是晓静的幸福,那么我就要把陪她画史努比变成我们共同的幸福,所以我练习画了一年。”
  
  中年男人沉默了,过了一会儿,才说了另一个故事。
  
  原来,自从一年前大军发布帖子后,就有一群人在关注事情的发展,而这些人都是因为“第三者”的介入被毁了家庭。他们约定要找出晓静和前男友,好好教训他们。今天两只史努比的照片发到网上后,大家就进行了分工,有人负责找出这个公园,有人负责“人肉”出晓静……中年男人就是负责在公园蹲点、拍照的。
  
  可是中年男人没想到,陪在晓静身边画史努比的,却是她的丈夫。
  
  也就在当晚,大军的帖子下又上传了一张照片,正是中年男人拍的晓静和大军的合影,背后是三只相依相偎的史努比。照片被命名为“选择幸福”,在照片的下方,写着几行字:“恭喜你们最终选择了包容、关爱和珍惜,也选择了幸福!而对于我们广大网民而言,网络有风险,跟风须谨慎!”
  
  这一次,网上更热闹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3 20:04:01

把人生拉长看时间:2013-07-20 作者:未详 点击:330次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两位同村的青年被同一列列车拉进同一所军营。新兵训练结束后,他们一起被分到连队当卫生员,又一起考上军医大学。大学期间,他们在同一个班,学习成绩不分伯仲。然而,大学毕业后,他们此前雷同的人生轨迹戛然而止,两人命运出现了巨大反差。
  
  青年甲被分配至边防哨所,当了一名军医。那里人迹罕至,想买一本书,要翻山越岭几十公里才能到达最近的一家书店。与此同时,青年乙正如鱼得水地漫步在大城市的大医院里,身边医学名家云集,随时都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专业理论。
  
  两位原本处于同一起跑线的青年,彼此的境遇不经意间判若云泥。两年中,他们彼此偶有通信。突然有一天,青年甲写信说:“我接到命令,要奔赴老山前线。”青年乙回信:“我接到录取通知书,要到北京读研。”
  
  在炮声隆隆的前线,青年甲在野战医院负责救治伤员,在一次次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他的应急救治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他也懂得了珍惜,练就了坚韧。而忙于花前月下的青年乙,此刻却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挫折——他考试多科没过。谁也想不到,两人各自命运的转变,在这一刻埋下了伏笔。
  
  从前线归来,青年甲被分配至一所小医院工作,虽然条件简陋,但他非常知足。他开始如饥似渴地“充电”,拼命想补回曾经耽搁的时光。他的勤奋与踏实得到院领导的认可,一步步走上科室领导的岗位。之后,他决定考研。虽然曾两次名落孙山,但是一想到那些牺牲的战友,他便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从35岁那年起,青年甲的命运迎来了柳暗花明。考研通过,科研成果丰硕,免试直读博士。博士论文答辩会上,他清晰的思路与前瞻的眼光,赢得了一名评委的青睐。这名评委,正是青年乙的科主任。
  
  也正是35岁那年,青年乙的好运似乎走到了头。考博失败,科研成绩垫底,手术不慎引起医疗纠纷,此前顺风顺水的他再也经不住这一连串的打击,自暴自弃起来。有一天,科主任当着全科同事的面隆重介绍一位新成员——青年甲,青年乙目瞪口呆。青年甲如今已人到中年,成了著名的心胸外科专家,并接任了科主任一职。他就是我的伯父。
  
  在我失落迷茫、抱怨时运不济的日子里,他这样对我说:“人生好比一条长长的路,命运之神会为每条路都设置一些障碍,只不过有的设在路前端,有的设在路后端,没有必要羡慕那些开局一帆风顺的人。”我眼前一亮,伯父又说:“把人生拉长看,就会发现命运总体是公平的,所以不要在逆境的时候悲观绝望,前面也许就是一马平川;也不要在顺境的时候得意忘形,前面也许暗礁密布。”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3 20:04:21

开饭媳妇时间:2013-07-21 作者:未详 点击:328次   大梁的老婆秋莉最近常和婆婆拌嘴。这天,大梁刚下班到家,就被秋莉一把拎进了卧室。秋莉横眉瞪眼地说:“你妈干吗总是看我不顺眼呢?喊她吃饭也喊错了吗?”
  
  前几天,秋莉做好饭后,在厨房用勺子敲着盆喊:“开饭了,下一个!”就因为这习惯性的一嗓子,让婆婆终于爆发了,她大声说:“你不喊,我还不知道饭好了吗?你还以为在食堂吗?告诉你多少次了……”
  
  秋莉长得人高马大,没什么文化,在一个公司食堂里给员工做饭,每次饭好了,都是隔着窗口,对大厅里等候的员工这么喊的,养成习惯了,在家里有时也会冒出这样的话来。以前也是这么喊的,没见婆婆发火,可最近不知怎么,婆婆的火气越来越大,尽管秋莉很谨慎了,可她的性格和肥胖的身体一样粗犷,有时候一不留神就喊出来了。
  
  这天大梁劝了好久,秋莉总算缓和下来。第二天晚上,秋莉兜里揣着满勤奖金,高兴地回到家,打算做点好吃的。就在快做好的时候,一时高兴,忘记了昨日的不快,又拿起勺子“当当”两声敲在盆沿儿上,刚要喊“开饭”,就想起婆婆的脸,她赶紧闭上嘴,伸头看着客厅。恰好,婆婆一脸无奈,正竖起耳朵,似乎在等着听那句话,半天没见动静,她也扭头看厨房,两人眼神一碰上,猛地各自缩回脑袋。
  
  总算有惊无险,秋莉偷笑着,端菜上桌。大梁自然没察觉到,边吃饭边说:“妈,这几天怎没见你去打太极啊?”老太太张了张嘴,看了眼秋莉,没说话。
  
  没过几天,秋莉又忘了这茬,拿起勺子“当”的一声又来了,但想起婆婆时,举着勺子没再落下去。
  
  老太太在里屋听乐了,想:照这样,慢慢就把儿媳妇的毛病改了!
  
  不久,老太太到女儿家串门,好几天没回来。周日这天,是儿子的七岁生日,秋莉在家准备了一桌饭菜,等弄好后就敲两下,大嗓门一扯:“开饭了,都死哪儿去了?”没想到话音刚落,儿子一溜小跑进来,拉着的竟然是奶奶!
  
  原来老太太记着孙子的生日,特地赶回家了,可一进门就听到了这久违的嗓门,忍不住也冒出一句没掂量的话来:“恶习难改!”
  
  秋莉哪里知道婆婆回来呀,又不是喊给她听的,这样训斥自己太冤枉了,她也不干了:“喊怎么了?这是职业病!再说我也不知道你回来了,如果知道你在家,我也不会这样啊……”随后,秋莉赌气地从冰箱里拿出几个鸡蛋,放到碗里,用一根筷子不停地翻弄着。
  
  儿子小,他望着妈妈,觉得很好奇:“妈,你在找啥呢?”
  
  秋莉没好气地说:“找骨头呢!”
  
  老太太一听,哼了一声:“那你慢慢找吧,乖孙子,来跟奶奶吃饭。”
  
  没几天,正吃着饭,老太太也从屋里拿出两个鸡蛋,打在碗里,用一根筷子搅拌着。孙子问:“奶奶,拿鸡蛋干吗呀?”老太太说:“我看鸡蛋里能不能找出骨头来。”秋莉嘟囔着:“找出骨头我就吃下去。”
  
  孙子凑到奶奶跟前,惊叫道:“妈妈,奶奶打碎的鸡蛋里,是小鸡耶,有鸡骨头!”这时,老太太把碗端来,慢悠悠地放到了媳妇面前—蛋里露出来的,是已经长了绒毛的鸡雏。看着碗,秋莉顿时僵住了,一口饭噎在嗓子眼。
  
  大梁赶紧打圆场:“儿子,奶奶这是告诉你,啥事都没有绝对,鸡蛋里也能挑出骨头,以后可要好好学习。妈,过来吃饭吧,您孙子在您的生动教导下,一定会有出息的。”
  
  可老太太却在媳妇旁边坐下,给秋莉拍着脊背:“别噎着,喝口水。”
  
  秋莉嗓子眼的那口饭,竟然“咕噜”一声咽下去了,她受宠若惊地转过身,呆呆地看着婆婆。
  
  好多天了,两人都很别扭,说话都是硬邦邦的,现在,秋莉不知该说什么了。老太太叹口气,说:“不是我挑毛病,其实是因为……”
  
  原来,一个月前,和老太太一起打太极拳的一伙老人中,有个叫老张的,和老太太发生了口角,被老太太揭短了,因为老张在七年前坐过牢。老太太一时气急,说了几句呛肺的话,这下,老张好几天不见影,等人们找到他家时,才发现老张因受到老太太的刺激,已经病了好几天。
  
  老太太很愧疚,虽然道了歉,老张也渐渐好转,可老太太心里总还过意不去。于是,她就寻思请老张来家里吃顿饭。老张在老太太再三央求下来了,可是,刚坐上桌时,儿媳妇在厨房里“当当”两声敲了盆,随即传来秋莉的大嗓门—“开饭了,打饭!”
  
  老张脸顿时通红,起身扭头就离开了,把老太太弄得莫名其妙。
  
  后来老太太才知道,在监狱里,食堂师傅就是在铁桶上敲两下,接着喊开饭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老张的脸挂不住了:这不是故意在羞辱他吗?谁家里请客,会这样让客人吃饭的?
  
  老张出去这样一说,顿时引来很多老人的不满,大伙儿都疏远了老太太,仿佛她的人品和行为已经十恶不赦了。这么一来,老太太自然要把一肚子火气发到秋莉的身上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她要让媳妇改掉这个毛病……
  
  秋莉听到这些,才明白婆婆的苦衷,难怪老张来之前,她喊“开饭”,啥事没有,之后婆婆就开始找茬了。难怪这段时间婆婆早上也不去公园了,平时来往的老人也不见来找她,孤单的婆婆怎能不伤心呢,都怪自己啊……秋莉哭着说:“妈,对不起,是我不好,明天我亲自去请张伯伯来家吃饭,行吗?”
  
  老太太的眼圈红了,哽咽着说:“你是个好媳妇,其实我……我这段时间挺孤单的……”秋莉用力点头:“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这时,小孙子冲奶奶和妈妈喊了句“开饭喽”,一家子全都笑了……
页: 1508 1509 1510 1511 1512 1513 1514 1515 1516 1517 [1518] 1519 1520 1521 1522 1523 1524 1525 1526 1527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