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8:31:02
世上最强壮的父亲时间:2013-07-28 作者:未详 点击:194次 我想做一位好父亲。我给我的孩子们做好吃的饭菜,工作到深夜以挣钱支付他们的短信费用,带他们去拍泳装照。
但与迪克·霍伊特相比,我所做的一切都算不了什么。
他85次推着自己残疾的儿子瑞克参加了26。2英里的马拉松比赛。有8次比赛,他不仅是用轮椅推着他跑完26。2英里,还用小艇拖着儿子游了2。4英里,并在车把上安一个座位,让儿子坐在上面,骑着它行走了112英里。而这一切,全都发生在同一天。
迪克还拉着儿子参加越野滑雪,背着儿子登山,甚至还曾经用自行车搭载儿子穿越美国。
那么瑞克为他父亲做了些什么呢?其实并不多,除了挽救了父亲的生命之外。
这个爱的故事开始于43年前的马萨诸塞州温彻斯特市,当时瑞克在出生时被脐带缠住了,致使他脑损伤,无法控制自己的四肢。
“他今后一生都会是植物人了,”迪克说,瑞克9个月大的时候,医生们是这样对他和他妻子说的。“把他放到一家慈善机构那里吧。”
但是,霍伊特夫妇不信这个邪。他们注意到了,他们在房间里走到哪儿,瑞克的眼睛就跟着他们转到哪儿。瑞克11岁的时候,他们带他到塔夫茨大学工程系,询问他们是否有什么可以帮助瑞克进行沟通的工具。“不可能,”迪克说他得到的都是这个回答,“他的大脑根本不思考任何东西。”
“给他讲一个笑话看看。”迪克反驳道。他们照做了。瑞克听了那个笑话后哈哈大笑起来。结果证明他的大脑思考的东西很多。
迪克为儿子装了一台电脑,让他侧着头可以触动一个开关来控制光标,这样,瑞克终于可以与他人进行沟通了。他写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加油,熊队!”他的一位观众同学因事故瘫痪后,学校为这位同学举办一次慈善筹款长跑,这时,瑞克费力地打出这样一行字:“爸爸,我想去参加。”
对,没错。迪克自称是一个“胖小猪”,从未一次跑过1英里,那他怎么能推着他儿子跑5英里呢?尽管如此,他仍然做了努力。“跑完之后,我成了残疾人,”迪克说,“我腰酸腿疼了两个星期。”
那一天改变了瑞克的人生。他在电脑上写道:“爸爸,当我们在跑动的时候,感觉就像是我不再是残疾的了!”
而这句话改变了迪克的人生。他变得迷恋于让瑞克有这种感受,所以,只要有机会,他就这么做。他进入了一种霸王硬上弓的状态,准备好与瑞克一起尝试1979年波士顿马拉松赛。
“这绝对不行,”一位赛事官员对迪克说。霍伊特父子不是简单的赛跑者,他们也不完全是轮椅竞赛者。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们就只好参加群众性野外长跑。后来,他们找到了一种正式参加比赛的方法:1983年,他们在一次马拉松赛跑中,跑得很快,获取了次年在波士顿举办的马拉松参赛资格。
然后,有一天,有人这样说:“嘿,迪克,为什么你们不参加铁人三项比赛呢?”
一个从未学过游泳,6岁后就再也没有骑过自行车的人,怎么可能拉着他那体重100斤的儿子完成铁人三项呢?不过,迪克还是做了尝试。
至今为止,他们已经参加了212次铁人三项,其中包括在夏威夷的4次折磨人的15小时铁人赛。嘿,迪克,你为什么不独自参加比赛看看?“这绝不可能!”迪克说。迪克之所以做这些,完全是为了他和儿子一起跑步、游泳和骑自行车时,瑞克那甜蜜的笑容让他所感受到的“棒感觉”。
今年,65岁的迪克和43岁的瑞克完成了他们的第24次波士顿马拉松赛,在2万多参赛者中排名第5083位。他们的最好成绩是1992年获得的,2小时40分,仅比世界纪录慢35分钟,而这个世界纪录创造者是不用推着一位坐轮椅的人一起跑的。
“毫无疑问,”瑞克写道,“我父亲是世纪之父。”
而迪克也从中获益了。两年前,在一次比赛中,他心脏病突发。医生发现,他的一条动脉已经堵塞了95%。“如果你不是体魄这么强壮,”一位医生对他说,“你大概在15年前就会病亡了。”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迪克和瑞克是互相拯救了对方的生命。
现在,瑞克找了家庭护理,有了自己的公寓,在波士顿工作。迪克也退役了,住在马萨诸塞州的荷兰德市。他们总是设法汇合到一起,到全国各地演讲。另外,他们每个周末,包括这个父亲节,都要参加一些艰苦的比赛。
到父亲节那天晚上,瑞克将请他父亲吃晚饭,但他真正想送给父亲的东西是一件他无法买到的礼物。“我最喜欢的东西,”瑞克写道,“是我父亲坐在椅子里,让我推他一次。”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8:31:13
孝字是这样写出来的时间:2013-07-28 作者:未详 点击:342次 世界上大约再也没有哪一种文字如我们的汉字这样,可以用图像或字体的组合来形象地表达文字的含义。遗憾的是我们久置其中,面对这样美丽的文字日渐麻木。特别是在用惯电脑后,文字已沦为一种符号,只剩下功能性,而失去中国汉字丰富的寓意。
一张图片,一个年轻人背着自己的母亲,这就构成了汉字“孝”。在韩国,有一定修养学识层次的人,都会汉字。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多懂点修养礼仪,会特地在课余将孩子送去学汉语。汉字笔画繁琐,老师往往会着力加深学生对字体形象的认识,用图片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记住“孝”字是怎样写的:儿子背着自己的老母亲。
我们都有伏在父母背上的记忆。你是否记得最后一次被父母背着打小圈是何时的事?小时候有一首儿歌:背背驮,卖猪猡。这通常是父母背我们时唱着逗乐的。
我已记不起最后一次在爸妈背上的具体时日,但伏在爸妈背上的那一段骨肉相连的情景已深深嵌入记忆里。那是温暖的、富有安全感、满足的……
我的女儿是何时离开我们的脊背,我也不记得了。最后一次好像是她发高烧,在医院,爸爸背着她上上下下打针拍片子。背上的她,双脚差不多可抵着爸爸的小腿弯了,爸爸背得汗淋淋的,一面还要抚慰着她。
现今,我们背上的小东西早已长大了,而且背上了她自己的小宝贝。就这样,父母背着我们的童年,我们背着孩子的童年,光阴静悄悄地溜走了。时光真的很无情,我们在父母背上牙牙学语的日子似乎还记忆犹新,而双亲早已华发丛生、双肩佝偻了……不经意间,父母到了需要我们脊背的时候。
父母背着我们的童年,我们要背起他们的晚年。这个“孝”字,不是在电脑上按下键就会跳出来,也不是简单几笔就可以草草写出来,而是这样写出来的:在父母面前蹲下身,柔声地说:“爸爸,妈妈,让我们背上你们,好吗?”父母总会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们不忍增重我们的负荷。
伏在我们背上吧,无论前面是崎岖小道,还是平坦大路,我们都要背起你们的晚年。在我们背上,你们的体温裹着我们心田,我们又回到那段骨肉相连的岁月。不要让那美好时光再静悄悄地溜走,让我们一起写下一个漂漂亮亮的“孝”字。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8:31:24
父亲和树时间:2013-07-28 作者:未详 点击:452次 曾经以为,有些怨恨,像薄雾,散了;有种思念,像轻烟,淡了。没想到在河的橡胶坝旁边,居然邂逅了记忆中的一树繁花……
在老家的小院里,它悄然而生。从何而来,不得而知。这可能是从哪一只尖嘴长翼的鸟儿口中掉落后,长出来的一株孱弱小苗吧。母亲几次要将它拔除,父亲却把它当作天赐奇珍,念叨着“绒花、绒花”,庇护着它。
它争气地茁壮成长,两三年之后,俨然成了一棵“镇宅之宝”。白天,绒花树的叶子舒展,迎风而舞,纤细的针状的小叶子,像密密的睫毛忽闪忽闪。暮色降临时,互生的小叶子就会成双结对地合拢在一起,抱头而眠。多么奇异的情状,让人心生异样的温暖。更不同寻常的是,它的叶子居然可以治疗本地一种多发的皮肤病。一时间,上门讨要者众。母亲很慷慨,大把地折枝。父亲人前一脸自豪,人后却声声怨怪,“太小,折损不起,我还指望着这棵树成材呢!”语气急了,俩人就一个横眉、一个怒目,争吵起来。
印象中,两个人好像总是吵吵闹闹的,父亲不和颜,母亲不悦色。
就在那一年,一向敏感的我的学业飞流直下。一向对我寄予厚望的父亲黑脸不看我,却向母亲撒气。而母亲的阵地似乎总在节节失守,她败退到病床上,几天滴水未进,连一个眼神都没有给我……
我没有向父亲承诺,也没有向母亲忏悔。我揪着我小小的不堪重负的心,暗地里跟三更灯火五更鸡较着劲儿。
一年后的夏天,热烈、盛大得像一个节日。父亲站在院落里,迎来送往,人们惊艳的目光停留在绒花树那薄薄的云鬓、云霞般的花冠上。孔雀的尾屏般的花瓣,由中心到尾翼呈渐进色,由白变红,如梦似幻。黄昏时,铺天盖地的黑蝴蝶不邀而至,在蓬松的树冠上联袂起舞。树下,父亲一板一眼地念我的录取通知书;弟弟憨态可掬,趴在小凳上,瞅一眼我,瞄一眼爸;母亲张罗着晚饭,脚步轻快,眉眼盈盈……可是,看着那些亲密依偎的叶、那些羞闭的花,忧伤与怨恨却劫持了我:如果一个男人,那么柔情似水地善待一棵树、娇宠一树花,却不知道关照妻女的感情,那么我所有的努力,都是有价值的吗?所有的盛开,都是有意义的吗?……
经历了一些挣扎,我终于收心,在这座小城安居下来。在一岸垂柳中,竟看到一片花团锦簇。它那么空灵、轻盈、美丽,像年少时的绮梦。
我想起了父亲,和他的秘密——那棵树之所以被他宠爱有加,是因为它的名字与他给我起的小名儿相同。情不自禁拨通父亲的电话,却传来母亲的声音。“你爸呀,在做饭呢……是,老了老了,他变体贴了,蓉啊,我有福了……”
此刻,在触手可及的轻云般的绯红中,在一阵幸福的颤栗中,我簌簌地落下泪来。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8:31:35
给压力找对一个出口时间:2013-07-28 作者:未详 点击:494次 那晚,在一家知名广告公司做设计师的朋友告诉我,干这行两年了,从刚得到这份工作时的欣喜到如今越来越明显的疲惫,她已渐渐迷失了奋斗的方向。
我不解:“两年前,你的志向那么坚定,一定要在广告界找到立足之地,现在你已如愿,并且已有了一定的成绩,应该高兴才对啊。”
她的眼神很忧郁:“曾经非常喜欢设计这个专业,把这当梦想来追求。每次设计出好作品来,无论是否能得到实惠,都很有成就感,内心充实而愉悦。调进这个大公司,周围高手如云,被轻视是常有的事,甚至随时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危机。现在,我都找不到最初做这行时的快乐了。”
面对朋友的烦恼,我突然想起近来走红的NBA球星林书豪,想起他面对媒体,坦然地讲述的那段奋斗心路。
受父亲的影响,林书豪从小就很喜欢打篮球,高中时,他带领所在的球队获得了州级篮球比赛的冠军。但在美国,篮球圈一直由白人和黑人主宰,黄皮肤的华裔球员在圈内很受歧视。在旧金山参加夏季联赛时,有人在看台上公然羞辱他:“黄皮肤的,滚回中国吧!”他顶着压力,打出了好成绩,为华人争了口气。加入金州勇士队时,偏见和随时失业的压力仍包绕着他,他曾三次被金州勇士队下放到雷诺大角羊队。火箭队接纳他的惊喜还没散尽,为了给签约球员——海地中锋萨缪尔·戴勒姆波特腾出位置,火箭队又毫不犹豫地将林书豪裁掉了,他们对这个来自哈佛的华裔小子有偏见——身高远不及姚明的林书豪可能更精通读书,并不真的懂篮球。
骨干队员艾曼·舒伯特和拜伦·戴维斯的意外受伤,让尼克斯队面临着控卫荒。不得已,尼克斯招进了刚被火箭队裁掉的林书豪充当替补。然而,正是这么一位多次面对失业和坐冷板凳等尴尬遭遇的华裔球员,在2012年2月6日尼克斯与篮网队的赛事当中,一出场,很快便贡献全场最高的25分……原来对他没报多大希望的教练惊喜交加。随后,林书豪又在下一场比赛中,创下了25分7助攻、28分8助攻的奇迹,一跃成为震惊世界的篮球新星。
成功后,林书豪说,很多人打球的动机是金钱、女孩子和明星的生活方式,他也经常被世俗所诱惑。为了打得更好些,他给自己施加了很多压力,这让他迷失了打球的目的。
把被人轻视的耻辱当动力,他进步了,可是,并没找回最初的平和与快乐。曾经旋转在篮球上的喜悦一度被无形的压力主宰着,让他感到焦虑和烦躁。
后来,林书豪发现,把实现梦想后得到的金钱和荣誉作为打球的目的,它的成败便成了巨大的压力,甚至成了成功路上的阻力。于是,他重新调整了思路——竞技的快乐来自享受比赛的激情并不断超越自己,与名利无关。他给压力找到了这样一个正确的出口,他也因此重新找到了心灵的平和与愉悦。
如今,朋友也有类似的焦虑,审视自己,何尝不也有过这样的烦恼?或许,职场本身就是个竞技场,机遇与压力始终并存。
世界的精彩,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来自竞争中的一鸣惊人或百花齐放。竞争既是一种正面的动力,也可能成为一种负面的心理压力。那么,学学林书豪吧,给压力找对一个出口,不要纠结于职场上的成败,请将注意力切换一下状态——看淡眼前的得失,做一个懂得享受工作乐趣的人,去体会超越自己的激情、感受流汗的痛快。意想不到的成功,可能就在不远的地方等待我们的到来。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8:31:45
结交植物时间:2013-07-28 作者:未详 点击:247次 活在世上,庆幸结交了一些朋友。当他们的面孔被我记住之后,他们的心灵也滋养着我。
我的朋友包括草木。
草木其实是更好的友人。
和人类相比,草木不说话、不计较、不背叛。草木身穿好看的衣裳,它们开花。有谁能开花?唯有草木。
草木宁静,不像人一样走来走去。人会老,会改变模样和心灵。草木不会,它们永远在自己的家乡,永远不老,每年春天都有一个发芽与开花的青春等着你。
草木不拒绝人们,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
所谓自然,不光指人类的生存环境,自然——包括草木和动物,是人类的老师和朋友,可能比我们更纯洁、更有智慧、更坚强。自然比人更“自然”。
结交草木,受益的是人的心灵。
一个人,不管是什么样的人,胖、瘦、高、矮、丑、俊、贫、富、顺、逆、黑、白、尊、卑,总得有心灵吧?如果有心灵,那心灵始终追随着这个人。好的心灵澄澈,像水;又柔韧,像树的枝条;有花一样的香味,哪怕是一点点的香。心灵有看得很远的视力,有好的听力、辨察力。
草木迎风歌唱,和水结为一体而不分离。
草木在四季当中展示着很大的变化,所有的草木都有一股说不出来的劲儿,就说是它的“精神”吧——缄默地生长,不在意大红大紫,不拘泥于环境条件,节制,合作,甘于卑下,寓生命于色彩;善御寒,天真,担当,敢于腐烂不留一丝痕迹;柔软,坚强,对蜜蜂和鸟类不产生排异反应;成林,着装得体,高的高,矮的矮,遍布一切之地。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8:31:56
用极致点燃梦想时间:2013-07-29 作者:未详 点击:278次 想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成功者们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有人说是能力,有人说是坚持,还有人说是选择……但不管是哪一条,如果不能将其做到极致,都有可能导致梦想折翼。
恒信钻石机构的董事长李厚霖就非常推崇极致的境界。他主张活出人生的极致,并将事情做到极致。不久前,他在企业内部发起了一次极致人物评选活动,评判的标准只有一条,那就是:能不能将工作做到极致。
经过历时一年的评选,活动落下了帷幕,最终获奖的10名代表,既不是身居要职的公司高层,也不是学历出众的专业精英,但他们却拥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将手底的工作做到了极致。
一号获奖者曾是一名店员,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她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了11年,从最初的店面统计,到商品管理、核价,最后做到了部门经理。十几年中,不管职场如何躁动不安,也不管外界如何风云变幻,这位员工一直对工作一丝不苟,把职场生涯里最辉煌的一段时光全都献给了同一家公司。对她来说,公司不仅仅是公司,而是一个家,而她对公司的感情,也逐渐转为亲情。就这样,陪伴变成了习惯,慢慢走向了极致。
二号获奖者是位仓库管理员,工作4年间,她从来没有请过假,每次加班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同事们问她为什么,她笑着回答:“因为仓库钥匙在我手里啊!”这位获奖者还说:“你可以没有特殊技能,没有高学历,没有太多生活阅历,没有宽阔的胸怀和眼界,但是对于工作必须拥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担当。”而她,也的的确确将这一点做到了极致。
三号获奖者的工作原本很轻松,但他却习惯选择处理那些棘手的问题,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几年内,他没过过一次生日,主动加班的次数却很多,为着公司利益最大化坚守着谈判桌,将自己艰难的选择做到了极致。
四号获奖者擅长坚持。面对那些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她却坚持一遍又一遍地尝试,从不可能中寻找可能性。她曾为了一条合同细款同合作者沟通了一个月,经常谈事情谈到半夜两三点钟,直到将三部手机的电全都用光。凭借自己不服输的劲头,她拿下了许多知名电影的广告植入权,创造了许多业内奇迹,将坚持做到了极致。
…………
虽然此次评选的获奖者们各有各的成功秘诀,但却异曲同工地诠释了极致的内涵,将不同的成功品质发挥到了极致。也许我们该谨记,成功的品质多如牛毛,但拥有任何一项都不意味着成功,除非你能将其做到极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8:32:07
帮人帮好时间:2013-07-29 作者:未详 点击:434次 有这样一则笑话:邮局大厅里,一位老太太走到一个中年人跟前,客气地说:“先生,请帮我在明信片上写上地址好吗?”
“当然可以。”中年人按老人的要求做了。
“谢谢!”老太太又说,“再帮我写上一小段话,好吗?”
“好吧。”中年人照老太太的话写好后,微笑着问道:“还有什么要帮忙的吗?”
“嗯,还有一件小事,”老太太看着明信片说,“麻烦帮我在下面再加一句,‘字迹潦草,敬请原谅’!”
看到这里,想必都该笑了。为何笑呢?是因为这个老太太的做法有点过分,超出了常理。长期以来,我们形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在帮者和被帮者、施者和受者之间,由于认为帮者是在付出、做好事,被帮者似乎理应毕恭毕敬,全盘照收。可这个老太太不同,人家帮她,她却没有因此而降低自己的要求;当帮者没有帮好时,她也并非一味礼貌,而是幽默地说出了心里的不满:嫌帮她的人字迹潦草,不够美观。
笑过之后,细心一想,老太太的要求虽然有点苛刻,却又何尝不是可爱地道出了“被帮者”的诉求:“被帮者”在受人帮助的时候,其实也并非完全被动,没有要求的权利。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老太太希望她的明信片能够工整一些,给收信人一份惊喜和愉悦。按理说,这个忙不难帮,只需认真一些,就能满足老人的愿望。然而帮者忽视了,挥手而就,却让老人留下了遗憾。
单位里有一位大姐,性格开朗,古道热肠,但凡遇见单身青年就张罗着给人家介绍对象。她是女工委员,认为这是自己的使命。一开始,由于她的热情,大家都不好意思拒绝。她也就愈来劲,怎么见面,怎么约会,买什么礼物,都要过问。结果呢,一对都没成,同事们对她的看法也是越来越多。她呢,逢人就叫屈,抱怨现在的年轻人不懂事,自己鞍前马后的,出力不讨好。
这就提醒我们,做好事帮助别人,不能单从自己的愿望出发,而应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考虑一下对方的需求。如此才能有的放矢,避免瞎帮忙和帮倒忙的尴尬。
这么说来,帮人应该是一种平等的行为,不应被当成施舍,更不应成为一种自以为是的“压迫”。
帮人之前,我们应该先弄明白人家起码的欲求。对于喜欢玫瑰的人来说,你送他玫瑰,自然欢喜。然而,如果对方喜欢的是野菊花或油菜花,你执意送他玫瑰,这手上的香气又何在呢?
帮人就是这个道理。帮人无贵贱,帮到心上才是好。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8:32:16
跟妈学的时间:2013-07-30 作者:未详 点击:276次 快开学了,刚上高中的东子又准备离开家,进城上学去。他来到村子外的大河边,河上没有桥,只有一条摆渡船长年累月地来来回回。
船慢悠悠地向对岸驶去,身后的岸上突然有人大叫起来:“大叔等等我、等等我!”
船上人回头一看,只见岸上有个瘦弱的中年妇女一边着急地大喊,一边弯腰喘气,手上还举着一个蓝布包裹。东子一看惊讶极了,那是妈妈,看她头发凌乱、喘气艰难的样子,一定是一路跑过来的。难道家里出事了?
这时船已行至河中央,东子忙求摆渡大叔把船掉转头,大叔还没开口,有同船的人不乐意了,说:“这要是回头那得耽误多长时间?我们还有急事哩。”
听这一说,摆渡的大叔只好对东子为难地摇摇头,又朝东子的妈妈摆摆手,然后继续往前撑。东子急坏了,妈妈这么远跑来肯定有事,怎么办?
就在这时,惊人的一幕发生了:只见妈妈毫不犹豫地“扑通”一声跳进河里,然后拼命游了过来。
水乡的人,无论是男女老幼都会游泳,妈妈当然也会。问题是,现在已是深秋,河水寒意浸骨!
人们惊呆了,片刻,摆渡大叔第一个反应过来,大喊一声:“不要命了啊!”说完,立即拔篙拼命掉转船头。河心流急浪大,船回头很吃力,东子早已冲过来帮着大叔撑篙,其他人也冲过来,大伙太用力了,以至于长长的竹篙弯成了一张弓。
大伙齐心协力把东子妈拉上船,这时,她全身湿透了,嘴唇乌紫。可她来不及多说,赶紧递过来个水淋淋的蓝布包裹,一边哆嗦一边责怪自己:“东子,你看妈这记性,给你煮了一兜鸡蛋,怎么就忘了给你?”
对农村孩子来说,鸡蛋可是最好的营养品哩。东子一时间哽咽了。
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长长的竹篙换了一支又一支,摆渡船不停地把东子从河这边送到那边,又从那边送到这边。东子也不知道吃下了多少妈妈煮的鸡蛋。一转眼他考上了大学,然后又出国留学……
又是几年过去了,今天东子又站在摆渡船上。他回国了,回国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回家,看看整整三年没见的妈妈。
船行至河心时,东子看到妈妈了。她知道东子要回家,几天几夜没有合眼,现在正站在岸上向东子一边拼命摇着手,一边擦着眼睛。恍惚间,东子想起那次妈妈送鸡蛋的情形,一切就像发生在昨天……
摆渡大叔看在眼里,也同样地激动,结果一个不小心,船重重撞上了河中的一块浅滩,搁浅了。
三年没见妈妈了,现在近在咫尺却近不了身,可把东子急坏了,大叔和同船的人也急坏了,大伙一起帮着用力,结果那长长的竹篙再次弯成了一张弓,可船却还是不动分毫。
就在这时,只听一声响,随着水花四溅,有人竟跳进河里向岸边游去。所有人全惊呆了,站在岸上的妈妈也惊呆了。她想着喊阻止,可汹涌的泪水使她开不了口。
当西装革履的东子落汤鸡一样爬上岸,一把抱住头发花白的妈妈时,妈骂道:“你这呆孩子,现在是深秋,河水多冷啊……”
东子哽咽着说:“我这是跟妈学的,妈你那时不也不怕冷吗?”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8:32:31
救生筏时间:2013-07-30 作者:未详 点击:145次 在艾森豪威尔首次执政期间,我的祖父有段时间总是忘记眼前的事儿。他把我叫进他的书房,因为他又要讲故事了,讲那个他从没有对别人讲过的故事。我祖母从梳妆台前站起来,手里拿着镶有小灯泡的椭圆镜子——我以前总爱把那些小灯泡拧下来。她大声嚷嚷着:“唉,看在老天的分上,西摩,我们七点半还要赶到双果园去见德沃斯金一家呢。你非得回到南太平洋才行吗?”
外祖父“砰”的一声把门摔上,示意我坐到椅子上。两个星期后我就有13岁了。“我想跟你说点事儿,孩子,”他说道,“我从没有对别人说起过。准备好了吗?觉得自己有胆子听吗?”
“有胆子。”
“真有?”
“真有,先生。我知道我有。”
他坐在桌旁,用一把亮闪闪的小金剑形裁纸刀裁开一封信。“这么说,你想知道?”
“非常想。”
“那好吧,立正,水手。”
祖父的书房铺着白色的厚粗绒地毯,我光着脚板,感觉刺痒痒的,脚趾头在地毯中拧来拧去。房间里还有很多仙人掌。祖父经常鼓励我摸上面的刺,他认为这样才能证明一个老家伙的后代有多能吃苦。在二战中,他曾当过一艘驱逐舰的舰长。
“时间很晚了,”他说,“有人敲我的舱门。我跳了起来,那段日子我都是穿着军装睡觉的——鞋也不脱。”祖父笑了。圆圆的脸,笑起来仿佛篮球上开了个口子。我暗自发笑。
“不许笑,”他说,“不能因为我笑你就笑,不要以为我现在不能杀了你。人都是说变就变的。”
“唉,西摩,我的老天哪,”祖母透过门缝抗议道,“难道他不应该呆在夏令营里吗?叫他母亲来吧。”
祖父直盯着我,冲她的声音怒吼着。“再多说一个字,少尉,我就把你扔到禁闭室去。不到打胜日本人的那天,你是见不到比妮·德沃斯金的。”
“我去煮点咖啡。”祖母说。
“时间很晚了,”我说,“有人敲您的舱门。”
“敲了两下,”祖父说,“等他的指节准备敲第三下的时候,我打开了舱门。‘瞭望哨传来的消息,先生。一条船,先生,正北三英里。非常小,先生。可能是条敌人的船,先生。也可能不是,很难说,先生。’我让那小子住嘴。有些传令兵不知道说话时什么时候该换气让你想一想。他们以为如果你不说话,就是想听下去,根本不是这样,记住这点。我走上船桥。‘等等,’我告诉他们,‘等到能看清楚再说,准备好鱼雷。’我这么对他们说,或者说了些类似的话,我记不清当时的舰上用语怎么说了。”
“准备好鱼雷?”我问道。
“是的,”他说,“准备好鱼雷。当时,我看不太清楚,不过极有可能不是敌人的船。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我明白,先生。”
“不,你不明白,水手。”
“是的,我不明白,”我说,“一点也不明白。”
“当时,海军司令部的公报已经警告过了,要万分警惕日本的神风突击机。你知道什么是神风突击机吗?”
“大体上知道,”我说,“它会俯冲船的侧舷。”
“还跟我耍聪明?你不认为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生死问题吗?”
“对不起,先生。”
“所以我才要等。我们花了大约半小时补充好火力,以便能击中1/4英里范围内的目标——在紧接下来的搜索中,我能够看清楚那条船了。”
祖父停顿了一下,打开右边的抽屉,里面有他保存的一把上了保险的手枪和一摞破旧的黄色漫画书,都是些怪兮兮的书。在卡通画中,男人们长长的家伙顶端戴着帽子,毛发从边上蔓延出来,样子讨厌。他们追逐着裙子撩过头顶的女人们,女人们的屁股上文着“山姆大叔是我爹”以及“我先前从没亲过独裁者”之类的字样。祖父重重地关上抽屉,两只手放在脸庞前,转动着拇指,做出好像要祈祷又好像要握手的样子。
“日本人,”他说,“救生筏上全是赤身裸体的日本人。整整一救生筏赤身裸体的日本水手。现在软心肠的人也许会叫他们难民,可那个时候,他们除了日本人什么都不是。看样子,他们已经在海上漂了不少日子了。因为背对着光线,所以只是看到他们的背部,个个瘦得皮包骨头。”
我退后一步,想坐下却不能坐下。祖父站着,斜靠着桌子,细察着我的脸。接着,他手指着门,嘴里嘟囔着:“菲利丝不懂的。”他在一张记电话的告示帖上潦草地写下“炸掉它”几个词的大写字母,低声说:“我下了命令。”说着,他绕过桌子,指了指壁橱。“我们到里面说去。”于是,我跟着他钻到一堆衣服里面。很久以前,我祖父就把他所有的衣服从祖母满当当的衣橱里清理出来了。他没有打开灯。透过门下缝隙的微弱光线,我能看到祖父的鞋子和白色的短袜。他穿着短裤,依然沉浸在驾船航行中。
“放松点,水手,”他说,于是我就跪在了衣服、领带和腰带中间。现在我明白一个道理,问题不在于你听了一个故事多少遍,而在于你在哪里听到了它。以前我听过这个故事,但和祖父一同呆在壁橱里听他讲还是平生头一次。
“为什么?”我问道,“为什么,如果你明知道不会——”
“为什么?”他答道,好像不是在回答我的问题,而是根本就不知道答案。他唉声叹气。尽管我们是在壁橱里,他依然是小声说话,“有些人会对你撒谎,他们说是因为战争。我不会骗你,这和战争无关,只和我身上穿着的军装有关。因为,作决定是我的工作。除了这个,我他妈的又能对一船赤身裸体的日本人怎么样呢?那是在战时啊。”
“可是,你刚才说——”
“听着,那是我的工作。像我这样的人要为像你父亲这样胆小怕事的人保天下太平,仅仅因为这个,并不意味着你不能杀死任何平民。因为你要这样。我每周在银行里都要这么干,”他把肥硕有力的手搭在我的肩上,“明白吗?”
“从没明白过。”我吸了口气。
“好,”他说,此刻,我们站在黑暗中,彼此看着对方,故事是相同的,却又是不同的——故事与上次一样,但这次他泪流满面。他用手擤鼻子。我用他夹克衫的一只袖子帮他擦。“我要出去。”他说着把门带上,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间忏悔室里。
我脑子空空如也,甚至感觉不到有只手像鱼一样摸着我脚踝。另一扇门打开了。“西摩?西摩?”我的祖母问,“孩子在哪儿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8:33:05
母爱不是记忆是习惯时间:2013-07-25 作者:未详 点击:167次 阿芳隔三差五总要给上大学的儿子打电话,叮嘱这些那些,嘘寒问暖。这个习惯一直到儿子工作了,她也没改。
有一天,丈夫有急事要给儿子打电话,但手机没电,自动关机了。他赶紧用座机打,可记不住儿子的手机号码,就问阿芳。阿芳埋怨道:“你这个当爹的可真行,连儿子的手机号码都记不住。”丈夫解释:“我存在手机里,何必记住?”阿芳随口报:“1、3……哎,是137还是138呀?”
丈夫又心急又纳闷,说:“你这人怎么回事?平时没事给儿子打电话打得那么勤,电话号码十几个键‘啪啪啪’两秒钟就按完了,今天我正有急事呢,你掉链子了?”
阿芳走过去,说:“我帮你打吧。”她拿起话筒,“啪啪啪”,准确无误地拨通了儿子的手机。
她把电话递给丈夫,说:“我已经不去刻意记儿子的号码了,每次顺手一按,号码就出来了,习惯啦!”
习惯成自然,其实里面不知包含了多少母爱的成分。母爱,不是记忆,而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