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8:20:10

母亲的习惯时间:2013-08-13 作者:未详 点击:358次   母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在母亲眼里,世界就是眼前一座连着一座的大山。母亲想象不出除了延绵不绝的群山,世界还会是个什么样子。60多年来,母亲从未走出过大山,在她的意识里,村庄以及村庄上空的蓝天就是世界。她的一生都围着这几座山、几块庄稼地、几间土屋,还有几张饥饿的嘴。多少年过去了,母亲像一头套在老磨上的牛就这样把自己转老了。如今,母亲不会再为饿肚子而发愁了,但她依然保持着正被人遗忘或者远去的生活细节。
  
  很多时候,母亲会从一个麦穗、一个杏核甚至一粒大米上表现出农民固有的坚守来。我称之为母亲的习惯。遭受过贫困、灾荒,甚至死亡重创的母亲,她所表现出来的“习惯”是自然的、不加掩饰的。当母亲弓着身子从麦地里拾起一个麦穗时,她眼里流露出的是对庄稼的依赖和感激,是对土地滋养的敬畏。被镰刀遗弃的一个麦穗,它安静地躺在母亲的掌心里,饱满的籽粒一个个裸露在外面,母亲想到了钢出笼的馒头,她甚至嗅到了浓浓的香气。母亲不会忘了落在地里的一个一个的麦穗,所以,总会花很长的时间去一个一个捡拾。为此,父亲专门用铁丝为母亲做了一个耙子,她一手提着筐,一手拉着耙子在一块空地里不停地转着。拉着耙子母亲就觉得拉着一茬庄稼,总是十分的卖力。耙子把整块地里划到了,她还不放心,于是又弓起身子开始搜寻……
  
  走在路上,母亲会捡起一粒一粒的豌豆,甚至麦粒糜子粒。母亲说,她的眼睛大不如前了,一根线也纫不到针眼上了。一碗糜子足够我们数上几天的,想想,母亲的手这样一天重复着要拾多少次。也许,一碗麦子也就是一只鸡吃上一天的,但母亲不会计算这样的成本。她只想着粮食是用来养人的,不能扔在山上喂了鸟雀。只有粮食装进袋子里放在家里她才会放心,虽然每年的粮食总免不了老鼠偷食、破坏。这也许就是庄稼人的本分。
  
  母亲总是闲不住的。麦子刚上场,屋前院后的杏子开始成熟了。人常说,麦黄杏熟。看来杏子是赶着麦子一块成熟的。但村子里的人这个时候却很少吃杏子的,杏子吃多了人容易乏,就不敢上麦趟了。村里的人都这么认为。所以,大量嫩黄的杏子只会悬挂在枝头,只会招来一群蜜蜂一样的嗡嗡吵嚷的孩子,有的爬在树上,有的站在树底下,一阵乱摇。一阵哄抢过后,树底下铺了一层被摔碎、被踩烂还有被遗弃的杏子。奇怪的是,没有人去责怪这些孩子,他们只会在某个雨后的早晨或者午后去捡拾。
  
  母亲也是如此。虽然房前院后的杏树很多,但同样不会幸免被哄抢、被踩踏。在最忙碌的几天,母亲会一大早来到杏树底下,因为经过一夜的风,树底下会落下密密的一层黄杏子,母亲每天总会捡满一大筐。在捡拾的过程中,母亲会偶尔吃上几个杏子,很多杏子积攒在一起,她又会一个个地将果肉捏掉,将杏核留下来。忙碌一天的母亲早已腰酸背痛,但她总觉得那一个个杏核扔掉可惜了,便总是偷偷背着我们兄妹去做这些的,父亲有时也会帮着母亲去做。偶尔,我们会以各种理由阻止,但大多数时间,母亲依然保持着她的习惯,我们却也无能为力。如果说习惯让母亲保持着一个庄稼人最朴素的情结,而我对母亲身体的担忧却是与日俱增的。在冬天,在寒冷占据村庄每个角落的时候,山上的最后一丝绿也随之消失了,整个大地陷入一种灰土的单一的色调。叶落草枯,母亲看着窑洞里渐渐少去的柴禾,想着漫长的冬季才刚刚开始,她总觉得炕洞里的火还不够旺,炕上席还不够热。于是,她重新背起捡拾过麦穗和杏子的筐,夹起一把老扫帚就出去了。不用问,母亲是出去扫毛衣(草皮)了。
  
  几十年前,为了有热炕睡,人人都出动扫毛衣,山上扫得跟火燎过一般,越发的荒秃、贫瘠。几十年过去了,别人都不为睡冰炕而发愁了,一锹煤、一般电热丝就让一盘炕热起来。但母亲总觉得牛粪柴禾煨的炕才睡着舒服,就像一杯温水,不烫也不凉入口正佳。在树木深处或者沟畔,母亲孤零零的身影更显得单薄和瘦小,在寒风肆虐的某个早晨,她正大汗淋漓地扛着一筐又一筐的毛衣。什么时候窑里塞满了毛衣,母亲的这个冬天就能舒心地过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8:20:31

总统带来的阴凉时间:2013-08-13 作者:未详 点击:483次   法国前总统雅克·希拉克身高近1米90,年轻时被称作“大个子雅克”。

  2002年,他成功连任总统后,许多人找他签名。

  由于个子高,希拉克常因签名累得腰酸背痛,但还是乐此不疲。
  
  这年夏天,希拉克走在巴黎街头。

  有个小孩走过来,瞅着他笑了笑,什么也没说,便钻到他身后。

  希拉克走在前面,小孩跟在后面;他加快脚步,小孩也小步快跑……过了两个路口,小孩依旧紧跟不舍。

  希拉克不禁有些疑惑,他弯下腰,友善地对小孩说:“你是想要我的签名吗?你带纸和笔了吗?”
  
  不料,小孩摇摇头,说:“我没带纸和笔,也不想要你的签名。”

  希拉克愣了一下,又问:“那你为什么一直跟着我?”

  小孩指着天上火辣辣的太阳,说:“我觉得走在你的影子下会凉快些……”

  希拉克望着自己的身影,恍然大悟,继续弯着腰把孩子护在身下。
  
  “你愿意为孩子带来阴凉吗?从现在起,面对孩子时请弯下腰……”希拉克连夜写出一篇演讲稿,取名《我愿为你带来阴凉》。

  此后在演讲中,他总会讲起此事:“人生的价值在于你能给他人带来什么,而非自身拥有什么,这个朴素的道理,对总统也不例外。”

  后来,希拉克还将此写入了施政纲领:“替国民遮挡炎热,给他们带去阴凉,这才是人民对执政者的最大期盼。”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8:20:44

树和藤时间:2013-08-14 作者:未详 点击:352次   住所附近有小山头,山中的树,有的很茂盛,有的却整株枯死厂,留下了深棕的死亡之色,依然耸立着。看起来格外凄森。在枯死的树干上、枝上、叶上,缠满了藤,藤也枯死了,替枯死的树,披上了一层朦胧的外衣。
  
  藤和树,是一种极其奇妙的结合。藤不能没有树,要附树而生。它将树缠得那么紧,一点也不肯放松,一直缠着、缠着,缠到树喘不过气来了,还是不肯放松,于是,树枯死了,渐渐地死亡。那时,藤可能还不觉得,仍然不肯放松。
  
  终于,树枯死了,到那时候,藤也没有法子活下去,也枯死了。
  
  佛经上有故事,说一棵合抱大树,忽然害怕得发抖,因为那一天,一只鸟衔了一粒藤的种子,落在大树的旁边,大树就开始忧虑将来总有被藤缠死的一天。
  
  树而能忧虑,这是很富想象力的故事。不知道若是树被藤缠得喘不过气来,接近死亡之际,若是哀求藤,略为松一松,不要再缠下去,藤会不会答应?
  
  想象下去,应该不会,藤不会答应。
  
  树和藤,本来就是生命中奇妙的结合。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8:20:55

有一种境界叫作洗尽铅华时间:2013-08-14 作者:未详 点击:843次   喜欢一个词,叫洗尽铅华。我喜欢将它比做女人,你愿去细细品她,自会有一番韵味在其间。
  
  洗尽铅华,那好似是过来人话说以前时,带着的三分沧桑,三分成熟,三分睿智,还有一分淡泊的味道。一切仿佛都已落幕,而她在幕后挂着洞悉世事的微笑,娓娓地向你道来那时发生的故事。或起伏,或悲喜,却都是很平淡的语气,不是为了刻意淡化那时的痛与悲伤,只是,记忆真的有些斑驳。
  
  过错,已经宽恕了,所以,淡忘了。仇恨、嫉妒、泪水、伤痛都伴往事随风飘散了。那貌似很远,却感觉很近的回忆,让你恍惚的以为她只是旁观,而非当局,可你却也不会有丝毫怀疑,那是真真正正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就是这样的女子,她的心有宽容与其共住,你永远也看不透她的笑容是由多惨痛的经历磨砺而来,举手投足间怀有对这世间领悟的通透,无论遭遇什么,都能笑的云淡风轻,站在那里自成一种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错觉。她如一缕清音,本只是淡淡的余响,应索然无味才是,却偏偏绕梁三日而不绝。
  
  洗尽铅华,不是“出淤泥而不染”,而是先染了淤泥,终觉它的污秽,最终跳脱出来。想来这比起一开始就不知污泥为何物要更可贵些,因为这需要更大的勇气和定力,毕竟“浪子回头金不换”。那是阅尽了世间的人生百态,不是故作莲的清高,才不与世俗同流,而偏偏就是融入其中,你却仍能一眼发现她的不俗与出众。
  
  是不是真的洗尽了俗世的尘埃,看透了红尘的悲哀,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般,脱胎换骨后就可飘然出尘了。我反而觉得不尽然,洗尽铅华,只是对一些事终于看透了,想开了,放手了,释怀了。以前的一切,无论恩、怨、情、愁,都只是往事如烟,之后再相遇,可以一笑泯恩仇了。
  
  可终其一生,如何才能洗尽铅华,恐怕也只能托付给时间。正是因为时间的无限才让我们感到将有限的生命溺毙于虚无缥缈的过去种种是多么可怜又可悲的做法;正是因为时间的无情让我们看到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再如何追悔,皆是枉然;也正是时间赋予的阅历使我们终于认识到只有卸下过去沉重的包袱,才能迎接重生后的自己。
  
  洗尽铅华,那是一种生命淡如水的境界。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8:21:06

左手握右手的挚爱时间:2013-08-14 作者:未详 点击:292次   当步入中年后,我才真正理解了父母之间的感情;原来他们也是深深地爱着彼此的。他们经历过许多风风雨雨、磕磕绊绊,一路走来,最终在年老之时,彼此搀扶相互依偎的亲昵,是他们从不曾有过的表现。
  
  那年的除夕夜,一家人围在电视前看春晚,父亲却意外地脑梗塞。呼啸而来的救护车停在楼下,大家同医护人员手忙脚乱地将父亲抬上车,平时胆小怕事的母亲自始至终是最坚强最冷静的,她始终握着父亲的手,叮嘱父亲一定要坚持住。
  
  抢救是漫长的。大年初一清晨七时左右,父亲的病情有所缓解,能用一些简单的话语和家人交流了。一夜未眠的母亲右手始终摸着父亲的左手,一刻不曾离开过。父亲因为血压不稳定的原因,浑身燥热,扎着针头的左手不停地无意识地挥来舞去,母亲就将父亲的手托起,放在掌心里,轻轻地握着。哪怕是昏迷,我相信,父亲是能感觉到母亲的相伴的。因为他纵使浑身不适,还是很听话地躺着,不再辗转反侧。
  
  记得有人描述,夫妻之间的情感,经岁月磨砺,最终的感觉,就如左手摸右手。然而,这对年老的夫妻,左手右手不曾相离,我们所看到的却是浓浓的爱意。
  
  父亲的病恢复得不错,每天输完液,母亲总会牵着父亲的手出去散步。还在正月里,街上热闹非凡。有花店瞅准了商机,及时推出买一赠一的活动。父亲坚持着要买枝玫瑰给母亲,母亲的脸上泛出红晕,一边牵着父亲的手往前走,一边低低地埋怨:老夫老妻的,不怕别人笑话,省点钱给你买几瓶降压药吧……”我在后面,悄不做声地买了单。回到医院,我将玫瑰交给了父亲。
  
  父亲腼腆地拉着母亲的手,说:“孩儿他妈,这么多年了,你除了跟着我吃苦受累,现在也给我个机会,咱们浪漫一回吧。情人节马上就要到了祝老伴儿情人节快乐!”母亲激动得双眼含泪,手里持着玫瑰,一脸深情地望着父亲微笑。
  
  父亲的玫瑰花,是母亲五十八年来第一次收到的情人节礼物,也将是他们这一生一世挚爱情感的永久留念。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8:21:17

  宝贝棉袄时间:2013-08-15 作者:未详 点击:162次   小镇上有个老头,快八十了,一年到头,都穿着同一件破棉袄,睡在一个破庙里,饿了就西家找口饭吃,东家找口水喝。
  
  这天,老头跟往常一样,在庙门口晒太阳,把手伸进棉袄里摸虱子。路上开来一辆小车,在老头跟前停了下来,车里下来一个衣着光鲜的年轻人。老头起初以为是问路的,可那年轻人啥话也不说,只一个劲地盯着老头看,看了一会儿,钻进车走了。
  
  第二天,年轻人又来了,还是盯着老头看了半天,后来又一声不响地开车走了。第三天,年轻人来的时候终于开口了:“大爷,我出一万块钱,买你的棉袄,你看行不?”
  
  一万块?老头吓了个半死。一件破棉袄,早脏得不成样子了,别说一万块这样的天价,就是扔到街上也没人捡。眼前这个年轻人不是吃错了药,就是在拿自己穷开心。
  
  年轻人见老头没反应,一咬牙,说:“我出一万二,再送你一身新衣服,怎么样?”
  
  老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乖乖,莫不是自己这棉袄是件宝?老头转了转眼珠,看看年轻人,然后伸出两个手指头,晃了晃。
  
  年轻人心里“咯噔”一下,没想到眼前这老乞丐如此贪心,不过他还是和颜悦色地说:“老人家,一万五行不行?”
  
  老头把头摇成了拨浪鼓:“就两万,少一分也不卖!”
  
  年轻人思忖片刻,说:“两万就两万,不过我现在身上没带这么多现金。”年轻人告诉老头,他家里是开药铺的,最近店里资金周转不灵,少则十天,多则半月,他准能凑够钱数,到时一定来买棉袄。年轻人说:“为了让你放心,我先付给你一千块钱定金。”
  
  转眼半个月过去了,这天,年轻人又来到了小镇。庙还是那座破庙,可是老头不见了。年轻人急得头上冒汗,这时,一个老太太打庙门口经过,年轻人就向她打听。老太太说:“你找他啊?他现在可掉到福囤里了,跟我走吧,我带你去。”
  
  老太太领着年轻人三拐两拐,到了镇上一家杂货店门口,年轻人对店里喊了几声,有人应声而出,是个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年轻人说明来意,对方立刻热情地跑上前来,拉着年轻人的手,说:“盼星星,盼月亮,可把您给盼来了,我爹在等您呢。爹,有人来看您了!”
  
  年轻人还没反应过来,一个老头从屋里走了出来。年轻人见了一愣:老头像变了个人似的,身上那件破棉袄不见了,一身崭新的衣裤,胡子刮了,头发也理了,显得很精神。年轻人一见老头这打扮,顿时呆住了,他把老头拉到一边,低声问道:“那件破棉袄呢?”
  
  老头说:“你放心,那棉袄是件宝,给你收着呢,就在屋里。”
  
  年轻人又问:“你不穿了?”
  
  老头笑呵呵地说:“早不穿了。你瞧我这新衣新裤的,还穿那干啥?”年轻人顿足道:“哎呀,这下可完了!”
  
  原来年轻人看中这棉袄,并非棉袄本身值钱。他第一天见到老头时,就见老头在捉虱子,他又细细观察了三天,终于看出了门道:老头这棉袄里起码养着十来只罕见的巨虱,那可是无价之宝啊!年轻人是开中药铺的,他买了它们去,是用来研制一种疗效独特的奇药。有了这样的奇药,钱还会少挣吗?现在棉袄半个月没穿了,那些巨虱不饿死也早跑了。没了它们,他还要棉袄做什么呢?
  
  听了年轻人的话,老头长叹一声:“唉,这都是命啊!”说完默不做声地去里屋把新棉袄脱下来,穿上原先那件破棉袄,低头出门,朝破庙走去。老头心里有数:这半个月来,儿子儿媳把自己接回家,精心伺候,就是等着拿卖棉袄的钱。现在棉袄不值钱了,自己还是识相点走吧。
  
  “爹!您老别走,我们给您养老送终。”身后突然传来儿子的痛哭声。原来,儿子把自己的亲爹赶出家门,多年来不管不问,哪知道爹身上竟然长出了十几只巨虱,这还是人做的事吗?儿子一时良心发现,痛哭不已。
  
  老头在门外愣住了。年轻人虽没觅到宝,却会心地笑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8:21:30

妈妈,请你也为我留盏灯时间:2013-08-15 作者:未详 点击:258次   桉崽10岁那年,我下岗了,他11岁那年,我离婚了。失去经济收入,家庭破碎,一个女人能经历的命运三劫我一下就品偿到两样。
  
  但我不愿认命,至少为了儿子我不能让生活从此破败沉沦。搬离了陈旧不堪的平房,租了一套两居室,我们开始母子相依为命的生活。
  
  保险公司的业务不好做,那时中国人对保险持抵触情绪,我跑断腿也签不了几个单。积蓄只见少不见多,每天无精打采地出门,又无精打采地回来,精打细算过日子还是免不了捉襟见肘的窘境。坏情绪一波推一波,从来不单独行动,工作的不顺很快把离婚的灰暗心情也翻出来,我像被泡在黄连水里,哪怕是笑也飘着一股苦味。
  
  风雨交加的夜晚拜访客户,业务谈得不顺,心里很窝火。快到小区时望见五楼的家,客厅亮着灯,柔和的橘色灯光洒在窗户上。内心刹时掠过一阵震颤的温暖。桉崽已睡,桌上留有字条:“妈妈,我睡了,洗脚水在热水瓶里。”此后,只要晚归,桉崽总是为我亮着那盏橘色的灯。
  
  对生活的不满在看见这盏黑夜里为我亮着的灯时就消散了许多。命运让我失去一个丈夫,却补给我一个更好的小男子汉。
  
  桉崽上了初中,开销更大了。我们换了房租便宜的老房子,房子破旧,楼道很黑,仿佛看不到尽头的低谷期。要忍到什么时候才能捱出头呢,我常常问自己,把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
  
  桉崽从没让我失望过。单亲家庭的孩子懂事,可有时我宁可他没那么体贴成熟,可以像同龄人一样撒娇天真。我有自己的交际圈子,有时想去和好友聚会一下,又担心桉崽在家害怕,他却很鼓励我:“妈妈,你去吧。要善待自己。祝你玩得开心。”晚归时,客厅照例亮着灯。
  
  生活辗转,我们第三次搬家。这年桉崽上了高中,我也重新换了工作。新工作很辛苦,不时要值晚班。但只要晚归,客厅的灯始终亮着。
  
  一直享受着桉崽给予的温馨,没问桉崽为我亮灯的原因。似乎这是母子之间无意中的默契,就像每天他放学回来把袜子脱下来放在鞋架上,第二天一早就会自动到阳台上去取,像从树上摘果子一样自然,从来不问果子从哪里来。母子之间这种默契,一切感激和客套都显多余。
  
  忽然一夜桉崽就长大了。有天他对我说:“妈妈,我不上高中了,我想去学门技术,尽快挣钱养家。”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不想让你辛苦。”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中断高中学业读了高职院。一年级的暑假,去人才市场谋得酒店保安的短期工作。工作是两班倒,上下班是两头黑。我问他:“这样上班你吃得消吗?”他拍拍胸脯说:“放心吧,妈妈,我能行的。”那种豪气让我放心。
  
  有天晚上他对我说:“妈妈,你晚上睡觉时,把客厅这盏灯开着好吗?”他是说,要我晚上为他开着客厅里的灯?桉崽为我默默地亮了七年客厅里的灯,现在他也有晚归,我竟一次也没有为他亮过灯!他已经上了三个星期的班,万籁寂静的夜晚,窗户上一抹黑,他的内心有怎样的害怕?羞愧与内疚的泪水中,我在心里对桉崽说:“儿子,请原谅妈妈的疏忽。妈妈心里的灯是你给点亮的,你是妈妈的榜样,妈妈向你学习。”
  
  我去睡觉时,亮着客厅的灯。
  
  半夜,听到桉崽进屋时说:“哎,亮着真好”这句话像一记重拳擂在我心上。他去放单车,喝水,洗澡,我在床上听着他的声响泪流成河。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8:22:12

当他低谷时时间:2013-08-09 作者:未详 点击:276次   宁佳长得不够沉鱼落雁,智商也泯然众人,婚姻路却走得可圈可点。去了几次清华园,就轻松拿下高材生老史同学。老史赴美深造,她也远赴彼岸,陪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按照两口子的安排,等老史博士一毕业,宁佳就辞掉工作,安心相夫教子。她是巨蟹座,说好听,是把家庭排在生活的第一位;说难听,那就是懒,懒得出去上班看人脸色。可人算不如天算,眼瞅着老史就快毕业了,金融危机却来势汹汹,求职路立刻艰难起来,屡屡碰壁是常事,私下里老史自嘲:想不到在国外也有当“面霸”的一天。曾经的清华才俊,如今的美国博士,大名都刻进家乡的祠堂了,这让他情何以堪!
  
  经济形势影响感情生活的质量。原本老史就是个“闷骚男”,经过几轮高不成低不就的打击,光剩下“闷”了。每每宁佳下班回家,总见老公发散如草,北漂艺术家似的盯着电脑。被女儿请到美国当免费保姆的丈母娘,曾经当过妇女干部,最看不起外面一受挫回家就颓废的男人,忍不住就要给女儿发牢骚:“他一大老爷们儿,天天泡电脑,能泡出美元来啊?”
  
  确实,光泡网不是办法。可他正处于情绪低谷,自信心严重受挫,宁佳怎么说服心高气傲的他走出去,即便走出去了,又该走到哪里去,向谁展示自我?
  
  内忧也罢了,工作也不让宁佳省心。她那个美国上司,一贯用有色眼镜看待黄皮肤下属,金融危机让他更有恃无恐。但凡有脏活累活,总想到宁佳这个中国女员工,话里话外还藏着这样的潜台词:不好好干,随时走人!
  
  内忧外扰的当口,隔壁那对老夫妻给了宁佳电光石火的启示。那是一个周五的黄昏,她下班回家,远远看到迎面走来的保罗和露丝,一个拿鱼竿,一个拎鱼桶,一副打靶归来的神气。走近了,老两口热切地向她展示他们的垂钓成果。宁佳突然就起了一个念头:老史打小在山区长大,摸鱼捞虾是拿手好戏,酸菜鱼也做得不赖……他的消沉和颓废,他和自己老妈日益紧张的关系,这些问题,垂钓也许可以帮上忙。
  
  从此,钓鱼就成了宁佳家的周末必修课。湖边的老史与电脑前的颓废客判若两人。鱼儿钓上来,宁佳和孩子每每大呼小叫,一来二去,就把老史叫成了垂钓高手。
  
  湖边认识的、不认识的,一律对他心服口服。不仅老史,连宁佳都被人艳羡:“听说你家先生做的酸菜鱼有专业水平。你真有口福!”丈母娘也不再投诉老史的斑斑劣迹,还一个劲儿夸他的厨艺。更让她惊喜的,是老史眉间的山峰逐渐瓦解,阳光再现,王者归来。
  
  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宁佳不再认为老史找到工作是她家拨云见日的唯一出路时,机会不请自来了。那是一个供职于美国名企的钓友,说他们的凤凰城分部正招聘一名工程师,老史的专业刚好对口。
  
  宁佳永远记得老史从凤凰城打来的那个电话,他语无伦次个没完没了:“老婆,我面试成功啦!下周来上班,年薪是你现在的三倍!我,你,哦,不,我们终于实现梦想啦,这段日子苦了你了。老婆是我的救星、福星、幸运星!没有你,没有我今天……”
  
  有了“骚”的资本,老史这个闷骚男终于恢复如初了。
  
  漫漫人生路,哪个家庭会一帆风顺呢?面对另一半的难关,要帮他重振信心并非不可完成的任务,但也不是靠一味的安慰和忍让。善于逮住机会的女人会把甘苦与共的日子经营得妙趣横生,让婚姻惺惺相惜,牢不可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8:22:26

骆驼图书馆时间:2013-08-09 作者:未详 点击:156次   撒哈拉是一个男孩儿,只是他并不知道,自己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同名,自然,他更不知道自己就踩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央。
  
  每当太阳映过沙丘,他都会飞奔向最远的沙凹处,希望看到那两头熟悉的骆驼,可惜,快一年了,这一幕始终没有出现。
  
  虽然如此,撒哈拉却并未放弃,他会一整天都守候在那块稍微平坦的地方,翻开一本破旧的书,一字一字地反复阅读,尽管在过去的岁月里,他已经翻阅过无数遍。
  
  可惜,没有人告诉他,那本已经没有封面的书,其实有个很契合心境的名字——《等待戈多》。撒哈拉也是在等待,而他想要的结果同样是迷茫的,犹如初踏撒哈拉沙漠的游客。
  
  部落里的长者从来没有批评过撒哈拉,即便最严厉的父亲也从未阻碍撒哈拉的举动,因为他们和撒哈拉一样,也很怀念曾经的那两头骆驼,而那两头骆驼的主人便是威克里夫?奥利奇——骆驼图书馆的创始人。
  
  那两头骆驼每周总会在星期二准时出现,一大早便停在那个叫塔里的沙丘下,等待周边部落的少年前来借阅图书,奥利奇是一个神一般的人,至少在孩子们心中是这样。他要大家尽量坐在原地看书,看完之后便可以直接归还,大家都不希望图书因为离开骆驼图书馆而流离失所。
  
  有一次,在黑暗已经笼罩大漠,奥利奇赶着骆驼要离开时,撒哈拉终于鼓足勇气伸出了右手,他要借书,并且发誓,在下周这个时候,一定亲手把书放回骆驼图书馆。
  
  奥利奇犹豫了许久,但最终还是被撒哈拉的真诚感动了,他从骆驼背上抽出一本书交到撒哈拉手里,还用力地拍了拍撒哈拉的肩,说,你要知道,骆驼图书馆是撒哈拉部族的希望,很多和你一样的孩子都希望能读书,能通过书本了解世界,走出文化的荒漠。所以,撒哈拉从未忘记保护好手中的书,尽管这本书连封面都没有,但他却视若珍宝,骆驼图书馆有一句口号,撒哈拉沙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片沙漠没有文化。
  
  然而,世间有许多事都事与愿违,就在撒哈拉借走书的第三天,全部落的人突然搬迁了,撒哈拉抱着书不肯离开,但父亲粗壮的手却没能让他如愿。
  
  很长时间,撒哈拉曾许多次尝试去寻找骆驼图书馆,然而撒哈拉沙漠的距离彻底把他打败了,直到一年后,当全部族的人重新又奇迹般地搬回原地,撒哈拉第一时间便是奔向塔里,那处熟悉的沙凹,他等待了许久,却终未发现骆驼铃响。
  
  他就像《等待戈多》里的主人公一样,带着世人无法理解的想法执著地干着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似乎很简单,但却简单得让所有人震惊。
  
  后来,一位旅客把撒哈拉与骆驼图书馆的故事写在美国的《洛杉矶时报》上,瞬间让全世界震动,越来越多的媒体报道撒哈拉的故事,并且还专门组队运送了上千册图书到达塔里,再配上数十头骆驼,一个新的骆驼图书馆瞬间壮大,而那本没有封面的《等待戈多》也几乎成了一座神像,让所有人忍不住顶礼膜拜。
  
  多年后,撒哈拉已经从一个小读者变成了骆驼图书馆的管理员,每当有人过来借阅图书,他都会虔诚地说一句话,不要让撒哈拉永远是文化的荒漠。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8:22:40

快乐必须自己去寻找时间:2013-08-09 作者:未详 点击:709次   作家葛若宁叙述了他的一个经验。有一次他在飞机场等待一架为恶劣天气所阻,久久盘旋而不能降落的飞机。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葛先生注意到一位等待未婚妻的青年人那极度焦急不安的情形。时间每过去一秒,他的情形便更加恶化。
  
  这位有名的作家知道,若是劝这位青年不要担心是毫无用处的。于是他采用另一种方法,他走向前去和他聊天,问起他未婚妻的情形,她长得什么样子?他们是怎样认识的?于是那青年就非常起劲地谈论自己的未婚妻,不久他的忧愁竟暂时忘记了。在他不知不觉地时候,飞机已经降落了。
  
  葛先生所用的方法,乃是将积极的思想放在青年人脑中。你脑中若有消极的思想,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使你感觉快乐和充满希望的事物上。
  
  你注意力的焦点平常在哪里?是注意到你的过失,或是你所做的贡献?你所获得的批评或是夸奖?集中在你的忧虑和恐惧,或是希望与梦想上?是想到失败或是成功?想到所会遇见的障碍,还是所要达到的目的?你所想的是什么,就会决定你的态度,你的态度就决定你的命运。
  
  你的姿势会左右你的情绪。摊在椅子上就会觉得疲倦,挺起胸膛就会觉得精力充沛。软弱无力地坐着就会有怯弱的感觉,直立起来就会高兴及充满生气。
  
  你的声音也会影响你的情绪。声音柔和,头脑就会冷静,说出尖锐的话,就会有愤怒的感觉。说话迟疑,就觉得不安全。声音坚定有力就会充满信心。
  
  你的举止、走路的样子、说话的方式、写作的笔调,都会影响你的情绪。你对外表及举止加以管制,就能间接地使你的内心焕然一新。
  
  做事的时候,若是熟练技巧不加压力地去做,就不容易感到疲倦,精力也会充沛,就会更容易成为快乐、健康及成功的人。
  
  蒙特里大学的赛毅博士说:“每个人都有自然的压力水平,在这个程度上,他身心的作用都是最有效的。若是加以任何外力,使他离开了这基本的水平,就会发生不良效果。”
  
  赛毅医生是研究人所受压力的一位权威。他说:“对一个生来活泼有精力的人加以压力,使他步伐缓慢,与使一个生来动作缓慢的人加快步伐,二者是同样不好的。”
  
  勉强自己以一种与个性不相配合的速度去工作,乃是最足以破坏宁静与造成忧虑的不智之举。应当从事试验,找出一种最配合你需要的速度。一旦决定了最有效的步伐时,便照着这节拍前进,不要随意更改。
  
  无论什么事情临到,你只要愉快地选择,就可以消除被强迫的感觉,这样也就会使你改变态度。
  
  研究脑科的专家们发现,新的知识和感觉借着我们的感官进入头脑的头30至60分钟之内,并没有深深地铭刻在脑中,若在这个时候对它们加以忽视或忘记是最容易的。
  
  有一位专家说,人收到坏消息之后,不会立刻对它有情绪的反应。脑中只不过有一幅悲伤的景象。若容许这幅景象将它的信息传到小脑,小脑就会将它传到自动神经系统,这时就会发生忧虑的感觉。
页: 1503 1504 1505 1506 1507 1508 1509 1510 1511 1512 [1513] 1514 1515 1516 1517 1518 1519 1520 1521 1522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