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8:28:13
什么都没有的人时间:2013-08-04 作者:未详 点击:320次 克罗地亚诗人陶米卡·巴基斯卡(TomicaBajsc)为他出生二十七天的女儿玛拉写过一首诗,题目叫《第二十七天》。
“二十七天前,你和母亲是一体
你深色的杏仁眼在寻找边际
你这么小,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名字
你带来了天堂的微笑
让我们开心
你出生在这个世界没有自己的装备。”
孩子出生的喜悦,是人间最大的喜悦之一。其实这是一个问题。父母为什么这么高兴?孩子降生并没有给他们带来财富,婴儿手里没握着金条或房证。巴基斯卡说得对,孩子甚至连一条裤衩都没有,连名字都需要别人给他取。陶米卡·巴基斯卡(Tomica
Bajsc)也是他父母为他取的名字。即使是诗人,刚出生时也没有给自己取名的能力。
婴儿什么都没有,却最招人喜爱。婴儿甚至比乞丐还穷,没有衣服,更没装零钱的碗。虽然每个婴儿都来到父母家里讨饭,却理直气壮,刚出生没睁开眼睛就大喊大闹,要吃的东西。孩子霸道(长沙话叫霸蛮),不管父母家里穷不穷,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少,来了就要别人服侍。实话说,婴儿出生并不认识父母,是父母认识他。婴儿对谁当父母都无所谓。婴儿过了几年,至少过了一两年之后才弄清父母是谁。在这之前,父母对他笑了无数次,恭维礼赞了无数次,哺育怀抱的次数更多。一两岁的孩子终于明白一件事,这两个其貌不扬、一男一女的人叫做父母,信不信都得信了。如果父母不是他们又是谁呢?
再接着说父母为什么喜欢婴儿。他们没见过面,是陌生人,何至于把父母乐成这个样?一般的解释,说婴儿是骨血,是自己的孩子,这样解释也禁不住仔细想。“自己的”是针对人的自私本性而言,但父母也有父母,谁也没见喜欢父母喜欢成这样,况且自己也与父母骨血相通。光是“自己的”不周延,许多自己的东西自己并不喜欢,卖了或扔了的情形太多了。
对自己的东西,好的才喜欢,可是孩子好在哪里呢?二十多天的婴儿,连模样都没长出来,说他是谁的孩子都有人信。他这么小,而且看不出以后能当大官、当明星,喜欢他什么呢?还有一种美学解释,美学的观点是——小的就是美的(朱光潜),这个小是幼与弱的意思,小猫小狗小羊羔都惹人怜爱。但小的也不一定都可爱,每个婴儿假如太可爱,早让医生护士偷回家了,不是卖,而是珍藏收养。婴儿还没可爱到那种程度,达不到黄宾虹画作的起拍价。说到底,是婴儿身上有一种神秘的、只让父母热爱的密码。婴儿虽然什么都没有,但有让父母爱的天赋。这个天赋浮现在婴儿的脸上、眼上和唇上,活跃在手指脚丫上,让父母不得不爱,让父母着迷。这是科学化验不出的一种物质,它叫什么呢?只好说它是——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8:28:22
漂亮的答案时间:2013-08-04 作者:未详 点击:355次 女人一生会不停地问男人的一个问题,不是:“你爱我吗?”而是:“我漂亮吗?”
漂亮或并不漂亮的女人,都会逼男人回答。
漂亮的女人想确定自己是漂亮的。并不漂亮的女人,想相信自己也是漂亮的。
当女人年轻的时候,男人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当然漂亮。”
当她眼睛附近有了第一条皱纹,男人可以说:“你仍然像以前那么漂亮。”
这一刻,女人会追问:“是从前比较漂亮,还是现在漂亮?”
男人应该说:“现在最漂亮。”
每一个女人,在四十岁之前,都相信自己这一刻比以前任何时候要漂亮,因为她比以前会化妆,会打扮,也比从前有智慧。
当女人脸上无可奈何地有了岁月的痕迹,男人便得步步为营了,比如说:“你在我心中永远漂亮。”
说:“你现在还计较这些吗?”是最糟糕的答案。
当女人的自信开始动摇,发觉自己对抗不了光阴的时候,男人应该体贴地回答:“你任何时候都漂亮,你的漂亮是我喜欢的一种美。”
女人在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时候,会接着问:“那我什么时候最漂亮?”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8:28:32
做那种树的人时间:2013-08-04 作者:未详 点击:441次 柴静在采访“在中国种树的日本人”大龙隆司后,有感而发这样一句话:“他并不是这个领域做得最好的人……树一棵棵地种下,当时看不到什么结果,然而做一点便进一点,10年后当我们回过身,身后已是一片绿色的树林……”
这便是,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要想得到这点滴的欢喜,并将之攒积成巨大的喜悦,需要的东西很多,比如时间、忍耐、坚持和劳苦,然而最不可缺少的,是指引我们迈开脚步一路向前跋涉的心中的光芒。
这光芒是爱,是喜欢,是热烈的执著,是可以让平凡的生命发光的东西;这光芒是想有所创造的冲动,也是能够有所创造的不竭动力;这光芒是驴子眼前的胡萝卜,是终有一天我们要品尝到的生命滋味……这光芒的名字,叫做理想。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是句老生常谈的话了,那又怎样?理想就是这样一个诱人的妖精,它永远高于现实,引领我们去追寻,推动我们去提升,即使现实丰满,它也永远比现实更丰满。理想是如此让人欲罢不能,我们不能没有它。因为理想,我们的生命才有熠熠生辉的可能,它是生而为人的乐趣和动力,它可以把我们的生命点燃。
冯仑在《理想丰满》一书中一谈再谈:要有理想,它让我们活着的时候充满希望;还要坚持,我们要身体力行,将理想掰碎了,再一点点拼成心中的图景,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去亲证理想;除了这些,还要学会包容和妥协,毕竟,地球不是你家开的,世事并不能都如你所愿,要学会像流水一样能够延绵,也能够迂回,上善若水。
在有理想、要坚持和会妥协这三个因素当中,会妥协这点需要更多的智慧。“站着容易被踢倒,跪着太难看,趴着起不来”,那我们就蹲着吧,或者坐着。选择一个折中的姿势,和现实做个善意的交易,可屈可伸,螺旋上升,曲线“救国”。
这无疑是中庸的,也无疑是可取的。中庸的方式,可以保持生命的弹性,就如蹲着的姿态——蹲着的时候,既可以随时发力向前奔跑,也可以因时就势,静心坐下,理理头绪。
大龙隆司在风沙地种树10年,所持的正是理想的光芒和点滴凿进之力。开始的时候,有人怀疑他是来挖石油的,他也不急,只是种树,做好自己的事,坚持好自己的坚持。树一棵棵地种,林子一年年地长,他寸尺前行,得到了点点滴滴的欢喜。也得到了大欢喜,得到了最合乎自然之道的结果。现在,他仍在种树,仍旧被心中的光芒指引着前行。
毕淑敏在自己的书中写道:“喜欢一句话,树不可长得太快。一年生当柴,三年五年生的当桌椅,十年百年的才有可能成栋梁。故要养神积厚,等待时间。”树要慢慢长,事也要慢慢做,正是这个道理。事实上,拔苗助长非自然,急促做出来的事不稳,能够疯长的,也只能是疯草,而不是扎根大地的绿树。脚下的风沙再大,现实的曲折再多,只要心怀良愿,智慧中坚持,风沙地也会渐渐变得水草丰美。
如果我们都是在大地上种植愿望的人,那就去做那种树的人吧!像树慢慢生长那样去种树,谦卑地低下头、俯下身,用坚持和忍耐、包容和妥协来种自己的良愿,自然就能不急不躁地回身看那片绿色的树林……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8:29:00
给上帝的5封信时间:2013-07-30 作者:未详 点击:380次 勒鲁瓦走进厨房,妈妈正在里面忙着做晚饭。他的生日快要到了。他想,这是他把自己想要的东西告诉妈妈的最佳时机。
“妈妈,这次过生日,我想要一辆自行车。”
勒鲁瓦是一个经常惹事的小家伙。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他已经惹下了不少麻烦。
“你过生日就该得到一辆自行车吗?”勒鲁瓦的妈妈问。
“那是当然。”勒鲁瓦答道。
勒鲁瓦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她想要勒鲁瓦好好回顾一下最近一年来他的所作所为。“勒鲁瓦,回到你的房间去,好好想一想你今年表现得怎么样。然后再给上帝写封信,告诉他你的生日为什么应该得到一辆自行车。”
勒鲁瓦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了他的房间,然后坐下来给上帝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上帝,这一年,我一直都是一个非常听话的好孩子,我想要一辆自行车作为我的生日礼物。我想要一辆红色的。你的朋友,勒鲁瓦。
勒鲁瓦知道自己说的并不是实话。这一年来,他并不听话,总爱惹事。于是,他撕掉了这封信,又写了一封:
亲爱的上帝,我是你的朋友,勒鲁瓦。这一年,我是一个相当听话的孩子,我想要一辆红色的自行车作为我的生日礼物。谢谢你!你的朋友,勒鲁瓦。
勒鲁瓦知道这也不是实话。于是,他撕掉了第2封信,又重新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上帝,这一年,我是一个“不错”的孩子。这次生日,我实在很想要一辆红色的自行车。勒鲁瓦。
勒鲁瓦知道,这一封信他也不能送给上帝。因此,他又写了第4封信:
亲爱的上帝,我知道,这一年来我并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对此,我很抱歉。只要你送给我一辆红色自行车作为生日礼物,我会成为一个听话的好孩子。拜托!勒鲁瓦。
勒鲁瓦想,即使他说的都是真话,上帝也不会给他带来一辆自行车。此时此刻,勒鲁瓦的心情非常沮丧。他走下楼,告诉妈妈他要去一下教堂。看到勒鲁瓦的样子,勒鲁瓦的母亲以为她的计划产生了效果。
“早点回家吃饭。”勒鲁瓦的母亲吩咐道。
勒鲁瓦沿着大街走到位于一个拐角处的教堂。他走进教堂,走上圣坛,环顾四周,见周围没人,便弯下腰拿起一尊圣母玛利亚的雕像。勒鲁瓦悄悄地将那尊雕像藏到衬衣下,然后跑出了教堂,沿着大街跑回家,匆匆溜进了他的房间。
勒鲁瓦关上房门,然后坐下来,铺开一张信纸,拿起笔写下了他给上帝的第5封信:
上帝,你的妈妈在我手里。如果你想再见到她,那就送我一辆红色的自行车。你知道我是谁。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8:29:11
半杯水的幸福时间:2013-07-31 作者:未详 点击:531次 她一直觉得,幸福就像是一只调皮的小鸟,总在眼前飞,可自己却怎么也抓不住它。像父母,六十岁不到,可帮不了自己,每天摆个小摊,还要早出晚归才能养活自己;像老公,虽然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却老实得不行,一点也不懂浪漫;像儿子,天天活蹦乱跳,学习成绩总也上不去。
和公司的大姐吃午餐的时候,她忍不住倒出了许多的苦水,然后羡慕地说:“大姐,像你多好,多幸福啊!”大姐年过四十却红光满面,眼睛里透着谁都看得出来的幸福,老公每个节日都来接她一起到酒店吃饭,女儿上了大学,隔几天就会打电话来问候,娘家虽然在农村,却总有一些诱人的土特产寄来……这才是她要的日子啊,被所有的人关心着,爱着,呵护着!
大姐笑着听她说,然后告诉她,其实自己的日子没她想象得那么好,虽然老公懂得浪漫,可办了三次公司,也垮了三次,家里现在还欠着债呢;女儿是体贴,但她有先天性心脏病,虽然早已经治好了,但终不比常人;而远在家乡的母亲早已白发苍苍,她多想陪在母亲的身边,哪怕每天只能看一眼……大姐一边说一边喝着水。她听了心酸,见大姐水杯里的水快没了,赶紧给水杯加水,却被大姐拦住了。
“可是,你看上去是那样幸福。”她不解地问。大姐又笑了,说:“我不是看上去幸福,我是真的幸福,就像这半杯水,你看到的是上面没水的半杯,我看到的却是下面有水的半杯,这半杯里,有老公的爱,有女儿的爱,有母亲的爱,全是幸福!”
瞬间,她忽然明白了,其实每个人都只有半杯水,半杯烦恼半杯幸福,看到什么便是什么,而自己的半杯幸福里,有父母的天伦之乐,老公的安定平稳,儿子的健康快乐,这难道还不够吗?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8:29:24
苦难时刻的母亲时间:2013-07-31 作者:未详 点击:354次 女人的苦难,萧红在她的小说《生死场》里有最让人刻骨铭心的描绘。“像只熊一样”的麻面婆,最后绝望得服毒而未死掉的王婆,生命尚在就已经开始腐烂的月英,生产中的女人危在旦夕……那些女人的苦难来自萧红自身的生命体验。1932年,年轻的萧红被抛弃在哈尔滨东兴顺旅房,她将在饥饿、孤苦、恐惧中临盆。那时在她眼中,整个世界一片黑暗,令人绝望。
王婆算是《生死场》里最坚强的一个女人了,然而,当她面对儿子被处死的消息时,仍然决定以死亡来与儿子同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的生命是母亲给予的,而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她的生命是属于孩子的,她愿意在任何时候拿出来。不信你去问一个做了母亲的女人,她敢于为谁付出生命?至少有90%的母亲会回答为了孩子。而你去问一个孩子敢于为谁付出生命?估计最多只有10%的孩子会回答你为了母亲。这或许真是一个无聊的话题,但是有一个事实不可争辩,每一个母亲从孕育孩子开始,就伴着苦与难走过一生。
孩子小的时候盼他健康,长大了盼他学有所成,成年了盼他有一份不错的职业,成家了盼他有一个幸福的婚姻。做母亲的一辈子总有操不完的心,解脱的时刻便是生命结束的时刻。
今年初春在遵义籍作曲家杜兴成先生的作品《遵义之歌》首发式上,听到了很多感人的歌。其中有一首春晖主题的歌曲,歌词是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情感是需要复习的,当我们重温母爱的深厚,有太多的感激涌上了心头。现场播放MTV时,电灯是关掉了的,黑暗中有多少人像我一样泪流满面地在内心感恩、思念或是愧疚?母亲呀,让我们灵魂疼痛的母亲!
最近去参加了一位亲戚的葬礼,也是感慨万分。老人的两个女儿一声声的:我的妈妈呀!我的妈妈呀!哭得肝肠寸断,引得旁边的人泣不成声。我想很多人在那一刻其实是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哭着自己的母亲。老人有3个子女,儿女们长大了,有出息了,在各个城市为工作生活忙碌着,老人一个人生活在农村。去年深秋时节我曾经见到她孤独地坐在黑幽幽的屋子里,沉默、寂寞,似乎有人推门问路对她也是一件高兴的事。人生真是悲凉。
我的母亲是一位事业心非常重的人,她很少陪我们玩耍,常常加班,等她回家的时候,我们都进入梦乡了。即便这样,她对我们的慈爱却让我记忆非常深刻。记得每当打雷停电的时候,她总是把孩子们召唤到她的床上,我们围着母亲或坐或躺,听母亲讲那些听了好多遍的老故事。电闪雷鸣中映出镇静自若的母亲,那一幕特别温暖。母亲懂得,这个对孩子来说充满危险和恐怖的夜晚,母爱会教育孩子坚强。还有一个关于母亲的故事是母亲带着姐姐去乡下,一个恶狗气势汹汹地冲了上来,母亲机敏地把姐姐背到身上,她自己却被狗咬伤了。这就是母爱的伟大,我们遭遇苦与难时的保护神。
好多回梦里失去了母亲,只有一次是失而复得。那种百感交集的滋味,让我像婴儿一样发出了艰难的呼喊:妈——妈!醒来眼角湿湿的,把梦说给女儿听,女儿说,妈妈,以后我也会像你去陪外婆一样回来陪你。
孔子把孝解释为脸色,即儿女给予父母的脸色。扪心自问,从小到大,我们真是给了父母太多的“脸色”,拿了“脸色”给父母看,父母依然疼着我们、念着我们。我们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却不能接纳父母的不完美。
为着苦难时刻的母亲,祈愿天下的孩子都懂得把疼爱和温暖留一份给自己的母亲,常回家看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8:29:36
爱无高下,却有品级时间:2013-07-31 作者:未详 点击:469次 “爱无高下,却有品级,可惜当时并不知晓。”那天,电话那头的好友于馨用这句话结束了对我的倾诉。
在此之前,我一直是羡慕于馨的,羡慕她是真正被老公呵护在掌心里的女人。由于她患有风湿,因此手指不能沾凉水。结婚5年,老公几乎包揽了所有与凉水打交道的家务;她夜晚码字久了肩颈酸痛,老公总会体贴地为她按摩解乏;她喜欢吃水果,每天下班一回到家,一盘用酸奶调制好的诱人的水果沙拉就已摆放在眼前。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对她百般体贴的老公,对她的父母却冷若冰霜。仅仅是因为岳父母曾反对过他们的交往。他不仅拒绝逢年过节和她一起去看望他们,而且岳父母来到家里做客,他也一言不发、冷脸相待。她给他使眼色,他视若不见;她好言相求,他置若罔闻。等岳父母尴尬地离开之后,他立刻偃旗息鼓,任她处置。为此,她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过,也吵过、闹过,甚至离家出走过,他始终不肯有丝毫让步。
于馨说,老公对她父母的态度,是她一碰就会汩汨流血的心伤,他平日再多的体贴和关爱也无法弥补。时间一久,她开始无视他对她的好,甚至开始怀疑他们之间的爱情。
事实上,她父母当初的反对,就是因为觉得他的性格有些偏执,怕因此影响了女儿的幸福;而她的执著坚持,则是因为他对自己非同寻常的爱。那时,在于馨看来,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无以复加的好,便是爱的唯一要义。
是的,就爱情本身而言,一份热烈而执著的感情,足以能够打动人心。但是,从“爱人”的角度,则既要“择爱”,亦需“择人”。若论爱得痴狂,恐怕少有人能及诗人徐志摩对才女林徽因的爱情。徐志摩对林徽因,可谓是一见倾心。在他眼里,林徽因是“上帝了不起的杰作”,是他“唯一灵魂之伴侣”。为了林徽因的一句“你不能给我一个尴尬的位置,必须在我和张幼仪之间做出选择”,他恨不能一刻都不耽搁地解除婚姻,将满腔诗情与爱意以自由之身呈献给心中的“女神”。追求理想中的爱情固然值得钦佩,不惜众叛亲离决然离婚也无可非议,但置妻子身怀六甲于不顾、险些将其逼上绝路的做法却显然有违道义。尤其是当张幼仪说打胎有生命危险时,徐志摩随口应的那句“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任谁看了心头不生出丝丝凉意?
我想,对于徐志摩诗意的信仰、满腹的才情,林徽因是欣赏并折服的;而对他热烈的追求、浪漫的表白,亦是心生欢喜和爱恋的。林徽因最终弃徐而选择梁思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能说与徐对发妻的态度无甚关联吧。
爱无高下,却有品级。品级,就是我们内心可以接受的人情底线。人可以不爱,却不可无情。这个“情”,是指“情义”,也就是人之常情和基本道义。美好的爱情,不仅与双方相爱的程度有关,更与个人的品级有关。就像于馨的老公,对她不能说不爱,但其心胸狭隘至有悖常情,最终导致了爱情的失色。而聪明如林徽因,最终将徐的一腔痴恋止于美好的爱情回忆,却没有赐予他“爱人”的身份,想必也是对灵魂高地的仰望和坚持吧。爱的品级取决于人的品性。
圆满而持久的爱情,必定是痴情热恋与美好人性的完美结合。而逾越了人情底线的爱情,再炽热、再痴狂,终究是会打折的。所以,我们有时宁可辜负了爱,也不可降低爱的品级。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8:29:45
路在掌中时间:2013-08-01 作者:未详 点击:406次 走路的人,路在脚下;铸路的人,路在掌中。
我想,世上只有两种土,是值得用血脉贲张的手掌去紧抓的:一是故国家园的乡土,一是心灵的净土。
想象当时是何等炎热的烈日,没有游人,挑石的工人也不禁躲在树荫处,摘笠引风。独独这一群安静的师傅,顶戴着太阳,蹲伏着,一支铁凿撑住一身心力,慢慢地把平滑石板,镂出一丝一缕痕迹。
有汗如雨,沁入土中,和软了石泥,雕得更深密……
有淤血在掌,就让它硬成茧,好凿尖处剥出细丝!
日在午——
仍旧铸去,要铸一条比岁月更久远,比星辰更幽邈,比盘石更坚固的路!
日已暮——
没有赞赏、掌声,路在安静之中展开,辽阔且平坦。纵的镂线是经,横的是纬,这经纬之间,还有青翠的绿茵是带路的浪,引迷津的舟子,一步步驶向巍峨的大雄宝殿——姑且称之“成佛大道”。
我看游人如织,走过这条路,照相也好,奔跑也好,嬉戏也好,或者是到大雄宝殿进香也好,没有人知道这条路是如何打造铸成的了!
但,众生的脚步一直没有断过,在铸路之后。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8:29:55
向日葵和石头时间:2013-08-01 作者:未详 点击:470次 种子成熟了,落到土里,以后又发芽,生长,这件事本来很自然,很合理,没想到有一粒种子却因此触犯了一块石头。
那是一块古老的石头,据说它最爱安静,它的行动十分稳健。多少年来,不论世界上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它都能沉住气,保持一个一动不动的姿态。不用说,它认为自己很有见解,也很有涵养。因此它打算著书立说。它的计划当中有一部哲学,据说里面包括这样一些伟大而深刻的专题,比方:论不变动是宇宙的规律,论黑暗的永恒性和美,论石头对于存在的决定性,论安静与平静之为幸福等等。有一天,当它正在思考哲学计划的时候,忽然有一粒种子,未经它的许可,大模大样地闯进它的世界来了,而且从此留下不走。这使得它大为恼火。不仅它的安宁受到了扰乱,而且,最糟糕的是,它的哲学体系被破坏了。
石头决心改变这种局面。可是这很不容易。它既不能完全否认种子的存在,又没有力量把种子驱逐出去。它想来想去,最后想到了一个办法。它决心在自己的哲学里添上这么一章,题目叫做:论种子的丑陋及其对宇宙安宁的破坏,很快必将自行毁灭等。
“等着瞧吧。”有涵养的石头自言自语说,“就算你也是一种存在,可是你生出来没几天,个儿小,又不结实,看你还能活几天!”
种子当然没有理会这些。它不但继续留下来,而且越来越不安分。它居然还呼吸,居然还唱歌。它喜欢唱一些关于生长和发展的歌。歌里面老是什么温暖啦,春天啦,这一类的话,乐观得很,自信得很。
有涵养的石头变得非常激动:“等着瞧吧!马上就会刮风的。”
于是素来欢喜安静的石头居然一心盼望起刮风来了,它认为刮风会冻坏柔弱的种子,而它认为自己是既不怕冷也不怕热的。
风倒是刮起来了,而且是一阵风接一阵风。先是冷风,后是热风。或者说,是冷风带来了热风,寒冷带来了温暖,冬天带来了春天。终于,春天在风声里出现了。
不安分的种子不但没有冻死,反而发了芽,生了根。它的根从石头下面穿过去,它的芽从石头旁边挤出来,露出了地面。
“先别忙得意,等着瞧吧!”石头还是不服输。
于是石头又盼望下雨。虽然,严格说来,它不怎么喜欢这一类事情。可是它认为雨水会淹死种子,而它自己好像是既不怕潮湿又不怕干燥的。
不久,真的下雨了。电闪雷鸣,地动山摇。这种景象使得那盼望下雨的石头也不禁战栗起来。可是,嫩芽不但不畏惧,反而快乐地迎接雨水,旺盛地生长起来。接连几场大雨以后,嫩芽变成了一棵完美的向日葵。
“等着瞧吧!”不服输的石头还是这样一句话。
它想:也许小向日葵不能长大。也许,它再长高,就支持不住自己的重量,会突然倒下来的。
小向日葵并不因这些诅咒而停止生长。它的根一天天往深处扎,它的茎一天天变得更粗壮更结实,它的叶子一天天长得更茂盛。终于有一天小向日葵变成了大向日葵,开了一朵很大很大的金黄色的花。花向着太阳,不知疲倦地随着太阳转,以后结了许多种子。接着,新的种子又开始了新的成熟,准备落到新的土壤里去,长出新的向日葵来。
至于那块伤心的石头呢,它的哲学著作当然永远不会完成了,但它的结局倒不完全是悲剧的。它在冷和热不断交战、在潮湿和干燥不断更替、在植物根不断穿透以后,终于破裂了,变成了植物的养料。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2 18:30:40
你的手机用什么铃声时间:2013-07-28 作者:未详 点击:233次 几个朋友凑在一起喝酒,喝着喝着就说到了手机。
有朋友新买的苹果手机,得意地说上面有多少个应用程序,有多少种动听的铃声。也有朋友用的其他名牌,大家就都想比比音质。于是,各种声音交替响起,十分悦耳。
其中有一个朋友,甚至给自己的联系人分了几个组,每一个组都有着自己的铃声。比方说,他给同学一组设置了《同桌的你》,给朋友那组设了周华健的《朋友》,给同事那组设定了《爱拼才会赢》,后来,还神神秘秘地让我们看另一个英文名字的组,他对我们说,这个组的铃声是《香水有毒》。
我们都大笑,知道这个朋友在生意场上混得风生水起,身边虽然不能说美女成群,但也是每日莺歌燕舞,有几个红颜知己很正常。
只有一个人一直没有做声,在我们所有人的生意中,他的生意做得最大,而且人最本分。于是,大家在纷纷炫耀了一圈之后,才有人把目光投向了他。
他起初不肯说,后来在大家的一再要求之下,才拿出了一部手机:居然是市面上那种很常见而且价格很便宜的山寨机。
看到他的手机,大家都笑了。然后有人就问他,是不是生意上出了什么问题。要知道,在外面手机可代表着身份啊,像他这样的大老板拿这样的手机,未免会掉价。
他却慢悠悠地给我们讲了一件事。
他出身农村,家里生活条件不是太好。年初,他带着妻儿回家,看到家里联系实在不方便,就提出给父亲买一部手机,可是父亲却坚决不要。
没办法,他只好让10岁的儿子做父亲的工作,于是,儿子绘声绘色地给爷爷讲手机的各种功能,后来父亲终于同意了,他问父亲,要什么功能的?父亲想了想,说,就要一个声音大点儿的吧。
父亲的话一出口,他笑了,儿子也笑了。
隔天,他到小镇上的通讯店里买手机,要求数字大、声音大、待机时间长的。于是,老板就给他推荐了一款很便宜的手机。很快办好了号,并预存了一些话费。
回到城里后,他时不时往家里打一个电话,父母总是能很快地接到。电话里,也无非是问问好,他甚至很得意地对父亲说买手机是多么正确,因为有了手机,他们随时可以找到他。
那一天,他开会到很晚,手机设置了静音功能,会议完了之后,就是宴请客户,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后来才想起设了这个静音,看手机时,上面有很多未接电话,其中就有父亲的。他想,太晚了不想再回过去打扰老人,就没有回。
没想到半夜的时候,电话又响了,他拿过来一看是父亲的,心里一惊,赶忙接听。父亲的声音在那边很焦急,喊着他的小名,说,出什么事了吗?
他笑着说,没有啊。
那为什么电话响那么长时间不接?
哦,我在开会,所以设置了静音。
父亲这才长出了一口气。
又过几天,他因为生意的事有机会回到了老家。吃饭的时候,母亲告诉他,那天晚上因为没有打通他的电话,父亲着急了很长时间。—会儿怀疑电话号码出错了,—会儿又怀疑电话出了毛病。后来终于坐不住了,半夜骑车去了镇上,敲开一家通讯店的门,让老板帮他看手机是不是出了什么毛病。
后来,母亲叹了口气,说,你爸每天都要把手机放在一个很显眼的位置,这样,响起来的时候,就能马上接到。
他听了这句话,心里突然一酸。笑着拿过父亲的手机,看到上面不知父亲找谁把自己的名字输了进去,通讯录里就他和两个兄弟的名字,再想到自己的手机,里面几百个联系人,有的甚至已经想不起模样。
回去之后,他专门又买了一部手机,办了一个号码,他说,要声音大大的那种,到哪里都能听得到,而且里面就父亲一个联系人。
他的话说完了,我们都沉默了好久。有人悄悄地收起了手机,有人则悄悄地在手机上操作着,我想,他们一定是在把亲情号码放在第一位,或是调到了最大的铃声,而且所有的人,在刚刚炫耀时,都意识到自己忽略了最不应该忽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