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4 17:14:48

电影尿点时间:2013-05-24 作者:小小Z 点击:333次   很多时候,许多创意就隐藏在生活琐碎的细节之中。如果有一双慧眼,就能从细微冷僻之处着手,撇开鱼目见珍珠。
  
  人们在看电影大片时,最急的是什么?那就是小解。在你内急之时。如果飞奔如厕又担心错过关键剧情,倘若矢志不离又得强行憋住。这样欲走不能走,想留又不能留,情何以堪?
  
  有一个人就有这样的体会。可作为有心人的他,并不停留于这种体会之上,而是灵光一闪,找到了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办法找到了,他就随之付诸行动。如今什么最时兴?当然是网络。对,他就是借助于网络,创建了一个网站。最绝的就是网站的名字:跑去尿尿网。英文为Run Pee。
  
  请看网站主页的一段介绍:“这个网站为影迷提供一项特殊服务。在电影院的观影过程中,如果你尿急难忍担心错过影片精彩桥段,不妨提前来我们网站查询一下:哪些时段适合离开如厕。这个提醒功能,可以让你更安心更舒服地欣赏各种影片。”
  
  这个人就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丹弗利奥。他的办法是什么呢?比如说,你今天已买好了票,要去影院欣赏《变形金刚2》了。这时,只要你进入这个网站,输入这个片名。网站就会告诉你最佳的如厕时间是:第30分钟、第65分钟、第100分钟。因为这3个点,要么让人感到沉闷无聊,要么是游离于情节之外的“散点”,不看也不会留下什么遗憾。
  
  如果你在电影放映之前,已经将准备工作做好了,不需要在中途撒尿,或许你也应该到这个网站浏览一番,以便在观影时能亲身体验一下他所提供的如厕时间,在电影中到底是些什么,是否就如他所说的是可以不看的一些东西。这还真的吊起了一些人的胃口。
  
  丹弗利奥还使得影片制作人频频进入网站。制作人是想知道,丹弗利奥所说的“尿点”,是否真是影片最糟糕的部分,制作人也好从中汲取一些真知灼见,不断提高自己,以提升下一部影片的质量。
  
  就是这样一双慧眼,出于一片真心,在这个互联网寡头当道的时代里,从细微冷僻之处着手,使网站脱颖而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4 17:15:01

爱的剪影时间:2013-05-27 作者:小小Z 点击:438次   艾米丽要结婚了!今年的圣诞前夕,她就要和她的白马王子马克共步红地毯,永结同心了。为了拥有一个独特而甜蜜的婚礼,艾米丽找到了摄像师德里克,除了预订由他跟拍自己的婚礼外,从这一年的三月开始,艾米丽还会不定期地约德里克拍摄自己和马克筹办婚礼的花絮,以便剪辑后在婚礼现场播放。拍摄时,德里克欣赏着艾米丽眼波流转、幸福满溢的样子,不由得心生憧憬——什么时候,他能拥有自己的新娘,并且让她一生沐浴爱河呢?
  
  通往爱情圣殿的路总是鲜花与荆棘齐布。一个阳光如火的夏日,艾米丽从西西里岛的岩石上纵身跃下,本来只想如鱼戏水的她,却一头撞上了坚硬的岩石。等她睁开眼睛时。眼前却一片混沌不清——后脑的肿块压迫着她的视神经,她可能将慢慢失明……
  
  那段时间。婚礼的筹办计划暂时搁浅,可是最让史米丽揪心的还是马克暧昧不明的态度。一天晚上,他终于对未婚妻说:“公司派我常驻瑞士。我……真不知该如何选择……”艾米丽苦涩地笑了:“你去吧,即使在这里,我也看不清你的模样,还不如把你放在心里回忆时来得清晰……”马克走了不久。艾米丽就出院了,她用自己仅存的视力热切地投入到婚礼的筹备中,她唯一的希望就是在圣诞前夕马克回国的时候,献给他一个最完美的婚礼。
  
  一个明媚的好日子里,德里克敲响了艾米丽的家门。门开了,他一瞬间屏住了呼吸,在满屋飞扬的阳光中,艾米丽正在试穿婚纱,那一袭雪纺长纱和她的皮肤一样剔透动人。艾米丽回过头。嫣然一笑:“我看不清你没关系,你把我拍清楚就好了!”见面次数多了,艾米丽和德里克成了知己,就在不知不觉之间,德里克已经被艾米丽深深吸引,看到艾米丽那混沌的眼眸里,投射出的竟然还是那样幸福的光芒,德里克心疼不已,他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想保护艾米丽不受伤害。可是他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能给支米丽带来幸福的人,绝不是马克。
  
  当秋叶缤纷的时候,艾米丽给德里克提供了一张往返瑞士的机票,安排他去拍摄马克在瑞士定制礼服选购钻戒的花絮。德里克刚从瑞士回来,艾米丽就打了电话给他,央求他给自己看看马克的录像,说真的,她对马克的思念已经到了她能忍耐的极限。“片子太乱……还没剪好……格式不对……机器坏了……”也许德里克明知道她根本看不清片子,所以找了很多借口来搪塞艾米丽。但在艾米丽的坚持下,德里克开始紧张地播放马克筹备婚礼的录像,艾米丽用仅存的一点视力看着镜头里的准新郎挑选戒指,试穿礼服,呆滞的眼神突然有了一点光彩,那是一点点的泪光,开始像是感伤的泪,后来却又像是透着甜蜜……
  
  转眼就是圣诞了,艾米丽精心策划的婚礼仪式启动在即,当德里克满腹心事地如约出现在艾米丽的婚礼现场时,他发现新郎还是迟迟没有出现。德里克机械地拍摄着现场的宾客和花卉,当雍容大方的艾米丽步步生莲地走入他的镜头时,他的心都开始颤抖了——她还没有发现,自己的婚礼缺少了最重要的一个人吗?“请大家看大屏幕。”艾米丽的声音突然从麦克风中传了出来。会场屏幕上突然开始播放德里克之前剪辑的婚礼筹备花絮。在这些镜头中,艾米丽为自己的婚礼倾尽全力,德里克用了很多特写记录了她付出的心血,片子里还剪辑了马克在瑞士购买礼服和钻戒的几个镜头,可是效果模糊,距离太远,主人公几乎无法辨认。看着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的影像,德里克心跳加速。就在这时,屏幕突然定格了,镜头里出现了新郎唯一的一个特写镜头。虽然模糊,但是还是引发了宾客的阵阵嘘声——那屏幕上的男人,根本就不是马克,而是摄像师德里克!
  
  此时此刻,德里克汗如雨下,他拿着摄像机的手都在颤抖,其实早在瑞士,马克就已经冷漠地通知他:“我已经取消了婚礼,只是艾米丽的家人朋友为了她的健康考虑。还没有告知她而已。”为了向艾米丽继续隐瞒真相,德里克把摄像机放在瑞士街头的各个角落,镜头对准的却都是自己……德里克从没想过,艾米丽没有新郎的婚礼会如期举行,他也没想到,自己给艾米丽带来了这么大的尴尬,他刚想从宾客诧异的目光中抽身。艾米丽突然哽咽着开口了:“我不得不承认,我早已经失去了我的新郎,幸运的是,这几个月来,我不仅渐渐恢复了视力,还发现了一位真正值得我爱的人。”说到这里,艾米丽突然转向了德里克,她的眼里满含热泪,“德里克,你愿意和我走进婚姻的殿堂吗?”
  
  德里克愣住了,他不知道,当艾米丽清晰地看到认真地穿梭在瑞士街头的是德里克,而非马克时。她就明白了一切。那一刻,她流下悲伤的眼泪,送走对马克不愉快的回忆,然后又滴下幸福的泪水,准备迎接新的未来,从那一刻起,她继续精心筹办婚礼,只为德里克……
  
  当德里克被宾客们簇拥着送到艾米丽的身旁时,他紧张地偷偷问:“我当新郎,谁来摄影?”艾米丽笑了,她在德里克耳边俏皮地说:“你是个好摄影师,更会是个好丈夫!在你的镜头里。没有感伤,在你的心里,没有抛弃和背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4 17:15:17

平安夜里的母亲时间:2013-05-27 作者:小小Z 点击:389次   这个冬天的雪来得特别晚。当它扬着洁白的羽毛飞过这个寂寥的小镇时。窗外街道上早已铺满了华丽的彩灯。
  
  吉姆斜靠在雾气腾腾的窗上,隐约听到外面嘈杂的声响。他好奇地问:“妈妈,外面一定很多人吧?他们都在玩什么呢?”
  
  每年圣诞节前后。吉姆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吉姆是个盲童,从始至终都不曾看见过这个美丽的世界。母亲从狭窄的厨房里探出头来,故作从容地说:“没玩什么,他们都在街上散步呢!”其实,她多想告诉孩子,外面不但挂起了彩灯,还站满了喜庆的红衣圣诞老人,但她实在不忍心说出口。对孩子来说。那是非常遥远的梦境。
  
  吉姆今年已经13岁了。他不但从未尝试过奔跑,就连摸索着进厨房帮忙都不可能。不过今天,他真想试一试。他想让母亲明白,他长大了,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
  
  他站起身来,双手向前摊开,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朝着厨房的位置靠近。当他伸手抓住门沿,欣喜着迈出脚步时,母亲忽然在厨房里尖叫起来:“哦!孩子,你怎么能独自行动呢?要是摔倒了可怎么办?”
  
  “妈妈,你不用担心,我已经长大了,我可以帮你分担家务了。不信。你把做好的牛排递给我,我一定能把它完整地送到餐桌上。”吉姆有些兴奋,导致说话的声音有些颤抖。
  
  母亲不忍心拒绝他,到底将那块牛排递到了他的手里。吉姆高兴坏了,毕恭毕敬地捧着那个盘子。他暗暗告诉自己一定不能出任何差错,要知道,这可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任务。
  
  没有了双手的触探,吉姆很快被一把椅子给绊倒了。盘子落地碎裂的声音,像一根坚硬的刺,扎得他大哭起来。母亲从厨房里跑出来时,看到吉姆瘫坐在地上,手里紧握着一块破碎的瓷片。
  
  吉姆沮丧极了,他感觉自己真是一无是处。母亲抚摩着他的头发:“孩子,你知道吗?你最擅长的根本不是这些,而是唱歌!”
  
  “唱歌?”吉姆收住哭声,惊疑地问。他对母亲的赞许有些不解,因为学校的许多同学都说过他五音不全。
  
  “是的,唱歌。在你很小的时候,你就会唱圣诞节的颂歌了。每年圣诞节。只要你亮开嗓子,那些叔叔阿姨就会高兴得朝你口袋里扔硬币!”
  
  吉姆不说话,他在回想颂歌的歌词。母亲继续说道:“你不知道,这几年一直有人问我。为何不带吉姆出来唱歌了?我说,吉姆长大了,得看他的意愿。当然,今天也一样有人问我。如果你愿意的话,晚饭过后,咱们就可以一同出发。”
  
  “没问题!”吉姆一下从地上爬起来。他感觉自己从来没有那么精神过。
  
  晚饭过后,他主动要求母亲帮他换上最漂亮的衣服。而后,手捧录音机兴高采烈地准备出门。临行前,母亲特意从床底取出了一块小黑板,得意洋洋地说:“今天晚上,我可得用它好好记下,咱们吉姆得了多少硬币。”
  
  敲第一扇门时,吉姆心里充满了恐惧。他一遍又一遍地默默温习着歌词。不一会儿,门内传来了中年男人的声音:“谁啊?”
  
  吉姆不敢说话。母亲镇定地喊:“吉姆!拥有全城最美音色的小伙儿!他特意前来为您奉上圣诞节的祝福!”
  
  中年男人开门了,吉姆迫不及待地唱了起来。他感觉自己唱得实在糟糕,根本不在一个调儿上。但中年男人却极为细致地听着,舍不得打断一句。最后,还不忘朝他的口袋里扔上两枚沉甸甸的硬币。
  
  吉姆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他从口袋里掏出硬币,惊呼:“先生,您这是给我的吗?”中年男人笑了:“你认为不对吗?不过,对于这种天籁之音来说,它的确是挺少的。”
  
  吉姆不知该说些什么。大颗大颗的热泪像此时的雪花,洒满了他的衣襟。他继续跟随母亲前行,敲开了一扇又一扇卷着风雪的门。
  
  那是他人生里最为快乐的一天。没有一个人打断他的歌声,也没有一个人嘲笑他五音不全。他唱得很卖力,直到喉咙沙哑。当晚,他终于相信母亲的话。原来自己真是个有用的招人喜欢的孩子。
  
  但是,他这一生都不会知道事情的真相。其实,那天夜里,他的母亲始终举着一块黑板。一黑板上写的,不是他所得硬币的数目,而是一句简短的话:“我以一位母亲的身份恳求您听完这首歌,您的聆听和赞许。将给孩子继续活着的勇气!”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4 17:15:31

妈妈,不要死时间:2013-05-29 作者:未详 点击:326次   妈妈,不要死
  
  她是一代须生言菊朋的二小姐,一代宗师梅兰芳的私淑弟子,一代昆曲大师俞振飞的妻子,她自己,曾经是大红大紫的一代坤伶。但,你知道她吗?言慧珠是冷透到生霉点的饭——炒不起来。“一代”的故事,只能终止在一代,迁延不到第二代。
  
  都说她美,照片上的她,凤眼斜挑,似嗔亦喜含情;也说她喜怒大形于色。说话行事旁若无人。她让人想起风流灵巧招人怨的晴雯,下场也一样不堪:晴雯病在土炕上将死,只有宝二爷去看了一眼,寒屋里再无一丝暖意:言慧珠呢,人缘还不及她,“文革”期间被劳动改造,稍一直腰,就有人大声呵斥。
  
  戏不能唱了,所有积蓄被抄走了,她就这样去了。那一年,她的儿子,10岁。
  
  昌平盛世,青春期也一样难挨。何况那兵荒马乱的日子,儿子面对的,就是虎狼窟一样的现实:失学,被欺自,流浪街头,当童工……人生是慢吞吞、一路颠簸的长途车,去哪里买票,到哪里候车,没娘的孩子,谁来教导他?到现在,他55岁,终生未婚,长期无业。连饭都不会烧。
  
  多年后,儿子说:“我抱怨过妈妈……妈妈既然那么喜欢我,又怎么舍得、怎么能够狠心抛下我……妈妈,你可知道我后面的日子有多艰难。”
  
  妈妈,你听见孩子的抱怨了吗?
  
  言情小说教坏人,包法利夫人爱玛大概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她是乡下人,小地主的女儿,却因看司各特的浪漫历史传奇,向往那藤枝叶蔓的古典家具、赤脚长发的行吟诗人,以及略略忧悒、深情无尽的英雄们。未婚时,她幻想自己是灰姑娘;已婚,大概就幻想自己是塔里的长发女郎。总之,都会有王子乘着祥云来救赎她。
  
  因此,她是心不在焉的妻子,魂不守舍的母亲,她扑向心目中的传奇,如焦渴至极的鹿扑向泉,结果果然上了男人的当,人财两空——传奇,不过是给男人白玩白睡了。“一个女人上了男人的当,就该死。”她服毒自杀,也算她自己选择的、戏剧化的美丽收场。
  
  但爱情之外,到底还有没有人生,或者责任?
  
  深爱她的丈夫,在她死后,发现了她偷情,不久也心碎而死,“财产卖完之后,只剩下12法郎75生丁,给包法利小姐做路费,投靠老祖母去。老奶奶当年也死了,卢奥老爹(外公,爱玛的父亲)已经瘫痪,只好由一个远房姨妈收养。姨妈家里穷,为了谋生,就把她送到纱厂去做童工。”
  
  如果爱玛没死,会怎么样?
  
  我开始只是回读者们的情感来信,渐渐地,也听电话,做心理咨询。我阅读过那么多绝望与心伤,我也曾经哄着对方暂时挂断歇新底里的电话,立刻心急火燎地打电话给110,战战兢兢地问:自杀你们管不管?他们说:管。
  
  我理解所有想去死的人,尤其是女人,那是一种最绝望的决心:大雾漫天,雾里有不可知的妖兽出没。无路可去,是僵卧等妖兽的吞噬,爪牙撕开人的胸腹,如同利刀剖熟瓜,还是自寻死路,至少来一个痛快?
  
  但如果她同时是母亲呢?不能带给孩子幸福,就索性不管?把年幼的孩子独个儿抛在世上,就跟把宝宝们抛在高速公路上一样,他们难道能死里逃生,在车水马龙里觅一条好出路?
  
  能不能,在大难袭来的时候,母亲俯身,如荷叶护住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忍辱”是佛教徒的必经之路,也是所有中国人都不陌生的概念,偷得一线生机,才有机会精进。然后,在那些睡不着的漫漫长夜,醒不了的噩梦里,母亲们教给孩子,爱与宽容。永不原谅的多少恨,残存的知识与智慧,艰难的求生之道……而人类的智慧,就是这样,代代传承。
  
  冰雪封道,总会融化:风雪漫天,总有止息。我对所有的母亲们说:无所谓坚强,只要比其他人多坚持一分钟,绝望主妇就能一二三四五六季地演下去,总有一集里面,会有幸福。而就算彻底落档,幸福绝对无望,母亲们至少也可以退隐幕后,教导孩子走上前台,在浩瀚星空,上演属于他们的续集。他们的苦,你帮忙分担;他们的成功,你来分享:他们走上各种评奖台,含泪说:我首先感谢我的母亲。天下所有的儿女,都希望母亲以肉耳听到,而不是瞑目于地下。
  
  而妈妈,不要死。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4 17:15:43

聪明的律师,智戳伪证时间:2013-05-29 作者:未详 点击:403次   聪明的律师智戳伪证
  
  有一次,美国一家工厂发生火灾,10名女工被烧死。

  一个侥幸逃生的女工指控厂方的管理人员下令不许打开出口,以致女工惨死。当她在法庭上陈述这一事实时,陪审员们个个义愤填膺,要求厂方承担罪责并作出巨额赔偿。不过,厂方的律师斯泰尤先生从一些材料中得知这个女工受人利用,提供的是假证词。但是,该怎么戳破她的谎言呢?
  
  在法庭上,他和气地对那名女工说:“请把你所要说的讲一遍。”女工逐字逐句地重复了一遍。斯泰尤又说:“为了让大家对关键问题听得更清楚,请你再讲一遍。”女工只好重复她的证词。当重复三遍后,斯泰尤问道:“你没有漏掉一两个字吗?”女工思索了一会儿说:“是啊,先生,我说漏了一个字。”斯泰尤律师不慌不忙地说:“那么,请把证词再说一遍,注意不要忘了把漏掉的字加进去。”那女工照办了。
  
  而陪审团已经明白,这个女工是在背诵别人教她的伪证。很明显,如果不是背下来的证词,记忆力再好的人也不可能、更没必要复述三遍而一字不漏。

  聪明的斯泰尤律师不费吹灰之力就戳穿了女工的谎言。

  法庭最后作出了公正的判决。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4 17:15:54

富翁感激狼告诉他的一个道理时间:2013-05-30 作者:未详 点击:2228次   一位富翁在非洲狩猎,经过三个昼夜的周旋,一匹狼成了他的猎物。在向导准备剥下狼皮时,富翁制止了他,问:“你认为这匹狼还能活吗?”向导点点头。富翁打开随身携带的通讯设备,让停在营地的直升机立即起飞,他想救活这匹狼。
  
  直升机载着受了重伤的狼飞走了,飞向500公里外的一家医院。富翁坐在草地上陷入了沉思。这已不是他第一次来这里狩猎了,可是从来没像这一次给他如此大的触动。过去,他曾捕获过无数的猎物,斑马、小牛、羚羊、鬣狗甚至狮子,这些猎物在营地大多被当做美餐,当天分而食之,然而这匹狼却让他产生了“让它继续活着”的念头。
  
  狩猎时,这匹狼被他追到一个近似于“丁”字的岔道上,正前方是迎面包抄过来的向导,他也端着一把枪,把狼夹在中间。在这种情况下,狼本来可以选择从岔道逃掉,可是它没有那么做。当时富翁很不明白,狼为什么不选择岔道,而是迎着向导的枪口扑过去,准备夺路而逃。难道那条岔道比向导的枪口更危险吗?狼在逃跑时被捕获,它的臀部中了弹。面对富翁的迷惑,向导说:“埃托沙的狼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它们知道只要夺路成功,就有生的希望,而选掸没有猎枪的岔道,必定死路一条,因为那条看似平坦的路上必有陷阱,这是它们在长期与猎人周旋中悟出的道理。”富翁听了向导的话,非常震惊。
  
  据说。那匹狼最后救治成功,如今在纳米比亚埃托禁猎公园里生活,所有的生活费用由那位富翁提供。

  因为富翁感激它告诉自己这么一个道理:在这个互相竞争的社会里,真正的陷阱会伪装成机会,真正的机会也会伪装成陷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4 17:16:06

速度是这样降下来的时间:2013-05-31 作者:未详 点击:747次   速度是这样降下来的
  
  在英国东部有一个叫斯塔斯顿的小镇,镇上的居民每天都是在悲伤和恐惧中度过的。原来,几年前当地政府修建的一条公路从小镇的旁边经过,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给人们的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每年有数十人因车祸死亡或致残,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里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率呈上升趋势。
  
  无奈的居民只好在公路两旁增设了许多警示标志,有“限速5英里”、“连续弯道”、“危险地段请慢行”、“村庄注意安全”等。可是,尽管这里的警示标志比其他路段多一倍以上,但是过往的车辆仍然没有减速的意思,交通事故依然威胁着居民们的人身安全。
  
  居民们就向当时英国最著名的0理专家史蒂文先生求助,史蒂文带着助手在这里认真地考察了两天后,给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吃惊的方案:取消这里所有的警示标志,就连道路中间的隔离带也一并取消。人们有些困惑:史蒂文的做法也太不认真了,简直是在拿生命开玩笑。最后,没办法的人们还是决定试一试史蒂文的建议。就取消了所有的警示标志。然而奇迹就这样产生了,所有经过村镇的汽车都把速度降了下来,这里发生的交通事故也明显减少了。
  
  有好奇的人打电话问史蒂文怎么会这样,史蒂文说:“特别情况要特别对待,公路上的警示标志是常识性的东西,驾驶员见得多了,多设几个效果不大。如果全部取消了就会让驾驶员心中产生疑问:怎么会有这样的道路?这样在行驶中他们就会提高警惕了。还有道路中间的隔离带会让驾驶员像在一个轨道上行驶,能明显看到自己的行车范围,如果取消了,他们也会产生疑问,就会谨慎驾驶,生怕和对面的车相撞,这样汽车的行驶速度就降下来了,也就减少了事故。”
  
  是的,特殊情况下我们就要特别对待。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在对待事物上史蒂文有“认真”和“不认真”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史蒂文这种克服思维惯性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面对困扰你的难题,当你用常规的方法得不到解决时,可以开阔视野,用一些克服思维惯性的做法或许可以找到解决的途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4 17:16:18

习惯扔掉梦想时间:2013-06-03 作者:未详 点击:731次   在古埃及,传说在某个大海边有一块可以使人们得到无穷财富的奇石,但是谁也不知道这块奇石具有怎样的特征,也不知道应该到哪个大海边才能寻找到这块奇石。所以长期以来,虽然人们对这个传说深信不疑,但是却只能在无可奈何中任由传说中的奇石安静地躺在它一直停留的某个大海边。
  
  好运常常在不经意的时候降临。
  
  有一个人从一生下来就很穷,没有什么本事的他只能从人们扔掉的垃圾中寻找一些能用的东西来生活,有时他还可以从垃圾中找到一些东西卖点钱。一次,当他在一个垃圾场寻找有用的东西时,他发现了一本非常破旧的书,他正需要纸卷烟抽,于是就把这本破书带回了家。当他撕开书的一页纸时,他感觉手中的那页纸与其他书的纸不同———比其他书页纸更厚、更重。在一把破剪刀的帮助下,他很快就找到了藏在书页里的一件十分有趣的东西:一张薄薄的羊皮纸,羊皮纸上面写着点石成金的秘密———在黑海边有一块奇怪的小石头,只要随身带着这块小石头,就可以把自己遇见的所有普通石头都变成金子。这块小石头就是古埃及传说中的那块奇石,奇石的外观跟海边成千上万的石头没什么两样,但是它摸起来却是温热的,而被海水浸过的其他普通石头摸起来则是冰凉的。
  
  无意中得到点石成金秘密的穷人兴奋极了,他很快就带着简单的行囊,朝黑海边走去。经过了长达一年的风餐露宿之后,他终于来到了黑海岸边,开始寻找传说中的那块奇石。开始的一段时间,他把自己遇到的石头捡起来之后又随手扔到了黑海边。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如果这样下去的话,那么他很难区别哪些石头已经被捡起、哪些石头还没有摸过,这可能会导致他多次重复地捡到已经摸过的石头。长此下去,他的工作效率就会大大降低,而且摸到奇石的几率也会因此而减少。为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他决定改变一种方式来寻找奇石。以后每当捡起一块冰凉的普通石头时,他就用力向海里扔去,然后再弯下腰捡那些没有摸过的石头。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冰凉的普通石头一块一块地从他的手中抛向大海。一个月过去了,一个季度过去了,一年过去了……寒来暑往,转眼他已经在黑海边度过了无数个春秋,在他捡的石头中始终没有一块是羊皮书中所说的“摸在手里温热的奇石”。多年以来他一直不停地重复着这样的动作:弯腰捡石头———用力扔向海中———再弯腰去捡海边没有摸过的石头,这样的动作虽然机械而无聊,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气馁过,他总是希望自己下一次摸在手中的石头是温热的,他相信自己终究会成为拥有无数财富的大富翁。
  
  捡石头、扔石头的动作已经被他练到了十分熟练的程度,随着经验的丰富,他后来几乎能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去捡石头、扔石头了。一天早上,他像往常一样草草地吃了一些东西之后就去捡石头,当他不经意地捡起一块石头时,他感觉到,这块石头是温热的!他迅速反应过来,这就是他多年以来一直想要得到的奇石,可是就在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却发现,那块奇石已经被他习惯性地扔到了海里,因为往海里扔石头的动作太具习惯性了,以至于他还没来得及反应,那块载着他一生梦想的奇石就被扔到了海里。
  
  习惯是如此顽强,它一旦形成,就会在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根深蒂固地存在着,而且还会经常左右人们的思维和行动。有时人们一生都在追求的东西,可能就是因自己不经意的习惯而破灭。所以,任何人都不能轻视那些平常不为自己所注意的习惯。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4 17:16:32

被习惯锁定的行动轨道时间:2013-06-03 作者:未详 点击:705次   一个孩子从小家境富裕,所以有条件接受到良好的教育。父母看到孩子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所以就为他请了很有名的钢琴教师。钢琴教师很喜欢这个孩子,因为他发现这个孩子的确聪明伶俐,而且很多其他同龄孩子难以理解的问题,这个孩子总是一点就通。
  
  几个星期之后,这个孩子可以充分领会一些乐曲了;又是几个星期之后,他可以弹奏一些稍有难度的乐曲了。渐渐地,这个孩子的弹奏技巧已经十分娴熟,当客人来家里的时候,他已经可以十分轻松地弹奏很多乐曲了。钢琴教师认为这个孩子是一个值得培养的艺术苗子,于是打算教授他更有难度的乐曲。可是这孩子却因为乐曲太难不愿意练习,孩子的父母也认为孩子的弹奏技巧已经够好,不必再那么辛苦地练习如此高难度的乐曲了。于是孩子每天都弹奏那些他驾轻就熟的曲子。后来,索性不再每天练习弹奏了,因为他只要手指一碰到琴键就会自然而然地按照习惯弹奏那些熟得不能再熟的曲子。
  
  看到富有潜力的学生习惯性地弹奏那些难度一般的曲子,钢琴教师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不知道怎样才能有效地说服学生及其父母。
  
  不久之后,全市少年钢琴比赛开始了,那个天资聪颖的孩子参加了钢琴比赛。可是在第一轮淘汰赛中,这个孩子就被淘汰出局了。钢琴教师观看了整个钢琴比赛,比赛结束之后,钢琴教师来到了孩子家,他没有讲其他参加比赛的孩子在比赛中的表现如何,也没有以任何方式安慰自己的学生,而是给学生和他的父母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将一只活蹦乱跳的跳蚤放到一个玻璃缸中做一项实验。首先实验人员在玻璃缸的上方放了一片透明玻璃,这片透明玻璃的尺寸是实验人员专门根据玻璃缸的尺寸订做的,它正好可以与玻璃缸的内壁严严实实地相接。开始的时候这只活跃的跳蚤使尽力气向上跳,结果每次都被上面的玻璃碰得生疼。在经过几次碰撞之后,跳蚤变得“聪明”起来,它每次跳的高度都不会到达透明玻璃所在的位置。接下来,实验人员又将玻璃向下移了一寸,情形还像刚才那样,跳蚤开始时依然频频被碰,不过后来它就不再被碰了,因为它跳的高度不再达到玻璃所在的位置。之后,每当跳蚤习惯了前一次的玻璃高度时,实验人员就会将玻璃向下移,移到后来,跳蚤每次只能跳到不足一寸的高度了;最后,实验人员将玻璃缸里面的玻璃撤除,可是跳蚤仍然只能跳到不足一寸的高度。尽管上面没有了东西遮挡,可是跳蚤却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跳跃。
  
  在讲完故事之后,钢琴教师意味深长地对学生说道:“一只活蹦乱跳的跳蚤,它今后的生命高度就这样被习惯设了限,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其实都是这样的。你的艺术高度就是这样被习惯锁定的。如果情愿被习惯所束缚,那么生命的高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说完之后,钢琴教师告诉学生自己要去某著名音乐学院继续深造。
  
  后来,他的这位学生也成了该市小有名气的钢琴演奏家。
  
  若不想轻易地受到习惯的束缚,就要有勇气不断超越自己,使自己不受到外界环境的限定。作为一个有头脑、有毅力的人,一旦发现自己已经或正在习惯于某种轨道或范围,如果还想往更高更广的程度前进,那就要有意识地克服已经养成的习惯。不要以为习惯一经养成就无法克服,要知道,既然我们可以养成这样的习惯,那么为什么不可以用另外一种更优秀的习惯将之取代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4 17:16:43

桌子还剩几个角时间:2013-06-03 作者:未详 点击:1087次   一位父亲用一道并不新鲜的智力游戏题考自己的儿子:“一个桌子四个角,砍去一个,还有几个?”
  
  “三个。”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这样的回答正在父亲的意料之中。于是,父亲呵呵笑:“真的吗?不对,应该是五个。”
  
  儿子无法接受这样的答案,坚持着他的数学原理:“四减一就是等于三。”
  
  父亲显然早有准备,他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片,用剪刀剪去一角,对儿子说:“假设这就是一张桌子,现在去了一角,你数数还有几个角?”
  
  儿子当然也不笨,他马上就明白过来父亲的智力游戏,也笑了起来:“对,这样是五个,可是我干嘛这样剪?”
  
  说着,他接过父亲手里的剪刀和“桌子”,沿着“桌子”的对角线剪了下去,然后扬起手中的三角形,得意地问道:“这样,不就是三个角了吗?”
  
  父亲哑口无言,一时间有些尴尬,但是随即父亲作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对儿子说:“不错,想想看,还有没有其他可能性?”
  
  儿子歪头在纸片上比划着,然后说:“也可能剩下四个角。”只见他拿起剪刀,沿着“桌面”一边除了两个端点以外的任何部分向另外两个端点的其中一个剪下,依然得到了一个四个角的“桌面”。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按照常规思维模式去回答问题和寻找答案,习惯往往成为束缚我们的力量,其实思考和实践才是我们发现答案的惟一方法。只有多方位思考,勇于实践,我们才能够发现更多的可能性,也才能够跳出习惯性思维的窠臼。
页: 1525 1526 1527 1528 1529 1530 1531 1532 1533 1534 [1535] 1536 1537 1538 1539 1540 1541 1542 1543 1544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