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3 14:07:51

 五
  
  我常说,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听到什么样的歌,看到什么样的文章,写出什么样的字,遇到什么样的人。你能听到治愈的歌,看到温暖的文章,写着倔强的文字,遇到正好的人,你会相信温暖、信念、坚持这些看起来老掉牙的字眼,是因为你就是这样的人。
  
  你相信梦想,梦想自然会相信你。千真万确。
  
  然而感情和梦想都是冷暖自知的事儿,你想要跟别人描述吧,还真不一定能描述得好,说不定你的一番苦闷在别人眼里显得莫明其妙。喜欢人家的是你又不是别人,别人再怎么出谋划策,最后决策的还是你;你的梦想是你自己的又不是别人的,可能在你眼里看来意义重大,在别人眼里却无聊得根本不值一提。
  
  在很大的一部分时间里,你能依靠的只有你自己。所以,管他的呢,不要管别人怎么看,做自己想做的,努力到坚持不下去为止。
  
  也许你想要的未来在他们眼里不值一提,也许你一直在跌倒然后告诉自己要爬起来,也许你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有人不满意,也许你的理想离你的距离从来没有拉近过,但请你继续向前走,因为别人看不到你背后的努力和付出,你却始终看得见自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3 14:08:05

我们为何迷信保质期时间:2014-07-13 作者:未详 点击:190次   你知道“最迟销售”日期吗?它也叫“保质期”,甚至有人更委婉地称之为“享用日期”。无论哪种叫法,其实它们基本上都属于商业营销中的措词,而与食物本身的新鲜和安全与否甚至没有太大关系。
  
  最近,哈佛大学食品与政策法研究所编制的美国各州简报显示,虽然保质期并非是政府要求或规定的,但是它已经融入到美国的食物与消费文化中,没有标注生产或限用日期的食品是绝不可能在超市销售的,而且食品一旦过期,就要马上下架销毁。随之而来的后果是,美国人开始忘记如何去明智地购买食物、有效地烹饪,也不会用嗅觉去辨别食物是否变质。
  
  如今,餐桌上食物的浪费程度已经大到惊人,尤其是在食品安全难以保障的背景之下。在全球范围内,我们浪费掉将近40%的种植物与加工食物。人类加工、运输以及其他因素造成的延迟,使得很多食物在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就已经变质。而根据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的数据,全世界捕获的鱼类有20%甚至在船只抵岸之前就因不符合质量标准而被扔掉了。
  
  就“保质期”来说,这是由生产厂家、包装商和销售商共同决定的,虽然依据的是产品原料、运输和储存条件,但定这个日期,也与营销环节相关。
  
  实际上,设立食物的保质期对提高食品安全和改善公众健康并无太多益处。世界上由食品传染的疾病几乎都不是由长期存放的食品引起的。例如,常见的污染菌李斯特菌、沙门氏菌等并非是因为食物在冰箱里存放过久而产生的。
  
  在我小时候,母亲总是相信任何食物都是可以食用的,在饮食上并没有太多的顾忌。然而,尽管从小接受的是这样的教育,长大以后我却认为,如果孩子们喝了过期两天的牛奶就会生病。如今,我正在反思自己对标签的这种迷信,避免成为一名保质期的“瘾君子”。
  
  现在我知道,如果食用了过期的蛋黄酱,天不会塌下来,我们也不会因此而生一场大病。当然,如果它闻起来或者尝起来味道很怪,则另当别论了。但这不正是我们的嗅觉和味蕾所应当起到的作用吗?标签上的保质期也许并不是唯一值得依赖的。
  
  因此,请无视那些“最迟销售日期”吧!尝一口牛奶,用不太新鲜的蔬菜炖汤,用自己的鼻子和眼睛来辨别食物的好坏。让我们重新用常识和自己的感官来正确对待食品的质量。如果我们能减少自家的浪费,也许我们能扭转只迷信保质期的负面效应。最终,这样的习惯能大量减少食物的浪费,而照样保证我们的健康。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3 14:08:16

一张“无价”的售房宣传单时间:2014-07-13 作者:未详 点击:100次   华盛顿西北部有一个环境优美的社区,一些房产中介的业务员经常给想要在此买房的顾客邮寄房产出售信息宣传单。这些单页基本上千篇一律,但有一天,一名叫克里斯汀的公司职员却收到了一份与众不同的宣传单,上面是这样写的:
  
  1957年,华盛顿大学最年轻的教授霍华德·史密斯和他的妻子花了3万美元买下了这套漂亮的房子。他们非常喜欢这里的一切,环保的实木地板,大格子条纹落地窗,古老的英式壁炉,还有门外不远处大片的草坪、流动的溪水,以及放置在院内的橡木水车……史密斯夫妇在这里养育了3个孩子,他们现在都已长大成人,分别在哈佛大学、华盛顿州政府以及美国广播公司工作。
  
  在今年3月份,史密斯先生90岁的时候,他们夫妇俩搬到了西雅图的一家养老院,并委托我们卖掉这套房子,我们很愉快地接受了委托,并重新粉刷了墙壁,修葺了围栏,现在我们很荣幸地邀请您——成为这套房子的新主人。
  
  房子很快成交了,如果你卖的只是一件冷冰冰的商品,那么你永远只能看买主的脸色,但如果你卖的是故事和情感,那么情况将大为不同,买主们会争先恐后地要买你的东西。

  理由很简单,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情感动物,他们喜欢有故事的东西。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3 14:08:33

胡子镇老太婆投资俱乐部时间:2014-07-13 作者:未详 点击:156次   大家都会面临退休后收入大幅度缩水的情况,再加上通货膨胀,人人都得关心如何进行适当的投资以尽力保持生活水准不至于降低到难以忍受的程度。
  
  通常的做法便是各种各样的保险年金,委托专业人士来打理。可是,在伊利诺伊州一个极不起眼、不足6000人的小镇上,有这么一个女性群体依靠自己的能力来进行投资。这就是远近闻名的胡子镇老太婆投资俱乐部。
  
  从大芝加哥地区沿着德斯普兰斯河顺流而下,汇入伊利诺河后经过皮奥利亚市行进没多远,就能看到位于河流左岸的胡子镇。也可以从伊利诺伊州首府春田市参观林肯博物馆后出发,转上125号公路向南,很快便会看到一个显眼的路标:胡子镇老太婆的家乡。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3 14:08:49

 1983年成立的这个投资俱乐部,在最初10年内尽管也一样经历了1987年的华尔街股市大崩盘,但她们的年平均回报率依然达到23。5%。这样的业绩超过了华尔街专业投资顾问的总平均数,让那些基金经理们实在难以置信。其中,她们在1991年的回报率更是高达59%。
  
  这个俱乐部的成员究竟是何等人物呢?她们并非是分析大师、投资专家或者炒股高手,而是居住在这个小镇上的一群曾名不见经传的退休女职工。有的曾是银行职员,有的曾是房地产经纪人,有的甚至就是普通家庭主妇。
  
  胡子镇老太婆投资俱乐部成立伊始,每个俱乐部成员投资额仅为1000美元,总共集资15000美元作为第一笔投资基金。此后每人每年追加投资300美元,定期投资从不间断。平摊到每个月虽然只有区区25美元,却积少成多、聚沙为塔,细水长流、常年不懈。胡子镇老太婆以微薄的投资迈开了可贵的第一步。
  
  那么,这些上了年纪、平平常常的妇女们究竟是如何成功的呢?胡子镇老太婆成功的关键点有三条:第一条在于她们坚持以平常心看待股市投资,从不奢望快速致富、一夜暴富,只是想为退休后的生活打下一个坚实的财富基础,也就是由此把握好大方向;第二条是缜密细致的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第三条是循规蹈矩,认认真真地按照最简单的章程守则去进行投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3 14:09:01

  胡子镇老太婆看待股市投资的心态可以用三个E来描述:Education,受教育、汲取知识、积累经验,在投资中学会投资;Enjoyment,领略、体会股市投资中的乐趣和心得;Enrichment,在投资中获得资本增值,积累财富。
  
  注意到胡子镇老太婆把赚钱致富摆在第三位而不是第一位,由此就能对她们以平常心来看待股市投资有更深的理解。正因为如此,她们能从宏观上紧跟美国经济的增长步伐,始终把握住主要目标,而不会去斤斤计较股市正常波动引起的得失。
  
  缜密细致的调查研究是胡子镇老太婆选择股票的依据。她们相信自己作为普通人的正常思维,并不依赖专家,也绝不人云亦云。《华尔街日报》这份北美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和投资行业广为征订的《价值线》杂志是她们所使用的两样投资工具。她们跟踪基本面看好的上市公司,认真做家庭作业,做出详尽周到的分析比较。在公司评估中,她们认为最重要的是出色的管理——即主管领导层面的优良素质与杰出才能。她们从自身的女性特点出发,尽量选择大家所熟悉的公司,比如波士顿市场连锁店、好时巧克力、温迪快餐店和沃尔玛商场等这些对她们来说看得见业绩、摸得着脉搏的对象。当她们实地考察,亲眼目睹沃尔玛停车场和商场内人来车往熙熙攘攘的情景,自然就确认这是一个值得投资的上市公司。
  
  胡子镇老太婆坚信自己是美国社会的普通一员,和其他美国妇女别无二致。既然连她们都看到了这些公司产品热销的欣欣向荣的景象,不言而喻,以常规思维考量,大家都会看到并推崇这些公司的股票。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3 14:09:22

  她们非常值得赞赏的又一条准则是坚守严格的俱乐部规章,决不因道听途说而变更主意,绝不随心所欲地改换方针。她们平时各有分工,按月在教堂聚会一次。投资俱乐部就像一个团结奋斗的大家庭,在按部就班介绍现有股票行情后,照例会对下一步的投资行动逐一进行投票表决。每个成员都有神圣而又平等的一票,没有任何人能够凌驾于他人之上。如果对投资A公司和B公司抉择的结果是票数一半对一半,那么就对这两家公司各买入50股。在这里,盈利和风险大家共同承担,而且是共同承担责任,根本没有国人习见的推诿、争吵甚至于散伙的行径。投资俱乐部内部的民主正是由于事先立下了可以付诸实践的规章。
  
  胡子镇老太婆之所以能始终抱成团不内斗,还在于她们还有一个称之为“1/5”的原则。也就是说,在选出的每5个股票中,会有1个表现不如预期,有3个表现持平,在预期范围之内,另有1个表现超出预期。这就是她们能以平常心态和常规思维进行投资的结果。
  
  她们相信女士比男士更有耐心,更能坚持买入股票长期持有以获得较好的回报。不像好多男士一旦股票增值10%以上就急忙抛出兑现。当然,她们也会犯错误,但是绝不相互指责抱怨,而是努力从自身所犯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最典型的一次失误有点像股神沃伦在20世纪末高科技股疯涨的时候依然坚守传统股,错过了一次大好机会。但是“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高科技股泡沫破裂同样也就跟老太婆们无涉。
  
  她们成功了!媒体纷至沓来。俱乐部成立的第八个年头,哥伦比亚电视台“今日早晨”节目首先邀请俱乐部代表现身说法。接着,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唐纳和芭芭拉也相继邀请她们做专访。出版商也看到了巨大的商机,鼓励胡子镇老太婆写书。于是,《胡子镇老太婆浅谈投资》一书在1995年问世,这本介绍她们自己投资股票的亲身经历的书当即售出了40万本,成为当年全美畅销书之一。再接再厉,不久,她们的第二本书也摆上了书架。这些老太婆不禁感慨——即使在第一本书上市的时候也根本没想到会那么畅销。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3 14:09:32

 这一女性群体成名之后,各类演讲会邀请函和聘书接踵而至。华尔街有好几家投行想请她们去创立主持一个共同基金,甚至好莱坞制片商也准备请她们上大银幕拍摄影片。更有甚者,有的俱乐部单身成员还接连收到男士们的求婚信。可是,胡子镇老太婆们不为所动。当年74岁的玛辛说得好——我很乐意有这些信件,但是我对此丝毫没有兴趣。
  
  胡子镇老太婆们依然按月在教堂的地下室聚会并商讨自己感兴趣的投资。因为很多人希望能参加她们的例会,俱乐部决定每年向社会开放3次。消息传开,不仅有本州公民驾车前来,还有外州的仰慕者专程来旁听,其中甚至有来自1000多英里外的得克萨斯州的股民。
  
  如果你没有时间和机会去,那么可以读读她们的著作并牢记胡子镇投资俱乐部老太婆们的告诫良言:投资没有秘诀,定期投资,买入股票长期持有,买你熟悉的公司的股票。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3 14:12:02

奇人高罗佩时间:2014-07-13 作者:未详 点击:204次   东方的福尔摩斯
  
  1935年,荷兰汉学家高罗佩(RobertHansvanGulik)在日本,因缘巧合读到了一本奇书,即清初的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
  
  这本书共64回,薄薄的一本小册子,和后来高罗佩写成的150万言巨著无法相提并论。高罗佩惊叹于中国公案小说的有趣,将其翻译成英语介绍至西方,一时兴之所至,竟袭用其中的主人公狄仁杰,用英文写了狄仁杰探案系列的第一本《铜钟案》,出版后大受欢迎。高罗佩遂一发不可收,先写出《狄公案》中的后三本:《迷宫案》《黄金案》和《铁钉案》,之后,每年一本,共写出13本《狄公案》小说,包括一本短篇集,立即风靡全球。
  
  这套书在西方风靡到什么程度呢?不仅荷兰外交官必读,而且美国国务院也曾规定,到中国任职的美方工作人员,都要阅读高罗佩的小说,以加深对中国人的了解。
  
  可是在写《狄公案》时,他的中国夫人水世芳却颇有意见,高罗佩和水世芳的女儿宝莲·范古里克对记者说:“她确实有点意见,因为对我母亲来说,她不太能接受这些小说里的那些杀人故事。她出身于中国的上层社会家庭,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一类的社会黑暗面,她似乎也很难想象这样的事会真的发生。我想她在若干年后,仍然没有完全接受它,我想她可能并不太喜欢这一类的小说。”
  
  不管怎么说,狄仁杰和高罗佩都火了。狄仁杰在西方人眼中,自然而然就成了“东方的福尔摩斯”,但你能说高罗佩就是荷兰的柯南·道尔吗?没那么简单。高罗佩是出了名的中国通,他在荷兰莱顿大学和乌德勒支大学攻读中文、日文、藏文、梵文,通晓15种语言,硕士论文是米芾《砚史》的英译。1935年,25岁的他以关于巴比伦出土文物的出色论文《马头明王古今诸说源流考》而获得博士学位,年纪轻轻已学贯中西,博学多才。从书画、围棋、古琴到佛教、长臂猿,可以说是无一不通,无一不精。在小说中,他对中国古代典狱、刑律都如数家珍,因为他仔细研究并翻译过中国古代案例汇编《棠阴比事》,绝非拍脑瓜瞎写可比。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3 14:12:29

 琴道
  
  高罗佩兴趣广泛,他的另一大爱好就是古琴。
  
  2013年9月刚刚由中西书局出版的《琴道》是他1940年的作品(之后将陆续出版他的《中国绘画鉴赏》《米芾砚史》《嵇康及其<琴赋>》《书画说铃》等多部重要著作及译作)。早在他进入荷兰外交部,作为助理翻译开始工作的那段时期,他就接触到了中国的古琴。1936年,他前往荷兰驻日本大使馆工作,并迷上了古琴,天天无琴不欢。当时,他与中国驻日大使许世英及使馆参赞王芃生结交,在东京,他曾为王芃生抚奏《高山流水》一曲,并谓:“贵国琴理渊静,欲抚此操,必心有高山流水,方悟得妙趣。”
  
  到中国之后,他对中国琴棋书画的了解让他很快在文人圈子里成为座上宾。1943年,高罗佩在重庆参加了“天风琴社”,于右任、冯玉祥、徐悲鸿、齐白石、郭沫若、饶宗颐等人都成了他的朋友,谈诗论艺,曲水流觞,引吭高歌,诗韵酬唱,真高雅之事也。
  
  在这里,他还收获了幸福。水世芳是张之洞的外孙女,当时在荷兰驻华大使馆社会事务部任秘书,并为高罗佩补习中文,两人朝夕相处,难免日久生情。相识6个月后,两人在重庆的教堂结了婚,婚后,他们有了4个子女,其中一位就是宝莲·范古里克女士。在她的印象中,父亲从不专门给她弹古琴,总是在深夜,等她已经睡熟了,才弹上一会儿。“我想他喜欢一个人放松的时候弹古琴,我不知道他几点睡觉,有时候他下午会睡一会,大概10分钟。他那张琴很古老了,明代的,声音很柔和,非常动听。”
  
  而正在拍摄高罗佩纪录片的荷兰导演罗幕听过他弹奏的古琴曲,他说:“其实我觉得高罗佩的古琴技艺并不那么好,我在网上听过他弹奏的片段,一个人怎么可能样样擅长呢!但是一个从不允许外国人参加的私密俱乐部接受了他,说明他真的被中国当时的精英们认可了,而且因为写了《琴道》一书,人们很尊敬他。”
  
  高罗佩还留下一张唱片,但估计听过它的人寥寥无几,那不是古琴曲,而是猿哀啼。那是他晚年时的最爱——长臂猿,也成为他最后一部专著的题目:《中国长臂猿——中国动物传说札记》。
  
  1967年,时任荷兰驻日本大使的高罗佩因罹患肺癌,在荷兰去世,年仅57岁。
页: 2131 2132 2133 2134 2135 2136 2137 2138 2139 2140 [2141] 2142 2143 2144 2145 2146 2147 2148 2149 2150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