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3 14:13:08

相遇在巴黎时间:2014-07-13 作者:未详 点击:164次   1944年6月,美军第十二步兵师在诺曼底登陆,遭到德军顽强抵抗。他们一路激战打进巴黎,只有三分之一的官兵活下来,这当中,有一个叫塞林格。美国人穿行在欢呼胜利的巴黎街头,市民们箪食壶浆,迎接这些说英语的大兵。战友们都找酒吧狂欢去了,塞林格却另有心思。此时的塞林格已小有名气,在美国一些重要的文学刊物上发表了不少短篇小说,当兵也没影响他的文学创作,头上子弹呼啸,他照样细读父母远隔重洋寄来的《纽约客》。他听说大名鼎鼎的海明威此刻也在巴黎,决心去会会他。
  
  巴黎人海茫茫,去哪里找海明威呢?换了和平时期,这是一个问题,可眼下是战争年代,海明威一定在瑞思饭店。瑞思饭店是巴黎最好的饭店之一,此时已成为盟军记者交流信息的场所。塞林格没猜错,海明威确实在瑞思饭店,他以随军记者的身份进驻饭店,是最先进入巴黎的盟军人员之一,每天都与各色人等周旋,既采访别人也接受别人采访,夸耀自己经过血战,打死了122名德国人,才把瑞思饭店拿下。这样的话,倒也符合这个大胡子笔下那些硬汉的性格。不过当地人都知道,德军早撤走了,他要么是开玩笑,要么是吹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3 14:13:32

 塞林格开着军用吉普,一身戎装地出现在海明威眼前。两个美国人在巴黎相遇,自然分外开心,海明威见这个年轻人既是同胞又是同行,马上叫人拿酒来。两人边喝边聊,聊过塞林格的创作近况后,两个男人开始比试腰间的手枪。塞林格佩戴的枪是美式0。45口径的,海明威的是鲁格手枪,海明威抬手一枪就打中了院子里的一只鸡,塞林格有点尴尬,他本来就生性羞涩,偏偏枪法又不行,开枪准会露馅。海明威毕竟阅历丰富,倒也不勉强,拍拍小伙子的肩膀继续喝酒,同时转移了话题。
  
  两人聊了好几个小时,分别时没有再做约定。那是战争年代,郊外还有零星交火,巴黎市民正在街头巷尾追捕“法奸”。谁也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自然也不可能有什么约定。海明威举杯祝塞林格写出新作,说自己会一直关注他的写作。塞林格说能在巴黎见到自己的文学偶像,真的好开心。这是两人唯一的一次见面,塞林格后来做了详细描述,他称赞海明威豪迈爽朗,待人真诚,只是有时会说大话。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3 14:13:54

 塞林格开着军用吉普,一身戎装地出现在海明威眼前。两个美国人在巴黎相遇,自然分外开心,海明威见这个年轻人既是同胞又是同行,马上叫人拿酒来。两人边喝边聊,聊过塞林格的创作近况后,两个男人开始比试腰间的手枪。塞林格佩戴的枪是美式0。45口径的,海明威的是鲁格手枪,海明威抬手一枪就打中了院子里的一只鸡,塞林格有点尴尬,他本来就生性羞涩,偏偏枪法又不行,开枪准会露馅。海明威毕竟阅历丰富,倒也不勉强,拍拍小伙子的肩膀继续喝酒,同时转移了话题。
  
  两人聊了好几个小时,分别时没有再做约定。那是战争年代,郊外还有零星交火,巴黎市民正在街头巷尾追捕“法奸”。谁也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自然也不可能有什么约定。海明威举杯祝塞林格写出新作,说自己会一直关注他的写作。塞林格说能在巴黎见到自己的文学偶像,真的好开心。这是两人唯一的一次见面,塞林格后来做了详细描述,他称赞海明威豪迈爽朗,待人真诚,只是有时会说大话。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3 14:14:08

“趁雪打劫”还是雪中送炭时间:2014-07-13 作者:未详 点击:59次   一则小小的社会新闻,让很多人感叹“世道变了”。
  
  不和谐的音符出现在哈尔滨今冬的第一场大雪中。冰天雪地里,几名壮汉穿戴严实,出现在当地的工农大街上,专找那些在积雪里打滑的车辆:给50块钱,就帮忙推一程。新闻中写道:“市民都说他们这是‘趁雪打劫’。”
  
  很快,一项据此设计的社会调查出现在某门户网站的首页上:你怎么看待哈尔滨暴雪中有人收费推车?
  
  然而,大众的观感与新闻所流露出来的“趁雪打劫”的评价似乎迥异。对这种行为,七成以上的网友选择了默默点“赞”:“支持,只是自发的市场行为。”
  
  “东北的活雷锋都到歌里去啦?”见到这样的投票结果,不少人显得很不淡定。一位微博实名认证为电脑公司工程师的网友带着浓厚的讽刺意味说道:“以牺牲人文精神和文明为前提,大力发展经济,很有必要!”还有人恨铁不成钢地上升到了民族性的高度:“中国人为什么总在自己人有困难的时候,不是伸出援助的手,而是伸出一只想赚钱的手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3 14:14:26

 另一方面,赞成收费推车的网友也不服气:“双赢有什么不好?中国人就是被太强的道德观念误导了!”
  
  一样的斩钉截铁,一样的觉得对方不像话。不知有没有网友留言后再翻翻所有评论,觉得两方的掐架造型宛如揽镜自照呢?
  
  其实,对于类似的伦理问题,不少学者专家多年来进行过各种探讨,但谁都难说自己的意见是唯一定论。
  
  可以肯定,这不是专属于中国人的“想赚钱的手”。
  
  美国哈佛大学的政治哲学教授桑德尔在他的《公正》一书中,开篇就举了一个“趁风打劫”的例子。2004年夏天,飓风“查理”横扫佛罗里达州,飓风过境后,当地很多关键物资的价格突然大涨:奥兰多一家加油站原价2美元的冰袋涨到了10美元,商店里通常标价为250美元的小型家用发电机涨到了2000美元……
  
  一位居民在得知他需要花费1万多美元才能请人把压在屋顶上的大树移掉时,说出了如下的话:“企图利用别人的困难和痛苦发财是不对的。”
  
  这句话想必也说出了大雪中哈尔滨街头或是微博上许多中国人的想法。
  
  不过,如果更深入地了解下去,就会见到另一片乾坤。每当遇到类似的事儿,桑德尔的好朋友曼昆教授都会归结为“自由市场的优势所在”。另一位持此观点的经济学家表示,对于冰块、屋顶修理或发电机这样的生活必需品,高昂的价格既有助于限制消费者不必要的使用,也能刺激别处的供应商向最需要它们的灾区源源不断地提供货品——毕竟对大部分商人而言,有利可图,比什么宣传都更有效。
  
  当然,自由市场不是万能的。经济学家们虽然能解释价格杠杆如何发挥作用,带来好处,但很多人的愤怒与无助不会就此平息。这种情感当然也是真切的。有学者质疑,飓风过境后,许多平民花大价钱买下的服务或物品,看似自由交易,但在那样的情境下,实际更接近于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3 14:14:44

 关键就是掌握一个“度”。
  
  除了法律的规定之外,这个“度”,或者说金钱与道德之间的平衡点,似乎无法单靠宣传和媒体来定调下结论,而应当是人们借助各种形式的平台进行讨论之后达成的。
  
  就像在哈佛讲“公正”课的桑德尔也承认,判断这些“趁灾打劫”的行为是否正当,需要评估特定情境中关于福利和自由的不同情况。对于富翁而言,在狂风大雨中为一个汽车旅馆房间或是一箱能把他带往安全地带的汽油支付高价,顶多只是件有些讨厌的事儿,但对收入微薄的人来说,付不起这些钱,也许就意味着他们不得不滞留于危险的地方。
  
  但生活中的很多例子并没有课堂上呈现出来的那般极端。比起“查理”飓风中要花费1万多美元才能从屋顶上搬下大树,对哈尔滨街头那些在大雪天开车出行的车主而言,50元钱,恐怕还不足以令他们陷入困境。为了那50元而伸出的推车的手,未尝不是一种雪中送炭。
  
  更何况,不少哈尔滨网友也在评论中表示,自己当天就见过很多被困在大雪中,依然互相帮助的人。世道没有那么坏,而我们还握着可能改进的方向盘——不是举着“道德”的大旗扫倒一片,而是更好地建构对公共事务的讨论空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3 14:15:02

 关键就是掌握一个“度”。
  
  除了法律的规定之外,这个“度”,或者说金钱与道德之间的平衡点,似乎无法单靠宣传和媒体来定调下结论,而应当是人们借助各种形式的平台进行讨论之后达成的。
  
  就像在哈佛讲“公正”课的桑德尔也承认,判断这些“趁灾打劫”的行为是否正当,需要评估特定情境中关于福利和自由的不同情况。对于富翁而言,在狂风大雨中为一个汽车旅馆房间或是一箱能把他带往安全地带的汽油支付高价,顶多只是件有些讨厌的事儿,但对收入微薄的人来说,付不起这些钱,也许就意味着他们不得不滞留于危险的地方。
  
  但生活中的很多例子并没有课堂上呈现出来的那般极端。比起“查理”飓风中要花费1万多美元才能从屋顶上搬下大树,对哈尔滨街头那些在大雪天开车出行的车主而言,50元钱,恐怕还不足以令他们陷入困境。为了那50元而伸出的推车的手,未尝不是一种雪中送炭。
  
  更何况,不少哈尔滨网友也在评论中表示,自己当天就见过很多被困在大雪中,依然互相帮助的人。世道没有那么坏,而我们还握着可能改进的方向盘——不是举着“道德”的大旗扫倒一片,而是更好地建构对公共事务的讨论空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3 14:17:47

人生的深味时间:2014-07-13 作者:未详 点击:110次   醋米饭、海鲜、蔬菜,它们抱成团,即成了在日本最得宠和最大众化的食物:寿司。
  
  纪录片《寿司之神》,描述了一家“值得用一生去排队”的餐厅,铺面很小,不到十座,除了麦茶和热毛巾,只提供寿司。它位于东京银座地下一层,连洗手间也没有,但它两度被“美食圣经”《米其林指南》评为三星,这是全球餐厅的最高荣誉。
  
  “不好吃,就不能端给客人。”87岁的小野二郎说。
  
  他是店主和主厨,也是该店的灵魂和标志。当他站在你的餐桌前,全神贯注地捏一只寿司,然后捧给你时,你会油然生出一股庄严感,犹如坐在寺庙的蒲团上,甚至因崇敬和幸运感而有点紧张。因为老人身上那缕光阴的平静,因为他身上散发出的修行者的光芒,因为眼前这个人,用了60年来做眼前这件事,而每一次,都是在重复的基础上诞生新作。
  
  “这么简单的东西,味道怎会如此有深度?”食客们用幸福的语气问。
  
  “每种食材都有最美味的理想时刻,要把握得恰到好处。”小野二郎说。在他的店里,为使章鱼口感柔软,不似橡胶那么僵硬,要对之按摩40分钟;为呵护米饭的弹性,其温度要贴近人的体温;做学徒,先要练习拧滚烫的毛巾,随之是用刀和料理鱼,大约10年后,你才会上台煎蛋……
  
  “我一直重复做同样的事情以求精进,我总是向往能有所进步,我会继续向上,努力达到巅峰,但没人知道巅峰在哪里。”老人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3 14:18:08

 追求技艺的完美,对细节一丝不苟,在重复中精益求精,此即日本传统文化推崇的“职人”生活。“职人”,社会身份即手艺人、匠人,但它同时也是个精神身份,意味着一种成就、修养和品格。在《留住手艺》一书中,日本作家盐野米松写道:“他们就是这样,了解素材的特性、磨炼自身的技艺、做出好的东西。这是他们的生活本身,是他们的人生哲学。”
  
  让人感叹的是,这种对待劳动的认真和严苛的自律,不仅是市场和竞争的需要,更是“职人”内在的生命追求,是精神驱动和自我修行的结果,他们执行的是自己的尺度,而任何一丝松懈或作弊,都会让其失去自我器重。
  
  这是典型的东方智慧,亦符合中国心学倡导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只是更世俗化和事务化了些。
  
  70岁前,餐厅食材由小野二郎亲自挑选,他每天骑车去菜市场,从最信任的商贩那儿领取属于他的东西。纪录片里,有一组在菜场的场景,商贩们说:“有些米只供给小野二郎,因为只有他知道怎么煮。”“若有3公斤野虾,那就会留着,直到他来。”“好东西是有限的,要交到最好的人手上才行。”
  
  这是一种带体温的商业。其实,和小野二郎一样,这些商贩在自己的领域亦是行家、权威和伯乐,亦是有理想主义倾向的人,他们知鱼懂米、惜物识人,除了逐利,他们有额外的准则和希冀,他们重视自己的下家,惦念着物的前途和归宿,他们追求完美的流程,渴望成为“正果”的一部分。
  
  最好的鱼贩,最好的虾贩,最好的米贩……最好的使用者,这是一个由“最好者”缔结的链条。在贸易上,这是一种联盟式的高度信赖和共栖关系,而在精神上,又何尝不是一种知音式的彼此怜惜和偎依取暖?
  
  这是敬业、敬物、敬人,也是敬天地、敬生命、敬自我。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3 14:18:19

 正因为这种人和人生,这种行为风格才不是孤立的,它才有生存和繁衍的可能。所以,小野二郎并不孤单,他是一个群体的成员,这个群体,在追求一种内容和气质相近的生活:专注、执着、严谨、诚实、身心并赴、内心充满安宁和纯粹的喜悦……
  
  小野二郎说:“你要爱你的工作,你要和你的工作坠入爱河。”
  
  用修行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劳动,追求平淡里的深味、简易中的精致、清素下的高贵,这是大部分人有机会采摘到的人生,而命运也很少辜负这种选择,尤其在精神回报上。
页: 2132 2133 2134 2135 2136 2137 2138 2139 2140 2141 [2142] 2143 2144 2145 2146 2147 2148 2149 2150 2151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