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3 14:14:26
|
查看全部
另一方面,赞成收费推车的网友也不服气:“双赢有什么不好?中国人就是被太强的道德观念误导了!”
一样的斩钉截铁,一样的觉得对方不像话。不知有没有网友留言后再翻翻所有评论,觉得两方的掐架造型宛如揽镜自照呢?
其实,对于类似的伦理问题,不少学者专家多年来进行过各种探讨,但谁都难说自己的意见是唯一定论。
可以肯定,这不是专属于中国人的“想赚钱的手”。
美国哈佛大学的政治哲学教授桑德尔在他的《公正》一书中,开篇就举了一个“趁风打劫”的例子。2004年夏天,飓风“查理”横扫佛罗里达州,飓风过境后,当地很多关键物资的价格突然大涨:奥兰多一家加油站原价2美元的冰袋涨到了10美元,商店里通常标价为250美元的小型家用发电机涨到了2000美元……
一位居民在得知他需要花费1万多美元才能请人把压在屋顶上的大树移掉时,说出了如下的话:“企图利用别人的困难和痛苦发财是不对的。”
这句话想必也说出了大雪中哈尔滨街头或是微博上许多中国人的想法。
不过,如果更深入地了解下去,就会见到另一片乾坤。每当遇到类似的事儿,桑德尔的好朋友曼昆教授都会归结为“自由市场的优势所在”。另一位持此观点的经济学家表示,对于冰块、屋顶修理或发电机这样的生活必需品,高昂的价格既有助于限制消费者不必要的使用,也能刺激别处的供应商向最需要它们的灾区源源不断地提供货品——毕竟对大部分商人而言,有利可图,比什么宣传都更有效。
当然,自由市场不是万能的。经济学家们虽然能解释价格杠杆如何发挥作用,带来好处,但很多人的愤怒与无助不会就此平息。这种情感当然也是真切的。有学者质疑,飓风过境后,许多平民花大价钱买下的服务或物品,看似自由交易,但在那样的情境下,实际更接近于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