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28 11:17:00

母亲_散文时间:2013-05-04 作者:小小Z 点击:182次   记不清抱过多少女人
  
  却不曾抱过最亲的人
  
  长这么大,我好像一直被她抱着
  
  现在,我要抱抱她
  
  抱抱这个被疾病
  
  折磨得只剩下一副骨架
  
  瘫在床上的老女人
  
  我要抱她,将她抱到阳光下
  
  我要陪她晒晒太阳
  
  如同一个听话的孩子
  
  她闭着眼睛,脸上
  
  漾动幸福的光影
  
  我抱着她,但她那么轻
  
  让我怀疑,抱在怀里的
  
  不过是一条旧床单
  
  我走出户外,春日的阳光如此暖人
  
  可我害怕,一阵风过来
  
  她真的像一条旧床单
  
  被轻轻吹走
  
  我抱紧她,不肯放下
  
  一滴粗浊的泪,忍不住
  
  砸在她的额头
  
  她,一下子睁开了眼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28 11:17:12

人堆时间:2013-05-04 作者:小小Z 点击:236次   最小的人堆是两个人。哪怕只有两个人在一起,每个人的行事都和单独的时候不太一样。都想琢磨别人的意思,又想让人知道自己的意思,又提防着自己的意思给对方琢磨尽了。
  
  要是三个人,那就加倍地复杂。中国人特别聪明,所以也特别复杂,总会总结出“二人不看井”、“三人不出门”那样可怕的话来。
  
  四个人呢,五个人呢……大家可以自己去算。不过不用怕最后会算得头晕,因为人堆儿一旦大了,反而简单起来。
  
  古往今来的人堆我不讲,只讲我经历过的。
  
  最大的人堆,我是在广场上见到的,总有好几十万人吧。我是一个极难狂热起来的人,可到了那么大的堆里,想不狂热都不行,顶多是比四周的人温度低一点。一到广场,脑袋立刻就晕了,连吸进的浊气都像是纯氧,又像是从打气筒里出来的,让我一下子膨胀起来,扶摇直上,在我的感觉里,一伸手,就算够不着西直门,也能把德胜门给推开。我估计那几十万人也和我一样,而且多数比我胀得还利害。广场是怎么容得下我们的,这对我来说到现在也是个谜。
  
  我来的时候还是一个明白人,一到广场,把来时的想法忘得一干二净。事实上,在这么大的人堆里,谁还有什么“想法”呢?你只要跟着大伙儿动就行了,至于大伙儿跟着谁,那是一个没人考虑的问题。—不是吗?扎堆的好处就是什么也不用想。
  
  在这么大的人堆里,我立即变成了我所不认识的另一个家伙。平时我是个细声细气的和平主义者,现在我杀气腾腾,像印第安战士一样嚎叫,还想找块石头把天上的直升飞机给打下来(当时我真觉得我如果找到趁手的石头,就能把它给揍下来,可那广场给扫得实在太干净了);平时我是个诚实谨慎的人,刚到广场还不到三分钟,我就说了十七八句大话,里边至少有一半即使那个伯爵听见也得脸红的话;平时我见谁烦谁,谁见我谁烦,现在我和每个人拥抱、问候,交换疯狂的手势和表情;平时我是个胆小鬼,现在我一心想找个人把他杀了。
  
  让一个人去给你搬块石头,比你自己去搬难多了;让三个人去做,你得跪下求他们不可;让十个人给你做,我就没听说有谁成功过。
  
  —现在我告诉你,让一万个人做点事,是最容易不过的了,只要一句话就行。要是有一百万人,你连话也不用说,使个眼色,他们“嗡”地就冲过去了。
  
  当天晚上,我对从张家口来的一堆人说,你们带个头,咱们把广场这一大摊儿给缩紧点吧,平时我说过那么多有用的话,根本就没一个人听,现在我不过是说着玩儿,好几万人都“缩”了起来,谁也不知道是哪儿来的指令,反正跟着做就是了。一个家伙在东边叫喊,听见听不见的都轰地向那边跑,其实他只是在找他的老婆。另一个家伙在话筒附近打了个喷嚏,大伙都屏息静气,等待他的下文。
  
  平常的时候,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聪明,别人傻;现在,所有人都觉得别人聪明,自己傻,什么都听别人的,别人也听别人的,最后听一个人的,只要那个人能让自己的话被众人听见,他说什么,下边都万众一心。
  
  有一个工人爬到电线杆上,上万人都盯着他,希望他说点什么,也许他嘟囔过一句关于电阻的话,也许他什么也没说,反正后来大家都挺失望。那时他如果知道自己是在最高点,他可能会说点改变历史的话。
  
  只要人堆足够大,人人都胆气粗豪。怕什么?有那么多人呢。
  
  打过仗的人跟我解释冲锋者的勇气,说“你不打死他他就打死你”,现在我知道他在胡说,在这么大的堆儿里,谁还知道害怕呢?就算打死谁,那也是旁边那位。而且那时脑子根本不会考虑这种事情,因为根本就没脑子。每个人都觉得安全和正确,因为他觉得这么多人,总不会都傻吧?大家都这么想,谁也不会去想要傻都傻的可能。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因为他是链条上的一环,而且确实是,当万众一心地往前冲时,有一个人掉过头来,恐慌会立即蔓延,转眼之间,大家都跟着向后跑,立刻散摊子了。
  
  —人堆嘛,就是这样,“嗡”地一声来了,“嗡”地一声就散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28 11:17:22

我们之间应该多远时间:2013-05-04 作者:小小Z 点击:365次   与人交往的空间距离应该是多远呢?
  
  这首先要看你与谁交往。美国学者霍尔研究发现,46厘米至61厘米属私人空间,女友可以安然地待在男友的私人空间内。若其他女人处在这一空间内,她就会显得不高兴,甚至会大发雷霆。同样,男友也可以自由自在地待在女友的私人空间内。若其他男人进入这空间时间稍长,他肯定也会吃醋。
  
  私人空间可以延长到76厘米至122厘米,若讨论个人问题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你若是与情人约会,可千万不能超过46厘米,否则对方觉得你疏远了他(她),对他(她)没有热情,这很可能引起情人间的误解。到办公室找领导办事,最佳的空间距离为122厘米至213厘米。小于该距离,领导会误认为你强人所难;大于这个距离,领导会误认为你不真心实意想办事。领导的办公桌较为宽大,就告诉了你这一空间信息。
  
  若你想从非亲密朋友那里获得某种信息,有效的空间距离为213厘米至366厘米。小于这一空间给人以盛气凌人的印象;大于这一空间会使别人觉得你没礼貌,你也就不可能获得真实的信息。这个空间距离也是与普通朋友交谈的适当距离,过小他人就认为你俩在密谋不可告人的勾当;过大你们都会觉得话不投机半句多。
  
  366厘米以上的距离,是演讲者与听众或两人不愉快谈话的有效空间。
  
  有趣的是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要处理不同的人际空间。若与美国人交谈,必须保持在60厘米左右的空间距离上,这是他们认为最有分寸最友好的空间;若与一名阿拉伯人谈话,就要小于这个距离,否则就会出现你往后退他往前追的滑稽场面。因为,前者生活在非接触性文化环境中,而后者则生活在接触性文化环境中。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离他喜欢的人比离他讨厌的人更近些,要好的人比一般熟人靠得更近些。同样亲密关系情况下,性格内向的人比性格外向的人保持较远些的距离;异性谈话比同性相距远一点,两个女人谈话总比两个男人谈话挨得更近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28 11:17:31

心灵在纸上行走时间:2013-05-03 作者:小小Z 点击:210次   姜欢,像她的名字一样,原本是一个天真烂漫、爱做梦的快乐女孩儿。然而命运却跟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因为一场大病,她四肢瘫痪了。
  
  那时,她才21岁,刚从省水校毕业,踌躇满志地正要走上工作岗位。正当她意气风发地准备大干一场时,她病倒了。随后在省城西京医院检查,她被确诊为颅底凹陷症,发病率只有十万分之一,治愈率极其微小。这种病是由于中枢神经受压迫导致的大脑“指挥系统”失灵。经过前后两次手术,命虽然保住了,但她的手脚像棉花条儿一样,落下了残疾。
  
  她无法接受这残酷的现实,一度终日以泪洗面。命运似乎不肯眷顾这个苦命的孩子,她两岁丧母,姊妹几个靠父亲拉扯大,在贫穷落后的山村艰难度日。但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哭过之后,她终于调整了过来,她说:“病痛只能让我的身躯躺下,但,我的心永远不会倒下,身体残疾了,我的心理是健康的。”
  
  上学时她爱好文学,凭着对文字的热爱,她想到用笔把自己的情感记录下来。可是,手无法握笔,她就忍受疼痛,坚持小运动量的锻炼。她让人拿来纸和笔,像初学写字的孩子一样,一笔一画地坚持练习。几个字、十几个字,慢慢地,手勉强能写字了。她发现用手机充当“电脑”更方便一些。于是在手机上写好后,她就请人记在本子上。就这样,一首首诗,一篇篇文章,从她心底流淌出来,变成优美的文字。在她饱受病痛折磨中,写作让她减轻了痛苦,驱散了寂寞。她的诗,在一期《中国残疾人》杂志上发表了五首,占去两个页码,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她的第一本诗集《真情流浪》出版后,在社会上反响强烈,她被誉为“镇安的张海迪”。第二本书《上帝哭了》(中国文联出版社)问世,让文联主席潸然泪下。她的第三本书《与命运抗争》,使一县之长为之动容,亲自为她的书写序。
  
  沉疴14年,只能靠人搀扶挪步的羸弱女子,用毅力和诗歌点亮了生命之光。她又是幸运的,她的病牵动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心,社会没有遗弃她,给了她十万分的关爱。每每提及这些,姜欢总是热泪盈眶,她说,没有人们的关爱就没有我的今天,我的第二次生命是好心人给的,我无以回报,只能好好地活着,用笨拙的笔去报答爱我的人,她说:“真正的残疾是心灵的不健康、不健全,我有健康的心灵。”是的,身体上的残疾我们无法改变,重要的是人要有健康的心灵,这样,即便身体不健全,也是一种残缺之美。她非常仰慕女神维纳斯,尽管没有手臂,她依然如此完美。
  
  她在《上帝哭了》后记中饱含深情地说:“行走于征程中的我不知道还能走多远,如果我还有更长一点儿时间走过生命的绿色长廊,那么我将仍然去攀爬诗崖,我将永远用我的诗搀扶我走向人生的尽头。”没有什么比生命还要珍贵,经历14年疾病缠身的姜欢,对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刻。这个时候,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快乐地活着。她在《快乐地活着》中说:“生命简单得如同一杯白开水,我知道,在我生命的春秋史册上,我根本做不到辉煌与显赫,但我平实地对待每一天,我以我的热忱和坦然来面对自己这孱弱的生命。”
  
  当我在灯下读着她用生命凝成的文字时,我完全被她顽强的意志和乐观震撼了,眼前总是浮现出她洋溢着微笑的脸,还有她每走一步都要人搀扶的瘦弱身影,她虽然不能站立,心灵却在纸上行走,而且是那样地从容。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28 11:17:41

与世有争时间:2013-05-03 作者:小小Z 点击:364次   西语有云:“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与世有争”是自然界最古老、最实事求是的法则。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把一条鱼放入鱼缸,食物氧气充足,但这条鱼很快就死了;把三条鱼放入同一个鱼缸,但只供应一条鱼所需的食物,这三条鱼却都生龙活虎地活了下来。
  
  “与世有争”是一种生活态度。要敢于在顽强中展现生存的力量,在竞争中怒放生命的意义。重庆有一个名叫李管严平的孩子,两岁时就被医生鉴定为重度脑瘫,这意味着小严平将终身无法行走,生活无法自理。医生劝其母亲放弃这个孩子,但小严平的母亲坚强地选择了“不”。从小严平3岁开始,母亲每天都要把他捆绑在凳子上面十几个小时,强行训练他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年复一年,风雨不改。现在的小严平已经16岁了,不可思议的是现在他不仅能够生活自理,而且还加入了市残疾人足球队。更让人不敢相信的是,经过常人难以想象的刻苦学习后,他的英语水平已经达到了专业6级水平。如果在医生下宣判书的时候,小严平的母亲就放弃了,那这个世界无疑只会多一个痛苦的不幸家庭。正是这种“与世有争”的精神,使得小严平的母亲向命运争取尊严,她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创造了一个医学的奇迹,更是我们对待生活应该持有的态度的有力诠释。
  
  “与世有争”是一种进取意识。古希腊的墙上刻着一句妇孺皆知的名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时代在飞速发展,它昭示着我们要“逆水行舟”。比尔·盖茨在给年轻人的十点忠告中的第一条就明确指出:“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不公平的,竞争的本质就是没有同一条起跑线可言。”《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资质愚笨,不晓世故,但在受到他人甚至自己的怀疑、轻蔑和否定的时候,他却敢于为自己争取一份尊严,向命运争取一份荣誉,最终向他人也向自己证明了“好好活,有意义”的价值。
  
  “与世有争”并不与中国传统的“礼让”、“谦虚”背道而驰。“与世有争”不是有你无我,落井下石,将对手置之于死地。“与世有争”是争得光明磊落,胸怀坦荡;是争得有礼有节,不卑不亢,即使在竞争中失败了也应不失风度,泰然处之。“与世有争”是彰显自我的积极态度。生命,因“与世有争”而精彩。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28 11:18:09

静默而奔放时间:2013-05-03 作者:小小Z 点击:254次   在冬日茫茫无边的呼伦贝尔雪原上,看到的动物总是比人要多……
  
  有时候是一群低头吃草的马,努力地从厚厚的积雪中,寻找干枯的草茎,它们的身影,从远远的公路上看过去,犹如天地间小小的蚂蚁,黑色、沉默无声,又带着一种知天命般的不迫与从容;有时候是一群奶牛,后面跟着它们时刻想要蹭过来吮吸奶汁的孩子,慢慢地踏雪而行,偶尔会看一眼路上驶过的陌生的车辆,但大多数的时间里,它们都是自我的,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我猜想,它们的思绪,永远都只在这一片草原,再远一些的生活与生命无关宏旨。
  
  在一小片一小片散落定居的牧民阔大的庭院里,还会看到一条大狗,它们有壮硕的身体、尖利的牙齿,眼睛机警而且忠贞,会在你还未走近的时候,就用穿透整个雪原的浑厚苍凉的声音,告诉房内喝酒的主人,要迎接远方来的客人了。有时候它们会跑出庭院,站在可以看到人来的大路上,就像一个忧伤的诗人,站在可以看得见风景的窗口,那里是心灵以外的世界,除了自己,无人可以懂得。在这片冬日人烟稀少没有游客的雪原上,是这些毛发茂盛的大狗,用倔强孤傲的身影,点缀着银白冰冻的世界。
  
  也会看到出没于《聊斋》中的娇小狐狸,它们优雅地穿越被大雪覆盖的铁轨,犹如蒲松龄笔下的女狐,灵巧地越过断壁残垣,去寻那深夜苦读的书生。它们是银白的雪原上,火红跃动的一颗心脏。生命在奔走间,如地上踏下的爪痕,看得到清晰的纹路。假若无人惊扰,这片雪原便是它们静谧的家园,不管世界如何沧桑变幻,它们依然是世间最唯美最痴情的红狐。
  
  远离小镇的嘎查里来的牧民,在汽车无法行驶的雪天里,会骑骆驼来苏木置办年货。那些骆驼承载着重负,在雪地里慢慢前行的时候,总让人感觉时日长久,遥遥无期,钟表上的时刻,不过是机械的一个数字,单调而且乏味。只有悠远的声声驼铃,和骆驼脚下吱嘎吱嘎的雪声,以及牧人的歌唱,一点一点地撞击着这长空皓月。
  
  麻雀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天气里,依然飞出巢穴,在牧民寂静的庭院里找寻吃食。冬日的雪地上,连硕大的牛粪都被掩盖起来,更不必说从未生长过的麦子和玉米。但麻雀们却可以寻到夏日里牧民打草归来时落下的草籽,或者晾晒奶干奶皮时抖落的碎屑,也有奶牛和绵羊们吃剩的残羹冷炙,它们不挑不拣,雀跃其间,自得其乐。
  
  但最能在冬日的雪原上顶天立地的动物,还是与牧民们亲密无间的奶牛们。它们在白日里走出居所,在附近洒满阳光的河岸上,顺着牧民砸开的厚厚的冰洞,探下头去,汲取温热的河水,有时候它们会在小镇的公路上游走,犹如乡间想要离家出走却又徘徊不定的孩子。小路上总是堆满了牛粪,在严寒里被冻住了,犹如坚硬的石头,常有苍老的妇人,挎着篮子,弯腰捡拾着这些不属于任何人家的牛粪,拿回家去,取暖烧炕。而奶牛们并不理睬这些被牧民们捡回去堆成小山的粪便,摇着尾巴,照例穿梭游走在雪原和小镇之间,要等到晚间乳房又饱胀着乳汁的时候,它们才慢慢踱回庭院里去,等待女人们亮起灯来,帮它们减轻身体的负担。
  
  一个人行走在苍茫的雪原上的时候,看到这样静默而又自由奔放的生命,内心的孤单常常会瞬间消泯,似乎灵魂有天地包容着,便可以与这些生命一样独立而且放任,饱满而又丰盈,哪怕狂风暴雪,都不必再怕。
  
  所有的生命,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人比之于这些在雪原上寒风中傲立的生命,并不会高贵,或者有丝毫优越。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28 11:18:20

你可以选择简朴时间:2013-05-03 作者:小小Z 点击:172次   身边有许多朋友早已经身心疲惫,为什么?不愿过简朴的生活,一心闷头追求“大富大贵,功成名就”的繁华生活,结果运转过度,而无暇顾及孩子,夫妻之间也缺乏沟通、交流,没有知心朋友,很长时间不曾亲近大自然,即使铁打的汉子也要疲惫不堪了。
  
  其实,你可以远离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涡轮效应”,选择一种属于自己的简朴生活。
  
  托尔斯泰讲过一个故事《追求幸福的伊利亚斯》:年轻的伊利亚斯夫妇家境贫寒,他们立志要追求幸福,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拥有庞大的家产,过着奢华的生活。但他们的子女好逸恶劳,坐吃山空,加上天灾人祸,又很快没落了,伊利亚斯夫妇只得去帮佣。有人问年迈的伊利亚斯夫妇,你们追求到幸福了吗?他们回答,当富有时,我们忙碌又忙心,也常因浮躁而吵架,捕捉不到幸福,而现在,“我们清晨起来,会彼此说几句恩爱的话,生活平静不争吵。我们只需服侍主人,尽心为主人工作。我们工作回来,有晚餐可吃,有乳酒可喝,天冷有燃料可烧。我们有时间闲谈,有时间思考灵魂,也有时间祷告。50年来我们追求的幸福,直到现在才找到。”
  
  德谟克里特说:“幸福是一种通过对行为和享乐的节制,对愿望的制约及避免对世俗占有物的竞争而获得的一种安宁快乐。”伊利亚斯夫妇在富有时感觉不到幸福,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节制。曾经,他们极富激情,却是变态的激情;他们极其聪慧,却是贪婪的聪慧;他们极有人缘,却是虚与委蛇的人缘。那种忙碌又忙心的生活使他们“没有时间交谈,没有时间想到灵魂,没有时间向上苍祷告”,幸福自然会失望而去。
  
  财富没有与伊利亚斯夫妇的幸福等值,他们的生活失去了平衡,被套上了无形的枷锁。台湾作家郑石岩认为:“人想要的东西越多,自己就越觉得匮乏;越是为自己着想,越觉得孤单寂寞。思索太多未来的事,就忽略了现在的喜乐。”在富有中远离幸福和快乐的伊利亚斯夫妇不正是这样吗?现今那些拼命为了经济利益、物质享受和权力地位而身心疲惫的人不也是这样吗?因而,一直有人告诫我们:唯有节制,才会使人成为自己的主人;唯有简朴,才会使人幸福。晚年的伊利亚斯夫妇没有因为庞大家产的没落而心理崩溃,反而转过身拥抱住了一生追求的幸福。这说明他们在铅华洗尽后,终于学会在单纯平凡的事物中获得最高享受的能力,简朴的生活给他们带来了“安贫、顺从、贞洁,冥想世界和神性事物的诫命”(舍勒)。
  
  郑石岩在写作的同时,长期从事心理咨询与教学研究。他发现:谁能保持简朴的态度,谁就能有清醒和缜密的思考;谁能实践简朴的生活,谁就能以简驭繁,而不致被烦心困扰。这种发现启示我们,在物质丰富、变化加快的时代,选择或者回归简朴的生活态度,并不是一种羞耻和倒退,反而更加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富兰克林说:“智者的目标就是生活方式的完全理性化和经济节约化。”从追求幸福的伊利亚斯到身边运转过度的朋友,我们应该从中明白,简朴不仅是薄饮之后的微醺、疏食之后的回味,它更是一种让人专注敏锐、感恩惜物的美德,选择它就是选择幸福、和谐的“智者”生活。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28 11:18:31

五年后,这事还重要吗?时间:2013-05-02 作者:小小Z 点击:589次   五年后,这事还重要吗?
  
  多年前,我曾深陷在自己惹出的麻烦之中。浑浑噩噩的学生生涯,交不到朋友的差名声,让父母失望等等,一想到这些,我整天都打不起精神,这些事就像包袱一样压在我身上。
  
  我做事很难善始善终。我曾经减过3天肥,我还试过写小说,开个人网站,可是没有一样能坚持下去。我买的名著我从不翻看,而且能吸引我做下去的事往往都不是“正经事”,比如看电视和打游戏。
  
  后来,我发现有句话能帮助我专注地做事情,那就是——“5年后,这事还重要吗?”
  
  每当面临抉择,或者生活中发生了一些不如意的事,问问自己,5年后,这事还重要吗?
  
  如果你在一次小测验中考得很差,5年后这个分数对你还重要吗?不,你可能在一周内就忘记它了。如果这是一场能决定命运的重要考试,那就不同了,需要加倍认真地对待。装着各种会员卡和现金的钱包丢了,5年后这事还重要吗?你可能短时间内很不开心,但这也不是什么灾难。买个新钱包,然后补办新卡去吧。洗衣机坏了,床坏了,一堆家务事让你焦头烂额,但5年后这事还重要吗?当然不,这些都只是日常琐事,也不能因为有一天搞砸了过得烦闷,就认为整个人生都毁了。
  
  看到了吧,问问自己“5年后这事还重要吗”,会让你具备长远眼光。很少会有糟糕到让你这么多年都忘不掉的事情吧。但搞砸了什么事将会是灾难性的呢?
  
  你投资失败导致自己花光了积蓄。5年后这事还重要吗?也许,不过5年的时间就足以让你恢复起来,还清债务,不再沉沦在财务损失的情绪中。(我曾用8个月时间从“一穷二白”过渡到“万元户”。)
  
  因为经济低迷,你没犯错却丢掉了工作。5年后这事还重要吗?通过这事,也许你会希望:找个喜爱的工作从头开始;找出生活的平衡点,花点时间去旅行;寻找生活热情和生活目标,等等。失去工作,也可能是换个方式生活的契机。
  
  有些事情在现在看来可能既有趣又轻松,但5年后再看,它们对你几乎没有影响;另一些事情看起来需要花很大功夫去搞定,并且收获好像只有一点点,但多年以后你会发现,自己日积月累得到了很多。
  
  如果你在考虑节食减肥,那么问问自己,5年后这事还重要吗?事实是不论你意愿如何,你的身体每天都在变化。5年的时间能让你达到理想的身材,也有可能为此毁了你的健康。如果你觉得每天刷牙很烦,问问自己,5年后这事还重要吗?你可能会和许多人一样,后悔当初没有好好保护自己的牙齿。
  
  5年后,现在你烦恼的事情还重要吗?有些你想做却腾不出时间而没去做的事,5年后会不会成为你的遗憾?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28 11:18:40

需要一块石头时间:2013-05-02 作者:小小Z 点击:398次   不知从哪天起,办公室里的人陆陆续续都备了各种各样的小瓶子,每人桌子上都养了绿萝。绿萝好养,直接泡到水里就可以了,省了找土栽培的麻烦。
  
  只是这些绿萝完成了繁殖到每个办公桌上的任务之后,就再没有什么起色了。绿萝在水里慢慢生了根后,几乎就不再长了,只是维持着生命似的,让人时时担心着,生怕哪片叶子黄了。就这样,还是有人把绿萝养死了。大家不解,只说办公室可能缺少阳光和氧气。
  
  有一天去盥洗室,隔壁办公室的女同事正在给绿萝换水。她的绿萝长得绿油油的,密密的一丛,每一片叶子都精神得很,不像我们办公室的绿萝,又蔫又稀。
  
  “你在土里种着?”我问,因为那是一个蓝花瓷的浅花盆。“没有,也种在水里。”她说。
  
  我很疑惑,水里也能长得这么好?女同事说:我放了几块石头进去,它的根就使劲往下扎,把石头紧紧地缠住。要是光有水,它的根就没什么可抓的,在水里飘呀飘的,就长不好了。
  
  原来是石头!
  
  事情总是机缘巧合,到了晚上,女儿开始背课文:谁有你的根底艰难贫苦啊,你从那紫色的岩上挺起了腰;即使是裸露着的根须,也把山岩紧紧地拥抱……是张万舒的《黄山松》,直到今天,我才真正理解:没有土可以,但不能没有一块石头。贫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依托。
  
  正如一个人,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精神的固守。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28 11:18:50

聆听雪松抽芽的哭泣时间:2013-05-02 作者:小小Z 点击:226次   世界新首富卡洛斯在离职前,把儿女和公司骨干叫到一起,讲了一个关于手表的故事。
  
  这款手表外形并不特别,塑料壳面还使其显得简陋,不过它除了能计时外,还具有录音、放音的功能。卡洛斯将塑料表从手腕摘下,缓缓地介绍说:“它是我父亲临终前留下的,几十年来我一直戴着它,睡觉洗澡也不曾脱下。”说完,他深情地望着远方,像在回忆什么,又像在完成一种纪念的仪式。
  
  隔了许久,卡洛斯用低沉的嗓音继续说:“表很轻很薄,却收藏着父亲的心愿。作为黎巴嫩移民的父亲告诉我,表里收录了一棵雪松抽芽时的哭声。在种下它之后,父亲患上重病,所以将它的哭声录了下来,希望以后我能代他照顾它,养育好它。在交托完心事后不久,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他按下按钮,手表果真发出一阵低沉而悲伤的哭声,断断续续地,像极了少年的哭泣。没人听过雪松哭泣的声音,大家都半信半疑地凝视着这位神情凝重的老人。
  
  卡洛斯又说:“父亲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赚够钱给这棵雪松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料,可是天不遂人愿,他早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所以他无奈地将表留给了我,要我发誓不再让雪松哭。从那以后,我努力学习,拼命赚钱,立志做个有出息的人,不仅为自己,也为了父亲的遗愿。”
  
  “我一边学习功课,一边学习投资,从投资球星卡到购买政府债券,后来又投资了股票和地产,直到26岁时迎娶了苏玛雅,我俩又先后种下了六棵雪松。我学习父亲,将这些雪松在抽芽时的哭声收录进表里,那以后只要听到它们的哭声,我就提醒自己要更加卖力地工作赚钱,不能让它们掉泪。”卡洛斯动情地说着,又一次按下手表的按钮,里面传出六记绵长的啼哭声,或清亮或低沉,或哀伤或压抑……在场的人听得真真切切,它们分明是六个婴儿在哭泣,而并非什么雪松的哭声,却都没人说出口。卡洛斯的儿女们显然也已听出这些是自己儿时的哭声,不禁泪流满面。大家都明白了,原来手表里收录的,是少年卡洛斯得知父亲身患重症后的哀哭声,还有他六个儿女在幼年时的啼哭声。让雪松不再哭,其实是父亲交托给卡洛斯要自立自强的心愿,还有卡洛斯作为父亲不能让六个儿女吃苦挨饿的责任!
  
  “钱是纸钞,只有与他人的需要结合,才会变成财富。”卡洛斯最后说,“每每遇到困难想放弃,获得成功想歇气时,一听到这些雪松的哭声,我就告诫自己不能停不能歇,鼓励自己继续向前冲。过了而立之年,我发现周围还有很多人在种下雪松后,无力给它们提供水分养料,还有很多雪松因为贫穷饥饿在哭泣,便又鼓起勇气收购了电信、采矿、烟草等行业,直到现在,我已为数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让数万人有能力照料属于自己的雪松。”话音刚落,会场上响起一记记婴儿的哭声,有的悲切,有的高亢,有的辛酸,有的凄凉……
  
  无需太多的理由,激励卡洛斯不断积攒财富的,就是一次次地聆听几十棵雪松的哭声。普通的我们或许无需怀揣太多远大的志向,只需将最原始的那个回报父母、养育儿女和尽力助人的信念千万次地唤醒,把最简单的理想坚持得最长久,就能赢得充足的财富,收获精彩的人生。
页: 2660 2661 2662 2663 2664 2665 2666 2667 2668 2669 [2670] 2671 2672 2673 2674 2675 2676 2677 2678 2679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