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28 11:25:43
你一定要走下去时间:2013-04-27 作者:小小Z 点击:204次 她在上海最好的大学读书,毕业后,她去深圳看望妈妈。她从未和妈妈一起生活过,只知道妈妈在深圳的一家公司工作。
那天,她穿着白衬衫花裙子,手中的大箱子里装着满满的期待。当她到达妈妈的落脚地时,她惊呆了:妈妈口中的公司其实是那种皮包公司,在郊区一间破旧的农民房里办公,而员工也只是几个揣着发财梦去深圳的亲戚。彼时的她,手中有好几家上海外资公司的聘用函,但看到眼前的景象,想到妈妈曾经一个人经历过那么多艰难的日子,她决定留下来,帮妈妈的忙。
她和妈妈就住在那间农民房里。有时,妈妈会突然消失。一天,房东上门来找她要房租,摸着口袋里仅有的两块钱,看着杂乱破旧的屋子,她突然想哭。
她得自己赚钱来支撑这个家,来养活自己。靠着同学的关系,她接到了一单礼品生意。她鼓起勇气跑到别人的工厂里谈判,稚嫩的她很快便被人探出了底价,只好灰溜溜地签下了合同。可她还是觉得很开心,因为这次赚的钱已经足够付房租了。
一次,妈妈不知从哪弄来100箱饮料,之后又莫名其妙地消失。她手忙脚乱地找了个仓库把饮料存放起来。后来,又付不起仓库费,她便找了一辆旧自行车,开始一家小店一家小店地推销饮料。许多老板都摆出一副不愿搭理她的样子,她常常要面对别人毫不留情的拒绝。
一个下着雨的午后,她不小心把自行车碰倒了,一箱饮料从车子后座上摔了下来,十几瓶饮料在湿漉漉的地上到处滚动。看着散落一地的饮料,想着小店老板们冷冰冰的面孔,那一刹那,她陷入了绝望。再也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事了,她想。于是她扶起自行车,把地上的饮料一瓶一瓶捡起来,擦干净,包装好,然后继续挨家小店推销,直到一个好心的店主被这个浑身湿透的小姑娘感动。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几个月,她渐渐发现,妈妈对她有着另外一种期待。妈妈总嫌她不打扮,说那样朴素的她很难找到一个有钱的男朋友。妈妈还总喜欢故意在她面前重复:谁谁谁嫁给了一个有钱的老头,谁谁谁嫁给了一个港商,得到多少多少房产……她不愿意按照妈妈的意愿生活,便从妈妈那里搬了出去。
她已经无法回到上海,只好在深圳从头开始。酒店服务员、仓库管理员、国企秘书……为了生活,她什么工作都做过。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她进了一家国际会计事务所,她的生活这才重新上了轨道。8年后,她成了凤凰卫视的一名女记者。因为在战火中报道战争,她成为人尽皆知的女英雄。人们都说,素面朝天站在战火中的她是最美的女子。
她就是闾丘露薇。
她一直觉得,在深圳的日子是她回忆中最美的画面。因为那段时光教会她,如何在艰难的时刻勉励自己:一定要走下去。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28 11:25:54
吃遗产的败家子时间:2013-04-27 作者:小小Z 点击:392次 老辈人说的败家子,一般有两个层次,一是吃遗产,靠祖上传下来的财产过活,坐吃山空;二是不仅靠祖产,而且糟蹋败坏祖宗产业,很快就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现在看来,这样的败家子,不仅有个人,还有某些地方政府。
中国的申遗热,已经热了非止一日了。但凡某个地方有祖宗遗留下来的人文古迹,风景名胜,特殊的地形地貌,地方政府大抵都会花大力气、大笔金钱申遗。一旦申遗成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或自然遗产,这点遗产马上就成了地方政府的摇钱树。一般来说,只要申遗成功,顶着世界文化遗产或自然遗产的名头,就会游客盈门;这些景点的门票,就会上涨,而且无论怎么涨,依旧游客盈门。遗产不仅可以直接换成钱,间接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更是收益可观。总之一句话,一个地方,但凡有个祖宗留下的遗产,就发了。
但是发了的地方,对带给它们滚滚财源的遗产,却漫不经心。各种收入,不是变成机构人员的收入,就是上缴地方财政。用于维护遗产的开支,微乎其微。著名的兵马俑博物馆,每年用于维护的费用,只有几百万。而过度旅游带来的遗产破坏和损耗,却难以估计。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这些拥有遗产的地方,不仅仅是坐吃山空,而且糟蹋败坏着遗产,进入败家子的最高层级。其实不仅地方政府在败家,有的地方具体的管理者也在败家。旅游者只要给钱,不能触摸的可以摸,不能拓的可以拓,不能敲的钟可以敲,不能登的塔可以踩踏。反正是吃遗产,和尚动得,我也动得,官家可以吃,管理者单位和个人也可以吃。
申遗成功者大吃特吃,申遗不成功,或者预备申遗的地方,也不见得就没有祖宗留下的玩意,有点东西,就有人吃。这些年,旅游开发一阵风,这是暴风骤雨,刮过之后,遗产每每一片狼藉。旅游开发,几近于糟蹋,只要能引来游客,就是成功。河南是文物大省,河南的安阳有殷墟,世界闻名。但是,这种名气也许过于学术化了,所以,地方政府还是喜欢另辟蹊径。一个被盗掘得乱七八糟的墓葬,学界还在争议墓主人到底是谁,一切还没有定论时,地方政府就急火火地宣布那是曹操墓了,同时进行旅游开发,不仅圈出大片农田修建场馆,而且连门票价钱都定好了,每张票60元。如此花力气给墓中的枯骨定位为曹操,是不是看中了已经被电视剧和百家讲坛炒火了的三国人物的人气?但所谓曹操墓的炒作,目标瞄准旅游开发,是可以肯定的。祖宗遗产被吃到这个分上,连谁是祖宗都可以通融,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急火火地吃祖宗遗产,尽可能早吃、快吃、大吃、特吃,能多吃一口就多吃一口,我吃掉之后,管他舆论漫天。地方官都实行任期制,在我的任期之内,经济要上去,GDP要上去,官员的收入也要上去。人人说的是百年大计,干得却是短平快,现得利。遗产是大家的,但在由我管理的这段时间能多吃一口,就多吃一口。无论申遗申没申下来,但凡祖宗遗产,作为子孙后代,保护是百年大计,这样才能传承下来。但现状却是,祖宗遗产,只是给我吃的,我吃之后,创造出政绩,就万事皆休,子孙的事,谁管?管了之后,谁付这个成本?我能得到什么好处?科学发展是子孙万代的发展,但很多嘴上讲科学发展的人,实际上干的都是败家败尽、断子绝孙的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28 11:26:04
只记寒宵不记梦时间:2013-04-27 作者:小小Z 点击:131次 1940年的寒冷春夜,战场上,法国的部队所在地。一个三十多岁的士兵正借着微弱的光亮,在一个本子上急匆匆地写着什么。外面是硝烟战火,是无边的黑暗,可他的心却平静无比,枪支夹在腋下,就像手中的笔一样自然。
有人凑过来问:“喂,小个子,你在写什么?还在幻想着你的美好世界吗?”他摇了摇头,说:“不,我只是在记录这个难忘的夜晚,在这样的夜里,再美的梦也不值得去写!”
他个子很矮,而且眼睛有些残疾,就算他目视前方,眼球也会斜到边缘上去。战友们都叫他小个子,认为他是一个奇怪的人,自己跑到战场上来,战斗勇猛,屡出惊人之举。事实上没有人知道,在这之前,他已经是一个相当有名气的作家,出版了好几部小说。只是那时他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亲临枪林弹雨。
他的生活从苦难开始,年幼丧父,十二岁时母亲改嫁,继父与他格格不入,两人相互间的反感已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他喜欢看书,喜欢思考问题,很少出去和伙伴们玩,虽然那时附近的孩子们也叫他小个子,并嘲笑他的眼睛,可他并不因此自卑,相反,他有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坚毅。那时的生活还很艰难,他独自住在一间小屋子里,四处漏风,冬天的时候,他常常被冻得睡不着。他便睁大着眼睛,从房顶的缝隙间望出去,直到有一颗冷冷的星星进入他的眼睛。
后来,他曾多次想起童年的那些冬夜,在寒冷的包围中,他想到了许多与温暖有关的东西。只是那些东西,已经不再留有一丝痕迹,深刻地印在心中的,只有那夜晚,那寒冷,那颗星。
然而奇怪的是,他似乎留恋一切艰苦的境遇,有时会自己去寻找,寻找那些可以和童年的苦难契合的地方,更重要的,他是想去寻找年幼时,曾被他那样注目过的一颗星。于是,他来到了二战的战场,来到了危机四伏的加勒比海域,来到了中东战争爆发后的加沙地带。在那些地方,他就像回到童年的怀抱,就像那些寒夜,冷冷中有着一丝温暖。也只有在那些地方,他才能看到那颗给他希望与启迪的星星。
在他四十五岁那年,他的一个举动震惊了世界。他竟然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虽然之前也曾有两个作家拒领该奖,可都是出于政治原因。而他,却是自己不愿意!他觉得,那个奖项的光环,会照亮头顶的夜空,从而使他再也寻不见那颗星星。于是,世界掀起了一个讨论他的热潮,许多人都对他更感兴趣,每天都有人来拜访他,想从他的只言片语中,推断他的思想与心境。更有每天上百封的信件从各地飞来,还有许多的邀请演讲宴会……他没有想到,只是拒领了一个奖,却引来更多的纷扰。
后来,他隐居于巴黎一个僻静的住所,那是一个十楼的极小的房间,只有几样很简陋的家具,几个装满烟蒂的烟灰缸。在这里他深居简出,仿佛湮没于熙攘的尘世。每天看书写作累了,他便踱到窗前,郊外的一片空地,是他目光停留最多的地方。多年以后,当仰慕他的人们来到这里,从窗口望出去,依然是那片空地,只是那里有了一座坟墓,那片常被他目光抚摸之处,成了他的长眠之所。
这个叫萨特的人,几乎一生都在世人认为的黯淡的际遇中行走,或者说,他一生都在向那些黑暗寒冷的地方走去。除了他自己,也许没有人知道他在寻觅什么。虽然他在文学上成了法国文坛泰斗,成了世界文学大师,虽然他在哲学上成了著名的思想家,可留给后人的,却是无尽的猜想与追思。
是的,他一生都在经历寒宵思虑,虽然他从不记取那些时刻的梦想与憧憬,可是,我们知道,那些寒冷与黑暗,正是他生命中最肥沃的土壤,生长出比梦想更为美好灿烂的东西。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28 11:26:17
[职场故事] 不会设计的设计师时间:2013-04-26 作者:小小Z 点击:500次 在济兴市,凡是认识王新民的人,都会夸这个人有头脑。不过,这只是最近一个月来人们对他的评价,在一个月之前,凡是认识他的人,都认为这小子没什么头脑,除了心眼儿好、为人热情,其他的真是一无是处。
怎么回事儿呢?这还得从两年前说起。
两年前的一天,王新民走进济兴市最大的一家装饰公司求职,凭着他的热情,经理很快就同意了,答应给他三个月的试用期。可谁也没想到,这个很有热心、很有热情的小伙子在业务上却是一塌糊涂。
有一次,公司组织了一场客户见面会,不过那天正好赶上下暴雨,来的客户不多,几十位设计师坐在空荡荡的大厅里,无所事事,只有王新民周围围了好几个客户,正聊得热火朝天。
别的设计师都很奇怪,王新民刚来公司就能接这么多单子,看来有两把刷子,就都跑过去看看他是怎么谈的。可到了跟前却发现,王新民虽然脸上笑容不断,但明显能看出来有点手忙脚乱,对客户提出的一些问题答非所问。
看见同事们都围了上来,王新民连忙站起来给客户介绍:“李先生,这位是我们公司的首席设计师,您的问题他可以给您解决。”说着,他把客户推向了首席设计师。
“陈老板,您提的设计要求我的水平还达不到,这位是我们公司的创意高手,相信一定能满足您的要求。”说着,他又把客户推向了创意高手。就这样,王新民把几位客户都转让给了公司的其他同事,无论是客户还是同事,都对他表示感谢。
活动结束后,经理开了一次会议,总结了这次活动的得失,最后又说:“这次活动我要重点表扬一个人,就是王新民。他用他的热情,吸引了客户,并留住了客户,更让人感动的是,他无私地把客户让给了其他同事,这是我从来没有遇见过的。”
经理顿了顿,又接着说:“但是,小王在业务上还不是很熟练,希望以后能加强一下学习,并希望大家也都能无私地帮助他,就跟他帮你们一样。”
大家顿时掌声一片,王新民不好意思地摆摆手,说:“请大家给我三个月的时间,我会尽力做好的。”
从那以后,王新民更加热情了,跟每一位同事都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不过,在业务上王新民仍然没有大的起色,连同事们都替他着急,可他好像并不在乎,每天仍然笑声不断,不管谁需要帮忙,他都会第一时间走过去。
转眼试用期就到头了,这天,经理把王新民叫进办公室,说:“小王,从私人的角度来说,我很喜欢跟你做朋友,但从公司的角度来说,你确实有点……”经理顿了顿,接着说,“我觉得你没必要非要做设计师不可,如果做外联的话,会非常成功。你如果有兴趣,我现在就可以跟你签合同。”
王新民低着头想了一会儿,果断地抬起头来,说:“非常感谢您,但我的志向不是做外联。我还是到别的公司试试吧。”
等王新民出了门,首席设计师问他:“新民,为什么不留下来做外联呢?”
王新民说:“没办法,我就是想做设计师,跟客户的交流,可以让我更直接地了解他们的需求,这就是我的发展方向。”
首席设计师说:“好吧,那就不勉强你了,我有个朋友在新世纪装饰公司当主任,你要是想去,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下。”
王新民忙说:“那太感谢了,我还正想着去那家公司呢!”
闲话少说,王新民凭着他的热心和热情,先后赢得了全市八家最大的装饰公司的青睐,但等过了三个月试用期,这八家公司却对他下了同样的评语—“热情有余,能力不足”。在其中一家公司,还有过这样一段小插曲—
那是王新民供职的第七家公司,试用期眼看就要到头了,同事们都在替他担心,怕他会被公司辞退。有一天早上,王新民上班的路上遇到一位老太太在路边晕倒了,他想都没想,就把老太太送去了医院。老太太一直昏迷不醒,也不知道怎么联系她的家人,王新民只得自己陪在那里,一直陪了两天两夜。到了第三天,老太太终于醒了,这才知道,这位老太太竟然就是王新民公司老板的母亲。
同事们知道后,顿时欢呼雀跃,这下王新民肯定能留下来了!
确实,老板也说了,就算是白养着也要把王新民留下来,然后请全市最好的设计师帮王新民补课,一定要把他培养成为公司的核心成员!
可让人想不到的是,王新民竟然拒绝了,仍然热情地来到了第八家装饰公司,做着一个总也学不会设计的设计师。
就在大家都感慨这个人脑子不灵光的时候,突然收到了王新民的请柬,地点是一家很高档的大酒店,署名是:“一个永远不会设计的设计师、一位永远热情的朋友——王新民。”
大家带着疑惑的心情来到大酒店,八家公司的老朋友一个都不少。
王新民穿一身笔挺的西装,仍然是满面的笑容,有些腼腆,但更多的是自信,他说:“很高兴大家都来给我面子,相信在座的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从没见过像王新民这么笨、又一根筋儿的人,这小子到底想干什么?现在我就告诉大家,请服务员帮忙把我的名片分发一下,谢谢。”
服务员把名片分发给大家,只见上面写着:“远达装饰建材商场,经理:王新民。”
这时,王新民说:“其实,两年前我就想开一家装饰建材商场,不过对这个行业不太了解,所以就想先通过装饰公司来了解一下。经过两年来的接触,我不只是了解了这个行业,更重要的是认识了这么多的朋友……如果用两年的时间专心致志地去做一件事,我觉得已经足够了。所谓两年一个人生,我觉得很值!”
有人说道:“这是我见过的最给力的创业经历,用两年的时间来做卧底,这份毅力太难得了!”
底下一片窃窃私语,继而爆发出如雷般的掌声……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28 11:26:28
曾经有过的落日时间:2013-04-26 作者:小小Z 点击:371次 不经意间,望着天际那一轮正在下坠的落日,忽然心头一阵激动,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很遥远,很亲切,好像在潜意识中已经驻留了好久,感受着一种靠近归宿的温暖,就像一个疲惫的行人,终于在朦胧的暮色中看到远处可以落脚的村落。
记忆中确实有过那样一刻,扶着把铁锹,痴痴地望着遥远的那轮落日,安谧的田野就像一个终于慵懒地躺下的妇人,带着一缕女性柔柔的鼻息,给你留出一块宁静的空间,给你一棵渴望做伴的孤寂小树,大地是一片温和得无法表达的金黄。一只不安分的鸟雀盘旋在空中,叫着“归去,归去”,催人回归应该拥有的那处蜗居。而那里,炊烟早已袅袅飘起,“吱呀”的木板正在等待着接纳一个已付出辛劳的归者,一盆清冽的凉水,小桌上一海碗汤面,一盘有浓浓醋味的洋芋丝,还有一夜不再受约束的五彩的梦。
有位伟人说:勤劳的生命带来愉快的死亡。这话未免多了几分说教。人生的历程,不如多几分随意,就像大街上许多漫不经心的行人,无需相识,不必牵挂,因为明天的你我不再相逢,即使依然在同一片土地上。
那回出差归来,盘算着还有多少时间可以踏上故土那个小站,邻座的小女孩奶声奶气地唱起了一支熟悉的歌谣:“……赤足走在窄窄的田埂上,听着脚步噼啪响……”童稚的心地质朴、坦诚。车窗外又是那一轮亲切的落日。童年的落日,跟晚年的落日,应该是同一个太阳。那一刻的落日久久地伴随着,许久许久,伴着长途行驶的列车久久不肯离去。一种迷离的柔情,一种神秘的饥渴,一种久远的感动,更有一种回归的安谧,充盈在疲惫的心头。落日实在并不比东升的旭日和朝霞低下,尽管人们习惯于对朝阳赞美。
年轻人爱说:我拥有未来。人一过中年就会表现出一种深沉:我珍视现在。
诗人兴之所至,不由得长歌:啊,故土,我的母亲。哦,生活,如我亮丽的青春!
哲人则平静地告诉世人:大地容纳万物,并不因你而感动。生命贯穿整个宇宙,有着太多的内容。
孰是孰非,只存在于你的判断、你的感动、你的视觉所触的感应。几年前,在西双版纳的一个傍晚,一车游人已经疲惫地靠向座椅,连导游也恹恹地不再放出百灵鸟一般动听的声音。落日就在凤尾竹编织的绿色的网隙间展开一幅迷离的图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正如朦胧之中的月牙,还如闪闪烁烁的星辰,那是一种实在不能暴露太多的意境。而一种幸福淌向心底,这份得天独厚的大自然的赐予,这种灵犀相通的感应,在这个小小的空间,只属于一个人的专利,因为同行者沉溺于旅途的困顿,不再生出这种雅兴。
大自然实在没有偏袒什么,月色并没有只投向菩提树下幸福的恋人,阳光并非因伟大和光明而升起。好恶美丑,只存在于人们的心灵,那种欲望的感应。
落日没有太多的记忆,落日下的世界却已走过了千年万年。
两千多年前的屈原,在找到最后的归宿地汨罗江之前,在感慨“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的同时,无疑也经历过太多的日出日落,也承受过落日的沐浴。他在《天问》中感喟“自明及晦,所行几里”,日出日落也给他的心灵留下了深长的震动。
当乔尔丹诺·布鲁诺被捆上百花广场那高高的十字架,木柴在他的足下熊熊燃烧起来时,殉道者吐出的最后一句话是:“火焰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纪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而当他最后一次在阴暗的牢房里看到落日的余晖时,一定在心里想着:今天的落日就是明天的旭日。
落日的故事太多,没有人能记得住每一个发生在落日下的故事。
可是每个活着的人都将面临落日,即便千百年后,落日依旧。后人无法记得太多的前人,哪怕最亲爱的长者,可是每一个后人都将经历落日,都会想到曾有过的落日——最美、最热烈的燃烧。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28 11:26:38
看轻与看重时间:2013-04-26 作者:小小Z 点击:1058次 前一段时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一个朋友“被嘉宾”,参加了省局主办的一个行业专题研讨会。主席台上的几位领导型专家、专家型领导侃侃而谈,彼此之间还偶尔恭维几句,甚为得意。坐在观众席上的朋友看不惯,听不下去了,但位卑无话语权且不能离席,就用笔在笔记本上狠画一通,以发泄心中的愤懑。
中场休息之际,朋友跟我小声嘀咕着:“你看那个靳处长,都一大把年纪了,还和一帮儿辈的领导称兄道弟,说一些估计他自己听了都感到肉麻的话。还有坐在左边上的副局长,跟木偶似的,除了喝茶,从始至终一言不发,完全是配搭儿……唉,可悲、可叹、可惜。我算是看透了,混到这地步,即使坐到那个位子,也没啥意思。”
从那充满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语气中,让人感觉他已经超凡脱俗,已是跳出棋局的一枚棋子。这和“给我什么什么,我一定会怎样怎样”“如果我是……我将怎样怎样”如出一辙,一个人一旦习惯于满足单方面的猜测和臆想,就很容易模糊自己的视线和位置——看轻别人、拔高自己。
其实无论是看重还是看轻一个人,都有些率性而为的心态,都没有让自己安静下来审视自己一番来得公正真实。怀着一颗平和安宁的心出发,带着温润淡定的目光欣赏,这样,在路上,即使没有心仪的风景,你也会走出一道别致的风景。因为你一步步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丰富自己,就在不经意间超越了自己、成就了自己。
然而,人之于生活,若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谈精神成长、心灵丰盈,想安守属于自己的一片精神乐土,无异于建空中楼阁,更容易被人不屑和笑话。所以物质是重要的,一日三餐的质量水平是现实的,于是,远远近近的各种物欲也有了肥沃的土壤。个人需求要想方设法满足,家庭幸福要努力经营,地方发展要这样,国家富强也不例外。反过来,也是如此,国家要求什么,地方就需要什么,家庭负担的轻重,也同样离不开成员的肩膀。许多人都习惯在俯视和仰视中,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求一份心安理得,毕竟物质不稳,精神就不安。
放眼世间,在这个选择多元化、张扬个性化的时代,尤其是在今天,窗外的尘世喧嚣,浮躁和不安如同两股湍急的暗流,冲击着为生活而马不停蹄、一路奔波的人们,也使得许多简单易得的快乐变成了功成名就之后无力享受的奢侈品。倦了、累了、心力交瘁了,想到虚拟的世界里轻松轻松,可打开电脑一看,网络间的炒作以及别有用心的嬉笑怒骂,似乎更是热火朝天,你方唱罢我登场。人人皆记者的心态热衷于曝光,争先恐后要当下一秒的话题主播,要个名——真名、假名、好名、恶名无所谓,出名就行。渐渐地,“门”多了,多得让迷失的人更找不到心灵的休憩出口;“哥”、“姐”多了,多得到处人声鼎沸,成就了一批心灵空虚的“寂寞党”;幕后的推手、隐晦的东西多了,各种声音、各色人等慌着、忙着、纠结着、争夺着,正常的、不正常的——无不扮演着“利来利往,熙熙攘攘”的生活大戏中的一角。
因此,台上台下的一个位子,除了位置的差别外,中间意味的东西很多:忙忙碌碌的一个人,受困扰、所困惑的方面绝不仅限于物质,也有远的近的、别人的自己的,还有假以时日能解决的、无能为力的。不清高、不自卑,理解他人、善待自己,心净之时、目清之处,生活也跟着蓬勃圆润起来。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28 11:27:08
与命运合作时间:2013-04-26 作者:小小Z 点击:234次 有一位台湾朋友说,他妈妈小时候给他算过命。算命先生说:你儿子长大后可以免费吃喝,出外坐大车,一说话下面人都要听着,而且不管到哪里后面都跟着一群人。妈妈高兴地想:哎呀!吃喝不愁,车接车送,还众星捧月似的——这不是要做大官的命吗?结果这位台湾朋友果然不负众望,做了一名导游。
我不厚道地掩嘴窃笑之余,不禁想起稗史上记载的类似例子。秦始皇修长城,据说是因为一个谶言:“亡秦者,胡也。”原以为会给统治带来威胁的乃是关外胡人,没想到御胡的万里长城是修好了,但他创下的基业却毁在了自己儿子的手上,偏偏这个儿子就叫“胡亥”。
洪承畴在做明朝经略时曾请神扶乩,神灵示曰:“寿止五十。”结果他降清后活到七十多岁还没死,于是又问神灵:“为什么你说得不对呢?”神灵生气地批道:“你该死而不死,关我何事?”屈指一算,原来崇祯殉国之时,此公正好五十岁。
凤凰台制作的《1949年大迁徙》的结语,给我留下尤为深刻的印象:“对于那个年代,生与死、聚或散、爱还是恨,没有人可以决定。他们全是被命运带着走的人。”其实无论在哪个年代,生老病死,聚散离合,爱恨缠绵,又岂是凡夫如我辈所能决定的?
当我们被巨大的宿命牵着鼻子颠沛流离时,哀叹“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自然无用,但以为渺小如人,真的可以“扼住命运的喉咙”,无疑也很不自量力!小时候听了太多“人定胜天”的教条,喊了太多“未来靠自己主宰”的口号,但哪一个不是被现实撞击得头破血流后,才发现其实结果早已预示,只是我们浑然不觉。
赫胥黎说:“我不是命运的船长,我只是它的乘客,我无法驾驭它,只能与它合作,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使它朝我引导的方向发展。”
我想,这应该是我听过的,对于命运最好的态度。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28 11:27:20
人生的宽容时间:2013-04-26 作者:小小Z 点击:342次 这是一场惨烈的战斗,几乎所有的士兵都丧命于敌人的刀剑之下。
命运将两个地位悬殊的人推到一起:一个是年轻的指挥官,一个是年老的炊事员。他们在奔逃中相遇,两个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相同的路径——沙漠。追兵止于沙漠的边缘,因为他们不相信有人会从那里活着出去。
“请带上我吧,丰富的阅历教会了我如何在沙漠中辨认方向,我会对你有用的。”老人哀求道。指挥官麻木地下了马,他认为自己已经没有了求生的资格,他望着老人花白的双鬓,心中不禁一颤:由于我的无能,几万个鲜活的生命就此从这个世界消失了,我有责任保护这最后一个士兵。他扶老人上了战马。
到处是金色的沙丘,在这茫茫的沙海中,没有一个标志性的东西,人很难辨认方向。“跟我走吧。”老人果敢地说。指挥官跟在了他的身后。灼热的阳光将沙子烤得如炙热的煤炭一样,喉咙干得几乎要冒烟。他们没有水,也没有食物。老人说:“把马杀了吧!”年轻人怔了怔,唉,要想活着也只能如此了。他取下腰间的军刀……
“现在,马没了,就请你背我走吧!”年轻人又一怔,心想,你有手有脚,为什么要人背着走,这要求着实有点过分。但他早已因战斗的失败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老人此时要在沙漠中逃生,也完全是因为他的不称职。他此刻唯一的信念就是让老人活下去,以弥补自己的罪过。他们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前行,在大漠上留下了一串深陷且绵延的脚印。
一天,两天……十天。茫茫的沙漠好像无边无际,到处是灼烧的沙砾,满眼是弯曲的线条。白天,年轻人是一匹任劳任怨的骆驼;晚上,他又成了最体贴周到的仆从。然而,老人的要求却越来越多,越来越过分。他会吃掉两人每天定量的食物的一大半,会多喝几口每天定量的马血。年轻人从没有怨言,他只希望老人能活着走出沙漠。
他俩越来越虚弱,直到有一天,老人奄奄一息。“你走吧,别管我了,”老人忿忿地说,“我不行了,你还是自己逃生吧。”
“不,我已经没有了生的勇气,即使活着我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宽恕。”
一丝苦笑浮上了老人的面庞,“说实话,这些天来难道你就没有觉察出我在刁难、拖累你吗?我真没想到,你的心可以包容得下这些不平等的待遇。”
“我想让你活着,你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年轻人痛苦地说。老人此刻解下了身上的一个布包,“拿去吧,里面有水,也有吃的,还有指南针,你朝东再走一天,就可以走出沙漠了,我们在这里的时间实在太长了……”老人闭上了眼睛。
“你醒醒,我不会丢下你的,我要把你背出去。”老人勉强睁开眼睛,“唉,难道你真的以为沙漠这么漫无边际吗?其实,只要走三天,就可以出去了,我只是带你走了一个圆圈而已。我亲眼看着我的两个儿子死在敌人的刀下,他们的血染红了我眼前的世界,这全是因为你。我曾想与你同归于尽,一起耗死在这无边的沙漠里,然而你却用你的胸怀融化了我内心的仇恨,我已经被你的宽容大度所征服。只有能宽容别人的人才配受到他人的宽容。”老人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指挥官震惊地伫立在那儿,仿佛又经历了一场战争,一场人生的战争。他得到了一位父亲的宽容。此时他才明白,武力征服的只是人的躯体,只有靠爱和宽容大度才能赢得人心。
他安置好老人的遗体,怀着宽容之心,向希望走去。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28 11:27:34
两代艺人:启事的启示时间:2013-04-25 作者:小小Z 点击:283次 “顷阅报载,见某报主办1941年电影皇后选举揭晓广告内,附列贱名。顾璇性情淡泊,不尚荣利,平日除为公司摄片外,业余唯以读书消遣,对于外界情形极少接触。自问学识技能,均极有限,对于影后名称,绝难接受,并祈勿将影后二字涉及贱名,则不胜感荷。敬希亮鉴。此启。”
以上是周璇1942年写的启事,目的是为了拒绝接受《上海日报》评出的1941年度“电影皇后”的殊荣。启事写得不卑不亢,有理有据,半个多世纪以来,女艺人中无出其右者。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这段话,之后,我便对名人在报章上刊登的这些小玩意儿产生了兴趣。
相信名人启事的写作状态是很难的,这就好像一个人想练神功,不知道是自宫好呢,还是不自宫好。如何选择,很为难。
它不同于名人的情书信札,情书信札因为有隐私性,所以可以像普希金写性爱日记那样一通胡说。启事就不同了,启事是要公布于众的,要给千万双眼睛来扫射的,在遣词造句上要是不多加小心,那还得了?
名人若是到了写启事以昭天下的地步,肯定也是有许多不吐不快的肺腑之言。所以,把握好“度”,是一个需要费尽心思、掂量再三的事儿,节骨眼儿上,不能不重视呀。
想来,如何不必自宫而又能练成神功,真是一个问题。
周璇的启事,有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不惹媒介生气,又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立场。启事文白互用,在格调与做派上首先就胜人一筹。这样无懈可击,这样滴水不漏,显示的是艺人的心境和修养。
当然,往大了说,名人启事,还可以当做窥视时代风尚的小窗口。小窗口一打开,我们就能发现许许多多有趣的东西。
周璇是个女人,但她的启事,却属于光明磊落的豪放派,有男人气。下面再来看一则男人写的启事,天知道“三八”到了什么程度:
近日……政坛风起云涌,此乃民生大事!而小弟弄瓦,只是小事一桩,故并未准备大事张扬,唯仍感谢各方好友祝贺及关心。小弟太太于3月8日诞下女婴,母女平安,小弟固然十分欣喜,但心仍惦挂着……王菲是否再婚有孕?……言承旭女友是……
有省略号的地方涉及到一些娱乐以外的话题,从简。
这是张学友刊登的启事。
3月8日那天,歌神喜获第二胎,生了个宝贝女儿,于是在报纸上公布于众。大老爷们儿写如此“三八”的启事,不知道张学友是乐坏了脑子,还是关心王菲和言承旭真的比关心自己的老婆孩子更甚。
写启事,如同名人接受采访,启事之好坏,犹如名人言谈之好坏。反过来说,名人启事和名人言谈,都应该和名人身份相匹配才好。说白了,就是名人说话也要有个水准,这才对得起我们大家伙儿一顿子玩儿命的追捧。
捧谁不费劲啊。这既是粉丝们对名人的要求,也是名人需要修炼的神功之一。
但是,一打开名人启事这个小窗口,我发现,如今的名人必须下狠心自宫,否则肯定会对不起我们大家伙儿的。不含蓄地说,现今名人的笔头子和嘴皮子功夫,和周璇那个时代比,差老远去了。
这是不是名人素质的问题呢?存疑。
我年轻的时候喜欢看一本叫《演讲与口才》的杂志,总盼着从中学到些技巧,与别人辩论时,就能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一下子把对方震住。后来,我发现,能不能雄辩,还有天生的因素在里面。
在这一点上,名人似乎有些吃亏。因为名人即便是再内秀、再天生木讷,也不能不分场合地想沉默就沉默。道理很简单,谁让他背负了“名”这个字呢。那个“名”上,有人民群众多少火辣辣的期望呢。
不过,在中国,名人因为已经“名”了,就不约而同地大体上都有些外向了,他们不再静如处子了,而是个个动若脱兔,活泼极了。逢着好事来临时,踊跃地大发言论,虽然结结巴巴地,偶然也读错音,但还可以勉强糊弄那么几句。不过,若是碰到了什么不爽的事儿,他们便又静如处子了,只是个个都虎着脸,一声不吭。
这种状态,让我想起好莱坞巨星哈莉·贝瑞。哈莉·贝瑞在2005年碰到了一件不爽的事儿。但她没有虎着脸沉默,而是发表了一则与启事相类似的感言。
哈莉·贝瑞因主演《猫女》而获得了金酸莓奖,也就是最烂的奖。这位2002年度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出席了金酸莓奖的颁奖典礼。她拿着奖杯说:我要感谢华纳公司,为我拍摄了这部狗屎电影;我还要感谢剧组的其他人员,要知道,演戏想要和我一样烂,得有很差劲的演员配合才行。
哈莉·贝瑞比周璇厉害,她脱稿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28 11:27:45
摆脱困境时间:2013-04-25 作者:小小Z 点击:308次 A:请吧,先生。
B:不,我在您后面,您先请。
A:谢谢,可我家住在这儿。
B:我家也住在这儿。您请,您好像有急事。
A:是的,我刚叫了消防队员。可您也是心急火燎的嘛!
B:我只不过是要去给妻子买药,还是请您第一个进吧!
A:绝对不行!我仅仅是住宅着火了,而您的妻子可能死去。还是您先进吧。
B:您知道,她已经养成了假装犯病的习惯,好让我神经紧张。不管怎么说,您的住宅着火了,连这儿都闻到焦煳味了!请吧。
A:不,不!火大半还没来得及烧遍所有的房间。我家有三间房,而我猜您只有一个妻子。您请!
B:尊敬的先生,新房子比新妻子难弄得多。快点进吧!
A:我还是准备让您先进,因为我的财产是保过险的。
B:我的妻子也很精明,我们刚一结婚她就保了人寿险,保险金额10万元。像这种女人,数额不小了。您请!
A:真没办法!可我的住宅保险金是15万元!
B:尊敬的先生,我应该向您承认,我妻子的性格一点也不符合我的理想。她装病,不爱整洁,又爱吵架。作为性伴侣我俩彼此也合不来。请吧!
A:我也应该对您说,我的住宅也不怎么样。光线暗,天花板低又漏水,暖气有时也出问题。因此,我还是在您后面进。
B:也好,为了摆脱这一困境必须找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A:有了。咱们到拐角处最近的一家小酒馆去喝上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