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6 18:38:06
记得四年前我刚留学回来时,首先想到的是要买一部车。经过一段时间的评估后,我决定买一部绿色的中型轿车。当时我的印象是一般人的车都买白色或黑色,所以自己要选一个独特的,这才能显出个人的品位。正在我为自己买了一辆与众不同的车子而沾沾自喜时,却突然发现,不论是在高速路上,还是在小巷子里,甚至是我住的大楼的停车场中,都有许多与我车子同型同色的轿车。 [www.xiexingcun.com]
我开始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大家突然之间都开始买墨绿色的车?我把自己这种突然发现和周围同事分享。有一位女同事正好怀孕,听我讲完后就抢着说:“我倒是没有看到很多墨绿的轿车,不过我发现,现在孕妇很多。上星期,我去逛百货大楼,短短两小时就看到6个孕妇。”而她说的这种现象,我和其他同事却都没有发现,心想,她这一发现大概是凑巧吧! [www.xiexingcun.com]
后来有一次听演讲,才了解到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视网膜效应”。简单地说,就是当我们自己拥有了一件东西或一项特征时,就会更加注意别人是否跟我们一样具备这种特征。
卡耐基先生很久前就提出一个论点,即每个人的特质中有80%是长处,而20%左右是我们的缺点。当一个人只知道自己的缺点,而不知发觉优点时,“视网膜效应”就会促使这个人发现他身边也有许多人拥有类似的缺点,进而使他的人际关系无法改善,生活也不会快乐。
一个人要人缘好、要受人欢迎,一定要有欣赏自己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因为在“视网膜效应”的运作下,一个看到自己优点的人,才有能力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而能用积极的态度看待他人,往往是人际关系好的必备条件。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6 18:38:24
体形室的大门是玻璃门,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里面的一切。大门外,是一排橘红色的沙发。
那真是一排好沙发,在用罢中餐,不停打哈欠的时候,这橘红色不停地诱惑着我。
于是,我坐下,想打一个瞌睡。
当我向沙发背后仰的时候,我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体形室里的一面大镜子,我看到了哈欠连天的自己,精神萎靡不振。 [www.xiexingcun.com]
我突然觉得不妥,把后仰的身体硬生生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我吸了一口气,端端正正地坐好。
我仍然有睡意,但我却无法就此睡去。
半刻钟后,我有些坐立不安。因为我眼力所及之处,就是自己在镜子里的形像,皱眉、搔头……
我觉得这实在是一件令自己很不愉快的事情。我站起,走到楼下。
半个小时后,我回到楼上,许多人站在体形室旁边,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不少人像我一样,当看到那排沙发时,会马上去坐,但几分钟后,他们会站起,走到一边,宁肯站着。
在这座大厦的二楼,每天进进出出的人难以计数,但那排橘红色的沙发颜色仍然鲜艳。
这真是一个极有意思的现象。 [www.xiexingcun.com]
曾看到过一个故事,也是关于镜子的。一幢大楼的电梯里经常发生性骚扰事件。后来,有人想了一个办法,在电梯三面铁壁上,安上了三块大镜子,从此后,此类事件大为减少。
大概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自己丑陋的一面。一个人之所以丧失信念,之所以无所事事过着没有激情的日子,无非他自己看不到自己有多么的糟糕。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6 18:38:40
位于美国俄勒冈地区的冷水溪镇很兴旺。小小的城镇拥有三家大型公共娱乐场所、一家酒店、一家百货商店……惟一缺少的就是消防部门,事实上也确实没有必要有这样一个部门,18年间小镇仅经历了一次严重的火灾,而且地点是教堂公墓后牧师的柴火堆。
当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水桶队时,谁还会需要一个消防部门呢?这正是冷水溪居民的认识,也许他们是对的。这里最关键的,当然是训练有素。
冷水溪的水桶队每个月都有一次消防演习。平日水桶队的成员们都忙于自己的事务,比如经营商店或是在酒吧中服务,但是当火警铃声响起时,全体水桶队成员都要立即将自己的水桶拎在手中,然后冲向事发地点。 [www.xiexingcun.com]
一天,铃声响起,铁匠的店铺真着火了!水桶队的成员们立即带着各自的水桶各就各位,但是老奥斯卡却怎么也找不到他的水桶了。
水桶队的成员在奋力灭火,但是他们缺了一个水桶,缺了一个关键人物,日常的节奏被打乱,力量锐减。虽然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但还是不得不无奈地看着火焰从铁匠铺窜到了旁边的马厩……
在一个构建得很好的组织中,每一个因素都是关键。如果一个关键因素的运作出现问题,应马上将其改变或换掉,否则整个组织都会被殃及。 [www.xiexingcun.com]
当你审视你组织中的问题时,你会发现问题不应该全部归罪于可怜的老奥斯卡。如果奥斯卡是如此的关键,为什么他没有一个替补呢?
宇航局在发射人造卫星时,每一项操作都备有一项补救的后援支持。
当一支篮球队进行比赛,并且要最后赢得比赛的时候,他们往往依靠关键的投球手进行那关键的一投。但是如果他们够聪明,他们就会有一个替补队员———一个当关键球员失败时进行补救的球员。
如果一个医生做一个很重要的手术,他一定不会计划一个人去完成它,那样的话危险太大了!他需要一个医生来协助他,一个能在事情变糟时起到援助作用的可靠的外科医生。
我们的组织在这方面是否做得太少了呢?我们能肯定组织中的关键人物永远不会给我们带来失败吗?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6 19:56:56
李国栋床上堆着书,每天晚上睡在榻榻米上,读书读到清晨一两点,读到两眼充血,像针扎一样痛苦,才把书放开。蜷曲到榻榻米上,用条绳子把左腿跟一只桌脚绑在一起,熄了灯睡觉。
“这样一来,我一翻身,扯不动腿,就会醒过来,醒过来就马上爬起来继续看书———今年是第三年了,再考不上,就要当兵去了!”
高考前,李国栋很平静地这样解释他的生活方式。他消瘦的脸颊浮着一层暗暗的青气,眼白里一条一条细细地血丝。讲话的时候,眼神涣散,不知道他在看哪里。
“为什么不换个读书方法?这种煎熬式不是效果很差吗?"
他摇摇头:“我不知道有什么别的方式。”
“为什么不找其他出路?不要上大学,读职校或学技术?"
他开始咬指甲,每一片指甲都嚼得烂烂毛毛的:“不行,我非读大学不可。”
李国栋后来仍旧落了榜,但是也没去当兵。他在精神病院里住了两个星期之后,有个晚上,偷偷吞了五个大铁钉,从七楼的阳台上跳下来,刚好摔在垃圾车旁边。
麦尔教授对老鼠很有兴趣,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
他把老鼠聚集在一个平台上,让它们一个个往下面两个门跳。跳向左门,它会碰得鼻青脸肿;跳向右门,门却会打开,门后是甜美的乳酪。小老鼠当然不笨,训练几次之后,就快快乐乐地老往右门跳去,不再摔得一鼻子灰。
可是,就在小老鼠的选择方式固定了的时候,麦尔把乳酪从右门移到左门。本来以为可以饱食一顿的老鼠现在又碰得鼻青脸肿,它不知道客观情势已经改变了。幸好,摔了几次之后,它又渐渐熟悉了新的情况:原来乳酪在左边!
问题是,这个时候,麦尔又有了新花样。他把门的颜色重新漆过,把乳酪一会儿放左,一会儿放右,老鼠在新的习惯形成之后,发觉原来的抉择方式又行不通,它必须不断地适应新情况,不断地修正自己的习惯行为…… [ 终于,老鼠变不过来了,它的下一个反应就是“以不变应万变”。麦尔发觉,在应变不过来的时候,老鼠就搞“拧”,开始固执起来,根本就拒绝改变方式。譬如说,如果它已经习惯于跳向左门,你就是把乳酪明明白白地放在右门口,让它看见,它仍旧狠狠地往左门去碰肿鼻子,愈碰就愈紧张。如果实验者在这个关口继续强迫它去作跳左或跳右的抉择,老鼠就往往会抽筋、狂奔、东撞西跌或咬伤自己,然后全身颤抖直到昏迷为止。换句话说,这只老鼠已经“精神崩溃”。
于是,麦尔教授归纳出导致老鼠“精神崩溃”的五个阶段:
首先,对某一个难题( 左门或右门) ,让老鼠逐渐培养出一种应对的习惯来( 选择右门:右门有乳酪) 。
第二个阶段,客观环境改变,老鼠发觉惯有的方式已经不能解决问题,因此感到惊骇。
下一阶段,不断地焦虑与挫折、失败之后,它就固执地以旧有的方式面对新的情况,不计后果( 就是看见乳酪出现在右边,仍旧往左边闯)。 [ 第四个阶段,根本放弃努力( 乳酪也不吃了,干脆饿死) 。
最后,如果外力迫使它非解决问题不可,它就又回到它所习惯的旧方式( 左门就是左门,非左门不可) 。当然又碰得鼻青脸肿,饿得头昏眼花。明明只要换个途径就解决了一切,它却固执地在习惯行为中饱受挫折与失败的煎熬,最后以崩溃结束。
在垃圾车边被清洁工人发现的李国栋是一只弄“拧”了的老鼠,我们的社会环境与教育制度是控制乳酪、制造难题的实验家。从前,大学之门是通往乳酪的门,所有的人都往那个门跳。“士大夫”观念深深地根植在人们心中,因为我们发觉成了“士大夫”之后就有甜美的乳酪可吃。但是,在大家都习惯于这个方式之后,客观情况却变了,乳酪换了门。往“士大夫”那个门撞去,却会撞个鼻青脸肿,而且得不到乳酪。
可是孩子们继续去撞那一扇门。做父母的也继续鼓励孩子们去撞那扇没有乳酪的门。他们说,“有志者,事竟成”;说“有恒为成功之本”;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说“老天不负苦心人”。门的颜色变了,乳酪的位置换了,可是弄“拧”了的人固执地守着旧有的方式“以不变应万变”。
一个人,也只不过是只有可能精神崩溃的老鼠。人生的每个阶段里都有看似不可解的难题时时强迫他作抉择:考试失败了,爱人变心了,婚姻破裂了,工作失去了。每一个难题都需要一个解决的办法。究竟乳酪在左边还是右边?不管左右,当一个人不再能以“新”的方式来应付“新”的情况,当他不计后果,根本拒绝改变自己的时候,他就是一只弄“拧”了的老鼠,精神的解体只是自然的结局。如何能不受制于旧习惯、旧观念、旧方法,如何不因搞“拧”了去老撞一扇没有乳酪的门而撞得鼻青脸肿,需要的是弹性与智慧。
智慧,不正是人之所以为人,鼠之所以为鼠的差别吗?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6 19:57:08
夏初,去帮朋友操持婚礼。顺便带上6岁的侄女,安排她去给朋友扯婚纱,也算是一个工作人员。
我反复告诉她,那是一场很重要的婚礼,快乐的聚会,她必须学会保持一种幸福的笑容,对每一个人都要微笑,因为她的小笑脸将随时被刻画在摄影镜头里。侄女点头拉勾说好,我才放心下来,要知道,这个孩子向来有点儿莫名的羞怯与忧郁,并不是很喜欢微笑。
婚礼那天,侄女果然履行她的承诺,她表现得很好,穿着白色的小婚纱,始终将笑容挂在脸上,她纯真的笑容看上去让人有种圣洁美好的感觉。想一想平日里,她这样的笑容是十分难得的,虽然我们反复教导她要知礼数而懂微笑,但都没有今日的完美。
但婚礼中途的时候,我却找不见她了。找了半天,才发现她躲在酒店二楼的楼道上看满城的灯火,一脸笑容殆尽的平静。我轻轻地走上去,问她:你怎么了?躲在这里干什么,不开心吗?
她扭头对我说:我没有不开心呀,只是我笑累了,想让脸蛋休息一下。
我听罢哈哈大笑起来,多可爱的孩子呀,我让她笑,她就一直笑着,累了也坚持着。实在不想笑了,也懂得躲起来一个人沉默,只为不影响别人的心情。进而一想,我又不禁心生怜惜起来,她本是一个心事平静不爱微笑的小女孩,如此让她违心地笑上一天,也真是委屈她了。
有多少时候,其实自己并不是觉得生活那么美好、工作那么顺利、笑话并不是那么可笑,但我们不也是要假装高兴勉强一笑吗?为什么不让笑容稍息呢?
我愿意她用自己的表情去表达传递她的情感。而我跟她学会了,在一个人的时候,找一个安静的角落让笑容稍息。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6 19:57:51
天刚擦黑,路灯还亮得有气无力。我路过这人迹稀疏的巷口时,无意中瞥了他一眼。
他的头发蓬乱得像一个鸟巢,脸乌黑得似乎刷了一层漆。肩上搭了一个瘪瘪的、像他衣服一样脏兮兮的大化肥袋。
平时你总是在垃圾堆前见到他们,经过他们的时候,我们的路线恐怕都会自然而然地划出一个弧度,视线也不太会在他们的身上多做片刻逗留,从他们身旁匆匆而过。
之所以让我多看他一眼,就因为他现在是站在香蕉摊前,专注地审视。小心翻弄着几把香蕉——香蕉摊是那种不同于水果店的,在一辆三轮车上码一堆低档香蕉的摊。
因为生意清淡,那卖香蕉的并没在意摊前有了个顾客。他歪着脖子抱着双臂,正出神地看路牙上两个民工下石子棋。
使我有些讶异的就是,那个拾荒者并没有如我想像的那样,意在“拿”走一把香蕉;而是终于选定目标,从一把香蕉上掰下几个小香蕉搁进了秤盘,并开始在胸前摸索着。同时也如同我们一样,伸长脖子盯着蕉主的秤杆。
有意思的是卖蕉的:他并没为生意太小而不屑,认真称量报价,还把秤杆给拾荒者验看。在拾荒者终于摸出一小堆角币点数时,他才认真打量了他一眼。这一眼显然让他有些意外,但旋即平静。他把四个香蕉装进小袋递过去,却把拾荒者递来的角币推回去,同时摆摆手。
拾荒者如我一样木了一下,迅即离去。但很快又迟疑地回过头,再次把手里的小钱向卖蕉的递了一下,卖蕉的这回露了点笑容,再次摆摆手。拾荒者这才向他一哈腰,大步走开。
同时迅即撕开手中的香蕉,几乎一口就把整只香蕉吞进了肚里。
当他上到对面马路时,路间已先后扔下两只香蕉皮。但第三只香蕉皮没有落在地上,拾荒者眼前出现了一只垃圾箱,可能是职业敏感吧,他在垃圾箱前站住了,并把第三只香蕉皮扔了进去。
接下来,又一个让我有些讶异的情形出现了:他竟返过身去,将先前扔下的那两只香蕉皮捡回来,扔进了垃圾箱,同时还伸头看了看那卖香蕉的,很快消失在暗影里。
我也看了看那个卖蕉的。他又在看民工下棋了,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但我却觉得自己看到的还是有点意思的。
看来,人与人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但无论什么人,无论他处于何种境遇或地位,心灵深处总还会存有某种共通的东西的。
我还联想起这么一种说法:有人在南美打一个喷嚏,根据声波扩散放大原理,最终竟会在太平洋引发一场风暴。
以前我总觉得难以置信,现在我有点相信了。卖蕉者那一小点善心恐怕就有了点反应。至少,如果世间多一些这类暖人的小火星,没准有一天真会燎原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6 19:58:33
一个法国学者去非洲参与动物保护工作。那里有一种犀牛,因为“全身是宝”而遭到土著的追杀,他看到此景,心中十分悲痛。
一天,他随当地全副武装的巡逻队去森林考察,碰上3人偷猎。巡逻队迅速包围了他们,用喇叭喊话,勒令他们放下武器。偷猎者哪里会轻易投降呢?抱着武器寻找突破口。情急中,有个偷猎者率先开枪,打伤一名巡逻队员。这下激怒了大伙儿,巡逻队也举起武器还击。激战约5分钟,偷猎者知道自己势单力薄,竖起白旗投降了。 令人振奋的是,这3个被捕者中有一个就是早已挂上号的“偷猎大队长”。此人凶悍且狡猾,一直与巡逻队周旋,两年来让他们头疼不已。回到驻地,许多巡逻队员冲上来要揍“偷猎大队长”,他竟然镇定地望着他们,没有惧怕的样子。遗憾的是:那个国家的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偷猎者要坐牢,所以这3个偷猎者只是被分别关押在巡逻队的黑屋子里。开始那几天,总是有巡逻队员结伴找到“队长”,将他打得鼻青脸肿。法国学者听说了,赶去劝阻,却没有什么效果。更令学者惊慌的是:没有抓获的偷猎者居然用金钱来巡逻队“活动”,以“营救”被捕的同伙。而巡逻队得到“好处”后,真的想放人了!学者与巡逻队交涉,最后只得到一个许可:让他与“队长”同住黑屋子,10天后准时放人。 这10天是在“教育”中度过的,因为学者带了许多书籍、图片甚至一台录像机进去。外面的人除了定时给他们送饭、放风外,什么也不管。到了放人那天,凶悍且狡猾的“队长”一反常态,与大家握手道别,还保证以后不再干偷猎行当——谁相信呢? 事实证明“队长”没有违反诺言,那块地方除了零散的偷猎者,再也没有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偷猎队出现过。 胜利属于那位法国学者。在这个世界上谁用武力打败了谁并不重要:真想真正降伏对手,只有用你的观念打败他的观念。其实整个人类社会的运作,本质上也是观念的运作。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6 20:13:22
一只经历坎坷的老猫,在猫际社会中悟出了一系列如何成为猫上猫的哲理警训,经过它的策划与教诲,很多猫都出类拔萃地有了建树。
一只黑猫找到老猫,它想超过所有被老猫点拨过的猫。老猫想了想说:“要想超过它们,除非你变成身披凤羽的猫王,只有这样你才能一统猫界,独自为尊。”黑猫大悦,忙问:“如何才能身披凤羽而成猫王?”老猫告诉它,只要向南山的凤凰仙子送上厚礼,凤凰仙子自然会赐它一身五彩缤纷的凤羽。 黑猫害怕老猫再把这个成为猫上猫的方法传授给别的猫,它两拳就将老猫打死。老猫临死时说:“你会后悔的,只知道成功的方向是远远不够的。” 黑猫准备了999只老鼠,送到了南山。只食五谷从不杀生的凤凰仙子大怒:“我只收亲手耕耘而获的五谷!”她当即赐给黑猫一身象征奸诈险恶的鹰的羽毛,只给它留了一只猫头。
此时黑猫十分后悔,它后悔没有留着老猫为自己成为猫王做更详细的指导。凤凰仙子看出了黑猫的心思,她说:“毁掉助你攀升的梯子,注定了你要从攀升中跌落。打死老猫的那一刻,你就已经自毁了前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6 20:13:54
别涅迪克博士是法国一家化学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一次,在实验室里,他准备将一种溶液倒入烧瓶,一不小心烧瓶“咣当”落在了地上,糟糕!还得费时间打扫玻璃碎片,别涅迪克博士有些懊恼。然而,烧瓶并没有破碎,于是他弯下腰捡起烧瓶仔细观察,这只烧瓶和其他烧瓶一样普通,以前也曾有烧瓶掉在地上,但无一例外全都破成了碎片,为什么这只烧瓶仅有几道裂痕而没有破碎呢?别涅迪克博士一时找不到答案,于是他就把这只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 [ 不久后的一天,在别涅迪克博士走进实验室前,他看到一张报纸上报道说市区有两辆客车相撞,车上的多数乘客被挡风玻璃的碎片划伤,其中一辆车的司机被一块碎玻璃刺穿面部而进入口腔。别涅迪克博士一下子想到了那只裂而不碎的烧瓶。他走进实验室拿过那只烧瓶,只见那只烧瓶的瓶壁有一层薄薄的透明的膜。别涅迪克博士用刀片小心地取下一点进行化验,结果表明,这只烧瓶曾盛过一种叫硝酸纤维素的化学溶液,那层薄薄的膜就是这种溶液蒸发后残留下来,遇空气后产生了反应,从而牢牢粘贴在瓶壁上起到保护作用。因为无色透明,所以一点儿也不影响视觉。“如果这种溶液,用于汽车玻璃的生产中,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交通事故,乘客的生命安全系数不是更有保障吗?”……别涅迪克博士因为这个小小的发现而荣登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的榜首。 [ 每一种成功都始于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更始于执著探索的心灵。常常我们慨叹没有机遇,但许多时候,机遇来临时并不是敲着锣打着鼓,而是悄悄从你身边溜过。有心还是无意,是决定能否抓住机遇的关键。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6 20:14:15
一条品种优良的猎狗,被主人训练得壮硕无比,追捕猎物速度快,而且反应敏捷。
对于追捕猎物这件事,这只猎狗可以说驾轻就熟,就像熟练的渔夫捕鱼。
有一次,主人带着这只猎狗又去狩猎,老远发现一只狐狸,主人用枪射击,准头不够,让狐狸给脱逃了。 猎狗于是展开自己最拿手的追捕工作,森林是狐狸的天地,路径熟得很,但猎狗也不含糊,追捕之间,过程紧张迭起。
狐狸较为瘦小,跑不过猎狗,眼看就要被追上。突然,一个转身,狐狸朝另一条路跑去,猎狗一不留神,身子受了点儿擦伤,有点儿痛。
“唉!我追得这么累干吗!追不到狐狸,我也不会饿到肚子呀!”念头刚刚闪现,速度已经慢了下来。狐狸又跑远了。 [ “算了,现在早已脱离主人的视线,反正主人看不到。”
猎狗又起了放弃的念头,速度又迟缓起来。
狐狸终于逃离猎狗的追捕。 [ 人做任何事,心中的意图强烈与否会大大影响结果。猎狗没有饿肚子的忧虑,所以放弃的念头会轻易地闪现。而狐狸呢?却是一场生死竞跑,跑不过就没命,所以不敢有一丁点儿的偷懒。做行销也是同样的道理,全力以赴,破釜沉舟地去做,一定成功。如果心中先预想,万一做不好,要去找哪种退路,那么成功就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