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 16:00:36

生活可以在别处时间:2012-11-26 作者:小小Z 点击:245次   结束近一个月的云贵之行,回到北京。这要归功于北京三月份连续的阴冷和风沙。事实上,每次旅行对我都可以称作一次出逃。可能是逃开一次糟糕的天气,也可能是逃开一个并不好的状态或者其他什么。每次远离原本的生活,出逃到一个陌生或熟悉的地方,都会有一种孩子似的窃喜。比如穿着短袖坐在大理的某个鲜花盛开的古老院落,看着电视中北京的风沙和戴口罩穿大衣的人们;比如清晨从帐篷中探出头来,看到从没见过的被旭日照亮的红高粱地……走在路上,你可以一次又一次地收获,一次又一次地惊喜,一次又一次地发现,生活可以在别处,别处是如此的不同!

  “丝绸之路”这样一个年代遥远的名词,在我的面前就这样真实地展开了。我喜欢有些古旧意味的地方和故事,就像甘肃这个名字,源于河西走廊的两个重镇:现名张掖的甘州和现名酒泉的肃州,没有什么传奇故事或浪漫经历,但就是给人以厚重的感觉,让后人们不管什么时候来到这里,都会怀念起那些曾经的繁荣胜景。就像行走在明长城,在风化得再无棱角的城墙上,在不再雄壮的碉堡前停留的时候,只要大风一起依旧豪情满胸;就像踏上茶马古道,在烈日下走在马帮走过的土路上,听着当地人讲那些或真实或杜撰的故事,总是让我兴奋不已。

  但是旅途并不都是美好的景色。去年坐从稻城到中旬的班车,泥泞狭窄的道路让我们从天黑坐到天又黑,期间经历了五次在泥泞中推车,而据说前一天这路段就发生了两起翻车事故。所以在尽可能挑选可靠司机的同时,旅行者们好像都额外多了一份听天由命的坦然。在各条藏区公路边的山坡上我们看到了密布着的许多风马旗,司机们说,这是超度在这里的那些亡灵,也是祈盼舟车平安。

  我到达郎木寺的时候,第一次上山看天葬台。这个宁静的甘南小镇,越往山上走,沿途就越频繁地看到一只草丛里的鞋、碎布头,或者其他一些杂物,于是莫名地想停下来转身下山。我不能习惯这样的氛围,不喜欢头顶有秃鹫盘旋,不想靠近远处巨大的玛尼经幡,总觉得这是很残酷的东西,至今还是如此。虽然我知道这对他们来说是回归自然,是神在召唤,是新的开始,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事实上每次到藏区,我总是不能理直气壮,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到了一群有着虔诚信仰的人中间,觉得有心灵上的惭愧。我会看到很多同行的人在藏区的寺庙里供一盏酥油灯,或是带着经幡或宗喀巴大师的画像回到自己居住的地方,以求庇佑和心安。其实信仰并不能预示什么,却能匡正一个人的心。就像一个活佛说的:我学佛是为了有一个完美的人格。这次去云南同行的女孩,在路上买了圣经和古兰经,每到晚上睡前就读上一段,并把让她感动的语句说给我听。宗教确是让人感动的信仰,一个人在临死的时候能念着上帝、安拉或是佛祖的名字,那该是很幸福的事情。甚至在有些藏区里看到的藏獒,老人说它们也似乎通灵性,知道在庙堂里不能叫,也会每天来佛前走一圈,我深信它比我活得虔诚,它也有信仰,知道它将走向它的神。

  我喜欢一个人东游西逛。但在很多地方会碰见行走的同伴,一路搭伙拼车。可能在这一站结伴,下一站就分开。有时候一个女生独自在路上会有许多善良的人愿意帮助你,或者有熟悉路线的背包客愿意和你同行。

  我深信一个人和一个地方的缘分在冥冥中早就注定了,就像每一个走在路上的人,都是在寻找一个心灵的故乡。这不是你出生的那个故乡,而是埋藏在你心底深处的一种呼唤,似乎在某个地方总有一股力量牵引着你。当你终于走到那里的时候,终于大彻大悟:原来你在这里!然后你就觉得你可以停留下来,你觉得自己回家了。

  一个朋友曾经感叹:每个生灵都是一片海洋。在路上的我们,不停遇见流向远方的海洋,互相打一个照面,然后各自流向更远的远方。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 16:10:22

执着的猫时间:2012-11-22 作者:小小Z 点击:390次   一只猫在追捕一只老鼠。老鼠情急之下蹿上一根竹子,虽然逃不脱,但暂时得以苟且。猫无法爬上竹子,只好蹲在下面守候。它们就这样相持着。

  这是大足宝顶山石刻群中的一个石刻图案。导游说:这叫求生不得,求食不能。

  被馋猫盯上,即使是一只老鼠,这辈子也就毁了。

  那只可怜的老鼠就一直垂在竹枝的尾端,下来就是死路一条。求生不得,是险恶的环境所致,它没有任何选择,只有坚持到饿猫离去。

  猫呢,它总希望老鼠能愚蠢地跑下来,或者因为饥饿、劳累甚至害怕而摔下来,好让它美餐一顿。殊不知老鼠有顽强的求生欲,始终不掉下来。从石刻画上观,它们如此的“求生、求食”的对峙还要继续下去。

  本来,猫在地上,又是强者,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它可以放弃眼前的这只老鼠去捕捉更多的食物。遗憾的是它非常固执。对一只固执的猫来说,守候着看得见的好处是它唯一的选择。

  就这样,为了一只吃不到的老鼠它耽误了自己的一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 16:10:33

诚信与生命的抉择时间:2012-11-23 作者:小小Z 点击:391次   16世纪末,也就是400多年前,有一个名叫巴伦支的荷兰人,他是一名商人也是一个船长。

  为了避开激烈的海上贸易竞争,他带领17名船员出航,试图从荷兰往北开辟一条新的到达亚洲的航行路线。他们到了三文雅―――现在一个俄罗斯的岛屿,地处北极圈之内。

  就在一天清晨,他们突然发现自己的船航行在海面的浮冰里,这时他们才意识到被冰封的危险迫在眉睫。然而为时已晚,经过艰苦的努力之后,最终他们仍然不得不放弃返航的努力,把船停泊在岛屿旁边。

  迎接他们的是随后而来的各种恶劣天气。北极圈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区域之一,一年只有很少的几个月天气暖和,冬季漫长而严酷,没有任何山脉阻挡可怕的狂风。冰冷刺骨的狂风和靠近北极圈地区常见的暴风雪,异常凶猛、毫无羁绊。没有人类生存的三文雅岛上常常覆盖着3米厚的雪,厚厚的积雪被零下40~50摄氏度的严寒冻结,变得像花岗岩一样坚硬。巴伦支船长和17名荷兰水手只能在这孤立无援的条件下度过8个月的漫长苦寒的冬季。他们拆掉了船上的甲板做燃料,以便在极度严寒中保持体温,靠打猎来取得勉强维持生存的衣服和食物,苦苦地等待着冰雪消融季节的来临。

  在这样恶劣的险境中,8个人死去了。但巴伦支船长和17名荷兰水手却做了一件令人难以想像的事情,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货物,而这些货物中就有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

  冬去春来,幸存的巴伦支船长和9名荷兰水手终于把货物几乎完好无损地带回荷兰,送到委托人手中。

  在当时,巴伦支船长和船员们的做法震动了整个欧洲,也给整个荷兰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好处,那就是赢得了海运贸易的世界市场。

  那个时候,荷兰人口仅有150万,陆地总面积4.15万平方公里。如果用国土、资源、人口等条件来衡量,几乎不具备作为国家生存下去的条件。但是,这个曾被西班牙国王宣布为西班牙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不得不将自己的国家托付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保护的荷兰,于16世纪末最终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国家,开始崛起在世界民族之林。

  17世纪,荷兰几乎垄断了欧洲的海运贸易,贸易与势力也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即便现在,荷兰依旧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在世界前15位之内,人均收入达2万美元,被权威经济研究机构认定为全球国际竞争力排行第一位。毫无疑问,荷兰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巴伦支船长和17名荷兰水手用生命作代价,守望信念,为荷兰商人创造了传之后世的经商法则:诚信比生命更重要。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 16:10:43

母亲教给我的时间:2012-11-23 作者:小小Z 点击:256次   她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帽子制品的惟一代理商。她靠着做帽子,把小生意做成年盈利9000万元的上市公司。她就是香港飞达帽业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颜宝铃。

  她是一个成功的创业人,更是一位智慧的母亲。

  因为工作忙,她给儿子的时间并不多,但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只要临近考试,她都会请假给孩子辅导功课,出模拟试题,直到他们考完才回去上班。两个儿子的成绩都很好,中学就被送到美国读书。她重视孩子的学习,更重视孩子“立品”。

  有一年,儿子要去洛杉矶读一个暑假班,同行的4个孩子买的机票都是商务舱,只有颜宝铃给儿子买了经济舱。儿子不服气,问她:“你一个上市公司的老板,不觉得这样很没面子吗?”她回答:“妈妈的面子不值钱,人家谁知道你妈妈是颜宝铃?”商务舱的票价来回差不多要39000元,而经济舱才7000多元,她对儿子说:“内地有很多跟你差不多大的孩子非常有才华,他们考上大学却没有钱上,如果你自己辛苦30个小时就能省下3万元钱资助3个孩子上大学,你为什么不做这件能改变他们一生命运的事呢?”儿子不再争辩,答应坐经济舱去美国。颜宝铃立刻和福建侨联取得联系,请他们帮助找3位上不起大学的孩子,以儿子的名义进行资助,并请这些孩子每个月给儿子写信,介绍他们的家庭和学习情况。“我要让儿子懂得他做的事情是值得的。”

  不久,儿子收到了信,不过不是3封,而是7封。儿子惊讶地问妈妈怎么回事。妈妈说,工作人员找来了7个人让她挑。“7个都那么优秀,我怎么选呢?所以就都包了。”身教胜于言传,从此,儿子再没有跟妈妈提过坐商务舱的要求。

  颜宝铃现在喝水用的是一只粗陶杯子,那是儿子几年前送给她的母亲节礼物,杯子有一道裂纹了,但当妈的依然无比珍惜。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 16:10:54

重奖跳槽者时间:2012-11-23 作者:小小Z 点击:375次   3年前,公司的几位业务骨干突然要求辞职,这对于刚创办的公司来说,堪称灭顶之灾。

  那几天,老总整天眉头不展,为此专门召开会议,商讨员工的跳槽问题。

  大多数人认为应该严厉制裁跳槽者,如果培养一个跳走一个,那公司岂不是太吃亏了?但在第二天,老总却作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重奖跳槽者。

  老总让人在公司大门口贴出一张布告,上书:本公司员工跳槽后,凡是被任命为部门经理的奖3000元;被任命为公司副总的奖8000元;被任命为公司总经理的奖20000元。

  决定一公布,公司上下一片哗然。

  有人不相信,天下哪有这么好的老板?但事实证明老总所言非虚。

  这件事在行业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本来我以为,公司会由此而产生人才断档,却不想老总在几天内就找到了公司所需要的人才。

  那几个人也是从别的公司跳槽而来的。

  我曾私下里问过那几个人,他们说,他们是因为看中老总的人品才投奔他而来的。

  我似有所悟。从那之后,公司的人才流动很快,老总在奖励上花的钱也越来越多。但奇怪的是,公司并没有因此垮下去,相反,公司的生意却越做越好。这是为什么呢?

  我通过长久的观察,终于发现了公司发展壮大的秘密。

  原来,公司现在的一些大客户,大多是过去跳槽出去的那些人才所在的公司。

  至此,我终于明白了当时老总为什么要奖励那些跳槽者。

  一个人才要走,留是留不住的,不如干脆让他在走前留下一个好印象。

  人都是有良心的,人才到了新公司往往会出人头地,如果有机会,他怎么着也得帮老“恩人”一把。

  给别人留出发展的空间,为自己埋下发展的“伏笔”,这就是双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 16:11:05

忠实地扮演自己时间:2012-11-24 作者:小小Z 点击:740次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希望成为另一个人。

  我出生于1954年,10岁那一年,看见黛安娜·罗丝(美国著名黑人女歌星)出现在电视节目上,我就决定要像她一样站在那里。

  后来,我花了很久才了解,无论我如何节食,都不可能有跟她一样的美腿;除非我去买假发戴,否则也不可能会有跟她一样的秀发。

  当时,我进入了电视台,新闻导播试图将我改造成另一个人,带我去纽约的美容院做造型,我觉得很不自在。

  有一天,我坐在摄影棚里,双腿交叉,想要像芭芭拉·沃尔特斯(美国广播公司ABC著名女主持)一样播报新闻。后来出了一点小差错,突然间,我觉得自己很可笑。我终于了解,我既不是黛安娜·罗丝,也不是芭芭拉·沃尔特斯。

  从此,我决定把别人的外壳拿掉。

  在犯过那么多错误之后,我总算知道,我扮演我本人奥普拉会比扮演任何人来得更加出色。

  现在,我每天只是忠实地扮演我自己,却可以赚那么多钱,简直让我太惊讶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 16:12:09

爱很累时间:2012-11-21 作者:小小Z 点击:363次   蚂蚁在爬行,来来回回,累得满头大汗,只因它们爱上了食物。为了得到食物,蚂蚁疯狂地行走。

  尘埃不停地飞舞,累得张开嘴,大口喘气,只因它们爱上了空气,为了与空气依偎,尘埃筋疲力尽。

  月亮拖着滚圆的身爬上天边,气喘吁吁得、地打颤,只因它爱上了夜空,为了与黑夜缠绵,月亮累得生出黑斑。

  星星聚集全身的能量,闪烁微弱的辉光,只因它们爱上了月亮,为了与月亮相伴,星星累得不断下坠。

  体力充沛的太阳,放射永远不灭的光耀,只因它爱上了大地,为了亲吻大地,太阳累得口吐红火,眼冒金星。

  尘世的人类营营役役,累得不想动弹疲惫的身体,只因人们爱上了生活,困顿忙碌才能体现对生活的无限眷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 16:12:19

上帝的盒子时间:2012-11-21 作者:小小Z 点击:611次   我手中有两个上帝给予我并让我拥有的盒子。

  他说,“把你的悲伤都放进黑盒子里,把你的喜悦都放进金盒子里。”

  我记住了他的话,把我的悲伤和喜悦都储藏到了两个盒子里。但是金盒子变得越来越重了,黑盒子还和以前一样轻.怀着好奇心,我打开了黑盒子,想知道为什么。我看到,在盒底,我的悲伤都从一个洞掉了出去。我给上帝看了那个洞,沉思着说,“我想知道我的悲伤都去了哪儿。”

  上帝对我慈祥地笑了,“我的孩子,它们都在我这儿。”我问道,“上帝,为什么要给我这两个盒子,为什么这个金盒子,又为什么这个黑盒子?”“我的孩子,那金的是让你珍存福分,那黑的是让你释放悲伤。”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 16:12:30

奇迹是这样发生的时间:2012-11-22 作者:小小Z 点击:1183次   一个犹太人到处乞讨,没有一扇门愿意打开,他只好屈辱地离开。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他不幸摔断了一条腿,有人将他送进了医院。

  镇上的人为此深感内疚,许多人前来看望他,并送来了衣服、面包和钱。

  这个可怜的人给他妻子写信说,“感谢上帝,一个奇迹发生了:我跌断了一条腿!”

  大部分人总是在别人受伤后才帮他,而不是帮他不要跌倒。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 16:12:41

走过“礼貌洞”时间:2012-11-22 作者:小小Z 点击:233次   在云南石林风景区,有两个很奇特的洞。

  其一是连环洞:上面的洞小,只能容得下一个人的脑袋;下面的洞大,整个人的身子可以出入;两个洞的中间,有一条胳膊粗细的缝连着。

  其二是一个大而矮的洞,只消弯一下腰,相扑运动员也能过去。

  导游介绍说:“这个连环洞叫‘十全十美洞’,谁要是能够同时穿过上下两个洞,谁就会成为一个十全十美的人;如果你的脖子太粗,那也不要紧,你只消弯腰从旁边的‘礼貌洞’走过去,你也会成为一个懂礼貌的人!”

  每一位游客的最初心思,当然是想成为“十全十美”的人。但连环洞中间那条缝太细了,很多人用自己的脖子到缝前一比量,随即就摇起了脑袋。导游笑着说:“其实不要紧,人的脖子伸缩性很强,为什么不努力去试一下?”在导游的指点下,胆子稍大一些的,很快就变成“十全十美”的人。觉得自己脖子太粗或胆子太小的,最后心甘情愿弯腰低头走过“礼貌洞”,“降格”做一个“懂礼貌”的人。

  经过努力,我终于变成“十全十美”的人,不过脖子上被擦了一道痕。暗中一照镜,别说“十全十美”,模样比过洞前更糟。再看两位“懂礼貌”的同行,一点事也没有。

  我忽有所悟:

  一个人要想“十全十美”,决非是过一个洞、作一点秀就能解决得了的。

  可偏偏有很多人硬撑着要往那个虚拟的目标上靠,往往白费了力气不算,结果还弄得事与愿违。

  这与现实生活中好高骛远,最后弄巧成拙的事情不是如出一辙么?
页: 832 833 834 835 836 837 838 839 840 841 [842] 843 844 845 846 847 848 849 850 851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