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 12:29:46

别把名字喊丢了时间:2012-12-12 作者:小小Z 点击:395次   那一天,肖厂长走在上班路上,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喊:“肖明明,肖明明。”

  肖厂长愣了一下,没有回头,继续往前走。又走了几步,不想那声音从后面追了上来。肖厂长断定不是叫自己,因为多少年了,很少有人喊过肖明明这名字,都是称他“肖厂长”,这样想着,肖厂长还是继续往前走。

  终于,后面的人追上肖厂长了,而且当手掌落在他肩上时,他才猛然一惊,脚步也随之停了下来。

  肖厂长回头一看,喊他的人是同学蔡光亮。曾听说蔡光亮一直在某县任乡镇干部。所以,肖厂长不由得有一种感觉,蔡光亮和农民生活久了,身子骨里沾了许多土气,说话指名道姓的,真是少了许多礼貌和规矩。肖厂长脸上的表情因此有些呆板,淡淡地说:“你吓了我一跳。”

  蔡光亮说:“我喊你这么多遍,你怎么不答应一声?"

  肖厂长有些尴尬,冷冷地说:“可能是称呼我为肖明明的人少了。”

  蔡光亮听这话有些不是滋味,问道:“怎么,你不叫肖明明了,改名啦?"

  这时候,又有人在喊:“肖厂长!”

  见肖厂长马上把脸转过去,笑着向那个人招手,蔡光亮似乎有所悟了。

  蔡光亮笑着说:“我是不是也该喊你‘肖厂长’呢?"

  肖厂长脸上涌起一片红晕。他不得不承认,如今由于厂长、厂长喊得多了,自己也听习惯了,好像这“厂长”成了自己的名字,而“肖明明”这名字反倒听着挺陌生的。

  肖厂长讪讪地问蔡光亮:“什么时候来市里的?"

  蔡光亮说:“好几天了。”

  肖厂长又问:“住哪儿呢?"

  “××机关大院。”

  肖厂长知道,蔡光亮所说的××机关大院,只有××机关的工作人员才能住。

  于是,肖厂长的头突然“嗡”地一下仿佛大了三圈,蔡主任?近日听到××机关的领导班子换了新主任,难道换来的就是蔡光亮?

  “您……您就是新调来的蔡主任?”肖厂长突然有些结巴,脸颊上的肌肉费力地笑了笑。

  蔡光亮说:“千万别主任、主任地叫,时间喊久了,会把我的名字喊丢的。”

  这会儿,肖厂长脸上的“笑容”就僵在了那儿。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 12:30:14

院士的傻劲时间:2012-12-09 作者:小小Z 点击:319次 院士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是对一个人所取得的成绩的肯定,但我们也不要把它想象得太遥远,觉得只有天才才能获此殊荣。其实,有不少院士在年轻的时候也和我们一样普通,他们之所以能成功,并不在于他们的天赋——

  钟训正院士是东南大学建筑系的教授。有位记者在采访他所带的研究生和合作伙伴时,记录下了不少有关他的一些“傻”故事……

  读大学时,钟训正因故晚了一个多月才到校,报到时“投影几何学”已经讲了不少。因此,他在课堂测验中,只能连猜带蒙地“答”,得分自然就“惨不忍睹”了。怎么办?钟训正的对策很简单——笨鸟先飞。每次课前必先认真预习,将新内容先领悟领悟,课后再挤时间复习、补习。等到这门课结束时,他已经是班上做题速度最快、准确率最高的学生了。

  “文革”期间,钟训正除了参加那些不得不参加的政治运动和体力劳动之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搜集、抄录国外各种各样的建筑构造大样上了。他的恩师杨廷宝曾教导过他:“不要囿于学习一家的技法,而应该尽量吸收各家所长,加以融会贯通。”他参加工作后,深感到自己与许多建筑设计师一样,缺乏技术经验。终于,他的桌上堆起了八百多幅图纸,编著了那本在当时深受学生和设计师推崇的《国外建筑装修构造图》。钟训正日后形成的细腻、舒展的建筑风格,娴熟的建筑画技法,就是此时打下的基础。

  后来,钟训正因主持设计的无锡太湖饭店新楼荣获国家教委优秀设计一等奖、建设部优秀设计二等奖的业绩,被学校作为访问学者派往美国印第安那州包尔大学学习。尽管作为访问学者,工作清闲,待遇丰厚,而他却离开学校,跑到当地的建筑事务所去工作了。他的解释是:“我的外语底子不好,教课听课不方便。不如和实际接触,了解了解国外设计师的思想和操作过程。在实践中又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为国争光。”两年以后,钟训正在美国建筑界留下极好的口碑,并带回了美国建筑师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追求建筑与环境浑然天成的设计思想和几人联手的合作小组形式。回国后,他联合孙钟阳、王文卿教授成立了“正阳卿工作组”。随着一个个优秀作品的问世,“正阳卿”闻名全国建筑行业。

  近几年,一些地方在政府门前竞相建起“政府广场”,一个比一个宽敞、豪华。钟训正曾就此问过一位地方官员:“上级领导有没有看过?”此公得意地说:“看过,认为不错。”他又忍耐不住了,撰文《城市的绿化和公共活动空间》在媒体上呼吁:“停止这些劳民伤财的工程,多建造属于老百姓的绿地和公共活动场所。”据悉,此文发表后不久,上面就发文要求停建“政府广场”了。是不是该文章起了作用?钟训正自称“不可贪功”,但他的见识和胆识,在建筑界得到了公认。

  当年轻的大学生虔诚地请教其成功的秘诀时,钟训正院士坦言:“勤奋。”他说:“这比聪明更重要。只有真正投入进去,抛开名利得失,到达一种忘我甚至狂热的境界,才能有所作为。”这真是“金玉良言”啊!

哲言哲语:

  俗话说:笨鸟先飞,勤能补拙。也许每个人的天赋、智商有差异,但这些并不是在我们人生道路上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即使是笨鸟,也不需惧怕,憋着一股劲,默不作声地往前飞,总会飞到目的地的,况且又有那么多前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同时,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要抛开一切名利,进入执著忘我的境界,一心一意,有了这样一股精神,那么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 12:30:33

消气时间:2012-12-10 作者:小小Z 点击:322次   古时有一个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

  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开阔心胸。

  高僧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落锁而去。

  妇人气得跳脚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妇人终于沉默了。高僧来到门 外,问她:“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

  “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她:“还生气吗?"

  “不生气了。”妇人说。

  “为什么?"

  “气也没有办法呀。”

  “你的气并未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高僧又离开了。

  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

  “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高僧笑道。

  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高僧:“大师,什么是气?"

  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视之良久,顿悟。叩谢而去。

  何苦要气?气便是别人吐出而你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你吞下便会反胃,你不看他时,他便会消散了。

  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蠢行。

  夕阳如金,皎月如银,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尚且享受不尽,哪里还有时间去气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 12:30:47

汤凡新的“智慧”时间:2012-12-10 作者:小小Z 点击:294次   汤凡新从职校毕业后,到南方去打工。有一天,他要从一个城市赶到另一个城市去应聘,因为一个同学告诉他,那个城市有一家大公司正在招聘,他学的专业正好可以派上用场。可当时,汤凡新手里只有一块多钱了,根本买不起车票,而且也没法找人借。怎么办呢?平时爱动脑子爱看书的他,想了半天,还终于想出一个坐“免费”车的点子来。

  他带着行李,走了七八里路,到公路边上拦,而不是到车站去买票。他知道现在的班车为了多赚钱,只要有人招手,随时都会停下带人的。没过一会儿,就有班车开过来了。他一招手司机就停了。“快上快上!”售票员喊。

  他上了车就往车的最后面挤。等售票员挤到他跟前,要他买票,车已开出好几里路了。他问:“多、多、多少钱一、一、一张票?”他故意装结巴。这一结,车又开出老远。售票员说二十二块。他说:“哪、哪、哪、能、这、这样呢?在车、车、车站买、买、买票才二、二、二十二块钱、钱呢,你总、总、总不能让、让我一个打、打、打工仔吃、吃、吃这么大、大、大的亏吧。”售票员皱了皱眉头,不悦地说:“那就二十吧。”汤凡新故意磨蹭了好一会儿,才说:“顶、顶、顶多十、十、十块钱。”售票员一听就烦了,就说你买不起票就赶快下去。他又说:“顶、顶多十、十二,多、多、多一、一、一分钱,我、我、我都不会、会、会出、出的。”售票员已经非常不耐烦了,说没有十八块就请你下车。他装着搜钱的样子,这个口袋掏掏,那个口袋摸摸,最后说:“那、那、那我就、就下、下车吧。”当时呀,一车的人都对他露出厌恶的表情,那些又冷又锋利的目光,嗖嗖地直往他的脸上射。他只好硬着头皮,硬顶着人们的这种目光一步步往车门走去。
他曾经看了很多有关智慧的文章,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能让自己达到目的的,就是智慧。”此时此刻,他不断地在心里重复着这句话,用这句话来鼓励自己。他又站在路边拦车。上了车,他又厚着脸皮跟售票员耍“赖皮”,等车开出好一阵之后,他又说:“那、那、那我就、就下、下、下车吧。”他就这样上车又下车,下车又拦车,也不知上、下了多少趟车,结果一分钱没花,就赶到了那个城市,找到了那个同学,也成功地在那家公司应聘上了。他所学的专业,恰好能在这家公司得到发挥,因为表现出色,他也很快得到公司的器重。

  对于汤凡新来说,那次“免费”搭车的经历实在太重要了。但这件事,他对谁也没有讲。他觉得讲不出口。讲这样的事情,只能让他脸红。但他却总在心里想着这件事、品味着这件事。自己这样做,真的是一种很有智慧的表现吗?如果说它是一种智慧的话,可它为什么总让我说不出口呢?会让我感到脸红呢?他想着想着,这件事就在他心里变得阴暗起来,沉重起来――后来简直变成了一块大石头,压得他心里总是隐隐的难受。怎么办呢?难道就让它这样在心里压着?他开始想如何才能从这件事情中解脱出来。想来想去,有一天,他就带着刚发的工资来到车站。他找到办公室的负责人,说他是来认错和补票的。他很详细地说了事情的经过,然后掏出二十二元钱递到对方的手里,还深深地给对方鞠了一躬。人家竟然感动得拿着钱的手都抖了起来,并很快向报社提供了新闻线索。

  记者很快采访了他。他对记者说:“现在,我并不认为能够让自己达到目的的就是智慧。现在我对智慧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能让人说得出口的,不会给人带来良心上的自责的,才谈得上是智慧。”他主动向车站补票的事,他的这番话,很快就登在报纸上。没想到这件小小的事,居然在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反响,有不少人打电话到报社发表自己对智慧的看法,说正是那些不择手段的“智慧”,把我们的生活弄得不可信任,把人心弄得防不胜防。

  汤凡新转瞬就成了新闻人物。当地的一位领导,还在某一期的报纸上写了这样几句话:“汤凡新这样的人物可敬,值得大力宣传。我们的社会,真正需要的就是说得出口的智慧。”汤凡新接连在广播、电视等媒体上亮相,还被一些学校请去作报告。好几家全国知名的大企业,都想请他去任职。他所在的公司,不仅连续给他提薪,还破格提拔他为中层干部。

  他身边的同事们都笑着说:“这家伙,真他妈的太有智慧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 12:46:19

一位媒体大亨会为捡到一枚硬币而会心一笑,一位亚太首富最美好的时间:2012-12-08 作者:小小Z 点击:214次   一位媒体大亨会为捡到一枚硬币而会心一笑,一位亚太首富最美好的记忆是开了一间小店,而一位功成名就的企业家却乐于去经营即将破产的钢铁厂。这些在常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却让他们快乐无比——

  澳大利亚开奥运会的时候,在这片土地上发迹的媒体大亨默多克当然会去捧场。

  在现场,默多克发现座位底下躺着一枚硬币,他站起身来,然后蹲下,捡起了那枚硬币,脸上带着微笑。

  这则细节被媒体爆炒,很多人只记住了默多克的微笑,因为拥有亿万资产的他却为捡到一枚硬币而微笑。

  香港的记者曾问过亚太首富李嘉诚:“君以为一生之中,最快乐的赚钱一刻是何时?”李嘉诚说:“开了一间临街小店,忙碌终日,日落打烊时,紧闭店门,在昏暗灯下与老伴一张一张数钞票。”

  李嘉诚的答案令记者所料不及。但这真是妙答啊,一点都不做作,谁都会对这样的快乐会心一笑。

  马来西亚还有位华裔企业家谢英福,当时马来西亚有一家国营钢铁厂经营不景气,亏损高达1.5亿元。首相找到他,请他担任公司总裁,他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钢铁厂债重难还,生产设备落后,员工凝聚力涣散,这是一个巨大的洞,根本无法填平的洞。

  但谢英福却坦然对媒体说:“当年我来到马来西亚时,口袋里只有五元钱,这个国家令我成功,现在我要报效这个国家,如果我失败了,那就等于损失了五元钱。”

  年近六旬的谢英福从别墅里搬出来,住进了那家破败的钢铁厂,三年后,工厂起死回生,开始大量盈利。

哲言哲语:

  一元钱每个人都拥有,但当你拥有一万元、一百万元、一千万元的时候,还会以五元的标准衡量自己的快乐吗?

  快乐像跳高,跳杆越低,我们就会越轻松,越无所畏惧。

  快乐的标准就像是一根可以无限拉伸的橡皮筋,你的欲望越大,它拉得就越长,快乐的标准也就越高。

  默多克、李嘉诚是智慧的,把快乐的标准降下来,降到人人都拥有的境地,那就快乐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 12:46:32

谁是最优秀的时间:2012-12-08 作者:小小Z 点击:375次 在应试教育盛行的年代,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过分班的经历,谁都希望自己能被分到快班或实验班,而每个老师也希望自己能带最优秀的学生。而有的时候,所谓的分班,只不过是校长的一个小计谋——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新学年刚开始时,罗森塔尔博士让校长把三位教师叫进办公室,对他们说:“根据你们过去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优秀的老师。因此,我们特意挑选了100名全校最聪明的学生组成三个班让你们教。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其他孩子都高,希望你们能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位老师听了很高兴,并表示一定尽力让这些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校长又叮嘱他们,对待这些孩子,要像平常一样,不要让孩子或孩子的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更不要让他们知道他们是全校最优秀的,老师们都答应了。

  一年之后,这三个班的学生的成绩果然排在整个学区的前列。这时,校长告诉了老师们真相:这些学生并不是刻意选出来的最优秀的学生,只不过是随机抽调的最普通的学生。老师们得知真相后面面相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他们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事情竟会是这样,于是,他们转而都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确实高。这时校长又告诉了他们另一个真相,那就是,他们也不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全校最优秀的教师,也不过是随机抽调的普通老师罢了。

  这个结果正是博士所料到的:这三位教师都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而且学生又都是高智商的,因此对教学工作充满了信心,工作自然非常卖力,结果肯定非常好了。

  你知道吗:哈佛大学是美国最早的私立大学之一,以培养研究生和从事科学研究为主,其前身为哈佛学院,1638年开始正式招生。哈佛共设10个研究生院,2个招收本科生的学院,并设继续教育办公室。毕业的校友中有6人先后当选为美国总统,他们是:约翰·亚当斯、约翰·昆西·亚当斯、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卢瑟福·郝斯、约翰·肯尼迪,还有许多人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和科学家。至今,哈佛大学共培养出34名诺贝尔奖得主。

  要想取得成功,最困难的不是一件事本身,而是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在做任何事情以前,如果先能够充分肯定自我,那么在努力的过程中就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去克服困难、迎接竞争,这就等于已经成功了一半。所以,当你再次面对挑战时,你不妨告诉自己:我就是最优秀的和最聪明的!那么结果肯定是另一种模样。也许那样的结果还是你从来不敢奢望的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 12:46:42

小虎鲨与它的鱼食时间:2012-12-08 作者:小小Z 点击:336次 饥饿难耐的小虎鲨面对近在眼前的鱼食却不知所措,宁可饿得晕头转向也不愿有所行动,这是为什么呢?是鱼食的问题还是小虎鲨的问题呢——

  小虎鲨一出生就在大海里,很习惯大海中的生存之道。肚子饿了,小虎鲨就努力找大海中的其他鱼类吃,虽然要费力气,却也不觉得困难。

  有时候,小虎鲨必须追逐良久,才能猎食到口。这种困难度,随着小虎鲨经验的长进,越来越不是问题,猎食的挫折并没给小虎鲨造成困惑。

  很不幸,小虎鲨在一次悠游追逐时,被人捕捉到。离开大海的小虎鲨还算幸运,一个研究虎鲨的单位把它买了去。关在人工鱼池中的小虎鲨,虽然不自由,却不愁猎食。研究人员会定时把食物送到池中,都是些大大小小的活鱼。有一天,研究人员将一大片玻璃放到池中,把水池隔成两半,小虎鲨看不出来。

  这一天,研究人员把活鱼放到玻璃的另一边,小虎鲨等研究人员将鱼放下之后,就冲了过去,撞到玻璃,痛得头昏眼花,什么也没吃到。

  小虎鲨不信邪,等了几分钟,看准了一条鱼,咻!又冲过去,撞得更痛,差点没昏倒,一样吃不到。

  休息十分钟之后,小虎鲨饿坏了,这次看得更准,盯住一条更大的鱼,咻!又冲过去,情况没改变,小虎鲨撞得嘴角流血。小虎鲨想不通到底是怎么回事,瘫在池子里。

  最后,小虎鲨拼了最后一口气,咻!再冲,仍然被玻璃挡着,撞了个全身翻转,鱼就是吃不到。小虎鲨终于放弃了。

  研究人员又来了,把玻璃拿走。然后,又放进小鱼,在池中游来游去。小虎鲨看着到口的食物,却是不敢去吃,可是又饿得眼睛昏花,不知道怎么办?


  每个生命都有它既定的经验,可它也很容易被过去的经验所限制,人也是一样。
  小虎鲨为了猎食,被玻璃撞得头昏眼花,但是当玻璃取走后,到口的食物也不敢去吃,只好饿肚子。
  在面临挫折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会像小虎鲨一样呢?
  当我们屡战屡败想要放弃的时候,我们不妨想想小虎鲨的遭遇。
  过去的失败、现存的困难就像池中的大片玻璃,撞击时会感到疼痛、眩晕。
  但是玻璃取走后,小虎鲨猎食是不是轻而易举呢?
  所以,不要放弃,不要被假象所蒙蔽,你定会如愿以偿。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 12:46:53

超市里的鱼时间:2012-12-08 作者:小小Z 点击:394次   在新鲜食品大卖场里,我们不止一次地见到售货员正在很卖力地杀死一条条原本活蹦乱跳的鱼,来向顾客展示他们的鱼有多新鲜。这血淋淋的场面有没有让你的心微微一动——

  和一位国外归来的朋友闲谈,听他说起这样一些事。他到超市里去购鱼,售货员告诉他,让他稍等一会。因为现在有一群动物保护协会的成员正在收集超市虐待动物的证据。他十分不解,超市怎么会虐待动物。售货员告诉他,他们不允许在超市里将活鱼杀死,说这太残忍和血腥。这样的事发生在国内,或许会让人以为是笑话。但在国外,这却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它足以让超市名声扫地,并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于是,为了这些似乎没有道理的理由,超市采取了一种变通的办法,就是在杀鱼前,将鱼电昏,然后再宰杀。这是一件让人觉得十分温暖的事情。因为,小动物的命运就会让人想起人类自己。在这些我们看来有些荒唐的理由中,使人看到了人性的善良光辉,让人产生一种温暖的冲动。

  还有一件事,他去一家酒店,在盥洗室,看到一张图文并茂的小纸片,小纸片说:“为了获得电需要多少能源,开发这些能源又要造成多少环境污染,因此,为了使环境清洁美观,请你再使用一次毛巾。”为什么关于一条毛巾的说明,其中的道理让人感到那么厚重?我们每个人都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是真正能做到如此细心和周到的又有几人?有时候大家只是说说,付诸行动却是那么的困难。这小纸片上虽然是只言片语,但这需要多大的耐心和爱心啊。


  一条鱼有生存的尊严,一条毛巾有环保的意义,我们周围的每一样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事物都能折射出人性的闪光点。
  人在世上应该有所感动,有所寄托和希望,这并不需要多么崇高的理由,一些看似渺小的细节,足以胜过许多堂而皇之的论述。
  只要人人都以实际行动献出一点爱,那么世界真的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 12:47:03

一道物理题的答案时间:2012-12-09 作者:小小Z 点击:330次 聪明的学生不一定是老师的最爱,因为他们总爱旁逸斜出,甚至和老师唱反调;但真正聪明的学生是最不轻易妥协的,他们会想出和老师不一样甚至相反的解题方式,并坚持到底——

  一位物理导师想给他的一个学生答的一道物理题打零分,而他的学生则声称他应该得满分。这位学生认为,如果这种测验制度不和学生作对,他一定要争取满分。导师和学生同意将这件事委托给一个公平无私的仲裁人。试题是:“试证明怎么能够用一个气压计测定一栋高楼的高度。”

  学生的答案是:“把气压计拿到高楼顶部,用一根长绳子系住气压计,然后把气压计从楼顶向楼下坠,直到坠到地面为止;然后把气压计拉上楼顶,测量绳子放下的长度。这长度即为楼的高度。”

  这是一个有趣的答案,但是这学生应该获得称赞吗?被请去的仲裁人指出,这位学生应该得到高度评价,因为他的答案完全正确。另一方面,如果高度评价这个学生,就可以给他物理课程的考试打高分;而高分就证明这个学生知道一些物理学知识,但他的回答又不能证明这一点……

  于是,仲裁人让这个学生用6分钟回答同一问题,但必须在回答中表现出他懂得一些物理学知识……在最后一分钟里,他赶忙写出他的答案,它们是:把气压计拿到楼顶,让它斜靠在屋顶有边缘处。让气压计从屋顶落下,让停表记下它落下的时间,然后用落下的距离等于重力加速度乘下落时间的平方的一半算出建筑物的高度。

  看了这答案之后,仲裁人问物理老师他是否让步。老师让步了,于是仲裁人给了这个学生几乎是最高的评价。正当仲裁人要离开老师的办公室时,那个学生说他还有另外一个答案:“利用气压计测出一栋建筑物的高度有许多办法。例如,你可以在有太阳的日子在楼顶记下气压表上的高度和它影子的长度,又测出建筑物影子的高、长度,就可以利用简单的比例关系,算出建筑物的高度。”

  “很好,”仲裁人说,“还有什么答案?”

  “有呀,”那个学生说,“还有一个你会喜欢的最基本的测量方法。你拿着气压表,从一楼登梯而上,当你登楼时,用符号标出气压表上的水银高度,这样你可以用气压表的单位得到这栋楼的高度。这个方法最直截了当。”

  “当然,如果你还想得到更精确的答案,你可以用一根弦的一端系住气压表,把它像一个摆那样摆动,然后测出街面和楼顶的g值(重力加速度)。从两个g值之差,在原则上就可以算出楼顶高度。”最后他又说:“如果不限制我用物理学方法回答这个问题,还有许多其他方法。例如,你拿上气压表走到楼房底层,敲管理人员的门。当管理人员应声时,你对他说下面一句话:‘亲爱的管理员先生,我有一个很漂亮的气压表。如果你告诉我这栋楼的高度,我将把这个气压表送给您……’”


  一个问题有多个答案,然而在表面上它却只有为人熟知的一个答案。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总是被教导要按最熟悉的那一套方式去做一件事,于是教导者和被教导者都被这套方法给束缚了。
  为人处事也是一样,我们遵循长辈、老师、权威的足迹前进不会犯什么错,不用承担什么风险,可是你却欣赏不到其他的风景,更感受不到创新的快乐。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 12:47:15

大师的风度时间:2012-12-09 作者:小小Z 点击:281次 钢琴大师演奏会的舞台上突然出现一位不速之客,正当所有人气愤、骚动之时,大师却表现出了容忍和鼓励的风度,最终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著名的钢琴家及作曲家L.J.帕岱莱夫斯基预定在美国某大音乐厅表演。那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夜晚,所有到场的观众身着黑色的燕尾服或正式的晚礼服,一派上流社会的打扮。当晚的观众中有一位母亲,带着一个烦躁不安的九岁孩子。小孩等待得不耐烦了,在座位上蠕动不停。母亲希望他在听过大师演奏之后,会对练习钢琴发生兴趣。

  当这位母亲转头跟朋友交谈时,孩子再也按捺不住,他从母亲身旁悄悄溜走,他被刺眼灯光照耀着的舞台上那演奏用的大钢琴和前面的乌木座凳所吸引。在台下那批受过教养的观众不注意的时候,孩子瞪眼看着眼前黑白颜色的琴键,把颤抖的小手指放在了正确的位置,开始弹奏名叫《筷子》的曲子。

  观众的交谈声忽然停止下来,数百双表示不悦的眼睛一起看过去。被激怒、困窘的观众开始叫嚷:

  “把那男孩子弄走!”

  “谁把他带进来的?”

  “他母亲在哪里?”

  “制止他!”

  在后台,钢琴大师听见台前的声音,立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赶忙抓起外衣,跑到台前,一言不发地站到男孩身后,伸出双手,即兴地弹出配合《筷子》的一些和谐音符。二人同时弹奏时,大师在男孩耳边低声说:“继续弹,不要停止。继续弹……不要停止……不要停止。”

  一曲弹毕,台下掌声雷动,孩子的母亲更是热泪盈眶,这是比听演奏会更好的启蒙孩子的方法,而做这件事的竟然会是一位大师。


  伟大的人,其品质的崇高往往在于他能在普通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在其身后默不作声地推一把,鼓励他不要停止、继续努力,这种无声的关怀和帮助通常比单纯的说教更有促进力。
  而对于普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停止自己想做并正在做的事,就像小男孩那样,不管观众怎么叫嚷仍然专注地弹他的琴。
页: 828 829 830 831 832 833 834 835 836 837 [838] 839 840 841 842 843 844 845 846 847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