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7-6-15 08:05:35
“刘哥,昨天微信圈里发现你当班巡检走了两万多步,位居排行榜前列。”5月26日,大港油田零散气回收中心员工谢磊一见到同事刘之强,就朝他竖起大拇指。
“我师父天天几个井站来回巡查设备,有时一天要走10多个小时,两万多步根本不算事儿。”刘之强的徒弟韩远浩答道。
零散气回收中心负责整个油田的零散气回收任务,现运行着9个站场,各井站分布偏远。由于井站属防火防爆区,不许带手机,员工都戴上了智能手环,既方便查看巡检时间,又能检测心率血压,同步记录下员工巡检时的“运动”情况。工作时的“运动量”大小,同在一个微信群的人一目了然,也成了热议的话题。
“我微信群里的运动达人总是井站班长们,比如滨21的班长肖功德,脚踝曾经动过手术,现在里面的钢板还没取出来,可他每天两个井站来回奔波,经常看到他的步数在1万以上。”安全工程师高俊说道。
“咱们中心的小年轻们也不差,窦英占就是佼佼者。别看我们老中一转井站范围不过几百平方米,一个小时一巡检,但设备密集,工艺参数多,排污点多。他每次巡检都非常细致,不放过一声设备异响、一处跑冒滴漏,巡检抹布不离手,看到哪脏随手就擦,‘运动量’经常在微信群领先。”说起徒弟,于世辉一脸自豪。
“橇车充装是井站中最危险的环节,每天充装五六辆橇车,都是由窦英占把关。每次我去井站检查,都能看到他认真检查静电接地、单流阀、防脱钩、橇车支架,细心观察充装压力变化,没有丝毫懈怠,所以他当班就冲到第一位了。”高俊补充说。
前几日“低老坏”整改期间,于世辉、王强这些班长们的步数每天都在2万步以上,在排行榜勇夺“运动达人”称号 。他们说,这不是在比步数,而是在比产量,比设备完好率,比站场标准化程度,比设备安全可靠性。
就是因为有了这些“运动达人”,井站的产量一路攀升。今年前4个月回收零散气1300多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加13%。( 张敬潇 李艳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7-6-15 08:06:07
“泉44-25井,试井队创新工作思路,顺利捞出球棒,保证了该井作业进度,特别提出表扬。”5月15日周一生产例会上,华北油田采油四厂测试大队大队长骆玉国对上周工作进行点评。
泉44-25井是琥珀营采油作业区泉44断块的一口注水井,年初以来,相对应油井产量下降趋势明显。该厂地质、工程技术人员经认真分析研究,认为必须尽快对该井检管重配,恢复有效注水。
5月7日,作业队对该井进行作业,实施封上注下卡封工艺完井。第二天,试井队队长王承方正在午休,电话铃声响起。“泉44-25井下到预定位置,打捞3次都捞不到球棒,作业队没法进行下一步施工。”试井班班长季一鸣汇报现场情况。
王承方开车到了现场,详细了解作业设计及打捞全过程,检查打捞工具,都没有异常。突然,地上几小片黄白色东西引起了他的注意:水垢。肯定是水垢等杂质沉积在管柱底部,造成打捞失败。
王承方立刻联系工程技术研究所、作业大队主管人员,说明打捞失败的原因,商定施工方案。
5月11日12时,测试大队、工程技术研究所技术人员一起来到现场,按照新计划进行施工。13时30分,打捞工具带着球棒下到距离球座10米位置。作业队洗井后,试井队投球棒一次完成,打压验封5次,合格,上起打捞器,指重表张力显示负荷增大。5秒后,张力恢复正常,球棒顺利捞出。
葛永胜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7-6-15 08:06:26
玉门油田作业公司修井一队能运转的大小设备近50台,80%属于报废设备,但他们所承担的工作从未因此而被延误过,就因为这个队有个响当当救援“119”——机修班。
这个机修班由6个大老爷们组成,创造出了一年百万元的价值。“我们就靠东拼西凑让废物都变成了宝。看看它们,身上能用的都被我们拆下来收集再利用了。”5月20日,机修班员工王昌朝指着大院里的拖拉机和通井机的躯壳说。
机修班里的6个人,除了杨玉泉是专职电工外,其他5人都是半路出家。该班对修井一队从事的老君庙东沟、西沟和石油沟3个区域的修井作业,分3片实行设备责任制,定人定岗定设备进行日常巡查维护,随时跟踪检查。
“我们在工作中,着急的活现场干,不急的活抽空干。比如井上平常的小配件坏了,我们会立即赶到现场维修,保证设备问题不过夜。”班长李春燕谈起工作来井井有条。
机修班厂房内,5名员工正在对37号车磨损严重的人字梁进行拆装工作。“设备太老了,零配件也找不到,但现场作业通井机还得用,拖拉机天天搬家也得用。我们就通过修旧利废或者自己画图委托制作的方式,把设备维修好。这不仅给现场救了急,也能省下不少成本。”王昌朝解释道。
周蕊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7-6-15 08:06:42
夏日一个周六的清晨,阳光照进兰州石化建设公司容器机构厂的两座厂房。厂房里格外热闹,大家都在为硫黄回收装置两台重要设备周一交付出厂做最后冲刺。一台台天车繁忙地运行着,一张张钢板、一台台设备筒体在天车工和地面起重工的默契配合下,落位准确。
像往常一样,天车工陈丽萍和同事们换好工装,按时来到岗位上。设备要按时交付现场使用,眼看工期就要到了,大家不得不放弃周末休息时间。
天车起重作业在压力容器设备制造作业中至关重要。一台设备的制造要经过材料入库、下料、切割落料、卷制组对、焊接、探伤、试压等十几道工序。每道工序都离不开天车起重的配合。
由于作业位于高处,大家亲切地称天车女工为“空嫂”。
转眼到了17时,厂房里所有人仍专注地做着各自的工作,丝毫没有收工的意思。铆工班班长、焊工班班长正和几名施工人员在一台设备前交谈,安排下一步工作任务。就在这时,一名施工人员找到了陈丽萍。
“小陈,今晚要留一名天车工和一名起重工配合铆工班,做一台反应器的管头试压和管箱对接。这台设备现场急着用,大家克服困难配合一下。”加班,对于天车起重班来说是家常便饭。班长戴萍从前一天晚上一直工作到凌晨3时才回家。
接到通知,大家纷纷掏出手机给家人打电话“请假”。“今晚又要加班,也许会很晚,家里你多照应……”打过电话,陈丽萍又登上了天车。
时针指向23时,厂房内灯火通明,伴随着起重工一声声清脆的哨声,天车在厂房里来来回回。经过一天的忙碌,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倦容。作为一名天车操作员,陈丽萍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需要时刻听从指挥人员口令,精心做好每一次吊运作业。
第二天4时,天快亮了。当起重人员指挥天车将钢丝绳缓缓落下并示意任务完成后,陈丽萍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了天车。看着眼前等待出厂的设备,大家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这一宿值了!
何平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7-6-15 08:07:04
去年寒冬某夜的11时,刚躺下没多久,罗宇强听到电话响起,心想着都这个点了,谁呀,接起了电话:“您好,哪位啊?”“您好,我是西区区环监局的,临时决定进入你公司开展检查,请配合一下。”“哦,好的,稍等,我马上到,公司门口见。”
在深夜接到工作的电话,小罗一刻都不敢耽误,立马起床联系值班车辆,出了门。北方的冬天,这个时候已经很冷了,楼下等来了司机,两人匆忙赶到了公司门口,环监局的人还没来,小罗心想着:“还好,没让人家等我。”几分钟后,环监局的人来了,小罗上去打招呼:“各位辛苦了,欢迎欢迎。”“小伙子,你也辛苦,走,到你们300万和化肥锅炉去看看。”
小罗作为兰州石化环监部工作人员陪同检查人员先后到了炼油厂300万重催装置、化肥厂锅炉装置,转现场、看监屏、做记录,看到装置运行正常,污染达标排放,“冬防”要求严格落实,检查人员满意地走了。凌晨2点,小罗回到了家,倒床上就睡,养足精神,准备着7点起来上班。
兰州石化在环保达标升级改造上,先后投资84亿元,淘汰关停了30多套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炼化生产装置,建成180万吨汽油加氢、300万吨柴油加氢装置,汽柴油产品实现绿色升级,橡胶产品完成环保化改造。完成300万吨重催烟气脱硝、化肥厂锅炉脱硫脱硝、工艺炉低氮火嘴改造、炼油污水处理装置废气治理等达标升级项目,管理和治理并举,污染物总量逐年下降,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在强化内部监督监管的同时,主动接受政府常态化检查,虚心接受政府环保专业指导,将每次检查指导作为持续改进工作、有效提升管理的契机。去冬今春,兰州石化贯彻政府关于“冬防”“夏防”等专题会议、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各项工作部署,深化细化各项管控措施,认真落实环保设施开停申报制度及锅炉等重点废气排放装置限负荷、限煤量、限煤质、限排放、限总量“五限”要求,突出信息报送,加强沟通协调,全面落实应急预警措施。
实施“企地联合工作”“多元参与监督”等环保管理十大体系建设,坚持企地共建,全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持久战。继续协调黄河流域治理委员会,开展小金沟排放口验收及四季青排放口许可相关工作,着手与上游局监测中心签订常态化监测协议。按照兰州市环保局要求,做好“一源一档”调查工作。油品储运厂梳理出影响安全环保的风险源建立污染源档案,包括装置概况、污染源管理、附录等。管理从总排污口向单独污水井延伸,将199污油回收、159污油回收、29含铅污水处理等设施列入交接班必查项目,100%保证污水达标。随着成品油栈桥隐患治理项目的完成逐步打造密闭装车系统,解决汽、煤、柴等成品油露天装车发运油气挥发的问题,既能改善周围空气质量,又能营造安全操作环境,达到环保隐患源专项管控的目的。
王懿龙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7-6-15 08:07:21
6月1日,渤海钻探公司3名参与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员工完成各项交接,赶赴下一个施工现场。
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是目前规模最大、纬度最高的液化天然气项目。由于项目在北极实施,运输大型设备具有极大困难,因此该项目采取模块化施工,142个模块总重逾40万吨,被誉为“超级工程”。其中,多个模块在青岛制造。渤海钻探公司3次参与亚马尔项目施工,以高质量、高效率的施工得到甲方一致好评。
精准施工,高超技术是敲门砖
2016年的5月,首次参与亚马尔项目模块化学品清洗作业的渤海钻探井下技术服务公司,就凭借丰富的施工经验,顺利通过为期45天的培训和考核,进入亚马尔项目青岛施工现场。
首次施工,接到的任务是12个模块中规模最大的两个模块的化学品清洗作业。两个模块属于酸性体脱除模块,重达5524吨,高55米,且模块与模块之间空间狭小,施工难度很大。
渤海钻探8名作业人员经过分析判断,本次施工的关键是保持400立方米液体在约60米长的管道内以65摄氏度、40摄氏度的恒温进行循环。只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他们将两个加热炉和两个蒸汽换热器串联加热,确保清洗液与蒸汽的交换接触面最大。两个锅炉分别放在平台的进口和出口,对两台换热器分别加热,确保热量经过泵而不损失。科学的判断加上高超的技术,8人小组精准完成碱液制造防腐蚀膜、酸液还原去离子水等工作,达到施工要求,甲方直竖大拇指。
注意细节,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在化学品清洗作业过程中,管道内部、焊接处、对口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施工时间、服务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亚马尔项目施工采取签到累计工时工作制,开工前的调试和检查均不累计工时。
项目施工人员及时发现这个细节,提前两天进入施工现场,进行整个锅炉的循环调试,保障整个施工过程不因设备调试耽误时间。第二次进入施工现场的12名员工,分别对存放在青岛的3套设备进行细致检查,对发现的可能刺漏点、闸门等进行及时更换和修缮,并将所有接口更换了新的胶垫。也正是这些细节,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保障施工顺利进行。
另一个施工细节,也让项目甲方赞叹不已。在施工过程中,虽然管内循环的水是完全符合标准的去离子水,然而,为达到“滴水不落地”的环保要求,施工人员仍然在设备下方铺设了防渗布和钢板,并在管道接口处放置了小桶,严格遵守甲方的施工要求,并配合甲方认真做好固体垃圾和污水回收处理工作,得到了甲方的一致好评。
精细组织,科学管理是根本
精细组织施工,科学管理,这支队伍在施工过程中亮点频闪。
今年4月,渤海钻探第三次收到亚马尔项目模块清洗作业任务。渤海钻探合理调配人员,充实了5名有10年以上施工经验的员工。
5月1日,项目进入收尾阶段,甲方要求以140摄氏度的温度送蒸汽循环。这样风险极大,24小时不停炉对人员和设备都是巨大考验。队长柴宏涛将8名员工分为两组轮流坐岗,要求两个班组必须同时配备队干部、技术人员。他们将原来的30分钟巡查一次线路改为5分钟,并要求每班人员都配备好胶垫、密封圈、阀门等设备零件,确保一旦出现问题最短时间解决。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严格按照“三标”要求作业,随时掌握甲方指令,随时调整施工节奏,确保工程全程符合甲方质量要求。
罗永华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7-6-15 08:07:48
5月下旬,随着狮41井的压裂成功,青海油田井下作业公司创造了总液量1456立方米、最高压力117.7兆帕和加砂84立方米的3项新纪录,进一步丰富了英西油田的开发技术手段。
狮41井是英西油田的一口重点开发井。为提高产量,青海油田依靠自身技术力量,采用大排量、高滑溜水比例、复合压裂、多段塞打磨等工艺技术进行压裂施工。
http://center.cnpc.com.cn/pic/0/00/09/00/90041_982558.jpg 员工维护保养设备。 青海油田井下作业公司围绕勘探开发中心任务,强化技术攻关、注重成果转化、精准措施方案、严格质量标准,并通过精细施工设计、精细工具保养、精细施工组织的“三个精细”管理法护航勘探开发。
截至目前,井下作业公司已经完成大修52井次、维护作业710井次、压裂95层段54井次、酸化190层段128井次、连续油管作业112井次,为青海油田效益勘探开发提供了坚强保障。王得刚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7-6-15 08:08:13
“报告队部,吐孜洛克35个钻井机组为了避免人员被大风吹落受伤,已经全线停工。今日钻井工作量为零,无任何安全事故。”
6月1日夜里11时左右,川庆物探第四钻井工程队吐孜洛克二维项目驻新疆轮台县宝石机械厂的队部电台室里,钻井组组长汪洪文汇报着。
从5月31日半夜开始,轮台地区突起大风。强劲的狂风吹得集装箱式营房不时剧烈摇晃,还将通往103井作业区的高压输电线吹断,该项目前线指挥部所有后勤工作全部陷入瘫痪。
这样的情况下,所有钻井机组的员工都自觉退回营地帐篷内,在向汪洪文报告了情况后,就在被吹得吱吱呀呀几欲散架的帐篷内提心吊胆地祈祷风停。
谁料想,这风一刮就是整整一夜又一天。“吐孜洛克钻井条件本来就十分恶劣艰险,再加上这大风一捣乱,施工难度就更大了。”汪洪文对是否能顺利按期完成本次施工任务很是担忧。
“幸好我们平时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到位,所有机组员工都宁肯今天不挣钱,也要避免风中行走和作业的安全风险。这就把这次因风停工的损失降到了最低。”听到他的亲密战友——该队南疆片区HSE管理员王逵从安全角度的宽慰,汪洪文立即释怀了。开始耐下心来,期待明天是一个风轻云淡的好天气。
刘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7-6-15 08:11:21
“今天有2口井需要捞杆,咱哥俩手脚麻利点。”一大早刚上班,大庆采油四厂二矿抽保队的维修工王建国布置完任务,就和程建军向荒原深处的井场奔去。
自从俩人组建“捞杆班”后,原本必须专业队伍出马才能打捞的抽油杆,现在俩人凭借自己摸索的“断杆打捞技术”,可以完成一些难度不高的断杆打捞工作,一口井就可节约成本8000多元。
“细算一下,这个月一共打捞断杆井12口,可是为咱厂‘捞’了一大桶金呢。”王建国欣喜地说。
这天上午,五矿测试队司机余晓涛正拿着一个废旧的刹车储气筒往外走,遇见了修旧利废小组组长陈建华。
“小余,干啥去?”
“储气筒有个腐蚀点,我得拿去修理厂更换。”
陈建华听了笑着说:“你这一换,不仅需要三到五天的维修周期,还要花3000多元的修理费,拿到我这来吧,保证把你的储气筒修好。”
“老陈,你别开玩笑了,储气筒有故障都得更换,哪有修得好的?”余晓涛半信半疑。当他亲眼看着陈建华用特种焊接的方法补上了腐蚀点时,不禁竖起了大拇指:“‘陈大拿’就是厉害,你这就是妙手回春呀!”
随后,余晓涛重新安装好了储气筒,并对刹车系统进行了细致的调试。一分钱没花,车辆恢复了正常。
“周工,你提的几个意见我们都整改完毕了。”当作业大队作业十四队作业工周恒仓接到设备厂家的电话时,不由得长舒一口气。
就在前一天,这位革新标兵还忙得昏天黑地。从早到晚,他都守在电脑前修改抽油杆举升装置的设计图纸。这套自主研制的装置正处于改进升级的关键时期,为了不影响进度,周恒仓放弃小长假,加紧完善了6个关键技术难点,同时和设备厂家沟通了10多次,尽最大可能加快设计进度。
“周工,抽油杆举升装置初步测试完成。”终于,周恒仓得到了厂家试验成功的确切消息。倍感振奋的他,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下一个项目。
苏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7-6-15 08:12:09
在大港油田采油三厂专采作业区的单井枣1510的值班房里,最显眼的位置上都放着一本图册,驻井人员视其为“井场宝典”。
工作中,员工们经常翻看这本图册,记住当天要开展的工作和要接触到的设备,有哪些风险点需要注意。该作业区一共有80余口生产单井,每口单井都贴着这样的图册。作业区的员工及驻井保安对图上的每一处标注都熟记于心,这本图册就是“一井一策”油井管理手册。
管理手册里详细列出了单井风险点源、抽油机操作规程、防火安全知识等内容,并注明每一个风险点油井管护人员应该注意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清楚地写着如何防范风险的发生,还标注出日常管理中必须要检查到的点以及如何检查等内容,用红笔画出风险点分布情况;不同的单井图册内容也不一样。
“这本管理手册就是为各个单井量身订制的。不仅有助于识别风险点,还能帮助员工及驻井人员认知维护油井及生产设备。新来的驻井保安和员工上岗时,首先要牢记这些风险点源。”该作业区负责人这样解释,“有了这本管理手册,能随时给驻井人员以及员工们上上课,敲敲警钟,还可以在发现单井的液量载荷等生产参数的变化时,及时采取措施,延长油井检泵周期。”
在日常的工作中,该作业区为检验员工及驻井保安对单井生产现场流程走向掌握的熟练程度,组织他们画出井场的流程并说出安全检查的重点部位,定期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安全知识培训、事故案例分析、风险识别等活动,加大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识别和防范措施落实力度,将风险识别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作业过程。
该作业区还通过现场观察、查阅资料、座谈、安全检查表、工作危害分析等方式,对涉及操作的全部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加深员工对识别自身和岗位风险的认识,切实增强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胡英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