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7-7-13 13:38:34
心有所想 身有所为——记公司十佳青年岗位能手标兵、蒸馏车间工艺员刘英彬
一身工装在装置里忙前忙后,一脸严谨地在电脑前整理资料……刘英彬,曾经的西南石油大学高材生,如今的蒸馏车间技术、生产骨干,在10年间完成了他人生最重要的转变。
“在其职谋其事,心中装着、想着岗位职责,行动上不松懈、不拖拉,工作就不会有死角、少失误!”懵懂消退后的成熟,是刘英彬脸上散发出的独特神情。
刘英彬2007年大学毕业后来到蒸馏车间工作,先后担任减压外操岗、常压外操岗、DCS常压内操岗操作员。2014年3月,作风严谨、工作出色的刘英彬走上蒸馏车间二常装置工艺员和车间环保员岗位。
10年的努力与脚踏实地,让刘英彬始至书生的转变完全而彻底,成长显而易见。做为生产一线员工,无论是外操岗、内操岗,刘英彬都潜心钻研技术,尽可能多地到装置上参与生产操作,努力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提升动手动脑能力。无论是日常生产、装置检修,还是突发的异常情况与隐患处理,刘英彬都满怀热诚、全力以赴,凭借过硬的业务素质努力完成工作任务,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类隐患和生产波动,其出色的表现多次获得公司嘉奖。2011年,刘英彬被评为公司先进生产者,2013年,被授予公司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职责就是必须要履行的工作任务,不能讲条件,也不能打折扣!”成为车间工艺员和环保员后,刘英彬对生产技术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更全方位的认识。深知熟练掌握工艺技术与操作规程对技术管理重要性的刘英彬总是尽己所能地加强学习,钻研专业技术,努力拓展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深度和广度,同时用早来晚走、兢兢业业的态度与作风履行岗位职责,全力维护蒸馏装置生产的安稳优运行。
蒸馏装置是公司生产龙头,在环保方面一直存在电脱盐排水石油类经常超标的问题。身为车间环保员,刘英彬对此的认识是“老问题,新挑战!”他查图纸、走现场,反复对比操作参数,深入分析、查找问题根源。经反复思考、探讨,最终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应对。即从优化操作和强化管理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通过反复优化电脱盐注水量、混合压差、界面等工艺参数,让电脱盐运行工况达到最佳,同时强化电脱盐返冲洗强度和力度,增加X101和D101排油的时间与频次。这一系列措施大大提高了电脱盐的排水质量。与此同时,刘英彬制定了严格的管理与考核制度,用到位的管理确保这些优化操作措施得到切实落实。通过刘英彬和相关人员的不懈努力,今年以来,电脱盐排水石油类累计合格率达到100%,达到了公司环保的考核指标,彻底解决了电脱盐排水石油类超标的老问题。
“骨干就是骨干,啥时啥事都做得到位!”刘英彬的工作表现是车间员工有目共睹、无需验证的。
2016年二常装置大检修中,刘英彬的骨干风采尤为抢眼。前期准备时,刘英彬反复查看历次开、停工方案,组织班长、运行工程师和操作员进行细节方面的讨论。编写开、停工方案过程中,他反复推敲、修改,细化各岗位操作步骤,不但提高了方案的可操作性,还使方案在本质和合理性方面得到增强。为配合设计院做好大修技改项目的设计工作,刘英彬不辞辛劳地带着设计人员到装置现场查流程、看装置布局……设计图纸出图后,他以对二常装置烂熟于心的了解,对27项大修技改图纸进行反复推敲和审核,共发现如蜡油、渣油热出料完善项目中仪表料表16个阀门型号与法兰型号不匹配、伴热系统完善项目中缺少高压瓦斯总线回水点等6项问题,并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对每个问题进行妥善处理,消除了设计方面的缺陷。
在编写开、停工《盲板方案》《装置停、修、开环保方案》过程中,刘英彬以缜密的思考和周全的安排,及时设计出大修临时管线图32张,配合检修单位配置安装临时管线3500多米,为装置环保开停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装置大检修开始后,刘英彬也进入最佳状态。他对所负责的抽插盲板、现场动火管理、环保管理和技改项目检查等工作一丝不苟,带领施工队伍日夜奋战,以“必须到现场确认每一块盲板”的做法和高度及顽强的毅力,做到了抽插盲板380块“零误差”;以严格票据管理、对动火监护人员实时监督的严谨作风,开出动火作业票562张、工作票500张、分析单638张,实现了检修期间“零火情”的骄人业绩。在履行环保员岗位职责时,他兼顾各方施工及企业利益,合规处置油泥450吨、废油30吨、保温岩棉上百吨,做到了环保工作“零失误”。
最有骨干范儿的是在检查技改项目中,刘英彬作为检查负责人,每天加班加点,总是第一个到现场,最后一个离开。对所有技改项目的进度、质量进行严格监督检查,共发现各类技改施工问题26项,同时以第一时间沟通、现场督促整改等方式方法,确保了装置各技改项目的“零差错”开展,出色地履行了工作职责,实现了“四零”突破,为装置检修进度不拖、质量必保提供了保证。
真实、真诚,想为、能为使刘英彬成长,也让他取得了如今的工作业绩。在所钟情的事业里,刘英彬的脚步坚定而踏实,沉稳而有力。
宋雨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7-7-13 13:39:16
劳动是进行时,没有休止符——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钳工车间技术质量组组长徐凯
光线有些暗淡的办公室里,计算机显示器的光亮让刚从屏幕上移开的双眼生动起来。一身工装、一脸平和笑容的中年人从电脑桌前站起。这是2017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得主、钳工车间技术质量组组长徐凯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五一劳动奖章是中国劳动者的最高荣誉,采访徐凯也着实不易。之前十来个沟通电话,反复几次的约访,一直被现场施工、培训讲课、专业技术会等错过。暂时停下手中工作的徐凯真诚地解释道:“我不是特别忙,就是事儿有些多!”
公司机泵维修钳工专业高级技师、集团公司装置技能专家、集团公司培训教材与日常工作指导用书《机泵维修钳工》主要章节编写者……这一串文字是徐凯资料简历中,被加写在他名字前的定语。其实一直以来,在公司钳工技术领域里,徐凯始终是“高精尖”技术的代表人物,更是重要装置机组技改、攻关缺不了的“头排”人选。
“就是干得多了、久了,对钳工技术知道和掌握得多了一些而已!”对于技术方面的成就和所取得的工作业绩,有着20多年钳工专业经历的徐凯张嘴说出的,竟是这样真诚、平静又淡然的言词。
2009年制氢装置大修期间,徐凯针对2D16往复式压缩机因气缸磨损严重导致刮油环漏油问题,准确分析出压缩机基础沉降的问题根源,通过检测确定松动的垫铁位置,彻底解决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在加氢裂化装置建设过程中,徐凯是公司接触当时技术最先进的德国诺尔曼压缩机的先遣队员,更是诺尔曼往复机组安装、调试中的主力。无论是现场安装,还是质量监督,或是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等等,都是徐凯与德国技术人员沟通配合。徐凯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高超的专业技能及时化解了一些施工中的问题,消除了多项设备隐患。这些年来,徐凯一直无怨无悔地承担着诺尔曼压缩机检修规程编制、大修方案制定及相关技术培训等工作。
“不好意思,接个电话!”“嗯,我知道,看轴间隙……厂家给的数据……好,我到现场去看看!”详尽明了的指导和爽快的应答让电话另一方主动结束了通话。
钳工车间担负着公司动设备检修与维护重任。身为车间技术质量组组长,徐凯主要负责现场技术指导、装置大修和动设备技改等工作,他始终以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千方百计地维护着各装置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从2012年开始,公司启动高危机泵串联密封改造工作。此项改造使高危机泵(高温、高压、轻烃类介质泵)泄漏后不会出现火灾事故,是炼油行业一项重要的技术革新。徐凯带领技术骨干两次到天津约翰克兰密封培训中心学习,回来后组织参与公司高危机泵串联密封改造工作。徐凯应用所掌握的行业领先核心技术,积极与相关部门人员配合,在5年时间里改造高危机泵291台,全面提升了公司生产的安全系数。
往复式压缩机改无级气量调节是公司重要技改项目,先后在加氢、重整和加氢裂化等重要生产装置的氢气压缩机上实施。无论是配合厂家施工,还是对压力波动、胶圈失效、振动等问题的处理改进,徐凯始终忙碌在第一线,全力以赴查找问题根源,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方案。目前,改造后的往复式压缩机机组每年可为公司节约能源费用几百万元。这些年,由徐凯组织、参与的技改革新遍布三催化、二加氢、重整等公司重要生产装置,由此带来的直接、间接效益早就以千万元来计算了。突出的工作业绩让徐凯数次获得公司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技能标兵、劳动模范等荣誉。徐凯还连续两届被评为辽宁省有突出贡献技能人才。
“施工要查详图,您看哪个图纸更确切?”抱着一大摞装订成册图纸的年轻技术员把图纸放到桌子上,将图纸逐个展示给徐凯看。一番指点后,青年人不虚此行地转身离去。
2013年,以徐凯为领创人的辽宁省技能大师工作站在公司挂牌成立。工作站启动后,徐凯把培养对象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主要培养班组长和优秀青工,第二梯队培养的是青工中选拔出来的有进取心、有求知欲的发展型人才。徐凯以培养高素质的机泵维修钳工为己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钳工技能的相关培训工作。
“技术培养与环境有关,公司原有的基础好,人才辈出,我们有责任将其传承下去……”4年来,徐凯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训练计划,积极组织开展钳工专业技能训练,通过定期训练、定课题重实践、动手制作特色检修工具等方式方法,培养了一大批钳工专业技能型人才,使公司机泵维修钳工队伍得到不断的充实与壮大。
“五一劳动奖章,没想到,也没想过。说实话,这是我干活和工作之外的事儿!”坦诚、淡然的表情下,徐凯的手忙碌着马上要召开的现场会资料。
“钳工是体力劳动占比较大的工种,反复的修件、技术管理让我有些停不下来!”之后是徐凯歉意的微笑。执着?依恋?热爱?一种说不清的情感在他的言谈中蔓延,渗出。徐凯的背影有些匆忙。
短短20几分钟的面对面,难免让记者有些意犹未尽,然而之后却是豁然开朗,徐凯不正是默默工作在公司各条战线上劳动者的缩影与代表嘛!他用言行告诉我们:劳动是付出也是收获;对于真正的劳动者来讲,劳动无时不在,贯穿于昨天、今天和明天,不消不减,不止不息。
宋虹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7-7-13 13:39:43
人生的量变到质变——记公司十佳青年岗位能手标兵、电气车间技术员张爽
再次登上锦州石化共青团表彰会的领奖台,张爽郑重地接过“十佳青年岗位能手标兵”的荣誉证书。这个实现万次倒闸无差错、一年出三本“书”、以变频全时段巡检提高设备寿命管理的电气技术员,迎来了而立之年的丰盈,也积淀了人生新的厚重。
2010年,张爽走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校门,来到向往已久的锦州石化。初入电气车间试验班,师从电气技能专家齐伯军。“聪明又勤奋。”齐伯军对这个“一年出徒”的学生十分满意,他将自己多年总结的继电保护原理、调试、测算经验倾囊相授。2015年,张爽有幸参加“炼化企业继电保护技术高级培训班”,再次促进了他在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和故障处理方面的能力提升。严师、名班,双重优势为张爽“出书”攒下了资本。
随着电气设备升级,公司原有继电保护系统的部分整定值与工况间出现“脱节”,且从前保守的计算方式,造成整定值偏高,保护灵敏度下降。“就好比人发烧到42℃才送医院,但其实39℃就应该就医了。”张爽形象地释义修订初衷。
2016年大检修期间,参照国家最新的继电保护标准,张爽对全公司200余台变压器、800多条动力及负荷电缆进线进行了系统梳理。他将电机铭牌和CT变比等设备参数,与台账和系统图进行比对,将不准确处标注修改,再把实际参数纳入公式得出可靠整定值。
每台设备有4-5个参数,每台电机运算约15分钟,20天里,张爽利用下班后时间完成了全厂29个检修配电间的整定运算。如果你认为这项工作仅是重新运算几百个参数,那就错了。新整定值经过车间领导审阅后,仅为零散的技术资料,张爽的目标是“出书”。他将这些计算的单页纸张重新排版、标注、汇集成册,形成了《继电保护整定本》《短路电流计算书》《继电保护计算书》三册公司级技术资料。
“集实用、全面、收藏于一体,绝非一般细心。”车间主任陆德伟非常肯定这三本书的价值,并对张爽一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赞赏有加。
2016年9月21日,国网锦州供电公司对锦州变220千伏系统全停综合大检修大负荷测试。张爽制定编写了《锦州220千伏系统综合大检修大负荷测试锦州石化电气车间应急预案》,并在测试当天,坚守现场12小时,采集大负荷启动数据和负荷计算,不仅为电气车间运行维护和应急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国网锦州供电公司的正式操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
在电气检修的开工前、停工后,有项至关重要的电气任务——倒闸操作。这项电气运行方式发生变化的作业看似简单,若连续实现15660次准确无误,聚沙成塔的背后便不单是细心。
张爽的倒闸操作票在车间竞赛中蝉联第一,他准确的技术术语、严谨的操作思路和详尽的安全措施,为倒闸提供了第一道保障。2016年,锦州石化首次大规模停产检修,每个电气班组都涉及全停电和半段停电状态的检修,加之部分配电间新配备了快切装置,员工极易在频繁操作中遗漏步骤。车间首次在倒闸操作票风险提示中加入“检查高压配电间母联柜上、下端口带电”和“将进线柜快切PT手车拉出”等操作项,它的提出人就是张爽。
“拉母联开关。”“重说。”“拉母联600柜开关。”“重说。”面对新员工不规范地唱票,张爽坚持要求他一字不差地复诵设备名称、电气编号和即将操作动作。
“哥,你这是强迫症。”新员工觉得张爽有点“过”。张爽不做解释,敬畏制度才能确保安全,对此,他寸步不让。
班长闵庆文曾说,自己有把光开门、不锁门的钥匙,因为只要张爽在,最后离开的一定是他。张爽只有经过反复确认,才肯安心地锁门离去。一次,厂中配电间为联合水场1号电源607柜送电。操作完毕后,张爽发现高压柜的运行指示灯没亮,而开关位置正常,遂逐项检查。原来,问题出在内部行程开关处,虽暂时不影响供电,但却给下一次倒闸操作埋下隐患。他及时进行了整改。
电气车间共维护高低压变频器400余台。张爽从变频器故障的技术统计分析入手,针对变频器主机故障、外围继电器故障、维护因素提出相应技术措施:高压变频器用恒压频比控制取代矢量控制;低压变频器将开机令以中间继电器替代时间继电器等技术手段,加强变频运行稳定,故障率降低86%。
2016年,施耐德变频厂家高级工程师也参与了公司大检修,张爽得知研发核心人员要对变频深度清理,主动请缨“伴驾”。“老师,旧模块只能换新吗?”“老师,那安装还要注意啥?”几天下来,工程师干脆叫他“十万个为什么”。
就是凭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这股韧劲,张爽找到了造成变频功率模块故障的主要内部元件——电容,锁定了变频控制单元的故障点——主控板,以针对性检修结束了公司变频故障处理方式单一、局限的历史。
转眼七年,张爽在钻研技术、完善管理的路上脚步铿锵。从公司“十佳新员工”“优秀青工”“最美青年突击能手”“青年岗位能手”到“十佳青年岗位能手标兵”。一路走来,张爽说自己最大的收获不是荣誉证书越来越多,而是将电气人“科学至上、严谨为先”的理念深深地烙在了脊梁上。
张海姝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7-7-13 13:45:53
老区人民奔小康
我的老家河北省阜平县位于太行山区,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新中国成立以来,老区人民在这片土地上艰苦奋斗、辛勤耕耘,生活水平虽然有了一定改善和提高,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摘掉贫困的帽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视察阜平老区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撸起袖子加油干,老区发展日新月异。
高速路修到家门口。2016年,从阜平县城至平山县西柏坡的高速路开工,不仅大大便利了全县的交通,而且形成一条红色旅游带,给老区带来新的商机。
网络宽带进家入户。许多村民不出家门就能做生意。石家庄、保定乃至北京的商家,直接到户收购农副产品。深山里的绿色产品成了商家的抢手货。我的侄儿养了200只羊,就是在网上联系商家前来一次性收购的。
党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得到落实。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各项保障全面落实。60岁以上老人每年享受一定的生活补贴,在县城看病、住院全部免费。学生上学可以享受免费午餐。
城镇改造建设步伐加快。阜平县城的新城区建设、阜平通用机场、县医院升级改造三大工程在紧锣密鼓地规划布局中。家住县城的外甥的小院在拆迁之列,他和老伴以及两个儿子的住房问题全部得到解决,成为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的直接受益者。与此同时,分布在深山区小、偏、散的小山村也在撤并规划之中,有的项目已经破土开工。
老区人民的日子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可喜变化。这正是:党中央指明方向,老区人民斗志昂;凝心聚力谋发展,快马加鞭奔小康!
刘新中 张秀梅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7-7-13 13:46:08
昔日穷家乡,今日百强县
我是1968年参军离开家乡的。在我的记忆中,家乡就一个字——穷。去年,听闻家乡跻身全国百强县,我非常兴奋,便回了一趟老家,目睹了家乡的巨大变化。
原来的县城只有一条二里长的街道,用一个小时就能把县城的角角落落逛个遍。现在的县城是原来的6倍大,新区高楼林立,宽阔的街道上汽车川流不息,步行街上人群熙熙攘攘,一片繁荣景象。街上行走的人们,男的西装革履,女的靓丽时尚,我感觉穿得一点儿不比省城人差。
在县城住了三天,我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农村。村里人全部脱离了土窑洞,住进了砖瓦房,有几户人家还盖起了两层楼房。多年不见的乡亲们兴奋地对我说家乡的变化,夸改革开放的政策好,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得好,说现在农村人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一点儿不比城里人差。乡亲们笑容满面,满满的幸福写在脸上。张育杰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7-7-13 13:46:20
大山里修出致富路
我的家乡在四川省合江县福宝镇天堂坝。它在群山包围之中,印象中这里的居民似乎与世隔绝,过着穷苦的日子。2015年,我回到阔别54年的故土,惊叹于家乡的巨变。
以前的福宝只有两百多户人家,稀稀疏疏的四合院、石头房,十分萧条。而今高楼林立,鳞次栉比的商店门前五光十色,酒吧、舞厅里歌声悠悠,五祖庙中高唱川戏,广场上舞龙杂耍、花灯旱船,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满街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这一切彰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扶贫政策落到了实处。人民手中有钱了,精气神儿便足了。
归心似箭,我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天堂坝。小楼房小别墅、中西合璧四合院,高低错落地掩映在竹海林场之中,镶嵌在“红圈子”山麓之下。“要想富,先修路。”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大山里修了路,农民在希望的田野上走上了富裕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公路建设更是突飞猛进:成都到合江只需一天。
得益于党中央的扶贫政策,福宝人民将大山馈赠的宝藏——核桃、荔枝、竹笋等变成真金白银,大多数人家一年能有五六十万元的收入。大伙儿乐翻了天、笑弯了腰。罗培根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7-7-13 13:46:39
穷山沟成了金窝窝
“满山山红花向阳开,山庄庄人民喜心怀,一心心唱个党的政策好啊,幸福常存春常在……”老家小妹打来电话,说到家乡人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好日子,高兴地唱起歌。
我的家乡在陕西省马嵬坡。唱了多少代“走西口”的黄土高坡,以前苗枯山瘦人穷困。所以,我从小接受的就是“离开”的教育,去当兵,去招工,去上学,这样才叫出息。如今,穷山沟成了金窝窝,我得回家乡看看。
3月初,我回到了阔别30年的故乡。山乡美景入画来,慨叹逝者如斯夫。神奇的大地到处是一片希望的田野——昔日光秃的山坡上茫茫林海,果木片片;层层梯田,麦浪滚滚;片片大棚,生机盎然;山花怒放,山鸟啾啾。白云悠悠的山头,放羊的小伙信天游唱得不断头;桃林环抱的村庄,剪枝的姑娘“人面桃花相映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如春雨浇透了干渴的旱塬,把当年的黄土坡变成了金银坡、建成了幸福窝。祖祖辈辈被贫困压弯了脊梁的庄稼汉子,如今终于挺起了腰板,用粗犷的秦腔吼出了追梦的歌。
此情此景,让我想起村里农民诗人李梦荣写的那首诗:
山道变成柏油路,
家家盖起小二楼。
干部常驻不“走读”,
院校“创客”忙田畴。
各种农机满地跑,
粮棉瓜果有专业户。
干渴的高原打机井,
自来水通到锅灶头。
骑着摩托放羊牛,
拿着手机搞销售。
宽带网络连五洲,
坐上小车访亲友。
农闲时节全家乐,
飞上蓝天去旅游。
引来凤凰好致富,
新媳妇是城里的博士后!
一叶染就万山红,从这里我看到了渐行渐近的美丽的中国梦。
李强胜(辽河油田)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7-7-13 13:46:54
乡亲看病不再难
2016年清明节,我回老家祭祖。“村村通”一路奔驰在乡村公路上,见人就停的优质服务方便了沿途村民。到了县城,望着高高耸立的县人民医院大楼,我抬头数了数——15层。想起以前县医院的低矮小、脏乱差,我忍不住进去看了看。
迈入就诊大厅,各种标牌简洁醒目:挂号室、导医台、结算中心、急诊室一字排开。我坐着电梯来到住院部,看到病房宽敞明亮,三张床位一间房子,也有两张床位一间房子。各楼层均设有值班室,值班人员衣着整洁、面带微笑值守岗位。
亲戚们告诉我,近几年县医院变化很大,不断购进先进医疗设备,还和大医院强强联手,开展网上联合手术。家门口有了高端医院,老百姓放心了一大截,加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很高,减轻了人们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
一位老乡自豪地说:“共产党给乡亲们的好处看得见、摸得着,真是天上掉馅饼,越吃心越甜。”
刘景生(长庆油田)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7-7-13 13:47:21
村里成了车的海洋
去年秋天,我们一家5口乘坐长春至西安的火车送外孙女上大学。我从车窗望见丰收在望的田野、遍地林立的高楼以及欢乐的人群。这些一闪而过的美景是“美丽中国”的生动图画。
下了火车,妻弟顺民开车来接我们。来到李家村口,我远远就看见东平弟带着孙辈们在门口迎接我们。我一进村就惊呆了:当年家门前的“龙须沟”变成了水泥地,家家户户门前停放着色泽鲜亮的私家车。我们村成了车的海洋。我家五年前的破旧泥巴房变成了崭新的二层楼房。院内果香扑鼻,过去的玉米面搅团午餐变成鸡鸭鱼肉等美味佳肴。
我说:“咱们家乡的变化太大了!”东平弟脱口而出:“这还不算,饭后我带你去参观咱哥仨儿当年读书的学校,如今已是三层楼房,孩子也免费上学了。这都是党的十八大给咱们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李力/口述 沈卫民/整理
(辽河油田)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7-7-13 13:47:36
N个“第一次”点燃激情
白云为蓝天飘出美丽,绿色为大地染上生机,松柏为山峦长出巍峨。这几年,一个个“第一次”奏响了生活的主旋律,有惊喜的“第一次”,有欢庆的“第一次”,有难忘的“第一次”……N个“第一次”点燃了晚年的生活激情。
“第一次”坐飞机,在云海之上俯视白云之美、鸟瞰神州大地,“幸福梦”做上天,大有“闻道新春恣游览,羡君平地做飞仙”的感慨。在飞机上,年近古稀的我蔫了,因为有恐高症,不敢乱动弹。同行的老伴让我往窗外看,我只是用余光瞄了一下,心里就那个紧张,神态有些好笑。空中小姐送来饮料,我也只是润一润嗓子,不敢多喝。好家伙!3个多小时的航程,等到飞机降落杭州才去“方便”,一下轻松了许多。“大庆一瓶矿泉水,西湖侧畔一泡尿。”回来跟老友一讲,成了笑柄。
2015年,我和老伴成为“候鸟一族”,“第一次”在三亚“猫冬”。耀眼的阳光亲吻着海滩,棕榈树在阳光下伸着懒腰。躺在软软的沙滩上,让柔软的沙子和脚趾捉迷藏,让清凉的浪花在手心里跳舞。伴着有韵律的海浪声,闭上眼睛听海鸥戏耍浪尖的鸣叫,好惬意啊!美美地打个滚,趁机让阳光晒晒肚皮。大海使常年在北方生活的我实实在在地疯了一回,高高兴兴地傻了一次,乐乐呵呵地美了一遭。
前年4月,我和老伴“第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太骄傲了!太得意了!太振奋了!站在城楼上,思绪悠远,仿佛看到一条从远古奔来的历史长河,经过悬崖的跌宕、峡谷的挤压、高山的阻拦,终于流向平川。河面缓缓推来粼粼碧波,在阳光下映印出城楼上高悬的国徽,大河变成无数清流,其中一条流进了我的心田。
除此之外,还有港澳游的“第一次”,拥抱内蒙古大草原的“第一次”等。一回回的“第一次”,是党的十八大带给老百姓的幸福梦。
朱天日(大庆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