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幸福的感觉
七月,有着晨曦一样的颜色,映红了东方的天宇;七月,有着沸点一样的温度,让神州变为热土;七月有太多的红色记忆……微笑,一个平凡的动作,一个神秘的动作。地球上的生灵,唯有人会笑。群体的微笑构筑和平,他人的微笑导致理解,自我微笑则是心灵的净化剂。微笑有助于消化,微笑能减轻压力,微笑时长寿的秘方,微笑时连起友谊的桥梁。
“下一个,下一个。”听着这声音我的心在颤抖。安全实操面试马上到我了。看着同事一副副笑脸兴高采烈地进了考室可出来的却大有不同——低着头,哭丧着脸。我那拿着稿子的手阵阵发抖着,全身上下都紧绷着。笑一笑没什么事过不了,对,笑一笑没什么事过不了……伴随着这句话我来到了考室。那里静悄悄的,连呼吸声也能听见。我一点一点咧开了嘴角,稍稍地弯了弯眉毛,那种笑死哭有似甜。“It has lost of……lost……”糟了,一紧张什么都忘了。脑袋里所有的东西仿佛都被一把锁给关住了,出不来了。该什么办?该怎么办?我上唇咬着下唇,脸色像辣椒一般红彤彤的。看着,望着那白白的墙壁,我的心好空虚,好空虚。我偷偷看了一眼左边的安监老师,只见她瞪大了眼充满疑惑地看着我。我的心仿佛被猫爪子挠一般,痒痒的,特别不舒服。头上好像有一大片乌云,笼罩着我,走到哪便跟到哪。有时会下点跟豆子般的雨,有时会打着“轰隆隆”的雷,真是令人心惊胆寒呀!我多么渴望有一束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我,让我的身体变暖,让我的心更加热,让我的血液流的更快。我像是一只丑小鸭那么地无助,那么的孤独。
我看了看右边的老师的脸色,她弯了弯那细细的眉毛,张开那双水灵灵的眼睛,咧开了那小小的嘴角,露出了那洁白的牙齿。顿时我那颗冰凉冰凉的心,仿佛已在火炉边烤火,让我的全身上下暖和了起来,让我的血液沸腾了起来。我看着那位来时的眼睛,用钥匙把脑子里的那把锁打开了。一下子我的大脑是那么的饱满。那些安全条例便如同泉水一般喷涌了出来,不出半点差错。我笑了,甜甜地笑了,我鞠了个躬,笑声地说了一声“谢谢”。这时,和煦的阳光洒满了大地,一切生灵都恢复了生机,充满了希望。我慢慢地走出考室,眼前仍浮现着那一个甜甜的微笑……
我要微笑。只要我能够微笑,我的心灵就永远不会贫穷。我不浪费微笑的机会。只有在欢声笑语中我才会享受到生活的充实,收获的甜美……
生活中那么多温馨的片段,每一个片段都能拉拢人们心灵的距离,每一个片段都能让人有幸福的感觉。(何红喜)
回 61楼(似彩云般绚丽) 的帖子
感谢何老师支持活动,问好辛苦老师 红色的记忆我出生在康乐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始终认为,红色是生命,红色是幸福,红色代表春天的生机,象征青春的活力,因此我爱上了红色,以为红色是和平。小时候爱戴红领巾,长大后热爱五星红旗,我爱歌唱红色的经典歌曲,来赞颂红色的生命,追求和平幸福的快乐。
岁月的长河虽然漫漫的流去,红色的土壤却伸手可掬。老革命们都在感叹那些远去的孤帆远影,历史的颜色已经染红我们青春的衣衫。莲花山的巍峨和肃穆,映衬出足古川飘逸的白云,于是有了杨家河,利用岁月沉重的流动,赋予康乐的大地活泼的生机,给胭脂三川的儿女以英勇的血气,也让一座座大山有了千回百折的映照,一个个村庄有了山花烂漫的象征。在康乐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我们静坐不得,更不能无动于衷。
因为这里有一条曾经让无数红军战士敬畏的英雄河——杨家河,这里有一块载入史册的红色的土壤——景古地区,这里有一块组建过多少家园和梦想,也滋润了许多沃野和希望的红土地——景古苏维埃政权。这里是一块承载着厚重历史的肥沃土壤,同时也是背负着悦耳的莲花山花儿的红色革命的摇篮。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艰苦岁月,一群头顶红五星,身穿旧军装,脚踩破草鞋的5000多人的红军队伍,从江西、到贵州,爬雪山、过草地,挖野菜、吃树皮、饮冰雪,饱尝了人世间别人都不能吃的苦难。“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滩泥毡扎营盘。”血战万源城,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智取腊子口,在“风雨浸衣骨更硬,革命理想高于天中”来到了康乐的景古地区。
一个个动人心弦的雄壮故事,都有一段红色的记忆,那是英勇的红军战士们可歌可泣的真实故事,那时的故乡还是多么的空白和消瘦啊,每一寸土地,都长满了苦难的忧伤,祈盼着对幸福、自由的渴望,是你们用共产党人的爱国衷肠,和北上抗日的斗志昂扬,给这块一穷二白的土地,照来了耀眼的光芒,康乐人民红色记忆的篇章,便从这里由灿烂走向辉煌。
在那艰难的日子里,红军将士们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却没有一点怨言,有的只是不灭的革命信念。曾记得:红军打土豪、分钱粮,救百姓,开义仓,许多红军战士帮助农民收割庄稼,放牛羊。一声声莲花山花儿的悦耳悠扬,把劳累了一天的将士们带进了甜美的梦乡……
红军将士们在艰难中播种希望,在贫瘠中寻找适合红色种子生根、发芽的土壤。红色的火种播种到康乐的沃土上,胭脂三川便燃起熊熊的革命火光。那是一群非常优秀的英雄儿女啊,他们舍小家保大家,新婚的丈夫告别妻子,毅然踏上了那条红色的康庄;年迈的父母叮嘱儿子:一定要跟着红军迎来革命胜利的曙光……一时间,华夏大地演奏着一曲曲“父送子,妻送郎,夫妻双双上战场”的优美乐章。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你们响彻寰宇的呐喊;“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你们血火铸炼的光环,是中华民族顶天立地、不屈不挠的革命誓言。
听,那一曲曲雄壮有力的军歌,向全世界庄严宣布:红旗,是一种最能凝聚色彩的生命力,红军,是一支永远拖不垮、打不败的文明而威武的胜利之师。
康乐,生我养我的肥沃土地,珍藏着无数红色的记忆,你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巍峨成今天的丰碑,你用顽强的信念,哺育了二十几万各族儿女,没有比这更艰巨的任务,没有比这更沉重的道义。你依然无私地弘扬着革命的正气。我一直坚信,你是我们勇往直前的强大的精神动力,你所有的红色,都为我们而凝聚、亮丽。
我终于明白:五星国旗之所以那样鲜艳,是因为它浸透革命者的鲜血,写满了红军将士的名字,红色的记忆中走来的时光老人,始终在重复那些鲜血染红的故事……(晏继祖) 红色记忆
记不清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了,当我匆匆和它擦肩而过,偶尔的回眸,它不经意间走进了我的心房。只见百货公司门口(今市政广场),立着一块写有“两当兵变遗址”字样的标志性牌子。那时我还小,不懂得“遗址”是什么,也不知道“两当兵变”究竟是哪朝哪代的事。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当它再次走进我的生活,是在2007年的某一天,县委办通知我开会,说是关于“两当兵变”的事情。会议结束后,我有些失望,仅从会议的片言只字中知道它是我们两当党史上的一件大事而已。
时光滑落到2009年的3月,我有幸被抽调到两当兵变暨红军长征在两当党史资料编纂办公室工作,有幸了解到更多有关“两当兵变”、红军入甘第一站和“成徽两康”战役以及陇南地下党在两当的发展壮大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慢慢地,轮廓就清晰起来,这些叱咤风云的人物不经意间就会从我心底的某处蹦出,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1932年4月2日零点,由年仅18岁的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发动的震惊陕甘的“两当兵变”;想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当局对我共产党人的疯狂屠杀,但仍有一批像习仲勋、许天洁、刘林圃等优秀的共产党员把自己宝贵的生命置之度外,“抛头颅,洒热血”,活生生地演绎着一个个动人的革命故事。
据习仲勋同志回忆两当兵变时说:“1930年春天,中共陕西省委派我到长武县杨虎城部的警备骑兵第三旅三团二营从事兵运工作,从此开始了我在陕甘 地区 革命 斗争 的生涯。当时,国民党军队中士兵生活十分困苦,杂牌部队中装备、服装和生活更差。我们的工作方针就是:在发动士兵进行日常斗争、促进士兵革命化的基础上,发展组织,团结士兵,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是的,在那段炮火连天的艰难岁月里,能真正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挺身而出闹革命,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10年9月,我同《两当史话》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来到两当的最北边,一个古老的小镇子———太阳寺。据说,民国时,这个小镇相当热闹繁华,不但有商铺、车马店,还有染坊、酒坊等。在这条通道上,南来北往的车马络绎不绝,成为秦岭南一道绮丽的风景。
当我第一次踏上这片热土时,太阳寺街道边那棵大槐树仍然静悄悄地立在那里,只有干裂的老树皮似乎还在诉说着它那鲜为人知的辉煌过去。这是1932年4月2日“两当兵变”后二百多名起义官兵的改编地,队伍在此改编为陕甘工农游击队第五支队,许天洁任支队长,习仲勋任队委书记。正是由于此地改编,才使二百多名起义官兵脱胎换骨从真正意义上走向了革命的道路,开始了他们人生新的征程。“两当兵变”拉开了甘肃革命斗争的帷幕。
随着让我魂牵梦绕的传奇历史故事的渐渐清晰,当初的好奇和疑惑已随着时间的推移及自己阅历的增加慢慢地融化,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冯淑雁) 《不老的传说》
当我看到你的时候
你还在歌唱
你还在奔跑
你还在挥手
那是你氤氲的低语
那你是婆娑的情愫
那也是你磅礴的怒吼
千万个人
千万个声音
有很多时候
我不敢触摸你
这雄壮的巨龙!
在这苍翠的天地之间
我至今能看到你脚下千万的臣服
一跃而起的威严
有很多时候
我不敢触摸你
只好大声呐喊
让回声带着我的问候
随风亲吻你身上的痕迹
长城啊!
多少年了
单单是这名字便让人热泪盈眶
不能自己
每一块被岁月侵蚀的石砖
都在不屈的跳动
都是滚烫的血液
滋润着这古老的而又年轻的土地
巨龙啊!
我仰望着你
向全世界宣告
曾经有一首巨龙的传说
如春风般掠过大地
她步步生莲
让整个世界应接不暇
当我看到你的时候
我看到了我自己
我轻轻的告诉我怀中的孩子
这就是那个不老的传说!(灵遁者) 开展《红色经典,红色记忆》活动征集到的优秀作品:
1、《我用党刊育女儿 》作者:杨玉清
2、《敬仰党旗》作者:张君
3、《伫立在瞿秋白纪念馆前》作者:曹建明
4、《七月,你好》作者:李建军
5、《党徽闪烁》作者:赵明军
6、《矿山火种》作者:何爱平
7、《护矿功臣王景全》作者:何爱平
8、《党徽前的凝思》作者:王来青
9、《我们的血脉有一个共同源头叫南湖》作者:李晓波
10、《党旗上的徽记》作者:李晓波
11、《红船》作者:蒋昌明
12、《七月,幸福的感觉》作者:何红喜
13、《红色记忆》作者:晏继祖
14、《红色记忆》作者:冯淑雁
15、《不老的传说》作者:灵遁者 期待平台会员及全国工人朋友积极参与 长征(组诗)
文/云鑫
(一)泸定桥
我凝立在泸定西桥头
目光跨跃历史的屏障
东岸,密集的枪声
呼啸而至我的耳轮
故事摇晃十三根铁索
二十二名勇士,匍匐向前
冲锋号角,仍然催动现在真实的感动
山峦间隐藏的红日
见证一场,震惊世界的奇迹
桥下,波涛汹涌
为泸定桥,呐喊,高歌
铁索被二十二个不屈的灵魂,擦得雪亮
永不生锈的,党的信仰,在飘摇的风雨中,坚定
通向共和的岸
世纪的风景
让子孙后代留连往返
穿着红军的军装
头戴红星八角帽,手握钢枪
伫立泸定桥上,演一场
先烈们的悲壮
(二)雪山
雪山
矗立在我的灵魂之上
寒冷的北风
呼呼翻动共和国历史的画卷
以湖南师范书生为首,伟大的党
和一群衣衫褴褛的红军
跋涉在埼岖的山路和
雪花的韵律里
雪,飘入革命者深深的脚印
寒冷从脚底直刺心脏
信念是胸中不灭的炉火
千万不能停下
前进的脚步,雪会埋没革命的种子
翻过去,和骄阳相拥
一支顽强的队伍
前面,一团火
永远在燃烧红色的火焰
火焰上面
有星星在闪现
有秋收的镰刀
和工业铁锤的交叉,骨肉的组合
还有共产主义的理想
在迎风飞扬
(三)草地
爬过五座冰冷的雪山
前面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地
没有脚印,脚印被沼泽吞噬
深深浅浅前行
草根、树皮、还有皮带
在我们饥饿的体内蠕动
陷阱在伪装的草皮下
张着狰狞的口
一条死亡之路,如一条湿漉的布带
紧索在革命的咽喉
窒息、死亡
红军经历空前的灾难
七根火柴,温暖了冰冷的绝望
半碗青稞面,喂饱了饥饿里的梦想
金色的鱼钓,钓起了草地里的星光
战士们互相搀扶,走出这片邪恶的水路
北上,北上
信仰的力量
支撑中国工农红军,走过草地
擦肩死亡
点燃共和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