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浅秋

“文心雕龙擂台赛”995期

发表于 2010-7-11 23:02:07 | 查看全部
我以点评方式试着修改了一遍。修改内容标注在“()”中。希望老师们能轻松地看出被改的内容。


“文心雕龙擂台赛”995期文字稿:创新,让我们名利双收(标题含贬义)(“名利双收”改为“得了实惠”)


        在煤矿,特别是一线职工中,(加“一”)提起创新(,)(加主语“大家”)往往会被(“被”字多余)认为(创新)是什么高科技的东西,(。)然而在重庆能源集团天府磨心坡矿掘进二队二班,因为职工不满足于现有的生产工艺,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工效、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工资(用使动用法,改为“也使工资得到了增加”),而且多项技术在天府矿业公司得到推广,提高了(谁的?应加“这个班的”)知名度。

创新,让我们名利双收(得了实惠)

        “罗班长,听说过几天公司要到我们队开推广会,让你介绍我们班才创新(用开发似更贴切)出的中深孔爆破技术?”7月7日,笔者刚来到磨心坡矿掘进二队会议室,就听到二班职工刘兴权正在(多余)对(介词用法有误,改为向)班长罗贵川证实听到的消息。
      “是呀,有这么一回事,(。)公司已通知队里,让我准备多媒体资料,到时好为公司兄弟单位进行介绍。”罗贵川回答道。
    “这是我们班第三次为公司兄弟单位介绍经验了哟!”职工王远文(应有交待)听到班长的回答后,满脸的自豪。
    “由于以前的掘进工作大多是一个(“一个”多余)力气活,在(多余)传统的(可删)生产工艺中也没多少技术含量,工人每班(多余)体力消耗大,感觉非常累,工效又低。”当笔者向罗贵川班长说明来意后(何来意?),他就为我介绍起他们班创新的历程来:“我们班在施工(何时?)过程中,就开始对一些传统施工工艺进行了创新。去年在-115米水平辅助井开凿建设中,我们第一次率先创新(WHY?创新内容缺)出使用270米耙渣机长绳提矸技术,大大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加快了施工进度,提前近一个月贯穿(少东西),为辅助井投入使用创造出了良好条件。”
    “去年下半年,我们在-200米水平中茅口大巷施工过程中,发现原来的二次成巷既费时又费力,材料消耗也大,工程质量也难以控制(有全盘否定过去之嫌),于是提出了新的一次成巷技术(WHY?创新内容缺),经过一个月的完善,一次成巷技术优势突显,不仅施工方便,工效明显提高,材料消耗大幅减少,为矿节约了50万元,而且工程质量到了保证,(何人?)在全公司创下了第一个质量标准化免检工作面,(。)此技术得到公司的肯定,并在全公司进行了推广。”
    “今年6月初,我们又对以前的传统的中浅孔爆破进行了创新,创新出了中深孔爆破,采用深浅眼结合的方式,由以前的眼深1.8米增加到2.5米(。)经过一个月的试行(是不是试验?),工效提高40%(工效与何时何方法比?),节约了时间和工人的体力,进尺月增加45米,从而突破100米大关,达到120米,实现了掘进进尺历史性的突破,(。)过几天(谁?)为公司兄弟单位介绍的就是这种技术。”罗贵川一口气为我介绍了他们班的多项创新技术。
    “每次创新,都为我们班职工带来了很大的实惠。”副班长王光华高兴地为我说起了创新的效果:“由于创新提高了工效,提高了工效、(,)降低了施工成本,职工没以前累了,收入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可删),由原来的2000块左右增加到现在的4000多块,而且被为(疑为被评为)(何时?)矿的技术创新班组,公司还推荐让我们给兄弟单位介绍经验,提高了我们班的知名度,我们好高兴,(觉得)好(很)有面子。可以这样说吧,技术创新,真是让我们名利双收(改为得了实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09:06:09 | 查看全部
虽然您上交稿件的时间有些迟,不能参加评比。但是您的认真修改,一定会感动原作者。谢谢屈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2 16:57:52 | 查看全部
引用第22楼游震宇于2010-07-10 22:30发表的  :
各位老师:

作为一名新人来改老师的东东有点不敢下手的感觉,所以先前我只是在看。但看了《老师,您为何不愿参加活动?》的文章后,我有所醒悟丑媳妇总是要见公婆的,就当这是一种学习和培训吧。有不对之处请老师一定指出来啊!!!

分析:
.......
呵呵,典型的记者新闻写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4 00:00:01 | 查看全部
很高兴浅秋老师将我的稿件作为病稿范例,给了我一个学习的好机会。认真看了各位老师对我稿件的修改,感觉收获很多,其中不乏改得非常好的。
因为每天在井下工作,不能随时来平台看看,对各位老师说声对不起了。老师们在不是很熟悉井下掘进工作的情况下,改得如此好,实在是非常难得。如果早些看到自己的稿件被作为病稿范例修改的话,我应该为老师们提供一些有关方面的资料,这样一是对老师们修改提供方便,二是对自己也是更好的学习。
我在此谢谢各位老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6 09:20:08 | 查看全部
原稿:
    年初300套新型气动阻车器的“上岗”,确保安徽淮北矿业朱庄煤矿上半年实现斜巷运输安全无事故。“新型阻车器由我们员工自行设计制造,能做到常闭阻车,过车时通过气缸带动阻车器开启,不需人员手动搬运”。7月7日,该矿井口机厂锻铆班职工肖斌谈起这个“铁家伙”如数家珍。凝结着班组职工创新意识的新阻车器结构巧妙,易操作,安全性强,拆卸维修方便,受到一线职工青睐。

改稿意见:员工说的话,专业知识没有解释清楚,阻车器的用途?让人看了不明所以。“制造”一词太大了吧!在哪说的这番话没有背景交待。
    “新型阻车器由我们员工自行设计制作,当机车经过时,能通过气缸带动阻车器开启,实现阻车目的,不再需人员手动搬了。”7月7日,(在经验交流会上,)安徽淮北矿业朱庄煤矿井口机厂锻铆班职工肖斌对年初“上岗”的300套新型气动阻车器赞不绝口。据了解,该阻车器结构巧妙,易操作,安全性强,拆卸维修方便,受到一线职工青睐。


    图片意见(一些浅见,大家讨论提高。):一是构图有些不好的因素,左上角居然晒了衣物,这是在哪拍的呀?宿舍吗?二是员工戴的是什么帽子,可能清凉,但安全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