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1|回复: 28

2024年7月24日新闻综合

发表于 2024-7-24 14:04:3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徒步穿越山洪区保用电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翀 通讯员 廖佳宇 高琛


近日,500千伏盘宜线每天默默的将4416万千瓦时的电能由川渝主网送往华中电网,在用电高峰,调节川渝、华中电网的电力供应平衡。此前,在宜昌市秭归县沙镇溪镇,巡视时发现盘宜一回255号铁塔上的一处螺栓螺母松动,连绵数百公里线路上的每一处缺陷,都可能影响大电网运行安全,当前正值用电高峰,不具备停电条件,需要带电消除。

7月10日,秭归县被一场大雨笼罩。由于全天遭受暴雨侵袭,沙镇溪镇多处爆发了山洪泥石流。当天气好转放晴后,提前驻扎在沙镇溪镇的国网湖北超高压公司带电作业团队火速赶往现场,此时,山洪已经撕裂了通往500千伏盘宜一回255号杆塔的唯一通道,泥石流覆盖了路面,道路上裹满碎石与树木,车辆寸步难行。面对突如其来的天灾,为了尽快消除缺陷,保障电网安全,带电作业团队决定徒步穿越山洪区。

雨后的太阳如同熔炉,将大地烤得滚烫,空气中弥漫着湿润与焦灼的气息。上午9时,作业队员们背着沉重的工具包,每一步都深陷泥泞之中,留下深深的脚印。“从上方走更加安全,注意脚下不要踩空!一二,加油!一二,坚持住!”,班长姚俊的声音在雨后的寂静中响起,回荡在山谷之间,提醒并激励着每一个人。他们沿着临时开辟的小径,小心翼翼地穿过滑坡地带。上午11时,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艰苦跋涉,队员们抵达了目的地。在检查完带电工具、做好准备工作后,他们迅速开展登塔作业。

“申请进入等电位!” “同意!”伴随着电流的噼啪声,带电作业人员江博已经牢牢抓住了均压环,顺利完成了电位转移。缓慢挪动到跳线处,一边蜷缩着身体,一边从工具包里拿出“手术刀”,将跳线金具上松动的螺栓紧固。

下午14时30分,江博、刘远亮在铁塔上四处挪动,高效地完成了导线异物清理、导线补强、金具紧固等任务。18时30分,作业人员原路返回,刚回到车上,天空又是阴云密布。

入夏以来,华中地区汛情伴随用电高峰,三峡、白鹤滩等水电站满负荷发电,三峡外送、西电东送的电力骨干电网24小时近满负荷将西部电能送往长三角、珠三角等负荷中心,电力部门应用直升机、无人机、人工巡视等手段全面排查所辖设备运行情况,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宜昌市夷陵区等多地,作业人员在三峡送江陵、宜昌送重庆九盘、武汉军山送江夏等多条三峡外送、跨区电网超高压输电线路上带电作业,消除送电设备上的异物缠绕、螺栓松动、螺栓缺失等缺陷,确保主网线路健康稳定为万家送去清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4 14:04:49 | 查看全部
[align=justify]
原标题:渝万高铁首座牵引变电所顺利封顶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翀 通讯员 凌紫昕
近日,新建重庆至万州高速铁路(以下简称“渝万高铁 ”)涪陵北站还建牵引变电所工程成功封顶,这是全线站后四电工程中首座牵引变电所封顶,为加快推进后续涪陵北站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自项目施工以来,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重庆至万州高铁四电1标项目经理部以“高标准、高质量,倾力建造西南艰险山区生态铁路工程”为目标,严格落实工程技术标准和工艺标准,严格把控安全质量关。为确保渝万高铁首座牵引变电所成功封顶,项目部合理配置资源,狠抓施工生产及安全质量管理,落实三级技术交底,通过BIM技术优化专业间接口做到内实外美,一次成型,紧盯施工组织和专项方案的落实,为该变电所顺利封顶提供了有力保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4 14:05:06 | 查看全部
[align=justify]
原标题:北京公交集团客六分公司第三车队工会开展工间操普及活动
通讯员 宋元元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徐新星
为进一步做好职工健康关爱工作,营造人人懂健康、人人讲健康、人人享健康的良好氛围,北京公交集团客六分公司第三车队工会组织开展了“公交职工抗阻训练工间操”普及活动,充分展现职工健康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据介绍,接下来,第三车队工会将积极探索职工健康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进一步丰富广大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引导职工科学健身,提高身体素质,为健康加油,为工作助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4 14:05:20 | 查看全部
原标题:沪昆高速昌金改扩建涉铁标项目转体桥首桩开钻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静 通讯员 高福生 张琪 付笙轩
日前,伴随着旋挖钻机的轰隆声,由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沪昆高速昌金改扩建涉铁标项目转体桥首桩开钻,标志着本项目关键控制工程施工正式拉开帷幕。

此次开工的单位工程为主线上跨沪昆铁路下行线立交桥工程,桥址位于宜春市袁州区彬江镇,采用2×65米预应力混凝土转体T构,桥面宽度36.7米,双向六车道布置。计划于2024年7月开始桩基施工,2025年10月转体完成。首开桩基为右幅2号主墩桩基,桩径2米,桩长34米,采用旋挖成孔方式施工。
下一步,项目部将尽快启动施工便道及作业平台施工,稳步推进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为钻孔桩施工作业面全面展开奠定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4 14:05:41 | 查看全部
原标题: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引题)

技能“组合拳”搭建员工成长平台(主题)

中工网讯 近年来,中铁十五局轨道交通运营公司朔黄铁路运输处在员工教育培训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该运输处主要涉及机务、车务、工务、小型施工等四个方面,为此,他们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以落实公司级、队站级、班组级的三级教育培训制度为基础,针对不同岗位,制定了相应的培训课程和计划。在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培训的同时,他们还通过模拟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员工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技能,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此外,通过导师带徒、“走出去、请进来”、校企共建等多种途径,搭建员工成长平台。他们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方向,逐步推进人才入库行动,推进人才分层分级分类培养,着力打造企业工匠、专家人才、技能人才的三支队伍建设。在一系列培训“组合拳”的操作下,员工技能水平明显提升。该运输处还从安全知识讲座、实操演练、安全检查等举措入手,不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护航铁路运输安全,持续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韩丽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4 14:05:59 | 查看全部
[align=justify]
编者按 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离不开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的突破与应用。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抓住绿色发展机遇,将二氧化碳从工业生产、能源利用或大气中分离出来,加以利用或注入地层封存,以实现永久减排。在此过程中,催生了一些新产业、新业态,本组稿件对此进行报道,敬请垂注。
“捕捉”二氧化碳的化肥厂
——探访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津农 周怿
5月15日,记者走进位于山东淄博的齐鲁石化第二化肥厂,看到一套高达30米、管道回旋曲折错综复杂的矩形银色装置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令人震撼。一旁的罐区里,矗立着两个25米高、储量4000立方米的球罐。“这里就是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的核心‘厂房’,也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的起点。”指着正在运行的高大“厂房”,齐鲁石化第二化肥厂党委书记高鹏介绍说。
该化肥厂始建于1974年,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已成为拥有5套大型装置的综合石化企业,主要产品为气化氢气、丁醇、辛醇、液态二氧化碳等产品。
“这里捕集的二氧化碳就是我厂正常生产产生的尾气,经过冷却和压缩,其回收提纯后的液态纯度达到99%以上,然后运输至胜利油田利用、封存。”高鹏说。
“我们的CCUS项目2021年7月5日开工建设,一开工就加速推进。业主方、施工方、监理方等协同作战,克服疫情和冬季施工困难的双重影响,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打破常规,采用两班倒模式昼夜不停,全力推进施工作业……”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齐鲁石化第二化肥厂党委副书记郑关峰仍然有些激动地说,两个“巨无霸”球罐属于深冷工艺,每个罐体都是由62块球皮焊接而成,球皮钢板厚度达49毫米,立缝、环缝总长度约660米,焊接时需要近30名焊工同时作业。为了确保施工进度,一次焊接合格率必须达到98%以上。
经过赶工,2022年1月29日,项目建成中交。当年4月3日,项目一次开车成功并产出合格产品,捕集提纯后的液态二氧化碳被汽车运输至胜利油田,注入地下驱油封存。
“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近6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预计未来15年可实现增产原油296.5万吨。”高鹏说,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和标杆工程,对我国CCUS规模化发展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对搭建“人工碳循环”模式、提升我国碳减排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装置投产以后,为保障其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我厂通过劳模工作室、小指标劳动竞赛等进行了多项技术创新。”郑关峰介绍说,起初,二氧化碳压缩机防喘振系统存在运行不经济的问题,在与几家业内公司合作优化后,我们将防喘振阀尽可能关小,确保更佳节能的效果;针对二氧化碳压缩机使用二氧化碳原料用于干气密封导致过滤器频繁堵塞问题,我们从液化提纯系统引入一股纯净的二氧化碳作为干气密封气,替代氮气,降低了氮气消耗……
“经过一系列的设备改造和工艺流程优化,自2023年以来,这套装置运行越来越好,碳捕集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赢得了业内同行的一致赞誉。”高鹏说,项目建成后,先后共有上千人次国内外官员、企业负责人、业内专家等前来参观学习。
胜利油田CCUS项目——
实现石油增产和碳减排双赢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周怿 刘津农
图为胜利油田莱113区块注入站生产现场。 刘彤 摄
5月16日,为了完整了解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二氧化碳运输、使用和封存情况,记者来到胜利油田莱113区块,看到整洁的柏油路、有序的绿化设施,两个五六米高、横置于地上的白色储罐引人瞩目。
“这是我们CCUS项目专用的储气罐,可储存100吨的二氧化碳。”胜利油田注气技术服务中心二氧化碳项目部二氧化碳1站站长范少伟表示,CCUS可以实现石油增产和碳减排双赢,是化石能源低碳高效开发的先进技术。“截至目前,我们莱113区块已注入二氧化碳4.6万余吨,受效油井增产30%,对应油井实现了产能增加、含水下降、产量提高,并确保了安全绿色生产。”
“我们利用运输过来的二氧化碳,实现对地层深处原油的开采。这种技术属于三次采油的范畴,具有驱油效率高、采油成本低、封存率高等特点。”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油田CCUS油藏开发高级专家张传宝介绍说。据了解,包括莱113区块在内,胜利油田已在13个区块应用CCUS技术,累计注入封存二氧化碳100余万吨,平均单井产量提升36.8%。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胜利油田科学技术人员一项项技术突破和科技创新。
2023年7月11日,我国首条百万吨输送规模、百公里输送距离、百公斤输送压力的高压常温密相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工程——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二氧化碳输送管道投运。
据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气驱试验室党支部书记张东介绍,与油品管道相比,二氧化碳输送管道设计施工、安全运输难度更高。这项工程首先必须解决二氧化碳相态控制难题。为此,科技人员经过多次实验,成功攻克多项核心技术,研发了国内首台低温液相二氧化碳管输离心增压泵、高效二氧化碳密相常温高压往复注入泵两个关键装备。这条二氧化碳输送管道设计压力达12兆帕,相当于指甲盖大小的面积承受了120公斤重量。
注采井筒中二氧化碳遇水以后生成碳酸具有腐蚀性。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多次试验,采用耐腐蚀不锈钢材料作为关键部件,并在井筒里添加缓释剂。据介绍,添加前的腐蚀速率一年达到一两毫米,加缓释剂后降至0.03毫米,有效防止了二氧化碳对注采管柱的腐蚀。
在实际利用二氧化碳过程中,胜利油田还攻克了管道数字孪生技术、地质条件极其复杂以及产出液中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等多项难题,并加强了对地表、土壤、大气和水的实时监测,制定了各种应急预案,确保安全生产、万无一失。
胜利油田CCUS项目部油藏工程主管王杰表示,通过利用CCUS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原油产量,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同时封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获得了巨大的社会环境效益。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示范项目15年预计可封存二氧化碳上千万吨,增产石油300万吨。
目前,胜利油田正在研究推进低浓度二氧化碳捕集项目。“胜利发电厂百万吨CCUS工程”作为油田第2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正在进行可行性论证,该油田以绿色化为标志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大有可为。
覆盖燃煤燃气发电、水泥、化工等诸多场景
碳捕集商业化应用未来可期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国
“这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二氧化碳捕集装置,每年捕集二氧化碳1万吨,它可以将工业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捕集下来,然后进行封存或加以利用。”5月31日,位于重庆合川的双槐电厂负责人指着高耸的钢铁管柱对记者说,这套装置是远达环保在国内建立的首个万吨级燃煤、燃气试验平台,解决了行业内常规技术烟气碳捕集过程热耗高、吸收剂损耗大等难题。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这套装置可以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90%以上,捕集处理得到的液态二氧化碳纯度达99.9%,是名副其实的‘碳捕快’。”该负责人说,捕集后的二氧化碳可用于农业生产、食品加工、石油开采等领域,也可以用于制作气肥,提升植物的光合作用,以提高农作物产量等。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石油在地下就像一条河流或者一片湖泊,其实大部分石油都藏在岩石的孔隙和缝隙中。要想把石油开采出来,一般需要靠水来驱动。而一些低渗、特低渗的油藏,岩石像铁板一块,水根本没有办法进入。”业内专家介绍说,利用二氧化碳驱油、同时对它进行封存,在我国已是较为成熟的技术。
据了解,我国CCUS项目已覆盖燃煤电厂、燃气电厂、水泥窑、化工厂、天然气处理等场景。其中规模最大的碳捕集项目位于新疆,每年可封存二氧化碳300万吨,是一个巨无霸级的CCUS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对我国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进行了初步评估,证实我国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巨大,预测盆地级封存潜力达2.58万亿吨。
CCUS技术在减排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最新研究表明,到2050年,部署CCUS可以累计创造400万个到1200万个工作岗位。加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电、钢铁和水泥生产国,利用CCUS技术可避免碳约束下大量基础设施提前退役而产生高额的搁浅成本。据估算,我国煤电搁浅资产规模可能高达3.08万亿元至7.2万亿元。
各界对CCUS未来发展前景寄予厚望,纷纷建言献策。重庆工商大学成渝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研究员莫远明认为,应从国家层面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CCUS行业规范、制度法规框架体系以及科学合理的建设、运营、监管、终止标准体系。
当前,我国政府和众多企业正在协力加速CCUS商业化应用步伐,但行业还需克服成本难题。“对一些民营企业来说,以现在的技术条件,想要持续进行二氧化碳捕集成本较高。虽然企业卖碳配额可以有些收入,但难以达到收支平衡。”有业内专家表示,目前,CCUS吨碳成本从105元至600元不等,加上运输、封存和利用,综合处理成本更高。相较之下,碳市场配额价格在70元/吨左右,CCUS成本有待进一步下降。
对此,专家建议,应探索制定适合我国的面向碳中和目标的CCUS税收优惠和补贴激励政策,同时探索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的CCUS商业化投融资机制。将CCUS纳入产业和技术发展目录,积极利用绿色金融、气候债券、低碳基金等多种方式支持CCUS项目示范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4 14:06:17 | 查看全部
[align=justify]
原标题:光伏绿电助力防风固沙
近日,由中建二局承建的陕西省靖边县300兆瓦光伏场区三标段首批11.05兆瓦实现并网发电。
该项目属于国家第一批以沙地、山地、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集中式光伏基地项目,对于提高沙地利用率、防风固沙将起到示范作用。项目并网发电后,每年发电约7584万千瓦时,可节约标煤2.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5万吨。
金鹏程 潘柯成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4 14:06:43 | 查看全部
为解决手动托盘称重车称重烟框不准确的问题,近期,云南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石林复烤厂(以下简称“石林复烤厂”)仓储分选车间设计了一个简易货叉套。加装货叉套后,称量650kg左右的烟框,误差从15kg迅速降至2kg以内,框装烟叶预称重不合格次数由平均55.3次/周降至9.5次/周。

职工正在安装制作好的简易货叉套。徐林俊摄
在选叶工作中,为确保每框烟叶的重量符合入库标准,提高过磅效率,操作人员需要用手动托盘称重车对框装烟叶进行预称重。但由于烟框结构中部悬空,称重时重力集中在称重车货叉的两端,未垂直作用于称重车传感器上方(即重心发生了偏移),从而会产生称重误差。
针对上述问题,石林复烤厂仓储分选车间在手动托盘称重车上增加了一个简易货叉套。它采用碳素钢制作而成,与货叉之间采用三点式接触。使用简易货叉套称重时,烟框的重力可以完全落在位于称重车传感器正上方的三个接触点上,由于垂直作用于传感器,从而提高了称重精准度。(徐林俊 蒋昕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4 14:06:57 | 查看全部
原标题:为职工撑起“遮阳伞”(引题)

集体协商“谈”出高温关爱(主题)

中工网讯 日前,在徐钢集团,以工会主席为首席代表的职工方代表与公司方的行政代表,正在协商谈判今年夏季的高温津贴发放问题,铜山区总工会集体协商指导员在现场进行指导。

经过协商,最终双方达成共识,根据每月高温津贴300元,依法确定每日14元或者每小时2元的高温津贴标准计算,按照考勤天数支付职工每个月高温津贴,高温天气以徐州市气象台向公众发布的为准。同时,不得因发放高温津贴而降低职工工资,并且提供的防暑降温饮料、药品等劳动保护用品费用不得冲抵高温津贴。3个小时内形成了高温津贴专项集体合同草案,待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今年6月份以来,江苏徐州铜山区总工会就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工作组织、指导、协调、帮助职工方与用人单位开展集体协商,保障高温下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为高温下的劳动者撑起“遮阳伞”。他们带上宣传单,深入基层、上门指导开展集体协商,对企业和工会双方现场协商出现的劳动保护政策问题及时进行答疑解惑,深受企业和职工好评。目前,该区已有15家企业开展集体协商,签订13份集体合同、涉及职工6648人,其中签订1份高温作业和高温劳动保护玻璃行业集体合同、5份高温津贴和劳动保护专项集体合同。(郭颂 海波 卫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4 14:07:14 | 查看全部
原标题:趣味篮球赛强健体魄展风采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玺 通讯员 张娅 张伟森
7月20日,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中海油实验中心工会首届“实验杯”趣味篮球赛举行。

在对抗赛环节,每一次精准的传球、每一次巧妙的突破,都引来观众阵阵喝彩。“大家平时在实验室埋头苦干,今天能在球场上这么痛快地打球,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队员闫琢玉说。
除了对抗赛,“定点投篮大比拼”和“三分王”等项目也吸引了众多员工参与。油气藏流体分析工程师唐英博凭借其出色的投篮技巧,连续命中多个三分球,赢得了‘三分王’的称号。“没想到我的三分球在这里还能派上用场,真是太开心了!”唐英博说。
比赛间隙,穿插了篮球知识问答等有趣的互动环节,让观众也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我们不仅见证了员工的风采,还感受到了实验中心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这样的活动真是太有意义了。”一位观众兴奋地表示。
趣味篮球赛不仅强健了员工的体魄,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希望大家能继续发扬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为中海油实验中心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公司工会负责人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