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4年9月14日新闻综合

 楼主| 发表于 2024-9-14 14:17:16 | 查看全部
原标题:云南滇中引水开展“欢度中秋 情暖职工”慰问活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榆 通讯员 钱青青

9月13日,中铁五局五公司滇中引水大理Ⅱ段1、2标项目部开展了“欢度中秋 情暖职工”慰问活动。

活动中,滇中引水项目部党支部专职副书记、副经理罗昌敏向职工们发放了由公司工会邮寄的月饼,并送上节日的问候和祝福,感谢每一位在此团圆佳节坚守在岗位的职工,嘱托他们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严把安全生产关,护航中秋节。职工们接过月饼礼盒,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纷纷表示感受到了公司的关怀与温暖。

此次“欢度中秋 情暖职工”慰问活动,不仅加深了项目部成员之间的感情,也进一步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极大鼓舞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项目部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大力弘扬“以企为家、以人为本”的家文化,关注员工的成长与需求,努力为员工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4 14:17:30 | 查看全部
中工网记者 尹文卓
驱车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出发,穿过一片戈壁滩,来到察哈尔右翼后旗境内的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放眼望去仿佛置身外星球,完整的火山群镶嵌在广阔的草原上,在独特地貌背景下人们身穿白色、粉色“宇航服”纷纷拍照“打卡”。
在乌兰哈达火山群脚下,几间墙根刷成酱红色、墙砖刷成鹅黄色的平房坐落于此,这就是隶属集宁车务段管辖的四等车站——乌兰哈达站。
虽然站房原来的旧门窗已换成钢窗和防盗门,可屋顶上青灰色筒瓦、滴水檐,歇山顶上细致精巧的博风板和悬鱼,屋檐下的椽和榧,都承载着时间的记忆,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副站长王永强向记者展示《红灯记》中的同款铁路信号灯。中工网记者 尹文卓 摄
乌兰哈达是蒙古语,汉译为“红色的山峰”。这座车站是中欧班列的必经站,担负着物资运输的重要保障任务,站里的11名职工负责站内接发列车等工作,保障着列车顺畅来往。
“车站里的活儿,基本上不用安排,眼里的、手边的,大家休班就干了。”望着远处连绵巍峨的火山群,站长范晓宾直言这里随时都能欣赏到美丽的风景,每天推开窗,广袤无垠的草原便映入了眼帘,还有牛羊在悠闲地漫步。
别看车站小,压力可不小。乌兰哈达站每天有20多趟列车经过,趟趟都要接发。在车站的值班室里,车站值班员屈贵龙左手拿着对讲机,右手操作联控设备,眼睛还要时刻紧盯屏幕上的列车运行情况。每趟列车经过,他都要和邻站做好交接,还要跟调度员、机车司机、助理值班员对话。
“这里有忙有闲,生活也算丰富多彩。”助理值班员李燕青是在车站工作年头最长的职工,他平静地说,“比如剥葱、洗菜、打下手……休班的职工全都上手,没有坐着等饭的。”
陈曦大学毕业后来到乌兰哈达站工作,刚开始他闲不住,有时候一天连一个上车的旅客都没有。范晓宾给他做思想工作说,最起码乌兰哈达站离县城近,赛汗塔拉以北30公里之内就一户人家。
“游客坐车去往白音察干或者集宁,还有一些外出采购物资的牧民,剩下就是铁路通勤职工。”副站长王永强坦言,“随着火山旅游逐渐火热,间歇还有旅客会从乌兰哈达站下车,来看看乌兰哈达站和乌兰哈达火山是什么关系。”

乌兰哈达站。铁道视界 吕彪 摄
王永强告诉记者,曾经有外地游客趁周末来乌兰哈达火山游玩。由于没有订到民宿,坐着6056次旅客列车从乌兰哈达站下车后看到车站的工作人员正在引导出站就寻求帮忙。在王永强的帮忙联系下,游客住进了车站周围的民宿。
“小站也有小站的好,就像家一样。”王永强在车站工作了10多年,已经和来来往往的旅客成了朋友。对于他们来说,这不仅是一个交通枢纽,而且是一段生活的记忆、一种情感的寄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4 14:17:44 | 查看全部
[align=justify]
原标题:打好“组合拳” 筑牢防洪堤坝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玉波 通讯员 邓焕生 马军成
入秋以来雨水增多,中铁电气化局运管公司呼和浩特运营维管段以预警为令,做好巡视工作,在接到降雨出巡的指令后,立即展开行动,迅速对预警区域进行全面巡视,动态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该段提前谋划,在汛期来临前,组织各工区核对防洪物资定额表,确保物资齐备,做好应急储备。每月巡视检查各工区管内防洪处所及周边环境状况,开展预防性整治工作。同时持续关注和监控支柱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针对二级防洪区段安排人员值守,与工务部门建立联系机制,以便第一时间了解现场动态。该段还积极开展防洪应急演练,进一步加强防洪防汛应急队伍建设,为管内铁路运输的安全与畅通提供坚实保障,扎实筑牢防洪安全堤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4 14:18:05 | 查看全部
原标题:从空中俯瞰,黄河到底有多美?


从空中俯瞰
黄河到底有多美
让一个基层水利人的镜头
来告诉你

我叫贾金鹏,从小生活在黄河边,听着黄河的涛声,闻着黄河水的气息长大。我的爷爷、爸爸都曾经在黄河上工作,所以我对黄河有着格外深的情感。
2015年,我成为一名黄河养护工,也成了黄河养护人。现在我在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开封河务局黑岗口闸管处工作。

9年来,爱好摄影的我用镜头记录下了这条母亲河不同时节的样貌。去年,我买了无人机,开启了从另一个视角拍摄大河之美的旅程。

春天的黄河畔,小麦青青,杨柳吐绿。每年的3月下旬,是开封黄河黑岗口段一带樱花绽放最热烈的时候。从空中看去,红花绿叶交织成了一片绚烂花海。

一群白天鹅或三五成群自由划水,或排成一队自在飞翔,给春天的黄河增添了几分生机。

初秋,清晨的开封黄河大堤温柔且惊艳。生态林木秋意萌动,白鹭、江鸥穿行林间,生态廊道蜿蜒曲折。漫步绿荫掩映的林间小路,空气中浸润着花草的清香,仿佛坠入了绿野仙踪的童话里。

今年2月20日,开封迎来龙年首场春雪,长堤之上银装素裹,愈显大河的厚重与壮阔。

我格外喜欢大河的清晨与日暮。今年4月12日清晨,只见河面上雾气腾腾大概有几十米的高度,半空中却清透无比,往东边看,朝阳破晓,天空一片金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4 14:18:22 | 查看全部
原标题:厂工会“一站式服务”激发员工大检修工作热情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彭冰
“煮8袋咖啡,烧3壶热水把暖瓶灌满,再搬3个西瓜,一会儿装车送过去……”9月10日10时,吉化污水处理厂工会副主席王婕妤一边心里盘算着,一边麻利地拆开了咖啡盒。20分钟后,在该厂装置大检修现场,远远听到手推车的声音,正口渴难耐的青工小李兴奋地挥舞手臂,大声招呼身边忙碌着的工友:“来了来了,工会送咖啡和西瓜来了!”

当前,吉化污水处理厂三年一次的“大检修”正如火如荼进行,为确保一线员工能以饱满的热情如期完成各项施工任务,厂工会认真倾听员工心声,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在检修现场设立服务站,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和“移动式服务”,将员工呼声变成了幸福掌声。
“刚和车间反映说施工现场热,要是能吃上一块西瓜该多好,厂工会立马就给落实了。咱们工人说话有分量,心里倍爽儿!” 生化处理车间监护人肖柏杰嘴上啃着西瓜,手上竖起了大拇指。旁边的小李也直点头:“是啊,今年的大检修后勤服务真到位,就冲这一点,我们也得使出全力把活儿干得漂漂亮亮的!”

“大检修期间,任务重、工作急,参战员工都非常辛苦。作为职工的‘娘家人’,工会干部要充分履职尽责,带好头、服好务。” 王婕妤表示,接下来该厂工会还将持续提升现场服务质量,扩展服务范围,重点聚焦员工身心健康,深度推进“察问管记”健康管理系列举措,全面营造“在岗安心、工作舒心、回家放心”的大检修文化氛围,用细致周到的服务,进一步激发员工士气信心,为全力打好大检修攻坚战提供坚实保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4 14:18:42 | 查看全部
我立刻有了精神。无人机升空,只见大河在金色薄雾的笼罩下格外秀美,像是被罩上了一层质感十足的金纱。远处的农田和林木沐浴在晨雾之中,朦朦胧胧,仿佛人间仙境。
透过薄雾从空中俯瞰,大堤南侧的黑岗口沉沙池犹如一块绿宝石镶嵌在大地上,与蜿蜒曲折的黄河堤相映成趣。

今年8月8日的日落是我特别难忘的。
白天,下了几场暴雨,院子里到处是积水。到了傍晚时分,骤雨初歇,天空中乌云密布,夕阳透过厚厚的乌云,释放出橙色的光芒,灰色的天空被照亮了。
我拿起无人机跑到地势高的地方急速升空,只见地与天的边缘,一道橙色的亮光划破灰色的天空,河面也被染成了橙色。迎着光看去,远处的河面上星星点点,像是洒满了碎金,显得格外静谧,美丽极了。
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那道亮光从橙色变成了深红,渐渐地,不见了踪影,只留下一点儿余晖。

每次拍摄,都是一种美的享受,尽管有为了拍日出4点多起床驱车数公里的奔波,有为了拍日落承受40摄氏度高温的煎熬,还有为了拍苍鹭被蚊虫叮咬无数疙瘩的痛苦…… 因为,我喜欢这条大河。

用“赞美卡”赋能员工
9月11日,在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一场别开生面的EAP团辅(员工帮助计划)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在这里,“赞美卡”成了激发员工潜能、唤醒内在认同感的神奇钥匙。
一张张小小的“赞美卡”,承载着满满的正能量。员工们通过互赠赞美卡,用真诚的话语表达对彼此的欣赏与肯定。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来自同事的关注与认可,内心深处的认同感被悄然唤醒。
它让员工们更加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价值,从而提升自信心和工作主动性。他们不再仅仅将工作视为一种任务,而是带着满满的热情与动力投入其中。这一举措为员工们创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在这里,赞美与认可成为日常,员工们在相互赋能中共同成长,为采油厂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吴木水 刘霞)

自制月饼迎中秋

中秋前夕,中建二局西南公司陕西乾县新能源厂房项目部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自制月饼及“中秋寄情,家书传爱”等,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在月饼制作现场,员工们分组协作,欢声笑语中一起感受大家庭的温暖。(牛誉潼 摄)
水利工人比技能

9月11日,2024年北京市水利行业“质量月”启动现场会暨劳动技能竞赛决赛在永定河卢三段综合提升工程施工现场举行。来自全市18家水利工程施工单位的190名测量工、钢筋工和砌筑工,通过笔试、实操两种形式参与其中,最终决出3名“技术能手”和30余名“技术优秀选手”。(王一涵 提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4 14:18:59 | 查看全部
原标题:
安徽:优秀员工携父母共享企业庆典
通讯员 胡侃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华
9月12日,在安徽古井集团一年一度的“秋酿大典”上,10名优秀职工代表和他们的父母一起来到舞台上,共同见证庆典盛况,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古井集团的成绩要和所有员工父母一起分享。在开酿大典这个重要时刻,我们特意将十位一线员工父母代表请到了活动现场。”随着主持人的邀请,十位一线员工和他们的父母一起来到舞台中央。父母们坐在提前准备好的椅子上,员工则分别站在他们的父母旁。
主持人介绍道:“贡献共享是古井文化的根与魂,父母不仅给予我们生命和爱,他们对贡献的言传身教,更是融入古井人血脉中;他们是古井员工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做出更好成绩的坚强后盾。”
在员工代表向父母敬上一杯感恩的酒之后,古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金辉与职工代表和他们的父母一起合影留念。在热烈的掌声中,先进工作者父母的脸上绽放着惊喜与自豪的光辉。这一刻,“蓝天、白云、国槐、古井”见证员工家庭与古井的深深感情;这一刻,古井也正把员工创造的发展荣耀分享给他们的父母至亲。

据了解,从2014年至2024年,每年9月古井集团都会举办“秋酿大典”。如约而至的盛典不仅是对国家非遗酿造技艺的传承,也是对中国美酒精神的发扬,已成为古井贡酒独具特色的品牌活动和文化IP。
今年的“秋酿大典”上还举行了一场古井贡酒《九酝酒法》非遗酿造工艺传承人拜师仪式。古井人用感恩之心涵养善行之路,用盛大的拜师仪式致敬大师匠心,勉励后辈新人。
在徒弟们向师傅行三鞠躬拜师大礼之后,古井集团的工匠师傅们赠徒弟回徒帖,希望各位弟子重品格、修心性,团结同事,相互帮助,严守师艺,争做中国白酒业的“一代匠师”。
据悉,古井贡酒·年份原浆第十一届秋季开酿大典期间,第五届国际蒸馏酒技术高峰论坛在古井集团举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4 14:19:16 | 查看全部
原标题:中国联通多领域创新成果亮相服贸会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静
9月12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盛大开幕,中国联通展台设置“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数字中国”“智慧生活”四大专区,通过业务演示、讲解体验、互动交流等方式,充分展现中国联通在数实融合、创新服务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

走进中国联通“数字基础设施”专区,京西智谷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中国联通大数据展示平台以及联通云应用等展项精彩亮相。

京西智谷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大屏上展现了中国联通在智能算力方面发力布局的新动态,目前,京西智谷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具备提供全国产化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500P公共算力的能力,统筹实现数据中心、云计算与网络资源深度融合;大数据展示平台由数据治理、数据模型服务及数据安全管控等板块组成,实现了数据由资源转化为资产,助力各领域客户提高数据治理与应用水平,加速社会数字化转型;信创云池+云桌面、视频云则是属于联通云应用领域的具体产品,是联通云打造“联接+感知+计算+智能+安全”的算网一体化服务的生动实践。
拥抱智能,向新而行。据了解,中国联通将持续发挥自身优势,与行业合作伙伴一道共创智能新时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4 14:19:30 | 查看全部
原标题:探秘首钢京唐公司的低碳之路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王宇 史贺庆


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道路上,首钢京唐公司有三低,叫低能耗、低排放、低碳,请您跟着记者的镜头去了解一下这些低碳之路上的功臣们。

先说个世界唯一、全球首创的MCCR生产线,全长仅288米,比传统产线节能40%左右。生产模式随意切换、生产工序一气呵成,不像传统产线浇铸和轧制是两个工序,而它,在这都解决了,从“钢水”到“钢卷”仅需25分钟,从前得需要200分钟,您看这能效提高得可真不是一星半点儿啊,所以说这国家优质工程奖获得者实力还是相当在线的。

再来说说首钢京唐公司独创的大比例球团技术,简单说就是调整高炉的饮食结构,高炉的配餐中球团矿比例达到55%以上,每炼一吨铁水,碳排放量就比行业平均降低10%以上。同时还运用了高富氧冶炼技术,就是把更多的氧气吹到高炉的肚子里,帮助它把食物更加充分地吸收消化掉,这一操作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以上。

同样的原理,首钢京唐公司还开发了大废钢比冶炼技术,具体来说就是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钢回炉再造,这样不会产生附加的碳排放,还能从源头上减少铁水的消耗。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我们能投入最高50%比例的废钢,让旧铁变新钢。

同时呢,对于白灰窑产生的二氧化碳,首钢京唐公司建设了国内首例尾气二氧化碳回收项目,将回收的二氧化碳应用于转炉吹炼,年减排二氧化碳量达5万吨。这个项目的重要意义那可是大了去了。

这功臣多得可真是说不完,还有全球首例“燃-热-电-水-盐”“五效一体”高效循环利用系统,开创了低品质能源高效利用的新格局,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万吨。

首钢京唐公司还入选了首批“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培育企业,并成为行业首家接受现场验收的企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4 14:19:42 | 查看全部
原标题:亮相服贸会 圆通已陆续落地超50条跨境电商物流专线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车辉

圆通旗下国际快递物流、物流科技、东方天地港等在内的业务及重点项目集中亮相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目前圆通已陆续落地超50条跨境电商物流专线,逐步覆盖亚、欧、美、澳等重点国家及地区。

据介绍,6月,圆通与哈萨克斯坦国家邮政合作,首次推出中哈跨境快递物流业务,为电商平台及客户提供覆盖哈萨克斯坦全国的全链路物流服务。经过2个月优化升级,当前日均业务量已超过2万票,包裹最快7日内即可送达客户手中。

利用自有航空运力,圆通也在不断提升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国际快递时效及服务保障。在宁波、温州等地,圆通现已开通多条中韩货运航线,以每周20班的频次快速送达超20万票跨境包裹。

跨境物流线路不断优化背后,是圆通持续构建的全球快递物流服务网络。其中,圆通展厅内陈设的“东方天地港”沙盘,就是整张网络核心所在。

东方天地港作为长三角首个专业性国际货运枢纽,承载着圆通“中国联世界,世界联世界”的使命愿景,建成后将承担起全球航空物流枢纽、长三角国际商贸集散中心和共享多式联运中心三大功能,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入驻,实现物流枢纽和高端制造业、进出口商贸业的融合发展。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圆通也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持续优化运营流程,提升服务品质。近期,圆通已全面推出智能取派系统,通过客户反馈或主动标记等方式,为客户实现精准化差异化的取派服务。过程中,系统还将对履约过程及结果进行智能质检及统计分析,发现异常及时介入,并据此构建用户服务画像,便于后续提供与用户契合度更高的取派服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