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5年7月12日企业热点新闻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查看全部

7月8日11时32分,随着最后一次爆破作业成功完成,新建金华至义乌铁路三四线工程(金义三四线)的控制性工程——五峰山隧道顺利贯通,较原计划提前一个月实现节点目标。作为该铁路全线唯一的隧道,其贯通标志着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据悉,五峰山隧道全长2864米,施工环境极为复杂严峻。隧道紧邻正在运营的杭温高铁、沪昆高铁、沪昆普铁等四条铁路干线,最小间距仅45米,施工安全风险极高。同时,隧道需穿越地质条件复杂的山区,施工难度巨大,被列为国铁集团重点管控的高风险工程。

面对紧贴繁忙高铁线施工的严峻挑战,确保运营线绝对安全是首要任务。“安全是悬在我们头顶的利剑,必须万无一失。”中铁十局项目负责人在现场介绍道。

“最核心的是爆破振动控制。”项目负责人强调,“我们在既有高铁隧道内安装了精密监测设备,每次爆破后都根据专业报告动态调整装药量和起爆顺序,硬是把爆破振动牢牢控制在了1厘米每秒以下,远低于1.2厘米的安全红线,确保高铁运行不受干扰。”同时,项目调度指挥中心通过20多套高清摄像头对施工全程进行远程监控,“相当于多了几十双眼睛盯着现场,小到工具摆放不规范都能及时发现。”值得一提的是,项目管理团队在隧道洞口500米范围设置的列车接近报警系统,“火车快来了,系统会自动声光报警并通知现场,所有机械立即暂停,真正做到‘车过机停’,双重保障行车和施工安全。”项目负责人补充道。

据了解,金义三四线建成后,将成为连接金华与义乌的快速新通道,对于优化完善长三角地区铁路网络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邹倜然 通讯员 胡文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查看全部

日前,由中铁上海局承建的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嘉闵线19标迎来重要突破。莘建路站至银都路站盾构区间左线顺利贯通,为后续区间右线盾构掘进及后续轨道铺设、设备安装等工作奠定基础。

19标莘建路站至银都路站盾构区间,线路长约1855米,呈V形坡,水文地质条件受气候影响显著,在盾构穿越和接收区域对沉降控制、防渗漏要求高。项目团队通过组建青年创新工作室和青年突击队,在工法研究、QC课题攻关、现场交底等方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搭设智慧监管平台,将工程设计优化、进度管控及安全监督等功能进行整合,持续发挥项目智慧中心云平台监管效能。通过试验段科学确定掘进参数,依据自动化监测数据实时动态调整,控制同步注浆总量及上下分区注浆比例,减少上部注浆压力及注浆量对铁路结构的扰动,实现毫米级微扰动精准下穿,沉降偏差值优于行业规范。对推进过程中的监测和预警数据提级响应,24小时不间断监测相关设施沉降及位移数据,及时调整施工参数,全力保障运营线安全,实现盾构区间左线顺利贯通。(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甘皙 通讯员 张夫印 李晓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查看全部
科技日报讯 (记者孙瑜 通讯员焦键)记者7月8日从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我国西北在建最大高铁站房——西安东站日前迎来建设新进展,站房主体混凝土结构顺利封顶,屋盖钢结构施工全面开展,为下一步站房屋盖及正立面早日亮相奠定坚实基础。

西安东站是集高铁、普铁、地铁、公交于一体的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建筑总规模39.4万平方米,其中站房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作为我国首个在台塬地形实施配套交通的大型铁路场站,西安东站施工区域地质结构复杂、土壤疏松,入夏以来,持续的高温、雨水天气也成为工程推进的“拦路虎”。

“我们组织施工单位开展劳动竞赛,不断加大人力、机械设备资源投入,共完成了约40万平方米的混凝土结构施工任务,高架候车层52根钢柱吊装完成过半,屋盖钢结构施工全面开展。”中国铁路西安局有限公司站改扩建指挥部指挥长周瑞友介绍,钢柱将支撑起上部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菱形形态钢结构屋盖,展现八百里秦川的恢宏气势。

在主体结构施工加速推进的同时,西安东站雨棚建设也迎来新进展——首跨实体样板正式亮相。这是国内首例无站台柱装配式清水混凝土雨棚,建筑面积约3.98万平方米,单侧雨棚顺轨向跨度18米,垂轨向跨度22米。施工过程中,中铁建设项目团队创新采用全装配式叠合方案,实现了“免模少撑”的效果。“相比于常规的现浇混凝土结构雨棚,我们节约了70%的架体材料消耗,将施工效率提升50%,大大减少雨棚施工工期。”中铁建设项目经理王立省说。

下一步,站房工程将转入二次结构和装饰装修阶段。西安东站建成投用后,将提升西安在全国铁路网中的区位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查看全部
人民日报海外版电(记者康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一座钻石型主塔桥梁飞跃黄河。

近日,国道338线中卫至孟家湾段公路项目控制性工程——中卫黑山峡黄河大桥最后一块桥面板安装完成,至此大桥成功合龙,为年内全线建成通车奠定基础。

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中卫黑山峡黄河大桥位于中卫市沙坡头区,全长1539米,主跨240米,设计时速80公里。大桥共有两座主塔,呈钻石造型,最高145米,是目前黄河宁夏段桥塔最高、倾角最大、施工技术最复杂的公路大桥。大桥主塔内倾角度达到35度,内倾角度在同类桥梁中位居国内前列。

大桥主塔位于黄河河道内,属于二级水源保护地。中交二航局中卫黑山峡黄河大桥项目党支部书记邵文祥介绍,经建设团队反复探讨,最终采用双层钢板桩围堰填芯筑岛施工工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水土流失及黄河水污染。

施工过程中,项目建设团队自主研发并应用了“支架安装+轨道滑移+临时固结”塔区钢梁安装技术,通过设置支架,并在支架上先进行钢结构拼装,再借助滑轨将组合梁安装到预定位置。这项创新技术,解决了超高斜拉桥塔区主梁拼装受中上塔柱影响无法直接吊装就位的难题,大幅度减少了高空作业工程量,在降低施工风险与成本的同时,实现了主梁的精细化施工。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既有国道338线通行压力,完善西北区域公路网络,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连接兰州西宁城市群和宁夏沿黄城市带的重要通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查看全部
记者7月11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近日,西藏自治区吉隆口岸一带发生泥石流灾害,中航无人机现场团队迅速响应,于8日至10日连续3日调派翼龙应急型无人机飞赴灾区,执行紧急灾情侦察和通信保障任务。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专家介绍,面对高海拔、厚云层与复杂山地等极端条件,翼龙应急型无人机抢抓黄金救援时间飞赴灾区,累计飞行19小时。

  在灾区地面通信中断的危急时刻,翼龙应急型无人机搭载的空中基站设备,为受灾区域提供了稳定、大范围的公网信号覆盖,有效打通了“信息孤岛”,成为连接灾区内外、救援前后的“空中生命线”。任务期间,累计恢复接入三网通用户超2000人,承载流量超23GB。

  同时,无人机通过动态优化航线,在为数不多的云缝中开展侦察,并通过合成孔径雷达穿透恶劣天气,成功侦察到部分关键灾情信息。实时回传的灾区一线数据、高清画面直达西藏自治区应急指挥部,发挥灾情侦察和现场拍摄传输的作用,有效解决了“力量突不进去、信息传不出来”等难题,为研判灾情、科学调配救援力量提供了决策支持。(记者宋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查看全部
本报讯(记者刘静)随着最后一段路基工程完工和轨道精准铺设到位,7月5日,由中铁十七局三公司承建的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存车线建设及城轨试验线既有设施移改工程成功完成全部线下工程施工和全线轨道铺设工程,标志着该工程主体结构全面贯通,为后续信号系统施工及全线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存车线工程位于国家铁道试验中心核心区域,是破解站场存车能力饱和瓶颈的控制性工程。随着主体工程贯通,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存车线项目全面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目前,现场正组织密集的专业施工队伍和机械装备,全力推进剩余信号系统的安装、调试工作。

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存车线及配套工程是完善国家铁路试验验证体系的重要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站场存车能力和车辆调度效率,有效解决既有设施能力饱和问题,对保障国家铁路重大科研试验任务顺利开展、支撑铁路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届时,试验中心的“点线能力”将更加协调匹配,基础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查看全部

7月8日,由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中国医科大学生物医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工程主体结构顺利封顶。

该工程是中国医科大学面向“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卓越拔尖创新医学人才而建设的生物医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面对工期紧、任务重、施工环境复杂等多重挑战,在最大限度减少校园秩序干扰的前提下,项目部强化技术交底与方案优化,技术人员全程旁站监督,确保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检验。通过全过程质量管控,项目正朝着打造精品工程的目标稳步迈进。

项目部还严格落实人员进场培训、日常巡查、专项检查等制度,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重点对脚手架、塔吊、临时用电、消防设施等关键环节进行排查整治,确保施工现场安全稳定。(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甘皙 通讯员 王春伟 马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查看全部

入夏以来,气温持续攀高,中铁八局无锡中欧产业园项目持续开展“送清凉”活动,将“送清凉、保安全”的关怀精准送达钢筋加工区、主体结构作业面等高温核心区域,为坚守岗位的一线员工和协作队伍工友撑起一片“清凉绿荫”。

7月9日,一支由青年骨干组成的服务小队化身“清凉使者”,深入施工现场。他们依据工人实际需求,精心准备了风油精、人丹、藿香正气水等实用防暑药品及冰镇绿豆汤等解暑饮品,将清凉与健康送至每位工友手中。高温之下,安全生产的首要任务就是保障每一位工友的安全,为此,项目部严格执行错峰作业制度,严禁疲劳作业,确保高温条件下施工生产安全、有序推进。

除清凉物资之外,项目部同步筑牢“知识防护网”。现场开设的“高温安全小课堂”,重点讲解中暑预防、症状识别与应急处置知识,为工友们提供了实用的安全指南。“入夏以来,项目部调整了作息,检修了宿舍降温设备,这次活动更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规范管理带来的安心。”一位参加培训的工友表示。

据悉,为进一步提升高温保障能力,项目部已规划增设现场休息点、强化食堂解暑饮食供应等务实举措,致力于构建全天候、立体化的施工安全防护体系,让“清凉关怀”成为守护一线建设者安康的持久力量。(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黄洪涛 通讯员 蒙姚姚 赵雪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查看全部

就医场景,分秒必争,但医院周边往往面临交通拥堵、上下车不便,既消耗患者精力,也加重就医焦虑。为解决这一难题,滴滴近日联合江苏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在连云港市妇女联合会、连云港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指导下,联动本地核心医院,在连云港发起“医路畅行”暖心行动,用三个“一点”解决“就医出行最后200米”。7月10日,2025年“医路畅行”暖心项目启动仪式在连云港举办。

“更近”一点:通过设置上车指引、开辟专属绿色通道、设立醒目“滴滴暖心车站”,让网约车进院接送患者、服务患者,乘客少走路,也减少了安全隐患。

“舒适”一点:打造舒适候车休息区,提供休息座椅、充电口、电风扇等用品,让患者及家属在奔波间隙能多一点舒心。

“实惠”一点:持续投入司乘补贴(专属出行券包、司机激励),让乘客就医路享实惠、司机更有获得感。

目前,项目已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高新院区和通灌院区、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连云港市中医院落地,共设置了3条“绿色通道”、5个暖心车站、1个舒适休息区、38个上车指引标识。在滴滴App端内,同步设置了“滴滴车站”的图文上车点指引,乘客在几家医院打车,可根据实际所在地点匹配选择正确的上车点位,引导司乘快速见面,助力更快出发。

同时,滴滴还挑选优秀司机组建医护保障车队,并对司机进行医疗场景“好服务”专门培训,鼓励司机用更娴熟的驾驶技能和更贴心的服务水平,给前往就医或从医院回家的乘客“搭把手”,让路途更暖心。部分车内准备了应急医疗箱和创口贴、清凉油等用品,为医患群体提供更加安心顺意的服务。

滴滴还在院区内提供100元专属医疗出行券包、出院福利包等,并在四家医院的官方微信小程序上线滴滴叫车专区,用户可领取100元券包后直接跳转打车页面,实现便捷叫车。滴滴还将持续发放司机补贴,提升乘客出行体验。

数据显示,自“医路畅行”暖心项目落地后,相比6月,滴滴司机在四家医院的接驾距离平均缩短20米、应答时长同比下降17%。虽然是短短的20米,但往往就避开了拥堵的卡点,加上院内的“绿色通道”,可以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及时、安心地上下车。

“目前,我们已经推进‘医路畅行’在其他地方的落地。”滴滴战略发展事业部总经理张力峰介绍,“我们期待这一模式能惠及更多地方的医患群体,并持续探索,让每一次关乎生命健康的出发,都更加顺畅、安心。”(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车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查看全部

“咱们住院结算后,单位补充医保还能报销多大比例?这事我心里得有数。”职工代表贾新翼激动地说道。“预修库内灯光暗,遇阴天时光线暗,不利于安全生产。”检修车间青工武志豪紧接着举手说。近日,在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安康车辆段的民主恳谈会上,一线职工纷纷发言。

户外民主恳谈会,段领导班子成员、科室负责人与一线职工代表围坐一圈,十分亲近。这种“当面锣、对面鼓”的形式,深受一线班组职工欢迎。

“这问题拖不得!我们马上成立专班,研究电器线路布局,组织购买照明灯,争取明天就让问题得到解决。”针对武志豪提出的预修库灯光问题,该段技术科部门负责人樊明立即取来库区图纸,指着电器线路布局图说。“同时,我们也将在全段开展照明灯光问题排查整治,让这类问题不再困扰大家的作业安全。”

“今天咱们段领导就坐在我对面,我提的食堂菜品更新问题,办公室当场就承诺下周落实。”安康东上行运用车间孙存钱会后感慨,“这让咱觉着说话真管用!‘主人翁’不是虚的!”

为保证职工建议不落空,安康段建立了“收集-交办-反馈-评价”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要求48小时内形成《民主恳谈事项责任分解表》,明确责任部门、解决措施和完成时限,逐一下发到相关科室。要求段纪委的督办小组同步启动,“验、访、查”三招齐出,确保将职工的期盼,钉在实处,锤出回响。在该段段长看来,民主恳谈的精髓不在于解决了多少问题,而在于唤醒了职工内心深处的主人翁意识。这种意识,将汇聚成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工人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李平 李亚 吴超 记者 徐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