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5年7月19日企业热点新闻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4:01 | 查看全部

7月15日至16日,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第十二届员工技能比赛在山东建筑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基层一线的137名技术能手同台竞技,在测量、试验、CAD制图、BIM技术应用等项目中展开激烈角逐,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工匠人才的精湛技艺。

本届比赛呈现出三大亮点:一是参赛选手覆盖面广,既有26名试验检测工程师、15名一级建造师等技术骨干,也有13名新入职员工和4名女职工;二是竞赛项目与时俱进,新增中交蓝图统建BIM产品应用等数字化竞赛单元;三是评分标准更加严格,测量项目精度要求控制在毫米级。

比赛现场,测量组的选手们全神贯注地操作仪器,力求每个数据都精准无误;BIM组的选手则在电脑前熟练建模,展现数字化建造技术。经过两天激烈比拼,24名选手脱颖而出获得金、银、铜奖。南方公司马精杰、华北公司火金超、瑞通建工王鹏杨、华南公司刘宗珂分别在测量、试验、BIM、CAD项目获得金奖。“参加比赛不仅检验了技能水平,更学到了新技术、新工艺。”获得试验项目金奖的火金超深有感悟。

“我们坚持把技能竞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中交路建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已连续12年举办员工技能比赛,累计培养技术骨干1500余人,涌现出了全国劳动模范、省部级劳动模范、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交通行业科技创新人物、中交集团劳动模范等一大批先进代表、工匠典型。

据悉,作为世界500强中交集团基建板块的核心企业,中交路建始终践行“以业绩论英雄、英雄不问出处”的人才理念,公司持续加大技能人才培养投入,已建成50余个创新工作室,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模式,建立起从新员工到技术专家的全链条培养体系,有效激发了人才队伍的创新活力,建立起一支崇尚劳动、敬业守信、勇于创新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为打造“一流基建价值链集成商”、服务交通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静 通讯员 石佳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4:01 | 查看全部

连日来,重庆市持续高温,用电需求不断攀升,7月17日11时33分,重庆电网负荷达2852万千瓦,同比增长17.66%,较去年最大负荷增长0.53%,创历史新高。

为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24小时不间断监控全市电力供需平衡情况,利用电力大数据提前分析负荷特性,结合气象信息进行负荷精细化预测,及时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加强对重点变电站、线路的监控,确保电力设备保持稳定运行状态,及时有效缓解局部供电压力。

“高温天气以来,我们统筹内发外购资源,发挥大电网资源配置能力,确保全市电力供应安全平稳。”国网重庆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运行处副处长梁伟说。

加强外电入渝方面,“疆电入渝”工程自今年6月10日投产送电以来,最大输送功率达400万千瓦,约占电网最大负荷的七分之一。累计输送电量21.3亿千瓦时,可满足重庆市全市家庭约91.38天的用电需求,足够236.43万户家庭在这个夏天实现“空调自由”。除“疆电入渝”工程外,去年底投运的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也在今年夏季发挥了重要作用。重庆电网承接川西甘孜、阿坝地区水电等清洁能源,有效提升了西南地区电力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设备运维方面,在500千伏陈家桥变电站内,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运维值班员欧阳帆等人对全站重要电力设备进行特巡,与此同时,一台智能巡视机器人也在围绕站点开展红外测温特巡。

“这台机器人具备可见光、红外测温两个‘眼睛’,按照提前设置的程序和路线,每天自动完成多次设备巡视和测温工作,一旦发现问题会及时报警。”欧阳帆说。

迎峰度夏期间,国网重庆电力恢复26座变电站有人值守,日均出动人员超1000人次,车辆540台次,开展特巡特护695次,开展605次红外测温,防山火网格化驻点值守109处,及时发现并消除设备缺陷隐患,全方位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下一步,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将持续做好电网运行与发电安排,加大中长期和现货购电力度,全力保障全市人民清凉度夏用电需求,全力服务支撑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国 通讯员 王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4:01 | 查看全部
本报讯 (记者刘友婷) “在这里,我不仅深化了对专业研究领域的认知,更建立起技术赋能商业价值的系统化思维。”日前,在华为负责对话式数据智能助手研发的文超,谈起2023年在华为云服务产品部8个月的实习经历时直言。

作为2023届华为云计算开发工程师实习生,文超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实习期间,他基于数据可视化与人机协作技术,打造了一系列交互式可视分析原型系统,并将它们应用在了数据洞察平台,帮助产品以更高效的方式实现更智能的数据分析体验。结束实习后,在2023年秋招中他入职华为。

记者从华为获悉,华为2025年“勇敢新世界”应届生招聘,开放了AI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硬件技术工程师、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等60余类岗位,拟招聘优秀应届毕业生1万余人,相较于2024年预计实现两位数增幅。

围绕AI大模型、高性能计算、生态发展等,华为深化“高精尖”人才引进,持续获取社会精英人才。此外,还推出涵盖开发、测试、前沿技术探索、财经等领域的实习生项目,全年计划培养5000余名未来精英,为高校学子搭建产学融合的成长阶梯。

一直以来,华为致力于打造多层次培训体系,构建人才成长“加速器”。

华为选用有成功实践经验的业务专家和管理者担任讲师或教练,在员工的不同成长阶段开展赋能和个性化培养。

为帮助员工自主学习和成长,华为还构建了多元、全面、系统的学习资源和平台。此外,还建设了2万多个内外部知识论坛和社区,支撑员工网络化、社交化、自主化学习。

2024年,华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人均参训时长65.5小时,参与授课讲师2.7万余人。为了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华为运用AI和最新的数字化技术迭代创新打造了智慧教室2.0,支撑线上线下融合教学。

“公司持续采取积极进取人才战略,构建多元化引才体系,通过创新人才培育机制和开放生态合作体系,持续为人力资源市场注入稳定动能,促进高质量就业。”华为有关人士表示。

据介绍,华为通过构筑内部人才赋能新生态,打造多层次培训体系和定制化成长路径,助力员工在工作中不断突破自我界限。2024年,有近万名员工通过内部系统培训、技能转换,实现了个人职业发展转变,为业务高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通过“鸿蒙”“鲲鹏”“昇腾”生态合作项目,华为已与国内百余所高校、多家生态企业建立深度合作。目前,开发者社区累计发展开发者突破千万,生态链拉动就业机会已逾千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4:02 | 查看全部
本报讯 (记者刘静 通讯员许侨慰 刘慧琳)早上7点,食堂弥漫着温州糯米饭的葱油香气。钢筋工童绥兵用完早餐,到隔壁的“正向激励超市”用安全积分兑换冷饮,戴上定位安全帽步入钢筋加工厂——这是中铁二十二局温州南动车所项目部为500名建设者打造的产业社区实景。

该项目部引入数智化与物业化管理模式,以“三点两堂一中心”为核心,提供餐饮住宿、便捷体检、纠纷调解、学习培训以及数字化服务,持续优化基建产业工人的生活质量。

在一站式劳务服务站,劳务员朱文磊正在为新入职的工人办理入住手续——刷身份证、录人脸信息、领取电子饭卡、建立积分账户,全程不过10分钟。

夜幕下的产业社区,工匠学堂亮着灯光。从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基础技能,到职业道德培育,从电工证培训到装配式建筑施工要点,班组工人在产业社区就能找到成长跑道。“过去工友在板房消磨夜晚时光,如今50%工人主动参训。”劳务员蒋志伟指着教室内忙碌的景象介绍。

“产业社区不仅是福利,更是生产力。”项目党支部书记赵俊杰算了一笔账,工人每天节省通勤时间1小时,夜间技能培训参与率显著提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4:02 | 查看全部
7月16日,磨盘山隧道内传来一声清晰的指令——“底座就位、现在紧固螺帽”。随着最后一个螺帽被稳稳拧紧,由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承建的成渝中线首根接触网隧道吊柱顺利完成安装,标志着成渝中线重庆段接触网专业施工正式拉开序幕。

成渝中线高铁自重庆北站渝万场向西引出,经新建科学城站、铜梁站、大足石刻站、安岳站、乐至站、简州站6座车站后终至成都枢纽成都站,线路全长292公里,其中重庆段正线长度102.698km公里,桥梁50座,正线隧道14座,桥隧比88.83%。接触网专业主要工程包括承导线架设259.37条公里,支柱安装2399根、吊柱安装2131根,硬横梁54组。

成渝中线铁路建成后,将与已建成运营的西成高铁、郑渝高铁,以及在建的成达万高铁、西渝高铁、渝万高铁等多条线路连通。届时,成渝地区路网结构会更加完善,沿线人民群众出行会更加便利。(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国 通讯员 王子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4:02 | 查看全部

“纳赤台地区突发暴雨,立即组织人员,对管内设备进行全面巡视。”7月15日23时25分,青藏铁路集团格尔木电务段格尔木信号车间纳赤台信号工区工长王栋接到调度电话,他立即带领6名纳赤台信号工区6名职工,冒雨对管内纳赤台、小南川、昆仑桥、南山口4个车站设备展开拉网式排查。

工程车顶着漫天大雨快速上路。“大家要重点检查机械室是否漏雨、信号机柜是否进水、设备周边是否有滑坡等情况。”工程车内,王栋嘱咐道。

16日0时10分,工程车到达海拔3400多米的纳赤台站,王栋将大家分成两个小组,采取“徒步+远程监控”相结合的方式,逐一对车站信号设备、房屋建筑、周边环境展开全面细致的巡查。

王栋将对讲机固定在胸口,一手握着强光手电,一手拿着铁锹,沿着排水沟缓缓行走。“这里水流很急,但没有堵塞或滑坡痕迹,注意脚下,不要滑倒。”王栋一边仔细观察,一边提醒身边同事。

“还好,咱们对排水沟、基础设施进行了汛前清理,排水很流畅。”职工李增成说。

在一架信号机旁,另一小组的老职工陈宇祥和同事冶维福正在检查信号机基础设施,陈宇祥踩着没脚的雨水,用铁锹拨开基础硬化面上的石块和杂物,雨水顺着雨衣帽檐不断滴落。

雨时大时小,但巡查从未停歇。“经过不间断巡查,纳赤台、小南川、昆仑桥、南山口4个站信号设备、房屋建筑、周边环境全部安全,没发现异常情况。”凌晨6时05分,王栋向段调度汇报。迎着朝霞,职工们踏上返回工区的路。(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赵风斌 赵辉 张维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4:03 | 查看全部

“耿子文,今晚学啥?我看你那笔杆子都快啃断了!”傍晚时分,中铁六局电务公司第一区域项目部沈阳枢纽改造工程驻地会议室灯火通明,刚结束施工任务的青年技术员们带着一身汗水与未解难题,每天雷打不动,准时参加“深夜课堂”的学习。

集中学习

“深夜课堂”是项目部自发组织的学习平台,自工程开工以来,已经坚持实施2年有余。每晚7点到9点,作业队负责人及技术骨干轮流担任讲师,围绕通信、信号、电力、接触网等专业,系统讲解施工工艺标准、关键设备原理、图纸会审要点、施工组织设计优化方案等实用内容。课堂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现场答疑”的方式,特别注重解决当天施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学习讨论

“白天电缆敷设时出现的干扰问题,经过今晚的讨论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案。”技术员耿子文兴奋地说道。像这样的“实战复盘”已成为课堂常态,安全主管李康宁说:“白天干活,晚上研讨,这种模式让年轻同志进步特别快。”

据项目部负责人张璐磊介绍,“深夜课堂”是项目部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通过思想引领、专业培训、导师带徒等多元方式,为青年员工搭建快速成长的平台,截至目前,已开展百余场,解决现场技术难题20余项,培养出3名能够独当一面的青年技术骨干。项目部将持续深化沉浸式、实战化培养模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复合型技术人才。(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王瑞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4:03 | 查看全部

在祖国南疆凭祥口岸,繁忙的铁路线不仅是联通内外的“钢铁动脉”,更悄然织就了一张覆盖职工心田的温情网。由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凭祥站区工会工作协调委员会(工协委)精心编织的这张网,让这座国门车站成为300余名职工名副其实的“心安之所”。

“如今环境真是好太多了,像到了家一样!”线路工陈雷东看着翻新后的宿舍感慨。

过去,老旧的宿舍楼墙面斑驳、设施老化,雨季漏雨、道路泥泞,生活多有不便。工协委启动“安居”工程后,对宿舍楼进行了全面翻新:粉刷一新、水电升级、重做防水,楼外排水系统也得到彻底改造。整洁明亮的居住环境,让职工真切感受到“以站为家”的温暖。

同时,工协委深挖站史底蕴,打造书香弥漫的阅览室作为“充电”港湾,举办“读经典·颂党恩”读书分享会碰撞思想火花。他们还主动携手口岸联检单位、地方工会等,组织篮球赛、书法展等活动,点燃职工热情,熔铸“扎根边疆、建功国门”的坚定信念。

工协委深知安居更要“乐业”。他们推行文体设施共享共管机制,打破单位界限,将文化活动室、职工活动中心打造成所有成员的“共享客厅”。职工运动会、文艺汇演成为大家展示风采、传递快乐的舞台,阅览室的书籍则成为自我提升的“加油站”。

为了满足多元精神需求,工协委持续更新“活动菜单”:读书分享会启迪智慧,摄影比赛捕捉边关壮美,手工坊创造生活惊喜。尤为暖心的是,搭建的婚恋交友平台,将关怀延伸至“八小时之外”,为单身职工牵起缘分红线。

高效解决职工诉求是工协委工作的又一重点。“宿舍楼下的路灯不亮了?扫码反映一下!”信号工卢家瑞通过扫码提交问题,当天下午维修就完成并收到推送。这得益于“马上就办”服务机制:线上线下窗口随时待命,“24小时内必有回音、进度实时可查”的承诺,让“码上办,马上办”成为职工信赖的品牌。

服务不止于快速响应,更追求精准和温度。工协委打造的“为您服务”数字化平台,更是职工的“贴心管家”:食堂“云端晒菜单”供职工投票点餐,线上问卷实时收集建议,工会、团委资源高效整合,20多项日常业务“一站式”线上办理,实现“让职工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厂务公开则通过公开栏、工作交流会及时透明公开重大事项,“职工有话说”平台全天候开放收集金点子,定期的满意度调查持续推动服务提升,让职工感受到主人翁地位。

从边境“钢铁动脉”到职工“温暖港湾”,凭祥站区工协委通过“共建”改善环境、以“共享”丰富生活、靠“共治”保障权益。如今的国门站区,货物通关繁忙

有序,职工笑脸温馨洋溢,生动书写着新时代“职工之家”的温暖篇章——这里,是枢纽,更是家园。(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庞慧敏 通讯员 资音 潘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4:04 | 查看全部

7月16日,“智联世界·路启新程”首届三一路机全球大客户峰会在湖南长沙开幕,向全球传递产品实力与全球化决心。电动压路机、电动铣刨机、单钢轮压路机、平地机等59台路面机械设备组团亮相,全面展示三一在路面机械领域的创新成果,吸引众多全球客户代表试乘试驾。

在无人摊压机群现场演示区,“黑科技”轮番亮相。三一无人摊压机群拥有行业领先的高端成套智能化施工解决方案,可“一键”施工。只见工作人员设定参数后,一台无人驾驶摊铺机即精准铺设出约百米长的沥青路面,紧随其后的两台双钢轮压路机与两台轮胎压路机默契配合,完成初压和复压工作。

全程无人驾驶,高效协同,令客户连连惊叹。当日,40位全球客户与三一路机签订设备意向订单。

三一集团副总裁、泵路事业部董事长蒋庆彬透露,路机板块是集团近几年着重发力和快速增长的板块。近两年来,通过油漆革命、管线精细化、顽疾攻关等质量升级手段,路机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同时通过重点攻克辅助作业、智能压实、在线检测等关键智能技术,实现施工过程的自动化、标准化和少人化,大幅提升了施工质量。

2002年,两台平地机出口摩洛哥,拉开了三一全球化序幕。三一集团副总经理、泵路事业部海外营销公司总经理杨校介绍,三一路机设备已在41个国家登顶单品市场占有率榜首。为进一步提升海外服务能力,三一路机还从国内代理商、分公司选聘31名中高级服务工程师,开展海外路机服务“金种子”培训活动。(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鑫 方大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4:04 | 查看全部

7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总工会联合利通区住房城乡建设和交通局正式启动了2025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劳动竞赛。来自5个标段施工单位的40余名一线职工代表参加启动仪式。

此次竞赛为期4个月,设置外墙保温考评和屋面防水层考评两个项目,旨在搭建一个劳动技能交流切磋的平台,充分激发建设者的劳动热情,促进各参建单位在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同时,严把质量关、安全关,切实将民生工程建成民心工程,实现9个老旧小区的高质量改造。

据了解,利通区2025年计划实施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涵盖金星镇、胜利镇、古城镇的46栋楼,共13.99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直接受益群众1600户,项目总投资2608万元。该项目主要改造内容包括供电局家属楼、西湖小区、自来水家属院、二汽家属楼、永昌小区、左营小区、左营家园小区、交通局家属楼、建行小区楼栋的屋面、外墙、楼梯等公共部分。

项目改造完成后,不仅可以显著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还将通过节能改造、设施完善等措施,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为利通区城市更新注入新动能。(工人日报客户端 记者 马学礼 李静楠 通讯员 鲁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