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大庆油田骄阳似火,中油电能热电一公司厂区被热浪裹挟,主厂房内温度飙升至45℃,空气灼热得仿佛能点燃。正值4号机组A检攻坚期,技术监督部金属实验室的员工们接过检修委托单,便一头扎进这片“蒸笼”,管线光谱检测与测厚工作在他们手中紧张而有序地推进,为机组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金属防线”。 蓝色的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紧贴在背上,安全帽下的脸颊汗珠滚滚,顺着下颌线滴落。他们肩头挎着的光谱仪、测厚仪在高温下泛着微光,却丝毫未影响动作的精准——打磨、校准、检测,每一步都如教科书般标准。 “管道检测容不得0.1毫米误差。”现场负责人于雷抹了把汗,声音带着高温炙烤后的沙哑。不远处,检测员鹿巍正用砂纸细细打磨管道表面,红色防锈涂层被磨去,银亮的金属本色显露出来。 “这一步得让检测面‘素颜出镜’,数据才靠谱。”他将光谱仪探头稳稳贴上去,屏幕上立刻跳出元素符号与数值,身旁的同事早已翻开记录本,笔尖飞速滑动,每一组数据都要与委托单反复核对,确保分毫不差。 测厚时,他们更是寸步不让:直管段选4个点,弯头取3个点,遇到常年受介质冲刷的易损部位,便反复测量确认。入夏至今,近千项检测任务的精准数据,成了机组平稳运行的“定心丸”。 当最后一个检测点的数据录入完毕,疲惫的脸上难掩欣慰。这些高温下的“金属医生”,正用0.1毫米的较真、45℃里的坚守,将责任写进每一次检测,守护着机组安全运行的每一刻。(工人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沈艳秋 记者 徐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