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5年7月26日企业热点新闻

 楼主|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日前,国家管网集团工程技术创新公司与建设项目管理公司等单位联合攻关的“大坡度山区管道钨极氩弧自动焊接关键技术与应用”成果顺利通过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协会专家鉴定。该成果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氩弧自动焊接装备的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技术成功破解了山区大坡度管道采用手工焊或“手工根焊+自动焊填充盖面”组合焊接方式存在的焊接质量控制难度大、焊接效率低、留头多等突出难题。通过创新应用谐波振动、弧长控制及焊缝跟踪等理论研制全位置钨极氩弧自动焊装备,开发了适于管道氩弧自动焊接的U型窄间隙坡口及全自动焊接工艺,并应用概率统计分布理论,建立了适于管道氩弧自动焊接的缺陷检出率计算方法与缺陷定量分析方法,实现了15°-30°大坡度山区复杂地形的无断点连续焊接施工。

目前,该技术已在西气东输三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川气东送二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中成功应用,提升了全自动焊应用比例,保障了焊接质量与焊接效率。

据悉,未来,国家管网集团工程技术创新公司将拓展整合外部优势资源,持续深耕油气能源储运工程技术领域,以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加快推进“全国一张网”高质量建设,推动行业升级发展,更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7月23日,由中建三局承建的禄丰市全钒液流储能项目220kv升压站成功并网投运。

禄丰市全钒液流储能项目作为云南省首个全钒液流长时储能项目,项目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市,总投资12.27亿元,占地面积53.09亩,建设规模为100MW/400MWh,年平均充放电2.4亿度。其建设内容涵盖储能电池舱、PCS升压舱、均衡柜、升压站、送出线路等。在此次升压站并网投运过程中,中建三局项目团队面对时间紧、任务重、技术要求高等挑战,建设者们24小时不间断作业,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历经约19个小时的艰苦奋战,最终确保了升压站顺利并网投运。

项目建成后,将为云南滇中地区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提供“时间+空间”双重调节能力,有效缓解电网消纳压力,降低弃风弃光率。同时,作为禄丰市“源网荷储充”示范基地的标杆工程,项目还将与区域综合交通、充电基础设施等形成协同效应,助力禄丰市打造西南地区绿色能源枢纽。不仅如此,项目还将带动禄丰市钒钛产业延链补链,进一步丰富当地新能源产能业态,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明显拉动作用。(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黄榆 通讯员 陈鑫 张铭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7月20日,随着湖南炉慈高速公路东岳观管理中心监控大厅开启送电调试,标志着由中铁十局承建的湖南炉慈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正式进入通车前的系统调试阶段,距离9月底建成通车又近一步。

炉慈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G59线(呼和浩特至北海高速公路)的一段,线路起于湘鄂两省交界的炉红山(湖南省石门县与湖北省五峰县交界处),止于常张高速公路慈利西互通西边的张家山,线路全长约79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100km/h。中铁十局电务公司承建了炉慈高速公路全线机电工程。

据介绍,截至目前,参建项目部已完成全线通信管道的敷设和收费、通信、监控三大系统的设备安装,完成9条隧道共计22公里的隧道机电工程施工,以及1个监控分中心、4座收费站、2个服务区、1个停车区和1个枢纽互通的机电工程施工任务,机电工程总体进度已达95%。通信干线已与既有路段对接,各系统设备正在送电调试。

炉慈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将作为一条便捷的旅游通道,从北至南依次连接长江三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壶瓶山、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工人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于莉 杜伟 记者 邓崎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夏日炎炎,高温酷暑的天气给户外作业的职工们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为做好夏季高温防暑降温工作,有效预防和缓解高温作业下职工可能出现的各种不适,日前,中铁二局电务公司玉门铁路项目部工会精心组织了一场温馨满满的“夏送清凉”慰问活动,为项目部及一线工人送去了一份份清凉与关爱。

此外,项目部还贴心地准备了一系列防暑降温小贴士。通过工地的宣传栏、职工微信群等多种便捷渠道,将这些实用的知识发放给每一位职工。内容涵盖注意饮食卫生、合理搭配饮食、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等方面,旨在帮助大家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更好地应对高温天气。(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静 通讯员 郭清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7月25日0时30分,仪禄高速(仪征至禄口国际机场)枣林湾特大桥跨宁启铁路主桥成功转体。该桥单幅重达15000吨,左右两幅分别逆时针旋转49.5°、52°,用时70分钟精准到达指定位置。

据了解,该转体桥由南京上铁地方铁路开发有限公司代建,采用新型双工作面转体盆式支座,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此次转体成功,填补了双转动面转体装置在桥梁转体施工中应用的空白,为跨既有线桥梁转体施工提供了有效参考。据中铁十局现场技术负责人介绍,该转体桥采用的新型双工作面转体盆式支座装置,通过巧妙的内部构造设计,使桥梁在转体过程中具有两个滑动工作面,不仅现场安装便捷,姿态调整也更容易。相较于传统球铰支座,该结构的最大优势在于增加了一个新的滑动工作面,使得转体支座具有两个摩擦副,桥梁转体施工风险系数能够降低50%。

仪禄高速公路是江苏省“十五射六纵十横”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京都市圈环线的组成部分。(工人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江潭 记者 邓崎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7月25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发布“矿物元域V1.0”。作为中国矿产全力培育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之举,“矿物元域”以元域为生态、以服务为机制、以交易为核心,着力构建矿产资源全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新基建体系”。以“探、产、供、储、销”全链数据为基础,动态映射矿山、港口、工厂、交易市场等核心场景数字空间,让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数字孪生,实现态势全域感知。聚合全域数据要素,通过智能协同与深度解析,赋能生产模式、管理方式、流通体系与服务流程的全面转型升级,实现效率最优化与效益最大化。通过为矿产资源行业装上“数字大脑”,让每一块矿石可追踪、每一笔交易可信任、每一个决策可信赖。

“矿物元域”以“1112N”——一朵云、一张网、一空间、两平台、N个智能体为架构。依托产业级开放智能云平台、全方位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网、行业级可信数据空间,矿产大数据平台、供应链服务平台,以及行业大模型+多个智能体,打造智慧服务枢纽,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让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互为赋能,服务保障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更好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召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7月20日至24日,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第53届技能大赛(火电热控)在南京成功举办。本次大赛由国电南自承办,华电电科院提供技术支持。

本次大赛作为中国华电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深度融入国家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新要求,以“适应新形势、钻研新技术、用好新系统、掌握新技能”为竞赛导向,紧扣电力生产实际需求,聚焦热控专业核心技术,首次搭建“华电睿蓝”自主可控DCS竞赛平台,深化前沿技术应用,强化系统实操,全面检验选手在新形势下必备的知识宽度、技能深度和解决系统性复杂问题的综合素养。

大赛以构建“实学、实训、实战、实干”的贯通式技能培育实践平台为目标,设置理论考试、个人实操、团体实操三大项目。来自公司系统27家直属单位的38支参赛队伍、130名火电热控专业优秀人才同台竞技,硬核比拼,生动展现了华电产业工人“创新奋进、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经过激烈角逐,24名选手获得个人奖、6支队伍获得团体奖。

中国华电坚持以赛促训、以训促学、以学促用,集团公司、各参赛直属单位、基层企业分层级组织开展培训263场、5052人次,实现公司系统热控专业3000余名从业人员培训大练兵、全覆盖。大赛是对公司系统火电板块热控专业队伍技能水平的一次集中检阅,更是弘扬工匠精神、厚植人才沃土、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平台,锤炼了热控专业人才队伍应对复杂工况、保障机组“顶得上、发得稳”的关键能力,为公司能源安全保供筑牢坚实的技术根基。(工人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张志勇 记者 邓崎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7月20日至24日,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第53届技能大赛(火电热控)在南京成功举办。本次大赛由国电南自承办,华电电科院提供技术支持。

本次大赛作为中国华电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深度融入国家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新要求,以“适应新形势、钻研新技术、用好新系统、掌握新技能”为竞赛导向,紧扣电力生产实际需求,聚焦热控专业核心技术,首次搭建“华电睿蓝”自主可控DCS竞赛平台,深化前沿技术应用,强化系统实操,全面检验选手在新形势下必备的知识宽度、技能深度和解决系统性复杂问题的综合素养。

大赛以构建“实学、实训、实战、实干”的贯通式技能培育实践平台为目标,设置理论考试、个人实操、团体实操三大项目。来自公司系统27家直属单位的38支参赛队伍、130名火电热控专业优秀人才同台竞技,硬核比拼,生动展现了华电产业工人“创新奋进、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经过激烈角逐,24名选手获得个人奖、6支队伍获得团体奖。

中国华电坚持以赛促训、以训促学、以学促用,集团公司、各参赛直属单位、基层企业分层级组织开展培训263场、5052人次,实现公司系统热控专业3000余名从业人员培训大练兵、全覆盖。大赛是对公司系统火电板块热控专业队伍技能水平的一次集中检阅,更是弘扬工匠精神、厚植人才沃土、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平台,锤炼了热控专业人才队伍应对复杂工况、保障机组“顶得上、发得稳”的关键能力,为公司能源安全保供筑牢坚实的技术根基。(工人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张志勇 记者 邓崎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7月22日,由中铁九局承建的沈吉线西阳至马相屯段水害整治工程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春登河特大桥首个墩柱顺利浇筑完成。此举标志着该关键控制性工程正式转入墩身结构施工新阶段,为沈吉水害整治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向着保障沈吉铁路干线安全畅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

沈吉线西阳至马相屯段水害整治工程地处吉林市西部丰满区与永吉县境内,涵盖拆迁、路基(含站场)、桥涵、隧道、轨道、站场建筑及附属工程、大型临时设施及过渡工程等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路基总长18.757公里,新建及改造车站2座,特大桥4座、大桥3座,需完成简支T梁制、运、架146孔,建设框构中桥2座、框架小桥10座、铁路涵洞65座,全线铺轨总长23.905公里。该项目的建成通车意义重大,将彻底根治西阳至马相屯段长期存在的水害隐患,显著提升沈吉铁路这一东北地区重要干线的抗洪防灾能力与运行安全稳定性,保障连接吉林与沈阳的铁路大动脉安全高效畅通。

春登河特大桥作为项目重难点及控制性工程,施工区域地形复杂,技术挑战突出。为确保首墩浇筑一次成优,项目部技术团队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针对钢筋绑扎精度、模板安装稳固性、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等关键工序,深入开展技术研讨,制定了详尽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全程旁站监督,严格把控每一道工艺环节,确保了首个墩柱的优质高效完成。(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甘皙 通讯员 孙立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7月23日,大庆油田骄阳似火,中油电能热电一公司厂区被热浪裹挟,主厂房内温度飙升至45℃,空气灼热得仿佛能点燃。正值4号机组A检攻坚期,技术监督部金属实验室的员工们接过检修委托单,便一头扎进这片“蒸笼”,管线光谱检测与测厚工作在他们手中紧张而有序地推进,为机组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金属防线”。

蓝色的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紧贴在背上,安全帽下的脸颊汗珠滚滚,顺着下颌线滴落。他们肩头挎着的光谱仪、测厚仪在高温下泛着微光,却丝毫未影响动作的精准——打磨、校准、检测,每一步都如教科书般标准。

“管道检测容不得0.1毫米误差。”现场负责人于雷抹了把汗,声音带着高温炙烤后的沙哑。不远处,检测员鹿巍正用砂纸细细打磨管道表面,红色防锈涂层被磨去,银亮的金属本色显露出来。

“这一步得让检测面‘素颜出镜’,数据才靠谱。”他将光谱仪探头稳稳贴上去,屏幕上立刻跳出元素符号与数值,身旁的同事早已翻开记录本,笔尖飞速滑动,每一组数据都要与委托单反复核对,确保分毫不差。

测厚时,他们更是寸步不让:直管段选4个点,弯头取3个点,遇到常年受介质冲刷的易损部位,便反复测量确认。入夏至今,近千项检测任务的精准数据,成了机组平稳运行的“定心丸”。

当最后一个检测点的数据录入完毕,疲惫的脸上难掩欣慰。这些高温下的“金属医生”,正用0.1毫米的较真、45℃里的坚守,将责任写进每一次检测,守护着机组安全运行的每一刻。(工人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沈艳秋 记者 徐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