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迎来开通运营“满月”。一个月来,新线带动了铁路沿线及长途客流增长,日均到发旅客超4.3万人次。其中,重庆至长沙及沿线日均到发超2.8万人次,成都至长沙及沿线日均到发超1.1万人次。 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线路不仅是贯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长株潭城市群间的高速走廊,更终结了渝东南不通高铁的历史,为沿线经济社会与文旅发展注入了跃动的脉搏。 渝东南融入“1小时经济圈” 该段高铁的开通,将黔江区与重庆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大幅压缩至1小时左右,以黔江为中心,形成“1小时到重庆、3个多小时到成都、3个多小时到长沙”的高效交通圈。 对百姓而言,高铁正重绘生活半径与幸福图景。曾经的“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正被“上午濯水品鸡杂,下午长沙逛橘子洲”的跨省漫游新体验取代。 “清晨赴重庆中心城区办事、求学、就医,傍晚就能归家”的同城便利,如今触手可及。刚拿到高考录取通知书的郑宇深有感触:“从重庆东站出发,1小时就能到黔江,早上在主城吃碗小面,中午就能尝到地道的黔江鸡杂,太方便了!” 为全力保障旅客顺畅出行,铁路部门聚焦提升出行体验,通过动态实施“一日一图”精准匹配运力需求,在关键站点增派力量加强引导确保秩序井然,党团员志愿服务队主动靠前提供“一站式”咨询帮扶,从流程优化和特色服务维度打造高效暖心的出行环境。 记者在现场看到,重庆东站巨型玻璃穹顶引入自然光,配合高效集成空调系统,营造出明亮舒适的候车空间;彭水、武隆等站创新启用重点旅客可视对讲系统实现精准服务,并配备双向直进式安检通道显著提升通行效率。 铺就人民出行幸福路 飞驰的高铁,不仅串联起散落的非遗明珠,托举起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愿景,更深刻改变着沿线人民的生活,为少数民族地区铺就了一条通往共同富裕的幸福之路。 南川区大观镇蔬菜智慧工厂里,三色番茄、丝瓜等特色农产品正借高铁东风拓宽销路。“高铁通了,主城区来考察的农企明显多了。”工厂负责人感慨道。作为重庆市首批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南川区正以特色农业为基,大力发展“农业+旅游”,重点培育周末经济、研学体验经济,一条依托高铁的“经济走廊”加速成型。 武隆羊角豆干、黔江鸡杂、彭水苕粉等承载着乡愁的地道风味,也乘着高铁香飘四方。“高铁通车后,店里生意明显更火了,傍晚常坐满客人。”黔江区正阳新城美食街,经营黔江鸡杂店的邓女士笑着说。 据悉,2025年,黔江鸡杂全产业链价值预计突破10亿元,羊肚菌年产值超1亿元,黔江已形成20万吨玻纤、20万吨再生铝、20万吨合金的强劲产能,不仅成为区域产业高地,更创造了大量优质就业岗位,作为川渝铝产业链协同重点区县和全市玻纤基地,跨区域产业协作的活力持续释放。 从“深闺瑰宝”到“网红地标” 这条钢铁巨龙而今串联起2处世界自然遗产、2个5A级及6处4A级景区,让昔日“养在深闺”的阿依河、蚩尤九黎城、乌江画廊等优质资源,与武隆喀斯特、南川金佛山等世界自然遗产形成联动。“朝发夕至”的便捷,不仅让“1小时旅游圈”成为现实,更推动渝东南从“边缘末梢”跃升为文旅开放的“前沿阵地”。 “高铁通车后,重庆中心城区到武隆最快只要约40分钟,目前,高铁Pass卡已售出1567张,‘一卡在手,畅游武隆’的便利,让游客能轻松解锁从山地探险到草原休憩的多样玩法,为多元化旅游体验注入了强劲新动能。”武隆旅游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亚千介绍道。 高铁效应持续释放,渝东南“快旅慢游”新格局加速形成。彭水蚩尤九黎城通过非遗展演、灯光秀等活动提升体验,九黎大酒店住宿率增长20%;武隆归原小镇“深秋里”民宿每日往返高铁站接送客人,客流显著增加。 如今,像重庆市民李琴一家这样:半小时直达武隆探秘芙蓉洞,到彭水仰望蚩尤九黎城图腾、沉醉乌江“梦境光影”,在濯水古镇品尝非遗鸡杂——这样的惬意出行,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国 通讯员 李秋璇 梁艺菲 雷雪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