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5年9月11日企业热点新闻

 楼主|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9月10日,随着载有240名邮轮旅客的Z316次列车从成都顺利抵达青岛北站,由山东港口邮轮发展集团与国铁济南局青岛站首次联合推动的邮轮旅客“海铁联运西南通道”正式打通。标志着铁路系统与港口集团深度协同构建“立体交通+邮轮服务”创新模式取得重大突破。

长期以来,青岛邮轮母港内陆尤其是西南通道客源拓展受限。面对这一行业共性难题,山东港口邮轮发展集团与国铁济南局青岛站组建联合攻关团队,以“破解瓶颈、激活市场”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服务为核心,重点挖掘内陆客源市场的潜力,并洞察其核心痛点,提前2个月深入成都等西南地区旅行社实地调研,精准锁定旅客出行时间、人数规模等核心需求,创新性提出“定制化运力保障+全链条联动服务”方案,为破解矛盾提供了“青岛答案”。

国铁济南局青岛站充分发挥铁路网络优势与枢纽服务能力,为西南大通道的打通提供了“硬核支撑”。针对邮轮旅客“大规模、集中化”出行特点,不仅联系在Z316次列车上专项加挂两节卧铺车厢,从运力端保障240人大型团队的批量出行需求,更在青岛北站创新开设“邮轮旅客专用通道”,提供专人引导和专位泊车等服务,实现“火车—大巴—邮轮”的无缝衔接,打破传统交通壁垒,大幅提升旅客通行效率。青岛站与青岛邮轮母港形成的“铁路+港口”协同服务闭环,既为内陆旅客提供了“经济舒适、便捷高效”的出行选择,也为青岛邮轮母港构建起“辐射西南、连接内陆”的立体交通网络。

除了提供基础运力支持外,青岛站与青岛客运段还联合推出定制团餐服务,构建了覆盖购票、进出站、旅途服务与特色餐饮的一站式服务链条,有效促进了大交通市场的融合发展。在国内邮轮市场保持增长却面临产品同质化挑战的当下,海铁联运西南通道的打通,为青岛邮轮产业实现差异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为打造高端化、特色化的邮轮产品提供了有力支撑。

未来,双方将持续推动“海铁联运”合作模式常态化运营,并逐步向西北、华中、华南等更多省份拓展,持续扩大青岛邮轮“海铁联运”网络的辐射范围。这一创新模式为“引客入鲁”战略提供了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为加快建设国际领先的邮轮文旅港、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新标杆。(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9月7日,220千伏新珠珊变电站#1主变第五次冲击合闸成功,标志着这座运行超47年的赣西首座220千伏变电站完成整站改造,以全新姿态开启传承与革新的新篇章。

1978年4月27日,220千伏珠珊变电站建成投运,在江西电网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赣西区域迎来了史上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极大地改善了赣西电网结构,实现了赣西电网与南昌电网220千伏输电线路联网(珠珊-斗门),形成了江西220千伏电网的雏形,江西电网迎来了发展新阶段。

随着岁月流转,站内20年以上老旧设备占比达25%,电气及机械性能明显下降,构架水泥杆风化漏筋问题突出。设备老化与电网安全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锐,大规模改造势在必行。

为适应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求,进一步提升供电可靠性,珠珊变电站于2024年11月启动整站改造。历时9个多月,工程高效完成:新上1台180兆伏安主变,利旧1台同容量主变,拆除2台120兆伏安旧主变;拆除原有 220千伏、110千伏配电装置,新建户内GIS组合电器配电装置……这座承载江西电网记忆的变电站在设备更新迭代中完成“脱胎换骨”。

新珠珊变投运后,接线方式从单母线分段改为双母并列,融入更多智能化技术,大幅提升新余城南片区、珠珊片区及新钢公司等区域的供电可靠性,增强辖区新能源消纳能力。其紧凑型半户内站设计新增多个备用间隔,为城市未来用电增长预留了空间。(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晓颖 通讯员 吕华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轴承,被誉为工业的“关节”,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小至家用电器,大至汽车船舶、航空航天,都离不开它的精准运转。近日,记者走进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5G全连接工厂,各类自动化设备平稳运转,5G专网实时传输设备数据,生产大屏动态更新全流程进度……

在传统制造模式下,轴承生产也面临着数据孤岛、效率瓶颈、质量稳定性等挑战。为助力工厂加快智能化改造升级,中国移动湖北公司将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入车产线各生产环节,对轿车轴承设备与产线进行全面升级,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透明化和生产要素全面管控,让产线上“云端”,轴承生产装上“智慧大脑”。

“过去各系统数据‘各自为战’,现在通过5G网络横向打通PL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MES(生产执行系统)、SRM(供应链管理)、WMS(仓库管理)、QMS(质量管理)5套核心系统,实现数据流、业务流实时互通。”襄阳轴承信息管理处黄经理指着生产大屏介绍,从产品设计到零部件采购,从生产制造到质量检测,每个环节数据都实时透明,管理人员可通过智能报表精准调控生产要素,有效提升了轮毂轴承的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在数字化赋能下,通过5G专网建设,湖北移动帮助襄阳汽车轴承攻克了复杂工业场景下的网络稳定性难题。基于5G技术的低时延、大带宽、广连接特性,实现了生产车间人、机、料、法、环等生产要素的全面互联与高效管理,推动企业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树立了标杆。

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今年1月~7月,襄阳全市新能源整车产量4.63万辆,同比增长31.72%。依托当地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襄阳汽车轴承产品已通过Magna、MAN、戴姆勒、上汽集团等国内外一流企业的审核,深度融入全球汽车零部件采购链,汽车轴承全过程制造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近年来,湖北移动围绕汽车零部件、钢铁加工、电力装备等重点行业,打造荆州恒隆5G-A智慧工厂、大明金属“双千兆+AI”智慧钢厂、正泰武汉特高压“双百万”5G+绿色工厂等标杆项目,以5G-A、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生产全流程智能化升级。(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翀 通讯员 王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9月9日,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投资建设的和襄高速鲜花湖特大桥主跨成功实现毫米级高精度合龙。该桥是本项目跨度最大、施工难度最高的桥梁,此次合龙标志着其主体结构全面完工,取得了全线关键控制性工程的重大突破,为项目按时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和襄高速公路起于六安市与合肥市交界的合肥市新仓社区西北侧,跨丰乐河后进入六安市,经舒城县、金安区、霍山县、金寨县,在金寨县汤家汇镇夏家中塆附近与河南段在建线位衔接,全长约170公里,是新增国高网G4222和县至襄阳高速公路的组成路段,同时也是《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2020—2035)》“横六”和铜商高速中的重要路段,是连通长三角和中西部地区,横贯安徽省中部地区的又一重要通道。

鲜花湖特大桥位于金寨县响洪甸水库西南角的流波䃥镇,是六安市境内主跨最大、主塔最高的斜拉桥,也是和襄高速控制性工程之一。大桥全长1042米,主跨220米,主塔高约100米,主墩采用国内少见的“剪刀X”型双肢薄壁墩,最大墩高55米,单塔布设11对斜拉索,最大索力可达1200吨。该桥地处大别山中低山区,地质条件复杂,还受水库裂隙水渗透影响,桩基施工曾面临“硬岩难穿、水扰难控”的“扎根”难题。

为攻克复杂地质带来的挑战,施工过程采用“水磨钻人工挖孔”工艺,沿桩基孔壁布设声测管与取芯点,边开挖边护壁,逐段分层成孔,桩基嵌入稳定地层,确保了基础安全可靠。最终,12#、13#主墩32根直径2.5米的桩基,分别深入地下20~25米,为大桥筑牢了坚实“根基”。

主桥预应力斜拉桥悬臂施工追求“精”字诀。主桥悬臂采用菱形挂篮对称悬浇,挂篮拼装后通过1.2倍设计荷载分级预压,消除非弹性变形;每节段混凝土浇筑前校正模板,确保轴线偏位及顶面高程控制在10毫米以内。斜拉索施工过程中,团队对塔端分丝索鞍实施精准定位,对梁端索导管进行三维放样调整;单根张拉时搭配磁通量传感器,让同一束钢绞线受力均匀性控制在2%以内,为大桥拉起“精准钢缆”。

全桥合龙阶段,项目建设团队严格遵循“先边跨后中跨”顺序,在日气温18±3℃的稳定时段,通过水箱配重调整悬臂端高差,快速焊接劲性骨架临时锁定;混凝土浇筑时同步等效卸载,张拉阶段按“先长束后短束”顺序施加预应力,最终合龙精度牢牢锁定在规范严控范围,确保梁体线形平顺。

和襄高速项目建成后,六安至合肥车程将由2小时缩短至40分钟,将成为六安联系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合肥都市圈、武汉都市圈和中原腹地的战略骨干通道,改善沿线四个县区230万群众交通出行条件。(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甘皙 通讯员黄瑛 童丽雅 王西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近日,国家电投黄河公司拉西瓦发电分公司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项目正式投运,单次全域巡检时间由原来人工所需的5至7天缩短至8小时以内,大幅提升了黄河拉西瓦水电站的巡检效率与质量,为电站长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技术保障,也为推动公司水电站数字化发展提供支撑。

“作为分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重点支持的科技兴安项目,该系统从方案设计、设备选型到现场实施,凝聚了创新工作室成员的技术智慧与攻关成果,也为黄河公司推动厂站‘数智化’运维注入了新动能。”拉西瓦发电分公司生产部副主任杜守春说,该项目部署于国产服务器上的智慧巡检平台,搭载多种AI识别算法,可实现对人员、水域漂浮物、设备缺陷、边坡裂缝、光伏热斑、绝缘子破损等目标的智能诊断与告警生成,平均识别处理时间低于3秒。

该项目主要针对电站实际运维需求,建设了一套融合自动飞行、精准定位、智能识别、远程控制功能于一体的无人机巡检系统,覆盖河道、山体边坡、光伏电站区、110千伏变电站及沿线电力设施等多个关键区域,能够实现对汛期水位突变、滑坡、泥石流等安全隐患的自动识别与预警。

“就像给巡检装上了‘千里眼’和‘风火轮’,不仅实现了效率的提升,还有效降低人工巡检作业风险,提升电站本质安全水平。”拉西瓦发电分公司生产部科技及创新主管王超说,项目核心设备选用高性能无人机及智能机巢,可支持自动起降、自主充电、远程通信以及多传感器数据采集,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性与稳定性。(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邢生祥 通讯员郭安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在建筑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中铁六局建安公司始终将创新作为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公司精心培育鲁扬BIM创新工作室、贺建坤房建创新工作室、田儒洲钢结构创新工作室、石林装配式创新工作室四大员工创新工作室,以“创”为根基,用“新”为羽翼,在破解技术瓶颈、培育专业人才、优化项目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让创新成果扎根项目一线,以集体智慧奏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乐章。

鲁扬BIM创新工作室作为公司唯一一个以女员工为带头人的创新工作室,带头人鲁扬带领团队聚焦BIM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深度应用,破解传统施工中“图纸看不懂、问题难预判、协同效率低”的三大瓶颈,打造“数字孪生”工程场景。在成武县人民医院病房楼暨院区扩建项目中,面对管线排布复杂导致传统二维图纸多次出现碰撞、工期延误的问题,工作室组建攻关小组,通过BIM技术搭建全专业协同模型,提前排查126处管线冲突点,优化排布方案后减少80%现场返工,节省成本近200万元。同时,工作室编制《BIM技术应用标准手册》,累计开展培训30余场,培养50余名具备BIM应用能力的技术骨干,推动公司BIM技术应用从“单点突破”迈向“全面覆盖”。

从数字建造的精准赋能,到房建领域的精益管理,贺建坤房建创新工作室同样成果丰硕。针对房建项目工序多、协调难度大的特点,工作室以“精益建造”为理念,牵头优化“房建项目全周期进度管控系统”,通过实时采集现场施工数据、动态调整施工计划,解决“计划与实际脱节”的痛点。在门头沟站货场铁路职工住房项目中,工作室优化混凝土浇筑工艺、改进墙体抹灰技术,使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获评“省级优质工程”。此外,工作室搭建“师徒结对+案例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先后培养20余名懂技术、会管理的项目骨干,其中3人成长为项目经理,为公司打造“带不走的创新团队”。

在钢结构施工这一建筑行业“硬骨头”领域,田儒洲钢结构创新工作室以攻克技术壁垒为己任,围绕钢结构加工、安装等关键环节开展技术攻关,先后取得15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明专利。大同大学体育馆屋盖钢结构工程项目中,场馆屋盖采用大跨度钢结构桁架,传统安装方法存在精度难控制、安全风险高的问题。工作室团队反复论证后,创新采用“分段预制+整体提升+实时监测”施工工艺,研发专用提升设备和监测系统,将桁架安装精度控制在2毫米以内,比传统方法节省工期40天,消除高空作业安全隐患。工作室还推动技术成果转化,编制的《大跨度钢结构施工技术指南》在公司多个项目推广应用,累计节约成本超500万元,带动公司钢结构施工技术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随着装配式建筑成为建筑行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方向,石林装配式创新工作室率先聚焦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安装全链条技术创新。针对装配式构件安装效率低、PC构件预留预埋不精准、传统套筒灌浆无法冬期施工等问题,工作室研发“装配式结构转换层PCF板临时固定”“墙板套筒连接冬期施工”等技术,大幅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在海淀区西北旺永靓家园装配式住宅小区项目中,工作室创新采用“装配式建筑一体化设计”模式,整合建筑、结构、机电等专业设计,减少构件生产设计变更,使构件生产效率提升30%,现场安装工期缩短25%,同时推广绿色建材和节能技术,减少60%建筑垃圾排放。此外,工作室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累计培养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40余人,为公司抢占市场先机提供支撑。

四大创新工作室虽聚焦领域不同,但均秉持“学以致用、以创促干”的理念,将创新成果与项目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形成“问题导向—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四大工作室累计开展技术攻关80余项,解决现场难题200余个,推动多个项目提前完成节点目标,节约成本超1500万元,培养各类专业人才160余人。

中铁六局建安公司工会副主席王骐表示,创新是全体员工的“共同事业”,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加大对创新工作室的支持力度,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员工参与创新实践,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曹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9月9日早上不到8点,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采油管理二区注采二站结束了班前会。一名职工对站长、党小组长都春晓说:“站长,下班后等等我,到沙发上坐坐。”

“到沙发上坐坐,成了我和大家伙的‘暗号’了,离得近,更容易交心。”走进都春晓的办公室,一张旧沙发格外注目——与办公桌成直角靠在一起,橘黄色的仿真皮有许多形状不一的裂缝,有的地方还起了毛边。

职工坐在旧沙发上与都春晓(右)交流。于茂华 摄

一张旧沙发,何以聚人气?回想起1969年成立的原采油105队,1973年获得石油部“严细成风采油队”后,相继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近50项,凝练形成了“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的团队精神。

20年前,为了改善一线工作条件,原采油矿领导把这张沙发放到了105队会议室。之后随着机构改革,105队成为注采二站后,原队部成为采油管理二区驻地,沙发也一直放在会议室。

在这期间,都春晓也从一名工人逐步成长为注采二站副站长、站长。2022年站长、党小组长一肩挑后,他带队搬到离城区更远、油井更近的地方,提出的唯一要求是带走这张旧沙发,“沙发有105队那股劲儿。”

“绝大多数职工心里的疙瘩是在这张沙发上解开的。”干了近40年采油工的老工人邵学忠曾是都春晓的师父,在他眼里,都春晓搞采油“有套路”、抓思想“有门道”,能“识人”、会“用人”。

都春晓(右)在井场和地头做思想工作。于茂华 摄

事实上,邵学忠就是都春晓抓思想工作的受益者。因为身体素质欠佳,邵学忠干不了重体力活,都春晓看到了邵学忠的“点子多”。就在这张沙发上,邵学忠提出了“稠油掺稀油”的办法,效果立竿见影,省下了大笔作业费。

无独有偶。工人闫建利文化程度低,一些技术性工作处理不了,经常自责。都春晓就发挥他身体强壮的特点让其负责平井场。出手的井场成为样板,每天开开心心的闫建利成了沙发的常客,“个人、家庭和工作的事儿都愿意跟站长聊聊,心里敞亮。”

激活一个人,影响一批人。都春晓对职工知根知底,因人而异发挥其特长激发了大家伙的积极性。今年的一场极端天气,全站200多口油水井只有3口受到影响,且不到天亮就恢复正常。

都春晓这个名字也被职工们赋予了别样的含义——情况都知晓、心情似春晓。职工突然发生的细微变化,都春晓都能看到眼里并第一时间了解情况拿出应对措施。“情绪对工作的影响很大,理不顺会带来更大的工作量。”

11点半,职工推门进入都春晓办公室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胳膊肘扶在办公桌沿,前倾着身子说,“谢谢站上把我们两口子的夜班错开,有了更多时间照顾老人。”

一个月前,都春晓发现这名职工一反常态,下了夜班就往家赶。还是在这张沙发上,他了解到职工家里有失能老人,于是当即调整值班表,采取了上述措施。

“政治站位高,工作接地气。”在滨南厂基层党建专家、采油管理二区党支部书记张士海看来,都春晓身上有油有泥,和职工干在一起、心连一片。

都春晓认为:“兵头将尾要做一根轴,凝聚职工相互支撑、相互成就,这就是团结的意义所在。”沙发上聚起的人气升腾为战斗力,注采二站连续5年获得胜利油田先进党小组,原油产量一直保持主动。(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怿 通讯员 庞世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