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用上咱们发明的拆卸胶结绝缘夹板‘神器’,天窗点作业效率是杠杠的。”中铁六局呼和浩特公司运营维管中心项目部邯黄铁路维管段负责人郭新闻对新设备便捷式拆卸胶结绝缘夹板工具赞不绝口。
近日,在邯郸至黄骅港铁路线上,整治铁路病害工作正有序推进。与以往施工不同,在更换钢轨绝缘夹板时,项目部采用了自主研发的胶结绝缘夹板便捷化拆卸工具,此工具不仅提升了天窗作业效率,而且有效保障了作业安全。
胶结绝缘夹板不仅是保证铁路轨道结构的电气隔离,还是维持线路连续性和强度的重要设备,由于粘接胶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与钢轨吸附牢固,在拆卸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氧气、乙炔进行火烤至少10分钟,软化内部粘接胶后再用大锤进行敲击,反复几次才能完全拆下,一组夹板拆卸下来至少得30分钟,再加上轨头打磨、更换夹板,120分钟的天窗时间紧、任务重,严重阻碍了作业效率,且大锤敲击不当还会不小心击伤钢轨。如何在规定时间内高效处理铁路病害,成为困扰大家的“老大难”问题。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项目部技术人员反复琢磨、多次实验,经过潜心研究,创新发明的便捷式拆卸胶结绝缘夹板工具应运而生,新工具以现有液压轨缝调整器为基础,新增夹持板、推块等小型组件,利用液压的原理对钢轨夹板进行取拔,操作简便且效率提高显著。从多次实践中得出,拆除既有胶结绝缘夹板及螺栓仅需10分钟,较传统工艺的30分钟作业效率翻了三倍。
更贴心的是,该工具可适配50公斤、60公斤、75公斤等多种型号钢轨,无需频繁更换设备,且作业人员仅用5分钟就完成机具安装,作业结束后只需简单清理便可收纳,彻底告别了传统工具“种类多、功效低、操作繁”的困境。如今,这款拆卸“神器”不仅拿下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还在邯黄铁路全线推广应用。 (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郭志强)
使用道具 举报
近日,由中建一局承建的江苏省药安中心二期工程竣工,项目从建设阶段全面转入投用筹备阶段。
为高质量打造这座专业性极强的实验大楼,项目团队在建设过程中践行“精益建造”理念。针对检测实验室特殊工艺需求,提前联合设计单位开展图纸深化,对通风系统、水电管线等关键部位进行专项优化,确保实验室布局满足精密仪器操作、无菌检测等专业要求。
同时,项目创新应用BIM技术全周期管理,通过三维建模完成管线碰撞检查与空间优化,有效解决了检测楼内部复杂管线排布难题,减少施工返工率超15%,保障了项目高效推进。
“我们在项目建设中积极践行绿色建造理念,全面推广节能建材与低碳施工工艺,严格落实节能、节材、节水、节地标准。将经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场地降尘、绿化灌溉,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升30%以上。”中建一局项目负责人魏红宾介绍道。
该项目以“智慧建造”为抓手,打造现代化施工管理体系。应用星璇项目履职管理系统,实现人员、机械安全实时动态管控;引入智能施工升降机,荷载数据实时同步至智慧工地平台,结合BIM系统优化物料配送路径,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将整体施工效率提升20%。项目成功获评“江苏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和“ISA国际安全奖卓越奖”。
据悉,江苏省药安中心二期工程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核心区域,总建筑面积约5.39万平方米,涵盖药品安全检测大楼与药品安全评价监测大楼两大主体建筑。建成后,这里将成为集药品安全检测、评价、监测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平台,为全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权威技术保障。(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黄洪涛 通讯员 石研)
近日,由中国一冶承建的云南砚山城北片区输变电及电网更新改造项目首批3条110千伏架空线路全面竣工。该项目建成后,将为砚山工业园内的工厂提供电力保障,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力砚山向高端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等方向转型。
据了解,该项目位于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建设内容涵盖电力输送网络与配套设施两大板块,包括新建110千伏架空线路约76.8千米,110千伏电缆线路8.1千米,10千伏主线电缆、支线电缆线路约85.7千米及相关配套设备。
项目建设中,针对砚山县复杂地形导致的杆塔运输与组立难题,施工团队创新采用“履带式运输车+分段组立”方案,高效解决大型设备进山难、运输效率低问题,还提升了杆塔组立精准度与安全性。
下一步,项目部将全力推进剩余架空线路及相关配套工程施工,力争整体工程早日全面竣工、顺利投用,为砚山工业园电力保障、产业升级及区域高质量发展筑牢能源基础。(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黎浩 通讯员 周泽萍)
中铁六局交通分公司连宿高速项目的张楚伦常常利用工余时间,拿起测量仪器反复练习,认真研究测量数据。这份坚持让他在中铁六局测量技能大赛中表现出色,荣获个人第五名。凭借竞赛中的优异表现,他顺利由劳务人员转录为公司正式员工。“公司为我们搭建了成长的平台,让我有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张楚伦这样说道。他的成长经历,正是中铁六局交通分公司技能人才培养的一个生动写照。近年来,中铁六局交通分公司始终秉持“以赛促学、以训促干、以证促升”的理念,积极拓展丰富的人才成长通道,让更多一线工人获得发展空间。
2022年8月,北京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盾构机操作工决赛现场,来自中铁六局交通分公司的选手们沉着操作着先进的盾构模拟设备,在模拟的复杂施工环境中展现专业技能,最终荣获团体第一名。“竞赛既考验技术水平,也考验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获奖选手李少辉赛后表示。近四年来,公司已有48名劳务人员通过技能大赛实现转正,他们在测量、试验、盾构等关键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一级建造师考试后,不仅待遇提升了,职业发展空间也拓宽了。”去年取得一级建造师证书的金仁桐项目技术员王昭阳说道。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持证津贴制度,将证书与岗位晋升直接关联,有效调动了员工学习提升的积极性。2024年,公司共有18人凭借专业资格证书成功转正,13人通过公开招聘进入关键岗位。
对于新入职员工,公司推行“双导师”带徒制度,为他们配备业务导师和职业规划导师。“导师不仅指导业务技能,还关心我们的成长发展。”2024年入职的见习生王旭阳表示。公司通过每月交流、季度考核、年度评优等机制,助力新人快速成长,这种全方位的培养体系为年轻员工奠定了扎实的职业基础。
该公司构建了完整的“业务培训—技能竞赛—职称评定—岗位晋升”培养机制,2024年技能鉴定通过率达到96.15%,职称评审通过率达79%,共有175人获得晋升。(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徐永春)
9月17日,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的江苏大生集团碳中和智慧纺纱工厂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设备调试。该工厂将通过先进技术集成,形成“智能+绿色”相融共生的发展形态,持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本报通讯员 许丛军 摄
9月17日,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人社局开通“就业直通车”,组织35名高校毕业生走进企业,开展“探企访岗零距离 精准引才促就业”职业体验活动。通过“入企实地参观+岗位实操体验+校企互动交流”模式,让企业和学子围绕岗位需求、薪资体系、晋升通道、工作环境、专业匹配度等问题进行面对面交流,助力毕业生增强就业信心。本报通讯员 朱华南 摄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