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5年10月10日企业热点新闻

 楼主|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当前,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京兰通道重要组成部分——包银高铁包惠段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包银高铁包惠段设10座车站,其中由中铁六局包银项目部承建的巴彦淖尔站为新建车站。

包银高铁的关键枢纽——巴彦淖尔站站房在建设期间,项目部自主研发的钢网架球节点固定装置,成功破解大跨度站房钢结构安装难题,为日后高铁站房高效建造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方案。巴彦淖尔站房以“临石刻影、傲河长风”为设计理念,建设需采用大跨度钢网架结构打造标志性穹顶,其空间结构复杂、球节点规格多样,施工精度要求极高。传统球节点固定装置存在适配性差、操作空间受限、支撑稳定性不足等问题:要么无法灵活匹配不同直径的球节点,要么过度包裹节点影响后续焊接作业,在高空作业环境下更是面临安全与效率的双重挑战,难以满足站房高标准建设需求。

为攻克这一技术瓶颈,项目部组建专项技术攻坚团队,结合站房钢网架施工特性开展定向研发。团队历经方案迭代、结构优化与现场试验,最终成功研发出集“高度可调、双向适配、精准锁定”于一体的钢网架球节点固定装置。该装置由支撑板、调节组件与支撑组件构成,通过三重创新实现施工效能的跨越式提升。

在结构设计上,装置通过套筒与滑动杆的插接配合,可根据施工标高需求灵活调节高度,配合定位槽与夹持板组成的锁定组件,确保高度调节后稳固无位移;工型杆上的移动块可沿长度方向滑动,结合定位孔与螺栓锁定结构,实现球节点水平位置的精准微调;转向杆两端配备不同直径的第一、第二支撑环,通过旋转切换即可适配多种规格球节点,在减少节点包裹面积的同时,保证支撑牢固性,大幅提升作业人员操作空间。

目前,该装置已在巴彦淖尔站站房钢网架施工中全面应用,成功完成2000余个不同规格球节点的精准固定,施工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40%,节点安装误差控制在毫米级,有效保障了穹顶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凭借显著的创新性与实用性,该项技术已授权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鲍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近日,随着K9662次列车缓缓驶入站台,旅客们将从焕然一新的酒泉站走出,这标志着由中铁六局太原公司承建的甘肃酒泉火车站站房改造项目正式投入使用。

甘肃酒泉火车站作为西北区域重要交通节点,始建于1956年,历经近七十载风雨洗礼,见证了酒泉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沧桑变化。此次酒泉站改造面积2800平方米,站内系统全面更新,室外增设等候区和照明区,加之现代感十足的钢结构坡屋面元素,让功能与美学一体化升级。

“酒泉地区具有温差显著、风力强劲及气候干燥的地域特点。”项目负责人邓双虎介绍,施工中,外墙石材干挂采用“双龙骨+背栓式”的创新工艺,通过镀锌钢龙骨与铝合金挂件的双重固定,确保石材在酒泉地区年均六级以上大风环境中依然稳固如初。屋顶吊装环节,用毫米级的精度控制将设计蓝图完美呈现。此外,在石材缝隙中精心嵌入弹性密封胶,不仅有效抵御沙尘的侵入,还能缓冲由热胀冷缩引发的应力变化,进一步提升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施工过程中,最具挑战的是对既有钟楼的拆除作业。钟楼紧邻繁忙铁路线,日均23趟客运列车通行,施工组织难度大,安全风险高。项目部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钟楼进行精准结构分析,引入BIM技术为工程建设装上“智慧大脑”,做到前中后三个阶段演练推演,与此同时,将钟楼分解成多个可控制的部分,采用模块化拆除方式,降低整体拆除风险,最大限度减少对列车运营的影响。

酒泉火车站的升级改造,不仅为旅客带来了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还将重塑酒泉市作为西北枢纽的产业核心动能,为城市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李宝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在中铁五局成渝中线高铁的施工现场,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简称“群安员”),他们既是生产一线的骨干,也是安全生产的“前沿哨兵”。9日下午,该项目部通过完善制度、强化培训、有效激励等措施,使群安员工作机制焕发活力,成效显著,为实现项目安全生产“零事故”目标提供了坚实保障。

项目部科学布局,在关键工序、高风险作业点等重点区域择优选拔了12名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员工作为群安员。他们遍布施工“点”位,贯穿作业“线”索,与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共同构成了覆盖全“面”的立体化安全监督网络,有效弥补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视野的盲区,实现了安全监管的网格化、精细化。

为提升群安员业务能力,项目部定期组织专项培训,内容涵盖安全规程、风险辨识、应急处置等,确保群安员“学”会真本领。在日常工作中,群安员每日“查”现场,对违章作业、安全隐患“随手拍、即时报”,通过专用微信群或安全管理平台,实现隐患信息的秒级传递。项目安全部门则迅速响应,督促整改,形成“发现-上报-整改-反馈”的高效闭环管理机制。

为激发群安员的工作热情,中铁五局项目部建立了完善的考核激励制度。每月根据隐患上报数量和质量进行“评”比,对表现突出的群安员予以物质“奖”励和公开表彰,并作为个人晋升的重要参考。这一举措极大地调动了群安员“想管事、能管事、管好事”的积极性,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营造了“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的浓厚氛围。

项目安全总监王程表示,群安员是现场安全管理的“眼睛”和“防线”。他们扎根基层,能最及时地发现最细微的安全风险。“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群安员工作,将其打造为项目安全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自强化群安员管理措施实施以来,项目部群安员队伍的精神面貌和履职效能焕然一新。他们活跃在施工一线的各个角落,已成为项目安全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据统计,近期群安员累计发现并上报各类安全隐患12条,参与制止违章作业3起,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被采纳13条,为项目消除安全盲区、降低安全风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群安员工作的扎实开展,为成渝中线铁路项目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群众安全防线。(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