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5年11月17日企业热点新闻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11月13日,北京——《发展“中国人经济”,共享高水平开放机遇——2025中国企业“新型全球化”专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第十六届财新峰会期间正式发布。报告首次从“中国人经济”的视角系统阐释了中国企业在新型全球化阶段出海的新趋势及新挑战,并提出以“中国+N”模式实现中国企业从产品到品牌,从低价值到高价值,从企业个体到产业链生态的进阶。联想集团、泡泡玛特、MiniMax等行业标杆企业案例入选该报告。

报告由财新智库出品,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提供智力支持,从政策和产业双重视角,调研了6大场景10余个地方政府和企业出海的案例和模式,提炼出不同行业和场景的出海方法论。报告精准把握“十五五”时期对外开放新导向,明确指出中国正从注重“中国经济”向兼顾“中国人经济”转变,带来出海思维方式的变革。与关注中国境内经济活动总量、规模与增速的“中国经济”不同,“中国人经济”关注中国企业与个人在全球范围内创造和拥有的财富总量。意味着企业不仅要在国内创造价值,更要以中国为根基全球布局,构建“中国能力+全球市场”的价值创造网络。

从政策支撑体系建设维度,报告提出应构建全链条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海外综合服务体系,深化国际合作与生态协同,升级“走出去”价值内涵转换。从企业能力建设维度,报告建议中国企业出海应注重战略定位和合规风控,推进本地化运营与生态融合,深化生态协同与价值共创,实现创新驱动与品牌升级。

在“中企出海如何实现长期主义”对话环节,联想集团副总裁、全球电脑与智能设备首席质量官王会文与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朋友圈发起人秦朔从企业实践与趋势观察的双重视角展开深度对谈。王会文表示:“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发展壮大一定要厚植中国。对于联想来说,中国始终是我们全球资源配置的重中之重。同时,中国制造要走向世界,必然要‘+N’以辐射全球。‘中国+N’模式确保了更高的客户满意度、无可挑剔的合规性、更深层次的社区参与,以及更安全、更具韧性的运营,中国企业出海不仅要‘走出去’,更要‘留下来’并‘融进去’,带着中国优势为全球本地服务,实现共生与繁荣的生态圈。”

报告进一步总结当下中国企业出海四大趋势:主要体现为出海内涵愈发丰富,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产业链出海”“生态出海”;对外投资领域日益多元,制造业是重点投向领域,服务业出海多元化;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全球南方市场”构成新增长引擎,其中亚洲仍是中国对外投资主要目的地;中国企业出海的“能力输出”。

报告还总结出海企业可依托的几大“中国+”优势,主要涵盖中国制造优势、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中国企业家精神和工程师人才红利优势,以及“中国+”在海外不同区域的文化联结力,共同构成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独特竞争力。

报告指出,“中国+N”战略已在部分率先实现全球化运营的中国领军企业实践中得到验证。其中,联想集团凭借其“厚植中国、全球互惠”的新型全球化模式,成为报告重点解析的典型案例,为更多“新型全球化”阶段出海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在报告发布与解读环节,财新传媒副总裁、财新智库执行总裁高尔基指出,联想集团“厚植中国,全球互惠”的新型全球化之道在底层上形成了一整套全球化的基础设施和方法论,非常好地践行了“藤蔓全球,根在中国”的“地瓜经济”理论,形成了非常健康的全球化模式,使其即使面对关税风暴依旧竞争力不降、市场份额不减。(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车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近日,中建一局北京公司山东区域举行了“职工之家”揭牌仪式。仪式上,与会领导共同为山东区域“职工之家”“职工书屋”“青年之家”三大阵地揭牌,现场掌声热烈,气氛高涨。

“这不仅是服务职工的空间,更是凝聚匠心、赋能发展的平台。”山东省建设建材工会主席马长征表示,山东区域要以此为起点,联合省建设建材工会,在智能建造攻关、农民工技能提升等领域发力,让工会温暖直达每一位建设者。

据悉,中建一局北京公司山东区域职工之家划分为多个功能区,旨在满足职工在工作之余的多样化需求。健身区配备了跑步机、动感单车、乒乓球等专业器材,为职工提供科学锻炼的场所;阅读区藏书丰富,涵盖党政、社科、文学等多个领域,助力职工提升综合素质;休闲区则设置了茶歇桌椅,为职工提供放松交流的空间。

职工之家的正式启用,不仅为山东区域职工搭建了集学习、休闲、交流、提升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更彰显了工会组织“服务职工、凝聚力量”的核心宗旨。未来,山东区域将持续以职工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阵地功能、提升服务质效,让工会关怀直达一线,让职工幸福感、归属感持续提升,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凝聚起更为磅礴的奋进力量。(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兵 通讯员 潘慧 宋建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11月16日,由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设计的重庆渝长高速复线连接道控制性节点工程——黄桷沱长江大桥主桥首节段钢桁梁顺利完成吊装,标志着这座国内最大跨径公轨两用钢桁梁悬索桥正式拉开上部钢结构施工序幕。

黄桷沱长江大桥全长1260米,主跨765米,位于寸滩长江大桥下游约2公里处,是连接南岸弹子石片区和江北唐家沱片区的重要交通干道。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重庆快速路网,有效分流渝长高速交通压力,缓解沿线区域拥堵,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本次吊装的M0节段作为全桥最重节段,梁长23米、宽36.2米、高15.8米,梁段重683吨,总吊重达694.16吨,其成功架设成为全桥钢桁梁安装的关键节点。

针对M0节段的大尺寸、大重量特征,项目团队设计了“工厂预制—水上运输—精准吊装”的全流程定制化施工方案,每一个环节都围绕“安全、高效、精准”展开。在制造环节,M0节段在下游中铁宝桥涪陵基地完成整节段组装,保障节段制造精度;在运输环节,团队启用2台大吨位浮吊,将这个“钢铁巨块”平稳转至专用驳船,驳船则根据水文条件与通航情况,溯江而上将钢梁节段运抵桥位;在吊装环节,项目采用900吨缆载吊机作为核心设备,将M0节段精准提升安装就位。

与其他同类钢桁梁悬索桥相比,黄桷沱长江大桥的钢梁架设具有显著特点。受重庆区段两岸地势影响,主塔附近水位较浅,运梁驳船无法直接在桥下就位。项目采用“高低存梁支架+两次荡移+两次滑移”的施工方案,通过多次荡移克服了水位影响。

首节钢梁架设的顺利实施,离不开“设计+监控”的深度协同支撑。中铁桥隧技术有限公司监控团队与设计团队紧密联动,结合国内大跨径钢桁梁悬索桥的设计与施工监控经验,对钢桁梁施工方案提出多轮优化建议,为首节段钢梁成功架设及后续钢梁施工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翀 通讯员 吴希龙 吴国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近日,由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北京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科泰乐讯高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四期)工程,顺利完成最后一方主体结构顶板混凝土的浇筑工作。至此,该工程主体结构实现全面封顶,为后续工程按期竣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北京市3个100重点工程中的重大科技创新及高精尖产业项目,建成后将作为北投亦庄产业园使用。同时,该项目也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的首家以集成电路和装备为发展主线的特色园区,定位为集成电路及装备为主的“专精特新”特色产业园,遵循“空间为壳,产业为核”的理念,打造产业所需的研发、生产一体化专属空间的加速器,将重点引进集成电路及生物医药企业。

开工以来,项目部采用BIM和Tekla等新技术进行三维建模与碰撞检测,提前规避施工冲突,优化施工流程,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与工程质量。为保障施工安全与进度同步推进,项目部强化现场安全管理,搭建智能安全监控系统,对高空作业、动火作业等危险环节实行全程可视化监管。合理调配人力、物资、机械等资源,确保各施工节点无缝衔接。

下一步,项目部将迅速转入二次结构、装饰装修、机电安装、室外工程等后续工作,持续严把质量关、安全关、环保关和进度关,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实现项目竣工交付。(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甘皙 通讯员 翟智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11月13日,由中铁七局承建的平漯周高铁站前8标项目跨沙河连续梁拱拱部顺利合龙,为桥面系和无砟轨道铺设施工创造了必要条件,打通了后续架梁通道。

该连续梁拱上跨通航河道沙河,是本项目控制性工程、重难点工程,具有孔跨结构大、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特点。拱肋采用厂内集中加工,现场搭设临时支撑架+分段吊装的方式进行安装。桥梁拱肋跨度为136米,单幅划分为13个节段,拱肋最高点距梁面28.7米、最重节段20.2吨。

施工过程中,项目部精心编制施工方案,动态优化施组,缩短工序衔接时间,实现流水作业;通过BIM技术构建三维信息模型,以深化设计并指导现场施工。为确保拱肋节段精准安装到位,项目部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该桥的施工仿真计算模型进行实时监控,使拱肋安装快、准、稳,既保证了施工安全质量,又加快了施工进度。

平漯周高铁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大陆桥走廊支线南京经平顶山至洛阳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可形成我国西北地区途经中原腹地至长三角地区新的大通道,对提升郑州枢纽迁回能力和路网运输韧性及可靠性,促进沿线各地深度融入长三角地区、打造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推进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甘皙 通讯员 闫萌 李浩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11月12日—13日,2025年(第八届)电力需求侧管理创新大会暨虚拟电厂建设实践交流会在苏州成功举办。会议以“聚焦需求侧管理创新实践助力电力供需协同互动发展”为主题,通过研讨交流、成果发布、展览展示等形式,碰撞智慧火花,凝聚行业共识,充分挖掘电力需求侧可调节资源,引导推动虚拟电厂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促进供需协同互动,为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于崇德在致辞中指出,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深入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别是数字技术与电力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了需求侧管理服务理念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催生了负荷聚合商或虚拟电厂等新业态、新模式,助推了需求侧资源与电力运行调节衔接机制建设。

于崇德表示,电力需求侧管理要适应能源电力发展新形势新要求,重点需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立足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夯实虚拟电厂的“新型市场主体”地位;二是推进数字技术与电力技术深度融合,打造虚拟电厂“神经中枢智慧平台”;三是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与绿色价值传导机制建设,培育虚拟电厂“可持续生态圈”;四是推广虚拟电厂实践经验,不断提升需求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会上,中电联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办公室联合电网企业正式发布“首批工业行业电力可调节负荷资源开发研究成果”,并同期举办“虚拟电厂创新发展”“需求侧资源开发与应用”专题会议。会后,参会代表赴国网苏州市工业园区供电公司及协鑫能源中心进行现场调研。

本次大会由中电联科技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中电联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办公室联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共同主办,协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来自政府部门、电力企业、工业企业及园区、科研院校、行业协会、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机构等相关单位专家代表近300人参会。(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郜亚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