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眼里只有你
非常幸运,我从事文字工作以来,第一篇稿子居然刊登在全国班组权威杂志《班组天地》上,看着报纸上熟悉的名字我喜不自禁。
之后的印象,就格外深刻了:第一次上稿,第一次接到编辑老师的电话,第一次刊用了我的稿件……与《班组天地》杂志无数的第一次历历在目,每天都在期盼着她翩然而至,一则期盼带来上稿、用稿的好消息,二则《班组天地》杂志已经成为我工作、学习、生活中最好的老师了,每天拜读杂志、摘抄好的班组经验成了我的习惯。
我第一次见到《班组天地》杂志,是在偏远大山里的一座220千伏胡集变电站里。那时,在变电站里成天面对的是冷冰冰的设备,抱着的是厚厚的专业书籍,大量的空闲时间,我就用来看书、看报,于是和《班组天地》杂志不期而遇了。
油墨的香味很熟悉,很好闻,杂志上刊登的班组工友们的工作事迹也好,先进工作经验也好,都给我枯燥的变电运维生活打开了一扇窗,一扇了解各行业工作及班组员工的窗口。原来,《班组天地》杂志是这样的!原来,班组平凡人有着这样那样感人的不平凡事迹!原来,一件事情、一篇文章能写的这么好!
细细地从头到尾、从头到尾把整份杂志看个遍,再琢磨琢磨文章是如何派兵布局的、标题是怎样令人拍案叫绝的、角度是如何与众不同的,成了我的一种享受。于是,我对《班组天地》杂志的钦慕之情又多了一层。
《班组天地》杂志只要一到手里,我便会迫不及待地研读,看其丰富的班组内容和业内“行家”撰写文章的构思、手法,从中汲取文字养份,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因为我觉得《班组天地》杂志作为全国各行业班组的“领头羊”,无论深度、厚度、力道、权威性都是一流的。
由于我关注《班组天地》杂志,故只要发现有亮点的班组经验,便会抄录整理成资料,有的同事得知我的“金屋藏娇”,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便会翻看《班组天地》杂志和我整理的班组天地资料,很多问题往往迎刃而解,这一来我身边关注《班组天地》杂志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他们不再单纯把《班组天地》当成一张信手翻阅可有可无的杂志,而是学习、借鉴的工具。看到这一切,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从2013年11月在《班组天地》杂志发表“处女作”以来,如今我变成铅字的文章也有不少,有的文章还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风光”的背后,我得感谢一直支撑我的“导师”----《班组天地》。
感谢您,《班组天地》!我的眼里只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