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cmfrjtly

《班组天地》杂志阅读感言征稿启事

发表于 2015-1-4 17:47:29 | 查看全部
情动于心
——读《父女情长》有感
孙守仁
《班组天地》去年11期有个故事叫《父女情长》,我读后很温暖。文章虽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但通过生活之琐事,写出女儿之孝道,颇为感人。儿女尽孝,并非买多少吃的穿的,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点情,那点爱,把“我”写活了。故事是这样写的:因为妈妈有病,当女儿的要挑起伺候妈妈的重担,家里家外,忙得不亦乐乎,像一个旋转的陀螺,身心疲惫。人越是这种情况下,越容易发急,也最容易跟父亲吵架。那年春节假日,我给妈妈拿小碗盛饭时,爸爸随口说了一句应该拿另一只,我顿时火了,“拿那只不一样吃饭?吃完刷干净不就行了!”由于说话口气太冲,大过年的,爸爸一甩手,怒气冲冲地出门了。这是父女矛盾的导火索,然而,当父母的,却不计较儿女的态度。当“我”看到爸爸拉一车白菜,迎着家门西面那条窄窄的胡同里,看到爸爸佝偻的身影,花白的头发,像风中的芦花。推着一车白菜向我走来。我的心底一热,眼眶不由湿润了,鼻子酸酸的。这几年,妈妈多亏爸爸照顾,让这个不擅长做家务的男人迅速变老。而“我”竟然这么不懂事,还将火气发到他身上,真是太不应该了!看到这里,我眼睛发潮了,一篇好故事,竟然这样有魅力,牵动我的心,同时我也看到作者的功力。我很想说,平铺直叙的故事,很难打动读者,因为故事脉络里缺真情实感。而《父女真情》则不然,通过情节的发展,认识到自己的愧疚,“爸爸, 我以前也很少帮助妈妈干活。”“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只是咱爷俩脾气性格太像了!”爸爸把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打这以后,我跟爸爸说好了,以后再有分歧,停顿三秒再开口。这个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妈妈生病六年了,我和爸爸再也没因为鸡毛蒜皮小事吵过架。
我觉得,这篇故事之所以能打动读者,有以下原因:一是作者侯秀峰用“情”来推动故事之发展,满篇文字闪烁着亮点。二是善于抓住情感这根神经,诠释人心是肉长的,使孝道在心中发芽结果。三是将生活琐事衔接得恰到好处,整篇浑然一体。把个父女情长,写得有滋有味,催人遐想,难得是一篇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4 18:47:41 | 查看全部
情动于心
——读《父女情长》有感
孙守仁
《班组天地》11期有个故事叫《父女情长》,我读后很温暖。文章虽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但通过生活之琐事,写出女儿之孝道,颇为感人。儿女尽孝,并非买多少吃的穿的,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点情,那点爱,把“我”写活了。故事是这样写的:因为妈妈有病,当女儿的要挑起伺候妈妈的重担,家里家外,忙得不亦乐乎,像一个旋转的陀螺,身心疲惫。人越是这种情况下,越容易发急,也最容易跟父亲吵架。那年春节假日,我给妈妈拿小碗盛饭时,爸爸随口说了一句应该拿另一只,我顿时火了,“拿那只不一样吃饭?吃完刷干净不就行了!”由于说话口气太冲,大过年的,爸爸一甩手,怒气冲冲地出门了。这是父女矛盾的导火索,然而,当父母的,却不计较儿女的态度。当“我”看到爸爸拉一车白菜,迎着家门西面那条窄窄的胡同里,看到爸爸佝偻的身影,花白的头发,像风中的芦花。推着一车白菜向我走来。我的心底一热,眼眶不由湿润了,鼻子酸酸的。这几年,妈妈多亏爸爸照顾,让这个不擅长做家务的男人迅速变老。而“我”竟然这么不懂事,还将火气发到他身上,真是太不应该了!看到这里,我眼睛发潮了,一篇好故事,竟然这样有魅力,牵动我的心,同时我也看到作者的功力。我很想说,平铺直叙的故事,很难打动读者,因为故事脉络里缺真情实感。而《父女真情》则不然,通过情节的发展,认识到自己的愧疚,“爸爸, 我以前也很少帮助妈妈干活。”“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只是咱爷俩脾气性格太像了!”爸爸把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打这以后,我跟爸爸说好了,以后再有分歧,停顿三秒再开口。这个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妈妈生病六年了,我和爸爸再也没因为鸡毛蒜皮小事吵过架。
我觉得,这篇故事之所以能打动读者,有以下原因:一是作者侯秀峰用“情”来推动故事之发展,满篇文字闪烁着亮点。二是善于抓住情感这根神经,诠释人心是肉长的,使孝道在心中发芽结果。三是将生活琐事衔接得恰到好处,整篇浑然一体。把个父女情长,写得有滋有味,催人遐想,难得是一篇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5 15:02:09 | 查看全部

《班组天地》是我们的心灵氧吧

   我还没有收到过《班组天地》,因为我是新来的。我要感谢网友“纤手凝香”老师的推荐,是她介绍我来到这里,让我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团队,一个让广大人民说话、而且说实话的地方。我很珍惜在这里的每一次交集,愿与各位老师一起,打造一个职工的心灵殿堂,一个不一样的清澈的天空。生活需要勤吸氧,而《班组天地》就是我们心灵的氧吧!我们都很喜欢她。顺致对各位编辑老师的问候,道一声:辛苦了老师们!新年快乐!愿大家阳光满怀!开心满怀!喜气洋洋过羊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 10:42:18 | 查看全部
班组天地,为你的魅力折服
迷惘时看一看能让心灵得以宁静,烦恼时读一读五湖四海的心声能醍醐灌顶,走近你就会感受到挚友的忠言和友爱,倾听你你就能感受到天高海阔的深远,闻闻你,油墨香中感受到春暖花开的幸福,这就是——《班组天地》的魅力。
认识《班组天地》是在一年前的一天,我记得是罗勇老师引荐给我的,当时的我正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正好我是一煤矿电视台的一名记者,听罗勇老师说,《班组天地》是全国性的企业的宣传阵地,来自五湖四海的宣传报道员宣传基层的动态,出于对好奇,一咬牙自己掏钱定了全年的杂志。当第一期《班组天地》到达我的手中的那一刻,有种如获至宝的感觉,见《班组天地》,封面装帧整洁而大气,其中内容丰富多彩,笔调真实生动,风格贴近基层民生,感受到一位颇有内涵的绅士款款走来,他——西装领带,谈吐儒雅,风度翩翩,真诚相待,向我展示了企业文化的魅力。
于是我每个月都在期待《班组天地》的到来,每一期的到来都让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凡人风采,班组摄影……,每一档栏目都让人感受到新闻的魅力,每一方文字都体现着扎实的基本功。
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我的文字功底逐渐提升,《班组天地》逐渐登出了我的稿子,让我感受到血脉赍张。随之而来的,我的外投稿量近两年在提升,《中国煤炭报》、《中国矿业报》等上有了我的铅字。《党支部书记》、《先锋队》等杂志也开出了我的汗水结晶。
人人都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感谢《班组天地》,开辟了这方耕耘的乐土,这方热土倾注了平台各位老师的心血和汗水,无私而豁达地成为了我的朋友和老师,一方班组天地,凝聚了人间真情,这就是人间真爱,伟大而温暖!
在此之际,祝愿班组天地天长地久,我与班组天地友谊长存!
潞新公司王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5 10:19:13 | 查看全部
有感于“学,不可以已”
——读1期卷首语有感
孙守仁
捧读2015年第1期《班组天地》的卷首语:《岁首起步:学,不可以已》,一股股浓浓的墨香,扑面而来;文采飞扬的文字,犹如一曲“劝学歌”,叫我细细品味了3遍,我想作者的用意,是叫我们不停地学习,解放思想,不停地进步,以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否则,我们会落伍的。为此,我一再思量,觉得有以下方面体会。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古代圣贤的老子、孔子和荀况等,都相当重视学习,我们该如何呢?长江后浪推前浪,这好比学习一样,不学习,不知识更新,那就停滞不前。为何有人会愚蠢,被时代抛弃,其根本原因,就是放弃学习,甚至吃老本,仍抱着文凭沾沾自喜。岂不知,这种想法或做法的人,怎能成为企业之栋梁呢?有人说,职工有点文化就行了,不必学习,学习是企业领导的事。怀有这种看法和想法的人,那就大错特错了。大家都知道,班组好比流水线上的一根链条,由于无知,铸成大错,致使流水线瘫痪了。究其因,其一,缺乏学习,技术不过硬,关键时刻掉链子。其二,缺乏培训,技术不熟练,驾驶不了高科技含量的设备。其三,缺乏有关法安全法规学习,极易造成违章或违规作业,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故。其四,缺乏知识,手中没有绝活,攀登科学高峰,那是一句空话。之所以作者引用了“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出自《荀子•劝学》)。”可见其用心良苦。
提高工人素质,塑造其形象,就要不停地学习。如何提高呢,那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既要向实践学习,熟能生巧,百炼成钢,又要以理论作指导。首先是信仰,为谁而干,为谁创造价值,何不扪心自问。只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才能永不迷失方向。其次,提高生产力水平。就是掌握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提高驾驶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勇于攀登科学技术顶峰。要想成为“中国制造”,必须打开世界之门,关键是拥有高素质的工人。素质从何而来,那就是学习,那就是培训。以安全为例,既要对新工人培训,老工人也不能放过,知识更新,瞬息万变,要想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就得学习,要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
与时俱进,就要破除思想僵化,敢于创新。所谓创新,概括地说,就是继承和发展,既不因循守旧,又要借鉴;既要有所独创,又要会观察形势;既要视角要新,又要有新思路,有新办法,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我们新时代的工人,要超过前人,最重要的是,不在原地踏步,开创新领域、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例如家喻户晓的许振超——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1974年进青岛港工作,曾先后荣获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有突出贡献工人技师,省自学成才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被誉为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还有时代楷模——鞍钢李超,从钳工做起,抡了十余年大锤后,成长为负责设备运行维护的技术“大拿”,最后成为主导完成国内外首创技术改造项目的“大师”。他说得好:“创新不仅是科学家的事,产业工人努力钻研,也能擦亮‘中国制造’”。时代的精英,之所以扬名天下,最主要的是,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学无止境,眼界洞开,大放异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5 10:20:52 | 查看全部
有感于“学,不可以已”

——读1期卷首语有感

孙守仁

捧读2015年第1期《班组天地》的卷首语:《岁首起步:学,不可以已》,一股股浓浓的墨香,扑面而来;文采飞扬的文字,犹如一曲“劝学歌”,叫我细细品味了3遍,我想作者的用意,是叫我们不停地学习,解放思想,不停地进步,以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否则,我们会落伍的。为此,我一再思量,觉得有以下方面体会。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古代圣贤的老子、孔子和荀况等,都相当重视学习,我们该如何呢?长江后浪推前浪,这好比学习一样,不学习,不知识更新,那就停滞不前。为何有人会愚蠢,被时代抛弃,其根本原因,就是放弃学习,甚至吃老本,仍抱着文凭沾沾自喜。岂不知,这种想法或做法的人,怎能成为企业之栋梁呢?有人说,职工有点文化就行了,不必学习,学习是企业领导的事。怀有这种看法和想法的人,那就大错特错了。大家都知道,班组好比流水线上的一根链条,由于无知,铸成大错,致使流水线瘫痪了。究其因,其一,缺乏学习,技术不过硬,关键时刻掉链子。其二,缺乏培训,技术不熟练,驾驶不了高科技含量的设备。其三,缺乏有关法安全法规学习,极易造成违章或违规作业,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故。其四,缺乏知识,手中没有绝活,攀登科学高峰,那是一句空话。之所以作者引用了“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出自《荀子•劝学》)。”可见其用心良苦。

提高工人素质,塑造其形象,就要不停地学习。如何提高呢,那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既要向实践学习,熟能生巧,百炼成钢,又要以理论作指导。首先是信仰,为谁而干,为谁创造价值,何不扪心自问。只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才能永不迷失方向。其次,提高生产力水平。就是掌握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提高驾驶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勇于攀登科学技术顶峰。要想成为“中国制造”,必须打开世界之门,关键是拥有高素质的工人。素质从何而来,那就是学习,那就是培训。以安全为例,既要对新工人培训,老工人也不能放过,知识更新,瞬息万变,要想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就得学习,要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

与时俱进,就要破除思想僵化,敢于创新。所谓创新,概括地说,就是继承和发展,既不因循守旧,又要借鉴;既要有所独创,又要会观察形势;既要视角要新,又要有新思路,有新办法,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我们新时代的工人,要超过前人,最重要的是,不在原地踏步,开创新领域、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例如家喻户晓的许振超——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1974年进青岛港工作,曾先后荣获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有突出贡献工人技师,省自学成才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被誉为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还有时代楷模——鞍钢李超,从钳工做起,抡了十余年大锤后,成长为负责设备运行维护的技术“大拿”,最后成为主导完成国内外首创技术改造项目的“大师”。他说得好:“创新不仅是科学家的事,产业工人努力钻研,也能擦亮‘中国制造’”。时代的精英,之所以扬名天下,最主要的是,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学无止境,眼界洞开,大放异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6 14:45:08 | 查看全部
                                    一本好书的“使命”
        “今天我们的‘每周一题’来共同分享学习《班组天地》第12期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运用班务任务双闭环管理法创安全管理标准化》,希望通过学习,对我们的6S管理、班组建设和每个岗位职工都能有所帮助、有所启迪。”水电段支部书记在班前会上向段职工推荐学习《班组天地》上的文章,这是我参加该段班前会的一个固定内容。按照一三五下基层的惯例,七点半签了到,就按照计划去了水电段,一是正好能参加段里的班前会,和他们一块学习,二是可以知道今天应该到那个班组去调研学习。而且我感觉,无论自己到了那个生产段,那个班组,大家都比以前更能同我谈得来,最主要的是他们很关心我有没有带新一期的《班组天地》,待到我拿出新书,他们会一拥而上,争抢阅读。
        2014年我自费订阅了《班组天地》杂志,在深入学习之后,我感觉自己正被笼罩着的热情感染,那是一个个既陌生又熟悉的面孔带给我的新气象,新力量,无论文章长短,都散发着清新的空气。于是在下基层段站调研的时候,我会带着我的《班组天地》一块去,去给我“开路”。一线的职工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工作任务重,能同他们一块体验运输生产工作,对我的影响很大。去年六月份,我带着第5期《班组天地》去机务段添乘,机车上一共五个职工,两个司机、一个调车员、两个连接员。一路上司机和副司机一直专心开车细心瞭望,其他三名职工抱着那本《班组天地》爱不释手,几十里的运输路程,他们每一个主题,每一篇文章都认真阅读,有个职工还掏出手机把喜欢的文章拍下来,说是下了班再好好去读。到了站点,司机和副司机夺过书,认认真真地看起来,好像要把一路上失去的学习时间补回来。后来我只要是下段调研,大家总是和我讨论起《班组天地》中的文章,而且一个劲地问有没有新一期的杂志,很多时候,他们还会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运用到班组建设中,提升班组发展水平。在水电段,支部把每一期的《班组天地》都翻印两本,一本发给水暖工区各班组学习,一本发给电力工区各班组学习,每个月还都要各班组岗位人员上交学习心得体会,纳入当月绩效考核。我曾经问电力工区外线班组的一名职工,学习这个是不是增加了负担,他笑着说,原来以为是负担,但当学习了杂志中的文章后,感觉没有一点负担,倒是学到了很多东西,看到那上面都是企业普通职工的心声,读了有同感,很亲切,而且小点子、小革新很实用。每次从一线调研学习回来,我都会在工作日志上把调研中发生过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写上去,有时一天的工作日志会写十几页,大大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这在以前是从没有过多,我想,这恐怕离不开《班组天地》的功劳。
        2015年,我又自费订了《班组天地》杂志,从我内心来说,我对《班组天地》的定义是:一本好书!这本好书的使命,不光光是告诉我们一些浅显又深奥的道理,更主要地是从无形中让人们学会工作,学会生活,学会处事,懂得普通人的活法。以后无论下基层调研学习,还是坐在办公室里搞文字工作,《班组天地》都将是我最忠实的朋友,最好的老师,他的使命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6 14:59:37 | 查看全部
【班组天地】一份特别的礼物
一直以来,我都觉着班组天地杂志很特别,够精致。一本在手,其乐融融。真是一份特别的礼物。
毋庸置疑,班组天地制作之精美,内容之丰富,是其他杂志无法媲美的。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很喜欢。因为喜欢,所以期待。
同时,也希望编辑老师能给更多的老师上刊的机会。因为大家普遍反映,同意期杂志同一位作者的稿子似乎有点多哈,应该是当地安排,调整一下,以求使杂志更完美,。同时也能激励更多的老师积极投稿,彰显自我。为杂志储备源源不断的稿源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6 16:10:17 | 查看全部
               我与《班组天地》杂志不可割舍的情愫
    《班组天地》自2013年试刊以来,受到了广大通讯员及写作爱好者的支持和热捧,大家纷纷表述出自己对杂志的喜爱之情。每个月,最期待的事情,莫过于收到杂志了,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装,心砰砰直跳,满怀激动与久违的亲切,翻开精美的书页,学习那一篇篇观点独特的报道,心里比喝了蜜还甜!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觉得自己已经与杂志不可割舍。我喜欢她的外表洁净、大气,我喜欢她的内容丰富、厚重,我喜欢她的高起点、高层次,我喜欢她的面向基层、亲切。
我在自己订阅杂志的基础上,还将她推荐给了我的亲戚朋友们,并帮着姐姐和弟弟各订阅了一份2015年杂志,我要让他们共同分享这份喜悦,感受这份厚重,与我心灵产生共鸣。我希望,我们姐弟的每次相聚,讨论杂志,成为我们之间的话题之一。同时,通过他们,将杂志推而广之。
    我办公室放着一套杂志,家里放着一套,无论身处何方,我都要随手翻开看看,比较一下本期杂志与往期的不同,又增添了什么栏目?又有了几名新作者?谁的稿子属于什么类型,谁擅长写什么稿子,谁又是样样都行的多面手,通过向通讯员约稿,我还认识了几名能够在短时间完成稿子的“快枪手”,也认识了几位谈得来的姐妹,我们互诉心声,惺惺相惜,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这一切,都是以咱们的《班组天地》为纽带,从中维系。在此,对咱们杂志的创办者夏老师送上发自内心的感谢!对为咱们杂志付出心血的各位编辑及稿件作者们送上深深的敬意!新的一年,希望咱们《班组天地》杂志越办越好!祝福中企互动平台越来越红火!(侯秀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7 12:45:01 | 查看全部
     如果我没收到是一种遗憾呢?!谢谢老师的分享!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