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正方】莫要放大了“微信管理”的负面效应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从来就像猫和老鼠的关系一样,一个想尽办法想要最大化地创造效益,一个挖空心思想要尽可能地减少劳动,至于结局如何,那就是“八仙过海”最终看谁更技高一筹了。
近日,有网友发帖,讲述朋友所在公司对外派业务员采取微信拍照方式打考勤,引来众多网友围观。在宣传栏面前敬个礼拍照、用食指指向小区门口拍照、在沙盘面前拍照……你见过这样的考勤表吗? 14日下午,记者联系到了当事人程女士,她说,微信打考勤在公司实行了一年多时间。每天在打考勤之前,公司领导都会提前发送不同指令,让你即刻摆出不同姿势,所以事先准备照片几乎不可能。(《重庆晚报》10月15日)
对此,有人说是个好办法;也有人说有侵犯隐私之嫌;而笔者则认为,评价一种管理方法的好坏,不能仅从表面暴漏的问题,就有意或无意地放大负面效应。
不否认,微信绩效管理确实有他本身的一些问题,比如涉嫌侵犯员工肖像权、限制人身自由度,等等,容易给人一种企业老板不信任企业员工的感觉。但信任从来都是建立在双方的,官有官的难处、兵有兵想法。没有谁对谁错,只有谁不理解谁。总不能因为信任就可以对其不管不问、任其犯错吧!有时候过度的信任其实也是一种不负责任。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最具典型的莫过于昔日赵王对赵括的信任。赵括从小熟读兵书,自认为自己用兵如神、天下无敌。公元259年,秦军名将白起率军来犯,赵王在谣听“秦军最怕赵括”的传言后,迷信的认为赵括定能拒秦军与境外、斩白起于阵前,将其他大臣的反对声音视为“谗言”,信任的将赵国40万大军完全交由赵括指挥。结果,赵括死于乱箭之下,40万赵军更是被白起全部活埋。即坑害了属下、又葬送了江山。
由此可见,企业管理光靠信任是不够的,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也是不可或缺,上述例子中如果赵王能够多听听群臣的意见,多看看赵括的能力,不那么的寓信和迷信,其结果将会是另一番景象,至少不会那么快把赵国推向灭亡。
其实,即便抛去信任不说,单从新闻事件的内容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该项规定针对的只是外派业务员这类群体,对其他岗位没有这样要求。外派业务员特有的业务多、人员散、流动快等特点决定,如果没有有效的过程监管机制,单靠结果管理,是很难对他们的工作业绩进行综合评价,反而到了清算之时,企业还得为他们各种理由弄来的一堆差旅费、交通费、接待费、住宿费等杂费买单。这样的结果,对于那些只懂干事儿、不懂来事儿的外派员工来说,显然有失公平,同样也不是企业想要的结果。
因此讲,不管什么形式的管理,只要它是处在为企业发展、对下属负责、能体现公平的位置,那它就不失为一项好制度、好政策和好方法,我们就应该为它的出现而叫好。
正如一家房产销售的外派员工程女士说的那样:“房产销售有很多外在因素会影响最终结果,很有可能做了事情而没有得到最好的效果。而微信考勤,至少能充分证明我们每天做了哪些事,跑了哪些地方,这也与员工基本工资挂钩,相对来说比较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