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无论是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现在都有一种普遍现象,年轻工人干的多、拿得少,有些年轻工人们戏谑地称自己“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的比猪差,干得比驴多”。
话粗理不粗,这样的现象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了。11月11日的中国青年报刊文,对当今技工尤其是青年技工的工资状况进行了报道。其中第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工具钳工类第一名、20岁出头的张文良在第九届“振兴杯”决赛期间的一席话道出了不少技术工人的心声。张文良说:“拿了‘振兴杯’冠军后跳槽去了一家国企,工资还是2000多元。”记者的调查采访中发现,时下收入低、待遇差、任务重已逐渐和青年技术工人的生存状态画上了等号。在“振兴杯”决赛举办期间,记者进一步向参加这一国家最高等级青年职业技能比赛的247名选手中的50位选手发放了调查问卷,其中,78%的受访青年技术工人认为:自己的付出与薪资不成正比。98%受访青工表示身边有同事因薪资过低而跳槽!
青年技工工资少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在笔者单位,最后招聘的一批技术工人工资都非常低,扣除“五金”之后,拿到手的也就2000元左右,比起早年参加工作的技工,他们的差额大概在1000元左右,技工小刘是从交通学院毕业的,能够熟练掌握公路工程施工的技术,一些道路重铺、桥涵加固等中小型的工程他都完全可以独当一面,如果不对比,他或许还会坚守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在一次道路施工中,他和一家私企的工程技术人员一交流,发现人家的工资一个月可以拿到5000元。为此,小刘感到非常不平衡,他经过再三考虑想要辞退了现在的工作,可是家里人都不同意,都劝他在熬一熬,为此他也倍感煎熬,工作积极性明显没有以前高了。
笔者认为,这一个“熬”字却是造成青年技工工资少的真正原因,在现有的用人制度和薪酬分配制度下,论资排辈占据着很大的位置,无论哪个单位、哪个部门,新来的工人都被称为“菜鸟”,一般情况下,“菜鸟”们要干很多工作,但是干得多并不一定会拿得多,因为发工资是有规定的,辈分越高的通常拿的越多,那可是几十年媳妇熬成婆的成果啊!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很多单位都是存在的,貌似大部分人都能接收这个现实,因为在单位工作年限长的员工,大部分都掌握着非常丰富的生产经验,拿得多也是对他们的肯定和保护,有些甚至是元老级的员工,干得少拿得多的现象比比皆是。
企业要想解决这个难题,不能单单用降低老员工的工资去提升年轻技工的工资,而是要加强考核机制,能够计量、计件支付工的工作人员不存在这些问题,不能计量、计件的要从整体质量、安全、效益等方面加强考核,考核结果要公开化、透明化。
青年技工是企业、单位的生力军,认识到他们的重要性,给予他们合理的薪酬一定会暖住他们的心,老员工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不能动不动就“一刀切”,只有从加强考核、完善薪酬制度这些方面入手,企业才能真正留住人才!(蒲永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