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争议增多企业难应对
罗光贸,在佛山中院民四庭,已算一个“名人”,该庭几乎每个法官手中都有他代理的案子。
几番辗转,记者与其取得联系。当得知佛山中院即将出台相关举措整治“职业公民代理人”时,罗光贸激动了,“目前农民工能得到的法律服务渠道较少,我们的出现是顺应市场需求!”
“我们凭本事和服务吃饭,这种劳动就业权应该得到尊重。”他继续说,“国家应该出台政策法规对公民职业代理进行管理与引导,动不动就说要限制和禁止,我非常反感和恼火。”
仅有高中文化的罗光贸,在很多同行看来,是职业公民代理人的典型代表:学识不高,但通过自学,以及实际代理诉讼经历,为自己挣得了名声。
“我的原则是尽量尊重工人意见,帮助他们充分表达出来,在仲裁、调解和庭审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农民工拖不起,如果调解他能接受,我会尊重,为委托人争取合法权益。”
据知情人介绍,这些职业公民代理人,有的投靠较为熟悉的律师事务所或律师名下,以律师助理名义开展业务;有的什么手续也不办,单凭老乡或客户的口碑接活。
而像罗光贸这样的人,替农民工打官司时,每起预收代理费50元至1000元,作为交通费、材料费等前期支出。
当打赢官司拿到现金后,再按事先约定的比例提取报酬,最高不超过总额的6%;如果输了官司,所有的收费都要退还。因这种代理方式不用农民工承担风险。因此,职业公民代理人很多都“生意兴隆”。
由于承揽劳动争议官司的数量、输赢和自己的收入挂钩,这些职业公民代理人往往采取主动出击方式,哪里有劳动争议发生,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帮农民工出主意、想办法,提供咨询。
在南海里水一工业区,便曾经驻有一个由职业公民代理人主持的所谓的“维权办公室”。然而,农民工在里面学到的,不是合理的维权知识,而是如何想方设法多取多要。
“教农民工怎样抓企业管理漏洞,以求多赔付等等。”中院民四庭审判长卢海不讳言,不少企业为此头疼不已,甚至滋生部分农民工无理诉求,影响企业生产的现象。
而随着职业公民代理人的出现,农民工主动维权意愿增强,大量隐性的劳动争议浮出水面,这使得部分企业难以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