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1:57:58 | 查看全部
黑匣子:你可能不知道的八件事时间:2014-06-22 作者:未详 点击:108次   下面是关于黑匣子你可能不知道的一些事情:
  
  1。它不是黑色的
  
  黑匣子的颜色有点类似于旧金山金门大桥的颜色,是所谓的国际橘。金门大桥的色调较深,而黑匣子的色调较亮。
  
  2。黑匣子包括两部分
  
  黑匣子由两个设备构成:飞行数据记录仪(FDR)和舱声录音器(CVR)。它们在任何一架商业飞机或喷气式飞机上都是必备的,通常安装在飞机尾部,这样在飞机失事时,它们才更容易被保存下来。数据记录仪记录飞行速度、高度、垂直加速度和燃油流量等数据。早期的黑匣子使用的是有线编码,现在使用的是固态存储板。大型飞机上的固态存储器可追踪700多个参数。
  
  3。黑匣子是由一名澳大利亚人发明的
  
  戴维·沃伦博士的父亲死于1934年的巴斯海峡飞机失事,当时戴维只有9岁。20世纪50年代初,沃伦博士萌生了一个念头:制作一个能记录飞行数据和驾驶室对话的装置,用于帮助分析人士将导致事故的多个事件拼凑起来。他为墨尔本航空研究中心写了一篇名为《帮助飞机失事调查的设备》的备忘录,并于1956年发明了名为“ARL飞行记忆装置”的飞行记录仪。直到5年后,他的发明才得到广泛关注,该设备最终在英国和美国投产。
  
  4。专家不叫它“黑匣子”
  
  “黑匣子”这个名称媒体很喜欢用,但大多数专业人士不这样叫。关于黑匣子这个名字最初从何而来有很多说法,从在最初的设计中其内部非常黑暗,记者把它描述为“了不起的黑盒子”,到事故引起火灾导致碳化。不过,航空专家通常把黑匣子叫作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
  
  5。只能保留两小时的驾驶舱对话
  
  数据记录仪足以保存25小时的飞行数据,但只能保存两小时的驾驶舱声音记录,并循环录制。舱声录音器不仅记录机组人员之间的对话以及他们与塔台的对话,还记录可向调查人员提供关键线索的背景噪音。
  
  6。找到黑匣子可能要花很长时间
  
  黑匣子装有水下定位信标,一旦其感应器接触到水,就开始发射脉冲信号,每秒发射一次“ping”信号(卫星和飞机之间的自动通信信号——编者注),共发射30天,然后电池就没电了。法航447航班失事坠入大西洋后,搜索人员花了两年时间才找到并打捞起黑匣子。
  
  7。黑匣子实际上是无法毁灭的
  
  数据记录仪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而且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包含记忆板的关键部分可承受带有钢钉的227公斤的物体从3米的高度砸到它上面。研究人员尝试在1100摄氏度的火中摧毁它,把它放进有压力的盐水罐中,或浸入航空燃料中,但黑匣子都安然无恙。
  
  8。黑匣子并不像你的手机一样强大
  
  MH370事件之后,专家表示,可能是时候为搜集航空数据的手段升级了。乘客可以发短信、进行网络传输或浏览网页,但飞机上的数据记录仪却不能与外界进行实时沟通,现在还没有从大型飞机上传输大量数据的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1:58:15 | 查看全部
昂贵的镜头时间:2014-06-22 作者:未详 点击:204次   1926年7月23日,《将军号》剧组拍摄了默片史上最昂贵的镜头。
  
  导演基顿示意六名摄影师开始拍摄,当无人驾驶的火车驶上轨道时,点燃炸药,整座桥断成两截,火车随之坠落。在详尽的策划下,这场戏最终花费42000美元。
  
  据说,当时火车汽笛发出一声悲恸的长鸣,与这灾难性的场景相呼应。驾驶室放置着假人,以便制造出机车师殉职的假象。当假人随火车坠落时,旁观人群里有不止一位妇女当场晕厥。电影里军人受惊的表情也如假包换,因为剧组事先并未告知演员将要拍摄的场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1:58:49 | 查看全部
坚强的与脆弱的时间:2014-06-20 作者:未详 点击:103次   由于孕妇的特殊身份,我每次出门,总是得到陌生人的让座和帮助。
  
  有一天我进了地铁车厢,扶着门口的立柱站着。在门口第一个位置坐着的是一个高大的年轻男人,也许人人都觉得他那个座位应该是我的,但他似乎没有看见我。他旁边的一位女士眼看车到站,可能担心上下车的人挤了我,就站起来让我坐了她的位置。不巧的是,站台上又进来一个背着孩子的妈妈,站在我开始站的那个位置。车一开动,她就不得不艰难地用一只手去扶车上的立柱,只剩下一只手保护背上那个睡着了的胖孩子。人们似乎觉得还是门口那个男人该让出座位吧。过了一站了,车上也没有别的空座位,那对母子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不知是否怀孕使我有了更平和的心态,我宁愿相信那个男人有他特殊的理由在那天不让座。但我实在觉得那位母亲比我这个孕妇更难,就拉她坐了我的座位,我继续站到原来的位置。
  
  下车了,由于身体沉重,我走得很慢。我看见那个男人也下了车,他竟然走得比我还慢,而且似乎忍着巨大的疼痛。我觉得我需要给他一个说明自己的机会,就问他是否需要我叫人帮助他。他很感激地一笑,摇了摇头,并没有说话。
  
  我只好走了。在电梯快把我送到出站口的时候,我不放心地回头看了他一眼,他还在离电梯几米的地方,靠着水泥墙坐着。
  
  我也没有再回去,只是对地铁站口的警察说,那里有个人,似乎有困难。
  
  一位孕育孩子的母亲,她可以用自己骄傲的姿势告诉全世界,她正需要帮助。但对于一个看似强壮的壮年男人,他似乎只有被期待付出。然而,谁也不知道他偶尔的巨大隐衷,甚至有些隐衷一直压迫着他,但他开不了口,或者他被限定了角色,或者他本性刚强,或者他甚至是一个不能表达自己痛苦和需求的哑巴。
  
  那件事情,让我反省了我和所有陌生人的关系,更让我反省了我和所有亲人、朋友的相处。以前,我认为,如果有人让我变成最软弱最笨拙的女人,那他对我的爱就是最深厚的。我也那样看待我的一位挚友给我的情谊,也许因为他在我心中一直是强大的和可以依赖的,我在生活中遇到最棘手的麻烦事时都会想到他。但在“地铁事件”之后,我放弃了原来的观点,反而觉得要处处去体察给我坚强后盾的人,体察他的脆弱之处,并把自己的某种坚强回报给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1:59:04 | 查看全部
外国领导人的出访账单时间:2014-06-20 作者:未详 点击:101次   国与国之间来往,是稀松平常之事。在领导人出访的背后,无论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还是其他级别的官员,都有一本费用账单。根据出访的性质、花钱的多少,自然有不同的标准。当然,领导人花自己的钱则另当别论了。
  
  领导人出访有补贴
  
  2013年12月4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中国转了三天后,带着华丽的“成绩单”回去了。除了“大订单”,和首相一起回去的还有难忘的火锅味儿和价值188元的茶叶。
  
  茶叶是首相自己买的。据茶叶店店员说,本想将这盒茶叶以礼相赠,却不想卡梅伦早已从呢子大衣里掏出钱来,而且掏的还是两张百元人民币,随后等来了12元的找零,卡梅伦才离开。可见首相花的,也是自己的工资。
  
  领导人出访,费用由谁出都有惯例可循。一般而言,应邀来访的代表团,在抵达被访问国前及结束访问后的费用都是自理的,而在邀请国内的食宿、交通等费用则由邀请国承担。不过,负担费用的人数也是有规定的,超出的需自理。
  
  此次,卡梅伦是应国家总理李克强的邀请访华的,他在三天的行程中分别访问了北京、上海和成都。在最后一站成都,卡梅伦吃的877元的火锅自然也应由邀请国埋单。而在行程之外,购买茶叶的费用则不在埋单的范围。
  
  当然,领导人为国事操劳,出门在外的费用也会得到一定比例的报销。在美国,总统除了可以领工资,国会还会给予总统一些与工作相关的特别经费。因为这些经费与工作相关,也可称为“工作补贴”,其中就包括10万美元的旅行补贴。这部分钱实报实销,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结账。当然,没花完的钱还得上交财政部。
  
  以奥巴马外出进行国事访问为例,他在外的食宿以及他的座驾“空军一号”所花的费用由国务院埋单,其他外出时的开销,则用旅行补贴报账。
  
  “携家带口”谁埋单
  
  此次卡梅伦访华,不仅有超百人的豪华经贸团跟随,其岳父阿斯托子爵也在出行的行列。因携家人出访,卡梅伦还遭到了一些英国媒体的“炮轰”:“我们都支持和中国加强贸易合作,但卡梅伦此行更像是全家出门远足。”
  
  一般而言,出于外交礼仪和实际的工作需要,国家领导人受邀出访时多会携带家眷,通常情况是与配偶同行。当然,除配偶外,与其他家人一道出访的也不少见。早在2007年11月,时任法国总统的萨科齐因离婚不久,于是别出心裁地带上了自己81岁高龄的母亲访华。2011年8月,美国副总统拜登带着自己的孙女和儿媳访华。
  
  那么,领导人携带家眷出访的费用由谁承担呢?一位外交系统内人士介绍:“政要及限定人数内的费用由东道主承担,多出来的费用则由客人自付。”
  
  据了解,费用和携带家属人数方面还会遵循对等原则。政要出访前,两国会协定接待人数,一般人数不会太多,且保持互访对等。
  
  在人数确定之后,政要究竟带什么人,则由其本人决定。受访国将承担限定人数内的所有费用。
  
  时任法国总统发言人戴维·马丁农对于萨科齐携母访华的费用曾公开解释,作为总统私人邀请的随行人员,萨科齐的母亲和儿子的开销自然要由总统本人埋单。
  
  领导人出访的排场
  
  与携带家眷相比,领导人出访的排场,更容易被人们关注。
  
  对于不挑剔的领导人,吃住行都较为随意,这样的好处是,领导人不仅能以身作则,还能赢得好名声。2010年7月,刚上任两个月的英国首相卡梅伦选择“低碳节俭”的路线前往美国访问。他放弃首相专机,搭乘商务飞机前往华盛顿,从华盛顿到纽约的行程也改乘火车。
  
  在“节俭”领导人的行列中,还有德国总理默克尔。2007年8月,默克尔访问南京,她并没有选择入住为其事先准备好的400多平方米的总统套房,而是坚持住进了面积70多平方米的普通套房。普通套房的收费每天不到1800元人民币,是总统套房价格的1/20。
  
  与之形成对比的,便是出行高调且排场大的奥巴马了。
  
  2009年11月,没有前呼后拥的阵势,奥巴马独自走下飞机开始了访华之旅,这让人以为他是轻车简从。但是要知道,他乘坐的“空军一号”专机每小时的飞行花费达18。17万美元,这够普通美国人买一套房子了。
  
  不过,这还只是奥巴马总统旅行总花费的一小部分。据了解,奥巴马的每次出行,都有12辆一模一样的“总统专车”同时离开白宫以混淆耳目。
  
  而在住的方面,奥巴马也很大手笔。据了解,奥巴马习惯每到一地,就要包下整家酒店。2009年访华时,奥巴马就包下了北京长安街边的国际俱乐部酒店全部268间客房,而自己就住在唯一的一间总统套房里。那里每天的租金约为6万元人民币。
  
  不过,现在说奥巴马创下了美国总统的奢侈纪录还为时尚早,因为他的任期还没有结束。
  
  根据美国政府的审计报告,美国历史上出国访问次数最多的总统当属克林顿,他出访海外达到55次。报告披露,在其任期的最后3年,他出访的费用就高达2。92亿美元;前总统小布什共出访49次。
  
  领导人不得不奢侈
  
  领导人对于出访的开销可以有不同的态度。不过,接待他国领导人来访的费用却不是能省则省的。在这方面,领导人的奢侈也是迫不得已,因为接待规模往往被解读为对两国关系的重视程度。
  
  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其任期内,对德国进行了数次访问,每次都受到默克尔的款待。当他2008年第一次对德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的时候,车队规模之庞大让媒体哗然。
  
  一位德国大学生说,他曾见过默克尔本人的车队,默克尔自己乘坐的那辆巨大的黑色轿车已经够让他吃惊了,但梅德韦杰夫的车队几乎比默克尔的车队长一倍,而且车队中混杂了几辆如同公共汽车一般庞大的武装护卫车,里面不知道藏着多少先进的武器。
  
  不过,据德国媒体报道称,像梅德韦杰夫这样风光的车队,其开销只是出访总支出的一个小零头。
  
  2006年7月,默克尔以东道主身份为来访的美国总统小布什在梅前州安排了一场露天烧烤晚会,这顿烤野猪大餐花费了870万欧元。
  
  实际上,烤野猪本身花不了多少钱,也算不上什么“大吃大喝”,绝大多数的钱花在了安保上。德国政府抽调了12500名警察直接在一线参与行动。梅前州作为德国最穷的州,被安排举办了这样一场被德国人称为“世界上最贵的烧烤晚会”。
  
  当然,默克尔对来宾的大手笔也引起了纳税人的不满。2010年,就有人向法院提起了一项诉讼,要求政府公布默克尔在梅前州北海边请美国总统小布什吃烧烤的费用。虽然是4年前的账单,政府部门却也只能照做。
  
  看来,领导人自己出访想少花钱容易,但要想在接待费上减少支出,还要看对方愿不愿意入乡随俗。碰上个不愿放下架子、讲排场的领导人,恐怕一来二去,接待和出访费用难免节节攀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1:59:18 | 查看全部
阿斗刘禅时间:2014-06-20 作者:未详 点击:169次   蜀国有一对宝,诸葛亮和阿斗,诸葛亮代表聪明,阿斗代表愚蠢。天杀的罗贯中,写小说为了捧诸葛亮,不惜将其主子贬成呆子。这桩冤案延续了600多年,现在也没有平反的意思。
  
  阿斗不过是刘禅的小名,而刘禅其实不傻,也不是没心肝。他只是才具平平,心气也平平。他老子让他听诸葛亮的话,他照办了,诸葛亮死后,按照诸葛亮的吩咐,该谁接班,就谁接班,按既定方针办,一点都不走样。作为一个守成之主,做到这个份上,你还要他怎么样呢?
  
  他之所以名声不好,被小说家趁机漫画涂抹,原因在于一个胸无大志的接班君主,偏偏落在一帮胸有太大志的人堆里了。以小小西蜀之力,居然有那么多人想东伐中原,一统天下。诸葛亮六出祁山,他答应;姜维九伐中原,他也答应。后蜀国主,变成了刘答应。六出、九伐,折腾完了家底,剩下的事,就只好宣布破产了。只是破产的布告,是别人替他贴出来的。
  
  被掳到别人家地盘上的阿斗,被招待得还不错,有酒有肉有音乐。

  人家问他想不想蜀国,他说:“此间乐,不思蜀。”这话,成了他傻、没心肝的铁证。

  其实,当时的他该说什么呢?说思蜀,那意思还不是想复国?凭司马昭之心,还不剁了他?乐不思蜀,才真的不傻。真傻的,是被小说蒙了的芸芸看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1:59:28 | 查看全部
完美的女子时间:2014-06-20 作者:未详 点击:105次   一天,纳斯鲁丁与一个朋友交谈。“你从未考虑过结婚吗?”朋友问。
  
  “我曾经考虑过。”纳斯鲁丁答,

  “年轻时,我下决心要寻找一个完美的女子。我穿越沙漠,抵达了大马士革。我遇到一个不仅漂亮而且很有精神追求的女子,但她对物质世界一无所知。于是,我继续我的行程,去了伊斯法罕。我在那里遇到一个既有精神追求又懂得物质世界的女子,但她并不漂亮。后来,我决定前往开罗。我在一个漂亮女子的家中就餐,她既笃信宗教又是现实物质的鉴赏家。”
  
  “那你为何不娶她呢?”朋友又问。
  
  “因为她正在寻找一个完美的男子。”纳斯鲁丁有点尴尬地笑着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1:59:39 | 查看全部
株连时间:2014-06-20 作者:未详 点击:142次   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宋朝有个人叫马从一,任职南京排岸司,是水利部门的一名官员。有一天,上头来了一个漕使,马从一和众官去迎接。首长一听人报他是“排岸司马从一”,当下大怒,训斥说:“我早就听说你不称职,正想收拾你,你怎么不自己滚蛋,还敢来见我?”马从一战战兢兢地说:“卑职家有老母需孝养,才从湖南远道来当个小官,请首长原谅属下。”
  
  首长听他是南方口音,才稍微和气了些,问他:“湖南也有姓司马的人吗?”马从一说:“我不姓司马,姓马,任职排岸司,介绍的人把‘司’和‘马’连在一起念,所以说错了。”首长才转怒为喜,安慰他说:“那你就忠于职守,好好干吧!”
  
  原来首长是司马光的“反对派”,一听姓司马的人,就以为是司马光家族的人,想让他“双开”回家。此类“连坐”,历史上可谓屡见不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1:59:50 | 查看全部
找人谈心时间:2014-06-20 作者:未详 点击:183次   《读书》有文谈钱穆,说他认为读古代诗人的作品如不读其全集,特别是像读杜甫、读苏轼,如不按照年谱一首首去读,而只读选本,又爱看选家批语,这样最多领略些作诗的技巧,永远读不到诗的最高境界。钱穆还说:“跑进一个大会场,尽多人,但一个都不认识,这有什么意思,还不如找一两个人谈谈心。”读书确是有门径的,钱穆教我们“找一两个人谈谈心”,就是在给我们指点门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2:00:34 | 查看全部
待你长发及腰时间:2014-06-18 作者:未详 点击:109次   那年,班里流行刘德华的那句广告语:“我的梦中情人,她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于是,在女生中,盛行蓄发,我便是其中一个,这是一个秘密,属于我俩的秘密。
  
  那天下午的语文课,似有惊雷炸开,我的妈妈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出现在教室门口,被叫出教室的不是我,而是我们的班长,窃窃私语声随之高涨,仿若我不存在。十分钟之后,班长红着脸,耷拉着脑袋回到了座位,坐下,便趴在了课桌上。
  
  妈妈这种处理事情的方式让我愤怒,我恼怒地走出教室,却发觉更让我诧异的事情还在后面,妈妈已经为我办好了转学手续,不容我有丝毫反抗的能力。
  
  我去了邻镇的高中报道,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我就像孤立的小岛,自己不想走出去,别人也走不进来。我疯狂地写信,最短的有六页纸,长的甚至达到二十页,我的思念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他面前。我期待他的回信,哪怕只言片语,可是没有,连个标点符号都没有。
  
  因为我的执意为之,单元测试成绩我滑落到不及格的境地。发下试卷的那天,班主任张老师把我叫到了办公室,他的面前放着一叠未拆的信,收信人是我的名字。他说:“知道你在期待这些回信,我曾经答应你的妈妈,扣下这些信件,但我又一想,自己没权力这么做。你已经长大,可以为自己的未来负责。越强制,可能越会触发你内心的敌对,但是你要记得青春只有一次,高二也只有一次,没有任何人可以为你的未来买单。”我点头,默默取回了那些信。
  
  不知为啥,这些信在我手里重若千斤,拿回宿舍却没有打开的勇气。有一封背面写着:“待你长发及腰,我们一起耕耘时光。”长发及腰要多久?应该是我们大学毕业时,这个美好的约定,犹如幸福彼岸的旗帜,让我的心瞬间满足。
  
  我的点滴改变,班主任张老师尽收眼底,他把这些如实告知了妈妈,当然没说那些信件。
  
  高考结束,我没让所有人失望,拿着成绩单,我去找了他,希望能报同一所大学。我的突然出现,并没有带给他惊喜,相反他的冷漠淡然让我的内心生出一阵凉意。曾经以为承诺是一种美丽,那一刻我才懂,没有人会在原地等你,我们不过是彼此青春里的一段插曲,曲终人散,是必然的事情。
  
  失望之余,我赌气报了吉林大学,只希望走得远一些。同学们看着我的长发,都由衷地赞叹,佩服我打理它们的耐心和毅力,他们哪里知道繁茂里蕴藏的往事,我一直都不想认输。
  
  大学期间,参加大学生联谊会,却意外地碰到我的班主任张老师,原来送我们班毕业之后,他便潜心学习,通过了吉林大学的研究生考试。此后,我们经常见面,散步、交流读书心得或者推心置腹地谈未来。他拒绝我称呼他为老师,而是让我直呼其名。
  
  毕业前夕,我收到一封很奇怪的信,整封信就一句话:“你已长发及腰,我们开始共同耕耘人生吧!”落款是之前熟悉而此刻陌生的张老师。
  
  这戏剧姓的一幕,让我惊呆。原来当年信封外面的那句话,是他写上去的。因为无法为我的未来买单,所以他一直等,直到我长发及腰。
  
  “你真傻,用人生这般打赌,在我心中,这则爱情童话的主角不是你,万一输了谁又为你的人生买单?”“不会,因为你一直蓄起的长发告诉我,你还在守着那个承诺,而我在现实世界里书写着那则童话。”
  
  待我长发及腰,你已不是故事的主角,青春里的故事并不都是悲歌,那年长发及腰时,我们开始相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2:00:46 | 查看全部
好话“说”长一点时间:2014-06-18 作者:未详 点击:184次   2012年1月7日,台中慈济医院举办迎新春、送春联岁末祝福活动。这项“敬天爱地聚福缘请春联”活动,除邀请书法家挥毫外,还特邀被誉为“东方德蕾莎”“人间观世音菩萨”的证严法师为民献艺。医院的多名医护人员也暂时放下听诊器、手术刀,拿起毛笔,写下对新一年的祝福。
  
  心脏内科医师林浩德从小学写书法,擅长隶书,当场写下一副“心想好意得自在,口说好话祝吉祥”的春联,由于字还没有干,墨汁流动,“说”字上方的一“点”变成长长的一条线,多数人觉得可惜,破坏了好好的对联。
  
  在场的证严法师见状,灵机一动,对大家说:“这是代表好话‘说’长一点。”众人一听,莫不心领神会,连连鼓掌叫好。
  
  “说”字被墨迹拉长,有人觉得那是瑕疵,而证严法师却独具慧眼,思维敏捷,巧言点金,解读为“好话要‘说’长一点”,意在告诉人们要学会说话,多说好话。

  她的妙语解读,不仅化腐朽为神奇,挽救了一副对联,而且语含哲理,意蕴深长,给人无尽的启迪,不由得让人拍案叫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