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2:00:58 | 查看全部
谣言的力量时间:2014-06-18 作者:未详 点击:132次   在一次演讲结束后,一名听众问演讲者安东尼·德·梅勒:“当今,现实世界里充满了谎言和流言,而它们的影响力有时竟然超过事实和真相,这实在让人感到困惑和忧虑。谣言的影响力究竟从何而来?”
  
  “您的话题让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安东尼·德·梅勒答道,“1946年夏天,南美一个国家的某个省里有谣言说饥荒要降临。事实上,地里的庄稼长势很好,天气也不错,预示着一场丰收。可是,流言传播得太快了,以至于两万名农夫抛弃田地,逃到了城里。因为他们的逃走,庄稼被荒废了,成千上万的人被饿死,饥荒的谣言变成了现实……”
  
  “我明白了,赋予谎言和流言力量的其实是我们自己,是我们的轻信和盲目。”听众深有感触地说。
  
  “您说得十分正确。”安东尼·德·梅勒点了点头,又说,“但让流言和谎言大行其道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盲从,还有制度的胁迫和我们的怯弱——当我们的生活曾在现实中被高度限制和约束,自由行动和反对声会带来高风险,那么最后,一哄而上或者一哄而散就成了我们本能的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2:01:10 | 查看全部
实习期是成功的卷首时间:2014-06-19 作者:未详 点击:163次  

  我和一帮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一起,挤入一家小型奶制品公司。实习期嘛,要写毕业论文,新鲜劲头没有过去,有些人是靠家里人养着,无所谓的态度,不过是将实习期作为一个跳板罢了。
  
  我天生不服输,无奈身体瘦弱,弱不禁风的样子,经常成为工友们嘲笑的对象。比如卸一套模具,人家是三下五除二,而笨手笨脚的我,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窍门,有时候搞得满脸污泥。有一次恰巧公司老总下车间,看到了疲惫不堪的我,一笑置之。
  
  想留下来是不可能了,因为我给老总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想到家境的寒酸,想到自己瘦弱的身躯,我有一阵子郁郁寡欢。
  
  于是,在别人睡觉的时候,我想到了如何提高自己。并不是刻意要留下来,有时候,尊严无价,我也是要脸面的人。
  
  模具成型车间,我总是干得只剩下我一个人,同学们说我傻,实习期,何苦呢?不需要这样吧,一家私企,做得再好,靠的也是裙带关系。
  
  我置若罔闻,为了证明自己,不为那单薄的实习期工资。
  
  有好几次,公司值夜班的人都发现了我,这件事情竟然惊动了总经理,在一次晚上十一时许,总经理值夜班时,为我送来了夜宵,我感动得五体投地。
  
  半年实习期结束,我的成绩最为优异,不仅如此,我还赢得了人生第一桶金,在实习的30个大学生中,我是唯一一个获得年底奖金的实习生,公司总经理与学校联系,要求我留下来。
  
  而我却拒绝了,这个小厂本来就不是我看中的。公司总经理宴请了我,他给我留下了他的电话,说毕业后,如果想来,随时欢迎。
  
  毕业那年,我留在了市里。我打过零工,也做过销售,曾经有好几次晕倒在工作台前,我为了自己的身体,调养了一年多时间。
  
  病好后,继续做销售。我所卖的产品竟然要销售到那家实习的奶制品厂,那边的采购员认识我,马不停蹄地与他们的总经理通电话,那边放话过来:凡是我销售的产品,有多少要多少。
  
  采购员说道:“总经理相信你的人品,你销售的产品,质量与信誉不会有问题。”
  
  半年后,这家企业的质量出现了严重问题,我主动找到奶制品厂,要求停掉所有的产品,同事们说我疯了,我说我要对客户负责,对安全负责。
  
  我愤然离职。
  
  就在我打点行装,准备回老家时,竟然接到了奶制品厂老总的电话:“孩子,别乱跑了,我公司扩大了业务,销售副总的职位给你留着呢。”电话未挂,我便潸然泪下。
  
  总经理在任命大会上讲道:“在实习期,我便相中了他;后来,他主动提出销售的奶源有质量问题,这样的人,绝对值得信任。”
  
  我庆幸自己在实习期,便找到了人生的方向,试用期是人生成功的卷首,也是上帝锤炼你品质、意志的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2:01:26 | 查看全部
从一根箭猪毛找到出口时间:2014-06-19 作者:未详 点击:156次   那天,艾莉丝去卧室拿东西,突然听到窸窸窣窣的声音,循声望去,却看到墙壁的角落出现了一个洞口,一头箭猪幼崽正在啃噬墙壁中间的夹板,原来夹板上富含的盐分是它们最爱的美餐。她赶紧驱赶,可这头箭猪却迎面冲向艾莉丝,身上竖起的刺“嘎嘎”作响,来不及多想,她本能地用脚踢、用胳膊挡,结果胳膊和腿上沾满了刺。她痛得一阵眩晕,赶紧喊丈夫季诺夫来帮忙,但无济于事,于是连忙找医生。
  
  在美国麻省坎布里奇布莱根妇女医院,艾莉丝的病情给医生提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医生忙活了几个小时后,站在手术室外的丈夫季诺夫才看到妻子出现,为防止伤口感染,她的腿和胳膊都被包扎上了厚厚的棉纱。
  
  箭猪是一种有害动物,在加拿大、阿拉斯加及美国西北部会经常看到。它们主要活跃于夜间,夏季吃细树枝、树茎、草莓,冬季吃松树叶及树皮。它们行动缓慢,背部、臀部和尾部生有大约30000根粗而直的纺锤形棘刺,这些刺中间是空的,由体毛转化而成,容易脱落。有的尖端还生有倒向的钩子,像一根根利箭,非常坚硬锐利。这让它们的天敌诸如渔貂、貂熊、郊狼及美洲狮等凶猛的食肉兽类不敢轻易靠近、贸然进攻。
  
  艾莉丝这次受伤引起了该医院生物工程师杰弗里·卡尔普的高度关注,他对此表现出了很大的好奇心。他捡起一根尖细锐利的箭猪毛,思索着一些医学上遇到的难题,准备从箭猪身上找突破口。
  
  杰弗里·卡尔普依靠一种测试设备,发现箭猪毛刺入体内所需的力量比预期要小得多,拔出它们却需要极大的力量,因为一根箭猪刺的尖端有多达700个倒刺,覆盖箭猪毛末端4毫米的倒钩被证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当费力地移除这些倒钩后,测试结果显示戳刺需要花费较之前更多的力量,但拔出却变得轻而易举。
  
  卡尔普想:“如果我们设计一种类似于箭猪刺的针头,那将减轻多少人的痛苦!但是该用什么样的材料制作这种精细锐利的‘箭猪针头’呢?”他和他的团队经过多次研究和反复实验,最终用一种特殊的塑料制成了高度仿真的箭猪刺和箭猪针头,它可以轻易地穿透皮肉。这对于那些医院病患来说,不啻是一种福音,因为打针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的痛感。同时他们还研制出了新的产品——一种可以与组织细胞紧密贴合的有细小倒刺的补片。与没有倒刺的补片相比,新产品的黏性强30倍,如今他们正在努力开发可以生物降解的易拔出的针头。
  
  每种生物都有其生存的必然性,要敬畏、尊重自然,因为,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进化是最好的问题解决专家,它要求人们有一双识别的慧眼,从自然中觅得进步的方向。眼界决定境界,心度决定深度。一根箭猪毛触动了卡尔普灵感的火花,也让他找到了解决难题的出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2:01:40 | 查看全部
合同期父子时间:2014-06-19 作者:未详 点击:117次   凯恩走进养老院时,看见父亲正在湖边的小路旁散步。父亲年逾八十,但步伐仍然富有弹性,他看了不由暗暗感叹。
  
  他快步向父亲走去,并轻声道:“早上好!爸爸,您在散步?身体好吗?”
  
  父亲转过头,看着凯恩,笑了。他拍拍胸脯,问:“你看我这身体有问题吗?”
  
  凯恩也笑,说:“爸爸这个身体,比我还棒。”
  
  两人笑着,挽起手去房间谈话。
  
  凯恩问的无非是父亲身体、饮食和活动方面的话,父亲问凯恩的则是公司里的经营和孙子的情况。
  
  老生常谈,近于程式化的问题,几乎每次见面都是这么谈的。没办法,还能谈些什么?唠叨与听唠叨也是老人的一种需求呀。
  
  例行公事一样谈完了所有话题。半个钟头了,凯恩站起来向父亲告辞。
  
  父亲在他身后突然说:“你今后不必来了。”
  
  父亲的语气有些意外地冷。
  
  凯恩惊诧地转身看着父亲问:“爸爸,我不明白,为什么?是我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吗?您说,我会改的。”
  
  父亲说:“我早就看出来了,你是MX—1型机器人,是凯恩雇你来的吧?一周来陪我一次,他该花了不少钱吧?”
  
  机器人凯恩一下愣住了,他不知道自己这个高仿真型机器人怎么会被眼前这位老人看出破绽,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呀。
  
  他犹豫着问:“我确实是您儿子凯恩定制的。他公司事务繁忙,不得已才出此下策。但愿我的服务没有给您带来不快。”
  
  父亲笑了,说:“你的服务很规范,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我很满意。”
  
  “那……”
  
  “其实,我也是一个机器人,MX—2型,是你那一种型号的二代升级型。”父亲的眼睛里放出灼灼的光亮来。
  
  MX—2型的能耐当然在MX—1型之上,这就难怪机器人父亲可以识别出机器人儿子的真身了。
  
  机器人凯恩有些不解地说:“那位凯恩真正的父亲现在在哪里?”
  
  “他半年前已经去了天国。去世前半年他去机器人公司定制了我,并签了合同,由我在他去世后住进养老院里接替他。那时凯恩的公司正遭遇许多麻烦,他父亲不想让儿子因为自己的骤然去世而过度伤心。”
  
  机器人凯恩问:“那您现在……”
  
  “合同签了半年,到今天为止,我的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了。我该回公司了,如有新的任务,我还得动个整容手术。”
  
  MX—2型机器人从口袋里取出一封信递给机器人凯恩,“请你把这封信转交给凯恩先生吧,他看了信就会明白一切的。也请他尽快去城郊公墓吧,他的父亲葬在B区33排4号。”
  
  他现在说话已是冰冷的机器语气了,一点儿也没有情感的热度。没办法,合同期满,情感程序也已经自动关闭了。
  
  机器人凯恩和MX—2型机器人握了握手,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说:“再见!那么,我们的父子关系算是解除了。”
  
  “是的,我们彼此没有一点关系了。”
  
  还是那机器般的冰冷。
  
  机器人凯恩转身大步走出了养老院,他想:见过凯恩先生,我的任务也该完成了。我要扮的下一个角色是什么呢?看来我也得动一次整容手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2:01:54 | 查看全部
德国课堂鼓励学生嚼口香糖时间:2014-06-19 作者:未详 点击:102次   身为教师,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嚼口香糖的举动,自然深恶痛绝。可没想到,一次旅游,却让我的看法有了改变。
  
  有一年,我到德国旅游。其间,我到一个小镇上拜访了朋友。朋友是我的大学同学,毕业后,我选择了教书,朋友则到德国留学。之后,朋友便定居德国,在当地娶妻生子,有了个儿子。
  
  住在朋友的家里,朋友对我颇为热情。有一天早上,朋友开车带我去玩,顺便先送儿子去上学。途中,儿子却突然说,哎呀,我忘了买今天的口香糖了!
  
  接着,朋友将车停在一家便利店门口,进去为儿子买了包口香糖。我皱了皱眉头,接着告诉朋友,别让孩子在学校嚼口香糖,万一上课时也这样,那可就影响学习了!
  
  没想到,朋友却笑着解释,这口香糖就是让儿子在上课时嚼的!
  
  在我讶异的目光中,朋友一边开车,一边解释。我这才明白,上课嚼口香糖,竟然是当地学校的一个措施。在德国,有些学校反其道而行,鼓励学生在上课时嚼口香糖。甚至,有些学校还将其作为一项硬性规定。而这么做的原因,是心理学家发现,和传统看法不一样,如今的研究认为,上课嚼口香糖能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因为在嚼口香糖时,孩子们会感觉更加轻松自在,没有负担,所以反倒能更加集中注意力,提高认知和理解能力。长此以往,还能帮助学生减轻压力,有益身心健康。
  
  正因如此,朋友的儿子每天上学前,都会准备好一包口香糖。据朋友说,自从鼓励上课嚼口香糖以来,儿子的成绩不但没有下降,反倒有了提高。
  
  看来,凡事真的没有绝对。不过,据朋友的儿子说,尽管上课能嚼口香糖,但严禁吹泡泡,因为这会影响自己和别人,一旦被发现,是要受到严厉惩罚的。
  
  上课嚼口香糖,这法子看似另类,但仔细想了想,却也不无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2:02:05 | 查看全部
纤夫的爱情时间:2014-06-19 作者:未详 点击:133次   20世纪末的一天,某外籍知名女画家慕名来到中国的神农溪写生采风。在神农溪漂流,小溪清澈见底,最窄处不过几米,两岸的悬崖峭壁青山翠柏环绕,土家山寨错落其间,让人流连忘返。那时,整个漂流过程中是全靠纤夫们拉着前行的。女画家的目光,竟被岸边某个纤夫吸引住了。只见他身材匀称、肌肉强劲、线条舒展,表情忧郁而沉静,特别是那双眼睛,传达着一种质朴的光芒。她的心灵刹那间被震撼到了,学了多年绘画的她,从未见过如此生动的素描“模特”,她当即拿起了画板……
  
  漂流结束后,按照惯例,导游会安排纤夫们为游客唱山歌。那位纤夫被导游点名独唱,他唱的是:“山雀枝头喳喳叫,哥哥想妹心发躁,只要能得妹妹你一笑,我愿作河边一株狗尾草,天天在你身边摇啊摇……”他那粗犷纯净、具有穿透力的歌声,加上性感的古铜色肌肤,一下子打动了女画家的心,就在纤夫唱歌的那一瞬,她发现自己竟然爱上了这个土家族纤夫!纤夫的日子太清苦了,她愿意给他一份无须劳作即有温饱的生活。女画家勇敢地向纤夫表白心意,并要求他跟自己去日本。
  
  没想到,那个纤夫断然拒绝了她的好意。
  
  女画家的爱是热诚而又执着的,她并未因对方的拒绝而放弃,为了获得真爱,她再三向纤夫争取机会,可得到的回答依旧是拒绝。女画家没有气馁,她为了打动纤夫,特意留在中国学习汉语,当她能用流利的汉语和纤夫进行沟通时,承诺只要他随自己去日本,就可以给他一份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完全出乎意料的是,纤夫的选择依然是留在神农溪,一口回绝了她的示爱。
  
  对此,女画家百思不得其解:这种整天拉纤的苦难生活,有什么好留恋的?
  
  纤夫只好耐心地向她解释,自己已是结婚成家且有了孩子的人。纤夫给她看存在手机里的自己小孩的可爱照片。恰在此时,一条短信发了过来,是纤夫的妻子发来的。短信只有几个字:已经从家里出发,给你带了早饭。纤夫腼腆的嘴角笑出了一朵花:“我老婆,她的脾气特别好。”
  
  女画家按捺不住好奇,想见见纤夫的妻子。在纤夫的带领下,她终于见到了这位普普通通的土家族女人,她在神农溪景区卖旅游纪念品,平日里他们两口子总是一起上下班,很少拌嘴。当纤夫的妻子得知丈夫的这段艳遇后,哧哧地笑着,竟然同意丈夫随女画家去日本。女画家大惑不解了,问她为什么?女人柔顺了眉眼,轻声回答:“毕竟,那边的生活要好一些。他就不必这么辛苦地拉纤了。”
  
  那一刻,女画家心底悄然涌起一丝感动:这对生活拮据的夫妇,彼此间有着怎样一份感情呵。女人是深爱丈夫的,只要他好,她甚至可以对他彻底放手,而非完全依赖和自私占有。纤夫呢,拉纤的工作虽然辛苦,但为了老婆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他不惜每天抛洒付出体力和汗水——只要生活中有爱,再苦的日子也是幸福的。
  
  真正的爱情,并非惊世骇俗的艳遇,也与轰轰烈烈的告白无关。它就像纤夫夫妇间的这种默契与相互扶持,体现在每一个日常的细节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2:02:17 | 查看全部
静气时间:2014-06-20 作者:未详 点击:79次   一朵花,开在深夜,幽长的一束光照见它,它视而不见,意韵幽幽地开着,这样的花朵有静气。
  
  一个人,专心一件事,别的事情都打扰不了他,别的诱惑都迷乱不了他,他就那样心系一处,仿佛进入了禅定,这样的人也有静气。
  
  人一闹腾,六神无主;人一静谧,风度俱来。
  
  月朦胧,鸟朦胧,实因心朦胧,飘忽不定。心猿意马,动若脱兔,实因没有安全感,或是欲壑难填。
  
  齐白石老先生在其成名后,有人问他,如何从一个木匠华丽转身成一位巨匠?他答道:作画是守静之道,涵养静气,事业可成。
  
  齐白石的话让我想起一则故事。
  
  在雍正皇帝编著的《悦心集》里,有一则《尧舜至今尚在》,里面有这样一段对话,很有意思:“昔有一名僧,被召见驾,叩首呼万岁。上日:‘人生百年且不可得,何云万岁?’僧曰:‘尧舜至今尚在。’上大悦。一日同御便殿,复问曰:‘京师有多少人?’僧云:‘只有两个人。’上日:‘何谓?’僧日:‘一个为名,一个为利。’上点头称善。”
  
  京畿之地,熙熙攘攘,名利纷扰,何来静气?静气在哪里,在山野清风徐来之处,明月皎皎之所。
  
  难怪历代圣贤中的许多人,心向田园,天子喊来不上朝,一心只谋三分田。餐风饮露好风雅,被天席地度韶华。这就是静气,八风吹不动,任何搅扰在他的面前都成为“蚍蜉撼大树”,沉稳大气有贤德,在心灵的飓风深处也能泰然自若。
  
  翁同龢是清朝三代皇帝的老师,他曾写过这样一句话: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丰子恺也说:“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多明亮的心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2:03:04 | 查看全部
在德国感受“不打盹”的图书馆时间:2014-06-17 作者:未详 点击:125次   近日,我去德国出差的时候,顺便去看了在柏林洪堡大学读书的朋友卡特,卡特热情地带我去波茨坦广场吃了苹果焖猪肉,还带我参观了他们的大学。
  
  卡特带我去看了他们大学的图书馆,在阅览室里,我看到了很多藏书,我看到偌大的阅览室是台阶式的,就像中国剧场的座位排列方式,而图书馆两侧墙体和顶部都是网格模式的,网格大小相等,网格横向和竖向都是直线的。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图书馆,脸上露出了惊异的神情,他说学校的图书馆建成这样,还有一个新鲜的故事呢。
  
  当初,学校的图书馆和其他学校并没什么不同,也是平面式的,有着宽大落地窗的阅览室里中午有阳光普照。可好多来此看书的同学被暖融融的阳光照着就睡着了,而有的只是想稍微打下盹,结果就会睡好长时间。在图书馆里学生为了不打扰他人,是无法定闹钟的。当学生因为无法叫醒自己而耽误阅读向学校提出抗议后,学校也采取了很多办法,比如在图书馆的墙壁上张贴励志标语,鼓励学生珍惜时间;比如安排图书保管员去及时提醒学生,由于来回走动有脚步声,还是会打扰正在埋头读书的学生。为了平息学生的抗议,给学生更好的阅读空间,学校决定重新建造一座新的图书馆。
  
  洪堡大学的理念是崇尚自由的,带着这个思想,学校找到了当时著名的建筑师杜德勒。接受了任务的杜德勒开始构思他心目中图书馆的样子。本来设计一个场馆对于建筑师来说,不是件什么难事儿,可是学校有了让学生不再打盹儿的要求,就有点让人费心思了。杜德勒想了很多天,很是苦恼。
  
  有一天,他和爱人一起去剧场看瓦格纳的著名歌剧《漂泊的荷兰人》,演员的精彩演出,深深吸引了杜德勒,他沉浸其中。而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也激发了演员的表演热情。杜德勒一下子恍然大悟,场上的演员不就是学生们要阅读的“书”吗?我们观众在看表演,而在台上的演员眼里,观众也是“表演者”啊,只有观众热情高涨,演员才有激情来表演。这样双方才能互动,从而产生动力。莘莘学子看书的时候不也是“表演者”,也是“演出者”吗?他看了看台上,又回头看了看剧场观众。灵感的火花一闪,他的图书馆的设计理念一下子有了,他兴奋得几乎要跳了起来。
  
  当晚回到家,他就按照剧场的格式设计出了图书馆阅览室的平面图。并根据图书馆的特点对部分细节进行了修改。
  
  当他把设计理念告诉学校负责人的时候,立即得到了赞同。杜德勒把图书馆的阅览空间作为一个公共的舞台,打破以独立空间为主的设计,采用层层退台的形式,宛如影剧院或者里面的坐席,而身处图书馆的莘莘学子,永远是这出戏剧的“观看者”,同时也成为“表演者”。而今这座名字叫威廉格林兄弟图书馆的建筑是目前全欧洲最大的开架图书馆。
  
  当我问卡特进阅览室是否需要阅读证件时,卡特耸耸肩,表示这是毫无疑问的,这所图书馆从不拒绝任何人进入阅读。“任何人”,我再次流露出惊奇的表情,卡特笑着说:“任何人都可以进入阅读,即便是恐怖分子也可以,只要接受安检,放下枪炮之类的凶器。”
  
  既是“观看者”,又是“表演者”的莘莘学子,每天都会畅游在阅览室这座知识的海洋里,而他们也在知识等级的阶梯中,沐浴着艺术、文学、建筑等各个领域的精华,一步一个台阶地走向学术的顶峰。学习的时候,不再睡觉也不再打盹儿的他们,把这座图书馆亲切地称为“令人无法打盹的图书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2:03:16 | 查看全部
所有你乐于挥霍的时间,都不算作浪费时间:2014-06-17 作者:未详 点击:180次   约翰·列侬虽已饮弹告别这红尘世间,留下天真、传奇和小野洋子,再剩下的,就是这个略微任性的名句了:“所有你乐于挥霍的时间,都不算作浪费。”
  
  原句更巧妙、耐人寻味,thetimeyouenjoywastingisnotwasted。天大抵不过我高兴,姿态虽骄傲,却易为人所不齿。俗世中,人们忙忙碌碌,总不自觉地把利益最大化,小时候路过工厂,烟囱冒着浓烟,墙上贴着标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古人比我们谦卑,说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自然比金钱珍贵,它是一帧一帧的生命,人类又是这个星球上最惜命的动物,流光容易把人抛,人却怎敢轻易抛时间?
  
  所有关于时光的箴言,都把它形容成这星球上最为庄严无情的存在,不像春天、爱情和溪水,斗转星移,还有机会,时光一去不复返,过去囚禁在回忆里,未来未必在手中。然而时光啊,怎样才算珍惜?
  
  有人说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道路狭窄,星斗明灭,烛光幽微,草木的露水沾湿衣裳,即使这样,也不忍被绵绵长夜虚掷了时光——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及时把酒言欢,不知东方之既白,这样,算不算珍惜?
  
  李白少年出行,豪气干云,“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刚刚赠别桃花潭水的汪伦,又堕入湖心一轮圆月,如果夺去李白的酒杯与月影,禁止他走遍通州大邑,只给他一支弱笔一盏枯灯,命他昼夜不息地写诗,这样,算不算珍惜?
  
  青山隐隐,秋水迢迢,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旖旎了红药,沉醉了玉箫,十年一觉扬州梦,只赢一个薄幸名,这样的杜牧,是否活得浪费至极?
  
  《洛阳伽蓝记》里写不尽的四百八十寺,即使楼台早已烟雨中,也不悼不悔。
  
  谁能用价值总结人生,谁能用后果丈量时光?就算绞尽脑汁,马不停蹄,我们也不能保证每一分钟都被赋予意义。如何才是善待,怎样又是浪费?在时光面前,人类永远诚惶诚恐。
  
  被一页图画吸引住了一分钟的目光,然后用十个小时去临摹,一辈子去鉴赏,算不算时光的浪费?被一个人拖住了脚步,停止了转动经幡的手,心思所及,虔诚炽热,燃烧遍他每一个踪迹,任内心烧成灰,把全世界写成一首诗,只为博他一束目光的轮回,算不算时光的浪费?
  
  大约十年前,一个十七岁的上海女高中生,每周去杂志社当义务编辑,她看天看云朵,看世人,听世音,骑单车,听情歌,她形容自己呆头呆脑,在同学们埋头为高考沙沙书写的时候,她总爱仰头琢磨生活的意义、友情的困惑、爱情和未来的关系,她感受棉布织物里浸透了阳光的柔软,她醉心于透明的水里那闪着光的游鱼,小桥流水的午后,骨骼纤细的少年。她把这些思考揉进时光,用青春发酵,写成一本书,《我爱阳光》。
  
  这个叫许佳的女生曾无数次震撼着我,震撼着那个也曾想把时光放进阳光里浣洗的自己,却不知为什么退进阴影里向“意义”投降。
  
  我曾不止一次阴暗地想,如果我甩甩头发,大声喊:所有我乐于挥霍的时光,都不算作浪费!结果会怎样?无论怎样,我知道,我绝不会如今天这般后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2:03:27 | 查看全部
我的光阴,我做主时间:2014-06-17 作者:未详 点击:191次   e君是一名企业家。有一日,我上门拜访,他正在作一幅墨竹图。我从不知道他会作画,说真的——不敢恭维。
  
  我说:“这东西很劳神,你每天应付那么多变故,理当多休息。”
  
  e君说:“不劳不劳,我就是在放松啊。知道吗,我腹稿就打了两天。”
  
  这些人的时间按分钟计,一分钟赚的,比我一天的都多。我说:“你生意做得这么好,干吗改行,画画是技术活,你一把年纪的,也晚了。”
  
  “什么哟,我喜欢,我从小就喜欢!”e君沏了一壶茶,继续说,“后来迫于家庭的压力,只好放弃了。”
  
  e君这回的谈话风格不同以往,他说了一件关于小学五年的同桌的事。
  
  同桌读完大学,过起了与众不同的生活。在一个城市住一年,工作一年。然后,换一个城市,换一份工作。一般都是体力活。也不管风雨,骑着小摩托,往来于上班处和住处。
  
  很多人说他没志向。哥哥也操心,随时可以进自家公司工作的,对象也有一大票,长年在外流浪,太糟蹋自己了。
  
  他说:“我就是喜欢这种活法!”
  
  我们每回视频,他笑得都很阳光,这是装不出来的,是我所没有的,也是很多人所没有的。我也从来听不到他诉苦。因为以他的性格,一觉得不爽,马上会做出新的打算。
  
  听完e君的感慨,脑海里跳出一个人——历史学家顾颉刚,就是研究孟姜女的那人。有人曾问他:“你费了那么多的心力,又写了那么多的论文,研究这个有什么用处?”
  
  顾颉刚说:“没有什么用处,只是我高兴!”
  
  我想起读高中的时候,功课很紧张,课间还是会看一两篇短文。“看完书还看书,不累”,确实不累。
  
  对于自己喜欢做的,会毫不吝惜地将大把时间花在上面;对于不喜欢做的,才精打细算,赶早结束这一切。
  
  我们行走在路上,也会看见其他的路,若有更好的,总会想着穿过去,挤破脑袋地穿!可惜,这个“好”不是就着自己的感觉,而是在别人“看来”。苦了自己,让别人觉得好看,没有这样的道理!
  
  有人喜欢下棋,有人喜欢流浪,有人喜欢做平民……谁管得着呀?还偏有荒唐的,养花、散步、打球、K歌……有钱人做,是休闲,是怡情养性;没钱人做,就是奢侈,就是自甘堕落。登个山,亲近一下大自然,都要说三道四。
  
  某人的“喜欢”,就如另一人的“不喜欢”(也是喜欢的一种形式,比如,喜欢“不那么做”)。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性格和习惯也不同,因此,才形成了一个个充满个性的故事。
  
  我很佩服萧红这样写她家后园的花儿:“想开几朵就开几朵,想朝哪边开就朝哪边开,它如果不想开,也没有人管它。”做她家后园的花儿,以及不管花儿的人儿。
  
  这些年,听到很频繁的一句话:“等我做完……我就可以……啦!”然后一脸的神往。而结局基本上一致:一生完了,而“现在的事”还没做完。知道自己想走什么路,却不敢迈出这一步,终是缺些魄力、毅力。
  
  快乐和幸福,全凭自我感知,从不附属于任何人以及他们的眼光。做一次选择吧,冲破世俗的罗网,坚持走下去。虽一路艰辛,也一路风景。
  
  我的光阴,我做主,只要能活出真我,活出潇洒。
  
  e君是和我一起下楼的,他说要去买弹珠,周末孙子过来,要陪他一起打弹珠。一改那张苦脸,闲定中洋溢着欢喜。只能说,当一个人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才会消去眼下的一些不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